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精選7篇)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1

每逢寒暑假,大批學生放假回家或留校。這段時期,同學們學業工作壓力減小,活動相比在校期間也大為減少,有的同學當起了宅男宅女,有的同學喜歡旅遊等方式充實假期,有的同學繼續埋頭苦學,也有的同學選擇了接觸瞭解社會生活——在寒假打工或做兼職。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做兼職與打工的情況和對此的看法,特對此展開此項調研。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精選7篇)

一、調研課題:關於大學生打工與做兼職情況的調研

二、調研對象:大學生在校大學生

三、調研時間:20xx年12月20日

四、調研地點:淄博市張店區美食街

五、調研方式:通過隨機抽取詢問街上的大學生,經過一個小時的調研,共詢問調研詢問了28位大學生。

六、調研成果:

9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曾經想過做兼職或打工,説明絕大部分大學生願意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社會經驗和賺取勞動報酬。當詢問他們為什麼想打工時,大多數同學回答想增加一點收入用於自己日常花銷,一部分同學表示這樣可以增加他們與社會的接觸,有助於增加社會經驗,為以後踏入社會打基礎。但有一小部分同學説,由於同伴想進行打工,他自己也一時興起想與其一起打工,這是一種跟風隨行缺乏主見的心理,是一種不可取的心理。

雖然絕大部分同學想打工或做兼職,但只有46%的同學表示自己真正落實到實踐上過。一些同學表示,自己跟同伴曾經四處打探招聘信息,但是很多招工地方都不適合自己,最終問得多幹得少,很難找到自己想幹又能勝任的工作。

當談到求職遇到的問題,有一半同學説很多用工的地方只招聘長期工,不招短期學生工,這讓同學們感到非常無奈。有的單位雖然招收短期學生工,即使短期工與長期工的工作相似,但是短期工與長期工的待遇差別很大,甚至讓有的同學不能接受。有同學表示自己進店詢問招聘情況時,經常遭到店員或老闆的冷待,一些店員只讓同學們留下聯繫方式,説等老闆回來時再聯繫他們,之後卻從來沒有接到過聯繫電話或短信。還有一些同學説很多單位的工作時間不適合自己,像餐飲業等工作需要晚上工作並工作到很晚,這讓一些同學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和交通問題,因為冬天的晚上路人很少且無公交車運營。有的單位向學生提供免費住宿,但同學們反映居所設備簡單、空間狹小,還需要和其他店員合住,他們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當同學們找到自己想幹的工作併成功應聘後,有些時候他們並不是愉快工作的,還有一系列的問題困擾着廣大同學們。有一部分同學表示應聘前雖然考慮到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工作太累問題,但還是抱着試一試的態度接受工作。一般第一次工作的同學堅持不久就因種種原因而請辭,其中工作太累原因佔得份額最大。若在試用期期間請辭,他們可能分文未賺,在付出辛苦的勞動後失望而歸。同樣有一部分同學説看着很輕鬆的工作,當自己幹起來後就發現根本不是這樣,這需要毅力和耐力堅持下來。

在同學中,曾發過傳單的同學佔的比例最多,曾在餐飲業打工的同學數量居第二,其次是當導購員、配送員,有數量不多的同學當過家教,在工廠打工的同學最少。面對這樣的調研結果。我們不難看出,真正用到大學生的書本知識的地方不多,體力活性質偏重的工作居多。由於發傳單之類的工作招聘範圍廣,工作天數短,工資一般,所以同學們接觸的最多。曾在餐飲業打工的同學表示,服務員是一個非常累和髒的工作,除肯德基、麥當勞等高消費的西餐地方外,工資收入比較低,他們不願意再次回到餐飲業工作。當問到為什麼不當家教的問題時,很多同學説擔心自己知識水平問題,怕不能勝任這項工作。有同學説,現在找家教的大多需要綜合家教,自己只是擅長某一學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輔導全科。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當今大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問題。

參加完一項工作後的同學們大多表示自己非常高興拿到薪水,並且雖然非常辛苦但是過得也非常充實。嚐到甜頭的他們,大多願意若有機會將繼續工作。有極少數同學表示自己在開工資時曾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單位規定在工作完成隔一段長時間後,才能領回工資,有的單位剋扣少量工資,不如數發給同學們工資。面對這些問題,同學們在表示不幸的同時更多的表示無奈,他們大多數和大多時候都是無能為力的。

七、活動總結:

根據報告情況,我們很容易發現了一些問題。針對打工和做兼職,同學們想的多,但實踐行動的少,工作過程中缺少毅力和耐力,怕吃苦受累。絕大多數同學對於打工中遇到的問題只能表示無奈,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當然有少數同學做得非常成功,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家庭負擔賺取生活費用。通過此次調研,我初步瞭解大學生打工與做兼職的情況。我們打工的大學生大多數只打短期工,而長期工等有穩定性工作的大學生非常少,這些都是由大學生活的特點決定的。

根據此次調研情況,我建議大學生在把知識學好的同時,結合自身的情況,多參與社會實踐,增加社會經驗,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以後踏入社會做好鋪墊。同時,希望社會更加關注大學生的打工和做兼職的情況,真正關心他們的心理需求,提供給他們更多的崗位和機會。

調研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調研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20xx扶貧工作調研報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研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進行調研。

調研內容:本次調研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研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研,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

調研結果:從調研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調研結果分析:

在調研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説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羣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着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着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閲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説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結論與建議:

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各地和很多行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回校後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一、調查目的:這次社會調查主要目的是通過調查太原城鄉統籌情況、重大“民生工程”實施情況、農村增收脱貧情況等來了解國情、市情,增強社會責任感,並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鞏固專業知識,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同時瞭解近年來物價上漲對農民生活有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20xx年7月10號—8月10號

三、調查地點:陽坡村

四、調查對象:當地農户

五、調查方式:深入鄉村隨機詢問、實地深入農户家裏採訪。

調查過程:7月10日同學們開會商討了活動具體流程,工作思想。在會上大家都積極踴躍,爭相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對本次活動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為本次活動的進行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7月11日,本組7名隊員精神飽滿地從學校出發,經過1個小時車程,來到了位於婁煩縣獨石河村,我們來到村委會辦公室説實了情況後便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從今天開始,在之後的一個月期間,我們實地深入田間和農户家裏進行走訪調查,與農户親切擺談和問卷調查中我們基本上了解現目前物價上漲對農民的影響程度。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與一位年近60的爺爺的攀談過程中被老人家積極的心態所感動,受益匪淺。8月10日,經過了一上午再次對該村實地走訪調查後,我們中午開展了對本次活動的總結會議,在具體分析之後,得出了物價上漲對於農民生活影響的諸多結論。

服務當地,鍛鍊自身,投身社會,體驗生活,這些目的都已經達到,為本次社會實踐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會後,大家都帶着不捨和留戀,表示會繼續參加類似的社會實踐。

調查發現:1.食品糧油價格上漲:就拿平時我們吃的饅頭來説,原來是二毛,然後是三毛,到最後的五毛,可看出現在各種吃食的價都在上漲。2.日常用品價格上漲:跟以前相比,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提價了。一方面由於原料價格提升,另一方面,在產品運輸途中的費用提高,最終導致產品出售價格普遍都有了一定的漲幅。3.能源產品價格上漲:在石油、天然氣方面,三大石油集團老總日前都表示,與國際價格相比,國內價格依然偏低,需要與國際接軌。

同時,國家還將繼續提高石油資源開採的資源成本,國內油氣價格將可能繼續上漲。能源價格的上漲,將直接影響居民的取暖、做飯,甚至交通工具的選擇(如今,大部分人選擇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而越來越少的人騎摩托車,大概原因在於電尚未漲價,而油價卻在飛漲吧。)調查結果:理性的看近兩年物價上漲,對原本生活困難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確實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食品價格的波動給普通居民特別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帶來了影響。整體上看,當地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實現小康,糧油價格上漲尚不足以影響到居民整體生活。

但由於低收入家庭的消費結構仍停留在以滿足生存需要為主的温飽型模式,因此,糧油價格的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較大。但可能是由於政府的相關政策幫助了他們,他們現在並不為物價上漲而感到困惑。通過各方面的調查分析,得出:物價上漲對百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糧油等日常用品上,具有明顯的社會性,時代性。但對於我們訪問的這個地方,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可以的,有好多家裏面都還是有存款的,等着用來給孩子讀書或者是給孩子結婚用的。物價上漲對他們的影響並不高。由於市場自身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弱點和缺陷而使得物價上漲後,我國政府也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了綜合調控。如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的監測,及時調整市場供應;從技術資金上為農民提供支持,鼓勵其發展種養殖業,增加市場供給;做好生產與流通環節的工作,確保為鮮活農產品提供綠色通道;另外,政府也要求物價、工商、農業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管理,嚴肅查處擾亂市場、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以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穩定物價。政府也加強了信息引導服務工作,及時合理地提出工資增長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以及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

