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調研報告十篇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1

按照工作方案,我們對兩地8個貧困村幹部駐村幫扶情況進行了抽查,通過進村入户、座談走訪、查閲文件、問卷調查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江漢平原幹部駐村幫扶的現狀。我們認為駐村幫扶工作對推動當前農村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已成為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有效管道,發展趨勢總體向好,但也存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各級引起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對策。現將兩地情況報告如下:

村幹部調研報告十篇

一、抽查基本概況

根據《關於開展全省幹部駐村幫扶工作抽樣調查方案》的安排,第二抽查組走訪了江陵縣的沙崗鎮劉湖村、沙崗鎮東津村、熊河鎮熊河村、熊河鎮吳橋村、潛江市的熊口鎮白果村、熊口鎮石楊村、張金鎮老河口村、張金鎮泰山垸村等建檔立卡8個貧困村,全面瞭解幹部駐村幫扶情況。兩個縣市駐村幫扶總體情況:

一是有計劃安排。潛江下發了《在全市幹部駐村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户的通知》、江陵縣印發20xx年度三萬活動方案。

二是有幫扶措施。潛江、江陵兩地將新農村工作、幹部駐村和“三萬”活動工作隊整合打包,形成合力。

三是有工作制度。江陵縣建立“領導聯繫鄉鎮、縣直單位包村、幹部包户”工作制度,潛江市出台了《幹部駐村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户工作考核辦法》。

抽查統計得知:江陵縣和潛江市現有貧困村81個,貧困户31170户,各類駐村幫扶工作隊301個,工作隊幫扶貧困村81個,工作隊對貧困村覆蓋率為100%;抽查的8個貧困村總户數為3638户、總人口15697人,其中貧困户772户、貧困人口2284人,貧困發生率為21.2%。8個貧困村現有市(州)、縣(市)兩級幫扶單位10個,工作隊員26人,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户的覆蓋率為8.62%。從走訪座談了解的情況看,自開展幹部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單位共向8個貧困村落實幫扶項目22個、幫扶資金82.9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幫扶資金77萬元、產業發展幫扶資金2萬元、人力資源發展資金3.2萬元,賑災救濟送温暖資金3.7萬元;整合其它項目13個,整合行業資金1112.6萬元;組織勞務輸出16人次。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地方黨委政府重視不夠。江陵縣以兩辦文件出台了《江陵縣20xx年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民活動實施方案》中提到了精準扶貧,但沒有出台幹部駐村幫扶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方案。調查中得知,江陵縣扶貧辦設在民政局下,具體工作是下設扶貧科,實際工作人員就1人;潛江市相對好些,但總體感覺,插花貧困地區除了扶持資金和項目相對較少外,領導對當前幹部駐村幫扶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視程度不夠,具體到落實工作中:

一是沒有駐村幫扶工作專題會議紀要;

二是雖然出台了幹部駐村工作方案,但對於如何組織實施和有效推進幹部駐村工作,沒有研究和出台制定駐村工作的.考核辦法,也缺少檢查督辦環節。

(二)駐村幫扶流於形式。

一是工作隊進村不駐村的現象普遍存在。幹部駐村幫扶僅僅是攤派的任務,大多數幹部和工作隊員還停留在突擊式運動階段,當作臨時性階段任務,時間一到立馬拆兵散人。領導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強調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沒風,下面就沒影了。調查8個村幾乎幹部進村都在2個月以內,只有1個村落實較好些。

二是中央和省裏反覆強調,駐村工作隊要確保兩個全覆蓋,當前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户還遠遠不能達到這個要求,兩縣市覆蓋率都不高。潛江的到户覆蓋率11.9%,江陵縣到户覆蓋率5.02%。

(三)幹部駐村幫扶後勁不足。

一是駐村的工作經費保障沒有明文規定,各個幫扶單位或部門沒有專門的預算開支,工作經費保障無門,大多數是從有限的辦公經費擠佔或幹部捐贈款項中列支用於駐村幫扶;

二是幹部幹事與不幹事一個樣,幹好與幹不好也一個樣,對於幫扶工作成效顯著的工作隊和隊員,沒有激勵機制。

對於混日子沒幹事的工作隊或隊員,也沒有約束機制,幹部駐村工作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無法調動起來,明顯感到人浮於事,幫扶後勁不足。

(四)制度建設有待加強。幹部駐村幫扶工作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關聯各行各業。如何對駐村幹部的選拔與管理,如何規範項目和資金的管理,如何建立激勵機制,起到激勵先進,充分調動各級駐村工作隊及其隊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對於工作不作為、慢作為的,如何建立約束機制,鞭策後進,這些都需要建章立制,從源頭加強頂層設計,從制度保障上作好安排。當前駐村幫扶的機制缺陷表現明顯,不利於幹部駐村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地推進。

三、有關對策與建議

(一)黨委政府引起高度重視。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強化組織領導,把幹部駐村幫扶作為新階段精準扶貧的大事來抓,要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要求,形成全縣(市)幹部駐村幫扶工作指導意見和年度幫扶方案,誰主抓,誰負責,要有黨委政府研究駐村幫扶工作的會議紀要,在落實工作專班、規範到村,責任到人上要有具體細化,在幹部駐村幫扶政策保障上予以明確。

(二)統籌整合各類幫扶力量。

一是要堅持黨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

二要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領導小組和片區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將駐村工作隊、定點扶貧、對口幫扶和行業支持等全部歸口到當地扶貧部門領導;

三是由省級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明確牽頭抓總部門,市縣有抓手和工作平台,便於掌握情況和開展工作,有利於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任務責任明確到位。中央和省委均有明確要求,要健全乾部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力爭每個貧困村都有工作隊,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

一是要明確幹部駐村幫扶的目標任務,包括貧困村的脱貧目標,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幫扶期間整合各類資源和資金的情況,對貧困村、貧困户都要有針對性地幫扶計劃。

二是貧困户結對幫扶要責任到人頭,確保聯户聯人,不讓一個貧困户落下。

三是按照時間進度有序推進,工作隊人員和駐村時間要有嚴格規定。一定要按照鄂政扶發14號文件,所有在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要以扶貧開發為主要任務,將任務明確到位,責任落實到人。工作隊規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窮對付,駐村時間3—5年不變的,要做到不脱貧不脱鈎。

(四)健全駐村保障機制。

一是要明確駐村工作隊幫扶資金額度和用途,對於實力弱的單位明確駐村工作隊啟動資金來源;

