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的調查思考

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是黨的xx大着眼於推進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的重要戰略舉措。縣委、縣政府從全面實施“兩創”戰略、着力構建“四型xx”的大局出發,重中之重抓工業,着力體現了“兩個率先”的要求。工業企業作為主戰場,推動創新發展,實現二次創業,人才在生產各要素中的地位、作用至關

中小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的調查思考

重要。當前,我縣中小企業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環節受諸多因素困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制約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此,我們專題進行了調研,以供決策參考。

一、中小企業人才緊缺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紮實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中小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截止XX年底,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458家,全部為中小型,各類企業人才約14500人,其中經營管理類4900人,專業技術類1800人,技工7800人,當年實現總產值144.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9家,實現產值113億元,基本形成了以機牀、工模具、縫紉機、汽摩配、照明電器、建材、門業、廚具、紡織服裝等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體系。但就總體而言,我縣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比較突出,受人才、資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制約比較明顯。特別是隨着我縣中小企業數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張,人才“兩缺”、“三難”的現實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影響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兩缺”:從市場緊缺程度和企業需求量看,一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緊缺。中小企業家年齡普遍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創新能力不足,僅憑感性經驗、市場意識和冒險精神,越來越難以適應複雜的企業結構、多變的市場環境。同時,企業市場營銷、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等方面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約850人,與外向型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即使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主要也是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優勢,一旦遭遇國際貿易摩擦、技術壁壘、知識產權糾紛等,就相當被動。二是專業技術、技工人才緊缺。企業產業規模普遍偏小而且科技含量不高,技術創新型人才匱乏,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升級和產品提升。同時,先進製造業需要一流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支撐,而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電氣技術工程、化工機械等專業技術、技工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約1800人。中小企業大量的一線技工,很大部分來自農村,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文化層次較低,知識型、技能型並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技工很少,難以適應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作

“三難”:從企業人才開發看,一是引才難。近幾年我縣每年組織企業赴外地開展引進人才活動2次以上,需求與引進的比例約為10:2。每年組織一次大型的大中專畢業生人才招聘交流會,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左右,最終應聘就業的不到200人次。二是育才難。通過問卷調查107家企業顯示,我縣60%企業沒有人才培養規劃和經費投入,僅有21家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門機構,其他多數從屬於辦公室、總經辦等,甚至根本沒有。採取上崗前技能培訓的有54家,佔52%;採取邊幹邊學方式培訓人才的有45家,佔44%;僅有4家企業將員工送到學校培訓,不到4%。三是留才難。企業千方百計招聘、培養的人才,工作兩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資歷後,就紛紛跳槽到發達地區企業,或通過公開招考流向機關事業單位。據統計,我縣中小企業普通員工年度流動率達20%~50%,中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達20%。如此高的人才流動,造成管理、技術崗位人才斷鏈,企業苦不堪言。

二、中小企業人才開發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的競爭,既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競爭,或者説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競爭。當前,在人才資源市場配置條件下,競爭環境更加公平、開放,面臨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從發達地區看,企業人才開發工作認識更加到位,思想更解放,政策更靈活,在“招商引資”方式上重點向“招才引智”轉變。如寧波市早在XX年就實施人才“一號工程”,大力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出台了發放高層次人才住房補貼、月工作補貼以及子女就學方面等優惠政策,形成了人才集聚高地。從欠發達地區看,由於受經濟、地理等因素制約,人才理念、人才政策等相對落後,企業人才非但引進少,現有不少人才紛紛往大中城市、大企業集聚,形成人才流動惡性循環,強者恆強,弱者恆弱,中小企業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夾縫求生存,所處環境更為不利。

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開發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首先,省委“兩創”戰略的全面實施,為中小企業人才開發營造了良好環境。縣委、縣政府着眼構建“四型xx”,提出“大力創業、大氣創新”,調控公共資源向創業創新集聚,不斷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將進一步轉變各類人才的求職觀、價值觀,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中小企業的隊伍。其次,“工業強縣”戰略的深入實施,為中小企業人才開發提供了用武之地。工業興則縣域興,工業強則縣域強。縣委、縣政府致力推動工業經濟轉型提質,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支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着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我縣大多數中小企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人才開發具備了一定的物質經濟條件,企業對人才重要性的認識也有了較大提高,在引才、留才、育才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再次,“人才強縣”戰略的大力實施,為中小企業人才開發奠定了政策基礎。XX年,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把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縣人才工作的整體規劃中,相繼出台了系列人才優惠、鼓勵政策,如開展企業人才職稱評審,發放高層次人才安家費等。組織、人事部門積極為企業搭建引才引智平台,每年組織企業外出引進高層次人才,每年召開大型人才交流會招聘大中專畢業生,建立“xx縣人才交流網”,及時為企業提供人才信息;開展“柔性引才”,幫助企業引進外國專家和省市科研、技術高層次人才智力,破解企業技術難題,企業人才開發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策制度。

