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念日有什麼啟示

20xx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那麼,在這個紀念日裏,有着怎樣的啟示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閲讀。

抗戰勝利紀念日有什麼啟示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啟示一、不要忘記“木門上日軍留下的彈片”

“1939年2月,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在蘭州地區空域聯合抗擊日軍空襲,這也是作為抗戰大後方的蘭州,唯一一次與日軍正面交鋒。”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宣教部主任、講解員潘潔告訴記者,在紀念館裏,一扇木門上深深的彈坑中,還留有一塊日軍飛機投彈後的彈片。

潘潔説,很多人在經過紀念館裏抗日戰爭展區時,都會放慢腳步,仔細聆聽講解,“尤其對年輕人,我們會更加認真地去講,讓他們更直觀地瞭解歷史,讓他們知道歷史不應忘卻。”

一位朱姓老人凝望着玻璃櫃中簡陋的馬鞍、馬刀等文物,時而手扶眼鏡、躬身注目,時而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老人祖籍山東,日本侵略中國時自己還未出生,但父輩告訴他當年日寇的兇殘。“應該有個紀念日來讓子孫後代回望過去、祭奠英靈,中國人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守住和平。”

瀋陽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已經連續10多年舉行鳴警撞鐘活動。而此前,許多人對“九一八”知之甚少,甚至有的人搞慶典活動也趕在這一天,為的是取“就要發”諧音的吉利。瀋陽堅持舉行這項活動幾年後,當地絕大多數羣眾都已熟悉了這段歷史,不再這一天討口彩,反而自發去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市民越來越多。

今年83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津,每逢12月13日都要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悼念活動。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目睹父親被日本兵殺害。她説每到這個日子心裏就很難過,就想到紀念館祭拜爸爸,現在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也都會想起那些苦難的日子。王老太説,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對她來説是一個重大的安慰,人們應該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啟示二、“擰成一股繩,實現中國夢”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楊翠英,儘管已經90高齡,她説這個日子不能被忘記。楊老太希望人們把她們這些受害者講的話記在心裏面,講給大家的親戚朋友聽聽,以實際行動搞好工作,以實際行動保衞國家和平。

“每個民族都有責任建設好祖國大家園,在邁向富強民主的過程中,勿忘歷史,祖國強大了,就沒有人再會來欺負我們中華民族。”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人民法院法官才讓旺傑説,我們56個民族要讓歷史的真相和記憶傳承,團結一心,去擊碎日本軍國主義的謊言。才讓旺傑説每天他都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起案件的審理,他在努力讓自己的工作為祖國的強大作出點滴的貢獻。

“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説,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結束,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其中在遼寧撫順製造的平頂山慘案,屠殺了3000多名無辜羣眾,這樁慘案與南京大屠殺都是日軍法西斯罪行的集中表現。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一是告慰亡靈,國家不再積貧積弱;二是警醒國人,落後就會捱打;三是召喚和平,紀念歷史不為銘記仇恨,而是為了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崔俊國説,修繕復原的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今年五月有望和觀眾見面。“屆時,當年審判的影像資料將公之於眾。人們可以看到,日本戰犯是如何痛哭流涕承認自己的侵華罪責,請求中國人民的寬恕。”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啟示三、大道理須牢記

“從落後、捱打,到抗爭、探索,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頑強屹立。在這裏,歷史留下了一路走來的痕跡,我們在不斷回望歷史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觸碰了民族生存的底線。”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朱永光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給愛國主義確立一個載體,讓全民族的愛國情緒有更好的着力點、支撐點。

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作出這樣的決定,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使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將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捍衞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原江蘇省人大會副主任、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是首位提出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的倡議者。他回憶説,在20xx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首次將這一想法提出後,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當時就有49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簽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孫宅巍説,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完全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多年來一直希望把紀念的級別能夠提升到國家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容任何詆譭和質疑。

國家榮辱決定個人命運,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國歌就是抗戰中譜寫的。”34歲的瀋陽市民楊旭説,“那段歷史越來越遠,但記憶應該保鮮。讓一代代中國人重温歷史,可以從中獲取啟迪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