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改革開放40年的作文

歷經改革開放40年,有力的説明了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我和改革開放40年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我和改革開放40年的作文

我和改革開放40年

1984年,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時間的快車把我帶到了一個貧窮但秀麗的小山村,我在一清貧的農户家呱呱落地,從此,我擁有了一種叫做“生命”的神祕力量,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我慢慢成長,於是,漸漸明白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苦難、什麼是幸福,也見證了這一清貧農户家幸福之花的慢慢綻放……

我的爺爺,一個在舊社會出生的典型中下貧農,在念了三年私塾之後,十歲的爺爺,已經是長成為一個勞動力了。因此,爺爺的讀書生涯也劃上了一個句號,儘管這個句號並不完美,但那時,三年的私塾生活,戲劇性地讓爺爺成為了村子裏為數不多的“文化人”,但“文化人”的爺爺也逃脱不了成為地主家的放牛娃的命運,爺爺飽嘗了飢貧之苦。用爺爺的話説,那時候,命運不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沒有後天努力的希望,只有現實身份的界定。

1949年,終於迎來了全國的大解放,爺爺也當家作了主人。於是,“文化人”的爺爺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我們村的一名兼職會計。當然,這名會計平時是沒有多大用場的,只有收公糧的時候,爺爺坐在稱磅旁,手中的算盤噼裏啪啦,上繳的公糧在爺爺的手中依次登記在冊。記憶中,當時,村裏的人大部分都不識字,也不會珠算。上國小二年級時,班裏的數學老師在給我們上第一堂珠算課時,鼓勵同學們説,你們要好好學習珠算,就像玲妹同學的爺爺那樣,拿着算盤在公社坐“辦公”(即坐辦公室),多威風。

然而,威風歸威風,因為大鍋飯的制約,因為小農經濟的限制,我們家的日子還是在五分飽的日日夜夜中度過。就這樣,磕磕碰碰中,奶奶嫁到了我們家。在之後的幾年內,因為當時的農村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奶奶生了八個小孩。原本以為,可以為家裏多增加勞動力,多賺一點工分。豈料,八張嗷嗷待哺的嘴,反而更是加重了家裏的負擔,家裏的境況一天比一天貧困。

貧窮促使身為家中長子的父親在念完高中之後,輟學參軍去了。而我的叔叔們,也在念完國中之後,有的甚至連國中都沒有唸完,就到生產隊幹活。聽母親説,叔叔們都懂事的特別早,雖然他們知道滿牆的獎狀是他們學習成績最好的證明,知道只有讀書才是他們跳離農村的唯一途徑。但同時,他們也知道,光我的爺爺、奶奶、姑姑還有母親的工分是不足以養活十幾口人的。

日子終於邁進了1978年的大門,“改革開放”四個字眼衝擊着每個國人的耳膜。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着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滋潤着祖國山河的每一寸土地,温暖着中華民族的每一顆熱心,我們家也在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中悄然甦醒。

我問母親,你知道改革開放是什麼時候嗎?母親説,具體哪一年,我已記不清了。我只知道你哥哥出生的第二年(哥哥1981年生),分田到户了,終於可以把肚子填飽了。你出生的那一年,你爸爸的工資漲了,終於開始有存款了。是的,淳樸的母親,一輩子都在為解決温飽問題而勞作的母親,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母親,也許不會記得哪一年中央頒佈的政策,但是她卻用她那最偉大的母愛把國家帶給人民的點點滴滴都刻錄在她心愛的孩子們身上。

日子在悄然中有了變化,父親每個月有了幾十塊的工資收入,母親也不再為了賺一毛錢,穿着自制的草鞋從這山繞過那山賣柴火了。叔叔們也在自家的責任田裏日出晚歸,一家人都沉浸在新生活的希望中。漸漸的,叔叔們也相繼成了家,有了新房子,有了新傢俱,而我和我的哥哥也開始了有了《語文樂園》、《安徒生童話》等課本之外的書籍。