調查感受: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親身瞭解到了當代農村的現狀,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生活的不易,這也使我更加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另外對物質的需求也有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追求哪些是膚淺毫無意義的。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説,他們的生活並不算好乃至是比較貧困的,但是他們不氣餒,積極面對,保持樂觀的心態,快樂地生活,讓我們這些一天到晚無病呻吟的大學生很是慚愧。另外它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當代農村的現狀,部分農户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富裕,即使依然有部分農户家庭的生活現狀不好,不過我相信都會好起來。通過我們和農户的對話可知,他們在家過得都還很是開心的,物價上漲了也給這些在家農耕的熱心勤勞的人們帶來了商機,他們中有些人開始從事養殖業,還有的開始從事種植業,雖然成本有點大,但政府也給出了相應的政策,給予了他們很多扶持,這為他們提供了很多的創業機會,同時對於一些老人來説也能讓自己的晚年過得更加的充實與有趣。雖然物價上漲增加了農民們的經濟負擔,但基本上沒有過多影響他們的衣食住行。我們採訪的大多數人家裏面都有了電視,冰箱等這些高科技的數字化產品了,説明大家的生活水平總的是在提高的,有些老人家都是隨身攜帶手機的。

我們與之交談的時候他們都是帶着微笑的,有些老人家甚至還和我們開起了玩笑,更有的説得高興的説起了自己的輝煌的過去。總的來説物價上漲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大的心理壓力。其中一位老大爺説得一句話我到今記憶憂心,“已經成這樣子了,也沒得啥子得,日子照樣過。”另外物價上漲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政府做出的一系列的調整政策:比如提倡自主創業,各種社會福利的興辦等,都讓不少的農家從中得到了好處。此次社會調查活動不僅使我們增長了實踐才能,鍛鍊了自我,體驗了生活,也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歷,積極影響着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2

一、什麼是全面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一個歷史範疇。指的是財產豐富、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狀態。儘管這種社會理想從來沒有實現過,但在中國老百姓中卻影響深遠,成為普通百姓對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標。

實際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在舊社會,人們對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理解就是吃飽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學讀書幹大事業。新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小康標準越來越高,萬元户甚至十幾萬元户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不僅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更加註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於經濟發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評判標準。因此黨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讓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享受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僅僅讓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還要讓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也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不僅讓城市居民過上小康生活,更要讓廣大農村羣眾也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後來,以江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戰略思考。在此基礎上,1997年江在黨的____大報告中,提出從21世紀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設想。____大初步地把第三步戰略部署具體化,提出20__年即“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__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至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至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新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按照這個戰略規劃,我們在本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後,將分20__年、20__年、2050年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

20__年,江同志在黨的____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總體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旨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對此,____大不僅規定了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也規定了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報告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因此,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終要堅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只注重發展經濟而忽視制度建設,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視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制度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城、鄉和東、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如果不抓住重點,不解決難點,我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就不可能真正體現“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的原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從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今年,黨的____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構想,對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那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指標是什麼呢?

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它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口素質、生活質量、民主法制、資源環境六個方面的18項指標:

一是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二是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35%。

三是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35%。

四是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0%。

五是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60%。

六是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4人。

七是農村居民基尼係數達到0.3-0.4。基尼係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按照國際慣例,基尼係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八是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九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5歲。

十是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0%,這個“恩格爾係數”,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

十一是農民居住質量指數≧75%。

十二是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7%。

十三是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十四是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85%。

十五是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85%。

十六是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常用耕地變動幅度=(常用耕地變動面積/常用耕地基期面積)__100%。

十七是森林覆蓋率≧23%

十八是萬元農業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説,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強國富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強國富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但這一美好願望的實現並不是輕而易舉的,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而言就更是如此。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們還只是從總體上初步達到小康,這種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目前的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也就是説城市就是城市,農村就是農村,差別太明顯,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顯,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縮小工農差別,今後可能再沒有城市户口和農村户口的區別了,國家實行統一的管理;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在現有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客觀需要。黨的____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兩個轉變,來之不易,經過了80多年的奮鬥,但是要長期執政,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個大國的執政黨,要想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優化人民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只有把人民羣眾的生活改善了,才能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才能有堅實的執政基礎。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決定一個執政黨政績合法性的基礎,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都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精闢地指出,社會主義之所以優於資本主義,關鍵是它能比後者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生產率。這種更高的社會生產率,必然表現為人民有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質量。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需要,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人人有責,不能使自己置身事外。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實踐證明,能不能立足國情而又面向世界,能不能解放思想而又實事求是,能不能尊重發展規律而又不因循守舊,制定一個符合人民願望、體現人民利益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是關係到我們黨能不能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產生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萬眾一心去奪取勝利的關鍵。回顧我們黨的奮鬥歷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根據人民的意願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標,從而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並取得了勝利。黨的____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無疑也是一個符合國情而又順應時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體現了事業發展的需要,實事求是而又充滿創新精神的奮鬥目標,它必將起到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

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農措施,農業與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20__年我國農村綜合實現小康程度為21.6%,其中:經濟發展實現程度為12.1%;社會發展實現程度為15.6%;人口素質實現程度為15.0%;生活質量實現程度為20%;民主法制實現程度為70%;資源環境為-22.4%。十八項指標分別為: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

元;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48.5%;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19.5%;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1.7;農村居民基尼係數0.37;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69.5歲;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7.2;農民居住質量指數34%;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4%;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39%;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76%;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77%;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7;森林覆蓋率18.2%;萬元農業GDP用水量2100立方米。

四、然而,在成績的背後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發展不平衡。從20__年全國各省市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經超過60%。但全國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區、市)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小於30%。新疆、寧夏、甘肅、貴州、青海、西藏6個西部省(區)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負值,即尚未達到總體小康的水平。在我們寧夏,地區之間、農户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性也很大,川區的農民收入較高,山區的農民收入較低;城市郊區既種地又打工的農民收入較高,遠離城市純粹靠種地的農民收入較低。全區還有52.7萬人口沒有解決温飽問題,佔全區農村人口的9.4%,扶貧攻堅的任務還很艱鉅。

二是農村人口多,比重大,勞動力轉移任務艱鉅。20__年我國農村人口7.57億,占人口總數的58.2%,我區農村人口379萬,佔全區總人口的67.57%,也就是説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村人口,而且65%的勞動力還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要使這麼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任務還很艱鉅。

三是農民收入基礎低,增長緩慢。20__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064元。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與全國2936元相差616元,居全國第23位,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680元。從20__年起,年均增長速度必須達到8%,到20__年才能超過8000元。如果物價出現較大回升,那麼增長速度就必須超過8%以上。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20__—20__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只有7.75%,距上述年均增長速度還差0.25個百分點。以靈武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説,20__年是3210元,高出全國274元,但是增長速度只有6.7%,要達到8000元的標準,還有4800元的差距,困難還相當大。

四是農村與城市發展差距較大。20__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是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1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7.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已降低到37.7%。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僅是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降低到36%。從20__年起,只有每年平均下降0.4個百分點,20__年後我區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才能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準。不僅如此,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收入差距還有不斷拉大的趨勢。至於農村的文化、科技、教育、衞生、體育等現代文明更是大大落後於城市。

五、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當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組成部分。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落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嚴重的問題。20__年,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遠遠落後於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就業難、就醫難、養老難,成了制約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進步的瓶頸。

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製約着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地方只注重經濟發展,輕視環境保護,還有的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經濟。我國森林面積已大幅度減少,20__年,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8.2%僅為世界平均數的一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全國有20__多萬個中小企業成了巨大的污染源,使全國的江河、湖海、土壤、空氣等生態環境面臨着巨大的危害。水資源短缺日益明顯,且地域分佈很不平衡,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居世界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全國有18個省區、30%的國土,60%的人口處於嚴重缺水的邊緣。全國有1800萬公頃農田缺乏灌溉用水,有15.6萬平方公里土地飽受乾旱之苦而退化。耕地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鋭減,一些地區盲目興辦開發區,大量圈佔耕地,加上水土流失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減少;農村對耕地的粗放經營、掠奪經營、污染經營更使耕地質量大大下降,耕地每年淨流失達400多萬畝。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五、農村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闢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佈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儘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在經濟發達國家,農產品的深加工品已經佔到原產品的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3—5倍,而我國只有0.5—0.8倍,差距明顯。因此,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工業化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我區由於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傳統生產和現代技術支撐等,許多農畜產品如優質大米、清真牛羊肉、長紅棗、枸杞等生產在全國極具優勢。因此,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力量培植寧夏農業的名優品牌,以增強我區農業生產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主產區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農業產業化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組織形式下,有效吸納先進科學技術,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促進企業與農户、農户與農户等有效聯合,實現企業與農户雙贏,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經營的最好形式,是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最佳途徑。因此,必須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一是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建設規模較大的優質農產品商品基地,大力培植支柱產業,為產業化提供較好的基礎條件。二是圍繞“龍型”經濟,把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通過財政扶持、税收減免、信貸支持等方式,對企業的管理現代化、科研攻關、技改、產品研發、產業生態化、治理環境污染等進行重點支持,培育一大批像雙匯、蓮花、華英、科迪、永達、三全、思念等規模大、起點高、輻射範圍廣、在國內外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把整個“龍型”經濟建立在高科技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盈利、農民致富。三是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科研院所、農技服務企業等為農民提供良種、飼料、生產資料、技術指導、科技服務、衞生防疫等農業的產前、產後等各項服務。四是強力支持農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如果繼續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就根本無法富裕,農村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儘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儘快通過大學聯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從制度上保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實施

