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觀調查報告3篇大綱

本文目錄2020年婚戀觀調查報告-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

在學海里苦苦奮鬥了十二個春秋的學子們,終於披着榮耀跨進了大學這個神聖的殿堂,成為天之驕子。然而,隨之而來的寂寞卻常常讓他們不知所措;於是,在這象牙塔裏便多了許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學生的愛情故事。

婚戀觀調查報告3篇大綱

據國內一家權威的調查機構統計數據表明,有87、9%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談過戀愛,其中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高達94、6%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呀!

那麼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又是怎樣看待的呢?帶着這些問題,就讓我和你一起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

一,戀愛類型與成功指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即是説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類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為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類型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情投意合型,也可稱情感型這種戀愛類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愛好為基礎,一般感情專一、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能夠共同分擔。校園裏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人生的悲歡。這種戀愛人數佔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達到86%.嘗試型,進人大學校園的青年大學生,由於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欲求。另外,社會輿論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對男女私情、婚姻愛情的渲染,觸發了他們較強烈的性的體驗,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性交往”的神祕感,加之大學自由寬鬆的客觀條件,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想了解和嘗試愛情的需要和行為。嘗試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而易遭對方的拒絕,出現“單相思‘’或悲觀情緒,以致影響學業。即使偶爾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缺乏感情的交流,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標。這種戀愛人數佔的比率比較高,有37%多,而最終走到一起的並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類型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説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為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類型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學生的迷茫——成年話題

先來看下面的兩則資料吧:

相關資料一:“大學的性接觸”狀況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愛撫: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國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

相關資料二:我國青少年性健康調查結果令人擔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等單位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大中學生的調查中瞭解到:現在的青少年遠比他們的父母“前衞”。在他們當中,同意“愛情是專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個真愛對象”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28.8%,認為現代婚姻應該“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只有20%,贊成與已經有戀人者談戀愛的超過了30%.在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開放。45%以上的人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其中34%的人認為“這樣可以鞏固愛情”。來自北京的另一項調查則更能印證年輕人的“大膽”:3034名婚檢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為,這使我國的性病、艾滋病預防專家們擔心不已。

多項調查均表明,我國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現提前的傾向。性成熟的前傾帶來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現。認知心理學認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們的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這一切,頻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然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又造成了青少年社會心理成熟的推遲。他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於是,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就對性出現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們過早的涉足於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卻使他們對性產生了迷茫。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為學校方面還是採取了謹慎的做法,不敢過於強調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產生迷茫,而且會出現兩種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係,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為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賤自已;二是性慾過早的啟動,形成性慾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這是一些青少年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所走過的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為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賴於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並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標誌是性行為的發生是以性愛作為基礎,靈與肉、性與愛的結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與社會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人的性行為不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和精神性。同什麼樣的人發生性關係,以及在性行為中的表現,都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感、責任感和人格特徵。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兩性間不斷地調整適應,尤其是情感的不斷昇華,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2020年婚戀觀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xx-xx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發佈

華西都市報記者王蕾

------------------------------------------------------

已購房的男性擇偶優勢有所下降

------------------------------------------------------

“男財女貌”是男女擇偶要求中最顯著的差異

男性“有(過)紅顏知己”的比率,全國平均值69%,四川74% ,全國最高。

情人節來臨,某婚戀網站昨日發佈了《xx-xx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該報告收集有效樣本75185份,特別融入了xx年婚戀熱點話題。調查對象以80後為主力人羣,23-32歲人羣佔比近七成,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羣佔比47%。

調查顯示,在新的法律、文化等新背景下,受公民道德等因素變動的影響,中國男女婚戀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

6成女性要靠自己高收入無房男成新寵

此次調查發現,對最高法院關於婚姻法的最新解釋,男性和女性態度近乎截然相反。

調查顯示,女性最關注的三項內容依次為婚前財產在婚後的收益認定、夫妻間贈與房產的歸屬和夫妻雙方過錯的離婚賠償。男性最關注的內容則依次為父母為子女買房離婚歸誰、夫妻間贈與房產的歸屬以及婚前財產在婚後的收益認定。

