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職能轉變調研報告

在鄉鎮工作多年以來,從不斷的學習積澱、思想的轉變到不斷的適應和發展,我深刻認識到加強鄉鎮職能轉變是我國基層政權建設的必然趨勢,也是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農村工作從過去的“催糧要款、刮宮引產”轉變為貫徹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科學指導生產技術,向廣大羣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從“政令型”向“服務型”轉變;從過去的“強制干預型”變為“引導型”。鄉鎮職能的轉變對基層組織在思想認識、幹部管理、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更高層次的要求。現就樊學鄉鄉鎮職能轉變的主要情況和我個人在鄉鎮職能轉變上的一些認識報告如下:

鄉鎮職能轉變調研報告

自農村税費改革以來,樊學鄉按照中央、省、市、縣關於鄉鎮職能轉變的政策方針及指示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全體幹部認真學習,開展專題培訓,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幹部管理,創新工作機制,努力營造“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格局。主要從解決“幹什麼”、“誰來幹”、“怎麼幹”、“幹成什麼”這四個問題入手,加快了鄉鎮職能的轉變。

一、黨政機關人員及機構基本情況

我鄉總土地面積209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共有1058户,農業人口4758人,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60元。縣上共核定我鄉行政編制17個(原有編制18個,司法編制上劃),事業編制11個。XX年底共有幹部職工45人,其中中共黨員32人,女幹部6人,行政人員26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9人。按文化結構劃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9人,中專及高中文化程度15人,國中文化程度1人。按年齡結構劃分:35歲以下21人,36—45歲10人,46—55歲10人,56歲以上4人。按人員身份劃分:公務員20人,幹部身份1人,工人身份9人,合同制工人3人,合同制幹部1人,聘用制幹部8人,計生聘用人員3人。領導幹部9人,本科3人,大專6人,平均年齡37.8週歲,35歲以下班子成員有4人。全鄉共有駐鄉企事業單位12個(中心國小、衞生院、畜牧站、司法所、信用社、供銷社、供電所、變電站、交警中隊、定邊採油廠樊學採油隊、定邊採油廠白馬要先採油隊、長慶採油五廠堡子灣作業區),企事業幹部職工1850人。

二、鄉鎮職能轉換的主要情況

(一)解決“幹什麼”的問題,明確工作職能。鄉鎮是農村最基層的政權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三農”工作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擔負着穩定一方社會,發展一方經濟,服務一方羣眾的職能。我鄉地處深山區,長期受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局面比較艱鉅,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總結,結合全鄉農村發展的實際狀況,鄉黨委和政府主要從以下九個方面做出明確的定位: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我鄉長期發展規劃,即堅持“生態立鄉、依法治鄉、文明建鄉、資源強鄉、科教興鄉、農業富鄉”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規劃和形成主導產業方面逐步從“干預型”向“引導型”轉變。二是切實以組織實施“五通三建”等民生工程為重點,不斷改善山區基礎設施條件,為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三是貫徹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指導村委會開展工作,積極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實行鄉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保障羣眾的知情權,提高羣眾民主管理村級事務的能力。四是開展計劃生育工作,提供宣傳、諮詢、生殖保健、獎勵扶助等服務,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五是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六是在低保救濟、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方面承擔農村社會保障責任。七是領導和協調各企事業單位發揮業務職能,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八是保障鄉村兩級組織正常運轉,開展財務集中管理、核算、轉移支付等功能。九是完成好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二)解決“誰來幹”的問題,加強幹部管理,激發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在幹部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報崗,公開競聘”的上崗辦法,根據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特點,設立農業農村、安全生產、封山禁牧等工作崗位,由幹部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主動進行報崗,然後在鄉村兩級幹部會議上公開述職,由全體村幹部和黨員羣眾代表公開投票選擇上崗人選,使幹部都能分配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崗位上。XX年,農業農村辦公室設立駐村幹部12人,具體負責指導各村農業生產和農村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和宣傳鄉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安全生產辦公室設立專職幹部3人,負責全鄉安全生產巡查、監測、報告和處置;封山禁牧工作辦公室設立專職幹部3人,負責貫徹宣傳《封山禁牧條例》,對全鄉羊子偷牧、夜牧、散牧現象進行監控,開展行政處罰,發展人工種草和舍飼養羊,管護林地;計生辦設置工作人員4人,專職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兩個財務中心站所(財税所、農經站)設置工作人員7人,負責鄉村兩級財務集中核算管理;將黨政辦、會計處劃歸後勤辦公室管理,設置人員3名,專職負責後勤管理和機關辦公室工作;其他業務工作由鄉黨委根據實際情況由工作人員兼職,並鼓勵主動分流人員走出去創業。通過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的管理辦法,明確了全體幹部的具體工-

