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量”中採掘“變量”—— —非戰爭的“石油危機”解決之道

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起“沙漠風暴”空中打擊,海灣戰爭全面爆發。引發這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參戰國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局部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石油。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能源,石油作為目前科技手段下最主要的能源,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在石油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解決石油危機,戰爭顯然不是好的選擇。

在“定量”中採掘“變量”—— —非戰爭的“石油危機”解決之道

隨着發現和生產剩餘油氣資源的難度日益加大,發現的油氣田規模變小,儲量的品質變差以及維持處於開發中後期的油氣田的穩產越來越困難,石油企業紛紛把利用信息技術、改進信息管理作為提高勘探開發效益和獲取更大利潤的主要突破口。中國的人均石油資源量和人均產油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和21.4%,因此,中國石油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

儲量枯竭 ——危機中的it商機

在石油工業140多年的歷史中,無數次有人預測石妥試醇脣萁擼但是隨着技術的進步,一個個禁區被打開,一個個所謂的上限被突破…?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直到今日這句話依然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物資能像石油這樣,其價格的每一次微小波動,都能令各國首腦高度關注,並立即在世界各大股市中體現出來。石油作為維持國家經濟正常運行的血液,已經成為各國決策機關所考慮的戰略性問題。石油作為一種資源從根本上來説是有限的,是個定量;但如何估計這一資源的大小,如何定位油田的具體位置,如何提高開採效率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卻是個變量。正是這個變量為解決石油危機帶來了希望,也為it企業帶來了商機。

儲量有限的危機

1963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莊嚴宣佈,中國現在已經可以做到石油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結束。但是,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的供需矛盾又開始日益突出。從1993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石油進口國,每年石油進口量遞增1000萬噸左右,並且逐年加大。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000多萬噸,花費近200億美元。以1999年我國石油產量1.61億噸計算,預計今後10~15年內,如果油田勘探方面沒有大的發現或開採技術上沒有重大突破,中國石油年產量不會有明顯增長,只能維持在1.65億~l.7億噸。這樣,到2015年,中國石油年產量將不足年需求量的一半。而當一個國家的石油進口量超過總需求的一半時,世界上有關石油的任何波動都將對該國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石油危機”對中國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的假説,石油工業當務之急的任務是尋找一條有效的化解危機之路。

it帶來的希望

當今世界石油工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規模人海戰術早已不再適應石油工業的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顯現出巨大的威力,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正對石油工業進行着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劍橋能源研究會1996年曾研究指出,影響石油工業發展最深的5項前沿信息技術是:萬維網(www)、光電子(photonic)、數據倉庫(warehouse)、面向對象技術(object technology)和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

如今,這些信息技術已經被世界上一些大型石油企業廣泛地應用到石油工業的各個環節,對石油企業提高勘探開發效率,加強數據採集、分析、處理能力,減少決策失誤,降低企業風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石油工業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石油行業是我國最早大規模應用計算機的行業之一,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沒有計算機,今天的石油工業是不可想像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信息中心副主任陳建新對記者介紹説:“比如,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打井的成功率,降低勘探開發的投入風險。一套勘探開發的計算機系統大約需要500萬美元。但是我們打一口井,普通的需要300萬元,在西部可能需要七八千萬元。如果測井技術和隨鑽信息採集技術跟不上或出現失誤,這口井就血本無歸了。” 巨大的投資為的是豐厚的回報,在高額投資風險的背後是更大的勘探開發的風險,相比之下,對信息技術的投資就顯得非常划算了。

當然,信息化的概念絕不是僅僅在軟、硬件方面有所投資,它將在石油工業的各個環節和包括管理等各個層面上引發出深刻變革。就如同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樣,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找到方向,石油信息化就是解決石油危機的一個方向。於是,在認識到石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之後,中國石油工業開始了向信息化大規模進軍。

