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4篇

傳承中華的美好品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而展開的徵文活動,你知道要怎麼寫出一篇好作文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四篇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歡迎閲讀!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4篇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一

中國,一個偉大、獨特、充滿東方神韻的國度,雄踞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在這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彙集了秀麗的自然美景、眾多的歷史遺蹟、豐富多采的文化,12億勤勞、智慧、好客的人民在這裏繁衍生息。

我只是中國一個不起眼的子民,但也深愛着我的祖國!

中國,我的祖國母親,我愛您!我愛您的“秀”,您猶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長城是您的動脈,青藏高原是您的脊樑,故宮是您潔白的牙齒,北京是您的心臟,桂林山水是您飄逸的長髮……您美的動人,美得無法形容。

我愛您的氣魄,您有着老人般的穩重,又有少年般的朝氣。

我愛您的胸懷,您有着動人的身姿,卻毫不吝惜地展現給子民們;您有着豐富的天然資源,又無私的留給後人;人們肆虐的從您身上索取,沒有回報,您也“一笑置之”。

我愛您的勇敢頑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欺凌,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迫害,使母親您貧困交加,遍體鱗傷。但您沒有倒下,而是堅強的面對,終於有一天,您重新煥發容顏,又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令世人震驚,使那些“外國佬”們刮目相看!

我愛您的“雄”,中國地圖之形像一隻雄雞,而現在的您確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雄雞”,從加入WTO到申奧成功,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到奧運會的英勇奪冠,都在世界證實了您的地位,您的尊嚴!

我的祖國,我的母親,馬上又要迎來您的55歲生日了。這個日子應是燦爛的,這一天應是難忘的,因為12億華夏兒女都為您祝壽。我——您的一個不起眼的女兒,謹以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向您致敬,祝您生日快樂,興盛昌隆!相信我,十幾年後,我會用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回報您,我的母親!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二

以千年文明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

讀完了《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藴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讓我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一切;“世上無難事,只怕不專心”,讓我懂得了只要專心致志,朝目標奮發,就不會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乞丐無糧,懶惰而成”,告誡了人們要勤勞,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能懶惰;“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讓我知道了不要虛度時光,要多幹些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勤奮讀,苦發奮,走遍天下如遊刃”告訴了我,只有多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在社會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讓我知道了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難與艱險。

“人心齊,泰山移”,告訴了我要與朋友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任何困難都攔不了我們;“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令我明白了書能給予人知識,要多去閲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學習才可以取得進步;“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告訴我,當別人犯下錯誤時,要懂得寬容、理解……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三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食糧。經典誦讀是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十分珍貴的作品。誦讀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閲讀、朗誦,並對一些人民耳熟能詳的作品有一定地瞭解。當我瞭解了這些以後,便可以開始誦讀了。

你們還記得《論語·述而》中孔子説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嗎?這句話幾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説三個人行走,其中一個人身上必然有你需要學習的地方,他必能成為你的老師。這讓我聯想到:高山之所以綿延雄偉,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粒小石子;大海之所以奔騰不息,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河流。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得到長進,就必須去仔細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然後積極進取,讓它成為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中華經典誦讀,讓我受益匪淺。它滋潤着我的心田,給於我陽光和雨露。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徵文範文四

唐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來的悲與苦,藴含了五千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藴藏了中華五千年來寶貴的文化。

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嚐到是苦的,愉快時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細細品嚐。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總會隨着詩人的憂而憂,隨着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自秦漢以來,異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內地,戰事十分頻繁。許多愛國將士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奔赴沙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們長期遠離家鄉,條件十分艱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邊防關塞上,從萬里之外來到邊關抵禦外族入侵的將士們看到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親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鄉嗎?唉,要是盧城飛將李廣還活着,就決不會讓那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想到這兒,王昌齡悲憤地寫下一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讀到這兒,我掩卷沉思。戍邊戰士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情之人,他們也有濃濃的情、濃濃的愛,但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人民的安寧,他們寧願十幾年不回家鄉,他們的親人望穿秋水,在無窮的思念中度過,親人在熱切地盼望他們的迴歸。這其中的酸與苦,憂與愁,我們怎能體會得到?他們是怎麼抑制住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呢?這其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呀?那濃濃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無法與他們相比。我慚愧,我的懦弱。

