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調研報告2篇

本文目錄青年創業調研報告促進青年創業調研報告範文

實踐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是農村的全面小康,必然需要大量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青年農民,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青年創業調研報告2篇

一、xx街道農村青年創業現實情況

為了更加真實、全面瞭解街道青年創業的特點和發展態勢,八月底,xx街道團工委聯合街道婦聯、工會共同組成了“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專題調研小組,集中走訪了28個村,採取創業青年摸底、召開代表座談會、實地考察項目等綜合形式,初步梳理了當前xx街道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特點,基本廓清了我市農村青年創業的現實情況。

1、從創業主體年齡階段來看:20-35週歲有201人,35-40週歲有147人,40週歲以上有77人。由此可見,80後、90後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願望日益強烈,已經發展成了街道農村創業創富的“主力軍”。

2、從創業主體性別比例來看:425名創業青年抽樣中,男性314人,女性112人。男性創業青年明顯多於女性。

3、從創業主體類別來看:農村創業青年中,大學生佔7.2%(其中,大學生村官佔1.2%),返鄉青年佔33.3%,本土“草根”佔55.3%,下崗青年佔2.1%,其他佔2.1%。由此可見,返鄉青年、大學生等創業青年逐漸成為農村創業的重要力量。

4、從創業行業分佈來看:從事種植業的有77人,從事養殖業的有26人,同時從事種養殖業的有25人,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的有14人,從事農產品服務業的有65人,從事其他行業(如建築礦業、服裝貿易、運輸等)有218人。由此可見,青年創業門類更加廣泛,但從事種養殖業的創業青年還不是很多。

二、我市農村青年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調研中發現,雖然我街道農村青年創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從以上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創業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

1、傳統觀念影響創業“選擇率”。一方面,本土人才尤其是高學歷、高素質青年大都喜歡在市、區中心等地就業,回鄉創業並不是他們首選,尤其是回到農村創業更是少之又少,青年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傳統學而優則仕、獲取穩定職業等觀念影響青年創業抉擇,即便是大學生村官在1―2年後參考公務員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再則,農業項目大多是投入大、週期長、回報慢、風險高,項目成效難以“立竿見影”,導致很多創業青年“望而卻步”或中途放棄。

2、社會環境影響創業“關注率”。一方面,目前主流媒體在營造創業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還不夠,參與創業和政策的宣傳推廣、創業典型挖掘報道還不多。另一方面,部分人對回農村創業青年均表示不同程度的不理解,甚至有的認為是因為在外地無法生存,被迫回鄉。而大多數創業成功人士,社會責任意識並不強烈,不願參與創業幫扶行列中來,創業青年缺少傳、幫、帶。

3、政策服務影響創業“成活率”。一是貸款融資難。青年創業者大都是“白手起家”,創業投入“先天不足”,初始資金是創業的第一“攔路虎”。青年“貸款難”、銀行“放貸難”的“兩難”局面尤為突出,集中表現為創業信用體系不健全,既無抵押物、也無人擔保;中小企業貸款的交易成本和違約風險過高。二是享受政策幫扶難。由於普遍受年齡、學歷、身份、項目類別等限制,以及對政策瞭解度不高、各地相關政策落地差異,真正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創業青年並不多。三是獲取技能培訓、市場準確信息支持難。農村創業青年普遍接受專業、正規的培訓指導十分有限,獲取信息和技術支持的也不多,更缺乏橫向和縱向的溝通交流。

促進青年創業調研報告範文青年創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了了理解xx縣大學生“村官“如何走進農村,服務農村,成才創業,xx團縣委做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闡述如下:

大學生村官年輕而富有朝氣,不僅擁有良好的科學與理論知識而且具有大膽的開拓進取精神,這些正是我們廣大農村所缺乏的,更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按照省、市委組織部的安排,xx縣將23名大學生“村官”分別安排到浯溪、黎家坪、七裏橋等鎮條件相對較好的行政村工作。

一、管理部門如何培養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們到村之後,在各級組織和領導的幫助下,如何迅速轉換身份、進入工作角色,在基層建設工作中,勇於開拓,敢於創新,這些都是組織人事管理部門關心的事情。

為加強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部門在崗位設置上,除安排擔任村支書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外,併兼任遠程教育操作員、信息員、祕書等職;結合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特長和綜合表現,擇優安排到各鎮辦公室掛職鍛鍊,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在組織領導上,聯繫的縣級領導、幫教的鎮領導和幫帶的村幹部,定期約談、調研瞭解,幫助解決生活和工作困難。在教育培訓上,邀請了鎮村幹部授課、召開座談會、參觀學習、開闢論壇,建立qq羣等載體,搭建學習平台;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師徒幫帶制度,讓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鎮村幹部擔任大學生“村官”的導師,通過“一幫一、一帶一”的形式,發揮傳、幫、帶作用;落實了實踐基地,讓大學生“村官”實地學習農業技術,學成後回村實踐。在實踐鍛鍊上,通過組織參與計劃生育、綜治維穩、治理耕地拋荒、規範油茶採摘等村級事務,提高開展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制度考核管理上,實施了“每月例會制、駐村坐班制、為民服務制、請假程序制、信息上報制”五項制度,推進落實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採取平時考查與年終考核、目標考核與羣眾評議等形式,進行績效管理和考核。