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政策落空,是束縛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長期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強化農户的市場地位,是由農業生產的特殊規律決定的,也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決定的,完全符合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須長期堅持。與此同時,在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前提下,通過堅持市場改革取向,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努力造就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優勢,以從根本上掃除一切影響農村發展和農民積極性的各種不良現象。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鼓勵農業公司化、規模化經營,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要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家庭承包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通過公司+農户、專業合作組織+農户、行業協會+農户等形式,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堅決落實費改税政策,在轉變職能、實行政務電子化、公開化的基礎上,精簡縣、鄉兩級黨、政、羣等機構人員,以降低不必要的財政支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5、實現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護我國農業生產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農業支持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80年代每年從農業部門淨轉出資金平均達1400億元,比同期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支出多10倍。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應儘快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轉變,採取必要的經濟、法律、行政手段,調動和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農業及其相關產業部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化農業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業比較利益,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穩定農業生產。同時,必須按照國際規則對我國農業適度保護,應大力實施屬於間接轉化為農民收入的“綠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務、作物保護與收入安全計劃、環境保護、貧困地區援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大江大河治理、防護林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技推廣、檢疫防疫、質量檢測、市場信息等產前中產後服務;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資,加速農業科技進步。國家投資逐步集中於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性項目,尤其是動植物品種資源和轉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證充足的農業技術儲備。

6、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實現全國農產品信息聯網

目前,許多地區的農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認識到:調整農業結構,種植或養殖養市場上暢銷的農畜產品,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但具體到某個地區、某個農户、每個地塊,到底應該種什麼、養什麼,羣眾往往束手無策。其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對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農畜產品市場供求、價格、消費心理等信息的發展變化方面的瞭解,缺乏有關方面的數據和資料及其分析和判斷。因此,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蒐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佈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繫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7、保護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態示範縣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節柴灶、太陽能,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並重,狠抓污染源治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加強執法監督,鞏固達標成果,為廣大農村長遠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條件。

8、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儘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採取國家出大頭、地方撥一點、農民自己出一點方式,將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帶入實質性運行軌道,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9、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説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範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羣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範。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

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要有好政策,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須要有好的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來執行。因此,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政治上表現為先鋒模範作用,在發展經濟上表現為帶領和帶頭作用。當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農村黨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在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體現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就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廣大黨員幹部思想解放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場觀念、效益觀念、競爭觀念、科技觀念等在頭腦中日益強化,並在具體的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初始階段中某些消極的東西在農村表現得也很突出,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衝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迷失性。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報刊、雜誌、廣播、電視、電腦甚至廣告等現代傳播媒介迅猛發展,使我們對全世界的整體狀況和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楚的瞭解。透過這些媒介,我們可以引進和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這是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為一些消極東西的進入提供了條件和渠道。加上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不斷出現,個別黨員幹部對這些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思想上產生了迷茫和各種認識上的誤區。有的農村黨員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講經濟效益,用不着再強調什麼政治,只要把經濟搞上去,就什麼事情都做好了,極個別黨員甚至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思想上的迷失性,導致了行為上的無原則性。有的黨員精神空虛,無所寄託,迷戀於邪教的歪理邪説之中;還有極個別的成為金錢、美色、權欲的俘虜。

2、不適應性。部分黨員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如一些農村黨員幹部對市場經濟的特點、運行規律瞭解不清楚,特別是在生產的手段和經營的方式上表現出了很強的不適應性,還習慣於傳統的農業生產和落後的營銷方式。對如何搞市場農業、現代農業,尤其是利用網絡、信息等現代技術,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更是一竅不通,根本談不上在農民致富中發揮帶頭作用。

3、自私性。有個別黨員只顧自己致富,缺乏帶領農民致富的意識。這種現象在農村所謂的“能人黨員”羣體中反映得比較突出。這些黨員頭腦比較靈活,思想觀念更新較快,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致富手段比較多,效果也很明顯。但他們致富後,並沒有按照黨的宗旨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積極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表現得自私自利。另外,極個別黨員領導幹部謀私,敗壞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4、家族性。在個別農村黨員中,家族派性根深蒂固。這些黨員首先想到的不是集體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而是姓氏家族和其它各種關係羣體的利益。還有一些黨員幹部甚至為維護家族和小團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羣眾意見很大。

1、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當前,廣大農民羣眾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就是脱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而對於怎樣才能致富,卻顯得很茫然。廣大農村黨員作為農民中的先進分子,就要敢為天下先,通過了解市場,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有前景的設施農業、林果及畜牧養殖業,或外出務工經商,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真正使黨員成為農民羣眾致富的一面旗幟。

2、心繫羣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農村黨員是廣大農民羣眾中的先進分子,必須注意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黨員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還要注意充分發揮服務作用,通過傳授致富好經驗、好做法,熱心幫助農民在市場經濟中學會經營,積極主動地帶領農民羣眾共同致富。對於那些較困難的農户,吸收他們作為自己經營組織中的一個成員,通過自己帶動幫助他們致富。我區現在有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種帶領農民致富的有效形式。這些組織的帶頭人大部分都是農村黨員幹部,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發揮幫、扶、帶作用,帶領大批農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廣大農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農村黨員幹部,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要因地制宜,積極尋找致富門路,為廣大農民致富提供寬鬆的環境和廣闊的空間。普通黨員可採取“發揮特長、分工聯繫、突出幫帶”的辦法,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在參政議政、農業生產、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和帶領羣眾奔小康。

3、崇尚科學文明,爭做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樣。農村20多年的改革發展,使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總的來講,廣大農民逐步樹立起崇尚科學,破除舊傳統、舊禮教,樹立講民主、講法制的新觀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會陋習在農村根深蒂固,邪教組織的出現和蔓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廣大黨員要努力成為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廣大黨員要處處想着羣眾,時時為了羣眾,不與羣眾爭利益,爭實惠,始終為農民羣眾的利益着想。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始終以代表先進文化為己任,積極倡導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並身體力行,在農民羣眾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此外,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領導核心,就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運行規律,改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手段。現在,在個別農村出現的黨支部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下降的問題,主要是自身領導方式和工作業績與形勢的發展和農民的要求不適應造成的。因此,農村基層黨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發展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上來,把單純的行政領導轉移到既領導又提供服務上來,把對普通黨員的簡單説教轉移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上來,切實把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為推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領導核心。首先要紮實開展好村級先進性教育活動,對黨員加強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等活動為載體,教育廣大農村黨員進一步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和信心。同時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強針對性和適應性,注意貼近實際。一方面通過農村典型事例和黨員身邊的巨大變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艱苦奮鬥創業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揚共產主義的先進思想。另一方面要在瞭解、分析廣大黨員幹部思想動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談心活動、板報宣傳、外出參觀、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從素質教育入手,有針對性地強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把解決幹部中的思想問題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經常化。其次,要組織廣大農村黨員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引導黨員按照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辦事。要讓廣大黨員瞭解市場經濟的特點、遵循的原則及主要特徵,要學會研究市場、熟悉市場乃至駕馭市場,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從事經營活動。要教育黨員認清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信譽經濟,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守法經營,平等競爭,靠信譽、靠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發展。第三,要積極開展黨員自我教育。如採取組織黨員開展宗旨教育、開展農民種養致富能手大賽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增強黨性觀念,通過學科學、用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在勤勞致富、“二次創業”、農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員在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斷壯大和純潔農村黨員隊伍。黨章中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羣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因此,要注意對那些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帶領廣大農民羣眾共同致富的農民先進分子,主動關心,熱情幫助,吸收他們加入黨組織,使這些致富能手在黨組織中更好地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同時,要通過民主評議活動,對那些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發揮模範作用、不具備黨員條件的,及時作出組織處理,以進一步純潔黨的隊伍。

總之,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3

今年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設年,為了組織實施好全面小康建設工作,2月17日至18日,市有關負責人赴,調研考察三地全面小康建設情況。

一、三地全面小康建設的基本情況

在我們考察的三個市(區)中,______、______兩市均已通過全面小康驗收,______區通過省民意調查中心的民意調查,即將接受全面考核。

______市

於20__年3月6日通過______省全面小康調研組的全面驗收,率先建成我省長江以北第一個全面小康達標市。包括核心指標在內的23個指標達到或超出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標值。主要指標中:人均gdp3402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050元,百姓對小康的整體滿意率達91.2%。未達標的兩個指標分別是百户家庭電腦擁有量、森林覆蓋率。

______市於20__年3月21日通過______省全面小康調研組的全面驗收,包括核心指標在內的24個指標達到或超出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標值。主要指標中:人均gdp3851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055元,百姓對小康的整體滿意率達66.4%。未達標的1個指標是森林覆蓋率。

______區於20__年12月通過省民調中心的民意調查,將於今年3月份接受省全面小康考核,該區有望在蘇中率先建成25項指標全部達標、人民羣眾滿意度較高的全面小康社會。據初步統計,該區主要指標中:人均gdp480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百姓對小康的整體滿意率達93.6%。

