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調查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8年道德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寧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髮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按照團區委的統一部署,全區各級團組織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圍繞我區不同層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價值取向等方面開展了細緻深入的調研,共撰寫有關調研文章13篇,思考總結我區在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養成的基礎性、科學性、層次性、實踐性和示範性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和思考。

道德調查報告4篇

一、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全區104個社區及部分區直單位、學校、企業中10至35歲之間的中、國小生、在職團員青年以及社區閒散青少年。2、調查方式: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個案分析、資料分析為輔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和廣泛聯繫青少年的工作優勢,使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調查的時間在xx年9月至10月間。3、調查內容:本次調研思想道德的內容包含着政治理想、價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對青少年道德行為的研究。調查問卷的設計也是圍繞這幾個方面,主要的問題或指標涉及對理想信念、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看法、對個人成長髮展的價值目標追求等。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結果分析

1、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本次調查共下發問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佔39%;女性佔61%;年齡在10-20歲的青少年佔52%,20-30歲青年佔30%,10歲以下和30歲以上的青少年分別佔1%和17%;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佔12%,共青團員佔60%,一般羣眾佔21%,少先隊員和民主黨派人士分佔6%和1%;學歷為大學專科以上的佔36%,高中或國中的佔61%,國小及以下學歷的佔3%;在校生佔57%,行政事業單位青年佔17%,企業青年佔7%,其他性質或無業人員佔19%。

2、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的基本特徵:

(1)基本認同社會主義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對未來充滿信心。當代中國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持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倡導愛國主義等。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對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調查表明,我區青少年對鄧小平理論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見表1),對當前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有相當高的認同(見表2),並且絕大多數青少年認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十分必要(見表3)。表1:您覺得鄧小平理論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國發展中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主要體現比例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理論基礎和精神動力80%發揮的作用有限10%説不清楚10%表2:您認為當前堅定社會主義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説不清或與我無關7%2%表3:您認為當前提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否必要:同時,90%的青少年對改革開放的政策表示滿意,93%的青少年對台海局勢表示應“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方針,但決不放棄軍事鬥爭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許可法”的頒佈對與規範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瞭解,且有90%的青少年認為當前有青年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這充分説明我區青少年滿懷愛國之情與民族自豪感,已經樹立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2)在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衝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獲取對傳統的道德體系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青少年的道德養成帶來較大的影響,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趨弱化。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它與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當代的社會風尚。青少年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對社會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價值觀念還缺乏認同。他們在做出某種價值判斷時,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實為依據,空講道理不太能打動他們。因此,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對確立青少年的價值取向、規範青少年的行為具有相當的意義。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傳統美德和現代公德的教育趨於弱化。這一方面體現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現為過於實用功利,現在青少年無論在人生目標的確定,還是學習方式、就業觀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場導向的影響,十分務實,特別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但相對缺乏為國家和為社會服務的奉獻精神。調查中顯示,人們對於“青少年思想道德環境(即影響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項環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認為目前社會風氣和學校風氣是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的社會風氣和學校至少還不是最受大多數人滿意,也是最為迫切需要改進和提高的。(見表4)表4:你認為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比例社會風氣47%學校風氣20%家庭薰陶19%社區環境8%朋友6%其他因素0%同時,調查表明,當前36%的被調查青少年經常上網,52%的被調查青少年認為網絡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念有較大影響。調查同時表明,大多數青少年對社會基本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有一定的認知,對善惡、是非、美醜有較強的識別能力,但在實踐中還存在嚴重的“知行分離”現象,道德認知和道德行動還不相一致。比如對於周圍發生的社會不良現象,只有4%的人選擇多方面制止,27%的人採取舉報和反映,7%選擇用媒體曝光,32%的人會表示不滿,而28%的人表示無能為力,另有2%的人表示與已無關。

