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宇宙的裂縫》之四讀書評論

這是對張兄的第二章《宇宙的真相》第二篇讀後感。在之三的文中我已經交待過,要計劃分幾篇來談的。還是那點説明,就是我需要先限定討論問題的一個大致的範圍,否則天馬行空的亂説一氣,即沒有結論,也沒有價值。因為這樣才能在一定的範圍內討論問題,這也可以表達為對問題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學識的尊重。我一直認為,在尊重的基礎上討論我們都感興趣近話題,即使雙方意見不一,但是對於真理的探究而言,都是好事,至少我們從各自的觀點與論據上講,可以更深一層的思考,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其實有關許多歷史由來已久的話題,之所以沒有形成定論,其原因就是沒有一種更大框架的理論與實驗能證明其正確性,甚至可能都是在某種範圍內正確的理論。而平等的交流會讓真理體現出不同的側面,我們可以進一步揭示真理的本質。這種邏輯對於自然科學來講,很清晰,在實驗的基礎上如果得到驗證,我們就可以暫時接受這樣的理論。而對於人文科學來講,這個可能就有點難了,因為對於人文科學的實驗相對來講,普遍性差,因素太多,大都是一種統計上的數據,所以自然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這也是人文科學一直活躍的原因吧!甚至還可以反映到宗教上,任何一種有信徒的宗教,都一定有其市場,在某種人羣中得到認可!存在就是道理,至於這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麼,可能會因為不同的人的學識,立意,態度,經歷不同而不同。對於這些,我們似乎也無可奈何,我們應該表達我們的尊重,而不是誰的解釋更對,誰的理論大錯的問題。在不傷害的基礎上,保持一種寬容,是應該的。而對於人文科學的理論,讓我們人為的貼上道德的標籤或者政治的標籤,此行為的本身也已經為人所不齒,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鼓譟,更是學術之人之大忌。

讀《宇宙的裂縫》之四讀書評論

在這21個標題中,我所要討論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物質和意識”。在張兄這本書的第二章中有七個標題涉及到了,分別是“物質是感覺的特殊方式?”(第6標題)、“物質和意識到底具有怎樣的關係?”(第7標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第8標題)、“物質和精神意識能否轉變?”(第9標題)、“物質和意識之間的差別”(第14標題)、“不同軀體裏相同的靈魂”(第15標題)、“存在原目的——虛無”(第19標題)、“宇宙的終極——和諧”(第21標題)。

相信這樣的標題本身,也就自然的走進了歷史上關於物質與意識的二元對立的討論之中。誰是第一性的,誰是第二性的,這個東西一旦對立的認識起來,就錯了。所以從張兄的描述上看,試圖調和二者的位置,讓其看上去或是“和諧”或是“虛無”。從東方的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理解物質與意識,似乎避開了二元對立的輪迴。在張兄的第12標題中也明確表明了這樣的觀念,我表示嚴重同意,“從意識的角度來認識世界,空間和時間是屬於意識的;從物質的角度來研究世界,一切都是屬於物質的。”何況東方文化之中,對物質與意識的概念本身就是不做區分的。這也是文中“對宇宙的探索還必須有另一個重要的工具,即對接人的意識和對宇宙的理解。人們無法理解宇宙、無法瞭解時空,關鍵就在於沒有全面認識到人類自身的觀察角度會影響對宇宙的判斷。”這句話給讀者的指身,讓每個人自己創造自己能理解的宇宙觀。從這個角度上看,是有唯心傾向的。而“物質的空間感只是某種存在感”一語,還有感知覺在認識宇宙中的作用一節,更是加深了這種印象。

這不由得讓我感覺到了六祖慧能的“我覺得這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這裏面的悟——風吹幡動,説“幡在動”,這是隻看到表象,是認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動,附近的柳枝也在動,説“風在動”,點出它們共通的原因,是認知的第二境界。但歸根究底,看到幡動、柳枝動,知道風在動,都來自心的觀照,也就是“心在動”,這是認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認知的最終本質,所謂“三界唯心”是也。這無疑在提示我們意識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心學的重要理論基礎。當然這與張兄所講的物質與意識的相關話題,還不屬於一個問題。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第7個標題中所説的——物質和意識是任何存在的一體兩面。張兄的進一步解釋是:物質是相對穩定的存在,是可以清晰感覺出來的,有着很大的共同性,是形而下的一種能量存在方式;思維和意識則是流動變化相對較快的,是個性化的感知覺,是形而上的道體。這是讓我感到最為精典的概括,説出了一種東方文化理解物質與意識的優越感。也是天人合一的理論外延。所以再進一步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也説成宇宙的一體兩面,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樣就可以不用爭論誰是第一性的問題了。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之處。不怕張兄笑話,用中國人自己的俗語講,總有一種“和稀泥”的感覺在裏面。不過,這個“稀泥”和得好,兩派和諧了,不用打嘴架了。

更值得高興的是,也許張兄意識這種説法會有些不妥,在第9標題中列舉四點講了物質和精神意識能否轉變的問題,讓我感覺到張兄的嚴謹態度。第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規律在時空中絕對是主流。第二、物質和精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一部分,但必須遵循某些規律。第三、很多事情不是去改變,而是提前知道這些因果,這就是某些特異功能的存在。第四 、最重要一點的是:接受自己的未知。從這一點上講,我認為,張兄的觀點再結合宇宙學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好的表達。

我是無神論者,我想我可以在此表達一下我的認知。我一直從宇宙學的演化來看,感覺到意識本身就是物質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一來,關於張兄所説的特異功能的現象也是可以解釋了的。關於把意識本身當做一種特別的物質的話,那麼由物質產生意識,也就轉變為物質產生一種特別的物質,被我們定義成意識了而已。另外,從目前被廣泛證明的宇宙大爆炸的宇宙演化史觀來看,最初的物質在時間的長河之中,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宇宙,而認識宇宙是從我們地球上物種進化到有智慧生命的人開始的。從這個邏輯上講,認識宇宙的意識是人具有的,而人又是進化的產物,甚至各種存在都是物質的表現形式而已。是不是也可以換成這樣的表達更有意思,意識本身就是物質的一種表現形式,甚至乾脆説成——意識就是物質的特異功能。而作為意識的這種物質,在某種條件下,改變物質,甚至創造物質也就可以理解了。即使存在外星人,這種邏輯依然可以繼續解釋其中的奧祕。

接受這一點,張兄所講的“靈魂”也就可以理解為我所認為一種物質的存在了。它與軀體分不分離也只是物質與物質分不分離的問題了。這樣似乎就可以圓滿地解釋我們那些看上去很特別的感覺了。當然對於一個以自然科學為主要支撐的人還會繼續探索性的做一些實驗一來證明這一點。而一個以心學為主要支撐的人會質疑這種純物質的觀點。

比如説場這種物質就很特別,從質能的角度上講,如果場有能量,也就意味着場有質量,引力場如此,電磁場也是如此。眾所周知的是,我們把信息加在電磁場上,就得到了可以傳播信息的場。而生物體本身也可以在宇宙中加載各種信息在我們生活的場裏面,甚至每個生物體都可以是場的載體。有的人也把這種的場稱之為生物場。

命運就是順其自然而努力奮鬥!

充實自己,快樂別人!

活在當下!

——小玎

本文作者: 小玎

公眾號:小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