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校長研修感悟

1

守望: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校長研修感悟

朝陽義塾的主人孫源源校長進行分享,題目是《從學渣到學霸再到校長》。他講了自己成長的故事,特別強調了中學時自己成績很差,本不屬於種子選手,直到一個很“娘”的歷史特級教師做了班主任,一切才發生了轉變,最終以學校大學聯考第二名的成績結束了自己的中學生涯。

這又是一個差生逆襲的故事。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二十年前,我在農村中學教書。鄰班一個公認的雙差生,讓班主任頭疼不已,行為習慣不良,成績更是慘不忍睹,每科分數基本都在二三十分。奇怪的是,到了八年級,他物理成績竟然出奇得好,甚至有一次考了全校第一名。這完全不符合規律,數學那麼差,怎麼能學好物理呢?更何況,他是那麼不愛學習的一個人。我們研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是為了物理老師而學的,因為所有老師都把他當成壞學生,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色,只有物理老師,和藹可親,竟然封他做了物理課代表。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有了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果。

十年前,我還遇到過一個男孩兒,國中入學的時候,成績排在全年級六百多人的倒數後三十名,爛得一塌糊塗。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用了三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奇蹟:成績每學期一個台階,到會考時,竟然拿到了全校季軍——第三名。而尋找出現這個奇蹟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是他有幸遇到了他崇拜的班主任——一位寬嚴有度、善解人意的英語女教師。

幾個故事藴含了一個相同的道理:一個人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一輩子的幸運。我們面對的是可變的人,千萬不要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學生,更不要輕易給學生蓋棺定論。

2

當老師的,要努力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能夠在莘莘學子中發現那些有潛質的學生或學生身上的潛質,並將其挖掘出來,是天大的幸事。

恐怕以此衡量時下的教師,會讓絕大多數人汗顏,有幾個人敢拍着胸脯説“我就是當之無愧的伯樂”?相反,不能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學生,歧視“學困生”,甚至諷刺挖苦之風依舊盛行,而且,這些做法還常常披着“為了學生好”的美麗的外衣。於是,以學生成績排名次、分座位,或對“學困生”不理不睬、“淡然對之”的現象屢見不鮮,見怪不怪。雖然陶行知先生在若干年前就告誡老師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但輪到事實面前,有多少學生因為某種不足而被我們輕而易舉地“蓋棺定論”,打入了“地獄”?誰管你究竟是“瓦特”、“牛頓”還是“愛迪生”!

人的智商不是決定學生成績差異的關鍵要素,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很多孩子的成績會有起伏。其實,不少孩子的學習就像隔了一層窗户紙,很多時候,就差那麼輕輕地一捅。

關鍵就是,你能夠成為那個幫孩子捅破窗户紙的人嗎?

3

教育就是一場守望。這個守望一定是理性的。

首先,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陪他櫛風沐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其次,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發展領域。幫助孩子尋找他的“長板”是我們最該做的事。孫源源校長小時候克服困難製作“舞龍”,不就顯露出他善於創造、不墨守成規的天性嗎?這點從他後來的事業發展可見一斑。兔子就去學跑步,青蛙就去學游泳,如果這樣的特點和天性被家長和老師不斷扼殺,結果也不難想象。

第三,要允許孩子犯錯誤。犯錯誤的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不犯錯誤的學生不一定都是好學生。偷東西,不回家,撒謊,孫源源先生是不是寫定的“壞學生”了?未必。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是典型的“乖孩子”,但偏偏有那麼一個早晨,我揹着書包馬上要走出家裏的大門了,突然間就冒出一個念頭,裝肚子疼。結果輕而易舉地騙過了媽媽和老師,在家玩了一天。至於為什麼我會這樣,連我自己都不能解釋。假如這樣一個謊言被發現,假如恰好碰到善於運用“神推理”、上綱上線的老師,結果會發生什麼呢?西方一位教育家説過:“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把學生禁錮起來,只管讓學生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可能孫源源校長這樣個性突出的“人才”,只能“泯然於眾人”了。

4

守望,還有一個關鍵:注意教育中的時間延滯問題。

一個班主任跟我談起班裏一個問題學生,説這個孩子經常不交作業,很懶惰,他找個機會,跟孩子推心置腹做了一次長談,結果孩子痛哭流涕,痛下決心,他覺得效果很好。但讓他崩潰的是,第二天,雖然孩子的作業有了一點進步,但遠遠沒能達到兩個人説好的標準。

他不可救藥。班主任下了結論。

我跟班主任講,教育中是存在時間延滯現象的。孩子對教育作用的接受,並不會立竿見影,而是有一個“延滯效應”,常常需要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會顯現出來。這就如同農民播種,要等待季節、陽光、水分和土壤等諸多條件齊備,才能發芽、開花、結果。從播種到結果,要延滯一定時間。有的孩子似乎很“乖”,一聽老師督促或批評,馬上就會做出配合的反應,這讓我們有了誤解,以為教育效果馬上就到了。其實,這並不牢靠,因為這往往是孩子在“配合”老師,未必是他真的覺悟了。或者,是他們長期形成的壞習慣,依舊緊緊地遏住他們的行為。因此,需要我們對孩子更耐心些,鼓勵孩子充分“消化”教育作用,不做拔苗助長的事。我告訴那個班主任,孩子不是有進步了嗎?鼓勵他,然後繼續跟他探討作業問題,讓任務標準和老師的期望更加清晰。堅持下去,相信好的效果就會來了。

教育是複雜的,絕不是兩點之間由A到B距離最短那麼簡單,想立竿見影往往會栽跟頭。

守望,就是要給足時間。也許我們一直在澆水、除蟲,到孩子畢業我們也沒看到花開。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工作沒有產生作用,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説過的話,我們施與的引導,就會在已經長大的孩子身上應驗或折射出來。

這就是教育的神奇。

5

當然,守望孩子,靜待花開,不是説眼巴巴看着,什麼都不做。

做什麼呢?

比如提供豐富的課程和可選擇的校園生活,保留孩子發展的無限可能;比如強調“不給別人添麻煩”,遵守時間和公共秩序,掌握必備的禮儀,形成未來公民的基本素養;比如創造相互信任的校園文化,讓社會多一點點温暖和亮色,等等。有了這些價值觀的引領,我們所等待的那朵花一旦開放,會更香更美。

朝陽義塾那幾張“感恩卡”我會認真填寫。其實,在學校,我也不斷做着類似的事:國小畢業生還沒有到我的學校報到,我就留了作業,讓他們給國小的老師寫信,彙報自己的情況,向老師表達感謝之情;老師、學生、家長每個學期都要寫故事、講故事,記錄那些讓自己感動和温暖的校園生活。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一種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即學會去發現身邊的善意和美好,以此提升一個人幸福生活的能力。因為,這種做法,對發現者和被發現者都是一種激勵,它會讓人們相信:生活,其實很美好。

這些,都讓我們的守望變得更有價值。

6

孫源源説:我不求培養一個學生,但我不殺害一個學生。

王福強説:我們的學生成為精英固然值得驕傲,但努力不讓自己的學生成為罪犯更值得推崇。

殊途同歸,英雄所見略同!

努力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這是職責,更是良心!

【本文作者:王福強(微信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