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調研報告(通用9篇)

城市調研報告 篇1

根據十屆自治區政協第53次主席會議精神,自治區政協組成以李達球副主席為組長,由部分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提案委員會,民進廣西區委,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住建廳,廣西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邕江大學等單位參加的調研組,就加快推進我區城市新區建設進行專題調研,為自治區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做準備。本報告研究的新區是指各設區市政府主導建設的城市新區。調研組從今年3月開始相關工作,7月先後深入南寧、柳州、桂林、防城港、欽州等5個城市,廣泛聽取各城市及有關新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瞭解這些城市新區建設的情況。與此同時,自治區政協與我區設區市政協聯動,請各市政協就各自城市的新區建設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在調研基礎上,有11個市政協提交了城市新區建設的調研報告,為調研組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調研組還先後赴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新區、雲南省昆明市呈貢新區、天津市中新生態城考察了城市新區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在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形成如下專題調研報告。

一、我區城市新區建設的進展及主要特點

近年來,我區進入了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加快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的戰略決策。20xx年底,自治區黨委、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我區城鎮化跨越發展的決定》及19個配套文件;在自治區城鎮化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期間全區城鎮化率年均增加2個百分點,在20xx年達到50%左右的戰略目標。

城市新區建設是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手段,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是通過建設城市新區,可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改善城市功能佈局,提高城市服務能力。二是通過建設城市新區,有利於調整優化老城區的產業結構,使城市的產業佈局合理化。三是通過建設城市新區,優化規劃佈局,實現新城區居住、工作與休閒等功能的有機結合,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老城區的更新改造。四是通過建設城市新區,可以塑造城市新形象,優化投資環境,形成城市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總之,城市新區作為中心城市空間拓展、產業轉型、功能完善、形象提升的核心載體,有序加快推進城市新區建設對提升我區城鎮化質量和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此,近年自治區提出加快南寧五象新區、柳州柳東新區、桂林臨桂新區、北海海灣新城、欽州濱海新城等中心城市新區建設的戰略要求。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區各設區市與自治區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力推進,我區城市新區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現出明顯的特點。

(一)明確了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

科學和鮮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確指導政府活動、引導企業或居民活動、吸引外部資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資源,最優化地配置資源,最有效地轉化資源,最有效地制定戰略,最大化地佔領目標市場,從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競爭力。各城市在新區建設之初,就注重創新個性化的城市形象,提出明確的戰略定位。例如,南寧市將五象新區定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業基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總部基地,南寧市新的行政、信息、文體、商業商務中心,具有秀麗嶺南風光、濃郁民族風情、鮮明時代風貌的現代化宜居城區;柳州市將柳東新區定位為汽車城;桂林市將臨桂新區定位為旅遊城。

(二)基本完成了新區主要規劃設計的編制

南寧、柳州、桂林、欽州、防城港等城市邀請知名設計機構參與了新區的概念性規劃、總體規劃、主要片區的控規及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的編制,形成一批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均較強的優秀規劃成果,為新區發展與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和管理依據。

(三)積極探索新區建設籌資路子,初步建立了城建投融資機制

新區建設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建設資金不足。各城市新區改變以往城市建設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着力改革創新,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通過建立投資平台的模式,按照企業化經營的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城建投融資體制。各市政府相繼組建和規範城建投融資公司,注入資本金, 政府控制土地一級市場,通過城投公司統一開發經營,獲取收益還本付息,實現市場運作, 由其承擔開發、建設融資、經營新區的任務,使其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體和龍頭,並堅持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與景觀環境設施先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例如,柳州柳東新區以東城投資公司為主體,積極將融資範圍擴大至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通過銀行貸款、土地一級開發合作、BT項目合作及爭取各級政府性資金支持,20xx年全年落實到位資金41.2億元,並帶動大量社會資金投向柳東新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9億元,同比增長63.8%。目前新區整體骨架與形象初步顯現。

同時,各市也注意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南寧市五象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重視運用BOT、BT模式,出台《南寧市市政基礎設施BT項目管理辦法》,積極破解融資難題。目前新區“三橫三縱”路網格局基本形成,廣西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南寧保税物流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和運行。

(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為新區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新區開發和經濟發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和民間資本,提高新區建設的參與度,各新區積極組織招商引資,引進了大批產業項目與地產項目,新區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多元化。

南寧五象新區提出重點通過廣西文化產業城、廣西體育產業城、台灣健康產業城、“六館三街”、總部基地、中國東盟國際物流基地、龍象谷項目等七大板塊帶活新區,中國聯通南寧總部基地、廣西文化產業城中國東盟創意樂園(錦園)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取得了進展。

柳東新區堅持“產業驅動、教育驅動、環境驅動和創新驅動”,綜合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產業等綜合產業,新區20xx年招商引資內資完成約86億元,外資完成8320萬美元,至今已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玲瓏輪胎、玉柴發動機、重慶工業園、正菱工業園、東岸門户區金融中心等大批重大項目進駐,使新區成為了新興產業的聚集地。

