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8年經濟發展調研報告關於如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學習考察調研報告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調研報告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縣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創新教育發展理念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篇大綱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教育發展調研的統一部署, 最近我們組織縣教育、人事、財政、編辦等部門的有關人員,對全縣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從本次調研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我縣教育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切實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快教育發展,站在基層的角度,我們談點粗淺的認識與看法。

一、發 展 現 狀

**縣是一個版圖大縣和人口大縣,也是一個教育大縣。全縣總人口97.3萬人,轄40個鄉鎮、854個村(居委會),總面積4441平方公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摸清了全縣教育發展的有關情況:

(一)教育機構情況。全縣現有公辦學校188所,其中完全高中3所、普通高中3所、初級中學47所、中心國小37所、完全國小98所,教學點93個、學前教育幼兒園(班)383所、職業中專1所。民辦學校65所,其中民辦職中3所、民辦國小1所、民辦幼兒園59所、國有民辦學校2所。

(二)學生生源情況。全縣共有在校學生102024人,其中國小生48151人、國中生38694人、高中生15179人,在園幼兒16167人。預計今年秋季生源較為充足,其中國小生源7500人、國中生源9166人、高中生源13556人。

(三)教育投入情況。近幾年來,我縣切實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XX年以來,全縣縣本級共投入教育經費2.29億元(其中上級追加經費541萬元),其中發放教師工資2.11億元,學校危房改造資金901萬元,扶貧助學專項經費 259 萬元,政策性津補貼232萬元,工會經費68萬元。初步統計,三年來全縣共興建校舍74508平方米,改造學校危房 51697平方米。

(四)教師隊伍情況。全縣現有教師10508人,其中離退休教師2949人、在職教師7559人(其中分流教師1185人)。在職教師中,按教學層次分,高中教師1719人、國中教師2107人、國小教師3733人、分流教師1185人;按學歷層次分,教師中有研究生學歷的7人、本科學歷的1355人、大專學歷的4042人、中專及以下學歷的2155人;按職稱水平分,具有高級職稱的235人、具有中級職稱的3388人、初級及以下職稱的3936人;按年齡結構分,30歲以下的有1800人、30歲至45歲的3994人、45歲以上的1765人。

(五)教育質量情況。近3年來我縣教育質量穩步上升。素質教育成效明顯,全縣學生德育評價合格率為99.8%,中國小生犯罪率為0,高中生體育合格率為98.3%,國中生體育合格率為98.7%,國小生體育合格率為98.9%。大學聯考成果喜人,3年中,9351人報名參加大學聯考,有7852人被正式錄取,錄取率為83%,其中本科3000人、專科4677人。校園創建富有成效,目前縣一中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學校,縣職業中專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全縣還有市級示範性學校31所、市級名優學校14所,民辦學校武陵進修學院連續8年被市教育部門評為優秀單位。目前縣一中正在抓緊創建國家級示範性學校,縣九中正在抓緊創建省級示範性學校。

二、存 在 問 題

(一)優勢資源不夠,影響教學質量。從全縣教育資源的總量來看,目前我縣的教育資源完全能夠滿足全縣教育發展的需要。但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羣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增加,城鎮特別是縣城優勢教育資源已經顯得不足。位於縣城漳江鎮的一中、九中、漳江國小、漁父國小,相對於全縣其他學校來説,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等方面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正是這些優勢,導致學校學生爆滿,教師和教學設施又不能及時跟上,既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也影響了教育質量。如縣一中高中班級平均班額67人,縣九中平均班額為73人,漳江國小平均班額為72人。像漁父國小,全校有學生927名,學校校園面積僅為9畝,教學面積僅為1323平方米,辦公和教學都集中在一棟四層的教學樓,僅能容納13個班級,平均每班班額達到71人,最多的達到90多人,遠遠超過了標準班額45人的標準。學生的學習環境非常擁擠,課餘活動場所非常狹窄。

(二)資金投入不足,學校運轉艱難。儘管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如XX年全縣的教育經費佔到了縣級財政收入的69.7%,但由於全縣教師人數多,教育投入的大頭主要是用於教師的工資,教育經費真正用於教育償還債務、保證工作經費的比例不大。不管是城鎮學校還是農村學校,普遍感到運轉艱難。首先是學校建設所形成的債務壓力大,導致運轉艱難。全縣的學校建設負債總額達1.16億元,絕大部分是教育“兩基達標”形成的。儘管這些債務按照上級的要求,已經規定由各級政府負責,但債主還是隻找學校,經常出現校長被告、校門被鎖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其次是學校經費來源不足,導致運轉艱難。隨着教育“一費制”收費政策的出台與落實,收費項目和標準的逐步規範,學校收入來源日漸減少,不能維持最基本的教學和運轉需要。如用於教師除基本工資之外的政策性福利補助、教育教學設備添置、校舍維護維修、辦公經費等都要靠學校自籌,不少學校特別是農村國小几乎難以為繼,有的學校連教室瓦面補漏、購買粉筆墨水的資金都沒有。以桃花源鎮中心學校為例,XX年收入為36.84萬元,由學雜費結存收入10.24萬元(每個學生每年的結存可用收入僅為60元)、學生寄宿費收入9.6萬元、依規經營食堂收入12萬元、商店收入5萬元四部分組成。支出為71.47萬元,其中用於公用經費19.7萬元(差旅費、水電費、維修費、招待費等)、教師待遇47.1萬元、借款利息4.64萬元。收支兩抵該校XX年淨虧損32.73萬元。

(三)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老化。全縣教師隊伍看起來龐大,但由於80年代民辦教師“一刀切”轉正,加之近幾年來由於教師隊伍龐大不得不嚴控編制等原因,近年來優質師資力量補充不夠,導致全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首先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全縣在崗的6374名教師中,30歲以下和30歲以上教師的比例為4:10,特別是45歲以上的教師佔到了全縣教師總數的24%,教師隊伍嚴重老化。其次是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中以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師偏多,而英語、體育、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師奇缺,特別是英語、美術等學科大多數教師還是轉崗,專業教師少。再次是年級結構不合理。全縣在職教師中,1—6年級老師2680人,佔到老師在崗教師總數的42%;7—9年級老師2481

