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事業的好文欣賞:他緣何如此執着

本站:真正的自由屬於那些自食其力的人,並且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他,緣何如此執着?》。

關於事業的好文欣賞:他緣何如此執着

李老師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國小教師,説實在話,用普普通通四個字來形容他,可能有點抬舉他,準確的説,他要比普普通通更遜色許多,因為他教師節在領獎台上,還是穿着那件泛黃的、帶着汗味的白色短袖;説他是農村教師,毫不為過,因為他所在的學校離縣城五六十公里,再加上進村的那一段坑坑窪窪的泥土路,當真是一個“三不管”的地界。

像這樣一所國小,師資力量是相當薄弱的,因為稍微有點門路的老師早已逃離了那個艱苦的地方,而這樣一所國小,也是很難出一個課改老師或者學科帶頭人的。

李老師生在這個村子、長在這個村子,師範畢業又回到這個村裏的國小任教,是土生土長的村裏人兒。20xx年的歲月旅程,20xx年的教學生涯,李老師從未參加過同學聚會,圈子更是小之又小,除了必不可缺少的外出培訓,李老師似乎也沒有公費出差過,就是這樣一個木訥的男人,今年突然出現在全省數學課改教師的領獎台,成了全市教育界的名人。

事情還要從5年前説起。5年前市裏有個學習培訓,每個學校必須外出一人蔘加,那時候外出培訓可是一個苦差事,補貼非常少,無一例外都要自己掏腰包吃飯,很多外出的老師都是滿心的不樂意,簽到之後就去聚會或者逛街了,只有李老師認真的培訓完成。結束之後,他又自費買了幾本教育書籍帶回家中。

書籍,變成李老師看整個世界的眼睛。在書籍中,他認識了國外的蘇霍姆林斯基、佐騰學、更認識了國內的李希貴、魏勇、吳非;通過書籍,他知道了反思日記、課題研究、閲讀教學是一名教師進步比不或缺的重要部分;通過書籍,他開始觀看網絡視頻、教學實錄、搜索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書籍,他開始嘗試總結自己的教學模式、開始帶領學生開辦每週的班級數學報。

一年過去了,上級領導檢查時,突發奇想,要到那個人氣稀疏、鳥不生蛋的地方去看看,並且聽上兩節課。兩輛汽車在塵土飛揚的籠罩下停在這所國小的門口,校長高接遠迎,老師們緊張兮兮,李老師毛遂自薦的講了一節數學課,張弛有度的師生互動、口吐蓮花的課堂語言、以及畫龍點睛的訓練設計,讓教研室的聽課人員眼前一亮。下課之後,聽課人員與李老師閒談,李老師敏捷的思維和清晰的教育設想令聽課領導讚賞,再加上桌子上保存下來的學生自己創辦的數學報,更讓檢查人員感覺:李老師是一名有思路、有前景、有想法的老師。

之後的三年時間,李老師有兩次在縣城做公開課的機會,他都果斷捨棄,但自己三尺講台上的每一節課,他都以公開課的標準要求自己,並用手機錄下自己的講課視頻,課下反覆琢磨,大到課堂設計、小到評價學生的語言,他都要細細品味,反思、修正。除此之外,李老師把寫下的教育隨筆、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論文等進行投稿,部分教育報刊開始採納使用。

去年在全省數學課改教師開始評選,這一次的評選要求異常嚴格,要層層選拔,只設10名獎項,其他全部淘汰,十分殘酷。正因為殘酷,才顯得異常公平,當場抽籤式的現場備課,又讓人沒有商量和作弊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老師這個其貌不揚的無名小卒報名了,並且一路過關斬將打到省級賽場。

省裏賽課那天,雖然春光明媚,但李老師還是穿着冬季的黑色絲綿襖,在一羣精緻粧容的女教師羣裏,顯得格格不入,就是這樣一名土裏土氣裝扮的一舉奪下賽課的第二名寶座,名聲大噪。

上週因為學科上的一點疑問,我打電話給李老師,請教完之後問他:“李老師,你那裏很安靜,你在哪裏?”他呵呵的笑聲傳來:“我在學校啊”。“已經快九點了,又不是寄宿制學校,在學校幹嘛?”“吃過飯過來看書、備課了,晚上學校清靜,每天晚上我吃過飯步行15分鐘到校,就是鍛鍊身體,學習到9點步行回家,格外舒坦,入眠很快”。

我知道為什麼三月份的賽課,他依舊穿着冬季的絲綿襖,3月份的晚上9點鐘,在我們這裏的農村,天氣或許還有點春寒料峭。

近段微信上非常流行這樣一句話:“今天上班了,明天還想上,這是事業;今天上班了,明天還得上,這是職業。”把教育當作畢生的事業,就會用心的把握當下的每一天、設計未來的每一日,我想,這或許也是李老師20xx年如一日工作執着的原因吧!

公眾號:3度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