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殘疾人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有關殘疾人的調研報告 篇1

中國殘疾人事業近十年發展狀況報告

有關殘疾人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中國的殘疾人事業在近十年間得到了快速發展,無論是在殘疾人領域的法制建設與政策推進方面,還是在殘疾人權益的具體落實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還必須看到,目前的殘疾人事業更多的是基於同情而不是基於平等,是基於人道而不是基於正義。儘管人道主義是各國殘疾人事業必要的共同基石,但這一事業若不能上升到基於正義的平等並被法制所規範,殘疾人的權利仍將很難得到全面保障,殘疾人要想正常地融入社會仍會異常。因此,殘疾人事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根據20xx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xx年是“”殘疾人事業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殘疾人事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20xx年,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631.8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在874個市轄區和1823個縣(市)開展了社區康復工作,累計建立社區康復站18.6萬個,配備31.4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

截至20xx年底,全國共有康復機構6914個,其中,殘聯繫統康復機構2622個,康復機構在崗人員總數達到23.36萬人,其中業務人員16.0萬人,管理人員3.05萬人,其他人員4.31萬人。在914個市轄區和20xx個縣(市)開展了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累計已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總數21.9萬個,配備39.2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1662個縣的1958個醫療衞生機構陸續開展殘疾兒童篩查工作,年度新診斷0-6歲殘疾兒童4.8萬人。依託各級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建立兒童家長學校1547個,開展家長學校活動3625次,參與殘疾兒童家長達94170人次。

一、視力殘疾的發展

(圖1-1 20xx年低視力康復、盲人定向行走訓練開展情況)

至20xx年,開展視力殘疾康復機構總數達到991個,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75.8萬例;為31.0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為3.6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6997名,有效開展家庭康復訓練。對2.5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截至20xx年底,開展視力殘疾康復機構總數達到891個,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 74.8萬例;為30.0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為14.2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3.6萬名,有效開展家庭康復訓練。對12.3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二、聽力言語殘疾的發展

推進聽力語言康復機構規範化管理,完善基層服務網絡。20xx年已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028個。全國共對2.7萬名聾兒進行了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規範聾兒家長學校,開展家庭訓練,共培訓聾兒家長3.0萬名;培養各類專業人員5312人;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資助700名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資助3000名聾兒免費佩戴助聽器。20xx年,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025個。年度新收訓聾兒1.9萬名,在訓聾兒3.2萬名;規範聾兒家長學校,開展家庭訓練,共培訓聾兒家長3.9萬名;開展各級各類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共培訓專業人員5772人;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資助11200名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資助19600名聾兒免費配戴助聽器;開展彩票公益金成年聽力殘疾人(助聽器)康復項目,為38352名貧困成年聽力殘疾人免費驗配助聽器,各級康復機構共為4.0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提供技術服務

三、肢體殘疾的發展

20xx年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達到1106個,對1311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為2.9萬名肢體殘疾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對13.7萬名肢體殘疾人開展社區康復訓練。為麻風畸殘者實施矯治手術159例,到20xx年,為224名麻風畸形者實施矯治手術。開展宣傳普及教育,為麻風患者回歸社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到20xx年底,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機構已達2181個,其中,省級康復機構42個,地市級、縣級康復機構2139個;培訓各級各類肢體殘疾康復人員3.5萬人次;全國共對36.7萬肢體殘疾者實施康復訓練;實施救助項目資助

4.0萬名腦癱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資助8860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

四、智力殘疾發展

20xx年,開展智力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達到798個;培訓各級各類智力殘疾康復人員1.9萬名,對2.8萬名智力殘疾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20xx年智力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以達到1730個,省級康復機構45個,地市級、縣級康復機構1685個;培訓各級各類智力殘疾康復人員1.5萬人次;全國共對13.9萬名智力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實施救助項目資助3.1萬名智力殘疾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同時培訓兒童家長。

五、精神殘疾發展

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在2423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對522.9萬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監護率達到80.5%,顯好率達到55.1%,社會參與率達到43.4%,肇事率0.2%;解除關鎖4836人;對35.6萬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醫療救助。

(20xx-20xx年精神病人監護和救助情況)

發展至20xx年,在2664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對583.7萬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監護率達到79.4 %,顯好率達到66.2%,社會參與

率達到51.7%,肇事率0.12%;解除關鎖4123人;對49.2萬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醫療救助。同時,20xx年建立了30個省級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6910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進行了康復訓練。20xx年,建立了41個省級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2.0萬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進行了康復訓練。