作職責,杜絕了推諉扯皮、責任不清、工作崗位錯位交叉的不良現象,使“能上能下”成為主題,激活了幹部職工的流轉。

其次是創新激勵機制,嚴格獎勵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根據實際制定了幹部考勤制度、幹部學習制度、後勤管理制度、幹部包村工作制度、計劃生育工作獎罰辦法、封山禁牧工作獎罰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獎罰細則,將幹部職工的工作情況與績效工資、獎金福利相掛鈎,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幹部在圓滿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後,進行通報表彰,並按照制度予以相應的經濟獎勵。對於出現延誤工作,未按時完成任務和造成不良影響的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罰。激勵機制的完善極大地增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杜絕了鄉鎮幹部經常跑班的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由鄉黨委提出,在全體幹部中開展爭創“複合型、服務型、創新型、主動型、勤政型”新五型幹部活動,針對每位幹部存在的問題,鄉黨政主要領導一對一進行幫助談話,誡勉幹部進一步完善自我,積極投身工作,培養全體幹部立説立行、言行一致的工作態度。同時鄉黨委明確指出了“四個做到”,即:要求黨員做到的,村幹部必須先做到;要求村幹部做到的,鄉幹部必須先做到;要求鄉幹部做到的,班子成員必須先做到;要求副職領導做到的,黨政“一把手”必須先做到。

四是在村幹部的管理上,實行40%績效工資制,每年均按照鄉黨委、政府分解下達的任務指標,制定考核細則,由班子成員組成工作組對村幹部進行年終考核,並邀請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和羣眾代表進行評議,對於在考核評議中前三名和單項工作突出的行政村均予以經濟獎勵,村幹部工資全額發放。考核評議居末位的或主要工作被一票否決的村集體,村幹部不僅會被扣減績效工資,而且必須在鄉村兩級幹部全體會議上作表態發言。這一辦法有效解決了村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

(三)解決“怎麼幹”的問題,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激發活力的幹部任用機制。堅持把“雙向選擇,競爭上崗”這一機制長效化,不斷完善和創新激勵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工作責任,打造一流業績。

二是聯繫羣眾、服務羣眾的駐村工作機制。班子成員包片負責,駐村幹部具體實施,制定了《幹部駐村工作制度》,使駐村幹部從原來的“催糧要款、刮宮引產”轉變為方針政策的宣傳員,生產技術的指導員和致富信息的傳遞員。將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情況納入幹部考核範圍,變羣眾上訪為幹部下訪,主動排查和調處矛盾,定期調查研究,問計於民,瞭解羣眾所需,及時調整和完善工作措施。

三是引導村民自治,實現快速發展的農村民主管理機制。在農村綜合管理上,既要遵循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放開,而是將過去的“強制干預型”變為“引導型”,通過政策宣傳、村兩委領導、黨員示範、典型帶動、項目推動等方法,保持農村發展民主化、法制化和可持續化。

四是內涵豐富的便民服務機制。主動定期公開黨務、政務信息,提供方針政策、致富信息、法律法規等諮詢服務,依法開展行政許可。

五是駐鄉各企事業單位實行雙向管理機制。各單位在業務上受其上級業務部門的領導,行政上受鄉黨委、政府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根據班子成員分工的不同,負責具體聯繫和監督管理,並通過對企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工作實效進行考核、人大代表評議以及與其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協調溝通來進行節制和領導,指導各單位開展便民服務,發揮業務職能。

(四)解決“幹成什麼”的問題,推進全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鄉黨委、政府準確把握鄉鎮職能轉變的趨勢和實質,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維護羣眾利益為核心,以加快改變山區農村面貌為首要責任,全力為廣大羣眾提供公共服務,幹部職工工作作風得到徹底扭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農村經濟增長勢頭良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XX年的不足900元,達到5060元;農民收入渠道增加,農業、畜牧業、服務業產值逐年提升,財政收入穩中有升。

二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幾年來,先後完成了中心國小教學樓、衞生院門診房、畜牧站、政府綜合服務大樓、集鎮農貿市場、街道硬化、排水設施建設,XX年還投資493萬元實施了集鎮街道改線工程。農村通村油路總里程突破100公里,12個行政村全部通電。共完成扶貧重點村建設6個,“三改”300餘户。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修梯田1000畝,新修和加固淤地壩3座,治理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壩地500畝。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共硬化水場面積7萬平方米,人畜飲水困難得到緩解。

三是生態環境迅速好轉。全鄉累計造林9萬餘畝,其中退耕還林1.34萬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到2.3萬畝,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於今年12月上旬完成。連續幾年對定鐵公路樊學段進行高杆大苗樹種的補植,目前已初見成效,XX年又對姬樊公路、劉野公路、樊白公路進行了綠化建設。