(3)對個人人生價值目標的定位基本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有較強的進取精神,但價值取向更趨多元化、實用化和個性化。當今青少年個人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具有較明顯的歷史與現實的特徵。一方面,他們注重不斷學習“充電”,追求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對社會有所貢獻,有較強的進取意識。同時,社會現實以各種特定的方式影響着青少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推動着青少年價值目標的不斷重構,帶上深刻的市場經濟的烙印,即表現出重經濟而輕政治、重物質而輕精神、重個性而輕共性的特點。在調查中,當被問及“什麼是最大的幸福”時,45%的選擇“家庭幸福”,22%的選擇“為社會發展作貢獻”,這是符合傳統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也表現出實用主義特徵,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不再呈單一模式,而是表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趨勢(見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種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67%埋頭苦幹,爭取早日出人頭地14%與世無爭、悠閒度日13%投機取巧,鑽營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認為“成功者”最主要的標誌是:比例擁有較高的職位和地位25%擁有可觀的收入17%擁有高尚的人格20%戀愛婚姻生活美滿幸福24%擁有豐富的學識9%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儘管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們重視了對不同青少年羣體的分類分層教育,使工作質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隨着形勢的發展與黨對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實踐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過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識性的課堂傳授層面,廣大青少年為學習而學習,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層面,沒有很好地“入腦”、“入心”,也沒有很好地將思想道德認知同工作、生活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加之傳統的教育手段過多地注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命令主義,缺乏創造思維和強有力的生命力,結果導致工作拓展難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養成的被動性。思想道德習慣養成的形式、內容趨向組織化、行政化、單一化、運動化,不少道德行為規範還沒有成為青少年持之以恆的工作、生活原則。故在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調動廣大青少年主動參與踐行的積極性上還不夠。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體調動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運用行政動員方式過多,工作對象的覆蓋面還不夠,尤其在青工、閒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羣體中缺乏鼓動性和活躍性,只能藉助組織行為去調動部分羣體,存在着目標羣體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對目標羣體的分層分類指導,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整合的簡單性。應該説,全區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還是很多,但橫向與橫向之間、橫向與縱向之間、條塊之間缺乏溝通和資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動硬件設施考慮較高,軟件方面考慮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夠。同時,團幹部的社會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與對策隨着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青年羣體分化的多層次性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實效性,已成為社會關注和重視的一大課題。共青團組織要以改進求加強,以創新促發展,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滲透力、覆蓋面和有效性,推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斷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礎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礎性主要表現:

(一)青少年時期是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階段。學校是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礎階段,人的道德養成關鍵是要從小就要打好基礎,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特點,從小打好道德認知基礎。同時,通過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饋系統、信息系統和重點樣本調查反饋系統,及時瞭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方式的新趨勢。

(二)適應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點的教育內容是關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青少年不同階段的道德養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內容,重點培養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過開展思想道德現象大討論、徵集道德文明警語等形式,培養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開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陣地是依託。網絡和社區已成為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次調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過上網經歷,同時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區的青少年文化活動陣地短缺或對其功能設置和管理不太滿意。我們要藉助“社區青少年學校”、“青山共青團”網站等載體,以多種傳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認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寓教於樂;並通過體驗活動等,加大青少年活動陣地的開發利用,在社區中建立分散多樣、就近就便的活動中心,吸引青少年經常參與,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學性。我們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在社會迅速轉型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維靈活、想象豐富、視野開闊,傳統的“説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形勢發展,迫切需要轉變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認真分析把握新時期青少年思想發展變化規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學性,實現由灌輸道德知識向發展道德能力轉變,實現從青少年被動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轉變,減少行政化動員,把真實的道德生活展現在青少年面前,在現實的具體生活場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對象的層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羣體有不同生存狀態和發展的要求。在對青少年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我們要對優勢羣體和弱勢羣體、職業青年和學生青少年等等羣體差異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顧兩頭,突出中間”,體現層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的同時,針對不同的青少年羣體,形成不同的側重點,讓不同層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標。如對青年黨員、團幹部、優秀青年等先進分子,要強調“三觀”,強調共產主義的理想觀念;對廣大普通青少年羣體,要以“三德”為基本要求,倡導與現代化文明社會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的實踐性。引導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徑在於實踐。本次調查中反映,青少年對道德教育活動意見最大的是“形式單調”,認為最有收穫的是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注重讓青少年在實踐中學習,要通過家庭實踐、社區實踐、崗位實踐等途徑的有機結合,引導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自己的行為規範、道德文明和人生價值取向與法律規範和傳統文化倡導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的學習和活動中,養成倫理道德、社會公德所需要的行為規範和基礎文明;在職青年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學會理性地處理各種矛盾和人際關係的本領。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評價的示範性。我們可以通過開展“青少年道德示範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進稱號的評比表彰,讓青少年體會到榜樣的可敬、可親、可學,形成爭做先進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各種媒體,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傳。以“青山區社區青少年道德行動”為契機,通過設立“道德評議台”、“社情民意氣象站”等有形載體,建立形成社區青少年道德規範和道德約束和監督機制,加強典型榜樣的宣傳,道德狀況的分析,以及有效的應對,從而保證工作的針對性,取得實效性。青少年時期不僅是學知識、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將直接關係到我區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能否實現。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不斷創新實踐,才能真正使這項社會的基礎工程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關於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2018年道德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網絡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佈謠言、歪理邪説、乃至傳播色情信息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網絡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絡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22.3%,大二佔30.2%,大三佔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絡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查看新聞、查找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瞭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互聯網這個並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裏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絡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在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的網絡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六點:

