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調查報告(精選9篇)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精選9篇)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1):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着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發展,國家已迎來了高校擴招後大學生的就業高峯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並且將來的若干年內,畢業生總量將會持續增加,這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同時,大學生找到的工作待遇很低,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自主創業將成為重要的就業形式,更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

(2):社會的需要及國家的倡導。

自主創業在我國是市場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與壯大的產物,現民營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為活躍的力量與源泉。自主創業不是某些人的特權,人人都可以創業,是平民創業、學生創業,時代呼喚創業者,一批又一批創業者的湧現推動了經濟發展,才能緊跟世界經濟潮流。大學生是國家社會將來的主人,是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更需要湧現出一批創業者。然而大學生自主創業隊伍,也在各界的關心下成長,它將改善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的結構,尤其是人員的教育程度。

二.調查目的:

在全國這種嚴峻的就業壓力,以及國家出台政策鼓勵年輕人進行創業的情形下,這股創業風也刮到了大學校園裏,而且創業現象愈演愈烈、不容忽視,我們現在雖然還只是大一學生,但是亦應該積極主動去了解大學生創業的現狀以及目前社會上的各個層次的羣體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和評價,為今後若想創業時提供一些知識和經驗。

三.調查對象和手段:

此調研報告的對象是想創業大學生、已創業大學生和老師,數據通過發放紙質問卷獲得。《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結果分析

一.數據與分析:

(1)調查對象:大一學生佔80%。

(2)家庭月收入1500元以下佔73%,1500—3000元佔18%,3000元以上佔9%.

(3)親人朋友中沒創過業的佔80%,可以看出,在親戚這一塊,大學生們能得到的指導較少,這於他們來説,是一個不利的條件。

(4)在調查對象中,已經創業的大學生有38.46%從未接受過創業類教育,38.46%上過或聽過三門及以上的創業類課程或講座,可見有沒有接受過創業類教育並不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因素.而對於想創業大學生來説,沒有或者只有接受過一兩次創業類培訓的佔到了80%,雖然説這並不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因素,但是對於所創事業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由此數據也可以看出,多少大學生僅僅是憑藉着想象來決定要不要創業,對創業的過程不是很瞭解,這是很危險的,往往會導致創業失敗.

已創業大學生中,創業項目的經濟效益,有少量盈利的佔61.54%,盈虧持平的佔30.77%,只有少部分人才是有豐厚利潤,所以創業風險是很大的,不能説沒有獲利與沒接受過創業類教育無關.只有在創業前做好準備,創業才有可能成功.

(5)在選擇創業出發點時,已創業大學生中,有61.54%的學生是為了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和獲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社會認可,超過30%的學生想自己當老闆;而想創業大學生中,為了獲得更高的效益的學生也佔到了90%,除此之外,嚮往個人自由和獨立的比例也比較高,佔到了40%,無可厚非,創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賺錢,當代大學多以自己為中心,缺少為社會奉獻的精神.社會是需要大家共同組建和維護才能正常發展的,所以在創業的同時,大學生們要端正認識,老師們應注意引導同學們多向社會幫助方面發展。

(6)在創業所在行業中,已創業大學生製造業、建築業、零售批發和住宿餐飲所佔的比例均超過30%,而想創業大學生中,選擇專利產品生產經營類和產品代理或銷售類的各佔40%。數據顯示,技術性行業比較難創業,創業困難較大,所以多數學生最後選擇在非技術性行業發展,而想創業大學生多選擇技術性行業,多半是對創業的困難沒有深刻的認識,這對於創業的成功會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在創業之前,大學生應該對所想發展的行業進行了解,並進行準備,瞭解適不適合自己發展,不可盲目跟風。

(7)在選擇創業地方時,想創業大學生中,40%的同學選擇在自己家鄉,30%同學選擇在所讀大學城市,選擇家鄉的原因主要是有較廣泛的社會關係,選擇所讀大學時因為該地區基礎設施較完善。多數大學生都不願選擇在沒生活過的地方發展,對於未來還是缺乏一定的拼闖精神。已創業大學生也多數選擇在這兩處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國家不同地區的貧富差距拉大。

(8)對於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已創業大學生有53.85%認為缺乏經驗,認為缺乏社會關係的佔61.54%,缺乏資金和心裏承受能力差各佔46.15%,專業知識不夠僅佔7.7%;想創業大學生有40%認為缺乏經驗,50%認為缺乏社會關係;指導學生創業的老師也認為缺乏社會關係、缺少經驗和缺乏資金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原因。三者均認為社會關係以及經驗很重要,相反,專業知識對於創業倒沒有多大的阻礙,所以大學生不能只專於讀書,還要積累經驗,搞好人際關係,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創業是很困難的,遇到困難將會缺少幫助。