二是要明確駐村幫扶幹部的人數、年限和激勵政策;

三是建立駐村幫扶幹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標體系。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2

村幹部隊伍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否堅強有力,影響到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村兩委換屆剛剛結束,新一屆村兩委成員正走入工作的軌道,通過此次換屆選舉,村幹部的隊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選出了一些素質高、能力強、能幹事的村幹部,也推出了一批三高三強的幹部人選,但我們仍然發現,和實際的工作相比,村幹部的文化素質仍然偏低、年齡仍然偏大,如何提高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進而加強村幹部整體隊伍建設確實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近期,XX區彩石鎮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為更好地建立健全五好黨支部,通過查檔、座談和走訪等形式,對全鎮村幹部的教育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村兩委成員基本情況

彩石鎮轄5個辦事處,42個行政村,42名村黨支部書記,42名村主任,村兩委成員共242人,其中女性51人,交叉任職32人,書記、主任一肩挑8人。

其中,35週歲以下33人,佔13.6%;35-45週歲的110人佔45.5%;46-59週歲的90人,佔37.2%;60週歲以上的9人,佔3.72%。學歷在大專以上71人,佔29.3%;中專53人,佔21.9%;高中85人,佔35.1%;國中及以下33人,佔13.6%。

(二)村兩委成員學習情況

一是集中培訓。通過各級黨委組織的培訓,村兩委成員可以學到一些政治理論和工作方式和方法,進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今年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共參加上級黨委組織的培訓2次,參加外出參觀、學習1-2次,村兩委成員參加各種集中培訓5次。二是集中學習。通過各村組織的學習活動,村兩委成員可以從書本、網絡上學習先進事蹟、典型經驗和先進的基層工作方法,平均每月要集中學習3次以上,今年重點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李林森同志的先進事蹟、農村工作的先進做法、帶領羣眾發家致富的方法和實用的農活技術。三是自學。村兩委成員每月都要進行自學,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習最近的領導講話、學習最新的時事政治,自學次數不限,通過調查,村兩委成員平均每月要自學4次以上,並且均做了學習筆記。

(三)大學生村官情況

彩石鎮共有大學生村官6人,分配到6各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和村主任助理,學歷均在大學本科以上。有大學生村官任職的村佔到14.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彩石鎮黨委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村幹部隊伍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全鎮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偏大

經過此次換屆選舉,湧現了一大批年輕的村幹部,但總體來説,年輕的村幹部所佔比例仍然較小,村幹部隊伍老齡化現象較以前雖有改善,但仍然較為突出。

(二)全鎮村幹部文化程度偏低

通過調查,此次換屆選舉的新一屆村兩委幹部文化程度較以前有所提升,出現了大學以上學歷2人,是個新的突破,但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幹部仍有一定的比例,現在發展速度如此快的時代,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學歷已經遠達不到幹部帶領羣眾進步的要求。

(三)缺乏完善的學習機制

目前,全鎮的村幹部學習機制還不夠完善,沒有一套完善的、切實可行的學習機制幫助、督促村幹部提高學習效率。

(四)村幹部的學習途徑比較侷限

由於村裏的條件有限,村幹部只能通過書本、電視、網絡看到一些先進的工作方法或者先進技術,卻不能走出去真正親身感受到知識。同時,由於年齡原因,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較小,提升自身理論水平有一定的障礙。

(五)部分村幹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

一些村幹部對學習教育不夠重視,態度不夠端正,不能真正的深入學習。

(六)人才流失嚴重,後備幹部經驗缺乏

一些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不願呆在村裏,而是去往更廣的舞台去發揮自己的才能,造成人才的嚴重流失。農村工作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同時也需要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農村工作繁瑣複雜,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也不能將工作做好。

(七)大學生村官深入農村工作困難

大學生村官文化素質高,但是卻很難深入到農村的工作中去。一是對村情不熟,而摸清村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二是很難深入到農村工作中去,更多的大學生村官將這個機會當做了一個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跳板,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瞭如何進入公務員隊伍上。三是有大學生村官的村所佔比例太少,在全鎮範圍內很難形成良好的培養和使用機制。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當前村幹部隊伍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的基層黨建工作,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村幹部隊伍的建設。

(一)加強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

針對目前村幹部文化素質偏低的情況,定期組織開展村幹部理論學習班和實踐教學班。一是邀請教授對村幹部進行專項理論培訓,主要包括政治理論和常用知識;二是由專職黨務工作者定期給村幹部做實踐培訓,主要包括基層黨建類和各項事務類的相關政策、工作方式和方法,增強村幹部的業務知識;三是技術類培訓,組織計算機操作、公文寫作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村幹部平時的工作效率。每次教育培訓後及時進行考試,將考試成績與村幹部的績效成績掛鈎,以增強村幹部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

(二)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

村級後備幹部作為一批生力軍,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村幹部隊伍老齡化、後繼無人的現狀,這批生力軍的隊伍建設亟待加強,要切實把政治思想好、模範作用好、工作作風好、羣眾威信好、整體素質好作為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的重要標準。一是做好後備幹部選拔工作。要通過走訪羣眾,摸底調查,着重考察羣眾威信度、工作能力、個人素質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完善選拔機制,可通過個人自薦、羣眾推薦和黨組織推薦三種方式相結合,同時,要嚴格組織考察程序,及時公開公示,接受羣眾監督;二是做好後備幹部培養工作。鼓勵後備幹部參與學習村兩委的日常工作,培養其工作能力,定期對後備幹部進行理論和業務培訓。

(三)建立大學生村官的培養機制

大學生村官補充了普通村幹部文化素質低的缺口,但也有其侷限之處,即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農村工作能力培養和工作業務培訓。一是讓大學生村官更多的參與到村支部和村委的每項工作中,通過實踐充實自身的工作經驗,以進一步勝任農村工作;二是舉辦大學生村官理論實踐培訓班,強化政治理論,豐富各項農村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三是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優惠政策體系,使大學生村官真正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

(四)強化對村幹部的目標責任考核

按照每年簽訂的目標責任制,對村幹部進行嚴格考核。明確獎懲措施,對明顯工作不作為的嚴肅進行處理。對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學習的要給予嚴肅批評,長期不改的,要按照黨章或有關規定給予組織處理,從而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讓村幹部隊伍的素質進一步提高。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3