人,與省裏核定的編制數相比還缺132人;高中老師1186人,還缺165人,缺編比例達14%。第四是學歷與職稱結構不合理。全縣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文憑低、職稱低,中專及以下學歷的佔29%,初級職稱以下的佔52%。儘管教育部門每年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培訓,但大多數教師反映培訓沒有多少實際效果,有的流於形式、有的時間太短、有的根本沒有針對性,這種培訓既不能增加多少文化知識,又不能掌握多少實踐操作技能。由於這四個方面的結構不合理,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水平低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迫使學生不得不在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下學習,承受繁重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四)教育環境不優,阻礙教學發展。一是職能部門環境不優。雖然我市早已出台“教育工作二十條”和“五項保護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部門單位執行得很不夠,少數部門甚至公開講自己是線管單位,市裏的政策對他們無效。從學校反映的情況來看,常年有10多個部門在學校以各種名義檢查、收費、罰款。由於不少部門是線管單位,縣裏無法協調,有些部門對學校來説利害關係極大,導致學校有苦難言。近3年來,有一個職能部門就從我縣縣屬學校罰款近80萬元。**三中平均每年要被部分職能部門收費、罰款15萬元,**四中今年3月份還被某個部門罰款10萬元。二是學校周邊環境不優。網吧、錄相廳、桌球室、非法攤擔專做學生生意,有的甚至與管理部門串通一氣搞“貓捉老鼠”的遊戲,儘管學校努力加強管理,但防不勝防。針對學生的搶奪、勒索甚至綁架也時有發生,儘管縣政府每年都要組織公安、交警、文化、城管、衞生、工商等職能部門開展幾次專項檢查與整治活動,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校周邊的少數羣眾經常擾亂學校秩序,藉機敲詐勒索,嚴重阻礙了學校發展。如民辦的蓮花國小,去年下半年正式辦學以來,先後多次發生了周邊羣眾封堵煙囱、往食堂砸石頭事件。特別是該校為了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計劃新徵周邊用地,但個別單位和個人索拿卡要,校方只能望地興歎。三是教育安全隱患較大。教育線長面廣,安全問題防不勝防。雖然上級出台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但由於不是法律,具體操作性不強。只要學生在校出了安全事故,不管什麼原因,學校幾乎都要負全部責任,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導致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不敢組織大型活動。四是素質教育落實得不夠。雖然國家早已推行素質教育,要綜合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但家長、學校、社會以及上級教育部門,實際上在評價教育水平和評價學生上,依然注重文化成績、依然看重升學率,大學聯考制度還是“一考定終生”。由於從上到下素質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導致競相辦重點班、節假日補課、義務教育變相給學生排名等問題屢禁難止。如**一中的教師平均每週要上28節課以上,雙休日、節假日根本不能正常休息。縣城國中、高中的學生每週僅有半天時間休息。由於學生承受的壓力大,導致少數學生心裏失衡,早戀、酗酒、賭博等現象屢見不鮮,如**九中就曾發生過學生殺死教師的惡性事件。

(五)教育政策不公,影響協調發展。一是收費政策不公。現行的收費政策是扶強不扶弱,重點學校標準高於一般學校,義務教育仍是“收費”教育,導致出現“學校越弱越窮” 的現象,導致農村家長教育負擔沉重。特別是目前城鄉界限實際上已經打破,生源不再有地域限制,但同一層次的學校由於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收費政策不同。如**的九中與二中、三中、四中等同屬縣屬學校,又都是市級示範高中,但省物價部門批准的收費標準不一致,九中是每生每期800元,而其他高中只能是550元。二是國家財政扶持政策不公。國家把教育投入的重點放在高等教育,對其軟硬件的資金投入的力度大;對薄弱的基礎教育以縣、鄉投入為主,國家基本不投入,導致了教育發展失衡。三是招生政策不公。國家沒有制定打擊哄搶生源、買賣生源、欺騙招生的法規。導致優質生源全部被重點學校招走,其他學校競相無序招生、互搶生源、互設壁壘,花費鉅額招生成本。如**四中在當前招生秩序不好的大環境下,為了學校生存,每年用於招生的成本高達20萬元。

(六)社會氛圍不濃,民辦教育滯後。一是民辦教育份額低。全縣現有民辦教育機構65個,其中幼兒園59所,在園幼兒5425人;職業院校3所,在校學生1044人;國小一所,在校學生386人;國有民辦學校2所(縣大學聯考實習學校、文昌實驗中學)。全縣民辦教育在校學生共5192人(不含幼兒園),僅佔全縣各類在校學生總量的4.76%。二是思想觀念落後。在貫徹落實國家對發展民辦教育“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上,步伐不快,瞻前顧後。職能部門沒有為民辦教育提供優質服務,存在民辦學校申辦難的現象,損害了民辦教育的辦學積極性。三是管理機制不活。公辦與民辦沒有做到一視同仁。在民辦教師隊伍的管理上,對民辦教師的編制問題、職稱評定問題、培訓進修問題、表彰獎勵問題等沒有和公辦學校同等對待,導致公辦學校不願改制,公辦教師不願流向民辦學校,影響了民辦教育的發展。

三、對 策 建 議

(一)社會整體聯動,全面優化教育環境。一是優化~環境。要端正對教育的認識,努力營造學校、家庭及社會各方面齊心協力,共同關心、支持、重視教育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要加大對民辦教育、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二是優化周邊環境。市縣教育、公安、文化、工商、交通等部門要整體聯動,構建整頓周邊秩序、淨化校園環境的長效機制,為學校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特別要對校園周邊的,嚴重影響中國小生健康成長的黑網吧、錄相廳、遊戲室等堅決予以取締,對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校園周邊騷擾滋事行為堅決予以打擊。三是優化部門環境。要嚴格按照“教育二十條”的規定,認真優化教育環境。優化部門要出台“教育掛牌保護”的相關政策,市縣職能部門進學校進行檢查、處罰、收費,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一律經縣教育領導小組批准,堅決杜絕職能部門都向教育亂伸手、亂收費、濫罰款的現象。