二、對三地全面小康建設調研考察的啟示

通過對______、______、______三地全面小康建設工作的學習考察,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成功經驗的共性。

1、高度重視是前提。各地將建設全面小康作為黨政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每一項工作都與小康建設緊密相連,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一是組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成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領導小組,由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相關市領導擔任副組長,責任部門和鄉鎮的主要領導為成員。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及時研究部署推進小康的各項工作,協調解決小康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成立監測、推進、宣傳、考核等工作小組,全方位加強對全面小康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從組織實施、責任分工、實施步驟等方面進行總體規劃,對各階段的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提出明確要求。三是強化動員發動。召開規模較大的動員大會和以達小康為主題的專項工作會議,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總動員、總推進。四是明確推進職責。根據各部門的職能,將全面小康的25個指標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部門。明確專門部門為推進和監測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工作。五是強化進程監測。及時動態掌握小康進程情況,按照時序紮紮實實加以推進。特別是對未達要求的指標,倒排節點,措施到位。

2、經濟實力是基礎。______、______、______三地近幾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這為他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______市形成了以機械製造、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等特色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躋身“20__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20__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0億元,增長14%;財政總收入完成41.0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51億元,分別增長28.7%和26%。______市形成了視光學、五金工具、汽車零部件、木業加工、包裝印刷、絲綢家紡、皮革製品等特色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全市擁有上市企業6家,是“中國桅燈出口基地”、“中國眼鏡出口基地”和“省五金工具產業集聚監管示範區”,20__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55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分別增長32.4%、20%。______區形成了機械製造、旅遊日化用品與新材料、服裝服飾紡織、新能源與電子電氣、製藥與醫療器械、船舶汽車及零部件等六大產業,培植了瓊花集團、虎豹集團、揚力集團、牧羊集團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20__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億元,增長15.2%;財政收入30.07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4.59億元,分別增長31.1%、32.1%。

3、宣傳引導是推手。為了讓全面小康建設家喻户曉,三地均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老百姓從不瞭解小康到被動接受小康再到了解小康。除了常規宣傳外,______市在電台、電視台開設了“達小康促和諧”、“百姓看小康”、“小康之路”、“小康巡禮”等專欄,在《______日報》開設了“百姓看小康”、“全面小康進行時”、“幹部暢談小康”等專欄;結合“千戲下基層,唱響新農村”活動,創作了一批反映該市小康建設的文藝作品送往鄉村,當年送戲50多場、送宣傳片170場。______市開展了“五個一”全面小康宣傳活動,即開展一次大討論、印發一套宣傳材料、舉行一次文藝巡迴演出、舉辦一次徵文競賽、開展一次政策

巡講。______區圍繞“處處看到宣傳標語、人人知曉小康常識、家家感受小康變化、時時營造宣傳氛圍”的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與揚州電視台合作,聯辦20集“小青逛______”節目,“大地飛歌”欄目組以全面小康為主題走遍14個鄉鎮進行演出,該區還恢復了停用多年的村頭廣播,收到較好的宣傳效果。

4、為民辦事是關鍵。按照省委要求,建設

全面小康社會就是要總體上達到一個“不含水分、人民羣眾得實惠的,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目標。為此,______、______、______三地均針對惠民利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為民辦實事上加大投入,讓羣眾切切實實感受到小康建設帶來的實惠和變化。______市開展“萬人幫萬户,攜手奔小康”活動,全市8000多户幫扶對象與8000多名機關幹部一一掛鈎結對,確保不讓任何一個人在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上掉隊;在各行政村全面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規範化管理,20__年財政對該項工作的補貼達250萬元;從20__年起每年投入近400萬元,對全市河道實施分級管理,建立長效保潔機制。______市實施了捐資幫扶、民政聚力、掛鎮幫村扶户、温暖進萬家等八大工程,發放捐資幫扶資金560萬元,慈善救助資金580萬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小康的温暖。______區在20__年至20__年三年中,共出台30餘項惠民政策,去年圍繞全面小康建設實施十件實事工程,包括當年投入2700多萬元進行通組道路建設、當年投入20__萬元進行垃圾集中處理、推行新農保制度等,新增財力中70%用於小康建設。

三、我市實現小康目標的難點分析

20__年市十一次黨代會一次會議根據省、市黨代會要求,結合儀徵實際,提出“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階”的奮鬥目標,其中“四年小康”就是指到20__年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比省定達標時間20__年提前3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市小康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領導小組。對照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20__年底,全市已有22個指標達省定小康標準,比20__年新增3個指標。尚未達標的3個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百户家庭電腦擁有量。我市實現小康目標的難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從小康指標看,難點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我市3個未達標指標中,20__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834元,距16000元目標值僅有166元差距;百户家庭電腦擁有量36台,距40台目標值僅差4台,此兩項指標完成難度不大,其中百户家庭電腦擁有量屬於非核心指標,一些達標縣市如______、金壇、溧陽都沒有完成,但我市要儘量爭取完成。我市創建全面小康的難點指標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該指標屬於核心指標,必須完成,20__年全市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177元,距8000元的目標值相差823元,需增長11.5%。

從百姓認可度看,難點在宣傳發動。目前我市全面小康建設工作仍側重於數據統計監測方面,對組織推進、廣泛宣傳等方面工作還不夠深入,全市上下創建小康工作的氛圍還沒有形成。由於宣傳工作剛剛起步,宣傳力度不夠深入、不夠到位,廣大幹部羣眾對全面小康的知曉度、認可度不高,部門、鄉鎮在建設小康認識上還存在誤區,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與“小康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混淆。因此,要確保百姓認可度達到60%以上,必須加大宣傳發動的力度、深度和廣度,讓羣眾真正認識小康和感受小康。

四、對我市全面小康建設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我市強勢推進三大建設,產業集聚初步成形,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特別是連續多年的新農村建設,為全面小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堅信,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根據外地創建經驗,結合儀徵實際,現對下階段全市推進小康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領導,健全網絡,形成合力。一是調整領導機構。及時調整全市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小康工作的指導。建議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分管市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相關市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四個工作組,協調推進組設在市政府辦公室,負責全面小康協調推進;督查考核組設在市發改委,負責全面小康考核工作;進程監測組設在市統計局,負責全面小康進程監測工作;宣傳報道組設在市委宣傳部,負責全面小康宣傳工作。二是成立工作機構。由市政府辦公室和市發改委牽頭,成立全面小康建設工作機構,相對獨立辦公,人員在20人以內,從各相關部門抽調,具體負責全面小康建設的組織推進。三是形成組織網絡。小康建設組織架構向部門、鄉鎮、街道、社區、村延伸,各責任部門、鄉鎮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工作班子;各街道、社區、村也要明確專人負責小康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形成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的工作網絡。

2、制定方案,完善機制,強化協調。一是儘快制定實施意見和相關方案。由市委、市政府出台實施意見,對我市全面小康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責任落實、主要措施、實施步驟等進行總體規劃。市發改委、統計局、宣傳部牽頭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監測方案、宣傳方案等,從操作層面細化實施意見。二是加緊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市領導小組工作例會制度,目前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後期衝刺階段可每月或視需召開會議,聽取責任部門指標測算、小康推進等方面的工作彙報,集中研究小康建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指標監測動態管理制度,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深入細緻分析,對已達標的指標加強鞏固提高,堅決防止剛性指標出現反覆、下滑;對未達標的指標特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百户家庭電腦擁有量,相關部門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序時進度、提出攻堅措施,確保按時完成。三是加強創建過程中的協調溝通。小康指標數據達標需要省級部門的確認和考核。因此,不僅市內要加強溝通聯繫,同時要加強與省、揚州兩級全面小康監測相應牽頭部門的工作協調和溝通,及時彙報我市小康指標完成情況、小康建設進展情況,客觀反映全面小康進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請上級專家把脈會診,必要時請上級相關部門實地指導工作,爭取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支持,為全市小康創建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以人為本,惠民利民,廣泛認可。百姓認可是全面小康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於此前有媒體曝光少數縣市在民意調查上做了“動作”,今年省民調中心對此必將有新的舉措。因此,我市必須把關注民意、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落腳點和出發點,讓人民羣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感受到小康建設帶來的利益和實惠,從而從內心產生對全面小康的認可。一是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保障水平。擴大新型農村養老覆蓋面,提高新型農村醫療報銷比例和保障水平。強化對城鄉低保人羣的動態監測,確保保障全覆蓋。規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提高集中供養率和供養水平。完善救助機制,解決困難羣眾生活問題。二是加大財力投入,實施惠民工程。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醫療、衞生、交通等方面投入,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尤其要在建設通組道路、擴大區域集中供水和垃圾袋裝化處理覆蓋面、加快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強村級文體中心建設、加快城鄉公交建設等民生工程方面,制定實施計劃並落到實處,讓廣大羣眾共享發展成果。三是加大幫扶力度,關注弱勢羣體。開展新一輪農村扶貧幫困工作,實行市、鄉(鎮)、村、個人四級掛鈎幫扶機制,明確幫扶內容和標準。