通過培養,大學生“村官”為羣眾辦實事和組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據統計,大學生“村官”任職以來,共巡迴宣講XX多人次,上門送學121人次,走訪調研620户,報送鎮村活動動態、信息154篇,發佈致富信息、農業實用技術98條,收集羣眾意見建議81條,解答羣眾疑難問題50個,為羣眾辦好事實事200餘件,排解矛盾糾紛40多起,發放中央1號文件及支農惠農政策資料1.2萬份,較好地促進了當地的新農村建設。

二、相關部門如何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

在各地大力倡導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同時,無形中也給大學生“村官”們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於大多數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村官”而言,既缺技能、經驗,更缺資金,在沒有切實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況下,即使能夠貸到小額貸款,“散兵遊勇”般各自創業,潛在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為激發廣大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xx縣各相關部門全方位支持、引導大學生村官創業,積極培養大學生村官創業能力。

一是加強智力幫扶。在上崗前,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進

行了不少於3天的崗前培訓。通過專家講課、現場説法、參觀典型等方式,讓大學生村官熟悉農村,鼓勵大家增強創業意識。同時,還組織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服務組,採取遠程教學、辦班培訓、巡迴講課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項目論證、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等系列服務,提高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降低創業風險。

二是加強創業政策幫扶。縣協調工商、税務、技監、環保等部門出台了20多條關於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優惠政策。政策規定,大學生村官在企業註冊、項目審批、場地安排、環保評估等方面,不論項目大小,全部可通過“綠色通道”辦理一切手續。團縣委還引導大學生村官積極立項申請團省委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全縣大學生村官共申報創業項目3個。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機關單位與大學生村官創業開展一對一幫扶,部分機關幹部聯繫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主動為他們創業排憂解難。今年來機關共幫助大學生村官解決創業中資金、場地方面的難題12個。

截至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共帶領羣眾建立創業項目15個;為村裏爭取和完成項目13個,爭取資金80餘萬元;自己創辦養殖、服務類致富項目5個,在辦7個,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130多人,為100多户農民找到了致富門路。

三、大學生村官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大多大學生村官選擇這項職業的初衷“農村的舞台真的很大,無限廣闊”,要到農村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實現自身的價值,得到鍛鍊,獲得社會經驗”。因此,大家都表示要把xx大學生村官建設成一個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隊伍,更好地發揮自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生力軍的優勢,爭當 “四個先鋒”。

爭當學習先鋒。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方式,認真學習《毛澤東、鄧小平、xx論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等書目,共記學習筆記25萬多。同時,藉助網絡、電視、遠程教育等平台,拓寬和加深理論學習,共撰寫心得體會36篇。浯溪鎮李亮等4名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鎮黨委舉辦的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知識競賽,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大學生“村官”輪流主編每月一期的工作日記,如實反映他們農村工作生活點滴。

爭當宣傳先鋒。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站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公示欄、黑板報、宣傳標語、宣傳資料等,組織黨員羣眾收看宣傳片、電教片,宣傳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方法步驟、具體要求。黎家坪鎮大學生“村官”鄭正,通過做課件的形式,直觀、動畫地引導黨員羣眾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茅竹鎮廖琴等3名大學生“村官”,通過“小報”的形式,通報學習進程和方法。

爭當調研先鋒。在通過組織到浯溪鎮小江村、黎家坪鎮新塘村、茅竹鎮向家村等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參觀學習的基礎上,深入農家村落、田間地頭,走訪離任村幹部、致富能手、困難户、留守家庭,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結合鎮村實情,確定“影響制約本村發展瓶頸”、“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羣眾需要什麼樣的大學生村官”等調研課題,再自主確立1-2個調研課題,最後形成調研報告43篇。

爭當實踐先鋒。運用所學專業和自身特長,努力爭當農業技術員、民事調解員、文化宣傳員、站點管理員,廣泛開展法律援助、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教育、支教小組等服務活動,助推本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黎家坪鎮女大學生“村官”周伶泓,經常輔導外出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黎家坪鎮大學生“村官”鄭正,主動承擔農家書屋管理員的職責。

四、如何解決大學生村官隊伍交流問題

在大學生成長創業的過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覺得與外部交流太少,生活單調,有孤獨感。他們的精神生活值得我們關注,因此在他們這個羣體內,大學生村官內部進行交流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年齡相仿、工作背景相差不大,有着相近的知識結構,會有許多值得交流的地方,採用哪種交流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比較好。座談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在座談會上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工作上的經驗;建立大學生村官團組織,在青年組織關心下,交流工作心得,互相學習,開拓業餘生活;同時許多大學生村官希望管理部門組織相關活動,如運動會等加強其羣體之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