(二)加大財政投入,切實改善辦學條件。一要加大對正常經費的投入。

要改變縣以下(含縣級)作為教育投資主體的現狀,教育投入特別是基礎教育投入的重心要上移。要加大國家、省、市對基礎教育的公共投資和財政供給力度,以此來保證基礎教育的正常運轉,保障開展基礎教育的必要經費和發展需求。二要加大對危房改造的投入。上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危改投入力度,提高財政轉移支付中教育投入的比例,減少或不再要求縣、鄉配套危改資金,確保縣以下基層財政在危改工程中不負債。同時,對已經形成的危改債務,要出台相應的扶助政策進行清償。三要加大對教育設施的投入。重點是要加大對農村中國小現代教育設施的投入,確保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減少城鄉學生在接受教育條件上的差別,最終實現教育均等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

(三)公平教育政策,促進教育協調發展。一是扶持政策要公平。要根據事業單位改革要求,逐步取消學校行政級別,對同一類別的學校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可重強偏弱。同時上級政府對教育的扶持政策應向基礎教育重點傾斜;對教師職稱評定要進行改革,中職系列學校的教師職稱評定不應按中專系列參評;要制定有利於民辦教育發展的准入政策、優惠措施、獎勵政策、保護政策、教師流動政策等,加大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扶持力度。對民辦學校教師的職稱評定、繼續教育培訓也應一視同仁,同等納入相應的計劃。二是收費政策要公平。市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爭取省物價部門的支持,改革高中收費制度,做到同地域、同類型學校同標準收費。同時,在不違背國家教育收費政策和充分考慮到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要按不同類別、不同地區搞好教育成本核算,區別對待,合理制定收費標準。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在國家沒有增加投入的情況下,要適當提高學雜費的收取標準,增加學校的可用財力,保證學校正常運轉。三是招生政策要公平。除市、縣的省級以上重點學校可以優先錄取外,其他學校原則上要實行劃片招生,方便學生就近入學。上級對跨地域招生應出台較為嚴格的政策和法規,規範招生秩序,公平招生政策,嚴厲查處哄搶生源、買賣生源的問題。

(四)轉變育人觀念,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一要改革教學理念。要從上級教育部門入手,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智力水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教學的方法要以啟發學生探索為主,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個性化學習,由苦學變為樂學、由學會變為會學。要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下決心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堅決杜絕各類學校利用休息日辦班補課的行為。二要改革評價機制。教育教學部門、家庭和全社會都要切實轉變教育人才觀念,要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全面發展;評定學生成績不能只以分數論“英雄”,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學校的教學成果;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堅決杜絕辦重點班和義務教育按成績排名,非義務教育也要逐步取消排名及公佈考試成績。上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不能只注重升學水平、升重點學校的水平,而要綜合評價、全面評價。三要改革考試製度。國家要從改革大學聯考制度入手,逐步實行大學聯考社會化報名,學校錄取學生不能只憑大學聯考考卷的成績,要按照素質教育的標準綜合評價學生、擇優錄取學生,逐步改變“一考定終生”的教育現狀。

(五)加強教師培訓,增強教育教學技能。一是建立培訓體系。省市教育部門要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減輕教師經濟負擔,提高教師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改革培訓方式,加大中長期培訓的力度,使教師真正能夠增長知識。二是突出培訓重點。要有針對性地搞好校長管理培訓,教師崗位的新學科、普通話、信息技術、繼續教育等培訓。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加大對教師現代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培訓力度,做到重點突出、操作性強。三是提高培訓水平。要抓好教師培訓機構的管理,精心組織培訓,杜絕以會代訓、形式培訓,確保培訓實效,真正提高廣大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

關於如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學習考察調研報告2018年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帶着新世紀如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問題,組織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到蘇州、無錫、南京和上海浦東新區考察。這次學習考察組織嚴密,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我們跟隨**市黨政代表團日夜兼程,邊看邊議,深感受益匪淺,體會良多。

一、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這次蘇滬之行,四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勢頭,給我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業園區起點高。二是招商引資力度大。三是產業結構層次高。四是投資環境引力強。五是人才儲備力量足。

看蘇滬,比自己,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當前加快發展還面臨着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業條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屬丘陵地帶,創建大規模的工業園區難度相比較大;我們雖然地處沿海、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輻射,經濟發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無科研院所,又無大專院校,人才配備條件和科技創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園區建設魄力不大。我市工業小區數量不少、但小而雜亂,配套設施不完善,規模檔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備,帶動作用不明顯,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的手筆和魄力遠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資力度不夠。雖然我市有一支龐大的供銷大軍和優勢顯現的海外僑親,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實際利用外資僅10億美元,“三資”企業工業產值僅佔工業產值的18%,這不僅與先進地區的外資利用水平無法相比,還與我市全國著名僑鄉的地位極不相稱。四是服務環境質量不高。近年來,雖然我們加大了機關效能建設力度,但機關整體服務水平仍然不高,個別幹部服務至上的意識不強,顧全大局的觀念淡薄,中梗阻現象時有發生,軟環境建設任重道遠,這些與人家自覺強烈的親商觀念和服務意識相距頗遠。五是科技創新步伐不快。我市雖然擁有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個、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個、**市級以上科技示範企業和科技示範鎮為數不少,但制度、管理、技術創新力度不大,企業“星星”多、“月亮”少,自主開發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偏低,發揮高新技術優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利用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相比不足。此外,我們的思想觀念、市場意識、開拓精神、發展魄力等與先進地區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差距明顯。