一、新探索

1、大幅度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實現報酬工薪化。—x年,先後制定出台《關於調整部分村級規模的通知》、《x縣村幹部待遇激勵保障機制實施方案》、《x縣村婦代會主任、團支部書記報酬待遇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將150個村撤併到100個,村民小組由648個縮減到504個,村常設幹部年報酬平均達到3400元,較x年前1x元增長1.8倍,落實青婦幹部年報酬專職720元、兼職480元,使村幹部報酬實現了從無到有、由低到高。x0年,研究出台《關於調整村幹部報酬待遇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對村常設幹部實行基本補貼+獎勵補貼+績效補貼的結構補貼制度,年報酬將由人均3400元提高到10000元,其中公選村主要幹部年報酬最高12600元、最低7x元、平均10875元;“一肩挑”的年報酬最高13800元、最低8400元、平均12075元;非公選村主要幹部年報酬最高10x元、最低4800元、平均8475元;“一肩挑”的年報酬最高11400元、最低6000元、平均9675元;副職和文書報酬最高8560元、最低3840元、平均7005元。同時,獎勵補貼與新農村建設星級管理掛鈎,每升一個星人均獎勵500元,每升一個階人均獎勵300元。對組幹部年報酬由原來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婦幹部年報酬由原來720元提高到1x元。在大幅度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的同時,適當提高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將村級辦公經費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將青婦組織活動經費按每名婦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級(社區)辦公經費預算。x2年,及時建立健全村常設幹部報酬正常增長和農村基層黨建經費保障機制,對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稱職及以上的村主要幹部基本補貼每人每月增加50元,,副職和文書基本補貼每人每月增加40元,村級辦公經費每年再增加x0元,按大小村分別達到10000、1x0元,並對9個鎮按每名黨員50元的標準下撥黨建專項經費。村幹部報酬待遇“普調”後,縣財政每年拿出576萬元用於提高農村村幹部待遇和辦公經費,引起了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

2、健全村幹部生活補貼和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待遇保障化。在繼續執行對連續或累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30年和31年以上,年滿60歲且正常離任的,每人每年分別發放600元、800元補貼的基礎上,適當擴大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發放範圍,對連續或累計擔任村主要幹部10—14年、15—19年,年滿60週歲且正常離任的,每年分別發放離任生活補貼360元、480元。建立現任村幹部養老保險制度,對現任村主要幹部辦理農村新型養老保險。保險繳納標準由村主要幹部按當年農村新型養老保險政策自願選擇,縣財政每人每年定額補助x元,個人繳納標準不低於當年農保繳納最低標準。採取措施實行新老制度對接,在堅持自願的前提下,對任職滿9年的現任村主要幹部,養老保險從第10年起補繳至x9年,年繳納標準為434元,縣財政負擔x元,個人負擔234元。x年以後離任的村幹部不再享受離任補貼。截止x2年,全縣共有259人享受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141名現任村幹部享受養老保險補貼政策。通過擴大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發放範圍,進一步健全村幹部養老保險制度,有效解決了離任村幹部的後顧之憂,使在職村幹部吃上了“定心丸”。

3、實行全日制工作法和便民服務代理制,實現崗位職業化。以崗位職業化為要求,對村常設幹部實行集中辦公和全日制工作法,每月上班時間不少於22天,每天工作時間保證8小時,做到人人有事幹、坐班有制度、工作有日誌。對不能履行職責、不能專職從事村上工作的村常設幹部,採取“一篩二推三承諾”辦法予以調整。對村常設幹部日常管理實行日考勤、周抽查、月報告制度,聘請監督員加強日常監督。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和鎮黨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對村常設幹部進行明察暗訪,發現脱崗1次提醒教育,2次通報批評,3次以上罰x元交縣委組織部,作為困難黨員幫扶基金,從而改變了村幹部過去被動幹事轉變為主動找事做的局面,混日子、撂擔子的村幹部少了,想幹事、幹實事、幹成事的村幹部多了,切實解決了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都一樣的問題。在全縣全面推行便民服務代理制,設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9個、村級便民公共服務站100個,聘請村民小組民情代理員504名,全面推行民事代理制、民情報告單、幹部去向告知欄的“一制一單一欄”的便民服務措施,開發農村綜合管理服務軟件,實現了羣眾辦事方便化、工作制度化、辦事效率高效化。

4、建立務實管用的管理考核制度,實現管理規範化。以管理規範化為方向,每年年初按照村提村議—鎮初審—組織部嚴審—鎮村簽訂—公開承諾—廣泛公示的“六步工作作法”,由鎮與村、村與組層層簽訂目標任務書,全面推行村“兩委會”班子和村幹部年度目標責任管理,並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以考核科學化為手段,強力實施以“雙述雙評”為主要內容的村“兩委會”班子和村幹部年度考核辦法,通過村述民評、村述鎮評,把“下評上”與“上評下”、鄉鎮考評權與羣眾評判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考出了壓力、考出了動力、考出了激情、考出了導向,使“雙述雙評”成為x縣村“兩委會”班子和村幹部考核的特有模式。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研究制定《x縣村級組織規範化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從領導體制、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印章檔案管理、幹部職數與選拔任用、幹部教育培訓與管理監督、黨員發展與教育管理、村級活動場所和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進行規範,實現了村級組織基礎工作規範化、決策機制民主化、隊伍建設科學化、幹部崗位職業化、組織管理制度化、陣地建設標準化。

二、新問題

通過走訪座談、發放問卷調查以及平時瞭解掌握,絕大多數農村基層幹部對我縣實施的村幹部待遇激勵保障機制比較滿意,但一些基層幹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值得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

1、村幹部被提拔機會少,政治上難“出頭”。村幹部身份“説官非官,説民非民”,他們不是國家公職人員,在選拔任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進事業單位,更難進入公務員行列。在職時倍受重視,退職後缺乏關心,家庭不理解,社會有偏見,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近年來,全縣從村幹部中招錄公務員2名,選拔副鎮長1名,僅佔村常設幹部總數的1%。

2、村幹部報酬來源渠道窄,增資沒“靠頭”。財政轉移支付是村幹部報酬待遇和辦公經費的主要來源。x縣先後兩次大幅度調資後,縣財政負擔從 年的211萬元(村幹部工資180萬元、辦公經費31萬元)提高到現在的576萬元(村幹部工資451.2萬元、辦公經費124.8萬元)。從x7年下半年起,財政轉移支付標準多年沒有變化。如果國家轉移支付政策沒有大的調整,省市不補貼一部分,再想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難。另外,在調研中,絕大多數村幹部反映,當前農村工作事務不斷增多,管理服務範圍擴大,發展任務加重,各類矛盾日益凸顯,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相反收入與付出卻不對等,強烈建議再次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