4、加強宣傳,積極造勢,營造氛圍。目前我市羣眾對全面小康的知曉率和認可度還不高,老百姓對建設小康社會和參與小康建設的熱情還不夠,沒有形成“全面小康全民建”的濃厚社會氛圍,這對建設全面小康的宣傳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宣傳內容方面:一是要讓百姓知道“什麼是小康”。現在不少市民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羣眾認為“小康就是過上十分富裕的生活”,這是對小康內容的誤解,需要我們通過宣傳,通過幫助老百姓算家庭收入賬、比生活條件的提高、看住房面貌的改善等,引導羣眾正確理解全面小康。二是要讓百姓知道市委、市政府圍繞全面小康建設做了哪些工作。近年來我市在民生工程上的投入不斷加大,但有些實事並不為百姓知曉,要通過宣傳讓羣眾瞭解市、鄉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小康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事業方面作出的努力。在宣傳形式方面:一是要濃墨重彩。廣播、電視、報紙、網絡要將全面小康建設作為當前一個階段的重要內容,天天有、期期見。二是要鋪天蓋地。通過“送戲送電影下鄉”、社區廣場文藝演出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意義。通過宣傳標語、發放實物、板報戧牌、電話彩鈴等,讓小康宣傳不留空白,讓市民時時處處感受小康。三是要把握節點。要針對小康推進的程度,有重點、有時點地開展宣傳,把握好宣傳的力度和效果。在宣傳主體方面,要全面動員,不能僅僅依靠宣傳文化部門,各級領導和機關幹部都要做小康建設的宣傳員,通過深入基層、聯繫羣眾、宣講政策等活動形式,動員和引導基層羣眾知曉全面小康建設、參與全面小康建設,充分發揮羣眾在全面小康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4

摘要:產業結構的自然變動和主動調整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隨着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贛州市積極調整本地產業規劃,結合本地區域優勢,發展產業集羣,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次調研,筆者試圖對贛州市的產業規劃和產業集羣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其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並試圖給出一點粗淺的建議。

贛州市地處江西省南部,也稱贛南,東鄰福建,南接廣東,西靠湖南,北連江西省吉安、撫州兩市,是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往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溝通長江三角洲與華南經濟區的紐帶。贛州市人口和麪積分別佔全省的1/5和1/4,是全省最大的設區市。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要加快工業化進程,已成為贛州各級政府的一個共識,自20xx年以來,贛州各縣、市、區都在加快工業化步伐,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集羣化調整,並已取得一定的成績。本次調研,筆者試圖對贛州市的產業規劃和產業集羣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其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並試圖給出一點粗淺的建議。

1.贛州市產業結構調整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

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部門之間的相互組合關係。合理的產業結構是區域健康發展的前提,有利於充分利用區域資源,提高區域產業經濟效益,增強區域經濟實力。相反,產業結構不合理,會導致區域資源配置失當,總供求失調,削弱地區的經濟競爭力。

1.1理論依據

產業協調是各產業間具有較強的結構轉換力與互補關係的和諧運動。從社會供求關係上看,產業結構協調既是產品結構的合理化,又是生產要素結構的合理化。因此,產業結構是動態發展的,隨着經濟發展水平不斷高級化。威廉·配第和克拉克通過對若干國家歷史時期勞動力在三產業之間的變動情況的分析得出了“隨着經濟的發展,勞動力逐漸由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的結論。庫茲涅茨通過對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三產業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的統計分析也發現:三次產業佔GDP的比重隨着經濟的發展逐漸呈現“三、二、一”的趨勢變動。可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

1.2現實基礎

隨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長珠閩”地區相繼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勞動力成本和土地價格迅速上升,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和技術升級,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在全國和全球的競爭地位,必須將勞動密集型和佔用土地資源相對較多的工業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由此形成了新一輪產業重組、分工和協作的大調整。贛州作為江西的南大門,是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發展的共同腹地,區位優勢明顯,生產要素成本低,資源豐富,生態優美。目前,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為主的交通設施以及城市基礎設施明顯完善,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投資環境日益優化,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綜合優勢凸顯,面臨着加速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全國經濟正呈現出東部一馬當先,西部積極推進,中部加快發展,東北重振雄風,各地競相加速發展,地區競爭更加激烈的發展格局。而國內大部分傳統工業消費品市場已經出現低水平過剩,相當一部分產業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市場空間,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作為工業發展相對落後的贛州,面臨着巨大的發展壓力。贛州要加快發展,必須正確分析和把握產業發展規律,科學進行產業規劃,建設產業集羣,形成一批能夠對地方經濟起到強勁支撐和帶動作用的支柱產業。

2.贛州市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1工業發展基本情況

2.1.1產業發展突出六大優勢產業

經過幾十年

的發展,贛州市已經形成以傳統產業為主的門類較全的工業體系,在全國統一劃定的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涉及35個行業大類。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70户,完成工業增加值30.1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1.1億元,利税總額13.46億元。近幾年,特別是20xx年實施主攻工業戰略以來,全市突出重點抓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壯大以稀土、鎢為主的有色冶金工業,以煙、酒為主的食品工業和生物製藥業三大產業,不斷改造提升以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為主的機電製造業、以新型幹法水泥為主的建材工業,引進發展以造紙、製鞋和服裝紡織為主的輕紡業,現已成為全市工業的六大優勢產業。這六大優勢產業涉及16個行業,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4户,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8,20xx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1.3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3.20億元,利税總額10.98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0.59、74.89和81.57。六大優勢產業已經成為全市工業快速穩定發展的龍頭和實現利税的主要來源,對整個工業起着強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也為贛州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20xx年六大產業主要經濟指標情況見下表。

單位:億元

產業名稱

銷售收入

工業增加值

利税總額

有色冶金及新材料

33.4

30.06

7.0

23.19

3.33

24.74

22.09

19.88

7.4

24.51

4.83

35.88

現代輕紡

7.2

6.48

1.4

4.64

0.5

3.71

機電製造

12.31

11.08

3.01

9.97

1.22

9.06

新型建材

5.9

5.31

1.6

5.3

0.6

4.46

2.3

2.07

0.9

2.98

0.5

3.71

83.20

74.89

21.31

70.59

10.98

81.57

由上表可以看出,贛州市的產業發展中傳統工業、國有工業比重較大,六大主導產業基本屬於第二產業,這反映了贛州的產業發展能與其地理位置及地域資源特色充分結合,發揮已有的產業優勢,但這同時也反映了贛州市的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

2.1.2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投入少、規模小。由於贛州市工業基礎差,長期投入不足,總量小。支柱產業缺乏重大項目的帶動,規模還比較小,生物製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還相對滯後。

②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儘管贛州市已經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但整個工業結構表現為小而全、小而散,集中度低,輕重工業比例失調。產業佈局不合理,沒有形成產業集聚優勢。產業層次較低,相當一部分停留在資源的初加工。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

③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研發能力弱。一是人才缺乏,特別是科技型人才匱乏,在生物製藥、新材料等技術密集型行業表現尤為突出。二是研發投入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沒有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三是整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還不完善。

④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仍然不足。表現為企業所有制結構不合理,機制轉換還不到位,國有經濟比重仍然過大,相當一部分改制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改革還有待深化和完善。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快。

⑤市場體系建設不健全。消費品及生產資料市場規模小,數量少,佈局不合理。生產要素市場不健全,不活躍,配套體系不完善。統一、公平、規範的市場體系尚未形成。

2.2工業園區建設與產業集羣

2.2.1贛州市關於工業園區與產業集羣建設的佈局規劃

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贛州市按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要求,逐步建立“一區一圈兩翼兩線”的主導產業發展格局,即圍繞贛州中心城區、“一小時都市經濟圈”、瑞金市和龍南縣二個次中心城市、贛粵高速公路和贛龍鐵路沿線展開產業佈局,實施區域分工,統籌協調,全面發展。

具體佈局規劃如下:

河套內老城區不再新建工業企業,保留環保型、都市型工業,並鼓勵和支持原有工業企業“退城進園(郊)”發展。河套外以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沙河工業園為主要平台展開工業佈局,延伸輻射贛縣和南康市現有工業園區,重點發展以精深加工為主的有色冶金及新材料業,以酒、煙為主的食品業,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機電製造業,以造紙、服裝為主的現代輕紡業和製藥業。在贛州市中心城市總體發展規劃要求內,在贛江下游適當區域,設置輕化及有色冶金工業區,發展達標排放的造紙、紡織印染、有色金屬冶煉等工業。

“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圍繞中心城區展開產業佈局,區域內的於都、興國、上猶、大餘、信豐等縣發揮優勢,依託工業園,分別培育形成1-2個具有特色的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建材業、特色食品業和有色加工業。

“兩翼”以瑞金市、龍南縣兩個次中心及周邊縣展開產業佈局。重點發展新型建材業、稀土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貿易產業。

沿“兩線”縣市及其他縣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強化幹線各城區和工業園的產業集聚和帶動作用,選擇1—2個特色產業進行佈局,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配套的加工製造業,加速培育成為贛州市經濟增長的“隆起帶”。

2.2.2園區建設存在問題

①園區內部各企業未構成互動網絡,集羣效益並未明顯實現。由調研中發現,園區內各企業間未自發形成專業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既競爭又協作的網絡關係,企業間及其與支撐機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羣的特點和區域產業整體功未得到充分的體現。

