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先進典型事蹟材料:三員書記

在xx省xx縣,許多羣眾有個習慣:遇到困難事、不平事,或者有了新點子、好想法,都愛打個電話或發條短信給“咱們的朱書記”。

三嚴三實先進典型事蹟材料:三員書記

作為xx縣委書記,用朱xx自己的話説,在xx工作這六年多,主要用“推銷員、接線員、服務員”這三個身份幹了兩件事:一是讓果農賣梨不再難;二是讓社會風氣正起來。但就是這兩件事,卻讓羣眾腰包鼓起來,幹羣關係好起來,羣眾生活美起來。

今年,朱xx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榮譽既是個人的,更是全縣人民的。”他表示,將始終以優秀縣委書記標準要求自己,盡己所能,多為羣眾做好事、辦實事,把“梨都”xx建設得更美麗。

推銷員——“解決不了賣梨難,咋面對百萬梨鄉人民?”

“一頭是xx的果園子,一頭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果籃子。”xx,有百萬畝連片果園,以“中國梨都”聞名於世。但就在七八年前,梨子豐收帶給xx的更多是酸楚。

“一斤梨子只賣兩毛多,有的果農摘都不去摘。”xx縣農委主任何xx説,甚至有的果農流着淚砍樹。

就是在這樣的關口,朱xx來到了xx。他首先立下“軍令狀”,一定當好“推銷員”,同時要求大家立即行動起來,出主意想辦法,走出去闖市場,為xx梨找“婆家”。

朱xx帶領xx農委、園藝場和20多家水果專業合作社代表在北京上海舉辦農超對接會,許多超市採購經理看到xx梨,當場就下“逐客令”:“這梨子一是太大,二是賣相不好,我們不要。”

一道去的合作社代表現場吃了閉門羹,都有些喪氣。朱xx鼓勵大家:“求人哪有那麼容易的,如果一次推銷就成功,咱們的梨子就不會出現銷售難了。”

為打開xx梨銷路,朱xx又選擇在北京知名的京客隆超市現場推介xx梨。在超市,他一邊把梨子切塊,請顧客和超市經理細心品嚐;一邊介紹道:“xx梨是明清的貢品梨,同等價格比質量,沒有比xx梨甜的;同等質量比價格,沒有比xx梨便宜的。”就這樣,xx梨成功打進了北京超市和市場。

在朱xx這個“推銷員”的帶動下,那年全縣上下一起努力,梨子推銷了七八成。僅朱xx自己,就拜訪了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徐州等地的20多家大型超市和水果經銷大户。現在,朱xx到外地出差,只要有時間都會去超市看一看xx梨的銷售情況。

“但推銷絕不能是常態,xx既然是‘梨都’,如果解決不了賣梨難,咋面對百萬梨鄉人民?”調研後,朱xx分析,xx梨之所以難賣,原因有三:一是果農沒有品牌意識;二是20億斤梨子集中上市,市場無法消化;三是交通不便,xx沒有通高速公路,也沒有通往周邊地區的快速通道,xx到江蘇徐州80公里路程開車竟需要兩個多小時。

在引導果農註冊商標、協調資金建設冷庫、請來諸多水果深加工企業、力促xx梨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同時,朱xx還想為xx爭取一條高速公路,解決xx歷史上長期不通高速的問題。

“你們xx最不應該提修建高速的事。”上級部門也有苦衷。上世紀九十年代,連接江蘇連雲港和xq霍爾果斯的g30高速公路規劃從xx經過並設出口,結果xx反對聲一片,認為修路要砍果樹不划算。最後,連霍高速繞道河南永城。

“老百姓現在都想明白了,xx沒有高速不行啊!”朱xx反覆請各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到xx看一看。

接線員——“老百姓反映問題的渠道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在xx,朱xx經常騎自行車晨練並調研是出了名的。為了騎車這事,性情温和的朱xx還發過脾氣。

那是剛到xx工作時,朱xx要騎車出去,有人勸阻他別單獨出門。原來,xx處在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自古民風彪悍,歷史遺留問題多,社會矛盾高發,信訪量居高不下。