僅有35%的女性贊同該《解釋》,而男性中73%的人表示支持。明確表示反對的女性佔22%,而表示反對的男性僅佔3%。之所以如此多的女性站在《新婚姻法解釋》的對立面,是因為67%的女性認為“女人只能靠自己”等。

兩性情感專家、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介紹説,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已購房的男性擇偶優勢有所下降,收入頗高尚未購房的潛力股男士成為新寵。

此外,本次調查顯示,60%的有房者贊成或接受婚前財產公證。分別有59%和46%的男女表示認同,而持反對態度的男女比例則分別為11%和28%。年齡越大、收入越高者,支持婚前財產公證的比例越高。

“能在婚前接受財產公證的人,擁有的愛情觀相對獨立和理智。”龔海燕説。

------------------------------------------------------

高收入女性更能接受“姐弟戀”

調查顯示,“男財女貌”是男女在擇偶要求中最顯著的差異。44%的男性表示對女方的身高、相貌較為看重,有此要求的女性僅為26%;而34%的女性對男方的經濟收入有要求,只有5%的男性有此要求。

同時,男性收入、學歷越高,擇偶時越看重女性相貌。相反,女性學歷越高,擇偶時反而越不看重男性經濟收入。

在婚戀對象的年齡上,總體來看依然是“男大女小”的搭配。不同的是,年齡越大、收入越高的男性,越希望尋找比自身年齡小更多的女性。同樣,高收入女性更能接受“姐弟戀”。

另外,女性受訪者更能接受“跨國戀”和“上門女婿”,男性則更能接受“女追男”、“姐弟戀”、“祼婚”、“女高男矮”。

此外,在針對婚後家庭關係的調查中顯示,46%的女性表示對“婆媳關係”有所顧慮。

------------------------------------------------------

比率高達74%四川男性有(過)“紅顏知己”

在對“紅顏知己”的調查中顯示,四川男性“有(過)紅顏知己”的比率高達74%,位居各省之首,而在全國範圍內這一數據的平均值也高居69%。

龔海燕説,由此可見,在高節奏的現今社會,男人也脆弱,也需要有傾訴的對象,“紅顏知己”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其滿足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的內心需要。

另外,近七成男性、超六成女性稱自己有(過)異性知己,兩成男性和三成女性目前還和異性知己經常聯繫,而且他們中有一半人介意自己的伴侶擁有異性知己。對於愛人的異性知己,女性比男性“醋意更濃”。

對此,龔海燕分析指出:“一直以來,‘紅顏知己’都是夫妻婚姻生活中的敏感話題,女性對另一半存有‘紅顏知己’的厭惡程度堪比‘小三’。”但對男人來説,“紅顏知己”或許存有一種難以捨棄的温情在其中。

在龔海燕看來,只要把握好度,堅守個人原則,尊重自己的另一半,擁有一二異性知己也並不為過。

------------------------------------------------------

情人節將至,《xx—xx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出爐。

這份由全國最大的嚴肅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發佈的調查報告收集有效樣本75185份,以80後為主力人羣,23—32歲人羣佔比近七成,通過民意調查及xx年婚戀熱點話題,深入剖析中國男女的婚戀價值觀。調查發現:上海男女最包容“跨國戀”,最不看好“鳳凰男、孔雀女”。

隨着xx年“新婚姻法解釋”出台,有房單身男士優勢下降,“有責任感”成為女人眼中“好男人”首要特徵,六成女性可以接受“半裸婚”,一成多人認可“無愛婚姻”。

------------------------------------------------------

上海男女最認可“老少戀”

最接受“跨國戀”、“老少戀”,最牴觸“鳳凰男(家境貧寒,通過努力來到大城市生活打拼的男士)、孔雀女(生活條件較好的城市女孩)”

在“最不看好的婚戀形式”中,上海男女對跨國戀持否定態度的比率僅為27%,為各省最低,而在全國範圍內這一數據的平均值為33%。深受海派文化薰陶的上海儼然成為大陸地區最能接受跨國戀的地區。上海男女對“老少戀”持否定態度的比率僅為32%,也居各省最低值,在全國範圍內這一數據的平均值為38%;而對於“鳳凰男、孔雀女”的牴觸態度卻達到了23%,遠高於17%的全國水平。

