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雙輪驅動戰略調研報告

年初,區委書記蔡洪在區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全體會議上基於新區建設中客觀實際,提出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結合近期全省開展的“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海洋海島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課題組針對這一產業發展戰略定位,通過對相關鄉鎮、企業的走訪調研,從具體如何實施、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進行了研究思考。

區委雙輪驅動戰略調研報告

一、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的意義

從產業經濟發展的整體階段看,可以大致的分為三大階段:“八五”之前的漁業經濟佔主導的階段,“八五”至“xx”期間旅遊佔主導的階段,“xx”之後工業經濟佔主導的階段,呈現“漁”、“景”、“港”三個階段演變前進的特點。這三個階段的產業一直處於全市引領地位。但是,他們都是屬於資源消耗型發展,隨着岸線、土地等資源的消耗,的發展優勢、後勁在逐步下降,而其他一些與資源條件相近、產業結構類似的海島縣區,具有後發優勢,這幾年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迅猛,海洋海島開發建設方面的工作都在加速推進,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態勢。但是我們擁有獨特的資源區位優勢、成熟的產業基礎,有着一支勇於創新的幹部隊伍和企業家隊伍,未來發展大有空間。隨着新區建設的全面推進,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既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難得的機遇,也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的任務。蔡書記正是基於對發展形勢的客觀把握,從加快新區建設整體推進的戰略高度,從經濟轉型升級的具體途徑,提出了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的戰略。

1、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是順應新區建設分工的客觀選擇。

國務院對新區的批覆中確定了未來主要就是要構建大物流、大能源,作為我國戰略物資儲備、配送、交易基地以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成為繼深圳、浦東、濱海新區之後,改革開放第四個十年國民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隨着長三角城市羣的集聚發展,各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進一步明晰。滬、甬、舟三地港口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三地在產業、金融、科技、人才、信息、資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對接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目前,《新區發展規劃(送審稿已經完成,新區未來的空間發展佈局研究已經較為成熟,確定了以本島為主體,建設包括岱山島、大長塗島、魚山島、衢山島、洋山島等區域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核心圈,構築國際旅遊、六橫臨港產業、金塘港航物流、嵊泗漁業和旅遊、特色生態保護五大的發展方向。順應這一發展態勢,客觀要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明確分工、錯位發展,通過加快發展以涉港涉海金融、海洋物流、海洋旅遊、現代商貿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以海工、海洋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來取得更大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吸引國際高層次的產業和資本轉移;客觀要求加速擴大發展優勢,積極把握新區建設產生的政策“窪地效應”,資本擴張新一輪機會,在新區建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2、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是確立今後新區核心地位的關鍵舉措。

從新區建設“一體一圈五”的空間佈局來看,是新區開發開放的主體,花園城市帶的核心,還涉及3大功能。“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能發揮先進製造業優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服務業發展也將帶動先進製造業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能加快沈家門、勾山區域退二進三步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推進朱家尖、桃花、白沙、登步等島的旅遊資源進一步整合提升;推動展茅北部產業拓展帶、六橫臨港產業、國際旅遊等各功能區塊產業集聚,形成整體聯動發展態勢。而且《新區發展規劃(送審稿)》中明確提出要構建島開發開放主體,大力推進海上金融商務區建設,發展船舶融資等涉港涉海金融,成為海上花園城的核心區。從這個意義上講,抓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就是抓城市功能的提升,就是抓城市品位的提升。通過六橫跨海大橋、大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串聯,構築城海交融的海上花園城市,形成新區集聚提升的發展格局,引領從“沈家門漁港時代”邁入“蓮花洋時代”,並大步走向“東海時代”,成為新區建設的重要支撐,確立今後新區的核心地位。