欽州濱海新區積極引進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濱海發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東光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高速公路投資有限公司、廣西五洲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實力較強的公司作為新區建設的戰略合作伙伴,並積極與韓國駐華大使館、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奧林匹克文化發展中心、奧特萊斯(中國)有限股份公司、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區體育局等單位對接,推進運動休閒、商貿旅遊、文化娛樂、創意研發產業等功能性項目合作發展。通過主動引入有實力的企業,濱海新區同時也植入了先進的管理運作模式,為新區高水準、持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出台加快新區建設相關政策措施

新區建設是一項綜合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相關政策的綜合引導和推動。20xx年底,自治區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產業園區與城市新區互動發展的意見,規定在土地使用、財政支持、信貸支持、企業准入、人才引進等方面對新區給予支持。南寧、柳州、桂林市委、市政府等先後出台了支持新區建設的文件,國土資源廳出台關於支持南寧市五象新區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從多方面提高國土資源部門對五象新區開發建設的保障能力。

(六)部分城市新區設立了專門機構

柳州、桂林、欽州、玉林等城市設立了新區管委會。柳州市構建起了柳東新區、柳州國家高新區、廣西柳州汽車城“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以及“112+1”的組織架構,通過實行封閉式管理、明確下放市直部門及垂直部門派出機構管理權限、開通“柳東新區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等特區式管理舉措,有力助推了柳東新區的建設。

目前,我區各城市新區建設初顯規模,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綜合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為加快推進新區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我區城市新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區城市新區規劃與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新區發展理念有待完善

1.部分新區公共服務配套工程“重視大配套,忽視小配套”。在城市新區建設過程中,比較重視大型公建的配置,對鄰里中心、市場、中國小、幼兒園、衞生設施、小區供水、供電等民生類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投入與配套相對滯後,影響了新區人氣集聚。

2.城市新區建設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業支撐不足的問題。有的新區雖然也在規劃中提到工業等產業發展問題,但缺乏具體的措施和足夠的項目來保障。有的新區或者過多強調政府公共產品的支撐作用,市場運作的產業項目不足,或者主要以普通房地產作為新區建設的產業支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區的房地產項目成交量並不樂觀,空置率較高。

3.設施工程“重地表,輕地下”現象仍很突出。因協調建設機制缺乏、資金佔用量太大,部分城市新區對地下管線綜合管廊與地下空間只進行了過渡性安排或不予考慮。這就給未來的城市新區留下了“逢雨必澇、逢雨必癱”以及“拉鍊馬路”的隱患。

形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缺乏新區建設經驗,對國內外城市新區建設的經驗教訓研究借鑑不夠;對新區建設的發展思路、措施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研究論證不夠;涉及地下工程規劃和行政協調不夠,缺乏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對各部門加以規範和約束等。

(二)部分新區規劃不夠完善,品質有待提升

有的城市新區對地域自然特色與歷史文化特色的研究吸納不夠,缺乏對新區天際線、新區色彩、空間形態、建築形體與立面以及開發強度的整體控制,一些建築物單個看來似乎問題不大,但從整體上看則顯得雜亂無章,建築羣體空間整體協調性較差,缺乏美感與特色。

有的城市新區生態化建設尚停留在綠地水系層面,對人行過街系統、綠道網、慢行交通、雨水收集系統等的考慮和建設不夠,對綠色節能與智能化建築也缺乏探索與實踐。

上述問題形成的原因在於:缺乏城市設計和相應的實施管理措施;缺乏對城市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研究;新區建設和管理機構中專業人才不足;規劃設計審批和決策欠科學;缺乏對新區規劃建設與管理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機制等。

(三)城市新區建設所需資金缺口巨大

城市新區建設需要的資金量很大。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級市今年上半年僅靜態計算的資金缺口在200~250億元之間,從動態測算的缺口資金更是巨大。資金困難原因:

1.從“開源”的方面看。一是我區各級財政收入水平較低,可用於城市新區建設極為有限。二是城市投融資平台建立時間短,實力不強,加之近年來國家對融資平台貸款實行嚴格管控,融資形勢更加嚴峻。三是由於金融市場發育不全,直接融資市場規模較小,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難度大。四是由於引導民間資本的政策落實不到位,辦法和措施相對單一,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城市基礎建設的動力不足。

2.從“節流”的方面看。一是建設模式相對落後,如設計與施工可實行工程總承包的項目卻分解為許多項目分頭進行招標,造成設計、採購、施工等方面互相脱節,摩擦增多、時間拖延、資金流失、投資浪費,增加了建設成本和發展的機會成本。二是由於建設項目成本意識不強、投資控制不當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三是由於缺乏整體的籌融資及還款規劃、攤子鋪得過大、建設項目時序安排不當,產生了不少無謂的資金需求。