在“愛商(lq)”測試中,高達76%的上海男女普遍認為愛商較為重要,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反映上海男女普遍重視“愛商”。從全國範圍來看,上海男女最包容 “跨國戀”、“老少戀”,最不看好“鳳凰男、孔雀女”,最認可“愛商”。

在包括異地戀、姐弟戀、裸婚、“鳳凰男、孔雀女”、女強男弱、嫁入豪門、老少戀、跨國戀、女追男、上門女婿、女高男矮等婚戀形態的接受度調查中發現,男女觀念差異顯著。女性更能接受跨國戀和上門女婿,男性則更能接受女追男、姐弟戀、裸婚、女高男矮。

------------------------------------------------------

收入高未購房男成新寵 女性結婚動力減弱

xx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出台,這一新《解釋》也成為年度最受關注的婚戀交友行業新聞。調查發現,男性和女性對於《解釋》的各個方面態度近乎截然相反。

對於《解釋》,女性最關注的三項內容依次為 “婚前財產在婚後的收益認定”、“夫妻間贈與房產的歸屬”、“夫妻雙方過錯的離婚賠償”。男性最關注的內容則依次為 “父母為子女買房離婚歸誰”、“夫妻間贈與房產的歸屬”以及“婚前財產在婚後的收益認定”。

調查發現,僅有25%的女性贊同該《解釋》,而男性中則有73%的人表示贊同。 67%的女性在《解釋》出台後認為“女人只能靠自己”,半數女性認為《解釋》“降低了男人的離婚成本,縱容男人"養小三"”。男性則對婚姻法新解釋持歡迎態度,60%的男性表示“這是對"拜金擇偶觀"的糾正”,還有45%的男性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對於《解釋》的不同認知,也帶來男女擇偶觀之變。據“世紀佳緣”龔海燕介紹,在世紀佳緣網站,已經購房的男性擇偶優勢有所下降,收入頗高尚未購房的潛力股男士成為新寵。

《解釋》也在逼迫女性更加獨立。龔海燕表示,不少女性婚前獨立買房願望更強,將來做全職太太意願降低。也有一些女會員在徵友啟事中明確要求對方在房產證中為自己加名,否則免談。有一些已購房男士,也表明自己很願意將未來另一半的名加上房產證。有部分女性抱着反正都要自己扛一切生活壓力的態度,如果結婚那麼大壓力,還不如不結婚,所以結婚動力減弱,可能接受長期同居,或者晚婚,甚至不結婚。

------------------------------------------------------

婚前財產公證接受度女不如男

婚姻法新解釋帶給不少女性“不公”的感覺。而要想解決這種“不公”,還有不少女性想到婚前財產公證。

調查顯示42%的女性表示,《解釋》出台後“婚前財產公證及協議會越來越多”。據中國民政部門統計,1980年中國離婚對數為34.1萬對,1990年為80萬對,xx年為121萬對,xx年為161.3萬對,xx年則超過211萬對。從絕對離婚對數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離婚人數增加趨勢迅速。財產公證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婚姻的“後防線”,即如果有一天婚姻走到了盡頭,在財產分割問題上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報告顯示,超五成(52%)人羣對婚前財產公證持接受態度。儘管總體上對婚前財政接受度提高,但男女看法差異顯著。分別有59%和46%的男女對其表示認同,而持反對態度的男女比例則分別為11%和28%。由此可見,女性對婚前財產公正的接受程度遠不及男性。調查發現,年齡越大、收入越高者,支持婚前財產公證的比例越高。

------------------------------------------------------

“郎財女貌”仍是擇偶標準

在異性眼中,“完美男性”和“完美女性”都需要具備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質呢?調查顯示,82%的女性認為“好男人”首先意味着“有責任感”,其次是“用情專一”、“有一定經濟實力”;男性眼中的“好女人”特徵前三位分別是 “知書達禮”、“用情專一”、“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可見忠誠仍是當下婚戀關係中人們最看重的核心品質。