3、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在產業發展的各個歷程中,一直都是處於產業領先的位置。但是在近些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們清晰感受到了沿海市區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速,我區競爭優勢漸趨弱化的雙重壓力。當前我區乃至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產業轉型的問題。以低成本、低利潤的勞動密集型、土地、岸線資源消耗型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旦資源耗盡、低成本比較優勢喪失,那麼發展的動力、後勁就感覺明顯不足。所以“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一是有利於做強現有船舶修造、水產加工、海洋旅遊等支柱產業的競爭力,通過基礎技術向現代新技術的轉變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二是有利於做長產業鏈。目前,我們的製造業、服務業只是把加工、總裝、景點觀光等環節做大做強,而在產品的設計、研發、金融、信息等產業鏈的支撐環節還需要重點突破。從產業互動角度看,船舶修造等臨港工業所釋放的物流等服務需求與生產性服務業所提供的服務供給之間的結構性不匹配矛盾將長期存在,需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三是有利於做大塊狀經濟。通過強化產業的集聚發展,推進六橫臨港工業、國際旅遊、展茅北部產業拓展帶做大做強,提升產業集羣的競爭力,發展塊狀經濟;四是有利於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港航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主導產業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4、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是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的內在要求。

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能為加快轉型升級提供重要保障,也是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對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水平、低效益產業的改觀,也是對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空間的改觀提升。既能為政府創造更多的財政税收,貢獻更多的民生投入,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同時能有效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滲透於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能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豐富的生活服務和公共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指數,着力促進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如何實施“雙輪驅動”戰略

從的產業實際和未來新區建設的方向來看,“雙輪驅動”戰略實施空間佈局上,先進製造業向展茅北部產業拓展帶、六橫臨港產業集聚,現代服務業向城區和朱家尖為中心,連同桃花、登步、白沙等島嶼形成北部海洋旅遊休閒居住圈集聚;產業佈局上,主要發展涉港涉海金融服務業、海工等先進製造業、港口物流業和商貿旅遊業四個領域。其主要實施方式考慮如下。

1、衝擊高端,服務新區,吸引涉港涉海金融集聚。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涉港涉海金融服務是倫敦等世界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保持最高效盈利模式的主要法寶,也是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的重要環節和核心領域。

努力建設海上金融商務區。新區海上金融商務區的打造,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打開了更為廣闊的領域,也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創造契機。從其他三個國家級新區建設經驗看,海上金融商務區的建設就是未來新區中樞神經的打造。未來的就是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濱海新區的于家堡、兩江新區的江北嘴。我們可以參照借鑑這些中央商務區的規劃建設,對照經驗,吸取別人所長,規避別人之短,建設獨具特色的中央商務區。從實際優勢看:一是處於海洋科學城的核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二是是個近岸島嶼,與臨城隔海相望,不同於其他新區金融商務區,有着明顯的海洋特色;三是陸域面積5.56平方公里(陸家嘴1.5平方公里、江北嘴3平方公里),留給公眾的生態、休閒、人文空間相對其他新區金融商務區多,空間優勢突出;四是已有開發強度相對較低,現有工業設施較弱,具備適合高起點規劃和開發成本低的後發優勢。因此通過集約發展、打造精品,海上金融商務區建設一定能夠成為新區發展方式轉變的全新平台,創造海洋海島保護與開發的全新模式,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

吸引金融機構搶灘登陸。建設海上金融商務區的重心和着力點在於吸引金融集聚。建議藉助區域合作,承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輻射,引入國際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在金融商務區建立票據結算中心、信息服務中心、人才培訓中心以及涉海業務中心總部,聚集國內外金融、保險、證券、跨國公司區域分支機構或辦事處,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設立服務海洋經濟的專業性分支機構,大力吸引法律、會計、廣告、諮詢、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進駐,將建設成為新區金融中心、商務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

做好先行先試,創新金融產品。以海上金融商務區為載體,積極爭取金融改革試點城市,探索金融創新機制,實行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與新區優惠政策相結合,建設金融創新區。探索具有海洋特色的航運金融產品,增強海洋經濟的金融服務功能,圍繞海洋產業發展導向,吸引涉港涉海現代服務業集聚,積極發展船舶融資、航運租賃、金融倉儲、航運結算、航運保險等業務。針對大宗商品,在金融商務區開辦跨境貿易結算、離岸金融業務、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將打造成為新區的離岸金融服務中心。開發直接融資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在海上金融商務區從事涉海債券發行和股權投資,通過直接融資方式,支持新區海洋經濟發展。開發間接融資產品,採取優惠政策,鼓勵各類商業銀行在開展船舶抵押貸款、船舶按揭貸款、在建船舶抵押貸款、船舶出口買方和賣方信貸業務,加快新區融資租賃業發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融資租賃公司在開展業務。