(9)在調查創業資金來源時,有60%的選擇來自家庭,20%來自銀行,15%來自民間。而在問到資金來源難易程度時,90%的同學反映較難,這是一個較嚴重的問題,要創業,啟動資金尤為重要,而大學生,作為剛剛入主社會的生產力,並不會有太多資金去搞創業,這就需要社會及政府,多提供一些福利優惠政策,

二.貼心小建議:

(1)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都是創業成功的必備技能,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2)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心裏素質要提高。

(3)廣泛獲取創業經驗。創業並非説創就能闖,它需要不斷的摸索,不斷地汲取,不斷的總結經驗,包括從自身所得到的經驗與從他人身上所學到的經驗,切記好高騖遠,要分清形勢,不可盲目跟風。

(4)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在很多情況下,創業要做的各種事項不是一個人就能全部搞定,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因此,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很重要。

(5)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能力需要自己去培養,而對目前大學生來説,能培養能力的渠道也是較多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小結: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半的大學生有着創業的想法,他們的有着創業所需要的激情與活力,在選擇創業方向時,較喜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創業項目,而且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觀察已創業的大學生,可以發現他們的創業並非像想象的那麼容易,在創業的路上,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資金短缺,經驗不足,考慮問題不夠周全,這些問題,並不是光靠激情就能解決,在這方面,需要學校,家庭,還有社會的引導與幫助。

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去參加一些創業培訓,瞭解創業的流程。除此之外,還應該處理好人際關係,積累社會經驗。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2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説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説,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户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説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説,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藴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3

摘要: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大學生又是創業大軍中的主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也很明顯: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是對創業大學生的打擊。對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和認識,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19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再次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為此我們小組對我校學生的創業想法做了調查。本次調查範圍分為兩部分,在校大學生與畢業生,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其中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針對校外畢業生共發出問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東華理工大學北區

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學生及校外畢業生

調查內容:

1、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創業的看法、意願、方向、目的、心理等。

2、調查創業環境,瞭解社會、學校給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幫助及想創業大學生對此的滿意度。

3、調查想創業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創業素質狀況、創業傾向程度、創業團隊的素質。

調查情況總結:

1、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有男生32人,女生30人。其96%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創業。但是隻有69%的同學表示對創業感興趣(這69%的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中有90%的是男性同學,10%的是女性同學),另31%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過創業的打算,而在對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發現,選擇創業已經成功或正在創業的人數都為0。不難看出,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表示贊同,但明顯大家還是持着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的性別方面,男性同學佔多數。最後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為0。

2、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創業的受社會影響最多,約佔總人數的42%;其次是受身邊創業人員的影響,其人數約佔總人數的28%;受家庭影響與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學則各佔總人數的15%。有46%的同學選擇的創業目的是積累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有31%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提前開始人生事業;只有8%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籌備人生的“第一桶金”;剩餘15%的同學的創業目的選擇了其他。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目前較大的社會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自助創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學生創業的時候,應該對創業的環境,地點等進行評估,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應該一意孤行。

3、對於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外部條件,81%的同學認為應具備資金支持,69%的同學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65%的同學認為應具有創業團隊,35%的同學認為應有良好的經濟形勢,12%的同學選擇了有一定的辦公場所,還有1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條件。“資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係”、“良好的創業團隊”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在眾多外部條件中最為受訪者所看重的還是“資金的支持”,佔到了81%。

4、關於最吸引畢業生創業的原因,有50%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有33%的人選擇了創業成功能使自己成為主宰生活的強者,有25%的人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有4%的人選擇了創業能挑戰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畢業生選擇有強烈的創業興趣和慾望、通過創業迅速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金錢和自由的渴望這三項。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的創業的原因是想讓自身得到鍛鍊,佔到了受訪者的87%。而33%的受訪者是從解決今後就業問題的角度出發的。

5、對於“白領文化”與“創業文化”的立場,67%的畢業生先選擇“白領文化”為基礎,以此發展自己的“創業文化”,42%的畢業生認為“白領文化”的風險較小,投資較少,工作穩定,只有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文化”選擇做自己的老闆,即使冒着風險也值得賭一把,沒有畢業生選擇“打工”和“創業”只要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就可以了這一項。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現在對自主創業雖然感興趣、有想法,但更多的還是保有一種觀望的心態。

對此,本組對在校學生創業出發點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從中鍛鍊自己,讓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之路上,多一些砝碼。在校學生創業的前期,收入會比較低,學生應該樂觀看待,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應該抱怨,不應該懶惰,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4

大學生創業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羣體組成。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也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所以這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新興現象。在此同時,為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紛紛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税收、創業指導以及創業培訓等諸多方面,其中在税收方面,還對創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不同行業不同税務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有“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之稱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感受創業的樂趣。在此看來,這些都為創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不錯的條件。

而此次,我們分別對外語專業、計算機專業和電子專業三個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相關的創業意識和意願進行了調查。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大三及大四剛畢業的大學生。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其創業意願及對相關的創業政策的熟悉程度,還有對以後的創業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等方面。

