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國小作文

1、 書面語言的儲備

如何輔導國小作文

大家知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着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準確。比如我們平時説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因為大家在場,一目瞭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裏所説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範的詞語、句子,有趣的歇後語,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較健康的順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諺語等。蓋房子,必須實現準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2、 表達方式的儲備

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説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敍文怎麼寫,書信怎麼寫,便條怎麼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另外,像記敍啊,描寫啊,説明啊,議論啊,抒情啊,我們都要把握它,並能在寫作中運用。要説明的是,我們不是要搞名詞概念的記憶,而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擁有這方面的真知和真本領。只有這樣,需要的時候,他們才能自然而然地會用議論、描寫、抒情、説明等表達方式,更加清晰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這樣做,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寫作和閲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塊了。

3、 寫作素材的儲備

古人曾經説過: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作素材的積累同樣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為什麼著名的作家寫得好,一方面是要儘可能地地讀書,借鑑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那就是擁有親身的體驗。這一點是很非常重要的。很多作家之所以能寫出驚世之作,很多情況下得益於他們常常有不同於常人的特殊經歷。請大家注意:這裏所説的寫作素材,它包括事件、人物、景緻、場面、物體,以及在參與、觀察、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等等。我個人認為:這個方面的積累需要我們的老師、家長,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進行。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也不能事無大小,處處設卡,搞那些讓孩子戴着鐐銬去跳舞式的傻事。現在有的老師或家長叫孩子觀察,還未出發就先佈置一道作文題,你想,“緊箍咒”已經牢牢地扣在了他們頭上,他們還會對上觀察感興趣嗎?

4、表達經驗的儲備

除以上所説,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很多著名的作家都説,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寫作和閲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説吧,比如怎麼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有位老司機曾對我説:“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説,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

1、進一步明確國小生作文的性質。國小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課程標準規定,低年級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習作。作文一點也不神祕,只要會説話,會寫字,就能寫文章。高玉寶、高爾基等人沒上過多少學,卻寫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證明。“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樣,成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它能夠使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明確了國小生作文的性質,就不會要求過高、急於求成,就不會讓所有學生的習作向“優秀作文”看齊,揠苗助長。

2、重視激發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説。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説,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絃發出美妙的樂聲。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就要激發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慾望,一種衝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這樣,寫話、習作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各年段教師,都要重視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並想方設法將習作興趣長久地保持。這是教師要花心思的經常要做的工作

3、明確求真、立誠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習作要“有真意”,説真話,説自己的話,不説假話、空話、成人話;立誠,就是“誠實地説自己的話”,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誠於中”才能“形於外”。為人真誠,才能説真話,吐真情。這既是作文的問題,又是做人的問題。我們要通過作文教學,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視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對國小生來説,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誠,就要有作文內容。作文的源頭活水是充實的、鮮活的生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習作不胡編亂造,不搞“五子登科”——動輒就是推車子、抱孩子、領瞎子、撿票子、讓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現實生活,開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不斷有所發現——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於發現的眼睛。

4、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訓練。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文章作法是無濟於事的。一定要勤動筆,少束縛,要放手讓學生寫,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要把練筆滲透到閲讀教學之中、各科學習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學期幾次習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強的作文能力的。作文還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靠歷練。當種種好的習作習慣一旦養成,必然具有很強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師要把習慣培養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貫穿於習作教學的全過程。各個年級的教師根據年段要求,注重落實以下習慣的養成:勤於觀察體驗的習慣,積累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的習慣,想清楚再寫的習慣,勤於讀書、樂於動筆的習慣,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規範、工整書寫的習慣。

5、確立“寫作基於閲讀”的思想。習作能力的根,是閲讀能力。閲讀是寫作的基礎。“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一是説,“怎樣寫”,大多是從閲讀中悟到的,憑藉課文這一個個例子,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既不斷熟練閲讀的技巧,又不斷習得作文的技巧。就寫論寫,往往捉襟見肘,以讀促寫,才能海闊天空。二是説,“厚積才能薄發”。既要加強和改進閲讀教學,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又要加強課外閲讀,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增加文化和語言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勤於讀書,大量閲讀,必能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要體現快樂作文、放膽作文、生活作文、個性化作文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