2、優化結構,創新技術,發展高質高效的先進製造業。

堅持把培育和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做到技術先進、產業先進、結構先進和管理先進,促進臨港製造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

堅持技術先進,推進船舶、水產加工產業技術改造。繼續鞏固水產加工業的支柱產業地位。積極引導水產加工企業通過兼併、聯合、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培育龍頭企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積極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穩固國外市場,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積極推進本地船舶工業的技術改造。重點扶持本地船舶(配)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能力;通過合資合作、企業引進等形式發展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加強船舶產業鏈上下游節點企業之間信息、技術交流與協作,形成生產協作網絡;積極依託船用商品交易市場和信息網絡等平台,加大產品宣傳力度,改進營銷方法,不斷增強我區船用配件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堅持產業先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xx”期間我區將着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以海洋裝備製造和海洋生物醫藥為重點,以現代物流和海洋旅遊為支柱,以臨港石化、海洋清潔能源和海水綜合利用為重要補充的“2+2+3”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結合產業實際,先進製造業領域現階段要重點推進海洋裝備製造業與海洋生物醫藥業產業。以六橫臨港產業為主平台,加快技術引進,提高海洋裝備製造的研發設計能力,統籌協調發展海洋裝備製造的各種資源,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海洋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努力推進六橫小郭巨臨港高新產業基地建設,加快臨港高新產業項目引進,最終建設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展茅北部產業拓展帶為主平台,以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藥物和醫藥中間體等為主要技術產品,加快海洋生物科技研發,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海洋生物產業基地。

堅持結構先進,鼓勵製造業集羣化聯動化。產業集羣和產業融合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通過產業集羣優化橫向結構,通過產業聯動優化縱向結構。以功能、產業集聚區為載體,通過實施中心城區“退二進三”、“騰籠換鳥”戰略,推進先進製造業集羣化、模塊化發展,向展茅北部產業帶、臨港工業集聚。延伸和弱化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產業邊界,推進兩者融合、聯動發展,推進製造業向研發、物流、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延伸。高新技術的滲透融合,主要是工業技術化;產業間的延伸融合,主要是海工、船舶等製造業和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務業的聯動;產業內部的重組融合,主要是通過資源整合、流程重組等手段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新產業取代舊產業的融合,主要是海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長。

堅持管理先進,建設本土先進製造業品牌。構建適應先進製造業的高技能人才引進與培養模式。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構築先進製造業後備人才基地,提高企業管理者素質,形成一批能緊跟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帶頭人和骨幹管理隊伍;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努力培養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為先進製造業輸送優秀、合格的生產工人。抓好品牌培育,支持有條件的船舶和水產加工企業和產品爭創名牌,依託六橫臨港產業,大力推進區域品牌建設。

3、區域協調,統籌資源,形成功能互補的港口物流鏈。

港口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新區五大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打造國際物流島,到2015年,預計新區港口吞吐量達到4億噸以上,的港口吞吐量為1.5億噸,佔新區總量的37.5%。所以我們要在大物流、大航運、大路網和大聯動四個方面做足功夫,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港口物流系統,支撐國際物流島建設。

積極促進新區大宗商品“核心圈”向南翼輻射,建設大物流。從新區空間佈局來看,岱山及其周邊區域將是新區未來建設國際物流島戰略的實體區塊,如何與岱山配套、協作將是在新區背景下面臨的新課題。空間上主要是延伸,圍繞六橫-蝦峙,將東白蓮、汀子山、佛渡島、涼潭島和銅錢山嶼等島嶼規劃建設成為物流島,同時以建設產業集聚區為契機,通過蝦峙東白蓮區塊、六橫漲起港區塊、聚源區塊等港口物流功能分區建設,打造新區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核心圈”的南翼輻射區。產業上主要是合作互補,側重扶持與岱山錯位、配套產業,做大做強船舶修造、水產加工等,不斷創造物流需求。功能上主要是增值,與“核心圈”保持一致性,由儲運、中轉向加工、交易方向轉型升級,延伸價值鏈,實現價值增值。