三、中小企業人才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從中小企業人才就業、質量看人才工作的觀念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全縣人才隊伍而言,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具有相對的工作穩定性和較高的待遇,在學歷、職稱、技術等級等方面比大多數企業仍佔明顯優勢。作為人才隊伍新鮮血液的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觀念沒有根本轉變,沒有認識到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要陣地,更有利於人才發揮自身知識,“寧當大城市一根草,不當小地方一塊寶”,寧願去大城市二三產業找一個知識技術含量要求很低的平凡崗位,也不願在欠發達地區企業找一個能發揮自身知識才能的重要崗位。其求職首選是機關事業單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去考公務員,一擁而上考事業單位,甚至在“村官”招考中,報考人數與錄用崗位也達到了5:1,而企業招聘則是冷冷清清,形成鮮明對比。

2、從中小企業人才引進、流動看人才工作的環境問題

中小企業引才難、留才難的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於企業人才工作的環境還不夠完善。一是工資待遇低。我縣中小企業大多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規模小,企業高層次的管理、技術人員年收入一般在3萬元左右,中低層次在2萬元左右,與機關事業單位及發達地區企業相比有一定差距。二是精神生活虛。政府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園區路網沒有貫通,住宿、消費、娛樂等第三產業沒有形成氣候,甚至連有線電視都未開通;許多企業重生產、輕文化,缺少娛樂場所和娛樂活動,外來人才業餘精神文化生活貧乏。三是政策優惠少。企業人才政策還不能與經濟結構相協調,仍然偏重於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與外地相比缺乏比較優勢;企業的人才安全、人事代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管理制度差。企業家族制管理還很普遍,人才難以參與決策和管理,制約人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過分強調成本功效,對人才智力投入缺少回報,影響人才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對人才期望過高,缺少寬容,抑制人才創新精神的發揮。

3、從中小企業人才培養、使用看人才工作的機制問題

大部分中小企業對人才培養、人才使用還沒有科學規範化,在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上存在的問題還較為嚴重。從企業外部看,政府對中小企業培養和使用人才缺少宏觀管理,指導不夠,引導不深。如輿論宣傳機制缺乏,對企業人才培養、使用中的先進經驗、典型事例未能及時宣傳,推廣不力;評價激勵機制缺少,對企業培養人才未能有效投入和激勵,對企業人才培養和使用沒有進行科學指導。從企業內部看,關鍵是工作機制不健全。如缺少人才投資觀念,未能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建立起科學的培養教育機制;在人才使用中未能體現價值規律,缺少一種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分配機制。又如一些新興中小企業,由於管理水平提高跟不上創業的速度,造成人才管理較為混亂,使用人才隨意性較強,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

四、加強中小企業人才開發的對策措施

當前,我縣中小企業面臨人民幣升值、銀根緊縮、成本上漲、產業升級的巨大壓力,人才開發也面臨區域、綜合經濟實力、政策優勢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崛起,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抓住發展機遇,克服“重資金、土地等要素破解,輕人才資源開發”不良傾向,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引導助推作用、中小企業的自身主體作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切實做好引才、育才、留才文章,着力緩解中小企業人才緊缺問題,有效擴大企業人才總量,提高企業人才質量,為企業轉型提質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在“創業創新”實踐中推動又好又快發展。