二、得到了啟示,堅定了信心

蘇滬之行,是一次學習借鑑先進地區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好機會,也是一個反思不足、改進方法、謀劃重點、明確方向的好過程。蘇滬的成功實踐可圈可點,我們從中得到“五大啟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蘇南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具有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他們不僅奪開放之先機,而且緊緊抓住鄧小平南巡講話和浦東開發等幾次大的機遇,以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知識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在即,我們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機、止步不前,必須解放思想、登高望遠,善待機遇、只爭朝夕,勇於創新、敢拼愛贏,才能不辱使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區)的僑台優勢不如我們,民間資金也不如我們充裕。正當我們為資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時,他們卻在引資、融資方面得心應手,經濟發展保持高投入、高產出的良好態勢。其主要得益於體制創新,善於藉助外力,激發出經濟發展內部潛力,使經濟煥發活力。特別是他們在引進外資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實,在資本運營的方式方法上敢於大膽創新,更是令人讚賞。對此,我們要認真借鑑,挖掘優勢,多出實招,多闢渠道,千方百計地藉助外力來激活*發展的細胞。

三是有載力才有張力。規模經濟的擴張,高平台的構築,需要強有力的承載。四市(區)從90年代初開始大手筆規劃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各類工業園區,成為吸引外資的最佳載體,以高起點的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管理服務,吸納了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入區落户,開發區作“龍頭”拉動外向型經濟的作用十分突出。“沒有梧桐樹,就引不來金鳳凰”。要着實增強經崐濟發展的後勁,就應該把開發區的建設擺上“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以建設一批規模大、配套齊、檔次高的開發區為突破口,以大開發引大資招大商,迅速提升經濟發展層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實力。蘇滬之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確立營造投資環境的新理念,並通過軟硬環境的不斷提升和整合,使單一效應的環境因素產生疊加效應和“磁潮效應、“窪地”效應,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資金的聚集。環境代表着形象,藴藏着後勁,體現着實力。新世紀的競爭,突出投資綜合環境的競爭。學習蘇滬,就是要樹立“軟環境也是後勁”的觀念,把環境營造從“物”的層面提高到“人”的層面,確立“親商、安商、富商”的意識,創造引得來、留得注有奔頭的投資環境。要着眼21世紀的競爭,大手筆建設生態城市,變後發優勢為先發優勢。

五是有智力才有潛力。四市(區)之所以有強勁的發展後勁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究其原因,根本的在於他們在建設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經濟發展的人才“金塔”。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素質高低決定着事業的成敗。增強經濟發展後勁,離不開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緊迫,科教興市步伐緩慢不得。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讚歎之餘,我們並不妄自菲薄,喪失鬥志。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在困難中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的發展,我們信心百倍,信心來自於基礎設施有保障,“九五”期間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1.1億元,比“八五”期間增長1.4倍;信心來自於產業升級有潛力,“二區三鄉一軍一僑”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三次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區域產業特色凸顯,形成了建材支柱產業和紡服鞋帽、電子機械、石油化工、食品飲料、紙品紙業、傢俬裝璜等六大優勢行業;信心來自於市場開拓有基礎,市場發育走在全省各縣市前列,建材、糧食、花卉、傢俬、紡織、汽車、

日用品等專業市場已初具規模;信心來自於招商引資有優勢,*是福建乃至全國著名的僑鄉,僑力資源十分豐富,台港澳僑胞總計超過300萬人;信心來自於資金挖掘有空間,民間資金雄厚,全市存款餘額超百億元,僅去年湧向股市一、二級市場的民間資金就有5億多元。加快發展,我們也有動力,動力來源於“三講”教育和“xxxx”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市黨員、幹部羣眾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上下心齊力聚,風正氣順,趕超先進、加快發展的良好創業氛圍不斷形成和發展。

三、拓寬了思路,明確了目標

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可資借鑑。可比與不可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受到了鞭策,拓寬了思路;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頭趕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實際,創造奇蹟。要在前進中學習別人,在學習中發展自己。回來後,市委隨即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和各鄉鎮黨政一把手會議,通報了**市黨政代表團赴蘇滬學習考察的活動情況,傳達學習了劉德章書記、施永康市長在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貫徹意見,狠抓工作落實。一階段來,圍繞“對比先進找差距,學習經驗出思路,挖掘潛能增後勁,立足實際促發展”,市五套班子領導紛紛深入各鄉鎮傳達學習劉書記、施市長的講話精神,與各鄉鎮共商加快發展對策;市委、市政府還專門成立增強企業發展後勁調研組,由市領導帶隊,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深入我市鄉鎮明星企業,瞭解和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組織兩個招商團赴深圳、珠江三角洲等地走訪慰問在外的*籍企業家,進一步招商引資。並安排有關職能部門再赴蘇州,學習他們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土地開發的先進經驗。

今後,我們的工作將圍繞調結構、增總量、提效益、促後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力爭到XX年全市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比XX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區鄉鎮外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新僑鄉和現代化工貿、旅遊、生態、港口城市。工作思路體現為“六個新”:

(一)招商引資要有新成效

增強我市經濟發展後勁,潛力在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列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實現“三個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資高新技術產崐業方面有新突破,投資質量和總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資增幅力爭超過50%。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到“六個更”:一是領導力量更強。成立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計經貿委、外經委、鄉企局、市商會等部門的精幹人員組成。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特別是對重點項目還要實行市領導掛鈎掛帥,切實加強項目跟蹤落實。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制度,協調解決全市在項目引進和對項目後期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個月將開展一次定期檢查督促,推動工作落實。二是激勵機制更活。制定出台《關於引進利用外資項目的獎勵辦法》,對引進外資項目的,按引資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建立健全外商投資鼓勵機制,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落實“按項目給土地,按效益給優惠”的政策,制定更加優惠的土地出讓和財政扶持辦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資興業。在沿海和中部地區,為山區和條件相對較差的鄉鎮開闢外商投資工業區,實行單獨統計、税利分成,為這些鄉鎮的招商引資創造條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適應新的特點,着眼於與國際接軌,努力搞好與三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對接。積極拓寬對外聯繫渠道,參與或舉辦各種招商會議、活動。切實用好委託招商、網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勵各種中介機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招商,在著名網站設立*招商主頁。發揮在外鄉親的紐帶作用,延伸招商觸角,選擇合適的城市設立駐外機構,依靠在外商會和*社團組織,強化其招商聯絡職能。進一步實施以商招商策略,對現有的三資企業,要精心呵護,悉心服務,使其儘可能在獲得良好收益的基礎上增資擴股,進一步膨脹壯大,進而實現“以商招商、以僑引外、以僑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數效應。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對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東南亞、面向歐美日,僑資外資並舉,新老朋友齊上。加強項目庫建設,充實更新項目內容,以有利於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導向,堅持引進短期合作伙伴與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相結合,引進小型加工企業與大企業相結合,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與高科技型企業相結合,引進外資與啟動內資相結合,引進設備人才與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環境更優。要大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落實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效能考評制、失職追究制和公開辦事制度等。在武榮大廈內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機構,提供“一門式”諮詢、“一條龍”服務,做到“一站式”辦結。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清理各類行政許可和審批項目,堅決杜絕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現象。遵循國際慣例,對外來投資者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落實市民待遇。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給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導“親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發揮團隊精神,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解決“中梗阻”問題,營造程序規範、政策透明、運作高效的招商服務環境。六是發展空間更寬。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獲取出口經營權,培植出口大户,打響集體品牌,發揮品牌效應,着力提高石材、輕紡、鞋帽、機電等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發展境外加工貿易。

(二)載體建設要有新手筆

要學習蘇滬的開發經驗,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對全市工業園區佈局進行調整。按照“能大則大,能並則並”的原則,擴大工業園區單體規模,提高工業園區檔次水平。一要建好示範園區。要以今年南益集團在**擴大1億元投資為契機,進一步推進蟠龍開發區建設,園區規模擴展到30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規劃面積6

50萬平方米的國道324線*複線工業區、面積各自上100萬平方米的五里橋輕污染工業區、石井石化投資區、官橋南聯工業園、官橋方圓開發區,把上述六大工業園區連成一片,構建規模達15平方公里左右的官水石工業走廊。集中力量,高起點開發市民營科技工業園(包括成功科技工業區和扶茂嶺工業區),按照“五個一流”(即規劃創一流,管理創一流,速度創一流,效益創一流,服務創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設進程。經過幾年努力,把成功科技工業區建成面積2-3平方公里、就業人員1.2萬人、年工業產值50億元、集工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把扶茂嶺工業區規模擴展到15平方公里。要積極抓好開發區--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的升級工作,努力建設高新技術創業園和企業孵化基地,推動工業園崐區建設上規模、上檔次、上新台階。二要加強工業園區的配套建設。改變以往平面的、單一的開發思路,把工業區開發與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項目滾動發展”的總體思路,對小區內項目安排、企業佈局、具體地塊、廠房建設及區內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綠化等進行合理佈局,逐步完善園區的城市化功能,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注辦得好。三要建立靈活高效的開發區管理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建立起政府引導、開發商為主體、區內自行平衡的投資開發管理體制。要制定實施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措施,在規費收娶地塊出讓、資金融通、進出口經營、人才引進和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優先,力爭使工業園區做到“五個優”(即區位優勢、政策優惠、土地優價、服務優質、設施優良),增強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要多形式地盤活工業園區的土地,在強化調控下,建立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把有限的土地資源盤活做大。

要着眼於產業鏈的延伸,工業配套能力的增強,大力興建完善一批專業市場,重點抓好“七個城”:一是中國石材城,續建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向全國一流、輻射亞太的目標邁進,爭取今年市場銷售額達40億元以上。二是閩南國際傢俬城,抓好首期300畝工程建設。三是福建糧食城,擴建官橋糧油批發交易市場,使之成為全國銷區最大的糧油批發市場之一。四是**花卉城,經過一兩年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花卉基地。五是紡織品城,依託我市紡織產業優勢,在柳城籌建紡織品市常六是汽車貿易城,在官橋福達汽貿公司的基礎上,按汽車貿易、汽車配件、汽車維修、售後服務四位一體的構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汽車貿易城,努力建成“影響全盛輻射閩南”的**地區最大的汽車貿易市場之一。七是輕工日用品貿易城,鞏固提高洪瀨商貿中心地位,辦好首屆洪瀨(全國)輕工品貿易洽談會。

(三)資本運作要有新力度

資本運作是加速企業資產重組、提高企業籌資能力、增強企業整體素質、推進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有利於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後勁。要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招商引資的同時,積極探索多渠道籌資的辦法,促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一要爭取企業上市。加強政策引導,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資本運作領導小組,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勵設立股份制公司的有效機制,發揮政策調控、利益導向作用,加快股份制企業發展步伐,爭取今年有10家以上企業設立股份公司,新辦企業有2家以股份制發起設立。要積極協調做好新世界石材、科力陶瓷這2家省級上市後備跟蹤企業的改制和包裝工作,爭取年內完成股份制改造;重點扶持培育10家上市後備企業,幫助企業做好上市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在“十五”期間有幾家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要善於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思路,靈活措施,促進企業直接上市或買殼、借殼上市;要善於抓住二板市場呼之欲出的有利時機,加快民營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改制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爭取二板上市。二要盤活存量資產。通過企業間的購併、資產重組等手段,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實現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進一步發揮國投公司資本運作的龍頭作用,加快組建公共事業國投公司,盤活現有公共事業資產,採取bot、tot、abs等方法進行融資,加大對城建、教育、衞生、旅遊等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力度。對有明顯經濟效益的建設項目,實行企業化管理,建立股份制的項目業主公司,明確權利、責任,規範運作。三要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增加財政建設資金來源,建立財政貼息制度,把一部分財政撥款或財政信貸轉為對重點項目建設的貼息資金。要積極探索以“財政+會員”等組織形式,設立股份制擔保公司的新路子,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問題;扶持發展民間型的風險投資公司,促進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事業互動發展。要充分發揮民間資金充裕的潛在優勢,政策引導,利益誘導,想方設法促進民間投資增長,聚好民間遊資,用活民間遊資,拉動經濟發展。除此之外,要繼續爭取國債資金,並落實好資本金,爭取銀行信貸資金支持。鼓勵中小企業之間的金融互助,探索在行業協會或商會的基礎上建立企業信貸協會或金融互助協會。