20xx年底,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輔助器具供應服務,為殘疾人減免費用裝配普及型假肢3.1萬例,供應輔助器具74.3萬件,裝配矯形器1.5萬例。截至20xx年底,已培育建設6個國家輔助器具區域中心,建設省級輔助器具服務機構29個,地市級服務機構220個,縣級服務機構945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共組織培訓專業人員6261人次。深入開展輔助器具服務,組織實施系列輔助器具項目,全年共為殘疾人減免費用供應輔助器具152.4萬件,其中裝配假肢2.9萬件、矯形器6.4萬件,驗配助視器17.8萬件。

就教育方面而言,20xx年,啟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xx-20xx年)》,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了更好保障,實施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為全國1.1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提供資助。各地也積極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對2908名殘疾兒童給予學前教育資助。全國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個,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6173人,聾生1054人。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班)197個,在校生11671人,畢業生7240人,其中5532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全國有7864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678名殘疾人進入特殊教育學院學習。

與此同時,殘疾人就業情況也隨之發展,比如,盲人按摩事業穩定發展,按摩機構迅速增長。20xx年度培訓盲人保健按摩人員21296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5623名;保健按摩機構達到15609個,醫療按摩機構達到1018個;在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中,分別有494人和1229人通過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中級和初級職稱評審。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錄入採集持證殘疾人數據達到2947萬人。依託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中國殘聯和20多個省(區、市)殘

聯開展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和個性化服務,為向殘疾人提供精準服務和業務政策的有效落實提供支持和保障。人們越來越關注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作為一個醫者,我們要堅信殘疾人事業會更加順利的發展,為殘疾人爭取更大的福利,使之積極參與社會。

有關殘疾人的調研報告 篇2

吉林省多重殘疾人狀況分析報告

多重殘疾人數和殘疾人等級狀況

本次調查多重殘疾總人數為357人,佔全部殘疾總人數的比例為 17 %。   等級分佈:一級佔47%,二級佔17%,三級佔23%,四級佔13%。

分佈差異:①層間分佈差異。我們比較的是8個層面的情況:較發達的市區(朝陽區、昌邑區、龍潭區、二道區);其他地級市市區(洮北區、東昌區、二道江區);東部山區縣級市(延吉市、臨江市);中部平原縣級市(榆樹市、公主嶺市、九台市、舒蘭市、蛟河市);西部平原縣級市(大安市);東部山區縣(撫松縣、安圖縣);中部山區縣(農安縣、梨樹縣、永吉縣);西部平原縣(長嶺縣、乾安縣)。較發達市區佔20%,地級市佔14%,東部山區縣級市佔12%,中部平原縣級市佔23%,西部平原縣級市佔4%,東部山區縣佔9%,中部山區縣佔12%,西部平原縣佔6%。即較發達市區和中部平原縣級市所佔多重殘疾的人數比例大一些。②年齡分佈差異。60歲以上人羣在多重殘疾的各個等級中基本佔多數比例,0~14歲人羣的殘疾明顯少於另外兩類人羣,即年齡越大,多重殘疾的發生率越高。

多重殘疾人羣的社會活動和參與能力分析

理解與交流能力:多重殘疾中無障礙者佔16%,輕度障礙者佔41%,中度障礙者佔16%,重度障礙者佔13%,極重度障礙者佔14%。   身體移動情況:身體移動無障礙者佔47%,輕度障礙者佔16%,中度障礙者佔16%,重度障礙者佔9%,極重度障礙者佔12%。   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無障礙者佔24%,輕度障礙者佔30%,中度障礙者佔22%,重度障礙者佔13%,極重度障礙者佔11%。   與人相處能力:與人相處無障礙者佔26%,輕度障礙佔17%,中度障礙佔20%,重度障礙佔18%,極重度障礙佔19%。   生活活動能力:生活活動能力無障礙者佔5%,輕度障礙者佔17%,中度障礙者22%,重度障礙者佔25%,極重度障礙者佔31%。   社會參與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無障礙者佔1%,輕度障礙者佔20%,中度障礙者佔32%,重度障礙者佔22%,極重度障礙者佔25%。即所有多重殘疾者幾乎都存在社會參與能力的障礙,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討論

通過這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多重殘疾佔殘疾人的比例為17%,一級所佔比例最大,其他等級人數比例相仿;發達市區及中部平原縣市的多重殘疾比例稍多,其餘地區差異不大;60歲以上人羣是多重殘疾的高發人羣;多重殘疾人羣的活動與參與能力存在一定障礙;多重殘疾者中有48%的人持有殘疾證。在6~14歲多重殘疾人羣中,只有13%接受了普通教育學校普通班的教育,4%接受了普通教育學校特教班的教育,26%接受了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即43%的適齡人羣接受了義務教育,還有57%的人失學;有11%的多重殘疾人蔘加了養老保險,24%的人蔘加了醫療保險,0.2%的人蔘加了工傷保險,沒有人蔘加失業保險,有71%的人沒有參加任何保險;領取過低保的人只佔19%,領取過救濟的人佔17%;在接受服務或扶助方面:接受過醫療服務與救助的佔40%,接受過輔助器具的佔9.7%;接受過康復訓練與服務的佔12.4%;接受過教育費用補助或減免的佔0.3%;接受過教育與培訓的佔0.4%,接受過就業安置或扶持的佔0.7%,接受過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的佔13%;接受過法律援助與服務的佔0.6%;接受過無障礙設施的佔0.09%;接受過信息無障礙的佔0.26%;接受過生活服務的佔3.2%;接受過文化服務的佔0.26%;未接受過任何服務或扶助的佔19%。

