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的文章:我們都曾經以為這樣的美文很美

編者按:我們都曾經以為這樣的美文很美,其實不然,希望此文能夠加深小夥伴們對這類文章的不好的印象。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我們都曾經以為這樣的美文很美》。

關於寫作的文章:我們都曾經以為這樣的美文很美

有一次和小夥伴們讀了一篇課文,我問課文寫得好不好,大家説好。我説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大家説想。我説這是一篇寫得很不好的文章,因為它滿版都是一些看起來很優美的、實際上很空洞的、隨便放在哪裏都可以的、很俗套的、而且一定是排列(排比)的句子——我一口氣説了這麼多帶“的”字的東西,希望能夠加深小夥伴們對這些句子的不好的印象。

然後我們一句一句地舉例説。譬如“彼此呼喚着,牽扯着,追趕着,或迎着旭日,或馱着曉月”。除了與下文的“擁擠着,喧嚷着,騷動着”一樣的矯情鋪排外,哪裏的湖水不是迎着旭日,馱着曉月呢。“迎着旭日”,“馱着曉月”,可能小學生們覺得還新鮮,我卻看膩了,一看到就倒胃口的那種。我想應該還有很多人都有我這種感覺。

而這段話,完全可以拿來説我們武岡的威溪水庫:“有時候,‘威溪水庫’很温柔,很平靜,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紋,一點浪花。”——如果願意,拿去説你家的池塘也可以的。

還有這句:“湖水永遠清澈透明,如雲,如夢,如詩。”我們還可以接着添一個:如畫。如果願意,也可以添一串的:如鏡,如玉,如歌,如幻。

類似這樣的美文,假如時間倒回去30年,或者40年,我想我肯定會再次被它的美所陶醉。我説過,我讀國小的時候,除了一本語文書,總共就讀過兩本課外書,而且還是兩本層級很低的作文書。那裏面的東西,有不少是作者的老師或者家長以及編輯們共同改寫出來的、一些不倫不類的東西。所以如果猛一讀到如上所述的美文,再加上語文老師的激情渲染,不被陶醉恐怕不行。

但現在,這種感覺沒有了。因為從許多年前開始,我讀到了一些好書,看到了一些好文,回頭也梳理了一下自己以前讀過的一些東西,弄明白了一些真相,然後就沒有這種感覺了。譬如説,現在我看到有部剛剛上映的電影,片名叫“芳華”,就想,叫什麼不好呢,叫小芳,小花,也讓人感覺舒服些。叫芳芳、芳香、阿芳,也行。叫年華、年青、青春、歲月,都行。但它要叫芳華,酸不溜秋的,叫人肉麻。也不是肉麻,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一個好電影,不應該配個這樣的名字的。這樣的東西,只像是不真實的中學生作文和不靠譜的文藝小青年喜歡的措詞。但現在的結果是,它要讓全國很多的男女老少都“芳華”、“芳華”地傳説它。你説有多沒勁。

對付——或者説遠離——這樣的東西的辦法,是去看一些好的書或者好的文章。去看一些好的國小生作文也行。現在我發現我的身邊突然就出來了很多的類似上述的不好的東西,所以現在我就很想去看一些好的書或者文章,假如身邊沒有好的書和文章,我就去看國小生作文。好的國小生作文裏的文字不是上面所述的文字,題目通常也不叫芳華,就我所看到的一些情況來看,它有時候叫“養小鴨的母雞”,有時候叫“小時候的媽媽”,有時候也叫“去廣州”。像下面這一篇的題目就叫“打霜”。打霜,多好的題目,而且題目下的文字也很好。它的全文是這樣的:

早上起來,一離開牀就有一股寒冷空氣吹在身上。

所有的人穿的衣服都有四、五件,像一隻豬一樣胖。瘦子也會變成胖子。

在外面你可以看到差不多每一個物品上都有一層白白的霜。霜像棉花一樣白,還像在南極一樣冷。

在上學的路上,你會看到有許多的人的手和耳朵都會變紅,紅得像火,但是摸上去就是冷的,像是摸在冰上一樣。(四·二班/楊小運/《打霜》)

作者:鍾世華

公眾號:吾班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