記憶中,我念國小一年級時(1990年),父親為了能收看當年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家裏終於添置了一台熊貓牌黑白電視機。幼小的我,對於村子之外的世界也來源於此。每當中午或者傍晚來臨的時候,我家吃飯的大堂裏總是圍滿了人。當時,整個村子裏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台電視機。放學時,我總是很自豪地對我的小夥伴説,吃完飯到我家看電視呀!那時,沒有閉路電視,更沒有什麼數字電視了,所以,在看節目之前,總要在事先裝好的接收台上(所謂接收台,就是一根木棍架着一個簡單的鋁製架子)調試信號,經常是今晚這邊信號好,明晚又要挪到另一邊才能看了,不過,我們也樂此不疲。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暖暖的幸福就像寒冬季節誘人的陽光一樣蔓延開來。在政策的引導下,在農村科技的扶持下,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尤其是**年以來,合作醫療糧、教育富家糧、公糧、餘糧等種種糧食徵收的取消,我們家有了越來越富足的糧食了。叔叔們接二連三的從農田裏脱離出來,外出務工,我的四叔,還曾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幹,被派往國外分公司作技術指導,經濟收入有了質的飛躍。電話機、洗衣機、冰箱、熱水器、微波爐等家電也陸陸續續到了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家的房子也已經翻建兩次,有了明亮的玻璃窗、有了漂亮的瓷地磚、有了寬敞的客廳、有了舒適的卧室……。而最值得一提的,我始終認為該是傳統農村茅坑向衞生間的轉變,讓我告別了雨天不敢上廁所的痛苦,也告別了捂着鼻子心驚膽戰上廁所的歷史。

而今,我和我的哥哥都相繼大學畢業了,也都參加了工作,弟弟妹妹在校園裏繼續圓他們的大學夢,爺爺叔叔兩代人的遺憾,在我們身上得以彌補,爺爺叔叔們的夢想,在我們身上盡情盛開……

**年3月19日,一個讓我們全家都激動的日子,小侄子的誕生,我們全家四代同堂,當醫院傳來報喜時,已經是近八十歲高齡的爺爺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老淚縱橫。

爺爺説,命運就在你們手中,由你們來主宰。

是的,改革開放**年的歷程,讓我們這一代人和爺爺叔叔們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命運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幸福也掌握在我們手中。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全家人的安康,幸福就是親人們的關懷,幸福就是生活的點點希望之星,幸福就是身邊的張張燦爛之臉……幸福像花兒一樣在陽光下怒放……

我和改革開放40年

記憶中,這個伴隨我長大的小城鎮是清晨燒餅餛飩的氤氲、是路邊的人力車、是人民路上震天響的音響、是通洋河中停駐的漁船……這一切在幼年的我眼中是如此的熟悉與親切,後來在外求學,見慣了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整潔的市容市貌,回憶起家鄉的舊貌不免覺得有些落後與髒亂,心理也會產生些許落差。

然而我忘了城市也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我成長的同時,它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和改造,既是為了適應時代變化,更是為了滿足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的需求。回鄉工作後,我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城鎮。曾經低矮的小樓房被高樓大廈所取代,曾經的農田、荒地也雨後春筍般長出了一幢幢具有現代氣息的大樓。道路兩旁的綠化多了、街上的小廣告不見了、路邊的車整齊排列着。我愛那個温暖幼時記憶的老舊城鎮,更愛現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改革開放四十年,小鎮經歷了由縣變成了市,告別了平房低矮破舊、道路坑窪不平、服務設施缺乏的落後歷史,實現了從住宅、道路、公園、廣場到公共服務設施量的擴容和質的提升,家鄉人民從心底感受到了政府的惠民舉措,人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切身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與建設成就,我們對小鎮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明天會越來越好!