在調查中發現,不同的專業特點對大學生創業的意向有着重要的影響。當今需求量大的理工科專業如電子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意向的百分比遠遠大於文科專業如外語專業的創業意向百分比。但是儘管有90%的電子專業和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打算創業,他們當中卻只有18%的人有着長遠計劃,去為自己的創業理想寫過創業計劃書,而以外語專業為代表的文科類大學生,雖然有50%的人有創業的念頭,但卻沒有實際行動。而從創業所需的能力,所需的創業能力第一個就是目標能力。從成功人士俞敏洪的經驗中,我們得知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就需要具有目標能力,要有個屬於自己的創業計劃,不應盲目隨大流。而現在的大學生有一股自主創業的勁頭,但是缺少一套完整的創業計劃,所以成功的機率很低。我們的調查結果也與京華時報十分相近,據其報道,一份針對全國2019所高校發放的20萬份問卷調查顯示,去年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僅為0.9%,而且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約為30%,中國只有10%。創業也不是買彩票,光憑運氣不行,只有熱情也是靠不住的,如果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充分紮實的準備,不要輕易創業。

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我們懂得個體是離不開集體的,所以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是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但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看,在有自主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中,畢業後他們對自己所要追求的創業優惠政策不瞭解的百分比卻高達40%。其實對與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説,瞭解國家出台的優惠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而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受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及部分税費減免四項優惠政策。國家在此問題上,對大學生創業的税收方面也作了詳細的規定:1、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當地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税務登記證工本費(即:免税); 2、新成立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國家的特殊行業除外),當年安置待業人員(含已辦理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下同)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相關主管税務機關批准,可免納所得税3年。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税期滿後,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佔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相關主管税務機關批准,可減半繳納所得税2年。除此之外,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向銀行申請開業貸款擔保額度最高可為7萬元,並享受貸款貼息。同時,各級政府也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法規,更細化,更貼近實際,而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檔案保存和社會保障辦理方面也有對應的優惠,也是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解決創業的後顧之憂,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服務。由此可見,當今形勢對大學生創業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大多數想創業的大學生卻不在意,而導致創業成為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他們的創業夢只能永遠被擱置。

其實自主創業除了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外,還需要大學生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與經驗。在我們的調查數據中,發現無論是理工類大學生或是文科類的大學生中有做兼職經歷的人均佔90%,但也存在有10%有創業念頭的大學生常待在校園裏,他們對社會的需求很不瞭解,尤其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輕易陷進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中。經過專家分析,很多大學生都懷有創業激情,但是由於經驗欠缺、能力不足、意識偏差等原因,導致創業成功率明顯偏低。因此,大學生創業前應該要做好充分的預備,一方面,往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治理和營銷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進步創業成功率。此外,創業的大學生更要利用好在校的資源,如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這將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而在大學圖書館尋找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而對於多樣的大學社團活動,參與其中更能鍛鍊各種綜合能力,這些都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另外,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但是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此外,由於創業的難度較大,這也考驗着創業的大學生社交能力。因為對於技術水平、營銷能力、管理能力、融資能力都有較高要求,一個人往往很難同時承擔所有的工作,所以需要團隊合作創業,各有分工。這樣不僅可以讓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可以一同創業,也可以實現自己當初的創業夢想,藉着這一股熱情,帶着條理的分工,他們更靠近成功。

根據我們的調查,文科類的大學生對自己創業前景的信心度遠小於理科類的大學生。但是同樣作為大學生,不論學習哪個專業我們都同樣有着創業的優勢與劣勢。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還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都是創業者應有的素質。

2. 大學生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着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

3. 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4.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

劣勢:1.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2. 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

3. 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

4. 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2019屆自主創業人羣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都選擇了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判斷和決策。而公認的最重要知識則包括“銷售與營銷”。總的概括來説正好符合成功人士俞敏洪所説過的大學生創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裏面的三個能力:專業能力,社交能力和營銷能力。如果大學生對一個專業不懂就去創業,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原則上大學生必須在想創業的這個領域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達到專業水平,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創業。大學生初入社會,一開始難免適應不了,但社交能力一定不可或缺,如果你不懂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就可能處處受制於他人。當然,產品銷售也是必不可少,如果你的創業產品無人問津,毫無疑問的,創業結果是失敗的。所以,利用營銷能力把產品推銷出去,把品牌推銷出去,把你自己推銷出去,變成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要説競爭,在這個社會,沒有哪一行哪一業沒有競爭的了。可因為有競爭,才使企業發展更加快速,社會發展才會多元化。但如果希望在風平浪靜的日子獲得創業的成功,也許只有夢中才存在。”從事顧問服務的金宏文化傳播公司總裁鄒先生如此説過。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無論大學生選擇就業或創業都面臨着重大的競爭,但是創業者就必須到社會的浪潮中接受洗禮。只有競爭過才會知道自己與對手的差距、自己對市場的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為自己的創業夢打下更好的基礎。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5