(一)政府層面

1、創新人才理念,發揮好政策制度導向作用

一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發揮制度導向作用。要堅持將企業人才工作納入黨的人才工作總體戰略的重點來抓,置於優先發展地位,科學規劃,狠抓落實,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大力開展“人才創強”行動。不斷完善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事、教育、宣傳、團委、工會、經貿、發改、科技、統計、財政、税務等部門通力協作的體制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把服務企業人才工作作為服務經濟建設的切入點來抓,改變抓人才工作是組織人事部門事情的觀念,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行政環境和組織保障。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和工業重點鄉鎮要設立企業人才工作站,在規模企業聘請人才工作聯絡員,把人才工作網絡延伸到基層。要創造條件、營造氛圍,鼓勵更多的企業人才以聘為政府工作顧問和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形式參政議政,實現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

二要完善人才工作政策,發揮激勵導向作用。加強對現有人才政策的梳理、評估,及時調整不合時宜的政策規定,制訂一批包括引進、培養、激勵、關愛的配套政策。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通過政府補貼、獎勵等辦法,切實幫助企業降低人才引進、培養成本;完善柔性引才政策,通過項目聘用、任務聘用等靈活用人方式,重點引進一流的緊缺人才、創新型人才,吸引更多的專家、高層次技術人才採取兼職或短期工作的方式來縉工作;落實人才保障政策,在建設人才公寓、發放住房補助、月工作補貼、家屬就業和子女就學等政策上取得突破;創新人才開發政策,在全面調查掌握我縣企業人才隊伍情況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比較周邊地區及中西部地區企業人才政策,廣泛聽取企業人才意見建議,有的放矢,科學定位,制訂出台有利於企業人才開發的優惠政策,形成政策比較優勢。

三要加強典型示範宣傳,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一方面要設計載體,開展“十佳經營管理人才”、“十佳科技創新人才”、“百名技術能手”等評選活動,大力宣傳表彰企業人才創業創新的先進典型,增強企業人才榮譽感、自豪感,進一步擴大企業人才社會影響。另一方面要經驗帶路,大力宣傳企業重視人才開發,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成長的先進典型,宣傳推廣企業在引才引智、留才、育才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使企業在人才開發中少走彎路、回頭路。同時,要重視人才工作示範基地建設,定期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和企業人才工作現場會、開展“人才宣傳月”活動、舉辦人才工作巡迴展覽、攝製人才工作專題片等,宣傳推廣一些企業在人才評價激勵、培養使用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2、創新工作機制,加大企業人才集聚力度

一要改善企業人才引進機制。通過開展“百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工程”、“千名技能人才引進工程”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幫助企業引進緊缺人才。根據工業行業特點,有選擇地與其他欠發達地區人才市場對接,發揮經濟社會比較優勢,引進實用人才,即在引進地域上合理選擇中西部等經濟相對落後、而人才又比較集中的地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可委託“獵頭”公司引進。鼓勵、幫助企業創新引才引智方式,外接科研機構,就近借才引智,或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中心,推進科技創新。積極做好外國專家智力項目申報工作,引進國外智力,幫助企業突破高端技術瓶頸。

二要完善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實施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委託高校舉辦企業家培訓班,幫助聯繫發達地區優秀企業,委派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頂崗鍛鍊等形式,進一步完善企業家、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體系,提高其創業創新的素質能力。加快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和一線人才,深入實施新世紀“151”工程,推進“百千科技創新人才”計劃,努力為企業培養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開展技能振興行動,建立健全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校企合作為紐帶,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幫助企業連接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培訓基地,輸送企業人才進行有計劃的再造培養。整合本縣職業教育資源,針對企業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為企業輸送大量一線技能人才。

三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施政府部門指導、行業協會為主的評價辦法,使更多的企業人才獲得相應的技術資質;探索建立行業工資指導價制度,對相應技術資質人才工資待遇標準進行指導,有利於企業和人才雙方參考,適當提高企業人才薪酬。另一方面要強化激勵機制,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引導,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獎勵制度,以重大項目建設和科技創新項目專項補貼等形式,加大對企業人才開發的政府資金投入,運用財政、税收等手段,鼓勵企業增加投入。同時,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分紅等形式激勵人才,實現人才利益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考中,涉企、涉經等崗位可以設置企業(最好是本縣企業)工作資歷的條件,雖然可能造成小部分企業人才流失,但導向作用將激勵更多人才流向企業。