1、電腦、網絡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學配有電腦,35.7%的同學天天一般花1—2小時在電腦上,有42.6%的同學為3—4小時。從上網同學的比率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網絡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從各年級的分佈來看,並不象一般認為的:大一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本身的瞭解中國範例及使用比較生疏,因此決定了對網絡的應用率也比較低。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已經低齡化,很多同學在高中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雖然對軟件、語言等並沒有熟悉的應用,但一提到上網,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經常接觸網絡的同學比較固定。也就是説,不常上網的有一部分,經常上網的也總是保持着一定的數量。分析原因在於有些同學由於自己沒有電腦,或是專注於學習,有其它事情纏身如打工、談戀愛等,所以沒有時間涉足於網絡;而有些同學則因為擁有個人電腦,用起來非凡方便,或是時間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多時間留駐於網絡。總體而言,經常上網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佔全體同學的40%左右,同學總是與網絡保持着比較密切的關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迷上了網絡。

2、大學生中對網絡的價值利用率不高

網絡的應用對於學生而言,主要應放在查找資料、開闊視野等層面上,一些大一的學生也承認,在沒有接觸到網絡之前,在他們的意識中,網絡應該是學習的輔助。但是事實上,真正使用網絡來查找資料幫助專業學習的同學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寫論文,甚至是直到交作業時,才到網上找找。調查表明,上網聊天的佔34%,上網玩遊戲的佔28%,上網查資料的佔38%。也就是説,有62%的學生在網絡裏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活動。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調查的200個學生當中,全部都至少有一個qq號。

三、“信息污染”嚴重

網絡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網絡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並且成人網站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着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6%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説明“信息污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絡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佔44%,由此可見,網絡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重。有86%的學生認為提倡網絡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絡裏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絡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網絡治理不力

互聯網的全球特徵,使各類信息充斥網絡空間,包括淫穢、色情、暴力、各種人造謠言都在網上廣為傳播。而目前我國互聯網上信息治理力度還很薄弱,可見加強網絡建設、網絡治理的任務還是十分緊迫的。1996年2月國務院頒佈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治理暫行規定》是目前為止有關計算機網絡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其它的主要法規有《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治理辦法》、《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治理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註冊暫行治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治理辦法》等等。但是,網絡立法工作相對於日益嚴重的網絡犯罪顯得較為滯後,不能有效及時地阻止網絡犯罪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同學對公安機關打擊網絡犯罪活動的力度都不滿足。

此次調查表明,在普及網絡知識的同時,網絡道德的教育勢在必行。為了引導大學生真正科學合理的利用網絡,更好地發揮互聯網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遏制互聯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網德教育