3、村級債務化解難,抓發展沒“奔頭”。調研中發現,全縣除一少部分村有零星集體經濟收入外,66%的村都是空殼村,縣財政每年撥付的辦公經費,70-80%用於訂閲報刊,經費開支捉襟見肘,集體公益事業無錢落實,出現村幹部“有心辦事,無錢落實”的尷尬局面,村幹部對羣眾許下的承諾不能兑現,不僅挫傷了村幹部工作的積極性,成為壓在村幹部身上的沉重包袱,也影響了村級組織和村幹部在廣大羣眾中的威信,影響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

三、新思考

1、擇優提拔錄用,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建議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招錄公務員、鄉鎮副職的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鼓勵報考國家公務員,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事業單位崗位定向從村幹部中公開招聘。對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的村幹部,採取“升職不挪位”的方式,享受鄉科級副職待遇,仍然留在村裏任職。

2、提高報酬標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建議市上儘快研究出台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的政策文件,按照不低於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倍的要求,統一全市村幹部報酬待遇標準(參考大學生村官工資,每年2萬元左右),實行基本補貼+獎勵補貼+績效補貼的結構補貼制度,並建立健全村常設幹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對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稱職及以上的村常設幹部晉升基本補貼。對現任村幹部統一辦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人限辦1份,任職期間由財政負擔,離任後自行續繳。對離任村幹部,按工作年限一次性發放離任生活補貼,每年不低於1000元。對村級辦公經費,可按大中小村或按人口,撥付不低於2萬元的辦公經費。村幹部報酬待遇及辦公經費,建議由省、市、縣三級按5:3:2的比例共同分擔。

3、壯大集體經濟,強化村級組織功能。建議建立地方財政支農補貼機制,每年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農業產業開發、新科技應用等實行財政補貼,並根據財力狀況逐年增加。整合市縣幫扶部門資源優勢,捆綁支持經濟薄弱村發展產業化項目,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積極化解村級債務,每年組織財政、經濟管理部門對村級債務進行全面清理,制定清欠還債、節支還債等辦法。實行經濟“反哺”政策,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重點解決新農村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鼓勵支持村級組織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興辦旅遊業、服務業、信息業等,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4

年以來,為了提高村幹報酬,調動村幹工作積極性,進一步穩定村級幹部隊伍,鎮黨委結合本鎮實際,在提高村幹報酬工作上採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開闢財源,強化税收徵管,千方百計堵住税收的流失,增加財政收入;

(2)多渠道籌集資金,從上級爭取到的資金將一部分用於提高村幹報酬;

(3)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由村民委員會自行掌管本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收入狀況,經過村民議事會,採取一事一議辦法,將村級集體經濟的一部分資金用於提高村幹報酬;

(4)鎮黨委、政府年終對各村各項工作任務完成好壞情況進行考核,並拿出一定的資金對每個村進行獎勵。

(5)在在職幹部職工捐資和通過本級財政解決一部分以及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補助資金來提高村幹報酬。

提高村幹報酬的做法:

(1)20xx年6月出台了[黨議]20xx年1號《會議紀要》,對符合條件的離任村幹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1、對離任任職達五年以上的村支書、村民委主任、村會計按曾任職年限給予生活補助,其標準為:5——9年的按20元/年;10年14年的按30元/年;15年以上的按40元/年發放;

2、死亡補助:對任現職的村支書、村民委主任、村會計一次性補助100元,對離任的村支書、村民委主任、村會計及農村黨員一次性補助50元;

(2)制定獎懲辦法,對年終完成任務好的村和村幹給予適當獎勵,對不完成任務的村給予一定的懲罰;

(3)整合全鎮資源優勢,按照財政出一點、幹部職工捐資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的辦法,在財政劃撥的基礎上按照每年遞增10元增加村幹工資;

(4)20xx年元月出台了黨通[20xx]號《關於開展掛靠幫扶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制定工作職責及量化分值、考核辦法及獎懲規定,工作職責及量化分值第3點規定:掛靠部門按照黨委、政府文件規定,抓好冬季農業綜合開發的總體規劃,具體實施,並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辦好50畝以上示範點,以此增加村幹及農民羣眾收入,以調動村幹工作積極性。

提高村幹報酬的經驗:

(1)把提高村幹報酬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來抓;

(2)整合全鎮力量,動員、責成全鎮幹部職工關心和關愛村級幹部,要體諒他們在村級工作的艱鉅性、複雜性,使他們充分認識只有提高村幹報酬,才能穩定村級幹部隊伍和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3)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村幹報酬後勁不足問題。

提高村幹報酬取得的成效:通過採取以上措施及做法,村幹報酬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了村幹部工作責任感,工作效率和辦事效率明顯提高;

(2)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增強,村級幹部隊伍有了明顯穩定;

(3)一定程度地減輕了村幹部的經濟負擔。但提高村幹報酬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提高村幹報酬存在的問題:

(1)鎮級財政困難,經濟落後,負擔重,投入於提高村幹報酬資金少。

(2)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有的村目前仍是空殼村,直接影響了村幹報酬的提高。

提高村幹報酬的體會:

(1)通過採取力所能及的辦法,適當提高村幹報酬之後,基層組織隊伍的面貌大有改觀,工作責任心比以前明顯增強了。

(2)無人辦事,無人管事問題

得到有效解決。

(3)進一步調動了村乾的工作積極性。

(4)一批年輕,有能力,有文化的村幹部大膽擔當工作重擔。

(5)進一步穩定了村級幹部隊伍。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5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駐點,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在此期間,我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與農户同吃、同住、同勞動。重點對xx村10户農民的生產和收入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抽查。目前,農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學技術和生產資金,最怕的是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和自然災害,最怨的是加重負擔。現將有關調查情況綜合反映如下:

一、關於xx村農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xx村濱臨長江,有368户農家,總人口1347人,總勞力為502人,旱地面積3647畝,全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品種有玉米、黃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純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純收入3000—5000元之間的户數為20户;20xx—3000元之間的户數為80户;1000—20xx元之間的户數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數為168户。

在調查的10户農民中,人口總數為39人,去年人均純收入為1443.8元。總勞力數為23人,其中務農勞力為20人,佔87%,常年務工勞力為3人,佔13%;在校學生為10人;老人為6人。人均純收入20xx—3000元之間的户數為2户;1000—20xx元之間的户數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數為3户。