②園區內部還沒有充分形成佈局集中、特色鮮明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羣。園區內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存在技術水平偏低、項目規模偏小、產業關聯度偏低等問題;而且相當多的廠房仍然處於空置狀態。

③企業融資渠道過於單一,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資金短缺,融資困難,一向是束縛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贛州市儘管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但由於其宣傳力度不夠以及企業對其認識存在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

3.贛州市產業規劃對策建議

3.1引進重大項目,形成自己的名牌產品

加大項目引進力度,與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結合起來,積極創造條件引導規模大、後勁足、前景好的企業進園區安家落户,以骨幹企業的發展形成園區的框架;圍繞發展前景好的優勢產業,既鼓勵現有企業加大投入,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政府應重點扶持前景好,技術含量高,有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並藉此在國內外市場打響自己的品牌,如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業、浙江嵊州的領帶產業、福建晉江的運動鞋產業、珠三角一帶的家電產業、廣東茂名的石化產業、江蘇的紡織品產業、雲南的煙葉加工產業、重慶的摩托車產業等。

3.2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優勢,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第三產業發展程度是產業高級化的標誌,其發展速度和總體水平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優化程度,贛州還必須大力扶持和發展第三產業,進行產業升級,才能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形勢。

3.2.1大力發展教育產業

贛州作為一個地級市擁有三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在全國是罕見的,也是與周邊省份地級中心城市相比較最突出的優勢。政府應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學科研環境,逐步將社會力量和更多激勵機制引入高等教育,形成教、產、研一體化、教育產業化的良好環境。目前贛州已有近三萬名高校學生,他們不僅為贛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提升了贛州的文化品位,而且給贛州城市經濟提供了巨大的消費動力,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應將贛州的高等教育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只有進一步加快贛州的教育產業發展,才能為20xx年贛州建成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提供智力支持,也才能保持住贛州作為四省交界地區科技文化中心的地位。

3.2.2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加快發展服務業。

據原國家計委發展規劃司《為什麼“十五”期間必須加快服務業發展》一文分析:“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20xx年我國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8,比1995年提高5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40,呈現與工業並駕齊驅的態勢。”加快發展服務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根本途徑,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迫切需要。贛州不但工業落後,而且服務業(除高等教育以外)也落後。因此,在加快贛州工業化進程的同時,也必須提高贛州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以適應未來贛州特大城市的發展需求。

3.2.3發展信息化建設

入世後國內市場成了國際市場,國際市場成了國內市場。贛州行業和企業要站在全球化角度思考自己的發展。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及信息化工作,提高企業的科技化和產業信息化水平,是贛州優質行業和企業走向全國與全世界的必由之路。

3.2.4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建議各級政府出面組織銀、企聯席會議,落實建立專項銀團貸款,擴大特色產業集羣的信貸規模,並採用授信貸款、貼息貸款等方式,直接將信貸資金分配到產業特色明顯、發展比較健康的產業集羣。同時,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徵集和評價體系工作;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各類擔保機構;建立特色產業集羣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範操作辦法,完善法規體系,擴大投融資渠道,加大對特色產業集羣的資金扶持力度。

3.3利用財税政策吸引沿海產業的轉移

目前,廣東落後地區都在實行產權分税制,充分吸納珠江三角洲的產業轉移。產權分税制是針對我國税收制度的分配弊病,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設計的一種新型税收制度。這種制度的優點是企業註冊地和投資者所在地均有權分配一定數量的地方税,因而能夠消除地方政府針對企業對外投資設置的障礙,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區域轉移。例如,中山市的企業到韶關市投資興建一個註冊資本1億元的大型企業,中山的企業控股80,韶關的企業控股20。企業投產後每年能上繳國税和地税共計l000萬元,其中地方政府可得税費400萬元。按照產權分税制中山市依據中山市企業的投資比例能夠分配到80或一定比例的地方税收。這一制度設計對兩地的企業和政府都十分有利。贛州市政府亦可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主動吸納沿海產業轉移,並在東南沿海加大宣傳力度。

3.4打造技術創新平台,提高產業集羣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政府要面向行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構建有效的科技創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區域創新體系,引導與帶動產業集羣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集羣的發展。通過對產業集羣中關鍵性技術與共性技術的政策支持、技術支援與財政扶持,提高集羣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建立重點產業集羣的技術創新基金,運用財政貼息、税收返還等政策手段,引導產業集羣的核心企業逐步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建立科技創新與產業集羣互動發展的有效機制,實現經濟與科技互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周運錦,袁慶林.贛州市產業發展戰略與產業規劃研究.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xx,(4)

[2]李俊傑.武漢市產業結構分析和產業規劃.湖北社會科學,20xx,(3)

[3]柳德舫.實施產業集羣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南方經濟,20xx,(6)

[4]曾慶軍.縣域園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xx,(7)

[5]萬文濤.工業園區發展應注重產業集羣.當代經濟,20xx,(4)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5

社會調研報告 演講人: 班 級: 團隊 : “”

關於大學生道德素質情況調查 調查背景:近來,有關大學生缺乏道德的現象頻頻出現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之內,這令部分的公眾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針對這種狀況,近日,我在大學生這羣體裏展開了一次關於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的現狀的調查。 調查目的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為了瞭解在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道德素質,讓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事,遵紀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評估。 社會調查意義 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係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道德屬於特定社會羣體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它的好壞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

調查方法和程序 本次調查報告由星空團隊發起,主要以紙質問卷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和社會道德素質三個方面展開。通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總共發放了30份紙張調查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0份,並且通過網絡發送並收回了20份有效的調查問卷,總共有50份反饋問卷,而具體的調查情況以及我們對此的思考觀點如下: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都能認識到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並且做得比較好,但仍有小部分同學有所欠缺。 總結及建議 關於造成大學生素質現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客觀上講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有欠缺,對大學生從小的道德教育產生影響;二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學校過分注重了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長長期過分溺愛,使當前部分大學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欠缺;四是就業體制的不完善及觀念的落後,阻塞着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侵蝕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主觀方面分析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社會上流行的功利價值取向影響了大學生的實際行為,比如對於考試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錯的,但為了成績還是會無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觀念與實際行為的分裂;三是大學生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事物認識有不穩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當前大學生的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隨着社會發展,思想多樣化,大學生在道德意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顯增多。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侷限於提高青年一代科學文化素養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 大學生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成長也是值得關注的一方面。從該調查總結,大學生整體素質良好,整體大學生的素質也良好,仍需加強。

建議: 第一,以正面教育為導向。 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結合“八榮八恥”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第二,家庭、學校、社會、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對於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什麼有的學生勤奮刻苦懂禮貌,修養好,深得教師的喜愛,有的學生則相反,這很大程度與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中,應作出榜樣,提出要求並嚴加管理。另外,社會這個大環境也應相應正確輿論導向,並及時樹立典範,只有這樣,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以人為本,推崇“仁愛”原則。 要使大學生明確道德風尚的內涵,就要他們深刻理解以人為本,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中國的傳統倫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孔子曾強調“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人為本是公民道德建設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人處理人我關係的基本原則。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必然導致對他人利益的損害。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貴的。 -----大學生道德素質情況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説明 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 首先,什麼是道德素質?82%的受調查者認為是一種道德修養,84%的同學認為是一種道德情操,認為是一種文化素質的佔72%,還有60%的同學將之認可為一種心理素質。本題既然為多選題,

並且每個選項都有半數以上人選擇,可以看出道德素質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它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必會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後通過一定的外化,將這種內在的抽象的素養反應在日常生活中。 在對當今大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認識上,認為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佔20%,64%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6%認為差。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為的德才兼備,所以為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那麼大學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56%的人認為是道德修養,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2%的人認為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8%選擇了創新思想。有半數左右的同學把道德修養擺在了第一位。 最後,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呢。24%的同學認為應該靠個人覺悟,30%的認為應該由家庭培養,32%的認為與學校教育有關,剩餘14%的則認為應該由社會監督。 自身道德素質水平 考試作弊是絕不允許的,但也是無法避免的。在大學生對考試作弊看法的調查中顯示,有56%認為可以選擇作弊,總比重修要好;28%對考試作弊很反感,並表示自己從來不作弊;僅有極少數人認為作弊沒什麼大不了。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還是有根深蒂固的誠信本質的,大部分學生從心裏是很不願意作弊的。 關於上網時注意文明用語的情況,56%的同學都是注意和非常注意的,只有12%的同學是很不注意的,看來同學們在用語上大多能保持文明。而假如在圖書館撿到了一個價值不菲的錢包時,94%的會選擇交給失主或保衞人員,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都能做到拾金不昧。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而在我們身邊卻有人隨地亂扔垃圾。這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還成了一種陋習。亂扔垃圾是遭到唾棄的,也是人們鄙夷的。從扔垃圾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究竟如何。因此用此問題來對大學生的素質做些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但沒有垃圾箱時,64%的同學選擇找到垃圾箱後再丟,而有30%的同學選擇隨手扔掉或找個角落再扔。