報告顯示,不管男女,在擇偶時最看重的都是人品、性格、共同語言,而“郎財女貌”仍是男女在擇偶要求中最顯著的差異。調查發現,“才男”和“財男”,都想找美女,男性收入、學歷越高,越在意女性的身高和長相;“財女”更想找“財男”,“才女”相對不介意,高學歷女性對男性經濟條件要求降低,但高收入女性會更在意男性的經濟收入水平。 44%的男性表示對女方的身高、相貌較為看重,有此要求的女性僅為26%;而34%的女性對男方的經濟收入有要求,只有5%的男性有此要求。

在婚戀對象的年齡上,男女兩性的選擇非常匹配,男性平均可以接受比自己小7歲至大3歲的女性,而女性可以接受比自己大7歲至小3歲的男性。

------------------------------------------------------

“80後”比“70後”更着急結婚

調查發現,55%的80後受訪者對婚姻有緊迫感,而70後只有44%。在對“隨着年紀增長,您會降低相親對象的選擇標準嗎? ”這一問題的調查中,38%的70後表示會隨着年齡的增長適當降低擇偶標準,而接近半數的80後表示“不會降低”。在婚姻態度上,超過6成的單身男女表示 “很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伴侶和婚姻”,但根據數據發現相比女性,男性更明確自己對於伴侶和婚姻的定位。

在本次調查中,約八成受訪者表示願意通過婚戀交友網站結識異性,可見網絡徵友已經成為當前大眾普遍接受的一種婚戀方式。在其他交友方式中,女性更易接受親朋介紹、聚會活動等傳統方式,而男性則更易接受qq、msn、偶遇、搭訕等相對新潮的徵友方式。

本次調查表明,婚戀男女 “愛商”有待改進之處主要集中在七個方面:不瞭解異性、不主動、以自我為中心、優柔寡斷、不擅表達、愛迷茫、目標不明確。現代人對“愛商”重視程度的逐漸增強,也反映在近年情感類節目、情感專家與情感書籍的走紅上。

情感類節目近年來可謂極受熱捧,有六成以上受訪者表示自己觀看這類節目的原因是 “反映社會價值觀”。顯然,對他人婚戀觀的關注已經成為此類節目的焦點所在。 89%的女性受訪者與73%的男性受訪者對情感專家的話表示信任,並有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對情感類書籍感興趣。由此可見,情感交友類消費將持續成為市場熱點。

------------------------------------------------------

一成多人認可“無愛婚姻”

對於一邊靠情感維繫、一邊以最現實的物質條件為基礎的婚姻,當下人們的態度與傳統觀念有哪些反差呢?調查顯示,和未婚人士相比,已婚人士的想法更現實,針對“婚姻與愛情的關係”這個問題,高達14%的已婚人羣認為婚姻和愛情完全無關,其比率是未婚人羣的兩倍之多,令人不能不想到“婚姻是愛情墳墓”的世俗成見。

在婚姻的物質層面,分別有77%的男性和61%的女性能夠接受“半裸婚”“現在沒車沒房,但有能力在5年內置辦好,帶着承諾結婚”,但有15%的女性完全不能接受這種狀態,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僅佔7%。

在針對婚後家庭關係的調查中顯示,46%的女性表示對“婆媳關係”有所顧慮,這一數據在男性中僅佔32%,而多達44%的男性表示完全“不怕”丈母孃。顯然,男性在與伴侶長輩相處過程中承擔的壓力遠小於女性。

在接受調查者眼中,一個合格的婆婆或者丈母孃必須具備理解包容、熱情、會説話、尊重且不干涉子女等新的綜合素質,一言以蔽之就是“理解萬歲”;而“幫助帶孩子”、“幫忙承擔家務”等傳統需求在逐漸淡化。這在某種程度上説明,在由大家族向小家庭轉變的中國家庭結構變遷中,小夫妻們對婆婆和丈母孃的預期和態度同樣出現了變化。

------------------------------------------------------

【xx婚戀趨勢預測】

------------------------------------------------------

離婚率繼續走高

調查報告還預測了xx年婚戀相關趨勢。報告指出,隨着80後“嬰兒潮”一代紛紛步入婚姻,我國總體結婚率在未來幾年將基本保持在9%-9.5%,但同比增長幅度微弱。以前兩年為例,xx年有1240萬對情侶步入婚姻殿堂,到xx年為1247萬對,僅增長7萬對,結束了xx年至xx年間平均每年0.7%的增長勢頭。另一方面,預計未來幾年離婚率增幅會超過0.15%。

