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眾對社會信任度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地點:北京市

關於公眾對社會信任度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內容:公眾對社會信任度調查

調查方式:街頭攔訪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近日發佈一項調查稱,隨着“地溝油”、“瘦肉精”、“塑化劑”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繼曝光,42.9%的公眾將食品行業列為最不信任的承諾,除此之外,電信、房地產、建材等行業也失去了公眾的信任;而壟斷程度較低,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贏得的信任度最高。

該調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於20xx年7月開展,採用街頭攔訪的方式,調查涉及北京市16個區縣,共發放問卷1030份,其中有效問卷976份。

調查顯示,20xx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對個人誠信的不樂觀轉向了對企業、政府的懷疑。

公眾認為,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建設的核心,只有在政府誠信度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得到提升。但今年發生的“動車事故”、“郭美美事件”和幾起政府強拆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此外,公眾人物在誠信上的表現也不能讓公眾滿意。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針對“公眾人物在誠信方面的表率作用”,受調查者認為沒起什麼作用,甚至起到消極作用的佔到65.5%。

企業在誠信上的得分在及格線以下,僅為53.6。

公眾認為,企業最常見的失信現象表現為虛假廣告盛行、假冒商品盛行和東西缺斤少兩;而造成企業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失信成本過低和政府部門監管不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失信。

調查顯示,居民個體的誠信得分達到60.6。

在此次調查中,44%的公眾表示在面對誠信問題時能夠堅持原則,45.9%的公眾表示會視情況基本堅持原則,僅有8%的民眾會先考慮自身利益。

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最信任的是家庭和自己,選擇這兩項的比例累計為總人數的87.7%。

調查結果表明,45.5%的調查者認為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是個人誠信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周圍人不誠信和失信成本過低,也對個人誠信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