探索組建大型運輸船隊、推進滾裝運輸產業,發展大航運。造船業發達,港口岸線資源豐富,經濟基礎好,完全具備組建大型運輸船隊的客觀條件。要積極培養上規模、上檔次的專業航運龍頭企業,帶動全區大批的海運企業,資源統籌,採取合作的方式組建大型運輸船隊,特別是大力發展滾裝船[1]隊。滾裝運輸具有裝卸效率高、港口投資少、產業帶動性強等優勢,滾裝運輸市場也擁有良好需求前景。應適時引進滾裝物流項目投資,在六橫、蝦峙等一些港口岸線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滾裝碼頭,形成海運、倉儲、配送一條龍的專業整車物流網絡,將最終打造成新區重要的滾裝物流碼頭基地。大航運離不開大港口的支持,六橫集裝箱中轉碼頭、涼潭島礦砂中轉碼頭、浙能煤電中轉碼頭等都是港口物流建設的一些重大項目,加快實施這些項目必將對大港口、大航運、大物流的新格局起到積極作用。

以六橫島至寧波跨海大橋和大通道為主體,構建大路網。發展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必須先行。新區規劃建設環灣大通道,而是新區建設南翼主戰場,隨着開發開放,迫切需要打通與內陸的交通網,從而融入大陸腹地。一方面要加快啟動實施六橫跨海大橋建設,研究大橋公鐵兩用的可行性,爭取實現海鐵聯運,打通南向與大陸之間的交通動脈。另一方面是加強論證並謀劃朱家尖至登步至六橫大通道項目,把新區的花園城市核心和三大特色功能有效串聯、整合聯動。

承接梅山保税港區和綜合保税區輻射帶動,實現大聯動。保税(港)區的效益主要體現在對周邊區域的帶動作用上。具有“西靠梅山保税港區、北臨綜合保税區”的絕對區位優勢,應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最大限度承接兩大開放口岸雙輻射帶動,打通新區貿易大通道。一是以六橫為主體,承接梅山保税港區的輻射帶動。梅山保税港區雖然採取封關運作,但是港區內的許多企業需要區外企業配套,保税物流可以帶動周邊物流。裝備製造加工、化工金屬分撥、船舶交易服務等都是梅山保税港區的主導產業,六橫可以在這些領域積極謀劃合作,引導產業結構與保税港區功能接軌,做好觀念、機制、決策和服務的對接。二是承接綜合保税區輻射帶動。可以充分利用綜合保税區“政策窪地”對資源的吸納集聚效應,與保税區協調發展規劃,統籌推進設施建設,運用政策聯合招商,藉助政策優勢培育與保税港區配套的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吸引優質項目、大型企業和生產要素向本地集聚。

4、提升層次,走向國際,做強海洋旅遊與商貿服務業。

旅遊和商貿是建設新區花園城核心的主要環節,旅遊業要完善產品、優化佈局、走向國際;商貿服務業要在商業佈局和業態上多做文章,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商貿品牌和企業。

以自在園、娛樂海灣建設為載體,形成旅遊新格局。整體旅遊佈局以山島為核心,聯動朱家尖島、桃花島、登步島、白沙島等構築新區五大功能之一。依託佛教文化,形成世界級佛教旅遊勝地,大力發展禪修旅遊;依託海洋文化,圍繞郵輪、遊艇、海釣、康體等旅遊新業態,打造國際海洋休閒度假,進一步提升“印象”文化產業項目,繼續辦好國際沙雕節、國際遊艇展等節慶活動,不斷擴大海洋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旅遊業發展。在已有的重點佈局上突出亮點,加快推進自在園項目建設,啟動娛樂海灣建設,完善旅遊產品,優化旅遊佈局,提升旅遊層次。