看來仍有一部分的同學沒有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社會道德素質水平 在被問到“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偷正往路人口袋裏偷東西,你會怎麼做”等不與自己利益形成直接衝突的問題時,雖然有42%的被調查者會立刻告訴被偷者,但是卻有22.%的人會選擇“明哲保身,視而不見”,選擇後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這就表明了當某些大學生遇到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那種維護別人權益的主動性不會太高,因此,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面對人行道為紅燈,但此時恰好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時,僅有28%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20%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8%的同學認為能快點走最好,而34%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倖心理的體現,以為車少,以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78%的人會主動讓座,16%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4%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2%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地大學子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乾脆一直站着。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麼讓位於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於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舍友在出門前忘了關台燈或風扇,導致枱燈或風扇開了整整一早上時,80%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8%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裏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0%的人持無所謂態度。隨手關燈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於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為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6

20__年8月16日,我按照學院安排,來到撫州市廣昌縣甘竹鎮,調查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際情況。我們的調查採取數據收集、會議彙報與個別訪談的形式開展。全面建設小康的概念一直在發展,我們調查的時間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況:廣昌縣全面小康建設現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探討了解決此困難標本兼治的辦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地基本狀況

廣昌縣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南接石城縣,西連寧都縣,北毗南豐縣。居贛、閩、粵之交通要衝。是撫州市的南大門,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的發源地。甘竹鎮地處廣昌北端,沿撫河溯源而上,是撫河源頭盱江的第一鎮,故有“盱源首鎮”之稱。全鎮國土面積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畝,山地80000畝。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4700人。

該鎮以特色農業產業比較明顯,烤煙種植規模已達4018畝,產值600多萬元;果業以南豐蜜桔為主,有7000餘畝的規模;食用菌以茶薪菇為主,有1300萬筒的規模;糧食、白蓮作物作為傳統產業,其種植比較穩定,分別是18000畝和4000畝左右。工業以香扇加工業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業(作坊)200多家,從業人數4000多人,產品出口西班牙、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產值8000萬元。其原材料主要是雜木,均來自於縣外。

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進程的主要特點

1.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__年,廣昌縣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1%。糧食全年總產量達10.04萬噸;肉類總產量0.54萬噸,增長

5.5%;水產品產量0.41萬噸,有一定增長。農業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45元,增長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增幅創近30年來的新高。

2.民生工程紮實推進。近年來,廣昌縣加大了對農村衞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開展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1縣工作,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合理設置繳費檔次和繳費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養老覆蓋率有大幅提高。20__年,廣昌縣農村社會事業全面建設小康從農村社會發展的四項具體指標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實現程度為100%,達到了全面小康標準;農村養老覆蓋率達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長。

3.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着收入增加,農民物質消費全面提升,居住環境明顯改善,醫療衞生消費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訊、文教娛樂、休閒旅遊、保健等消費快速增長。20__年,廣昌縣農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長32%。其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為187元,保持了穩定;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設備、用品消費支出為155元,比上年增長43%;人均交通通訊支出為299元,比上年增長48%;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為145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使用水衝式廁所的農户數達到42%,增加了17%;飲用自來水的農户數達到56%,增加了15%,户外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農户上升11.7%。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向高層次發展,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消費方式和結構更加現代化,居住環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設小康邁進了一大步。

三、農村小康進程中的問題和難點

近年來農村小康進程加速推進,但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

1.農民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標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應達6000元以上,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18項指標中,農民收入水平是權重最大的指標。而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保持穩步增長的勢態,但絕對水平較低,20__年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47元,扣除價格因素僅為3282元,離實現小康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廣昌縣支柱產業為特色農業和香扇產業,受經濟影響較大,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有限。

2.農民生活質量改善仍然滯後。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六大類指標中,農民生活質量佔23%的權重。而廣昌縣農民恩格爾係數長期在50%以上,20__年廣昌縣農村恩格爾係數為51%下降緩慢。雖然農村居民最近幾年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和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有較大提高,但是20__年佔生活消費總支出比重為5.9%和6.1%,農民

文化娛樂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農民居住質量也有待提高,還有58%的農村居民使用旱廁,飲用井水的農户高達42%,部分農村居民户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3.農村勞動力素質急需提高。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體系中,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僅次於農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標,佔有12%的權重。廣昌縣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長期保持在7.2年,只相當於國中二年級水平,20__年的住户調查顯示,廣昌縣農村勞動力中39%為國小水平,40%為國中水平,10.9%為高中水平,中專及以上僅佔5.8%。從這幾年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情況來來看,人口素質的提高較為緩慢,一是農村老齡化程度加快,據20__年住户調查數據計算,廣昌縣60歲以上老年人佔農村總人口比重達到10.6%,已經超過人口老齡化10%警戒線;二是農村較高文化素質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三是農民工子女輟學現象仍然存在。以上幾大因素制約農村人口素質提升,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瓶頸。

4.農村社會保障事業起步較晚,標準不高。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廣昌縣政府加大了對農村衞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高度重視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大力推廣實行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但目前僅27%的人蔘與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發展的短板。要達到60%的覆蓋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動、政府投入和宣傳引導工作。

四、進一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建議

1.全面構造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建設是確保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現的基礎。要加強科學發展,從生產與經營、政策與科技、農民與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支持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特色和優勢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綜合項目;二是要積極利用好省外和省內勞務市場資源,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轉移;三是需要積極扶持與引導農民創業,增加家庭經營

二、三產業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效流動。

2.進一步促進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要加快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儘快使農村的人居環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應充分發揮政府導向和市場參與,建

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引導資本進入農村發展,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要嚴格規劃,解決農村住房、水、電,道路和排污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村莊建設雜亂無章、設施配套不齊全的現狀。進一步加大改造農村道路力度,實現村主幹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暢;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提高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加強宣傳和引導,鼓勵農户改善衞生條件,做好整村規劃,建設清潔、無害的生態廁所;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推廣煤氣、天然氣管道建設,探索沼氣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實施。

3.全方位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當前農村教育問題主要集中在留守兒童輟學問題和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問題。當前能接納農民工子女的私立學校存在學校少、要收費、教學質量堪憂等問題,而農村的教育水平與城市有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識結構與農村現實不符,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為緊張,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適齡人員的高中升學率有一定下降。以上問題亟需解決,一是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加大農村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户籍、學籍管理制度,降低農村兒童入學限制,加強教育資源均等化。三是要針對農村就業環境,編制符合農村實際的職業中專教材,加強專科學校對農村的知識培訓與就業引導。四是要以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綜合運用財政扶持政策和市場手段,多方面參與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4.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衞生設備建設,提高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使農民人人享有較好的衞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進一步方便農村小病就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加強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快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實施,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辦好養老院,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加大農村醫療資源投入,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進一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工作,逐步推廣到全省農村當中去,使得全省農村均能享受到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好處,形成個人、集體、政府共同籌資的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擴大參保覆蓋面。

社會調研報告4000字 篇7

弘揚改革創新擔當精神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步伐

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支撐。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三強一富一美”新陝西,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路徑。市__次黨代會將建設____地區____強市、特色____市、____市作為____與全省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現實選擇。經過近幾年全市上下克難攻堅、苦幹實幹,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加快。但是,我們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多遠,如何確保如期實現這一目標,按照市政府領導的指示,研究室深入到統計、發改、民政、人社、環保等20個部門,就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狀

按照國家統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方案》,陝西省將建成小康社會監測指標體系分為經濟發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五個方面31項指標。按照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__全市小康指數為71.88%,分別比20__年、20__年提高3.68個、9.10個百分點,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大方面的實現程度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一是經濟發展持續加快。近年來,全市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持續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加快增長,經濟發展指數從20__年的57.7%提高到20__年的64.26%,年均增長3.28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加速發展,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城鎮化進程持續加快,反映經濟發展的7項監測指標中,規上工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評價值已突破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值,人均GDP、互聯網普及率、城鎮人口比重指數逐年上升,20__年達到34.82%、34.98%、69.22%,比20__年提高8.67、8.92、7.42個百分點,結構指標趨勢向好。

二是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在加快發展的同時,積極落實各項惠民增收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羣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20__年人民生活指數達到78.95%,比20__年提高9.27個百分點。在反映人民生活的12項指標中,失業率、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評價值連續三年皆達到小康建設目標值;恩格爾係數、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衞生髮展指數、城鄉居民收入比、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評價值接近小康建設目標,分別達到99.18%、97.93%、92.04%、88.33%、87.23%。公共交通服務指數、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等其他指標評價值逐年上升,説明交通、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成果已逐步惠及人民。