開展一些網絡化的主題教育,在高校中組織網絡道德的宣傳活動,如辯論賽、演講賽、輔導報告、座談會及與之相關的文娛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熟悉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互聯網對學生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通過開展針對性的主題“網風”與“網德”教育,網絡法紀教育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

2,佔領網絡陣地

建立一批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大學生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更多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受大學生歡迎的“紅色網站”,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作用。要切實把校園內的網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徑和最佳載體,要讓黨旗在網上高高飄揚,讓同學們在校園網上汲取更多的營養,要讓校園網成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傳播陣地。

三、加大網絡監控治理力度

對黃色及其它有害網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種垃圾,信息污染腐蝕學生的心靈。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加速網絡德育工作研究,淨化網絡環境,在網絡上築起一道網絡德育長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牆,讓我們的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四,學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質

大學生本身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責任和網絡的兩面性。在利用網絡汲取知識的同時,自覺地杜絕不良信息的侵蝕,這樣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發展。在調查過程中,覺大部分的大學生對網絡的不良現象還是深惡痛絕的,這也説明了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很高的。

總結

此次調查表明,網絡道德的提出已勢在必行。新事物的產生總是伴隨着人們所預料不到又不願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還沒有成熟時。網絡就是這樣!但是,不能怕狼而不養羊。不能因為網絡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網絡本身。這是歷史的發展所不能容忍的,是違反現代化前進規律的,更是走在歷史前面的學生所不應當做的。這次調查很明顯的表現出學生對網絡的歡迎和重視,即使網絡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甚至是令人擔憂,但網絡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擋,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人們包括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真正學會駕御網絡,從網絡中汲取營養。