以郵輪經濟為突破口,促進旅遊大開放。當前我國郵輪母港競爭十分激烈,包括在內的將近10個城市在規劃建設和投入使用郵輪港、郵輪碼頭。一方面,未來免税旅遊產品、免税店的打造是吸引郵輪出入境遊客的關鍵;另一方面,油價壓力直接影響載客數量,也直接影響國際郵輪碼頭能否吸引更多的郵輪公司入駐。藉助新區未來一攬子政策的實施,在朱家尖國際郵輪碼頭、山機場等地設立免税商店,在朱家尖建立保税旅遊小商品交易區或對台商品交易區,按國際慣例選擇合適區域申報實行國際遊客購物離島退税政策,針對郵輪加油等研究實施結構性税收優惠或補貼這些都是旅遊開放的重要突破口。

以服務和轉型為方向,實現商貿現代化。優化商業佈局,精心打造現代城市核心商圈,不斷提升整體商業氛圍。積極引導廣大商貿服務企業樹立現代服務理念,引入現代流通方式,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手段,推進商貿服務業規模化發展。促進商業網點合理佈局、有序競爭、協調發展,促使商貿業態向多層次、專業化發展。健全商貿信息服務平台,提升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積極引進境內外大型商貿企業,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發揮歐尚、凱虹等企業的帶動作用。完善漁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購物環境,提高農村消費水平,健全漁農村商貿網絡。優化餐飲服務業,繼承和發展傳統海鮮美食,提高海鮮知名度。

三、如何保障實施“雙輪驅動”戰略

“雙輪驅動”戰略是一個方向,需要進一步規劃和部署來保障實施,圍繞這一戰略和新區建設的目標任務,需要在組織領導、要素集聚、項目建設、工作機制等方面切實強化保障。

1、在組織領導上保障“雙輪驅動”戰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需要全區統一部署、整體協調。可以由區委區政府牽頭,負責通盤考慮整體推進,制定相關實施意見,各相關職能部門需要按照分工職責,加快各領域戰略推進,積極做好相關的宣傳推介、招商引資、監測分析等工作,同時明確一把手為具體抓落實的領導,確保工作到位。

2、在要素集聚上保障“雙輪驅動”戰略實施。一是保障土地供給。充分利用新區建設的契機,積極爭圍填海和海域使用指標。加快土地規劃、產業佈局規劃等相關前期工作。優先保證海工、金融服務、旅遊商貿等產業的用地需求。二是確保資金支持。加大財政對涉港涉海金融服務業、海工等先進製造業、港口物流業和商貿旅遊業等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規模的專項資金,作為支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海上金融商務區發展的配套資金。三是完善信息支撐。現代經濟體系中信息因素的作用不斷增強。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中樞就是信息,只有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完善信息平台建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所以今後一是要整合全區各行業、各部門的技術資源,努力形成一個支撐的產業信息系統;二是要突破全區資源中的一些障礙,使信息在各領域充分共享與流動,使信息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三是要加強人才支撐。加強科技人文軟環境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實施“科技強區”、“人才強區”戰略,用抓固定資產投資一樣的力度來抓人力資本的投資。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體,通過它們的研發投入、創新活動、創新成果培養人才、發展科技。

3、在項目建設上保障“雙輪驅動”戰略實施。應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的大突破推動的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向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集聚。積極推進六橫大宗商品物流園區、涼潭島礦砂中轉、國際水產城提升改造工程、中奧能源油品物流項目、陸港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項目等項目、329國道勾山至連接線工程等項目;加快啟動新基海工、禹越光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六橫跨海大橋、大通道、朱家尖至半升洞至魯家峙橋隧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抓緊實施國際郵輪碼頭、朱家尖自在園、眾多高星級酒店等一批旅遊配套項目。努力引進高質量、強後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高新產業項目。促進產業的要素集聚,實現投資引投資、技術引技術、項目引項目的“乘數效應”。

4、在工作機制上保障“雙輪驅動”戰略實施。一是完善統計監測分析體系。在現有的工業、服務業體系基礎上,加強監測分析。逐步建立完整的企業庫、項目庫,準確把握“雙輪驅動”戰略發展的規模、結構、效益等等動態。二是建立聯繫制度。建議實施並落實好“一個重大項目、一個聯繫領導、一名負責人、一個工作班子、一套保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於涉及產業多、領域寬,需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解決碰到的實際問題。