三是文化建設積極推進。____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以建設文明城市為契機,全面推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20__年文化建設指數達到64.2%,比20__年提高11.52個百分點。在反映文化建設的4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每百萬人口擁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評價值已達到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值,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有線廣播電視入户率評價值分別達到30.40%、65.11%、61.30%,比20__年提高6.60個、10.87個、5.43個百分點。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特色鮮明文化名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四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圍繞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活動,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不斷強化工程治污措施,努力降低資源消耗水平,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20__年資源環境指數達到74.57%,比20__年提高19.03個百分點。反映資源環境的4項指標中,由水環境、大氣環境、綠化環境要素構成的環境質量指數評價值已接近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值,達到95.92%;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城市垃圾無害處理率評價值分別達到55.05%、82.68%、57.28%,分別比20__年提高3.77、54.18、14.02個百分點,全市資源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五是民主法制不斷完善。全市以服務羣眾為核心,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創新社會管理方法,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營造了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20__年民主法制指數達到70.98%。反映民主法制的4項指標中,基層民主參選率評價值、社會安全指數評價值、每萬人擁有律師數評價值分別達到90.48%、83.62%、22.17%,均保持逐年平穩上升的態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人民羣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可以看出,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各個領域。説明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緊緊圍繞“三市”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正視和麪對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結合地區實際,積極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經濟建設成效明顯,民主法治逐步完善,文化建設不斷髮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生態與資源環境保護態勢趨好,小康社會進程穩健推進。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奮進跨越中與全國、全省的差距呈不斷縮小趨勢,但是,統籌推進不平衡、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大等仍是最大的市情。從全省總體水平看,____全面建成小康工作落後於全省工作進度。20__年____全面建成小康指數與全省平均水平相差8.86個百分點,在全省地市中排第9位;經濟發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五大指數分別與全省平均水平相差16.45、10.86、16.78、0.66、6.9個百分點,在全省地市排位中位次靠後,分別為第9、第8、第10、第9、第7位,需要我們揚鞭奮蹄,加快建設步伐,實現後來居上。從自身發展看,協調推進還不夠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1項監測指標中,僅有6項指標評價值已達到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值,5項指標評價值達到目標值90%以上,4項指標評價值在80%~90%之間,7項指標評價值在60%~80%之間,指標評價值在60%以下的有9項,最低一項為“每萬人擁有律師數”評價值僅為22.17%。可以看出各指標的推進顯得很不平衡,且有“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廉政指數”、“公共交通服務指數”4項指標較20__年出現回落。從目標任務看,實現難度逐漸加大。止20__年,我市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度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還差28.1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在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測算,則在剩餘8年時間裏平均每年要有3.5個百分點的遞增。隨着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深層次問題的逐漸顯現,剩餘指標的實現難度將逐漸加大,這為____確保能與全國全省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當前制約和影響我市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主要難點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經濟內生動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一是經濟總量偏小。雖然我市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連續__年經濟增速超過____%,但由於經濟基礎差,發展起步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均量都偏小。20__年我市人均GDP____元,與57000元的目標值相差__元,僅佔評價指標的34.28%。到20__年完成目標值,年均增長量要達到__元,年均增幅必須保證在__%以上。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近年來,我市三次產業呈現了總量快速提升、後勁穩步增強、結構漸趨優化的發展態勢。但是受自身傳統產業結構、工業加速發展的特殊階段、中心城市的帶動力不強以及消費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市第三產業雖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但佔GDP的比重卻持續下降,20__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__%,與全面小康超過47%的發展目標相比有較大差距,實現程度僅為77.45%,且呈下降趨勢。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近年來,隨着我市招商引資工作強力推進,全市的科技創新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由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較少,高新企業不多,規模企業科技投入少等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我市科技投入佔GDP比重較低,20__年評價值僅為41.6%。技術交易市場不旺,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影響着我市科技進步和創新活動的開展,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二)社會發展問題凸顯,生活水平仍顯不高。一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緩慢。20__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為__元,與25000的相比相差__元,評價值僅為43.59%。雖然市委市政府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推出了許多惠農富農政策,農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別逐年縮小,但城鄉居民收入比仍大於2.8的目標值。因此,建設惠及全體人民和百姓認可的小康,實現共同富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二是公共服務水平不高。隨着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公共服務領域不斷完善,但是仍存在水平不高的問題。“公共交通服務指數”呈現波動狀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連續三年徘徊在60%~65%之間,“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與目標值仍有差距,未實現應保盡保。三是農村環境整治仍需加強。近年來全市上下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農村衞生不達標的情況依然存在,“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只有__%,與覆蓋率達到75%的目標值相比差距很大,評價值僅為55.47%。

(三)居民文化消費不足,文化產業發展滯後。一方面,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全市20__年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為__%,距離5%的全面小康發展目標還有距離,實現程度為30.4%,文化產業發展不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我市轉型跨越的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不足。雖然近幾年文化名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由20__年__元增加至20__年__元,相對與人均45元的目標值來説仍顯不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日益增長的居民文化消費需求不相適應。

(四)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節能減排任務艱鉅。一方面,單位GDP能耗偏高。雖然我市期間順利完成降低20%的目標,但隨着一些高耗能企業及生產線的投產對全市節能降耗形成較大壓力,生態資源環境保護面臨挑戰。20__—20__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分別為1.17噸標準煤/萬元、1.13噸標準煤/萬元、1.09噸標準煤/萬元,離小康目標值0.60噸標準煤/萬元還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壓力增大。近年來,全市在控制污染源、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前幾年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目前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矛盾逐漸尖鋭,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任務艱鉅。

(五)法制環境仍需優化,普法工作任重道遠。每萬人擁有律師數是反映法制社會建設程度的一個指標。由於我市律師基數偏少、生存空間相對較小、考取律師資格難,加之律師人才流失等原因,致使增量不大,增速有限。截止到20__年,我市每萬人擁有律師數只有__人,距離目標值2.3人差距甚大,實現程度僅為22.17%,為31項指標中最低。20__年至20__年,我是廉政指數出現波動,從20__年的100%下滑至20__年的78.51%,廉政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和艱鉅的歷史過程。當前,我市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明晰的思路、科學的理念,自覺解放思想,充分凝聚力量,有力攻堅克難,不失時機深化改革,不斷提高開放水平,切實做到發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為全面夠格與全國全省共同步入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添全面建成小康強勁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全方位的改革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____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豐碩成果得益於改革開放。在-8-

新的歷史時期,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仍然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一是把握重點領域推進改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我們要圍繞全市面臨的形勢來推進改革,重點要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現代材料、裝備製造、食品藥品、高新技術、旅遊文化五大產業集羣,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培育各類市場主體,強化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海關和口岸建設,做大做強外向型經濟;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市縣機構改革,建設創新型、服務型和法治型的政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抓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美麗____。這些改革任務,既構成當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決定着今後一個時期全市深化改革的突破方向。二是抓住關鍵環節推進改革。統籌謀劃深化改革的各個要素,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對中省明確實施、羣眾反映強烈、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事項,要採取投石問路先行先試的方法,大膽探索,為全市改革創新積累經驗、創造條件。對確定的改革重點任務,逐條研究,科學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紮實有序推進。對條件還不夠成熟、但又必須實施的改革,加強前瞻性研究,摸清摸透情況,為適時推進做好準備。三是突出問題導向推進改革。要直面問題把準脈,找準思想認識、發展轉型、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克服“不想改”、“不真改”、“不會改”等傾向,把握好改革重點,率先試點探索,帶動整體推進。要深研問題尋良方,認真審視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障礙物”和“絆腳石”,理清本區域、本單位存在的實際問題,充分剖析問題表象背後的深層次矛盾和內在機理,精心研究改革方案和實施辦法。要解決問題不懈怠,找準改革主攻方向和發力點,不斷提高改革舉措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強化羣眾意識推進改革。要引導羣眾最大程度的參與和推動改革,充分尊重羣眾首創精神,從人民羣眾豐富多彩的探索實踐中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加大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羣眾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要以羣眾評價督促推動改革,建立羣眾對改革全程跟蹤問效和評估機制,將民意反饋、羣眾監督的結果作為完善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據。要讓羣眾共享改革成果,優先考慮並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人民羣眾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機制,真正使改革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力引擎。

(二)更新理念鋭意創新,激發全面建成小康內在活力。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之所以保持了持續、健康的發展速度,這與我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正確理念密不可分。同時,在進一步加快建設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陳舊、滯後的思想理念-10-

亟待解決,如不及時清理更新,必將成為新一輪發展的思想障礙,必須以堅定地信念、創新的思維、進取的意識加以克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新的活力。一是發展理念創新。要圍繞思想大討論、大解放的熱潮,讓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新鮮思想活躍起來、智慧力量迸發出來。要克服畏難保守的思想,既認清問題、直面挑戰,更看到困難中孕育的希望、逆境中藴藏的機遇,始終保持攻堅克難的主動性和進取心,着力破除阻礙____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的藩籬。要按照____的高端定位,進一步明確科學發展、____建設主題,大力實施____,全力構建____集羣,重點抓好____建設,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二是產業技術創新。要加快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中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激發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要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對具有行業共性技術、行業核心技術和對____未來新產業、或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的研究,加快推進產學研戰略聯盟、科技研發轉化基地建設。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臵的引導作用。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機構聯合培養複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高層次高技能急需緊缺人才綠色通道,吸引、集聚領軍人才和高層次人才。三是優化服務創新。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的措施,加快完善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保障機制。盤活土地資源,科學、合理安排好增量土地計劃,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需要。創新投融資體制,拓寬融資渠道,大力引進外地企業來漢設立分支機構,最大限度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則,打破行政壁壘和行業壟斷,不斷激發民間資本活力。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推進機構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審批事項,依法規範審批制度,嚴格控制行政性收費項目,改革事業性收費的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中心作用,嚴格落實公開承諾、首問負責和限時辦結等制度,切實維護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