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小課題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小課題的調查報告

新課標提倡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尤其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提高素質為宗旨,認為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各門功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個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知,在共同合作中獲知的一種最佳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信息技術交際,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合作開展小組內或小組間的信息技術實踐活動,這樣便形成了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

但是在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着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於以上原因,特別設計相關問題進行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尋找、診斷、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訂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起到改進課堂教學機制、教學方式及教學的組織形式,切實培養、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與文獻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問卷調查為主,分別對五、六年級各班隨機抽選部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問卷調查,”。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涉及12個方面問題,主要包括:a. 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和興趣;b. 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形式;c.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內容;d.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e.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效果(詳見問卷調查表)。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逐次統計,看到當前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作用認識比較充分。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當前國小生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為根本,僅僅流於形式,使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精神在課堂上一種時尚的表現。主要表現在:

⑴小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

調查1:下列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中,你最喜歡( )

a、同桌合作交流學習 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學習

c、把全班學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個小組,再進行合作交流學習。

選擇a的佔39.4%,選擇b的佔32.4%,選擇c的佔28.2%。具調查,儘管同桌或四人一組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組合人數,但凝固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逐步產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內部各成員之間缺少平等的溝通與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成績差的學生往往被忽視,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得不到鍛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

調查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你在小組內的表現是( )

a、積極與組內同學討論、交流 b、聽同學交流發表意見,自己不好意思説 c、不敢説或怕自己的意見錯了被組內同學指責

選擇回答a的佔71.8%,回答b的佔21.1%,回答c的佔7.1%。其中選擇後兩個答案的都是自認為學習成績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責任分工。調查3:你們班小組合作學習有明確分工嗎? ( )

a、有 b、沒有 c、無所謂

這一問題的統計的結果76.1%認為有,18.3%認為沒有,5.6%認為無所謂。雖然調查結果多數同學認為合作學習時小組合作有的分工。但在實際合作小組成員大多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往往導致合作活動流於形式,對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對討論過程中結論、問題等缺少記錄、比較、分析,造成合作成員討論時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即草草了事,討論很難深入,合作學習難以落到實處。合作學習前雖然進行了分工,但大多同學沒有作預先的準備,想到哪説到哪,多數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意見就算完事,而對於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討論無法深化。

(3)小組合作之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調查4: 你們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提出問題後什麼時間討論?( )

a、馬上 b、獨立思考後 c、無所謂

選擇老師提出問題就討論的佔53.5%,獨立思考後討論的佔43.7%,無所謂佔2.8%;

從調查結果看53.5%的同學選擇老師提出問題就討論,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於展開討論、研究,由於學生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時“人云亦云”的現象,同時思考問題的程度不會縝密、深刻,致使對問題的研究討論難以深化。

(4)小組中缺少積極討論和爭辯機制,學生容易人云亦云。

調查5: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對某個問題有爭論,你會怎麼做?( )

a、聽學習優秀同學的 b、記錄下來全班討論 c、聽老師的 d、不了了之

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對某個問題有爭論,你會怎麼做?”選擇聽學習優秀同學的佔18.3%,選擇記錄下來全班討論的佔45.1%,選擇聽老師的的佔33.8%,選擇不了了之的佔2.8%等情形來看,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合作起來。

(5)小組合作時未能創設營造應有的情境

合作學習前沒有創設應有的條件為有效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合作時又沒有給予充裕的時間,急於完成教學任務,只顧預設,不問生成,造成合作時疲於應付,無從下手,往往是虎頭蛇尾,學生無法從容進行實驗、探索、討論,只得草草收場。

五、思考與建議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強化角色意識。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組建學習小組,應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組,採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負責者、記錄員、資料員、評分員、彙報員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觀點和思想,並以虛心誠懇的態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在合作中讓各人的智慧大放異彩。

3、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教給小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可以在新知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中努力豐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既不失時機地點撥,又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學風和習慣。

4、不圖熱鬧,講究實效。

國小生合作學習要注重其實效性,要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在需要時、重要處、均受益的前提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例: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避免合作交流時“人云亦云”的現象;合作學習要有價值,1+1+1>3,避免造成“擺樣子”的現象;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力戒合作學習“假”與“浮”;合作學習的形式、內容及評價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變,既要注意預設,更要重視生成,要因時、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實加強交流與評價。

小組之間缺乏交流與評價,容易迷失方向、產生衝突。讓學生之間把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大組充分交流並對之進行適當的評價,既可以拓展思維,營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環境,又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激發學習熱情,培養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評價以小組為對象,必然導致學生小組或羣體之間競爭性行為,羣體之間的競爭又促進羣體內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幫助遠遠比教師僅僅針對學生個體的指導性行為更有效力。為了不致使班級羣體出現分化、敵對的現象,可以考慮在一定的時期內按適當比例更換小組的成員構成,對學生儘可能的採取積極、多元多維的評價方式和標準,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調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