四、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環節

從以上分析結合當前實際,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發展格局,現階段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加快開展海上金融商務區建設相關前期工作。海上金融商務區建設對新區產業發展的支撐,對科學城總部經濟的壯大,對新區的全面轉型升級作用積極,對未來的發展更是意義重大,是新區建設的重要核心任務,建設的未來就是的曼哈頓。但由於功能定位轉變的原因,魯家峙一些工業企業已陸續搬遷至,這些搬遷企業就必然面臨“二次搬遷”問題,這些企業如何重新搬遷、安置問題很多也很複雜,亟待儘快處理,如果處理不好或不及時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因此,當前全區上下一是要統一思想,認識並明確海上金融商務區的重要地位;二是要儘快作為、主動作為,及時調整叫停部分在建工業項目,妥善處理安置一些工業企業搬遷事宜;三是加強前期研究、積極對接上級相關部門,把涉港涉海金融發展的重要定位、重要內容納入海上金融商務區規劃之中。

第二,“騰籠換鳥”、“退低進優”推進中心城區產業“退二進三”。沈家門、勾山中心城區產業的“退二進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十年來完成。目前,主要承接這兩塊產業轉移的展茅北部產業拓展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可以通過“騰籠換鳥”、“退低進優”戰略,撤出污染嚴重的企業,或者保留總部辦公部門,發展總部經濟;對於一些核心區位優勢不十分突出,原有的二產企業要發展成為環境影響較小,符合新區先進製造業行業准入目錄的工業企業,我們可以引導其通過更新設備,優化廠容廠貌暫時予以保留,待時機成熟再予以遷出。

第三,實施產業企業引進、培育計劃,推進轉型升級。這些年,興業、富丹的發展把帶入了水產加工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中遠的落户、歐華的崛起實現了我區船舶工業從弱到強的轉變;歐尚超市的入駐,凱虹廣場的開業又把的商貿服務業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些優秀企業的發展、入駐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產方式,進而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向着科學、健康、文明的方向不斷前進。這些龍頭企業的入駐、發展其實就是創造了一個產業發展的“鮎魚效應”。所以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們要加快實施產業企業引進、培育計劃。引進有競爭實力的大企業、跨國經營企業和產業集羣龍頭企業,培育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擴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規模。通過引進、發展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企業,對那些死氣沉沉,不改變發展方式的傳統企業形成衝擊,形成一個競爭環境,向競爭要活力,向競爭要效率,最終達到企業轉身和產業升級的雙重目的。

第四,加快實施六橫跨海大橋、大通道等基礎設施項目。海上花園城的主體、三大特色功能之間,發展各有側重,由於岸線、港口、景觀等資源佈局的離散,各之間的產業關聯度低,彼此之間缺乏產業鏈聯繫和配套服務,需要加快實施六橫跨海大橋、大通道等基礎設施項目,把各有機串聯、才能有效實現相互支撐、整合聯動發展。

第五,海鐵聯運意義重大,六橫跨海大橋規劃預留鐵路通道。“海鐵聯運”是進出口貨物由鐵路運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運出,或貨物由船舶運輸到達沿海海港之後,由鐵路運出的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個運輸過程的一種運輸方式。在未來大物流、大能源產業帶動下,必須要有港口與公路、鐵路、內河和空港合理銜接,形成多式聯運,實現大宗散貨安全快捷的集結和疏散。海鐵聯運是當前全球物流運輸業發展的方向,發達國家海鐵聯運佔集裝箱吞吐量的比例通常在20%~25%:法國達40%,英國達30%,美國達到49%,就連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達到35%,而我國僅為1.6%左右,未來海鐵聯運極具發展空間。因此需要加強對海鐵聯運的重要性認識,為六橫跨海大橋預留鐵路通道施,為遠期灣鐵路大通道建設打好基礎。

第六,大力推進山機場升級,構建更加完備的空運體系。隨着港航經濟的發展,未來航空港作為物流島現代高速流通體系中的重要節點之一,肯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在推動城市及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當前的重要環節是依託目前已有的空港基礎,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推動山機場由4d機場提升為4e機場,由地區性支線機場提升為國際性機場,成為新區的重要門户。積極爭取發展直升機、水上飛機等島際通用航空。逐步形成覆蓋桃花島、山島、東極島等重點島嶼的水上飛機、直升機停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