3、創新服務手段,優化企業人才工作外部環境

一要拓展人才引進 “綠色通道”。按照人性化、專業化的要求,着力提升全方位的人才服務質量,為企業引才、留才創造良好環境。優化企業人才人事代理一條龍服務,將檔案管理、人才人事和黨團組織關係掛靠、考核鑑定、工資記載、職稱晉升等,以及幫助企業解決人才的養老和醫療保險、住房、子女入學和就業問題納入服務內容。加快工業園區生活性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政府出資建設人才公寓,改善高層次人才居住條件。通過組織外來人才聯誼會,領導幹部、縣管後備幹部與企業人才分層次結對、交友等形式,關心外來人才業餘生活,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積極融入當地社會。

二要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交流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和全縣工業大會要求,把“建成一個功能基本完備、運轉比較協調的勞動力市場”納入為民辦實事十方面工作,把“研究建立人才、用工體系,共建人才交流平台”列入破解難題,為企業、人才(勞動力)交流搭好平台,緩解企業招工難、招才難,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致富和城鄉就業。發揮人才交流網上市場具有方便快捷、信息覆蓋面廣、成本低等優勢,進一步辦好“xx人才交流網”,落實專業人員維護更新,精心設計,辦出特色,鏈接省市及中西部地區人才市場,及時發佈企業招聘信息,宣傳本縣人才優惠政策和政府、企業、社會重視關心人才的先進事例等,吸引更多人才來縉工作。

三要強化企業人才安全服務保障。企業難以放手使用人才,很大程度上是擔心人才掌握企業技術機密和核心技術後跳槽,造成技術和經濟損失。為此,政府部門不僅要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指導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還要幫助企業樹立核心人才安全理念,增強對核心機密和核心技術人才的自我保護意識,組織開展人才安全知識交流、諮詢服務,關注核心機密和核心技術人才流向,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安全軟環境。

(二)企業層面

1、轉變觀念,解決人才動力不強的問題

解決企業人才動力不強的問題,關鍵是企業所有者要轉變 “我給錢,你幹活;我是老闆,你是僱員”的觀念,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後勁”的觀念,善待人才,盡最大可能給人才提供創業空間和創新動力,讓人才感受到自己在企業裏有地位、有機會,更有前途。要樹立正確的選才觀,不唯學歷、資歷,注重考察人的實踐能力和可塑性、成長性,不拘一格選人才;樹立科學的用才觀,改變“外來和尚會念經”、“本地胡椒不辣”的觀念,在選拔任用、薪酬待遇等方面唯才是舉、用人不疑,落實人才工作配套的人力、物力資源要求,營造人才與人才之間公平競爭的環境;樹立良好的育才觀,重視人才追求成長的願望,捨得投入,主動對接教育培訓,統籌安排工作與學習,促進人才保值增值。

2、注重文化,解決人才環境不優的問題

先進的企業文化是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重要特徵。面對人才競爭劣勢,要着力塑造企業文化。通過建立完善企業文化,改善企業形象,完成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提高人才的地位,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環境。必須突破民營企業家自身文化教育的束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平等待人,在企業內部創造一個尊重人才的工作環境,以吸引有才華的人與其一道工作。同時還應當經常組織開展“建設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職工”活動,切實加強對廣大員工,特別是對各級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把加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作為企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性工作來抓,努力開發人才的創造力。

3、完善管理,解決人才工作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一要建立全新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激活人才。企業要設立人力資源專門機構,建立科學的人才開發管理制度,策應市場經濟宏觀發展態勢,研究出台全新的選拔用人機制,切實把那些忠於事業、勇於創業的適用人才吸引到企業中來。建立民主決策機制,特別在關係到企業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上,要注重發揮集體智慧,探索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模式。二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流動機制,用活人才。加強對人才需求的預測、規劃,建立人才信息庫,避免臨時抱佛腳,人到用時方恨少。積極採用人事代理手段,將人才從單位所有轉變成社會所有,實現人才管理的市場化;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使用理念,通過聘請、技術入股、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等多種手段用活人才資源;通過建設企業科技中心,為人才創業提供載體,以事業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集聚。三要建立公正的人才評價、分配機制,激勵人才。以破除家族管理“一言堂”為重點,以技術和項目為載體,樹立人才資本和人才投資理念,建立一套健全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融經營管理於經濟規律之中,鼓勵人才以專利、發明、技術等智力資本參與分配,切實將人才作為一種資本融入到企業之中,從而使人才智力投資真正享受增量資產的收益,實現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