四是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計劃生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獎勵扶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在12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了文化活動室,安裝“村村通”地衞設施700户。全面落實教育“兩免一補”優惠政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農村衞生工作成效顯著,“創衞”工作正在申報市級衞生示範鄉鎮。社會醫療保障作用突出,XX年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4719人,佔到總人口的99%, 1—12月份全鄉共有124人次住院和877人次門診,報銷醫療費用分別達到達18.8萬元和2.2萬元,報銷率達到45%和62%,極大地減輕了羣眾看病花錢的負擔。困難羣眾生產生活問題得到妥善安排,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正式啟動。

五是農村社會保持安全穩定。幾年來,全鄉保持了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無越級上訪和羣體性事件發生,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安全鄉鎮、無毒鄉鎮。

六是村級組織管理民主,村兩委班子、村級監督委員會組織健全,運行順暢,村務公開、民主理財、一事一議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村民自治程度提高,羣眾法制意識增強。(如村上堅持一年兩次定期公開村務、財務,主動向全體羣眾公佈收支明細,使羣眾明白錢花在什麼地方,合不合理,瞭解低保和民政救濟對象的確定到底公平不公平等等,有效地避免了一些矛盾的發生,緩和了幹羣關係)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我鄉的實際工作情況,就整體鄉鎮職能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是鄉鎮職權職能的弱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自下而上和一切生產的歷史起點和先決條件。全面發展和繁榮農村經濟,努力實現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的關鍵。但是,現階段的鄉鎮卻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取得了明顯的直接的經濟利益,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產品的商品和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在生產環節、流通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短缺、技術滯後、信息閉塞這些問題鄉鎮政府都難以解決。如農民種植什麼樣的良種適宜該地區生長,用什麼肥料、多少農膜,農作物發生病蟲害,得請農業局、種子公司、林業局、供銷社等部門。根據以往的經驗,出現農作物病蟲害後,農業局還要調查、研究,最後才能開出方子,到這時,很多農作物都已經遭受了損失。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鄉鎮政府來解決,而實際上這恰好是鄉鎮政府的薄弱環節。打擊假種子、假農藥有專門職能部門,鄉鎮政府是看得見卻管不着。在社會事務上,更存在着職能弱化問題。鄉鎮作為一級政權組織,應依法將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務都統管起來,這是法律賦予鄉鎮的重要職責,是我國政權體系實現統一領導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快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要求,但是,隨着部分行業財政上劃和管理職能的脱鈎,鄉鎮職能落空。特別是現階段的農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記上劃到了縣民政部門,這給鄉鎮政府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帶來了很大困難。在集鎮建設上,要推進集鎮建設,但集鎮規劃靠城建局,土地審批靠國土資源局,同時還涉及公路、水利、林業、衞生等單位,鄉鎮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會落空。在制定措施上往往與上級業務部門發生衝突,導致事事請示,事事無主見,疲於應付業務部門下達的任務,幹部都成了各部門的“統計員”、“填表員”和“收費員”,職能發揮作用不明顯。

二是雖然駐鄉企事業單位基本能很好地配合鄉黨委、政府的工作,鄉上也每年對各單位給予經費支持(僅XX年鄉政府就撥出資金近30萬元用於學校、衞生院、畜牧站等單位的經費保障),但還是存在銜接不夠緊密,鄉鎮監管職能弱化的問題。如企事業單位聘用人員,人事權在上級業務部門或本級企事業單位,但經費卻要鄉上承擔。對駐鄉單位的業務行為缺乏明確的監管權限,無法做到及時、有效的監管。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企事業單位業務考核時不主動徵求當地黨委、政府的意見。

四、在鄉鎮職能轉變方面的建議

1、實施機構改革,整合行政資源,從縣到鄉鎮建立歸口統一,職責明確,能夠銜接順暢的機構,解決職能交叉錯位、缺位的問題。推廣在鄉鎮幹部隊伍管理和農村民主管理方面的典型經驗,建立適合我縣縣情及農村工作實際的幹部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

2、在拓寬服務範圍的同時,強化鄉鎮一級的職能權限,減少在農業農村綜合管理中制定規劃、落實資金和社會事務管理等方面的掣肘。

3、建立鄉鎮幹部學習培訓機制。一方面是能夠走出去到先進地區或農業農村發達省市考察學習,不斷拓寬鄉鎮幹部的視野,更好地服務“三農”。另一方面,針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對鄉鎮幹部進行輪訓,使鄉鎮幹部在把握政策方向、熟悉法律法規、適應鄉鎮職能轉變進程等方面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