多重殘疾兒童的研究和干預是特殊教育領域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多重殘疾兒童是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缺陷的兒童,他們是特殊教育領域中最特殊、最困難的羣體。與單一殘疾兒童相比,這一羣體最顯著的特徵是:①殘疾情況複雜;②殘疾種類不同造成個體間差異巨大;③普遍殘疾程度較重。

對多重殘疾兒童訓練的切入點的選擇關係到訓練的成敗,切入點選得好,訓練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選得不好,則可能使訓練失敗。把行為矯正作為訓練的切入點(具體原因在前面已作了説明) ,事實證明,這種策略是正確的。此外,在對多重殘疾兒童進行訓練時,還應注意充分利用殘疾兒童的殘存能力。

在本個案的干預中,以活動為基礎的干預方法訓練效果非常顯著。至於該方法是否適用於其他的多重殘疾兒童(外部效度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檢驗。要正確處理好家校訓練的配合和銜接問題。在本個案中,由於家長工作繁忙,寒暑假只得把多重殘疾兒童放到其外婆、姥姥等親戚家,由親戚對其進行“照管”。而親戚朋友遠遠不能如父母般對多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故往往當多重殘疾兒童從親戚家返回時,他的許多技能和知識又回覆到了基線水平,這不能不令人深思。我們建議,為保持訓練和教育的延續性和教育效果的鞏固性,應正確處理好家校訓練的配合和銜接問題。此外,社區也應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把特殊教育事業搞好。

特殊教育僅僅依靠愛心和奉獻精神是不會結出碩果的,它還需要技術,需要特教老師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和訓練技術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對特殊兒童,特別是多重殘疾兒童的訓練和康復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這當然需要老師的愛心和奉獻精神,但由於各個兒童殘障的程度、殘障的原因及其所處的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特殊兒童的訓練和康復有法但又無定法,這就要求特教老師要積極思考,努力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做一名學習型和創造型的老師,爭取掌握已有的、最新的、實踐證明最有效的訓練方法,並創造性地把它們運用到特殊兒童的干預實踐中去。

綜上所述,希望政府對殘疾人羣中適齡人羣的教育、殘疾人羣的各種保險、各種輔助與援助給予最大程度的關注,並能給予相關政策上的強有力支持,以使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享有同樣的生活環境和待遇。

有關殘疾人的調研報告 篇3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殘疾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為更準確地瞭解殘疾人生活狀況,讓普通民眾更加關心愛護殘疾人,因此進行一個關於殘疾人現狀的社會調研報告。我將會在武城縣殘聯的幫助下對武城縣的殘疾人情況進行調研,大致瞭解殘疾人的普遍狀況和個別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狀況,根據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體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問題進行調查。呼籲廣大民眾關注殘疾人關愛弱勢羣體,建設和諧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殘疾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殘疾人”的工作理念,認真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殘疾人就業扶貧工作紮實推進。組織對全縣殘疾人生活及就業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普及了殘疾人知識,為更好開展殘疾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以最大限度促進殘疾人就業為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挖掘就業崗位,20__年共推薦5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開展了獎勵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活動,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5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大力實施“安居工程”,為22户貧困農村殘疾人新建或維修了房屋,殘疾人危房改造後均達到當地一般農户住房標準,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二是培養樹立典型,對殘疾人進行文化知識普及,讓殘疾人給殘疾人做榜樣,培養樹立典型,殘疾人榜樣增強大家的信心,讓大家積極面對生活。

二、鄉鎮殘疾人概況

根據以上數據,四個鄉鎮的殘疾人數為7608人,佔全部總人口的比例為6.39%,全縣殘疾人的數量為38700人,殘疾人在全縣人口中是一個相對數量較多。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此次調查統一設計了《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表》,調查中,每個鄉鎮先介紹鎮內殘疾人大體情況,然後由村委會有關人員陪同,深入到殘疾人家庭中,面對面同殘疾人本人及親屬進行直接交談,按照調查表內容,逐項詢問,據實填寫調查表,調查組聯合彙總材料,形成調查報告。本次調研活動,共入户調查182户195名殘疾人,其中13户為一户多殘。

對此次調查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從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殘疾人年齡等方面展開。