把時間往回推移五年,當我還是一個一年級小不點兒時,我是那麼的愛哭,那麼的脆弱,就像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每次返校沒幾天,我就哭得像淚人似的,老師為此傷透了腦筋。中午休息時,老師讓我計時跳繩,我怎麼也跳不好,還沒跳幾下,就又“哇——”的一聲哭了,把繩子一扔,乾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淚。許多老師還以為我受了什麼委屈,都圍上來詢問。我沒去注意,不知那時生活老師是多麼尷尬,只曉得生活老師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時的我真的太嬌弱了,根本沒想到未來的路是多麼坎坷,有多少困難等着我去克服。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00字範文一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多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段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傳統經典,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在今天,這些經典之作仍在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為我們的社會進步貢獻着它們的生命活力。

古人説,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文化才有底藴,有底藴才有底氣,有底氣做人做事才有靈氣。古代經典名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但是,隨着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相互激盪,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重新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嚴,弘揚亙古常新的民族精神,讓德育迴歸生活、迴歸自然,是新時代賦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神聖使命。

中華民族最博大精深、最具生命力的,是幾千年所積澱的燦爛文化和樸素道德思想,它融知識與道理於一體,是人類文明智慧的一部分,是學生課外閲讀的最好的範本,是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薰陶的有效載體和最佳資源。

近日我與孩子共同誦讀了一些經典的古詩歌,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豐厚博大,漢語文字的優美。其中《遊子吟》是一首大家熟知的唐詩。這首詩寫的是母親為遊子縫衣服的情景,表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唱出了偉大的母愛,因此廣為流傳。全詩句句發自肺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完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親情教育,我們要感謝母親賜予給我們的生命,感謝母親給我們的關愛和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要回報母親給我們的愛。進而我們要感恩和回報社會和我們的祖國。

通過誦讀流傳千載的中華古詩文經典使孩子們感受到了道德教化、思想薰陶、藝術感染、語言能力的訓練,讓孩子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人格。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00字範文二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和核心,對於我們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我國古代社會,尤其是漫長的儒學主導期裏,我們看到的是仁、禮、義等道德準則被高度推崇,那時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從背誦《三字經》開始接觸知識的。而今天呢,很多的幼兒在剛會咿呀兒語的時候就開始學abc了,《四書》、《五經》等等古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珍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國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要把他們傳承下去,更要讓其中的營養供給青少年兒童的心靈,所以我們應該在兒童時期就對中華子孫進行傳統道德教育,重新樹立起我們文明古國的美好形象。

當今,影響兒童廣泛最深的莫過於明清年間的四種國學啟蒙讀物“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今天讀來仍興趣盎然。以《三字經》為例,他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於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也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範圍的推廣,由此看來《三字經》着實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 在我校《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國小生的人文素養》的課題中,不僅把經典納入了校本課程,更是把他和校園文化、校園雅行、班級管理融合在一起,轟轟烈烈在我校、在鐵機村、在洪山區、在市儒學會、在電視台、在省級科研雜誌宣起了儒學高潮。我們中年級以《三字經》為主,在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中,積極熱忱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經典學習活動。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00字範文三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對我有恆大的影響,應為我一直無法懂得其中的奧妙,一直到我看了《西遊記》才知道。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起初我接觸他,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的一個朋友送來一大箱的書,那位叔叔臨走前對我説:“你一定要看書哦,因為書中有寶貝哦!”我翻開了西遊記還沒找到“寶藏”就已經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了:孫悟空大鬧天空,鬧得玉皇大帝拿他沒了辦法……

看完了《西遊記》後,我躺在牀上沉思了起來:叔叔説的寶藏,我想就是知識吧!

隨後,我又看了幾本沈石溪的書,每一次看都有一種身臨其近的感覺,而且,越看越想看,讓我成了一條“小書蟲”在“知識海洋‘中暢遊,知識就像一座寶庫,要讀了才能有收穫。

其實説一句老實話,讀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比你在電腦前”大開殺戮“好上一百倍,因為讀一個小時書可以讓你心靜下來,並且寫作上有提升,要是你玩一個小時雖然放鬆了,但一點沒學到不就等於浪費時間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沒有書那到處都是文盲,那科技就不像現在了。隨着生活速度變化,許多人忙的靜不下來看一本書,不過,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停下腳步來看一看書。

最後,我希望大家可以懂得誦讀我們的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和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00字範文四

在假期裏,我觀看了由山東少兒頻道播出的“國學小名士”。看那朗朗上口的詩詞,將我帶入其境,讓我去感受,感受詩中的苦,詩中的樂;看那寬大的衣袖,又將我帶到古代,傾聽那鏗鏘的音韻,感受那高山流水帶來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誦經典時與詩融為一體、情不自禁的動作。

《三字經》在我看來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盡善,盡孝,盡忠,還有人生的道理等它將這幾類等都編成三個字的類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百家姓》原本是一個書生所編撰的一本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正如趙孫錢李,周吳鄭王。其中周便是我的姓氏,雖然排在第五,但比起五百零四個姓,我的姓也算名列前茅了!