(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我區這一輪城市新區建設基本處在啟動階段,設施類項目與龍頭企業項目進駐比較集中,普遍反映需要大規模增加建設用地指標或需要調整土地利用規劃,但情況各有差異。南寧市五象新區用地需求大、建設任務緊,而單列計劃難以保障項目用地;桂林希望在旅遊產業用地獲得政策支持,滿足大量項目落地的需求;欽州、防城港兩市則希望增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滿足農民安置回建的用地需求。

新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除了供給指標總量緊張的原因外,也有一些新區用地不合理、浪費指標的問題。比如存在城市建設用地批而未徵和徵而未用現象;存在為了完成招商引資目標而一味迎合企業用地需求,導致土地資源粗放利用、指標濫用;存在閒置土地處理不力而長期閒置,導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或指標浪費等。

(五)徵地拆遷難,回建安置滯後,影響項目推進

拆遷徵地工作是所有新區面臨的最突出難題,儘管各城市也不斷完善政策、創新徵地工作方式、全力以赴開展徵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徵拆工作仍困難重重。

拆遷難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城市項目用地徵地拆遷歷史遺留問題多,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方確實存在補償標準明顯偏低的問題,導致拆遷户牴觸情緒很大。三是部分回建安置難落實、安置專項經費難以保障,造成農民回建安置工作相對滯後。四是部分新區處理違法佔地、違法建設處理不力,甚至有拆遷斂財的情況。

(六)新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執行力有待加強

1.管理體制機制不順。除了少部分城市新區成立管委會以外,其他城市只成立了指揮部,由於指揮部只是一個過渡性機構,既不是行政區也不是註冊獨立的經濟實體,法律地位不明確,其內設各部門工作人員,也都是臨時抽調;有的城市儘管由相關部門在新區設立了派出機構,接受部門和新區的雙重領導,但實際上有些可以放權的市級權限落實不到位,影響新區開發建設工作效率;有的城市新區還涉及多個縣級行政區,在管理中牽涉到事權、財權的劃分,各方關係需要進一步理順。

2.城市新區建設獲得相關專業、政策等方面的指導不夠。城市新區建設需要十分廣泛的專業和政策知識,但大多數城市推進新區建設時主要依託主管部門和涉及單位,所獲得專業知識和政策信息的渠道相對單一,未能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地促進新區建設。

三、加快推進我區城市新區建設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新區發展理念

1.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終極服務對象,所以在新區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取向,宜居宜業,宜商宜遊,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城市、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城市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協調。在總體佈局上,要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注重統籌兼顧、系統思考,合理安排產業發展、政務辦公、金融商貿、社會事業、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生活居住等項目規劃,使居住在新區的居民就業和生活能就近解決。

2.加快新區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要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衞生、文化、體育、公園、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重視鄰里單位的建設,優先、適時建設幼兒園、中國小校、菜市、醫院等關係民生的配套工程。加快新區供水工程和水質保障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排水系統,開展雨水初期徑流污染治理工作,優化雨水調蓄和綜合利用,逐步提高雨水設計重現期標準。統籌協調各類地下工程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反覆開挖。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時配套建設地下公共管溝。應儘快研究並出台有關法規,切實保證新區地下管線與地下空間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並統一協調各管線單位的權利與義務。

3.推行低碳綠色新區發展模式。倡導綠色交通,做好新區綠道網、步行系統、綠色能源系統及智能化、生態化社區等規劃與建設,推廣綠色節能建築與設施,搞好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儘可能減少新區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提高資源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切實重視城市設計,加強規劃管控

1.自治區住建部門應對城市風貌研究和城市設計給予引導和支持。建議自治區政府出台城市設計指導意見,規範城市設計編制。對其優秀成果組織評審,並給予獎勵,促進新區城市設計水平和空間形態質量水平的提高。

2.各個城市應該組織城市風貌特色的研究,組織編制完成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層面的城市設計。出台城市設計方面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將城市設計控制要素納入規劃設計條件進行管理等,使城市設計具有嚴肅性、權威性與延續性。

3.要完善新區規劃管控機制。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推動公眾參與,提高規劃設計和管理決策水平。制定和修訂規劃要突出前瞻性。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維、全局的觀念來編制和修訂規劃,把規劃項目真正編製成精品。要建立完善新區規劃管理機制,加強規劃管理,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過法定程序都無權變更,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尤其要加強對城邊村、城中村的規劃管理,引導其有序發展與建設。

(三)堅持產城互動的原則,使新區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區

城市新區在不同的城市承擔不同的城市功能,在產業發展上也有相應的分工,建議各城市新區在既有的產業安排基礎上,根據城市自身條件和基礎,有側重地發展一批新興產業,使新區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區。

