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遊學記原創美文:並蒂蓮

編者按:《並蒂蓮》是作者踏上北行的列車,開始她的北京大學遊學的一個記錄,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北大遊學記原創美文:並蒂蓮

翻看一冊《並蒂蓮》,生出無限的感慨。這本小冊子,是鄉友馬兄與其愛人何姐的作品合集,有散文、隨筆、小説等作品。三個月前,鄉友何姐在丈夫的支持下,關閉了10多年的服裝店,毅然拉上手提箱,帶着心愛之書,踏上北行的列車,開始了她夢寐已久的北大的遊學之旅。

第一站,到北京南站。何姐乘坐四號地鐵,到達北大東門。一位年逾八旬的老鄉、原北大中文系辦公室主任張先生,相約在北大東門等候。張先生,領着何姐,從東門穿西門,一路走過理科教學樓、北大圖書館、博雅塔、未名湖、辦公樓。北大西門,古樸典雅,莊嚴端莊,毛澤東題書的“北京大學”四個燙金大字,熠熠生輝。是啊,為了盼望到北大遊學,何姐等待已久。自從文友口中得知鄉友柳兄,在北大遊學20餘年,仰慕不已。柳兄是一位熱心腸,家鄉蘭溪有多位文友,經過他的引薦,先後負笈北大。那位年逾五旬的菜販子範兄,只上過三年國小,但他愛好傳統文化,研究家譜與祖先文化。對先祖、宋代大儒範浚的生平與學術思想情有獨鍾。他到北大遊學一年後,已經整理出版了《範浚集》。遊學改變了命運,他正在傾心撰著《範浚傳》。

還有一位文友施兄,也是經過柳兄介紹,四十出頭,闖蕩京城,遊學北大,不少文章,見諸報端,曾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著名主持人李湘曾與他對話,一時成為佳話。在蘭溪,在金華,通過柳兄介紹,到北大遊學的,有一二十位之多。有考上北大博士,成名成家的,有在京城創業,有所建樹的,有研究學問,學有所成的。

這一次,何姐步柳兄與各位鄉友之後塵,走進燕園,終於如願以償。她感慨萬千,喜極而泣。在北大西門,留下了她到北大的第一張照片。此時此刻,她不禁想起了源遠流長的北大旁聽傳統。毛澤東、曹靖華、瞿秋白、馮雪峯、許欽文、沈從文、柔石、丁玲、楊沫、金克木等等先輩,都曾在北大遊學而化蛹成蝶,成名成家,影響後世。此時此刻,她想到自己年屆五十,走進北大做旁聽生,思緒聯翩。她從小酷愛文學,父親畢業於育才學園,是一位知識分子,也是一位普通的地方幹部。讀書人的父親,深深影響了女兒。由於種種原因,何姐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後來,她與文學青年、軍人馬兄,走到了一起,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何姐開始安排在蘭溪一家國有企業上班,後來為了謀生,她停薪留職,開了一家服裝店。如今兒子26歲,大學已經畢業,在社會上創業。老公馬兄轉業後,被分配到蘭溪市青少年宮上班,業餘讀書創作,樂在其中。他寫過長篇小説。在部隊當過文書,負責新聞宣傳。他深知愛好文學的妻子,一直有一個文學夢,一個北大夢。當妻子提出要到北大遊學時,最初他也有些猶豫。他們結婚二十餘年來,可以説從未離開過,也沒有分居過。但知妻莫如夫,他深知愛人為了文學而生,文學是她的命根子。最後,他咬咬牙,把妻子送上了列車,而轉身,他已經淚水模糊。

何姐到北大後,在張先生的熱情安排下,住進了北大的一個招待所。一個牀位,每天房費150元,一間房子,4個人住,房內也沒有衞生間,也做不了飯,既花錢,生活也不方便。在這裏住了三天後,感到手緊,於是她又一次求助老鄉柳兄。柳兄離開北大已經多年,寄住香山。柳兄與愛人,忙乎了大半天,在香山為何姐找到了一處民舍,房在四層,清靜優雅。室雖不大,只有十平米大小,名副其實的“斗室”,但挨在北京植物園,與曹雪芹成了“鄰居”。東眺玉泉山,心曠神怡;西望香爐峯,高瞻遠矚;北觀黃葉村,詩情畫意;南覽蓮花池,清風明月。住在這裏,悠然自得,彷彿神仙,天下風水,可謂獨歸此君矣!

何姐在北大,二三個月下來,奔走於北大的課堂,聆聽名師課程,遨遊於書海,潛心於創作。走進了曹文軒教授的課堂,聆聽了謝冕、劉慶邦、肖復興等名師的講座,閲讀了大量的中外經典著作,讓她眼界大開,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方向。

北京遊學轉眼三個月,何姐把愛人馬兄,也約到了北大。何姐來京時,低調出行,對誰也沒有説。不少人問起馬兄,他只是説,老婆出門辦事了。時間久了,不少好友追問再三,才道出了實情。不少人聽後,都搖頭,50歲的人了,還讀書?!但馬兄是理解老婆的那份執著的。馬兄請了長假,前不久來到了京城。一看到老婆住的“斗室”,眼睛都細潤了。是啊,在家有四五百米的三層小別墅,到這裏住的是斗室,夫妻一起擠木板牀,好好的席夢思不睡?老馬一開始,真有些想不通。但他靜下心來一想,人生在世,白駒過隙。窮也罷,富也罷,發達也罷,給這個社會,能夠留下一點什麼是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房子,也不是鈔票,而是一種精神。

如今安居樂業,孩子已經長大。短短的三個月,何姐聽了無數次講座,結識了無數的高人,閲讀了無數的書籍,創作了不少的作品。這次遊學,他們要告一段落,下半年回家做點生意,積蓄點盤纏,爭取明年開春再次遊學京城。馬兄調侃説,老婆這次請我來北京,是讓我來做搬運工的。三個月買的書,足足有上百斤。中共海淀區委宣傳部、海淀文聯、海淀文化委員會聯合舉辦的“作家大講堂”第三期活動,邀請了著名作家肖復興先生主講《如何讀書》。何姐不失時機,把愛人馬兄,一起帶到了會場,感受大師的風采。

有道是“夫妻雙雙把家回”,而他們卻是“夫妻雙雙聽講座”,成為本次講座的一個亮點。講座畢,他們夫婦倆,與肖先生留影紀念,成為他們在北京遊學的最好紀念。此時此刻,不禁想起了他們贈送給我的《並蒂蓮》。是啊,他們夫妻倆,不愧為名副其實的“並蒂蓮”——並蒂蓮,並蒂蓮,枝連枝,心相連,共命運,同患難,愛文學,夢想圓!

作者|柳哲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