(四)產業層次要有新提升

調整為6:55:39,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農業要調特調優。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念好山海經,努力建設“山上*”和“海上*”。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打響“中國龍眼之鄉”品牌,收縮戰線,重點抓好水果、畜牧、花卉產業,在特色、規模、技術上進行突破。鼓勵農民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興辦現代化農場,下大力氣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以“基地+公司+農户”的形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適應加入wto的新形勢,積極引進世界上優良的農作物品種、最新的農業技術、先進的加工方法,推廣“有機農業”,發展無公害農產品。要努力實施“農民增收工程”,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和農村穩定。工業要調大調高。調大,就是要培植“月亮”,對有效益、有潛力、有市場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增資擴營和技術改造。要引導企業進行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出台鼓勵規模經營的政策,推廣華輝、東昇企業股份制的做法,積極推動一批骨幹優勢企業走扎木成排、強強聯合、強弱兼併之

路,實現低成本擴張,組建大企業、大公司、大集團,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建聯合艦隊,揚羣體優勢。進一步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在提高專業分工協作水平的基礎上,努力形成以大型企業集團為龍頭、“小型巨人”企業為骨幹,眾多協作配套的中小型企業為基礎的企業組織體系。要壯大建材支柱產業,延長產業鏈,把“中國建材之鄉”這篇文章做活做深。調高,就是要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應技術,有重點地改造傳統優勢行業,提高工藝和裝備水平,向科技要利潤、要效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重點做好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及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工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後發優勢,形成新的產業羣和增長點。要推進企業信息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大力開發高市場容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新品牌;組織企業抓好產品質量認證和計量工作,實行科學化管理;走名牌興業、名牌立市之路,力爭實現全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第三產業要調活調新。按照“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提高比重、全面發展”的思路,把第三產業作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來抓。特別要充分發揮我市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響古代海絲之路起點和鄭成功故鄉的品牌,以辦大產業的思路和要求,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旅遊產業化進程,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五)城鎮建設要有新面貌

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解決“瓶頸”制約問題,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為經濟持續發展造好環境、打好基矗要以石井港口為龍頭,以漳泉肖鐵路為紐帶,以縱橫交錯公路為骨架,進一步完善海陸交通網絡,提高總體運輸能力。重點抓好南同公路*段等16個重點項目、市垃圾處理場等13個重點前期項目、120急救中心等9個社會事業主要建設項目、內溝河整治等11個市政設施主要項目和農村電網改造等10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

要依託大**“半小時城市羣”,立足*實際,着眼長遠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力爭在“十五”期間城市化水平達到40%以上。一要統籌規劃。保持適度超前,跨出區域侷限性,把*城市化發展置於海峽西岸現代化城市羣這一大背景下,從全局的角度、戰略的高度、發展的趨勢,統籌研究制定城市化規劃。二要分類指導。中心城區按照“打開城門,拓展空間,建改並舉,提高品位”的思路,樹立經營城市的新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實施“東進、北拓、西延”計劃,規劃美林莊頂至柳城霞東組團,高起點構架城區路網,推進片區改造,不斷完善市政設施,進一步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進中心城鎮建設,重點抓好*、洪瀨、英都、梅山、詩山等城鎮建設,發揮其帶動輻射作用;按照“小鎮大鎮區”思路,推進山區鄉鎮的城鎮建設。繼續扶持100箇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試點村建設,把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納入城鎮化建設的有機環節。三要推進改革。重點抓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城鎮化門檻,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地向城鎮聚集,促進全市城鎮人口每年增長3-4個百分點。

(六)科教興市要有新步伐

一要加強技術創新能力。要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支柱產業高新技術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力爭到“十五”期末,高新技術產值佔工業產值23%以上。借腦發展,加強聯繫,每個年產值在5000萬元或納税100萬元以上企業至少聯繫一個大專院校或科研單位或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化“企業找科技”活動。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鞏固和發展已建立的陶瓷、建材、軸承等三個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完善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強化其“孵化”功能。扶持、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抓好幾個能夠帶動我市產業升級的“高、大、新”技術項目。二要構築面向新世紀的人才高地。鞏固和擴大“兩基”成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籌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支持創辦閩南科技學院和中國紅十(進修)管理學院。大力實施“135”人才工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科技專業人才隊伍、經營管理者隊伍和技術熟練工人隊伍。加快人才市場信息、網絡和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國內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庫。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進機制、培養機制和使用機制,不拘一格吸納人才。要出台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最大程度地為人才施展才華創造條件。要建立新的企業人才管理方式,實行技術入股、管理入股、期權入股等做法,讓人才參與收益分配。設立市人才發展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獎勵。三要做好加入wto的應對工作。加強知識充實與更新,從思想、組織、人才、政策等方面做好準備,提出應對之策。要通過專家講座、培訓等形式,加強學習,使廣大幹部儘快地適應新形勢,加快熟悉世貿組織的規則和我國的承諾。引導各類企業採取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遵守規則,講究信譽,提高技術、質量和管理的檔次。要發揮專家顧問團的作用,幫助分析我市產業在入世後的發展方向,未雨綢繆,積蓄髮展後勁。