當1前,教育部官員稱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由此我對我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針對大學生如何適應開餐館這種職業,以及提出一些這方面的建議。

一.選擇自主創業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現實,大學生就業現狀: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問題,但作為吸收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企業,則較受冷落,很少有把關注的焦點聚焦到企業,徵詢企業對畢業生的看法或總結企業的聘人之道。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方面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體,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高校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上遠遠滯後於大學生及企業的對其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畢業生順利就業。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篇報道:

麥當勞前掌門人吉姆·坎塔盧波説:“美國任何一個鄉村老太太都會做漢堡,但她們做的漢堡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漢堡能賣遍全球!”在河南南陽市,也有一個普通的下崗女工,她不僅把中國家庭主婦都會做的餛飩,做成了像麥當勞的“漢堡”賣遍全市、全省、全國,還要到聯合國介紹賣餛飩的經驗。

她,就是南陽市巧味餛飩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33歲的徐曉恩。

這不是在調查這個成功的下崗女工,也不是在鼓勵大家都去賣餛飩。是建議大學生自主創業,包括開餐館之類的普通職業。我做的問卷調查,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大多大學生不願意自主創業?答案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大學生剛畢業,那裏來資本自主創業?

(二).要是自主創業,那我們學那麼多知識幹嘛,不用讀書也可以去開個私營企業什麼的,現在身邊不是很多小老闆什麼書都沒讀嗎?

(三).自主創業的風險太大,父母投入的教育資本何時能收回?

(四).特別是一些女生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想安安穩穩的找份工作。

等等。

其實這樣的答案很現實,也是蠻符合大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的。

二.選擇開餐館

再來看下面的材料:據統計XX年至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是107萬、115萬、145萬、212萬、280萬、338萬、XX年各類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將高達410萬,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是5年前的三倍,而從我們調查的企業XX年招聘大學生的人數來看,並沒有和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增長同步,在調查的企業中,只有35.39%的企業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有所增加,而且還有28.03%的企業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學生人數有所減少,所以從用人單位來看,XX年招聘大學生人數只是有小幅增長,遠遠落後大學生人數的增長。

其實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看網上關於大學生的熱門職業,可以看到:

(一)大學生的就業心態還沒調整好,都一味的往外企、國企、政府機關擠,就象是大熱天裏擠火車,結果是可想而知了。

(二)對工作的要求過高,以為自己是天之嬌子,瞧不起一些看似低微的職業。

我所調查的一些在校大學生,包括和自己一起的同學,結果顯示:

1.40人當中有35人都表示既然讀了大學,就要選擇有利於自己前途的工作,即那些看來風光的職業,讀會計學的就去企業當會計,學工程管理的就想去城市管理局工作。

2.33人沒有明示瞧不起某些職業,自己沒有擺大學生架子,但也不想將來就從事餐飲之類的職業。

3.有10 人表示自己以後可能考慮開酒店,但沒人選擇從開小餐館開始。

接下來再看下面的材料:

趙明晨,一個23歲的青年,當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時,他的身份還只是個大學生,他現在的身份是“八零年代”主題餐廳的總經理。XX年6月26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對一家校園餐廳的經營權進行公開招標,即將畢業的該校學生趙明晨和他的7名同窗一起聯合參加競標,在和另外兩名來自校外的個體經營者的角逐中,憑藉文化理念的優勢,趙明晨最終奪得了餐廳的經營權。他的創業舉動,在當時和他一同走出校門的280萬大學畢業生中,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大亮點。

三.用管理學開餐館

毛主席説過,理論要聯繫實踐,要服務於實踐的。我相信這是真理的。所以大學生也要下鄉,要把自己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即使當時的情況和現在不同,下鄉的做法到現在幾乎是反面的了。但是這個想法從根本上説是正確的。方式是可以改的。到現在還有大學生同志説開餐館是浪費自己的才學嗎?

如果説真的講才學,開餐館,你這點學識也是不夠的。麥當勞,肯德基,這些跨國公司,説到底就是餐館。別人可是有大學問,有自己的文化。當你想開第二家餐館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我想翻翻大學裏的那本管理學。繼續,到後來,你會覺得自己太淺,會找個專業的mba(誇張了)。

現在有很多用餐飲化語言來寫管理學的書,象《麻辣三國》,《水煮三國》等,難道我們不能用管理學來開餐館嗎?