殘疾人總體年齡偏大,調查的所有殘疾人中,年齡50週歲上的有118人,佔殘疾人總數的比例為60.5%,其中七八十歲的殘疾人人數佔相當一部分殘疾人年齡偏大。在調查村莊中,僅有1名5歲殘疾兒童,殘疾兒童數量較少。從年齡分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先天性殘疾已經較少。大多為後天不確定因素造成。調查中發現,致殘原因主要有:(1)生產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生活中其它一些不確定的意外事故。

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普遍收入較低、負擔沉重。一家有殘,全家困難。調查的182户殘疾人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僅有14家,佔殘疾户總數的7.7%。年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51户,佔殘疾人户數的82.9%。殘疾人人均收入則更少。(注:數據説明,殘疾人家庭收入來源在於對鄉鎮殘聯,村委委員、殘疾人本人及親人詢問及調查人員親眼目睹,無專業人員統計,與實際情況有部分出入。但調查總體情況,殘疾人家庭收入明顯少於普通家庭。)

收入低的原因,一是殘疾人受自身條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的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勞動收入較少。二是重度殘疾人需要專人照顧,家庭中能創造勞動收入的人減少。三是治病。多數殘疾人治病是家庭的主要開支。有的原來比較富裕的家庭,一個後天殘疾,就使整個家庭陷入貧困。一户多殘疾家庭和單身殘疾家庭尤為困難。調查中發現,有13户是一户多殘,佔殘疾人户的比例為7.1%,單身殘疾人生活更困難,泉林鎮卞一村的秦慶然、杜希蘭夫婦,年齡分別為66歲、69歲,一個是視力殘疾,一個是肢體殘疾,沒有享受低保。生活困難。

四、建議採取切實有效的救助措施

1、擴大殘疾人蔘加低保覆蓋面

近年來,農村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殘疾人所佔的比例也應由目前佔農村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16%左右,逐步擴大至佔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30%以上,由目前的佔殘疾人總數的40%左右擴大至50%左右,以保證貧困殘疾人有基本的生活來源。(從縣殘聯瞭解到數據全縣殘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大約為40%)

2、鼓勵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大力支持有勞動能力或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府要在土地調劑、信貸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勵他們自食其力。對自謀職業的殘疾人,工商部門免費辦理登記手續,或只收工本費,税務部門在個別税種上給予優惠,有關部門優先提供場所,信貸部門優先給予資金扶持等。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要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大力促進農村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小型加工業和多種經營。鼓勵縣內企業,招用有一定勞動能力、適合一定崗位的殘疾人就業。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脱貧致富。

3、鼓勵支持企業、社會各界,關心扶持殘疾人事業

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發揮慈善協會的作用,宣傳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殘疾人、為殘疾人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氛圍。開展為殘疾人捐助活動,鼓勵社會人士及企業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捐款捐物,資助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五、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主題調查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同時它也直接影響着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諧形象。本文以創建文明城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為視角,通過對紹興市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以及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綜合闡述了在城市的發展和創建過程中,無障礙設施建設實 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在我們的實地調查及走訪中,我們瞭解到,就整個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上,其整體情況較好。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緣石坡道、輪椅坡道等的建設都較為完善,不論是在街道社區還是在景點廣場,這些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殘疾人出行的需要。

當然,在走訪中,我們還發現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商場、超市和銀行內,基本沒有任何無障礙通道,這使得肢體殘疾的人出入更加困難,因為在其入口處,基本都是層層台階,輪椅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幾個突出問題。盲道被佔不容忽視 在我們的走訪中,不難發現,盲道被佔用這個“老生常談”的情況,依舊存在。一路上,我們都看到有機動車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車頭侵佔盲道,有的車尾侵佔盲道,還有的甚至車身橫跨盲道。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商場和小餐館前,盲道被侵佔的現象尤其嚴重。在我們走訪的三八路那條街道上,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就有多處盲道被車輛侵佔,其大部分都是前來用餐的食客隨意地將自行車、摩托車停放在餐館門口,使盲道基本被這些機動車佔用,根本無法通行。在解放路的一些商場前的人行道上,盲道位置被圈入自行車停放帶內。有的雖然停放的自行車並未直接擺放到盲道上,但擺放得不太整齊的自行車、摩托車,也讓盲道變得狹窄無比。

對於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並啟用部分在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出任形象大使,這樣才能不斷地將對殘疾人的關懷融入社會的每一處。而對於民眾不清楚無障礙設施的真正含義,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開展“無障礙設施宣講日”,集中對公眾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通過製作視頻或者發宣傳冊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無障礙設施,從而更好地關心身邊的殘疾人。2、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增強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監管力度,引進新技術。

調研活動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希望廣大羣眾提高自身素質呵護身邊的殘疾人,因為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羣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是體現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尚之舉;是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