寧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報告2018年道德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殺”,“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去當~,有錢有勢有地位,還有美女陪着睡”……,日前寧德市關工委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當收集周圍同學中傳唸的童謠、順口溜時,見到的卻是諸多這樣粗俗的網絡短信。 成年人究竟給未成年人創造了怎樣的環境?多項調查發現:當前寧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主流健康向上,但暴露的問題令人憂慮。據市關工委陳智民介紹,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課題調研歷時1個月,採用問卷、座談、訪談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涵蓋達標中學、重點國小、職業中學、市區、城鎮、沿海、山區為特點的10所中國小為調查點,各縣(市、區)關工委調查小組和市直組,按各自的問卷調查對象機械抽樣1000名中國小生(其中國小生300名、國中生400名、高中生300名;男生507名、女生493名),進行當場問卷調查。10所調查點學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本地區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的概貌。問卷調查結果堪憂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未成年學生政治信念正逐漸成熟,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發展,法制觀念也不斷增強。主要表現在:對祖國的情感和態度正確的佔77.1%;對信仰有正確認識的佔58.9%;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較正確認識的佔54.5%;對誠實守信、人際交往、社會公德能正確對待的佔63.6%;法制觀念比較強的佔72.35%。此次問卷調查同時暴露出當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憂慮的狀況。統計數據反映:——作為中國人“自豪感不多”的佔1.33%;“沒有什麼自豪感”的還有0.32%:——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金錢最重要”的佔2.55%,“權力最重要”的佔0.80%;——崇拜的對象是“明星”的達11%,“專家教授”的僅佔3.90%,“英雄模範”的佔5.20%;——每月零花錢在“100元左右”的佔8.9%,“200元以內”的佔4.6%,“200元以上”的佔3.2%。孤僻、任性、不合羣;愛攀比、擺闊氣、追求時尚,等等,可謂是當今一些孩子的通病。比如: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從早上起牀穿衣、洗臉、吃飯、上學、放學,一切全由父母包辦、接送;據一所達標中學統計,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上學帶手機;未成年人上網普及率奇高,在城鎮,家裏沒有電腦的學生幾乎都上過網吧,尤其那些厭學的孩子沉迷網吧,甚至通宵達旦;一所國小組織高年級學生到勞動基地實踐兩天,有的家長讓孩子帶手機保持時刻聯繫,一有呼聲就開小車接回家。家庭教育狀況淺析勿庸置疑,學校教育、家庭影響對未成年人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成才的“第一責任人”。但是,由於家庭結構不同、家長職業各異、文化層次有別、素質參差不齊,對“第一”身份和責任的認識存在着很大的差別。在調查中瞭解到,當前家庭大概有以下幾種模式,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千差萬別:——和睦温馨型: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教師還是孩子的朋友,瞭解並理解孩子的需求,善於溝通,教子有方,一家子親密無間、和和美美、快快樂樂,孩子的身心、智能、品德得以和諧發展。——嬌慣溺愛型:視獨生子女為“掌上明珠”,一家六位大人圍着一個“小太陽”轉,孩子從小受到百般呵護,過着“殿下”、“公主”式的生活,養成自私、偏狹、“唯我獨尊”的心態和生活上的低能兒。——殘缺不全型:或父(母)早逝,或父母離異,孩子缺少完整的親情愛撫,容易導致畸向發展。——簡單粗暴型: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旦不盡如人意,便冷嘲熱諷、惡語棒喝,矛盾激化。父母失望、放任不管,孩子叛逆、厭學、出走,甚至走向反面。——貧病交加型:父母或下崗、或體弱多病,生活難以為繼,孩子思想負擔重、精神不振、心情憂鬱,多有自卑感、負疚感。——恣意享樂型:父母或“地位”不低,或收入頗豐,常常生活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之中,父親迷“麻”,母親迷“舞”。孩子迷“網”,全家“各得其樂”。——疏於管理型:父母外出經商、打工,孩子託“管”,往往產生“近朱”、“近墨”現象。綜觀家庭教育狀況,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長期存在着的重文憑輕能力和人才高消費的用人制度。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無方”的難題。改進道德建設的建議通過此次調研,市關工委的工作人員對我市中國小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症下藥,他們建議加強和改進其思想道德狀況要切實做到全黨重視、全社會共同參與,有必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解決問題。要進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館、體育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的投入,並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辦好適合未成年人年齡特點的電視、電台的節目、欄目,以滿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目前尚無能力完全杜絕網吧的情況下,是否考慮設網吧一條街,以利有效監控和管理;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社會、家庭、學校要合力創造一個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健康、安全、有序、規範的綠色網絡環境。當前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現象屢禁不止等,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要教育好成年人。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修養水平。尤其是各級、各部門在職幹部要起表率作用,為未成年人做出榜樣,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同時,要加強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做好教師的德育培訓工作。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建設,以高尚的情操教書育人,真正做到德智雙馨。政府有關部門和學校要舉辦或繼續辦好家長學校,並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聯繫制度,改進家訪內容和方式,多溝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同聲齊唱”。

[1]

關於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2018年道德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網絡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佈謠言、歪理邪説、乃至傳播色情信息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網絡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絡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22.3%,大二佔30.2%,大三佔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絡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查看新聞、查找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瞭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互聯網這個並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裏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絡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網絡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佈謠言、歪理邪説、乃至傳播色情信息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網絡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絡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22.3%,大二佔30.2%,大三佔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絡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查看新聞、查找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瞭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互聯網這個並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裏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絡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有39.7%的同學配有電腦,35.7%的同學天天一般花1—2小時在電腦上,有42.6%的同學為3—4小時。從上網同學的比率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網絡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從各年級的分佈來看,並不象一般認為的:大一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本身的瞭解中國範例及使用比較生疏,因此決定了對網絡的應用率也比較低。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已經低齡化,很多同學在高中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雖然對軟件、語言等並沒有熟悉的應用,但一提到上網,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經常接觸網絡的同學比較固定。也就是説,不常上網的有一部分,經常上網的也總是保持着一定的數量。分析原因在於有些同學由於自己沒有電腦,或是專注於學習,有其它事情纏身如打工、談戀愛等,所以沒有時間涉足於網絡;而有些同學則因為擁有個人電腦,用起來非凡方便,或是時間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多時間留駐於網絡。總體而言,經常上網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佔全體同學的40%左右,同學總是與網絡保持着比較密切的關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迷上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