從調查的情況看,xx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低。10户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讀書、生病就醫費用,加上婚喪嫁娶等人情世故,農户所剩無幾,甚至入不敷出。大咀鄉長江村一農户去年家庭純收入5780元,僅用於2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得1200元,佔家庭純收入的21%

2、農民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加大。xx村大部分農户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產品,賣難問題時有發生;區直企業下崗職工的增加影響了農户通過勞務輸出獲取現金收入的出路;鄉村大部分企業經營虧損甚至關閉也制約了農户收入的增加。

3、農户貨幣收入比重低。在調查的10户農民中,人均純收入20xx元以下的農民,其賣不掉的農產品佔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賣掉,也是虧本賤賣。部分農民收入中以實物為主,貨幣收入相對較少。為了生產和生活,部分農民常將農產品換取部分生產資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農户收入不平衡。少數農户的高收入掩蓋了不少農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長江村一農户年均純收入萬餘元,而在同村的有些農户已到賒米、賒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約農户增收的原因

農業屬於弱質產業,加上現階段商品率低,部分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户增產不增收。從調查的情況看,制約農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調整滯後。受市場信息、自身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適應,對種植、養殖產品的取捨只能盲從於市場短期的價格波動,不能科學地、準確地判斷市場規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產經營現象,導致一哄而上——惡性競爭——收入減少——紛紛下馬,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的盲目和滯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許多農民因此發出“誰能告訴我,到底種什麼?”的無奈歎息。

2、商品流通不暢。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價格大幅下滑,農民收入下降。被迫闖市場的農民一年四季忙種忙收,顧了田裏這一頭,顧不了市場那一頭。農產品大多以鄉村為單位組織銷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單位各自為陣,四面出擊,不斷增加了費用,而且易使區內產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殺價,造成內耗,一些農户只好忍痛低價甚至虧本傾銷,滿載而去,負債而歸。

3、科技含量偏低。在10户農民中,大多為國中、國小畢業,文化素質偏低,有的年齡偏大,觀念偏舊,對科技成果接受慢,對市場信息捕捉不準,粗放經營,產品檔次低,收入增長受到很大制約。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6

新橋鄉地處永城西南 5公里,全鄉 8個行政村,6.5萬畝土地,人口4.2萬人,現有大學生村幹部 7名,其中黨員7名,女幹部 人,大學文化的 人,從去年 0月大學生村幹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時間裏,全鄉 7名大學生村幹部能積極配合村委會,村支部,收取新農合資金,搞農業經濟普查,參與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指導羣眾抗旱澆麥,防治手足口病,各項工作中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為進一步搞好大學生村幹部的管理工作,我們從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調研。

一、大學生村幹部的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現狀

思想上的不適應。雖然説大學生村幹部都生長在農村,但由於離開校園時間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時半會還脱不了學生氣,想問題、辦事情比較單純、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賴心理強,承受心理弱的問題,加之以前沒有接觸過農村工作,面對複雜的環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點困難就會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個別同志則認為自己是一名大學生,具有知識厚實、專業技術能力強的優勢,是各級組織部門百裏挑一選拔出來,幫助村上謀發展、攻難關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難以放下架子和基層幹部、羣眾打成一片。還有個別同志,或許是出於擇業的無奈,從內心深處對選擇當村官還是感到不理想、不滿意,認為當村官就是當泥腿子,心裏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覺,放鬆了自我約束,工作中隨意性強,自制力差,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履行職責情況比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請假,隨意離崗現象。生活上的不適應。由於多年在外求學尤其是大學校園生活的經歷,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選擇當村官後,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面對基層艱苦的工作環境和較差的生活條件,還是感到與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時難以適應,心理準備不足,不能儘快地進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適應。一些同志適應鄉環境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實踐,工作中被動應付、得過且過,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個人的特長得不到充分發揮,尤其是面對複雜問題和突發事件,雖有熱情卻方法欠妥,應對能力和策略不足,獨立工作能力不強。如何儘快消除這些不適應,進入最佳工作狀態,這既要靠組織的幫助引導,更要靠個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學生村幹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培養鍛鍊欠缺,素質能力提不高問題比較突出。大學生村幹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隊伍,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處處遇到培育難的問題。從調查中,我們發現主要是缺乏科學的培養方法。一是培養方式單一。在培育過程中,往往侷限於以參與村內事務形式的培養,缺乏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 二是培訓內容缺乏吸引力。雖然在培養過程中,內容上不斷加以豐富,但整體上看還是缺乏吸引力,內容還不夠全面,政治培訓所佔比重較大,僅一個遠程教育平台,三是鍛鍊崗位缺乏。從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村幹部培養中基本採用的是在一些村級事務處置過程中,由村幹部以傳幫帶的形式加以培養,使得大學生村幹部能學習到一些村幹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獨當一面的機會,無法真正提高自己處理事務的能力。

管理監督不足,工作壓力和動力缺乏問題比較突出。從調查中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村幹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管理流於形式,管理監督的剛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從調查情況看,管理水平還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鬆。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義,往往僅在年底對工作進行簡單總結,平時不注意收集掌握情況,使得村級後備幹部約束不嚴。雖然建有相應的考核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執行不嚴,應付了事,難以形成有力的威懾,也扼殺了大學生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個別大學生村部出現遲到、早退等現象,村級黨組織未能及時幫助糾正,放任自流。由於管理監督的缺失,導致大學生村幹部自身出現消極現象,如有的認為我們就是一個名分、一頂帽子,可有可無,有用的時候戴一下,沒用的時候丟一邊,對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羣眾,平常與村黨組織聯繫不多,只管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工作表現不突出,有的對自己要求不嚴格。

三、加強大學生村幹部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目前大學生村幹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農村現狀和發展趨勢,我們認為應進一步健全完善大學生村幹部的選拔、培養、管理、使用機制, 努力做到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真正使敢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會幹事的人有地位,幹成事的人脱穎而出。

(一)轉變思想觀念,營造良好環境

加強大學生村幹部隊伍建設,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破除舊思想、舊觀念的禁錮和束縛,勇於開拓進取、善於改革創新,為加強大學生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鄉黨委政府要把大學生村幹部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狠抓工作落實,列入黨建工作規劃,有部署、有檢查、 有落實。在村級層面上,要引導和教育他們從大局出發,從農村發展前途出發,摒棄狹隘的個人觀念,樹立起得人才者事業興和培養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績的觀念。同時,要把培養大學生村幹部納入村黨組織工作責任目標。要從教育引導、典型宣傳入手,加深羣眾對大學生村幹部的認識和了解,努力營造寬容失敗,放手鼓勵的有利於大學生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規範管理制度,優化成長環境

