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

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中醫藥的發展需要“工匠精神”?答案很顯然,如果我們迴歸到中醫精神的本質,也是在踐行工匠精神。

中醫藥發展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

2019年的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xx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熱議。但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還是圍繞中國的企業發展,比如弘揚“工匠精神”將帶動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着、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

作為一名中醫傳承者,我卻感到“工匠精神”對中醫人成長的特殊意義,如果我們迴歸到中醫精神的本質,也是在踐行工匠精神。

追根溯源 中醫的實質就是工

中國古代的醫者很低調,雖然被患者敬仰,但是他們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看得很輕。

比如工匠精神的“工”,就是古代醫者的一種稱謂。《説文解字·酉部》中有這樣的解釋:“醫,治病工也。”《黃帝內經》和《難經》中,都對“工”有具體明確標準,分為上、中、下三種工。《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説:“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難經·十三難》中雲:“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

這裏面説的上工,就是指知識全面、疾病診斷準確而且治癒率高之醫者,是熱愛中醫藥事業的從業者一生追求的目標,達到這個目標的都成為名垂千古的名醫。

工匠,以現在的角度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工業化社會形成之前長期存在的一個社會羣體,民間稱為“手藝人”。中醫何嘗不是一種手藝呢。這些手藝人憑藉一技之長,安身立命,救死扶傷。古語有云:“良田百頃,不如薄藝在身”。但是,各個行業的“手藝人”相互之間也有競爭。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的“手藝人”都把爭當各自行業的“名匠”視為畢生的追求。

具體到中醫藥領域的手藝人,最高境界就是“上工”,而努力成為“上工”的過程就必須具備耐心、專注、一絲不苟以及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藴含中醫大醫精誠理念

《大醫精誠》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歷代習醫者所推崇。《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因為中醫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第二個要素是“誠”,從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要有“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心懷,要有“大慈惻隱之心”,但是不能“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方能“普救含靈之苦”。

任何一個行業的優秀的工匠都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改善自己的工藝,追求完美。他們注重細節,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反覆改進。他們不投機取巧,用心確保質量,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他們不僅專業,更敬業,以誠心做產品,以誠心對顧客。

所以説,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精誠精神。作為醫者而言,就是要把每一個病例的診療過程當做一個產品的製作和打磨的過程,精雕細琢,以求最完美的治療方案,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目前,我們可以稱之為中醫藥大國,但是還不能稱之為中醫藥強國。我們很多中醫藥的技術和水平未必能做到世界一流,反而日本、韓國,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對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在很多層面已經超過了我們。這是不是與我們中醫藥界卻少的“工匠精神”有關呢?

工匠的傳承精髓與中醫的師承

輝映

工匠的傳承精髓是“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也就是説,工匠們在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這種特質的培養,與中醫的師承教育非常類似,這種“口傳心授”的師承體系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

目前的中醫教育還是以工廠流水線式的培養為主,這樣教育出來的醫學生是難以達到精品標準的,如何成為精品呢?就需要畢業之後跟師深造,我們的國醫大師和名老中醫無一不是通過師承教育逐步由民醫成為名醫的。這種師承教育的精髓就是工匠精神中的傳承精髓!

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重拾

工匠精神

中醫藥如今已傳播到世界180多個國家與地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不少國家已明確了中醫藥特別是鍼灸的合法地位。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醫藥迎來了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戰略機遇期。

藉助“一帶一路”推進中醫藥國際化、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成為眾多業界專家和組織的共識。中醫藥走向世界也擴展到醫、教、研、產等各種形式,極大提升了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在政府間合作方面,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擴大,中醫藥逐漸成為中國外交領域的一張具有獨特魅力的名片。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中醫藥走向世界存在的危機,據統計,在除中國外的國際中藥市場,日本、韓國的市場份額已佔到90%,中國僅佔5%。除了國內中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敗退,在國內市場,“洋中藥”也正在大舉入侵,市場份額正迅速攀升。

國際市場上的中藥市場不僅被外國佔領,而且絕大多數中藥都是從中國廉價賣出的中藥材,在國外經過深加工後換個包裝又高價返銷到中國。據不完全統計,這一部分中藥在國內市場已經佔到1/3。

如何提升中國中醫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如何讓更多的人認可中國生產的中藥?如何讓中國醫藥屹立於世界醫藥產業之林?

筆者認為,必須重拾工匠精神!因為從中醫藥底藴來説我們與國外沒有差距,甚至有優勢,但是從中藥產品的角度來説,我們跟美日韓等國家的差距還是較大的,最主要的差距不僅存在於製作工藝和創新研發,更在於我們缺少的工匠精神!所以,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重拾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