在工業基礎較好的城市,可以考慮在新區集聚培育先進裝備製造、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並結合工業發展特點設立綜合的或專業的科技研發中心,使得新區能參與國際、國內產業高端競爭和佔據價值鏈高端環節。

在商貿服務業發展條件較好的城市新區要着力提升現代服務業,以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知識化和高端化為取向,使知識、技術和創新成為城市新區服務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驅動力。不同城市新區結合城市定位與輻射能力,大力發展面向國際或區域、城市的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中介諮詢服務、教育服務、會展服務、流通服務、外包服務、旅遊服務等產業,推進商業模式創新。

各城市新區應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例如文化娛樂演藝和美術工藝品產業、新聞出版產業、廣播影視和動漫產業、文博和會展節慶業、創意設計和廣告業、網絡和休閒軟件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等,使得新區成為相應區域或城市的文化先發基地。

(四)着力解決妨礙新區建設的資金、土地等瓶頸問題

1.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努力化解資金困難

一是要發揮財政在新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參照工業園區扶持資金模式,單列城市新區扶持資金,結合分級管理以及開發建設評估機制,對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與市政公用設施進行差別化扶持或獎勵。

二是投融資手段多元化。全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投融資平台公司開展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信託融資、股權融資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資工作,鼓勵發展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推進私募債券業務試點工作。

三是大力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新區開發建設。全面落實國發〔20xx〕13號文件精神,對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適度增加政府性引導資金,充分發揮政府性引導資金“槓桿”作用,完善對進入微利或非營利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民間資本的激勵和補貼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新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新區建設的財政、土地、規劃、徵地拆遷等相關配套政策,不斷優化民間投資環境。

四是全面抓好融資規劃和資金運籌管理。各城市新區可邀請專業機構做好開發建設投融資規劃和計劃,做好項目策劃與統籌安排,堅持量力而行、滾動開發,做到成熟一片,推進一片,條件未成熟區域和項目不要盲目拓展與倉促上馬,要做好空間預留,避免資金浪費。加強對項目的策劃和論證工作,合理確定項目的性質規模、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提高項目決策的水平。

五是積極探索和全面推進多元投融資建設開發模式。推廣BT、BOT、BOOT與BOO模式,積極探索並推進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EPC)。學習和借鑑國內新區投資、建設和運營經驗,引進運營成功的城市新區平台公司參與新區建設運營。

2.採取多重措施綜合解決用地指標緊張的問題

一是充分用好用活徵轉分離、只徵不轉、區位調整(空間置換)、盤活存量等政策,高效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標,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大力開展低丘緩坡綜合開發,提高集約節約用地水平。

二是完善城市新區內重大項目、特殊項目用地指標單獨會商、決策機制以及項目用地檢查機制和責任機制,避免產生土地閒置與盲目擴張。

三是積極配合有關城市向國家相關部委爭取支持,解決土地利用規劃調整、旅遊產業用地以及歷史遺留等問題,使新區建設項目及時報批。

(五)堅持城鄉統籌,妥善推進徵地拆遷與回建安置工作

1.吸納區內外好的做法和經驗,完善自治區及市級對新區徵地拆遷及安置的有關辦法與機制,切實優先做好安置回建與就業安置的工作,研究制定解決特殊拆遷對象的有關辦法;建立自治區層面對城市新區徵拆安置工作獎勵機制,按安置情況及滿意程度分類分級進行徵拆經費獎勵。

2.各城市要積極借鑑宅基地換房、土地換社保、集體用地全部土地國有化、引進開發商參與三產開發與回建安置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以土地折款入股等成功做法,並將拆遷安置用地與保障性用房指標等同對待、優先保障。

3.積極研究探索利用農民安置用地建設公租房的可能性和做法,爭取進行試點,為被拆遷農民探索建立新的收入來源,也為緩解地方保障房資金壓力探索新的路徑。

4.加強對徵拆後社會主義新農村或新社區的引導與扶持,同時加強待徵拆區域村莊的規劃建設管理,既要一定程度滿足當前未拆遷村莊農民生活改善的合理訴求,又要嚴格打擊各類違法搶建搶栽、套取補償款的行為。

(六)創新城市新區管理機制

1.在自治區層面成立城市新區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在自治區加快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領導小組之下,設立城市新區建設指導委員會,作為非常設諮詢性機構,組成人員包括相關部門領導,區內外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設、經濟、社會、法律等各方面專家。該指導委員會主要職能是對廣西各地的城市新區建設規劃設計方案、建設模式和效果進行分析、評估,為領導決策提供諮詢性意見。

2.設立新區管委會,創新管理機制。新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職責是制定發展規劃、統籌產業佈局、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協調重大問題等,凡可以下放的市級管理權限應下放給新區。

城市調研報告 篇2

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部分代表向大會提出了《關於將漳州市城市公交建設列為20__年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建議書》,強烈要求加強我市市區公交建設。人大作為民意機關,人民的呼聲就是其工作指向。會主任會議決定將這項工作列為今年視

