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象的文章散文:你被第一印象“矇蔽”雙眼了嗎

編者按:對別人的第一印象,我們都是建立在過去對同類人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很難聽進去這個人對自己的“辯駁之詞”。

關於印象的文章散文:你被第一印象“矇蔽”雙眼了嗎

越來越覺得,第一印象害死人。

對別人的第一印象,我們都是建立在過去對同類人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很難聽進去這個人對自己的“辯駁之詞”。

“先入為主”“冤家路窄”“不打不相識”種種。

我現在的這種浮誇、小資、感性的氣質,也不知道是怎樣越來越濃郁,連我自己都説不清、道不明。

現在,於我而言,我也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的思維、想法、行為,也越來越得不到身邊人的認同。

在我自己這裏,我本身就是猶豫的,而且我也不擅長與人辯解、爭論。我能做的,也就是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是不是要繼續追隨內心。

1月中旬,我被一個微信溝通半年,見過一次面的朋友很經典地批判了一番,在《夏沫隨筆:做點兒事》裏談及過。

我看到後的第一感覺是:為什麼對我是這樣的印象?

我本無意向別人賣弄什麼,我本無意向別人顯示自己的學識。

因為比我段位高者,對我可以一眼看到底,他們對我的成長更多的是一種鼓勵與期待;與我相仿或比我段位低者,則很難對我目前的狀況有所理解,我從他們這裏得到更多的是各種嘲諷與挖苦。

我一直堅信:清者自清。

懂我的人,我不需要解釋;不懂我的人,解釋到山窮水盡也是枉然。

讀了一部分情感的書,就覺得要多跟另一個半溝通,多理解對方。

結果讓自己聖母心氾濫,不知不覺中把自己打造成了“傻白甜”,連最基本的社會認知與人性認知功能都喪失了。

我做了三年多HR,接觸了那麼多形形色色人物,按説我是可以一眼看透我所接觸的人的。

可越來越發現:人心隔肚皮,素質不同的人真的是各不相同。

與人相處,首先要搞清楚另一個人的人品和為人處事風格。

若已經被坑過一次了,就輕易不要再上當了。

做投資,也不要做什麼“漁翁得利”或“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還是選擇踏實本分為好。

緣分,是説不清道不明的。

有些不能勉強,有些不能強求,有些不經意間從天而降。

是桃花運還是桃花劫,沒有人會告訴你,必須靠自己去識別。

有太多人都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個人,也有太多人自以為自己什麼都看清、摸透了。

我自己現在的模式,自己都有點害怕,但只有自己清楚現在是在豐盈自我的路上。

太多人不瞭解就想好為人師了,但以後,依然要用心聽別人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獲取身邊“神人”的精華。

自從聽了那個“雞”的故事,我以為找個什麼樣的另一半,我都可以把他打造成理想中的他。

只有當接觸過“神”一般存在的人的時候,才明白:原來你打造了將近一年的人還不如一個陌生人對你好。

這是多麼沉痛的打擊,幸虧現在明白還為時不晚。

發現自身的問題、正視自身的問題,實在太難。所以,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編織的模式裏。

有時,對自我認知否定太多,自我設置的“人設”很可能會在各種摧毀之下崩塌。

我不喜歡我自我設置的人設崩塌的感覺,會讓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覺得自我靈魂無處安放,躁動,甚至瀕臨崩潰。

可能確實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是我自華的這種氣質不見得合時宜,也不見得能被別人所懂得、所接受。

存在的本身,孤芳自賞也好,接地氣也罷,只是自我內涵的一種釋放。

3月2號晚上去綠博園看花燈,工作人員處處投入、處處有心。但自己的審美被“伺候”的刁鑽了好多,因為依然覺得這次的燈盞有些浮於表面了。

無論是走路觀燈也好,還是感受熱鬧也罷,現在的燈盞,沒有了小時候“心動”的感覺了。

小時候逛廟會時,各種貼地氣的好吃的,媽媽一般是不捨得給我們買的,所以就只能看。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所以,記憶中的味道總是最牽掛的。

燈盞上各種雜耍,各種稀奇玩意兒。

小孩兒的視覺,本就獨特。因此,童年記憶中的世界也是稀有的,再也高不可攀了的“經典”。

“還是那個時候的味道!”缺的就是這樣一種久違的感覺。

覺得不夠精彩,是因為沒有走進心裏。

我依然喜歡安安靜靜的,欣賞着自己眼中的這個世界。就這麼靜靜地看着,靜靜地玩味它的用心與獨特。

作者:夏沫

公眾號:夏沫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