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調研報告2018年經濟發展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近期,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和走訪企業的方式,與6家企業和部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分析當前經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表明,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經過階段性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經濟發展的硬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全社會重視環境建設的氛圍已經開始形成。但是,實行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任務仍然十分艱鉅。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通暢、寬鬆、便利、法治的良好環境,依然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經濟發展環境現狀

座談中,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今年縣委專門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下“重錘”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人大、政協對經濟環境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改變了以往投訴無門、治理無人的局面。隨着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審批項目逐年減少,審批事項向服務中心集中,方便了企業辦事。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環境的案件,行政執法人員明目張膽地“吃拿卡要”等違紀行為明顯減少,雁過拔毛的現象得到遏制。實行獎勵納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經濟發展環境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經濟發展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發展意識不強,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仍不寬鬆。座談中大家反映,傳統的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意識在一些部門仍然存在,有些幹部發展意識不強,習慣用計劃經濟的管制手段管理企業,居高臨下,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處罰,對企業不惜竭澤而漁。有些部門在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跑項目、創品牌、融資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業發展的政策難以落實。座談中大家反映,儘管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夠靈活,在服務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還不足,企業准入的門檻還比較高,一些好的產業進不來,有的來了也留不住,難以形成規模。如南河工程老闆中途撤走,亞泰和勝動合作項目黃磷尾氣發電無法履約等等。少數部門由於思想觀念難以從根本上轉變,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支持的少,干預的多;設路標的少,設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審批項目過多,程序繁瑣,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座談中反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對滯後。一些部門面對新一輪市場競爭,缺乏緊迫感,工作中輕服務、重收費,輕監管、重處罰,程序繁宂,服務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審批項目偏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不夠,行政審批方式單一。二是行政審批手續繁多。有些具有審批職能的單位仍抱着部門權利不放,以種種藉口搪塞,至今不進中心。有的雖然在中心設立了窗口,卻把行政服務中心當作“收發室”,實行審批職能體外循環。有的行政機關一項許可要經多個科室,涉及到幾個分管領導。有的在報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實行一次性告知,對申報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業找關係、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欠缺,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的現象。大家反映,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企業工作中,縣領導比部門領導重視,部門領導比中層幹部重視,對縣領導重視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的作法給予高度讚揚。但也認為,有些部門政令不暢,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力度不夠。有些部門握有實權的科長、主任等中層幹部對待上級決策、政令和要求,以種種藉口頂着不辦。有些工作人員接到報批項目後,採取“擠牙膏”式的服務,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快辦事,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單位自由裁量權過大。有些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少、宣傳政策少,但突擊檢查多、行政處罰多。在行政處罰中就高不就低,濫用自由裁量權,隨意抬高處罰額度,只要在檢查中發現一點問題就獅子大開口,等着企業去“做工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也容易滋生執法中的腐敗行為。

上述種種問題,不同程度地損害了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挫傷了企業二次創業的積極性。因此,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必須引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

二、經濟發展環境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濟發展環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幹部思想觀念、行政管理體制及保障機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不夠。思想不解放,發展意識不強,缺乏大膽開拓創新的精神,是造成發展環境不優、影響我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少數幹部不善於用發展的眼光、市場的辦法來解決經濟環境中存在的難題和問題,工作中缺乏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有些執法部門的幹部不能正確看待當今市場競爭的壓力和趨勢,墨守成規,工作中缺乏敢闖敢冒的開創精神,扶持企業發展、推動地方經濟騰飛的舉措不夠得力;有些同志,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自己的手腳,人為地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少數部門領導幹部受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思想影響,怕部門職能旁落、怕部門利益受損、怕權力喪失、怕減員削職,在優化經濟環境工作中缺乏真抓實幹的勇氣,有的想方設法保留審批項目,致使審批制度改革難以到位。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漠不關心,缺乏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和主人翁精神,服務意識差,直接影響了經濟環境的改善。

二是地方財力不足。由於發展不夠,地方財力不足,許多審批項目難以減少,不合理的收費政策不能廢止,行政機關的宂員難以精減,“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發展和生存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也是經濟環境難以迅速優化的直接原因。由此派生的亂收費、亂罰款、亂執法等許多有損經濟環境的現象難以從根本上遏制,使經濟發展和優化經濟環境不能同步。由於部門預算不足,為保證部門的正常運轉,有些部門不惜為錢執法,以罰代法,導致了收費養人、坐收坐支、以收定支現象難以根除,客觀上為損害經濟環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是保障機制不健全。首先是責任機制不明確。儘管縣委、縣政府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但部門落實不夠,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內容不具體,工作績效考核不及時,績效考核的結果沒有很好地與幹部任用、獎懲掛鈎。其次,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形式單一。一些部門政務公開推行不力,一些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其三,制度體系不完備。近年來,雖然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中採取了諸多措施,制定了一些相應的制度,但由於這些辦法和措施比較零散,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制度約束的功能沒有充分顯現。近幾年,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但公開曝光不夠,以案示教不夠,教育和警示作用不大。因此,在當前有效的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我縣優化經濟環境的工作依然處於治標階段,經濟發展環境尚未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三、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對策建議

營造順暢、寬鬆、便利、法治的經濟發展環境,是決定縣域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當前,我縣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要實現經濟的騰飛,就必須用硬措施建設軟環境。從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改革體制、完善機制入手,推進經濟發展環境建設逐步深入。

1、進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思想進一步解放,才能帶來觀念進一步更新,作風進一步轉變。要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服務發展”的大討論,引導幹部羣眾充分認識“環境就是競爭力,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生命線”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開放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解決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在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上,全局意識要強;在效率與程序的關係上,效率意識要強;在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上,服務意識要強;在創新與規範的關係上,創新意識要強。進一步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管理就是服務,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環境就是創政績的責任意識。要鼓勵企業敢闖敢試,只要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都要積極為企業提供發展的舞台。要鼓勵幹部和企業家交朋友,鼓勵採取多種方式支持企業發展,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用真誠留住人才,用優惠政策吸引投資,用優質服務方便投資,用優良的環境培育企業,真正形成“資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環境走”的局面。