察的一項重要內容,由黃和東副主任帶領人大城環委、人事代表委、辦公室和研究室的同志組織實施。法制委、僑台委和薌城區、龍文區人大會也派出領導、代表參加視察,建設局、公交公司、長運公司、漳州電視台、廈門日報駐漳記者站也派人蔘加學習、考察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經過近一段時間的工作,視察活動已靠一段落。

為保證取得成效,這次視察採取了一些新的做法,主要是“一個發揮、三個結合”,即: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和整體優勢,邀請16位代表參加視察。實行本地明察暗訪與赴外地參觀考察相結合,代表不亮身份全程搭乘公交車,對19條公交線路運營情況明察暗訪,還赴廈門等地參觀考察,着重瞭解公交公司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實行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邀請漳州電視台派出專題記者組參與調查視察,及時製作播放反映公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的電視新聞,增強視察效果;實行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相結合,召開有13個政府職能部門參加的座談會,推動其形成共識,增強服務意識,促進公交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整個視察工作堅持以實事求是、促進問題解決為指導思想,本着多研究探討體制、機制問題,多提實質性、建設性建議的原則,紮紮實實開展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將視察情況彙報如下:

我市市區公交建設的現狀

城市公交事業是城市公用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着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城區範圍的拓展,市區公交建設從中獲得了新的動力,取得了長足進展。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用改革的精神,探索城市公交運營機制。有別於外地的做法,我市市區公交事業是由長運集團公司和市公交公司按合作協議共同來運營,實行線路經營權和場、站、台等經營權“兩權”分離,這種機制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對我市公交事業步入發展軌道起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線路運營方式上,採取自營與外包相結合的做法,現有5線路承包給個體經營。二是城市公交初具規模,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公交企業擁有公共汽車153部,開闢公交線路19條,線網總長278.5公里,線網密度4公里/平方公里;投入使用的公交候車亭35座,建有一個佔地27畝、停車容量120部的公交綜合停車場;積極提供良好的服務,實行月票、老人半價、離休幹部免費等優惠政策吸引市民乘坐,辦理月票從最初的200張發展到1800張,現每月約有50萬人次乘坐公交車。三是積極制定公交規劃,為公交建設提供依據。1986年制定了《市區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隨着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在1995年和20__年又先後進行調整、修編。四是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扶持公交事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如公路稽徵部門每年為公交企業減免規費185.9萬元。建設部門加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今年又計劃投建30座以上標準公交候車亭,計劃投資160萬建設回車場,投資620萬元徵地30畝建設公交停車場和附屬用房800平方米。公安機關開展了“反扒”專項活動,促進了公交車治安情況的好轉。20__年10月至今,僅發案16起,比整治前下降了86.5。五是市區公交事業的發展面臨着新的良好的機遇。隨着我市城市化進程加快,新區發展擺上政府工作議程,羣眾出行對公交服務的需求量在擴大,依存度在提高,迫切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方便、舒適、快捷”的市區公交運輸系統,這為進一步發展公交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羣眾基礎。

市區公交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公交事業正步入發展軌道,但市區公交建設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尚未形成,公交建設面臨着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建設發展資金緊缺,場、站、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目前,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公交企業投資主體單一,籌資渠道不寬,融資能力不強,建設發展資金緊缺,影響到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公交規劃,市區道路至少需建設200多對400多座停靠亭。而目前除勝利路、南昌路僅有的11對22個外,大多數的公交線路均無停靠亭。有的路段也只有個把站台,無任何線路標示牌。公交線路起點、終點的回車場嚴重不足,至今仍沒有一條線路有政府明文認可的始、終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帶來了許多弊病,如隨地招手、隨地停車,造成無法準點到站、準點發車和正常運行,失去了公交車的公信度和對市民的吸引力;在路邊回車,既影響交通秩序又存在安全隱患。據統計,公交企業每月由於這方面原因給顧客帶來不便而收到的投訴電話125個左右

、投訴信10封左右。

二是公交車數量不足,公交線路形不成網絡,公交服務供需矛盾大。按照“暢通工程”評價標準(c類城市三等),每萬人必須具備8.0標台,計算需有公交車輛400部;但目前漳州市區僅達5.2標台,僅有公交車輛153部,公交車台數嚴重不足。加上市區道路建設佈局不合理,斷頭路多,老城區人口密度大、路面窄,公交車無法行使

,難於有效構造覆蓋整個市區的公交線路網絡,造成市民出行想乘公交車不方便,從而抑制了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在一些人口密集、流動性大的居民小區、市區附近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及旅遊休閒景點,迫切需要開通公交線路,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一些地方尚未開通,已開通的地方車次少、候車時間長,限制了城市公交網絡的擴大和公交服務的拓展。