推進方式 —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

“集團公司重組建制前,我們的信息化工作是整體推進的,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和統一協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1991年前後,在許多行業還不清楚internet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應用了。集團公司重組建制後,分成4部分:股份、存續、專業和海外,由於沒有統一領導,沒有統一協調,我們已經4年沒有開全行業的信息工作會了……”

在北京中石油總部的一間辦公室裏,記者與陳建新進行了一番長談。陳建新在石油行業工作了30多年,對石油行業信息化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陳建新認為,目前中石油信息化建設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統一,而且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中石油的信息化建設。“開始時,中石油的信息化建設做得比較好,進度很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石油行業有這方面的需求,石油行業需要信息技術提高勘探開發效率、降低開發和生產成本、優化產業結構; 二是領導重視,公司領導充分認識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把信息化當做首要任務來抓; 三是統一推進,從上到下層層落實,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和統一協調。所以,那時我們的信息化建設要強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但是集團公司重組建制分成4部分後,同時又取消了集團一級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於沒有統一領導,沒有統一協調,我們的信息化建設已經落在了中石化的後面。”

統一推進的整體優勢

對於信息化建設到底應該採取何種方式進行,各個行業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對於石油行業,陳建新認為,無論是從行業自身特點出發,還是從歷史經驗中總結,“統一推進”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不統一,各個單位獨立進行,相互之間缺乏協調,勢必形成許多信息孤島。在各個單位的信息孤島中,由於沒有統一的格式,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就談不上進行信息共享。不能進行信息共享,就無法有效利用資源,無法對決策形成有效支持。“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很難想像不能進行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建設會取得什麼好的效果。”

在沒有整體推進和協調的情況下,中石油麪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重複建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股份)脱胎於中石油,許多地方把原有的資產一分為二,優良的整合後歸了股份公司,剩下的劃為存續部分。例如,大慶油田原來有一個信息中心,現在成立了兩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於是兩套班子互不相干,人員和設備的重複自然不可避免。“土哈油田原來有一套網絡,運行得很好,重組後劃歸存續部分。現在股份公司在土哈油田又建了一套網,完全重複,沒有必要。”陳建新直言不諱地向記者表示了對重複建設的反對:“由於沒有統一推進,許多系統建設面臨撞車。例如,我們正在進行集團公司的電視會議系統二期建設規劃,作為集團公司,電視會議系統自然要覆蓋4個分公司,但是現在中油股份也在搞電視會議系統,由於沒有統一協調,這種情況就很難處理。還有電子商務平台,中石油作為母公司已經有一套很好的基礎設施了,中油股份還是又搞了一套,這一點我不贊同。”

由於缺乏統一領導和統一規劃,目前中石油的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發展非常不平衡。重組改制後,集團公司的信息中心沒有了領導職能,於是地方分公司開始自發地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在這些自發建立的信息中心中,有的資金到位、人員到位、管理規範、規劃合理,目前建設得比較好;但還有一部分是匆忙上馬,對信息化缺乏充分的認識,看到別人有,於是自己也搞,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浪費了有限的資源。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些信息很難共享,對集團公司來説,就無法形成有效的信息來源,無法對集團公司層面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持。“現在只能各管各的部分,對整體信息化建設情況無法掌握。”陳建新無奈地告訴記者,“存續部分只能管理自己的信息中心,比如大港等;股份公司也只能管理自己的信息中心,如遼河等。雙方都只能管理一半,相互沒有領導職能。”

陳建新認為,技術不是主要的,搞好石油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的中心是“統一”,即統一推進、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靈魂”。

民主與集中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絕對的、極端的“統一”顯然不會是最佳的選擇。正如民主與集中的關係:民主是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因此,陳建新表示:“我所説的‘統一’,不是絕對的統一。中油股份是上市公司,對信息化建設肯定有自己的需求,從某些方面來説與集團公司有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集團公司作為中油股份的母公司,與中油股份的終極利益是一致的,雙方都是國家財產,所以,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是絕對不對的。無論如何,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資源有限,石油行業要發展,要進行信息化建設是經不起折騰,也經不起浪費的。”