我和改革開放40年

核心提示: 後來二哥成立了電梯公司,我又跟二哥學安裝電梯修理電梯。有的去京劇票房唱戲。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我無限熱愛我的祖國。40年的改革開放築就了偉大的中國夢。沿着改革開放的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我看到(我與改革開放)徵文啟示後,我心裏有好多話要説。咱是北京胡同里長大的孩子。一晃40年,我從小夥子變成了老先生了。我下過鄉,也下過崗,吃過許多苦,始終靠着雙手勞動養家餬口。典型的平民百姓。 改革開放之初,我大哥拉起了個小建築隊,我跟着大哥幹了幾年,學會了看圖紙蓋房子當電工。這對我後來承包工程起了重要的作用。後來二哥成立了電梯公司,我又跟二哥學安裝電梯修理電梯。我下山崗之後憑這些技能很快找到了工作。俗話説打仗親兄弟,那些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兩個哥哥的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都掙了些錢,我憑力氣幹活養家也有了點存款。三哥是搞文藝的是京劇院琴師。京劇是我們家傳寶。我父親對京劇酷愛,1960年我三哥考上戲校,我們家就像中了一個狀元。我抽空就和三哥學拉胡琴,現在我也是業餘琴票了。改革開放40年,給每個人創造了生存和發展的機遇和平台。咱是平民百姓,咱就從凡人小事的衣食住行説起吧。

先説穿衣:過去我從上國小到參加工作始終穿的是我哥哥穿舊了省下的衣服。現在我們家大衣櫃裏的衣服和牀上用品經常是推陳出新,我的羽絨服就五六件.褲子毛衣許多衣服根本就穿不過來。去年我閨女出國旅遊花300美元給我買了一條圍脖,雖然我們現在生活確實好了,但花那麼多錢買個圍巾我心痛錢。閨女説您都64了留着錢幹嗎用?能享受幹嗎不去享受。再説我是孝敬您的,這300美元值!為了體現閨女的孝心,我美滋滋地去公園唱戲時圍上這條圍脖想顯擺一下,老王頭穿着一雙新布鞋在我眼前晃,一打聽,他那雙布鞋一千三。比我有錢並且想得開的老哥們兒多着呢。現在人們穿衣早以從保曖舒適走向名牌產地時尚了。

説到食:我家餐桌上早就從雞鴨魚肉轉向吃清淡少吃油肉了。講究綠色無公害食品了,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過年過節同學聚會要提前去飯店預訂。去超市想買什麼吃的應有盡有。一日三餐不是滿足温飽而是講究營養減肥增加合理配餐了。

提到住房可是大事兒。過去我們從小平房搬到了筒子樓,又從筒子樓搬到寬暢的兩居室,後來大哥和二哥都買了大房子,並且也給孩子買了房子,孩子們都有車,去踏春掃墓開三輛車。我和三哥還是住着普通的兩居室。老倆口完全夠用了。冬天屋裏很暖和,夏天屋裏很涼快。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老倆口住得舒舒服服,足矣!

説到行。現在出行非常方便,我家樓下就是地鐵站,四通八達。新換的電動公交車,既環保又安全舒適。想去那裏上車就走,還不用打票。想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上了高鐵一眨眼就到了上海了。什麼新馬泰,日美加,遛一圈也平常啊。前幾天我們老哥幾個去了趟盤山農家院唱戲,每人每天60元。住的是賓館一樣的標準間,中午12個菜,頓頓有魚。農民兄弟呀,你們的日子比我們還好。 都説要實現中國夢。有時候我在問自已?你是誰呀?憑啥過着衣食無悠吃喝玩樂的生活。我又看了看我周圍的老哥哥老姐們兒,有的每天去跳街舞,有的出國探親去了,有的每天去公園唱歌並且風雨無阻。有的去打太極拳。有的去京劇票房唱戲。他們一樣的開心快樂。這難道不是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嗎?xx説了,全民奔小康一個也不能落下。這話聽着讓人激動啊。40年的改革開放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日子也是一天一天地好起來的。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國富民強再也不受別人欺負了。我們許多高科技項目領先於國際水平,我們的人民解放軍威武雄壯,陸海空三軍將士從來沒像今天這樣威震八方。我為我的祖國驕熬!我無限熱愛我的祖國。40年的改革開放築就了偉大的中國夢。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夢想。 徵文要求寫出個人的親歷,親聞。我所説的都是我的親歷,真實生活。也是我的心裏話真情實感。平常的百姓過着平常的生活,其實精美之極在平常。最後我要感謝這次徵文,因為給了我一個普通百姓説説心裏話的機會。珍惜今天,展望未來。沿着改革開放的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