加強大學生村幹部管理工作,必須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使這項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不斷優化大學生村幹部的成長環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蹤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談話制度。村書記每季度要對他們進行一次談話,瞭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 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和工作表現,解決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問題。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組織四次座談會,暢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時反饋相關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動態管理制度。要為每一位大學生村幹部建立個人檔案,收集幹部基本情況、培養規劃、思想彙報材料、學習培訓情況、獎懲情況等,及時更新,形成一人一檔的台帳式管理模式。結合平時的跟蹤考察、訪談了解、考核評議等情況,實施優勝劣汰,確保大學生村幹部質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要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通過科學、合理地制定大學生村幹部的考核評價指標,實施大學生村幹部三年培養規劃期工作承諾等方法,不斷提高大學生村幹部考評的參照性和可比性。同時,為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要實行激勵與約束並重,完善管理機制,保障經濟待遇,提供學習培訓機會,提供發展空間,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優秀青年在農村工作。通過政治上給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關心,增強後備幹部對農村工作的歸屬感與責任 感,讓後備幹部經濟上有想頭、政治上有奔頭、工作上有幹頭,在良好的環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傳幫帶解決實際困難

傳幫帶制度,即每名大學生村官由一名鄉領導班子成員、一名優秀村幹部共同結對傳幫帶,當好思想與業務老師。一是在思想上進行全方位傳幫帶。幫助其轉變角色,解決思想疙瘩,適應農村環境,使其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農户,以主人翁的姿態傾聽羣眾呼聲,瞭解羣眾想法,關心羣眾疾苦,尊重羣眾創造,與羣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和農民羣眾交朋友。二是在學習上進行全方位傳幫帶。學習農業知識,學習新農村建設知識,學習農村工作方法,引導他們寫學習筆記和心得,撰寫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三是在工作上進行全方位傳幫帶。幫助其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使他們儘快熟悉農村工作,提高農村工作能力,使其邁開步子、放開手腳、甩開膀子為農民羣眾出點子、帶路子,尋求致富路,在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積累經驗、鍛鍊成才。與此同時,還要認真解決他們各方面的困難。一是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安心農村。組織部門發揮孃家作用,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落實好大學生村官的經濟和生活待遇,指派專人為來自外省的大學生村官當翻譯,為他們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二是加強能力培訓,確保順心服務。開展傳幫帶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村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村黨組織書記擔當工作中的老師,負責向大學生村官傳授農村基層工作經驗。同時,進行多崗位鍛鍊,安排他們負責發展黨員、育齡人員管理、信息編撰等工作,使其在多個崗位進行實踐鍛鍊,儘快演好角色。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7

“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調研報告

政治生活待遇情況報告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村幹部和?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在新牧區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是促進各項工作開展的前提和保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髮展和新牧區建設的日益推進,村幹部的待遇問題,特別是?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的待遇問題成為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江茸鄉黨委按縣委工作安排,對全鄉2個行政村的?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政治生活待遇問題進行了認真調查。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羣眾、電話等方式,廣泛聽取了解了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基本現狀

(一)落實了生活補助待遇的人員

江茸鄉目前按照省、州關於?三老?人員的界定原則,共有?三老?人員5人,其中老村幹2人,老積極分子3人;根據省、州關於離任村幹部的認定標準,符合政策的離任村幹部5人,其中村支部書記1名,村委會主任2名,會計1名,婦聯主任1名。50—60歲的3人,60歲以上的2人。

(二)未落實生活補助待遇的人員

由於之前統計遺漏,我鄉還有部分離任村幹未能享受到國家生活補助,據統計共15人離職後未享受國家生活補助,其中累計任職年限達到12年以上的2人、6—12年的4人,6年以下的9人。這部分村幹由於沒有相關政策支持,離職後只能依靠子女或自已參加勞動來維持生活,鄉黨委政府只能對少數較貧困的,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在政策上和經濟上給予少量的傾斜,逢年過節時為他們送去一點慰問品和慰問金。目前我鄉大部分離職村幹部生活都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他們大多數離任後雖然年事已高,但依要參加勞動來獲取收入,維持最根本的生活。

二、待遇及生活水平狀況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家、省、州、縣各項惠民政策的出台,全縣農村?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和改善。一是在生活補助方面。?三老?人員從20xx年起,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按180元/月/人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目前全鄉共有5人享受生活補助;離任村幹部從20xx年開始,由州財政按50元/月/人的標準解決生活補助;20xx年,我縣在全州率先將補助標準提高到150元/月/人,其中50元由州財政解決,100元由縣財政解決;到20xx年,全州統一

執行150元/月/人標準,州、縣兩級財政按4:6比例負擔,目前全鄉共有5名離任村幹部享受生活補助。二是在生活水平方面。目前,有1名離任村幹部納入大骨節病生活補助範圍,享受每月67元的生活補助金。

?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以居家養老為主,其中完全靠子女供養、照顧的有10人,佔100%。同時,國家實施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後,10名?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中,符合條件領取每月55元的基礎農村養老保險金的有7人,佔70%。四是醫療保障狀況。在?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的人羣中,健康和醫療保障重點突出在三個方面:一是健康方面。全縣農村?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普遍出生於上世紀三、四十以及五十年代,步入老齡階段後,大多身患各類老年疾病,其中大骨節病患者1人,健康狀況良好的有8人,佔80%。二是醫療保障方面。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10人,佔100%。三是醫療費用支付方面。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子女支付的佔10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養老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收入普遍偏低。10名?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中喪失勞動力或基本喪失勞動力的0人。除了享受生活補助、大骨節病生活補助以外,基本無收入來源,其人均純收入與全鄉年人均純收入比相差近3倍,與在職村?兩委?負責人年人均純收入比相差近6倍,生活大都比較困難。

(二)就醫問題較為突出。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已全面啟動,但保障水平較低,仍不能完全解決貧困?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的日常醫療費用問題。大病醫療救助額度(最高10萬)有限且對他們尚無特殊照顧政策,?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紅原特殊的地理環境,醫療網點少,覆蓋面低,從醫人員醫療水平不夠高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村養老保險目前還處於初步階段,政策、機制正在陸續實施中逐步完善和改進。困難?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的五保供養、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尚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高齡、病殘、貧困、孤寡等老年特殊羣體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四)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從藏區的民主改革,到改革開放以來,?三老?人員和離任村幹部在不同時段為黨和國家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時至今日,他們卻在羣眾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大多數羣眾不願與他們談心交流做朋友,使他們倍感孤獨;同時,因缺乏村級老年活動室,組織他們開展文娛活動不多,現有的文化體育健身設施尚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平時大多靠看電視、轉經等打發時間,精神生活比較貧乏、單調。