所以我們大學生包括大部分中國人的思維裏還是固化的,以為大學生讀過書的就一定是文職,上班族。也許是高等教育的成本過高,也許是時代進步太快,我們還沒有接受教育普及化的浪潮。

但是如何自主創業,如何來開一個擁有大學生智慧的餐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調查那40個同學,問題是這樣的:假如你開餐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幾乎90%以上回答是要專業的廚師,然後就是資金問題。但是資金問題解決了,好象廚師也好找了。

我們再來看看上面那個成功的青年,據瞭解,從新聞傳播系畢業的趙明晨曾經以出色的廣告創意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自主經營餐廳。

這個倒是沒必要,並不是人人都有他的好運氣的,但是我覺得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應該是心理上能夠承擔風險、具有開拓意識和創造力,不過我很佩服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這種敢闖敢幹的精神是社會應該提倡的。大學生思維是很獨特的,要發揮自己的所長,開餐館也是要創新的。

我也做了一個不太正式的調查,就我平時觀察學校周邊的小餐館的情況。我歸納出幾點:

(一).餐館有相對集中於某地段和特殊選址,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區位優勢來。選擇在學生流量大,離學校距離近。這樣方便學生,一般同學選擇到食堂吃飯就是為了方便,所以選址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餐館良好的就餐環境,相信會吸引不少學生的。我就親眼目睹了金宴湖餐館的開張與倒閉,本來是條旁街,學生來往不多,還盲目開張……

(二).目標人羣要明確,在學校周圍就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要迎合學生的趣味。記得一個餐館(現在沒了),沒名字(這點就宣佈它的最終滅亡),開在學校周圍,但因為少數的民工就把自己定位為“低級飯館”,佈局差,飯菜品位差,至少要一個文雅的名字。那個大學生願意到那樣的地方,即使是虛榮(這裏不討論)。

(三).要有創新,要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同學酒家,目標定位明確,服務到位,最主要的它懂得創新。學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學酒家辦同學聚會,辦生日party,開大長今情侶套餐……可謂是用盡點子,但效果出來了,同學酒家辦的就是火(不是廣告)。

這些是我親身體驗,可惜是沒進去大一點的酒樓,酒店調查情況,但不用懷疑那些大型餐館對管理知識的需求。

結語:開餐館將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擇業選項。現在教育部官員稱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我們也應該接受這個現實,從“開餐館”做起。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6

在二OO八年經融危機危機席捲全球中,全球的企業導閉似秋風掃落葉般哀敗。工人下崗一時沸沸揚揚,特別是一個龐大人口的中國,就業本來就吃勁,經融危機這一波過去,大學生就業更顯得履步難行、日趨嚴峻。據國家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屆待就業的大學生共計800多萬人次還沒有工作,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中共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號召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及自主創業已成現實的拉開了中國教育與就業的新篇章。

為了解和掌握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最新動態,我和三位同學專門組成社會實踐調研小組在暑期對陝西榆林的大學生返鄉創業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就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踐過程簡況

榆林市中國能源的富集區,現在正走在西部大開發熱潮的前列,許許多多的大中型企業紛紛踏之而來進駐榆林。在榆林能源名揚四海的同時,榆林農業的潛力也隨着工業帶動,初開花樣。但相對而言農業還是落後,技術條件差等一系列障礙因素直接制約了這裏農業的輝煌發展。我想這與大學生的‘孔雀東南飛’有內在的聯繫。榆林的就業渠道是好,但是就業行業過於的單一。我們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區域情況的基礎上開始了具體的分工調查。榆林共轄11縣1區,這樣我們每個人負責抽樣調查3個縣區,每個人的調查任務包括‘至少2例大學生返鄉情況跟蹤報告’、‘關於羣眾對大學生返鄉的看法和建議調查填表至少60份’、‘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調查至少3份’。分工完畢後,我們決定利用15天的時間到個縣區進行實地調查。為了提高本次調查的效率、減少調查費用和時間,我們按照縣區的地理位置分工。分別將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劃為一人負責調查,佳縣、米脂、吳堡三縣由一人負責,子洲、綏德、清澗三縣由一人負責,靖邊、定邊,橫山三縣有一人負責調查。

次日清晨,我們四人在榆林汽車客運站告別 ,分別踏上了自己的調查區域,我負責調查的是神府榆三縣區,我登上前往神府的汽車,汽車一行駛進入神府區域,道路兩旁一眼望去就是高大的工業廠房,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大開發的繁榮景象。此時,我的心不由得為之一振----15天的實踐活動到底能否成功,能不能得到調查對象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三四個小時的車程過後抵達到了府谷縣城。此時已將近中午,按照預先計劃安排,我先走訪調查了府谷縣開發區的幾家企業。午飯過後,正值上班族下班的時間,我又在各條繁華街道發放了羣眾意見調查表,第二天又通過市民介紹,走訪了大昌汗等幾個鄉鎮對一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在返回的路上又對沿途一些村子的農民羣眾進行了調查。