三是發展環境不優,公交線路拓延受“摩的”的強行阻攔,公交車運營虧損嚴重,經營發展舉步維艱。對市區公交事業的發展,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突出的一點就是對與公交客運存在競爭關係的人力三輪車、二輪載客摩托車、無牌證“面的”和具有替代關係的私人摩托車、自行車的發展,在規劃、引導、管理等方面都不到位,沒有實施有效的管理限制政策。據有關部門統計,市區現有二輪摩托車12萬多輛,而且每天以70輛左右的數量在增長,成了發展公交事業一個掣肘。公交路線延伸到藍田開發區受“摩的”圍堵,矛盾激化,長期得不到解決,造成不得不停開。從公交企業內部環境看,無論是長運集團公司還是公交公司,都未脱胎於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其管理經營很多方面還沿襲計劃經濟的做法和傳統,務實創新、鋭意改革的企業文化還沒有形成。企業領導層還面臨着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應用市場經濟手段開拓業務的新課題。而且駕乘人員多為臨時招聘人員,流動性較大,加上工資待遇、社會保障較低,影響到素質提高和服務優化。內外環境不優,加上公交行業的公益性,服務、定價要考慮老百姓承受能力,使公交車運營嚴重虧損。自20__年至20__年3年期間,我市公交企業虧損515萬元,成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一大難題。

歸結起來,當前我市公交存在“四個不到位”,即車輛配備不到位,線路站台設施不到位,資金投入不到位,服務環境不到位。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有政府的外部原因,也有企業的內部原因。而最根本、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公交定性、定位有偏差、發展戰略不明確和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未理順。

一是公交定位不明確,公交優先不落實,政府扶持不到位。從我市目前的情況看,公交優先發展的戰略並沒有明確和牢固樹立起來。在眾多的城市交通工具中,各相關部門對是否把公交車作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尚未形成共識,因此,就未能對其他交通工具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與公交優先相配套的管理政策。城市公交企業在市場化進程中具有雙重性,作為公益性公用事業企業,其定性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切實保證,尤其是在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政府往往把公交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和市場運營主體,在公益性與盈利性關係處理上片面強調後者,要求其實現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致使公交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歷史欠帳多。

二是城市公交規劃、建設滯後。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公交規劃的依據。過去幾年,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整,幾經調整,而城市公交規劃建設自1995年編制雖經二次修編,但都跟不上城區總體規劃的調整,存在着公交規劃滯後於城市總體規劃,一些重要的公交基礎設施未能納入城市規劃之中;有的雖然做了局部規劃,卻沒有得到很好執行,僅停留在規劃圖上。目前,我市存在的公交基礎設施滯後,公交線路網絡不全,市民出行“望車興歎”的問題與規劃工作不無關係。

三是公交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發展制約因素多。從管理體制上看,一個突出問題是公交企業依然沒有脱離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企業經營活動被政府行政審批控制着,如新開公交線路及其延伸、票價制定、人事安排等,都缺乏必要的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政府附屬物。同時,存在着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有權管理的部門多達10多個,許多問題難以協調和解決。如建設部門負責市區範圍內的公交線路規劃管理,而跨出城區的公交線路則由交通部門負責審核批准。目前在全市19條公交線路153部車輛中有9條、26部車輛屬跨出城區運行的路線,歸交通部門批准、管理。在我市公交線路已跨城區範圍經營的情況下,建設、交通等部門的協調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在運營機制上,我市走的是獨家壟斷經營,實行集團化管理的發展模式,由市長運集團公司與市公交公司共同管理,實行線路經營權與場、站、台建設經營權“兩權”分離,雖然這一模式在實現公交事業起步時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着城區擴展已暴露出許多不適應的問題,如人力資源無法綜合使用,公交公司有人無事做,而長運集團公司每年要招聘200人;優勢無法充分發揮,長運集團公司有資金優勢,卻無場、站、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經營權,公交公司有經營權卻受到資金“瓶頸”制約。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已成了公交事業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四是公交企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尚未形成,發展後勁不足。公交企業是公益性的公用事業單位,可以虧損經營,由政府給予財政補貼。但它畢竟還是企業,還得講求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效益,不能因為承擔着一定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賦予的任務,在發展問題上就一味地訴求於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扶持。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的公交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種情況,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微觀經濟主體等、靠、要的思想較濃,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積極運用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手段,通過改革來打破發展制約瓶頸。在政府資金支持、政策扶持不到位的情況下,企業陷於嚴重的虧損經營中。這種運行機制所產生的問題暴露無遺,亟待解決。

進一步推進我市市區公交建設的建議

市區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是城市的動態形象工程,是城市建設與發展進程中的基礎性與先導性行業,對發展城市經濟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必須站在貫徹落實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市區公交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民意工程切實抓好。為此,我們建議:

(一)牢固樹立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明確公交定位,為公交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公交優先是克服市區人多地少、車多路少、擁擠堵塞等矛盾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首選,是各地在城市發展過程形成的一條經驗性共識。公交優先包括政策優先,投資優先,規劃用地優先,通行時間優先。先進地區的經驗表明,在公交企業起步階段,政府要從公用事業的角度更多給予政策傾斜,企業一旦走上了自我發展的軌道,則要以市場經營主體的身份,更多地按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壯大。鑑於我市公交企業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在資金支持上要加大投入,在條件允許下,設立城市公交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公交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列入今年工作計劃的建設項目,要狠抓落實;抓住市區道路改造建設已完成這一有利時機,加快公交停靠亭、線路牌等的修建、調整。對郊區已開通的公交線路要儘快建設簡易的停靠點和線路牌。在政策扶持上,要加大市區對人力三輪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的整治力度,按照市區嚴禁摩托車載人,逐步取締人力三輪車載人、限制摩托車報牌數、減少自行車“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把“限制”擺上工作日程,適時實施規範、取締的政策。在目前情況下,建議對部分路段實施交通管制,開闢公交專用線,形成公交綠色通道。

(二)要加強規劃工作,提高城市公交規劃建設水平。處理好公交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關係,研究、界定城區範圍,要提高城市總體規劃的水平,以科學、權威的城市總體規劃來指導和規範公交規劃建設。在新區規劃建設中,要吸取老城區的經驗教訓,把城市公交建設的發展納入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克服公交規劃滯後於城市規劃、公交建設滯後於規劃的情況,把公交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做到城市規劃建設到哪裏,公交規劃建設到哪裏。

(三)理順關係,創新體制,推動“大公交”的建設。我市城市公交建設所涉及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要理順關係,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公交事業的發展。建議政府首先從全局的高度,理順職能部門與公交企業之間關係,促進當前困擾公交發展的一些具體問題能夠早日解決。如公交線路和公交旅遊專線的開通、延伸,公交建設税費的減免,給予限制性優惠,城市公交車輛運行範圍的界定等等。其次是促進、指導公交企業創新經營機制。實踐證明,“兩權”分離的運營機制已形成公交事業進一步拓展的制約因素,適應城市建設和羣眾需要,發展“大公交”,就必須積極推進更深層次的體制改革,合理資源配置。當前公交企業經營上有幾種可供選擇的模式,即獨家壟斷、集團化經營,成立新興公交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個體承包經營,實行市場準入、政府授權經營,拍賣線路、行業主管監督等。對此,要在借鑑廈門等地做法的基礎上,採用一套適合我市實際的運營機制和發展模式。

(四)積極推進公交企業積累機制的形成,努力實現自我發展,營造企業內良性循環。政府在加大對公交企業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的同時,還要引導和鼓勵其按市場規律辦事,形成滾動積累,實現自我發展,做到公益性和效益性的有機結合。要積極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向內部管理要效益。要積極開展公交行業文明創建,通過實施文明公交車、站、點整治規劃,提高駕乘人員的素質,發揮其在公交車上文明建設的勸導、輔導、倡導的作用,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增強公交運輸的公信度和吸引力,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抓好公交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形成一個務實創新、鋭意改革的領導層,帶領員工艱苦創業。市政府要研究探討靈活的投入機制,為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注入開闢渠道,提供平台,集社會、政府和企業三方面的力量推進公交建設。要利用現有的企業資產,按市場化經營的改革取向,加大資產、資本經營的力度,特別在線路經營權、場站建設經營權、廣告使用權等方面多做文章,以經營城市的理念促進效益的提高。鑑於目前公交企業依靠主業進行自我積累的能力還不強,建議市政府借鑑廈門市的做法,允許公交公司拓展經濟範圍,增強其積累和發展的能力,實現我市公交事業建設的新突破。

城市調研報告 篇3

當今的中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各個城市也開始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口號,對城市的環境加以保護改造,為了使人們關心身邊的生活環境,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就此,我對瀋陽市生態環境建設問題進行了調查。

調查方法

實地考察,採訪居民,蒐集間接資料,上網查閲相關資料。

調查情況

20xx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宜居美麗瀋陽的目標,按照瀋陽市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生態文明先導區建設規劃,瀋陽市林業局狠抓了造林綠化暨青山工程、森林防火、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成績斐然,使瀋陽按照計劃一步步成為一個綠美城市。

一 .造林綠化總量有突破

20xx年,瀋陽市造林綠化克難攻堅,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了省、市政府下達的造林綠化任務和工程進度。20xx年,根據全市造林綠化的重點、難點、熱點,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企業引領,全市積極參與”的造林綠化新機制。瀋陽市20xx年完成全口徑造林任務41.43萬畝,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103.5%。其中:經濟林產業帶15.82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00.8%。全市共建設經濟林重點示範基地91個,栽植面積1.9萬畝,佔經濟林產業帶造林總面積的12.1%。