(五)在任村幹部由於考慮後顧之憂,積極性難調動。在任村幹部工資水平普遍較低,除大三職幹部外,支部副書記、副村長只有每月200元基本生活補助,小三職幹部也只有每月150元生活補助。根本無法解決生活問題,特別是他們離職後,養老沒有保障,如今不得不考慮他們以後的養老問題,大多數幹部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多賺一點錢,自己退下來後生活才有保證。加之,平時在開展工作時,由於村公務經費的短缺,部分開支還需要從家庭收入中拿出作為工作補貼。因此,他們為了生計,大多數在職幹部只是勉強完成鄉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維持着正常工作的開展,沒有創意,開拓性不強,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六)村幹部年齡老化,後備幹部不足、培養難度大。由於在職村幹部待遇較低,離職後生活沒有保障,大多數能力較強的農村黨員和年輕人均外出創業,不願意留在家鄉擔任村組幹部,給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帶來很大的難度。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8

作為公選幹部,組織上把我們放到最基層,是想讓我們在最基層鍛鍊,帶動老百姓脱貧治富,要帶領老百姓治富,就必須對村裏的情況作最全面的瞭解,這是我們幹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營盤村幾個月以來的調查寫報告如下:

一、營盤村基本情況簡介

1、營盤村地處赫章縣威奢鄉東北郊,四面環山,氣候宜人,山上以灌木林為主,比較適合發展生態畜牧業,全村有5個村小組,〈分別是、還巖組、伐木組、野貓洞組、吳家麻塘組、黃河組〉173户,共741人;總面積1.2萬畝,耕地1630畝,退耕還林888.54畝,荒山草破3881.46畝,灌木林7000畝,現有黨員22人,預備黨員3人,入黨積極分子5人,享受低保253人,上年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上年人均年純收入860元,五個組中還有兩個組沒有通公路,是黃河組和吳家麻塘組,尤其是黃河組的條件最差,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通公路,就是連人走的路也是相當的困難,到處是陡峭的山壁,荊棘從生,吃的東西都是靠人背馬駝。

2、營盤村的村支兩委團結合作,辦事情積極認真,謀發展思發展的願望強烈,營盤村的老百姓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思發展盼發展的願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質不高,老支書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隻能勉強寫得自己的名字,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是感到力不從心,村班子的後備人選青黃不接,有知識有文化的不願意在家幹村幹部,在家想幹村幹部的素質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質較低。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3、XX年年,在縣草地中心和黔峯公司的規劃下,我村向着 “公司 合作社 農户”的產業化模式經營種草養羊項目,按照一户購20只基礎母羊,一隻種公羊,種20畝優質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發展,實際到現在為止,營盤村共發展54户養羊農户,其中連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籤合同的45户,有基礎母羊1050只,存欄羊只1600只,公羊50只,09年種草281畝,其中XX年實際所需資金513600元,其中圈舍建設所需資金108600元,購羊所需資金405000元,所有資金已在10年12月份全部兑現完畢,培養養殖大户五户,伐木組的甘祖德現有羊只60只,朱紹林現有50只,黃河組張守義現有羊只76只,野貓洞袁才富現有羊只45只,還巖組李紹學現有羊只42只,成立養羊專業合作社一個,有26户養羊農户參加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種制度,逐步正常運行。有專門的畜牧獸醫員一名,整個項目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的進行。

二、存在的問題

1、村民的總體文化素質不高,掌握的科學種養的技術很少,尤其是在種草養羊上,還是靠傳統的飼養方法,新的技術和思想一時之間他們還不能接受,極個別農户的羊只管理不規範,發展緩慢。

2、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交通,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決的重點問題,從中營坪子到—還巖—發木—二台坡的公路狹窄且坑凹不平,鄒家地到野貓洞的通組公路只有拖拉機勉強能通過,要是下雨的話,任何車輛都不能通過。

3、村民們對自己享有的各種政治權利缺乏認識,民主意識不強。表面上他們都覺得作為農民不需要什麼權利,只要吃飽就行了。這是農民本質的弱點,“小富即安”的求穩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濃厚的鄉土觀念,狹隘自私軟弱愚昧的小農思想的集中表現。

4、沒有一個規範的村辦公場所和獸醫室,現在的村辦公室是借學校的教室來用,隨着養羊農户和羊只的不斷增加,養羊農户迫切需要修建一個村獸醫室和配備一至二名醫療技術高的獸醫員。

5、村容不夠整潔。雖然我們常期要求村民應保持村容整潔,但積習難改,大家對家居衞生不是很注意。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設想

1、加強對村支部的建設、提高村民素質,調整產業結

構以建設五個好支部為目標,黨員、領導幹部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決策者,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以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風嚴謹,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奉公,為民服務培養黨員帶頭制富。加大對養羊農户的培訓,可以通過培訓班,會議,遠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來提高廣大農民朋友的素質。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在目前狀況下,該村的經濟發展的主要工作精力應該放在抓產業結構調整上,利用緊鄰灌區的灌溉優勢,大力發展高產馬鈴薯的種植,發展優質黑山羊是養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做大做強生態畜牧業產業,力爭在3年之內發展養羊農户100户,培養養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養示範大户,帶動其他養羊户的發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種制度,使之成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5年後人均年純收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兩翻。

2、加強農村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經濟的發展夯實基礎,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先導性要素,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要想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必須重視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改善道路交通條件,提高農村

信息化水平和農業科技裝備水平,以充分發揮當地農村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積極爭取協調各種資金,力爭在3年內解決黃河組,野貓洞組,吳家麻塘組危房改造,2年內修通黃河組和吳家麻塘組的通組公路,維修好從中營坪子到—還巖—伐木—二台坡的公路,修建一棟完善的村辦公室,獸醫室,逐步爭取資金修建村衞生室,村文化娛樂室,圖書室和優質黑山羊交易場所等。

3、村班子建設,制定一套村班子的工作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要求村班子的工作,兩年內培養一套素質高,團結,務實,能幹事的村班子隊伍,調整充實村班子的後備人選,保持村班子後備人選長期在5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識,想幹事,能幹事的人及時選入到村班子的後備人選中來,尤其是有知識有能力的養羊大户可以吸收到村班子隊伍中來,讓村班子人選後繼有人。