就這樣,我連續調研了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三縣區。由於我所走的是榆林市比較富有的三個縣區,這裏不僅交通便利而且還得到了羣眾的積極配合,三縣區走訪調查比較順利。我僅僅用了9天的時間就將自己所負責的區域調查任務完成,然後我就開始整理所獲得的材料,對本次調查實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差異,其他三位同學分別以11天、13天、14天的時間預期順利的完成了本次調查任務。

二、對調查材料的分析總結

1、由於榆林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故導致南北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差距拉大。北六縣大學生返鄉就業總體比南六縣好,不僅工作環境好,而且工資待遇也高,政府相關政策傾斜也比較大,但是在艱苦創業方面難六縣普遍好於北六縣。

2、大學生返鄉創業朽敗意識較強,不能真實的去考驗自己,而是藉助返鄉創業的幌子來套取政府的政策性資本,或有些大學生藉助金錢和關係網不擇手段的不求公職。

3、據調查有86%的大學生不願意到基層、農村去創業,而是一擁而上的去報考公務員。只是存在城區大學生過剩而基層中小企業嚴重短缺人才的現象。

4、待就業的大學生多數具有就業錯位觀。總是眼高手低,找工作不與自己客觀看齊,總是放不下大學生的架子,對自己的薪酬預期值評估過高而形成了嚴重的就業色盲。

5、有真正從艱苦奮鬥中去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最終卻普遍從在着困境。政府扶持資金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完善,社會經驗不豐富------為此在調查中,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都顯得很無奈、很迷茫!

三、我的幾點建議和本次調查心得體會

通過調查分析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作為畢業大學生應該擺正心態,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的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從最艱苦的崗位學起、做起。

第二,大學生應擺正自己的就業觀,有客觀準確的衡量自己、評價自己。

第三,政府部門應將相關政策進一步清晰化、系統化、嚴格化。將政策和政府本意工作落到實處,為那些赤手空拳真正奮戰在艱苦創業一線的大學生保駕護航。

第四,大學生返鄉創業應該轉變思想,着眼長遠,艱苦創業,大膽拼搏。

再本次調查中我也有許多收穫,作為一名還未畢業的大學生,首先能在關注就業問題上而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就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和鍛鍊。並且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讓我體會更深的是就業的確很難,從中讓我明白在大學期間有力的積極提升自己,用知識武裝自身來解決自身就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我們的調查時間在整個社會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我們還是真誠的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能夠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起到一定的進步作用。也真誠希望能夠看到我國教育與就業這一事業早一日得到解決和良性發展!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7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身處象牙塔的學子不願在一旁觀望,跟隨着前輩們的足跡,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創業初的一腔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與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不斷地對那些毅然走在創業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有人説創業的結果多半是慘淡的,更有人説創業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嗎?

近日,前程無憂在網上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並開設了社會範圍調查問卷“您眼中的大學生創業”同步進行,真實反映當前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是本次調查的初衷,同時將大學生的想法與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兩相比較, -

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大學生創業”網上調查歷時一個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樣本。其中約四分之三為男性,女性受訪者僅佔25.1%;18-22歲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為63%;18歲以下有17%的受訪者。廣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訪人數的前三位,比例為15.8%、10.2%、9.7%。43.9%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歷受訪者佔41%;碩士也到了近3%。整個受訪者中,在讀學生與應屆生相加比高達59%,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也有17.2%的比例。

創業深入學子心

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所謂衝動,便是一剎那,一瞬間的感性認識。無須具備條件,也無須考慮結果與後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而在其餘96.4%有衝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有衝動並已着手開始了創業。絕對的佔有率告訴我們,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裏普及。

創業目的多樣化

求學,做事總應有個原因與目的,方能選擇方法去達到,去實現。創業只是手段,背後的原因、目的則各不相同。有35.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比“積累財富與經驗”的選項高出7.6個百分點。可見,財富與價值之間,大學生們並不一味青睞後者。更有趣的是,在傳統的自身價值、財富、經驗之外,調查還發現,有18%的學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達9%的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喜好與個性漸漸成為了創業的原動力,但也表明了大學生對於就業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學生覺得創業不識為就業的一條出路,顯然這部分學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艱難和創業帶來的好處,未能正確看待“就業”與“創業”的關係。

調查顯示,學生對創業目的很明確,但對創業本身的預期卻顯得含糊不清。在“您對創業的預期”調查選項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只作過渡打算,沒有明確預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學生,雖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仍不透徹明瞭上市的過程及意義,更多的只是一種希望或奢望。

“最佳時機”與“最適合行業”

可能是出於理論加實踐更合理的因素,80%的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工作幾年後是創業的最佳時機,13%的學生則認為在校創業是最適合的選擇。當被問及哪類行業最適合大學生創業,服務業脱穎而出,佔到31.7%,快速消費品和批發零售業跟隨其後,分別達到23.5%、22%。而被事實證明,能獲取最大利潤之一的it業卻只有21%的學生選擇。

