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談勤奮的議論文

【關於談勤奮的議論文】

關於談勤奮的議論文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説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勤奮這個詞,對於我們這些成天在書堆裏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來説再也熟悉不過了,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能有多少人品出個中滋味呢?又有多少人踏實勤奮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用功學習呢?

自古以來,勤奮者多有成就。文學家説,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大文學家魯迅的成功在於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科學家説勤奮能使人成功,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憑藉他的勤奮成功地完成了青蛙卵膜剝離手術;藝術家説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地練習書法,才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峯……科學家們放棄自己的娛樂時間,堅持工作、學習,獲得了成功,不正是勤奮的真諦嗎?

有些同學認為:“成功者有天賦。”那麼,愛迪生曾説過:“99%汗水+1%天賦=成功。”如果你沒有99%的汗水,要1%的天賦又有何用?達芬奇自幼學畫,導師讓他畫雞蛋。在畫了無數個蛋後,他站到了藝術的巔峯。可是,這功名背後的付出,誰,又能經受得住呢?如果沒有這份勤奮,他會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嗎?不會!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轟動世界,但他小時候連一個板凳也做不好;《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卻身體畸形,吐字不清,連寫字時手都顫抖的半天才能寫出一個單詞;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著名作家、演説家,卻又聾、又啞,又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像他們這樣的人,可以説,他們連1%的天賦都沒有,有的,只是超過100%的勤奮。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正説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嗎?

韓愈説過: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我們當中的大多數成績優異者,無不是勤奮學習的典範。假想一下,如果成天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中流連忘返,捨本逐末,那麼成功會垂青於你嗎?如果沉湎於一時的成績,放鬆了對自己學習的嚴格要求,那麼失敗也離你不遠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勤奮努力、堅持不懈,才能在學習生活中有所建樹。請堅信勤奮是成功之母!

【關於談勤奮的議論文】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要做到兩個字――勤奮。

你知道嗎?一隻蜜蜂要釀造1千克的蜜,必須採集100萬朵花的花蜜,假若採蜜的花叢同蜂房間的平均距離為1。5千米,它們就得飛45萬千米,差不多等於11個地球赤道長。蜜蜂的精神不就體現在“勤奮”二字上嗎?

蜜蜂這麼勤奮,難道我們人做不到嗎?

你知道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嗎?她從小就又聾又盲,生活在沒有聲音,沒有光明的世界裏。但是她的老師恩師——安妮?莎莉文來到了她身邊,給了她生命的希望,並且教她如何説話。海倫又聾又盲,如何説話呢?答案就是――觸覺,她是靠觸覺來了解別人的意思;是靠觸覺來了解如何發音;是靠觸覺來學習舌頭應怎樣動。她每天都十分勤奮地練幾個小時,有時每天竟十幾個小時在練。最終她完成了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要勤奮,“勤能補拙”這一成語就是一些人的寫照。

司馬光在睡覺時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後就又開始學習、寫作,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完成了《資治通鑑》的編纂。古時還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等等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激勵我們後人勤勉的好例子嗎?

愛迪生説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天賦”。

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峯。勤奮是成功之本。然而勤奮意味着不怕苦,不畏難,勤奮還須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一時頭腦發熱,不能算是勤奮,真正的勤奮是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苦苦鑽研。

每一個人只要在學習上刻苦勤奮,鍥而不捨,就一定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我相信,我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