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

近年大學聯考作文,越來越重視對人生、社會問題的思考,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福建卷亦不例外。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
20xx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1

尼采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巴黎大學的圍牆也刷着“生活在別處”的字樣。我曾經長久地喜歡這些閃光的句子,它們無不闡述着一個道理:生活需要樂觀,需要微笑。

悲觀者愁眉苦臉,認為他們從天空飛過,天空卻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他們看到的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樂觀者微笑生活,認為天空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但他們已經飛過,他們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打來,在它的身上,腳下碎開”,在那段紅色動亂的文化大動盪中,艾青被扣上反動的帽子,受盡折磨,但他卻始終微笑着。在大興安嶺,你常常可以看到正在勞動卻依舊哼着歌的他。即使前路是無盡的黑暗,但他始終追尋着心中的光明。他説:“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所以,縱然他被困在窗台,卻依舊能夠構想着海洋。他説:“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亞歷山大市的海蒂在實驗室裏度過了她23歲的生日。這個女孩,從一出生就待着科學家為她製造的無菌室裏,因為她有一種奇怪的病,她的皮膚對外部環境過敏。她從出生開始,母親沒抱過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為鹹鹹的淚水會腐蝕她的皮膚。多麼孤獨的人啊,但是她笑着説:“我喜歡上網,那裏有我喜歡的天堂。”

因為不可以哭泣,海蒂選擇了微笑。然後,那個寫下“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顧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卻因為不會微笑而走上了極端的自殺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看見什麼取決於你的心態。同樣是半杯水,悲觀者説:“只剩下了半杯水。”而樂觀者則會説:“還剩半杯水。”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人生的際遇也許會因此而不同。

樂觀,就像是寒冷季節的一絲陽光,就像是炎熱夏日的一縷清風,給予你的永遠是希望、信心和勇氣。生活需要微笑,那麼便微笑面對生活,懷揣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面對的不再是懸崖峭壁,而是棧道橋樑——越過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徑。

微笑是一塊磁鐵,吸引並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號角,使你振作起來勇敢面對生活。我很想告訴米蘭?昆德拉,我見過一種微笑,比上帝本人還要美。

20xx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2

如果,人生是一葉扁舟,那麼船上的人,就是擺渡者,無論潮起潮落,依舊風正一帆懸。

猝然想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深邃遙遠的理論,像浪花拍打着我心中枯乾的礁石,被動而絕望。然而,於浪花而言,拍打的每一刻,都是滋潤礁石而收穫的自豪感。

於他,於她,千差萬別,你最好自己掌好舵,控制好行駛的速度,任憑東西南北風,方可直掛雲帆濟滄海!在屬於你的海域,你便是一道風景線。

想起了20xx年,足球點綴着的高三。那一天,卻成為了巴西的國恥日,以大比分輸給德國隊出局,我看見現場的球迷撕心裂肺地痛哭,過了好久才願接受我鍾愛的球隊出局的事實。一位足球名宿説過:“於巴西隊而言,亞軍就是失敗。”這似乎成為了巴西足球領域的隱形勝負衡量標準,過去金光燦燦的成就太過顯赫,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然而,同樣的成績放在中國隊的身上,不説進入淘汰賽,能打進世界盃就算是轟動一時的爆炸性新聞了,足以給咱中國球迷提供好長時間的談資。如果你是強者,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如果你是弱者,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官方應屆畢業生微信|,支持自定義訂閲,最新最全的招聘信息一手掌握,

我們每個人都載着不一樣的船,所處的高度也不同,揚帆起航還是緩緩前行,於不一樣的人,只要奮力前行,每一種方式都配得上勝利者的殊榮,勇敢點,做你生命中的擺渡者。正如有人説的,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或許,但凡屬於自己的,都幸福。

我還聽過這麼一句話,幸福啊,不是光想着自己沒啥,而是要多想想自己有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做你自己生命中的擺渡者,如果你喜歡小溪的潺潺流水,何必遠方呢?

20xx福建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篇3

紀德有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於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們創造的事業,這消耗便是我們的熱愛。

若不是有了那些關於水稻的夢,若不是有了那種投入其中的熱愛,袁隆平何以從田間完成偉大的創造?何以用枯瘦的雙肩擔起全球的飽食之憂?他因胸懷天下蒼生而熱愛他的事業,他因熱愛而誕生創造的嬰孩。

聖埃克蘇佩裏曾言:“創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換無限的事物。”一個熱愛創造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着追求於某種恆久的價值。這價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裏便是“科學的美感”,在喬治奧威爾那裏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有講述這樣的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於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終那權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羅在這裏暗示我們:一旦我們認定了某種創造有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的價值,我們就應完全投入其中,熱愛並堅定地追求。回望歷史長河,又有哪一個偉大成就不是源於創作者的愛?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洶湧而來,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頓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個不是飽含着創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來?

我已無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因熱愛而造就的偉大創造,可這種繁盛,恰與當下創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觸目驚心的反差。我們有袁隆平,有王選,有錢學森,可這些科學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後起之秀乏善可陳,為何?我想正是因為當下已絕少對科學本身有着痴愛的年輕人,我們有的,只是一羣又一羣為了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裏苦幹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願在黑暗中前行。同樣,在文學領域,如今又有幾人能如桑塔格一般從容説到:“我寫作不是因為那裏有讀者,而是因為那裏存在着文學” ?一個一個作秀者,只看見紅地毯和金錢,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學世界裏,我們只見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學”,吾不見哪怕只是一個有着創造之光的作品。科學,文學,乃至其他種種事業,我們早已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忱。於是創造的嬰孩夭折於腹中,豈不痛哉!

幸而我們還有幸存者明瞭這個道理,“成敗得失,悲歡沉浮,在死亡面前終將逝去,我們看見的是那些恆久不變的東西。”喬布斯,主宰it行業的先驅者曾如是説道。是的,那些恆久的事物,人類的普適價值,抑或是科學藝術的真、善、美,才是創造的起源與歸宿。當我們受困於一時得失,不思是否前進時,但想一想那些因熱忱而永葆鮮活的靈魂,默唸這句話“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

惟有此,我們才能以自己的創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