雖然兩個大學生心目中的之最,並不起任何指導作用,卻也不是無中生有,空來風。行為與意識同步,與其説是學生們的認為,倒不如説是他們未來創業的方向。

缺少啟動資金成為創業殺手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7%的正在創業人數量清楚地表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地説還不具決定性。是什麼阻礙了更多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衝,數據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缺少社會經驗”和“缺少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這兩個大學生創業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佔到24.8%和20%。不得不承認,除去兩個極少能獲得第二與第三位選項資本的學生,前三位“一無所有”,但卻有着創業想法的學生佔到了大多數。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8

我於保山一中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調查的過程十分辛苦,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是很讓我滿意的。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的兩個班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敍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説,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物理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物理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物理老師對我説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物理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着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總是很活躍。他們備課時不限於教參、優秀教案等書,能夠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發揮,這在我實習期間聽不同的老師講課時感受最深。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情況有直接的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課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教育實習的調查中得到了驗證。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物理。他們認為物理很抽象,難懂。特別是文科生,他們的這種想法更為嚴重,他們認為自己又不想成為科學家,物理學的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況且自己考試時得分也不會太低。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物理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大學聯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就是搞對象也要把話説的漂亮些呀。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有的學生乾脆告訴我説,還不如在家裏自己上網學習。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着,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因為我調查的對象多是高中生,所以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現在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有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很少有玩的時間,參加的體育活動也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作練習題上。針對這種情況我也問了幾個老師,老師們告訴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現在的學生的學習多不自覺,二是學校每年的評優、評先工作還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三是學生家長為學生選學校時看的也是學校的升學情況。這樣他們就只有在學生的成績上多下功夫。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着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老師和學生的交流。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鋭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習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瞭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關於創業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背景

火熱的六月,馬上又有一批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近幾年,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不斷出台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隨着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的增加,一批創業者和即將創業者也漸漸走進我們的視線。我市大學生自主創形勢如何?面臨哪些困境?出路又在何方?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

我們在20xx年4月份面向本院學生進行了調查,採用抽樣問卷調查形式,共發放了294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調查問卷有229份,調查對象中男性147人,女性82人,其中一年級124人,大二年級105人,涉及的專業有金融學、税務、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營銷與策劃、法學、行政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廣告學、藝術設計、商務英語、法語等,基本上覆蓋所有專業。調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關注當代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認識程度,既瞭解我院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看法,也可以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難所在,挖掘他們的創業才能,為他們的創業之路提供支持。

二、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一)、自主創業的源頭

大學生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就業成為我國三大就業問題。一些家庭花幾萬、十幾萬培養出來的學生,為何在就業路上還不如一些技校畢業生吃香呢?目前,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難以解決,應積極採取措施,吸取國外經驗,鼓勵大學生創業。從調查數據顯示,創業意願主要來自於家庭,佔到69.43%。下面是調查過程中,家長對創業所持的態度: 數據可以看出,家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支持的佔40.61%,一般支持佔43.23%,反對的佔0.87%,無所謂佔15.19%。顯然,大部分的家長都支持自己的子女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也有小部分家長反對,他們擔心的可能是,大學生還屬於增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而且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這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

當下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能找到一份工作,雖然省去了自主創業的麻煩,但收入會不理想,自主創業會帶來不錯的收入。聽別人的不如自己做主,不願意聽別人的派遣,更願意自己説了算。

(二)、兼職、專業、創業的三者關係

相信大學生當家教這是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賺錢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剛剛從大學聯考硝煙裏走來,正是現炒現賣的好機會。因為差不多誰都能幹,所以想找份好的家教工作非常難。一些城市的學校、公園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些青年學生把紙板綁在自行車上,上面寫着“家教”。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當家教佔調查人數的58.95%。然而,另外的41.05%則選擇的是有過除家教外的兼職經歷。儘管如此,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把家教這份兼職作為首選。

三、新形勢下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因素分析

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於社會來講,還是新生事物。但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大學生自主創業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全國逐漸蔓延的同時,我們看到它產生的整體效果並不是令人特別滿意。究其原因,既有大學生羣體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一)大學生自身知識和技能不足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教導下,大學生缺少對社會、現狀和自我的挑戰,缺少除了專業以外的知識的學習和領悟。自主創業需要企業註冊、管理、市場營銷和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識,在缺少知識儲備的情況下,企業必然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二)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業的經驗

雖然創業經驗不是生而具有的,但是沒有長期的社會閲歷積累很難形成生活經驗。大學生羣體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只有想法,缺少經驗。

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經驗不足。大學生自主創業初期容易受到一些成功案例的影響,沒有深刻體會創業成功背後的付出與艱辛。盲目樂觀的激情創業很容易挫敗大學生的薄弱意志和自信。

大學生自主創業市場經驗不足。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中,對市場缺乏瞭解,特別是市場開拓、企業運營商,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還有對於創業選擇缺乏市場調研和長效分析。