------------------------------------------------------

單身人羣安全交友意識增強

隨着婚戀交友行業向健康方向不斷髮展,婚姻登記信息聯網、交友網站身份認證等安全措施日益普及,單身人羣的安全交友意識與以往相比會有飛躍性提高,而這又將進一步推進婚戀交友行業通過自律和相關法律監管制度的完善向良性方向進步,形成雙贏的局面。

------------------------------------------------------

視頻網站婚戀交友節目進入萌芽期

隨着廣電“限娛令”的執行,各大視頻網站瞄準市場機會,紛紛試水自制劇,預計這類節目將在xx年度向炙手可熱的電視婚戀交友節目發起挑戰。此外,考慮到多數觀眾是想通過相親節目看到 “社會百態”,網絡自制節目在模仿電視相親節目之餘,必然放寬尺度,以更強的娛樂性吸引觀眾眼球。

------------------------------------------------------

情感專家面臨大規模“洗牌”

xx年度相親節目的火爆,促生了一大批情感專家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其水平良莠不齊亦是不爭的行業事實。隨着婚戀行業格局的發展,xx年將迎來情感專家的 “洗牌”年,最終真正有實力的情感專家會做精成品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低水平專家則遵循優勝劣汰法淡出人們的視線。

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2020年婚戀觀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女性對前任態度更決絕 分手恢復期6個月是個坎

一部《前任攻略》引起了不少人對前任的回憶,的確,雖然人們的戀愛觀越來越開放和自由,但俗話説,“前任是現任卡在喉嚨裏的一根刺”,縱然感情已經成為過去式,但前任仍是不能提起的“雷區”。在現實生活中,男女對前任的態度有何區別?前任的“愛情遺物”你會保留嗎?分手多久才能徹底走出失戀的陰影?有多少人又會主動問起伴侶的前任?

12月22日,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世紀佳緣發佈了第八期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聚焦了中國男女對“前任”的看法及態度。此次報告採用在線調研方式,並結合與中科院聯手打造的 “懂你”系統數據,對全國32個省份的男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女性對前任態度更決絕:再見=再也不見

愛情本就是喜憂參半的過程,戀愛的過程有多甜蜜,分開後的痛楚就有多強烈。“與男友分手後,還是希望能做朋友”,來自北京的張女士説,張女士是為數不多願意分手之後還與對方做朋友的女性。世紀佳緣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分開後都不會跟前任保持聯繫,其中女性分手後與前任斷絕聯繫的比例遠遠高於男性,對許多女性來説,再見往往等於再也不見。

數據顯示,在對待前任的態度上,只有14%的男生和6%的女生認為“分手後可以做朋友”,17%的女性和11%的男性會選擇“老死不相往來”。當與前任分手原因在自己時,男性對前任會更加難以忘懷,其中36%的人會接受分手後還能成為朋友,更有19%的男性會對前任一直難以忘懷。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女性身上時態度卻並沒有好轉,僅有16%的女性在分手責任在自己這方時能夠接受前任成為朋友,僅有8%的人會對前任難以忘懷。當在公共場合巧遇前任時,71%的男性會選擇和前任打招呼,而有46%的女性會選擇“儘量避開”或“裝作陌生人”, 可見女性對待前任的態度更加決絕。

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女性在面對感情時,一向比男性要感性,與前任分手後,女性很難將朋友和戀人的界限完全分離去看待,而男性則不一樣,男性對待感情更理性,很多男性覺得,雖然兩人之間沒有愛情了,但依然可以是朋友,兩種身份並不會產生矛盾。 “而且對於男性來説,不管是在談戀愛還是分手之後,許多男性都不太善於拒絕女性,這也是男性能接受跟前任做朋友的一個原因。”

分手恢復期6個月是個坎

前兩年一部大熱的都市愛情電影《失戀33天》中,主人公黃小仙在意外分手後的33天裏,整個人經歷了從震驚—憤怒—怨念—回憶—不捨—挽留—醒悟的一系列過程,引發了諸多都市白領在遭遇“分手”這一殘酷問題上的共鳴。而現實中,一段戀情結束後,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真正恢復過來?分手後又該如何排解傷痛?男女表現各不相同。

