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驚的“大學生調查報告”

日前,筆者在瀏覽網站時,突然看到中新社今年3月4日刊載的一篇調查報道。該報告向國人透露了一個令人震驚和不安的調查結果:中國有近半大學生對生活不滿意且缺乏安全感;有6成大學生感覺孤獨和憤怒;有8成大學生認為社會不公。這一調查結果不僅令國人感到震驚,而且讓改革精英們無地自容。 調查報告介紹説: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一半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三成與父母不溝通,有四分之一與父母出現矛盾才主動溝通;近一半在社會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對生活不滿意;約兩成對現實生活感到空虛不安;六成大學生覺得孤獨;有八成認為社會不平等,他們中還有的已發展成憤怒情緒。調查統計還表明:中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其中大學生心理障礙佔16%到25.4%。從1992年到XX年青少年焦慮增加約8%,抑鬱增加約7%,敵對心理增加近8%,而自尊等積極心理特徵從1997年到XX年下降了11%。

令人震驚的“大學生調查報告”

人們常説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然而,令人不安地事實卻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有百分之六十感到“孤獨“,更為可怕的是,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認為社會不公”。

這一調查結果令人沮喪。正因為如此,筆者才會對祖國的未來感到深深地憂慮。為什麼呢?因為,感覺“孤獨”的大學生們是無法以積極心態建設國家的!“憤怒”的大學生們也不會真誠維護國家利益的!“認為社會不公”的大學生們,更不會為一個不平等的社會去做貢獻的!同事,自尊心等積極心態普遍下降的大學生們,怎麼會有昂揚的鬥志、健康的心態去面對令人沮喪的社會現實呢?

改革精英們一直吹噓説,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鎖取得的成就非常輝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社會主義祖國變得更加強大,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可是這個調查報告卻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祖國的“未來”們根本沒有看到這些所謂的“輝煌成就”,祖國的“希望”們也沒感到祖國有多麼“強大”,他們同樣也沒覺得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嚴”。 他們面對這個令人沮喪的社會,除了“失望”、“孤獨”和“憤怒”外,只能是無可奈何。

精英們辯解説改革的成績和失誤只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精英們吹噓説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通向幸福天堂的金光大道,精英們造謠説中國的億萬老百姓已經開始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可是,這個調查結果卻給精英們當頭一棒,這實在是令人尷尬不已的事情!

面對這一令人震驚的調查結果,精英們該如何自圓其説呢?可能他們會辯解説:這個調查報告並不真實,是肆意歪曲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可能會振振有詞地説:該調查報告缺乏權威部門認定,不能作為依據!

不管你對社會現狀如何狡辯和抵賴,不管你對改開成就如何粉飾和裝點,謊言怕見陽光,事實勝於雄辯,這是精英們始終無法改變的事實。

附: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青少年現代人格、心理和性健康調研分析報告》今天發佈。

由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全國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課題組,對北京地區133名學生進行的一對一的訪談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小生的人格心理問題並不嚴重;高中雖是問題高發階段,但因大學聯考被掩蓋,而進入大學則表現明顯: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一半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三成與父母不溝通,有四分之一與父母出現矛盾才主動溝通;近一半在社會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對生活不滿意;約兩成對現實生活感到空虛不安;六成大學生覺得孤獨;有八成認為社會不平等,他們中還有的已發展成憤怒情緒。

參與調查的專家指出,這些問題對大學生人格健全已產生負面影響,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網癮和自殺的重要因素。

全國政協常委潘貴玉在發佈會上指出:在青少年人羣中比重很大的獨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結構中心,由於溺愛和教育缺失,使其自主、適應能力,責任、感恩意識以及關心他人、吃苦耐勞等方面容易出現人格缺陷。

統計標明:中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其中大學生心理障礙佔16%到25.4%。從1992年到XX年青少年焦慮增加約8%,抑鬱增加約7%,敵對心理增加近8%,而自尊等積極心理特從1997年到XX年下降了11%。

潘貴玉認為,處於生理心智發育過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缺乏應對複雜事物的判斷和情緒控制能力,很難自覺抵禦錯誤思想和消極情緒侵蝕,容易導致理想信仰淡薄,公德缺乏,行為失範,出現厭學憤世,孤僻自閉,心態扭曲,行為逆反,甚至對家庭和社會的極端行為。

因此她建議:在全國實施以“理想教育、行為養成、文化傳承、心理疏導、性健康教育”等5項基本內容的健康人格工程,並將其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素質教育總體部署,以期望大幅降低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生率,減少對他們的身心傷害。

據透露,潘貴玉已把《關於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的建議》作為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