(三)自主創業缺乏啟動資金

調查顯示,有接近43%的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規模較小卻具有較大的風險,所以許多風險投資公司都不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沒有啟動資金,大學生即使有很好的創業設想和項目,也會被迫叫停或放棄。在創業初期的大學生籌措資金除了向家人、朋友借款以外,大部分需要通過銀行的小額貸款來解決。但在實際的調查中,有近28.5%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可以小額貸款,有近62%的大學生表示從銀行小額貸款手續太麻煩,再加上找不到人擔保等因素,很多大學生放棄貸款來籌措資金,僅有不到10%的大學生通過貸款實現自主創業。

(四)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有待完善

國家和地方政府雖然已經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出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還是充滿了挑戰和困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健康有序的創業環境。社會對於大學生創業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觀望的層面上,沒有形成一種尊重和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

(五)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措施不夠完善

國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涉及的面還不是非常廣泛,具體執行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地區差異較大。這給大學生的創業帶來了不少麻煩。

(六)高校創業教育跟進不到位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支持,也需要高校承擔起引導和教育的職責。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高校並未將大學生創業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僅有不到10%的大學生接受過創業課程的系統學習。創業教育對於大學生能夠成功的開展自主創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但創業教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四、對策與建議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副教授王豔茹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才把20xx年以來國家出台的各類創業政策梳理清楚。她指出,目前國家各部門之間在制定政策時有時會缺乏溝通和協作,各部門的創業促進政策整合性不強,“如果有一個像美國的中小企業局一樣的機構,專門負責創業事務的部門就好了。綜合上述資料,從政府層面、高校層面和大學生自身層面提出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成功創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各級政府應有的措施

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税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説,瞭解這些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據瞭解,93.49%的政府部門表示“已經或正在制定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82.38%的地方制定了相關規定,保證畢業生創業投資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只有3.12%的高校學生認為所在地的創業扶持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認為自主創業促進體系的運營管理機制上存在缺陷的有31.38%。由此可見,各級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扶持工作還有待完善。具體如下:

1、要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

大學生的最大實際是“一有三無”,即有知識,經過大學的學習和訓練,已經具有了科學文化知識儲備,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這種知識可能內化為能力,外化為創造,這也是大學生的最大財富;無資金,學生是消費者,讀書花的是父母的錢,家庭再有錢,他們是不太可能找家裏要錢去創業的;無經驗,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可能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無關係,大學四年,他們的交際圈子僅限於同學和老師,社會關係基本是空白。創業政策的制定與調整,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這種實際,把他們既不能等同於下崗職工,也不能當作失業青年,因為在他們身上寄託着社會的創業理想。

積極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此後,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除國家限定的行業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自主創業且符合前提的畢業生,在其自籌經費不足時,可向當地經辦銀行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從事微利項目的,貸款利息由財政承擔50%。對以自由創業、短期就業、個體經營等各式格局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各級當局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在户籍管理、勞動關係形式、社會形態保險交納和保險關係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財政和社會形態兩條渠道籌集“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

2、首先是放寬市場準入。

允許創業者註冊資金分期到位,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容易進功創業的市場準入前提。要以解決創業資金為重點。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傳統的創業資金來源於創業者自身的積累,現在靠這種方法籌集資金創辦企業已不適應要求,更何況就業的壓力迫使學生跨出校門就要進行自主創業,來不及進行資金積累。現在各級政府雖然出台了一些大學生創業貸款政策,但由於種種原因,使這項政策推動很難,落不到實處。各級政府必須下大力氣來建立良好的風險投資機制,積極探索利用技術、專利、知識、信用等擔保的融資渠道,真正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問題。

3、要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創業目標。

政策就是導向,有什麼樣的創業政策就會有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和創業目標。創業政策要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創業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則一時難於實現,過低則容易造成自身價值貶值,甚至束縛創業能力的發揮。這就要求創業政策有明確的導向,鼓勵什麼,支持什麼,反對什麼,限制什麼,都要體現出來。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發展趨勢,積極鼓勵他們創辦以科技型為主的企業,創辦產生較大社會價值的企業,而不能過多引導他們去從事那些簡單化的經營項目。網上開店已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選擇之一,新華網杭州1月14 日電(記者謝雲挺)20xx年,在校大學生楊甫剛在淘寶網上開起了一家名為“嘟嘟靚粧”的化粧品網店,現在網上成交數量已有1萬多筆,網店的信譽度獲得了兩個“皇冠”,平均每月收入3萬多元。

4、要儘量減少限制性條件。

對大學畢業生創業不能純粹從解決就業的角度去看,而應該從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崗位的方面去認識。如果有大批大學生老闆出現,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就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創業政策應該儘量減少限制、降低門檻、簡化程序、方便快捷、搞好服務,用良好的創業政策催生富有發展前景的大學生創業,培育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學生創業英雄。

五、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浙江財經學院,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