《千字文》是一本公認為編得好的識字書,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世界上現存出書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文化活動。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蒼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茫茫宇宙遼闊無邊。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古詩有唐詩宋詞元曲、二十四孝、歇後語、諺語、漢子等。這些都記錄着偉大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記得小時候就背過《千字文》,如今,也只會背幾句了,爸爸説,看來,文化對我的薰陶還是不夠濃,況且,温故而知新,我也沒有做到,看來我還要多瞭解中華的傳統文化,也要隨着世紀的發展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到我們年過花甲的時候,也能拿着古詩文,用心體會這些優良的文化知識!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800字範文一

中華經典傳承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魂與根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國學小名士》節目,讓我真正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的心靈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與洗禮。

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如同讓我們品嚐了一道古代經典文化大餐,演繹出了國學經典的獨特魅力,有代代傳誦的唐詩宋詞,有琅琅上口的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有千年流韻的名篇雅言……。通過觀看比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獎獲得者張曉萍同學的《孝滿天下,讓愛回家》的朗誦,它讓我們認識了以孝德感人的黃香、朱壽昌、朱德等,號召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給自己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而那些身着古裝的國學小名士,他們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蘇軾更是讓我忍俊不禁,發自內心的喜歡;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詩句,聲聲入耳,滌盪着我的心靈;那出自聖賢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語句,讓我懂得了應該以能者為師,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虛心向別人請教。要海納百川,虛懷若谷,方能擁有高山般的情懷大海般淵博的知識。

人生猶如一條漫漫長路,有許多岔道,當我們迷茫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需要一個智者的指引,那個人就是經典詩文;我們少年兒童猶如一顆顆茁壯成長的幼苗,那麼經典詩文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陽光、雨露……

“誦讀經典,與聖賢對話;傳承美德,讓心靈成長。”讓我們開啟心靈的大門,去吟誦去領悟,為傳承祖國的文化傳統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800字範文二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絡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恆。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裏,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閲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着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脱於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説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於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朱衝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説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裏,是知識得到豐 富; 所謂由內而外, 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進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裏,把"國"記在心裏。

國學國小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 ,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着人們的生活態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着人們的風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800字範文三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悦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藴含豐厚,藴藏着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説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説,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000字範文一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絡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恆。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裏,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閲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着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脱於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説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於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朱衝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説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裏,是知識得到豐 富; 所謂由內而外, 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進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裏,把"國"記在心裏。

國學國小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 ,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着人們的生活態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着人們的風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000字範文二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悦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藴含豐厚,藴藏着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説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説,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000字範文三

中華經典詩文是古代聖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誦讀它,可以修養身心,增加智慧,開啟成功之門;誦讀它,可以讓人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教育專家認為,“道德”“情操”“品性”“氣質”等人文素養,很難“教成”,靠的是陶冶、熏習、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的。因此,在我校開展課前3分鐘積累,內容為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讓學生熟頌於口,濡染於心,使“潤物無聲”的經典誦讀成為提升學生品性和修養的有效途徑。

通過誦讀和學習,方知道《弟子規》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卻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創造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見解、聖人的見解,是做人的標準。“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我記得我的父親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在我們做子女的心中就紮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們姐弟之間也非常友愛,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後讀過有關傳統文化的一些書籍,覺得裏面的東西很好,但現在看來當時瞭解得只不過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們學校推行《弟子規》的學習以來,我才有幸聽到老師講《弟子規》,明白《弟子規》是十分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聽過老師講《弟子規》,我才明白自己的過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機會開始學習中國聖賢的學問對我來説畢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了。“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萬事開頭難,有了開始,能夠步步精進,就可以接近或達到聖與賢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師父和老師,感恩古代先賢的慈悲和智慧。要報佛恩、報師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温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服務於一切,貢獻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機會一定將聖賢書介紹給每一個人,並將這些聖賢先人的智慧傳給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