2、進一步優化服務措施。行政服務環境最具決定性,最具帶動性,最具能動性。環境決定發展,服務創造優勢。因此,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中之重,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體現。一是對外來投資者予以“綠卡”保護。為外來投資者工作、生活、學習提供最大的方便、最寬鬆的環境,吸引和保護外來投資者在投資興業,使外來投資者安心、寬心、舒心、放心。促進外來先進思想的滲透和同化,促進外來優秀人才的挑戰與競爭,促進外來生產要素的富集和激活,努力形成招商引資的“葡萄串效應”。二是開展部門單位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堅持和完善重大項目許可服務新聞發佈、聯審會辦、超時默認許可等制度,對重大項目行政許可流程進行全程跟蹤問效。三是對規模企業實行上門服務。定期到有關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現場提供面對面服務。定期邀請投資者、納税人和企業家座談,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投資者、納税人和企業家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定期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將有關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優化發展環境的相關制度、涉企收費目錄手冊等發放到企業,確保政令暢通。

3、進一步強化監督。一是繼續開通投訴、舉報電話,設立投訴、舉報信箱,受理羣眾舉報和投訴。二是在全縣納税大户或規模以上企業中聘請10名企業負責人為軟環境監測信息員,定期召開軟環境監測信息交流會,及時掌握投資者生活和工作需求;及時掌握投資者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掌握投資者對軟環境建設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及時排查整改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類問題,逐步完善軟環境監測網絡,努力提高軟環境監測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對行政執法部門和重要窗口部門的檢查、收費、處罰、許可以及服務態度、工作作風、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明查暗訪力度,及時糾正和查處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四是開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處罰依據、處罰標準、裁量結果、處罰執行、相對人意見等情況,遏制濫用自由裁量權行為。堅決杜絕多收費、少服務甚至只收費、不服務的現象。

4、進一步健全保障機制。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從根本上講,是與既得利益的博弈,是與傳統觀念和習慣的較量,必將是一場攻堅戰。因此,必須結合實際,標本兼治,立足建設,逐步建立優化經濟環境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環境由治理向建設轉變。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領導,建立經濟環境建設的目標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職責,做到層層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各部門領導幹部要切實加強管理,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要敢抓敢管。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對下失之於寬,就是對企業苛之於嚴”,給下級犯錯誤的機會,投資者就不給我們機會。對嚴重失職、失察的領導幹部要堅決實行責任追究。其二,要進一步健全經濟發展環境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經濟環境監測點、經濟環境監督員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強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對優化經濟環境的監督指導,積極推行企業評部門、企業評行風制度,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對企業經營的環境開展經常性的暗訪活動,向社會公開評議結果,與幹部評先表彰、獎懲任用真正掛起鈎來。其三,要暢通企業的投訴渠道,規範投訴制度,建立反應迅速的投訴機制。加強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監督,切實做到有訴必辦、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錯必糾。其四,要建立完善懲處機制,加大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的查處力度和組織處理力度,着力推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盯準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形成“馬上行動,強力執行”的工作氛圍。對於擾亂經濟秩序,破壞經濟環境建設,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進行查處,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公開曝光,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18年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忘私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俞垛鎮忘私村地處裏下河地區,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810户,總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積3000畝,耕地面積2502畝,人均耕地1.18畝,XX年村集體純收入100萬元,農民純收入7000元。村裏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過種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農田種植稻麥和林木,還有部分村民從事畜禽養殖,另外還有少數的個體業經營户,主要從事機械加工、造船。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讓土地出金子

農村經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離不開土體,土地出效益。如何讓土地出金子?我有幾點思考。第一,我們要強化科技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含量。讓農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讓農田增產,我們要利用本村與鎮農機站結對掛鈎這個優勢,多派村幹部到農機站學習新的農業知識,還可以請農機站的工作人員到我們村宣傳和推廣農業技術,並對我村村民進行培訓,讓農民科技種田。而且這方面我們也已經有了成果,譬如説我們村率先實行的麥套稻技術,已取得了成效,還有在糧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全量還田方面我們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幫助農民增加農田產量。以後我們要做的是繼續和農機站保持對接,不斷投入新的農業技術,繼續走科技興農的道路。第二,我們村地靠集鎮,目前通往集鎮的通北公路全長大概400米,而且這條公路寬廣,交通便利,但是路兩邊仍是農田,還沒有開發,而且我們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莊中心,而且住房緊湊,大都是舊房,莊中心的道路狹小,不方面行車,只能由自行車和電動車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時豆想搬往集鎮,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將通北公路兩側的農田開發,建住宅區,促進本村經濟發展。

2、充分利用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農村經濟發展,光靠農業還不行,我們還要發展工業。我們村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來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目前我村已經完成了一個500萬、一個300萬的招商引資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陸交通建設,充分發揮人際作用,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推展。

3、充分發揮特色,讓造船業形成氣候

俞垛鎮是一個魚米之鄉,我們村從事船舶運輸業的比較多,所以這也促進了我們村造船業的發展,目前我們村已經有兩個造船廠,但都是粗放型的經營模式,而且也沒有形成規模,所以我們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進造船業的發展,讓造船業形成氣候,成為我村的優勢。

4、溱湖會船,發展文化經濟

我們村地靠溱潼鎮,是俞垛鎮的一個文化大村,每年都會參加溱湖會船比賽,參賽的有貢船、龍船、篙子船、划船等,連續幾次獲得會船比賽的一等獎。鑑於這樣一個文化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出來,讓文化充實我們生活和思想的同時,我們還要想法子讓文化出經濟,推出我們自己的文化節目,同時也為招商引資坐鋪墊。

三、總 結

在市鎮黨委、政府要領導下,在我們村村幹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廣大村民的充分參與配合下,我相信我們忘私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會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會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