“共產黨的幹部,怎能怕見老百姓?”朱xx認為:“不管老百姓有沒有理,作為幹部你不能不理,只有老百姓反映問題的渠道通了,民意才會順。你越是迴避,矛盾就越突出。”

為此,朱xx力推手機真正公開,要求領導幹部必須以身作則。“不能弄兩個號,一個自己用,一個讓辦公室工作人員拿着,糊弄老百姓。”

直到現在,朱xx的手機號還公佈在當地國省道的標識牌、縣委黨務公開欄和信訪接待中心。倒逼之下,xx縣各機關單位、各個鄉鎮也紛紛實行號碼公開。

剛公開手機號碼時,朱xx的手機熱鬧得像熱線電話一樣,高峯期朱xx一天接到二百多個電話及短信,羣眾打電話也不分白天夜晚,也不分工作日節假日。有人建議朱xx換個號,被他拒絕了:“你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朱xx總是説:“這樣雖然累些,但能掌握基層實情。”

服務員——“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老百姓多辦點實事、多辦點好事”

“朱書記來的時候,俺先試探了一下,才決定跟他説實話。”xx鎮嶽莊壩村村民孫振軒是朱xx的“連心户”之一。

朱xx認為,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擁護,經濟發展再快也不算合格。在他的提議下,xx實施“連心工程”,他聯繫3户羣眾,機關幹部每人聯繫2户羣眾,除了日常通電話、兩個月一上門外,半年還要請聯繫户上門做客。

朱xx第一次到孫老漢家時,孫老漢的兒媳倒了一大碗白開水。xx水鹼性大,被外地人稱之為“鹹湯”,外地人到xx,多是買純淨水喝。

“他一口氣喝了大半碗,一看朱書記就是沒有架子的實在人。”孫老漢這才敞開心扉,向朱xx吐起苦水。

原來,隨着農民富裕起來,攀比之風盛行,結婚需要“三斤三兩”、“一動不動”。所謂“三斤三兩”,就是彩禮直接上秤,百元鈔票不能低於三斤三兩,約合人民幣13萬左右;“一動不動”指的是汽車和房子,整體下來少説也得50萬左右。與喜事相比,喪事更加鋪張,當地流行“下葬越晚孝心越大”,一般人家操辦五六天,有的人家甚至操辦八九天,待客近百桌。

“富人都得咬着牙,窮一點的人家咋辦?”孫老漢説,誰家裏要有兩個兒子,為了娶兒媳婦,會欠一堆賬、窮一輩子。”

朱xx下決心改變這種局面,他通過大會小會反覆對全縣幹部説:“想把這股風剎住,不能靠強迫命令,只能靠黨員幹部帶頭。”

xx縣文明委向全縣發倡議書後,一個鎮接一個鎮的黨員幹部帶頭,不收、不給“天價彩禮”,聘禮控制在3萬元以下,酒席控制在15桌以內,喪事下葬時間不超過3天。

“早都心裏有苦説不出了,這個倡議我打心底擁護。”xx鎮嶽樓村的丁保平前不久為兒子丁虎準備了20萬彩禮、70桌酒席,經與女方家溝通,現在分別降到了3萬元、15桌。從那以後,丁保平見了孫老漢,總要問一句“咱的書記最近來了嗎?”

xx是少數民族大縣,民族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朱xx每年帶頭參加穆斯林“開齋節”,並指導曾破敗不堪的回民許莊村採取土地整治的方法,原地建起一座極具少數民族風情的村寨,家家户户只花八九萬就住上兩層小樓。去年,回民許莊村被納入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xx縣也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阿訇金鑫説,回民許莊村一舉成為方圓二百里最好的回民村,“這就是我們許莊人的中國夢,朱書記幫我們圓了夢”。

“我父母現在仍生活在農村,每次回家他們都告訴我,對羣眾可別‘板着臉’,任何時候都不能虧待老百姓。我能為老百姓做點實事,父母心裏都特高興。”朱xx説:“個人的事業能發展到這一步,我對黨和人民一直懷有感恩之心,黨和人民給了我這個權力,我會盡最大努力,為老百姓當好服務員,多辦點實事、多辦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