雖然失戀恢復時間受到戀愛長短、用情深淺等因素的影響,但據世紀佳緣調查顯示,對於分手恢復期而言,半年是個分界線,47%的男性和50%的女性都認為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讓自己恢復,且隨着年齡層的增長,這一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而在“被分手”後如何排解傷痛的問題上,男女表現有很大的區別,男性在遭遇“分手”後首選“旅遊”來平復心情,40%的男性認為旅遊是最好的療傷藥,其次則分別是“找朋友傾訴”和約朋友k歌喝酒。而女性調研者有48%會選擇“找朋友傾訴”,選擇“旅遊”的佔43%,而選擇“吃東西”和“購物”的女性也不在少數,分別佔據22%和27%的比例。

張佳芮表示,在面對“分手”這一情感問題時,“轉移視線”是一種迅速讓自己走出分手負面情緒的方法。“旅遊”可以讓自己離開當下的視野和狀態,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改變自己的心境。“吃東西”和“購物”相對是一種宣泄式的方法,而尋求友人傾訴則是對情感負面因子的直接抒發,通過在朋友面前做情感的深度暢聊可以讓自己得到有效的寬慰。在分手的情感恢復週期上,6個月相對是個比較穩定的節點,可以在這個週期內讓自己的情感從當下的負面轉向接受,同時在接受的狀態中讓自己慢慢適應沒有前任的生活,繼而讓自己以全新的狀態迎接新的情感生活。

男性更懷舊女性更現實

説分手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分手後面對前任留下的物品該怎麼處理卻是個難題,是狠心扔掉還是用心保存?世紀佳緣調查顯示,對待那些留有前任印記的物品上,男女有很大的區別,男性更懷舊,女性更現實。

數據顯示,有4%的男性和女性會選擇全部保留有前任印記的物品,另外有21%的女性在“有前任印記”的物品中會選擇保留價值比較高的,而有45%的男性會保留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而不會去在乎其價值。“我至今還保留着前女友給我織的一條圍巾,雖然手法拙劣,我也不會再去戴它,但覺得很有意義”,來自廣州的李先生説道。

對此,張佳芮表示,在“有前任印記”物品的處理上,需要看對物品的保留是出於“記憶儲存”還是“實用價值”。女性選擇“保留價值較高”的比例高於男性,這表明分手之後,女性更在乎的是實用價值,而男性更多選擇“保留有紀念意義”的,在於男性更多從一種人生經歷的大視野來看待這份情感,而每一份情感經歷本身就是人們愛情觀組成的一部分,無法抹殺和剔除,應該理性看待。

“前任是現任卡在喉嚨的一根刺”:不問不代表不介意

不管前一段感情怎麼濃烈和不捨,既然分手了,就應該慢慢放下,而不是讓前任繼續左右你的情緒,影響你跟現任的生活。俗話説,“前任是現任卡在喉嚨的一根刺,咽不下,卻隱隱作痛”,也許你現在的ta不會去過多的追問,但請記住,現任不問並不代表不介意。

世紀佳緣報告顯示,76%的男性和84%的女性“介意伴侶與他的前任來往”,而這一比例在不同年齡層中有一定反差,其中80後和90後“介意伴侶與他(她)的前任來往”的比例最高,70前最低。而面對會否詢問現任有關“前任“的問題時,71%的女性表示希望瞭解,其中27%女性會直接詢問,更有44%的女性等伴侶主動告知。而男性這一比例有所不同,僅有14%的男性會直接詢問,近五成的男性表示“不會過問”。

張佳芮表示,面對“伴侶的前任”問題,女性比男性更為敏感,大多數男性選擇“不會問”表明他們不希望“伴侶的前任”問題成為當前情感的羈絆,同時也表明了不希望“自己的前任”成為現任的困擾。而女性更願意“等伴侶主動”告知,希望通過這種坦誠來給自己安全感。男女性對前任這個問題上的偏差也是情感過程中矛盾出現的集中點,戀愛中的男女應當明白一個道理,現任不問不代表不介意,關於前任的話題都需要雙方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