關於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有哪些?

精神是素質的內在本質。大學生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須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規範,沒有政治和道德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會和人所處的羣體不能容許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有哪些?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1) 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素質不僅表現在政治立場、觀念方面的遠見和洞察力,還表現為對社會發展趨勢的敏鋭性,對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測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

(2) 事業心和責任感。許多用人單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強調要有事業心、責任感,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希望並要求畢業生把選擇的工作當作長期追求、投入的事業,要與單位同甘苦,共患難,榮辱與共,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職業和臨時落腳點。惟有敬業的大學生才能積極進取、胸懷大志,才能開發藴藏在自己身上潛在的創造性,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艱苦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這是創業者應有的精神風貌,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曲折和坎坷,這就需要畢業生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堅韌不拔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奮鬥目標前進。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幹才,能踏踏實實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在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今天,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1) 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貯備。現代社會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的要求愈來愈多,對知識技能共性的要求愈來愈多,不僅要具備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大容量的新知識儲備,要求從業者的知識程度高、內容新、實用性強。

(2) 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要做到圍繞自己選擇的就業目標,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組合、恰當調配、形成知識系統。

(3) 要有更新知識的能力。即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身體、心理素質

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已成為人才競爭的物質資本。人們普遍認為德、才、學、識、體是人才的內在因素,而體是最基本的東西,是成長、成才的物質基礎。同時,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多種思想文化的激盪,新舊價值觀念的衝突、激烈的競爭、物質生活的懸殊,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不協調等,無不衝擊青年學生的心靈,引起了部分學生認知失調、心理失衡和行為失範。

這都影響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也不利於就業求職。因而大學生必須加強心性修養,提高心理素質,要能正確評價自我,胸襟開闊、豁達大度、積極樂觀;要正確對待挫折,克服期望值過高的心理,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心理調試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知識是形成素質的基礎,高素質人才必然有紮實的專業基礎,這裏所説的專業基礎是全面的,全面的專業基礎應是指融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於一體的廣博的學科基礎知識,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融會貫通的綜合知識結構,才能透徹地研究高深學問,這本身就是一種素質。

精神是素質的內在本質。大學生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須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規範,沒有政治和道德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會和人所處的羣體不能容許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堅定的政治目標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奮鬥精神,無私奉獻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素質高必能力強,在一定意義上講,能力是衡量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個人的才能與從事的活動的關係表現在,如果人的才能與活動要求相符,並具有較高水平的,從事某種活動時就可以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學淺、能力較差的人,做事就會感到力不從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吸收,但決不是知識的堆砌,而在於知識的運用。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大學生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人生不如意者常有八九”,任何一個人在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困難,也就是説隨時有可能處在挫折之中。今天,新勵成小編給大家帶來素質培養方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心理挫折。心理健康課程可從不同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各種心理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培養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人格發展和情緒控制的基本規律,教給他們有關青春期心理適應的技巧,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創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開展心理諮詢工作。一是在大學的不同時期開展側重不同的心理教育。大學新生入學後除了開設心理健康教程,心理健康教育者就應為學生做以“應對挫折”為主題的心理講座,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挫折觀。在之後幾年的學生學習生活中,教育者要運用各種手段強化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幫助學生認真地分析自我,從而合理地為自己確立一個目標。二是個體心理諮詢與團體心理諮詢相結合。開展心理諮詢工作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心理障礙、防治心理疾病、優化心理素質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學校心理諮詢機構的工作中,常以一對一的諮詢方式被動地處理學生心理問題。心理諮詢不是直接解決來訪者的問題,而是通過諮詢促進來訪者自我成長、自己解決問題,是授之以“漁”而不是“魚”。因此,教育者要在個體輔導的同時,定期開展以“戰勝挫折”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諮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心理與能力的訓練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三是優化育人環境,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有些大學生遭受挫折後,是戰勝挫折積極進取還是畏縮不前消極退卻,同所在羣體的人際關係以及環境氛圍有很大關係。如果羣體中充滿互相關心、愛護、體貼和幫助的氣氛,受挫者就會從其中獲得戰勝挫折的力量;如果羣體中成員間相互疏遠、感情冷漠,則會降低受挫者戰勝挫折的勇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為受挫者創設一個良好的羣體環境,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

大學生挫折心理的產生,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多變的,它往往是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結果。磨鍊大學生意志,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是提高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確分析、研究大學生挫折心理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正確引導和調適大學生的挫折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