4、加強農村民主建設

用民主權利來誘導那些消極參與的農民,進行各項能力的學習,提高他們的素質,努力推進農村的民主建設。

⑴重大事項由民主張。抓住落實和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會議制度這個關鍵,依法充分發揮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會議作用,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對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等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讓村民作主,落實多數人決定。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9

一、xx村的現狀

xx村地處高柳鎮南部,南邊與路橋接壤,全村有120户,共450人,因無顯著經濟收入來源,現村民生活狀況較困難,屬經濟不發達村莊。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1、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農村兩委幹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幹部只注重幹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村幹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幹羣關係緊張,矛盾增多。

2、存在幹部不作為現象。一是“不想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由於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連續擔任村主幹長達二十餘年,思想疲軟,觀念陳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只停留在上傳下達、敷衍應付的基點上,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經濟上沒有大的貢獻。二是“不會作為”。現在農村工作當中,日常事物比較多比較雜,而且需要登記在案的東西需要寫出來,不能及時的備案,有些工作我們確實幹了,但檢查的時候拿不出東西來證明,影響了

3、農村幹部隊伍後繼乏人。一是班子年齡結構老化。這一點普遍得到廣大農村幹部的重視,有些村在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及時為班子輸入新鮮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現象還比較嚴重,村黨支部書記已經60歲,村委會計現已64歲,兩委幹部都在50歲以上。二是村級後備幹部缺乏。村裏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把眼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真正願意服務農村、紮根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三是年輕黨員政治意識淡化。一些年輕黨員經常在外,不能及時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集體意識、服務意識不清。村40歲以下的黨員大都出門在外,不參與村裏事務。四是農村幹部待遇低。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村幹部待遇低、難落實,不少村幹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乾脆“撂擔子”。

4.無有效經濟收入來源

xx村現依然靠自然收入生活,村集體經濟不發達,無有效經濟收入來源,村民人均收入不高。

5.環境衞生狀況差

出了家門,垃圾亂扔、污水亂排、生活生產的東西亂堆放,房前屋後生活生產垃圾亂堆亂倒。

6.村級經濟薄弱。

xx村主要來源靠種地,村級經濟基礎薄弱,經濟基礎較差,經濟滯後,與周圍其他村形成鮮明對比。

7.常駐人員老弱嚴重。

青壯年多數在外打工或上學,村內青壯年多數外出 ,或因為子女在外讀書,父母陪讀,常年在村裏居住的大多數老人、婦女和小孩。

8.致富手段相對單一。

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種地收入,無有效經濟來源。

三、幾點建議

(一)大力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集思廣益,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三)廣泛發動宣傳,徹底整治農村的髒亂現象

在調研中發現,我們現在有許多事都是政府在替百姓做,但是又有許多事是百姓催政府做。要改變農村的環境,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需要我們各級政府、各機關幹部進行深入人心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衞生意識,將垃圾分類,對生活垃圾進行沼氣淨化處理,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

村幹部調研報告 篇10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既是新農村建設的的重要內涵,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牢牢抓住基層組織建設這個根本,更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增強凝聚力、戰鬥力,為推進我村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如果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事業比做一列飛馳的火車,那麼農村基層組織毫無疑問就是那個掌握着火車方向與速度的火車頭。

一、基本情況

祁縣昭餘鎮下申村位於縣城南面,祁子線貫村而過,交通便利,有農業人口3180人,980户,臨時居住人口5000餘人,黨員100餘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計11條(逯街、史街、範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東莊、祁子路、賈大門),共有小街小巷150餘條;耕地面積3322畝,私營企業24家,20xx年人均純收入6000餘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補農,以工促農的良好發展勢頭。近年來,村黨總支部、村委會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圍繞黨建抓經濟,圍繞項目抓增收,優化環境促發展。在“教”學上扎基礎,在項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謀發展,以全新的姿態,務實的作風,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之中。

二、基層組織建設現狀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同樣農村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來規範管理,下申村根據村內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對幹部羣眾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幹部管理制度包括有會議制度、工作制度、工資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其中會議制度是十幾年堅持下來的,要求全體幹部堅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動的時間,開會研究工作,學習探討,學習政策時事。工作制度主要分為常規工作(日常的衞生及田間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體幹部參加工作)。

2、對羣眾也制定各種制度,如《環境衞生管理制度》、《四旁樹管理制度》、《環城林網管理制度》、《水錶使用管理制度》等,讓村民學習,時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別是為了搞好環境衞生,全部幹部17人都成為衞生督促管理員,建立了農村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投資5萬元(3輛保潔車,3位拉運員)解決了村民的垃圾清運工作,同時要求幹部包街、包巷,黨員包户,加上長久以來村民養成“門前三包”的良好習慣,每天6:00清掃門前責任區,拉運員每天8點將全部垃圾運送到指定填埋場(六穀20畝)。村內衞生實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間衞生實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為村民創造優美環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級三項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選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監督組、村民理財組;開展村務公開活動;堅持執政民主,民主管理。時刻接受羣眾的監督,每年年中、年末,黨總支組織安排“兩委”幹部要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職報告,讓代表對幹部進行評議;加強“一事一議”讓羣眾積極參與到我村的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本屆的選舉中也堅持“選好帶頭人、建設好班子、尋求好思路、營造好環境、謀求好導向”為標準和重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三)加強思想、組織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務實抓工作的同時,不放鬆政治思想的建設,為了提高整體素質和思想覺悟,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每週兩次用廣播喇叭宣傳和教育,宣傳黨的政策、法律,宣傳上級精神指示,深入開展“形象工程”創建活動,要求幹部“八做到”村務實行“九公開”,農户創“十星”的文明活動,營造了“團結一心幹事業,齊心協力謀發展,羣策羣力促和諧”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黨員的結構老化。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對黨員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可是我村的黨員趨向於老齡化,存在嚴重的結構比例失調,影響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為了更好的充實黨員的隊伍,提高黨員的素質,村黨支部對每位入黨對象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做到讓組織相信、百姓放心。

新農村的發展是我們農村基層工作人員的心聲,但要做好,全體基層工作人員就要真心為民,想羣眾所想,做羣眾所盼,努力解決廣大羣眾最急需、最現實的問題和困難,更好地發揮服務發展、服務農民、服務穩定的作用,把管理為服務,用行動來構建,相信有這樣的基層組織,農村將會用實際行動大力發展經濟,富民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