凡事都有一個“度”,“統一”絕對不是一管到底,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個“度”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哪些應該統一?哪些應該放開?對此,目前中石油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作為一個企業用户,中石油推進信息化的方式無疑會影響廠商的市場策略,那麼,作為參與石油行業信息化建設的it廠商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對此,世界最大的石油服務公司之一斯倫貝謝中國公司geoques的有關人員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國外有一家國家石油公司,在進行項目招標時其負責人明確向斯倫貝謝的競標人員表示:如果能得到一定回扣的話,他願意把項目交給斯倫貝謝來做。斯倫貝謝的競標人員委婉地表示拒絕,希望能公平地參與競爭。結果該負責人把項目交給了另外一家公司。兩年後,該項目耗資巨大,但毫無進展,於是,該國家石油公司的繼任負責人中止了與那家公司的合同,並請斯倫貝謝公司來完成該項目。 講完故事後,他説:“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中,並且非常順利。所以,我們只希望能有一個公平參與競爭的機會。這樣,不但有利於這一市場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有利於石油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降低石油企業資金投入的風險。”

中石油是鼓勵參與企業之間公平競爭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保證公平競爭?除去國家法律和國家政策的相關規定外,是否有一套合理的體制和嚴格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監管機制也同樣重要。絕對的“統一”就不會培養競爭的環境,同樣,無約束的“放開”也不會產生合理的公平競爭。所以,“統一”應當是“放開”基礎上的統一,“放開”是在“統一”規範下的放開。因此,對於行業主管領導來説,光有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是不夠的,還要有對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和認識,要能從全局出發,正確把握統一的力度與深度,合理控制放開的方向與範圍,從而才能為行業信息化建設找到合適的推進方式。

揚長避短 —石油信息化的藝術

石油信息化因其巨大的市場和充裕的資金而成為一塊肥美的蛋糕,對其垂涎欲滴的人有許多,但最先進入並獲利豐厚的都是一些外國公司。從ibm到西方地球物理公司再到斯倫貝謝、哈里伯頓等各個公司紛紛從中國石油信息化建設中得到了實惠。如果單從硬件機器的應用來看,贏家無疑是ibm,但行業信息化的市場不僅僅是硬件,還包括各種軟件以及服務等相應市場。在這些市場中,不同背景和實力的公司採取了不同的產品定位和市場策略,並形成了一定的遊戲規則。

高門檻的方法研究

石油行業應用軟件對it企業的要求與一般的行業不同,除了對行業的瞭解之外,從應用的角度來講還需要掌握大量的石油專業應用技術。對此,斯倫貝謝中國公司geoquest中國區經理武世國向記者表示:“斯倫貝謝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石油服務的企業,我們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和最豐富的經驗,從勘探到開採再到管理,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技術與服務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們擁有的技術決不僅僅是it技術,而是it與石油專業技術的結合,在石油專業技術方面我們擁有大批的專家學者進行方法研究,這種綜合技術實力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正是因為一般公司不具有這種方法研究的能力,所以,如果單從大型綜合軟件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市場長期被國外軟件壟斷着。對此,陳建新感慨地説: “方法研究是真正的金礦,一套沒有獨特算法和方法的系統是賣不上大價錢的。1980年左右,我們花費4300萬美元從ibm買了一套系統,其中硬件佔1/3,軟件佔1/3,服務佔1/3。這裏的服務就是指由ibm從美國派人來進行操作,控制室裏都是ibm的人,不允許我們的人進去。聽起來很可氣,可是我們沒有核心技術,所以沒有辦法。因此,信息技術一定要和方法研究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更有價值。”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

方法研究固然重要,但沒有研究基礎的企業就沒有機會進入石油領域嗎?中油油氣勘探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地球軟件公司)總經理劉超穎認為: “任何一個進入石油市場的公司肯定要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公司的優勢就是應用技術,這種應用技術來自於長期研究的結果。對於我們公司來説,由於脱胎於物探研究院,目前擁有大批方法研究人員,可以説從應用技術上我們與國際是同步甚至是超前的。”這種應用技術的先進性帶動着應用軟件的發展。“到1995年底,我們先後推出了地震數據處理系統grisys和地震地質綜合解釋系統gristation,這些軟件結束了我國國產石油軟件僅僅是單純的模塊化簡單開發的歷史,表明我國已經具有開發大型複雜綜合應用軟件的能力。對於國內的一些小型公司來説,由於不具有這種研究能力,不能開發大型綜合應用軟件,但可以開發一些簡單的應用功能模塊,然後掛接到大系統上,這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小的功能模塊雖然小,但還是需要在一定的石油專業研究基礎上才能完成,對於it企業來説,尤其是中小型it企業,這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在對石油行業進行深入瞭解之後,精明的it企業發現了一座金礦——石油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之路

儘管從2000年以來國內外電子商務網站紛紛合併、轉型、破產,但是這並不影響人們對石油電子商務的熱情,因為與倒閉的網站不同,這裏有實際的可盈利基礎。首先,石油工業的行業特點、產品特性和服務特色決定了大多數石油企業的商務活動是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的,這是進行b2b模式電子商務的基礎;其次,石油企業的商務活動跨地域性強,甚至許多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有進行石油電子商務的強烈需求;最後,石油工業貿易活動金額巨大,僅中油股份2001年採購預算支出即為500億~600億美元,有進行b2b電子商務的巨大的市場基礎。

既然已經看到了好處,再袖手旁觀顯然説不過去。首先,原有網站基礎的自然不能落後。把自己的發展目標定為“成為進入中國的門户”的獨立的石油石化網站世界石油網(),於2000年11月隆重推出英文版的中國石油網()。對於石油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中國石油網的執行總裁邱建杭認為,由於中外語言和商業文化等方面的差異,石油行業的涉外電子商務發展還需要時間和努力;中國石油網將致力於建立一個互動的電子商務平台,為中外石油石化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其次,沒有網站基礎,但是有資金又有行業背景的自然也不會坐失良機。2001年7月6日,經過半年多籌備,號稱“投資規模居國內同類網之首”的中國石油能源一號電子商務網站()運行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能源一號網是由中油股份建立的石油石化行業大型電子商務門户網站。該網站的主要股東有中油股份、中石油、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等。據稱,當天網上交易金額達1.3億元人民幣。該網站制定了宏偉的發展目標,立志成為提供完善服務、高增值、高質量,採用先進安全技術的全球石油石化行業電子交易市場,成為高效、獨立、公平的b2b交易平台。

有基礎、有資金、有行業背景的都快樂地奔向電子商務了,其他的人怎麼辦?對此,中國石油在線()的運營商北京石油在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周成當博士感觸頗深地説: “我們在網站設立初期,也想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台,但後來很快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在中石油有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的情況下,他們不會到我們的平台上進行交易。據一位中石油的朋友透露,他們內部有規定,必須到自己的網站上進行交易。所以,我根本就無法與他們的電子商務平台進行競爭,實際上也談不上什麼競爭。為此,我們及時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戰略,全力為企業提供包括信息諮詢、資源整合、網站建設、技術支持等信息技術服務。”周博士認為,這是中國的國情,雖然短期內無法改變,但隨着改革的深入和領導意識的提高,公平競爭的氛圍終將會出現,只是企業要發展,不能坐等這種氛圍的到來。

信息化建設除了在技術層面引起流程和方法的變革外,在管理的層面上也會帶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化,這種變化越大,信息化建設遇到的阻力也會越大。由於中國的國情和石油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石油信息化建設註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無論如何,信息化建設都是中國石油工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