經濟林產業帶建設共流轉土地4.45萬畝,佔經濟林總面積的28.3%,上滴灌設施2.35萬畝,佔經濟林總面積的15%。全市企業、大户、聯户及各類經營組織累計完成經濟林產業帶10.28萬畝,佔經濟林總面積的65.45%,投入資金1.14億元。

二 .青山工程的進展順利

20xx年,市林業局認真貫徹《瀋陽市20xx年青山保護工作計劃》,紮實推進青山保護工程建設和青山保護稽查工作,召開青山工程工作會議,制定下發

《20xx年瀋陽市青山保護稽查工作方案》。積極與國土、交通、民政、鐵路等部門溝通協調,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破壞山體和山體以外林地及其它工程違法、違規使用林地專項打擊行動,查處並辦結19起行政案件。

20xx年,邀請省青山局、省國土廳有關專家,在市林業局召開了閉坑礦山生態治理工程設計方案專家組審定會議,先後對康平、法庫、遼中、東陵區的閉坑礦生態治理設計方案進行了認真的評審,並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見。瀋陽市計劃編制完成的《礦山生態治理設計方案》共有6個,涉及23個閉坑礦山項目,面積677畝,目前為止已全部通過專家組評審。

三. 野保和自然保護區管理見效

上半年,對市萬柳塘、勞動公園、二台子、新民等非法鳥市和非法獵捕鳥類的行為執法檢查共計18次,其中與市森林公安局配合執法11次,解救放飛野生鳥類2300餘隻。上半年,全市共救助各類野生動物210只,這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85只,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3只。

20xx年3月1日,瀋陽市正式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重點時期監測工作,7個監測站的14名監測員每日對各自監測區域巡查一次,並彙報情況。向遼寧法庫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遼寧遼河七星國家濕地公園和遼寧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所在地方政府發函,要求儘快完善國家濕地公園的機構建設、落實管理人員和安排濕地公園建設資金,開展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爭取五年試點期內完成各項建設工作並通過國家林業局試點驗收。

四. 林業資源管理成效明顯

20xx年,市林業局集中組織開展森林資源綜合執法檢查,完成3個縣的檢查工作,辦理審批業務21847件。分解下達林木採伐限額,開展采伐限額管理系統培訓,啟用國家林業局林木採伐新的系統。完成“十二運”輸變電項目的徵佔林地報批工作。完成59825立方米病枯死林木清理工作。全市10個地區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全部修訂完成,並通過省林業廳專家組評審。

開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整治行動,嚴禁砍伐退耕還林林木,嚴禁在退耕還林地內種植高棵作物。妥善處理省級信訪案件2起,市級舉報案件10起,國檢取得較好效果。完成涉及5個國有林場7.297公里道路建設項目,完成1256户國有林場職工危舊房改造。

五.緩解霧霾影響

霧霾形成的一個重要氣候因素就是靜穩天氣。瀋陽夏季空氣對流強,污染物就容易擴散,到冬天,控制瀋陽的常常是靜穩天氣,空氣流動慢,而這也是瀋陽秋冬季霧霾較重的主要原因。關鍵仍在於綠化,近年來瀋陽正在大面積對城市補綠,通過大面積植綠補綠,可以有效地使中心城區空氣流動更活躍。按照計劃,至20xx年,瀋陽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綠地率達到4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除了產業結構升級採用清潔能源等,要多種樹,儘可能保留濕地和公園,增加新建設、開發地區的綠化率,讓温差帶動空氣流通,減緩霧霾。

加強瀋陽生態城市建設的建議

第一,有完善的法律及管理體系。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以立法為先導,是創建生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極為有效的舉措。歷史上很多城市化政策措施缺乏嚴密、科學的立法規制,實踐中帶來諸多問題。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立法必須首先尊重生態學基本規律。當代的城市發展和環境立法理念不能單純侷限於人類絕對中心主義思想,人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一點已經獲得全面的共識。瀋陽市作為轉型中的老工業基地,在創建綠色樣板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中,亟待出台相對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關綠色政府創建的法律法規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循環經濟理念的提出並被各方面普遍接受,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探索途徑。 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成為新時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尤其針對瀋陽等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更有現實意義。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瀋陽市擬創建的環境建設樣板城是具有高標準、新內涵的新型綠色城市。環境建設樣板城的內涵不僅侷限於生態環境建設,更主要的是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環境建設樣板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社會形態;是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是自然與社會高度和諧發展的產物。

第三,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在國外成功的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都儘可能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無論是規劃方案的制定、建設項目的實施,還是後續的監督監控,都有具體的措施保證羣眾的廣泛參與。倡導並落實一個城市成為生態城市的基礎是對其市民進行環境教育,培養其環境責任感。美國生態學家雷吉斯特提出的生態城市建設的十項計劃中,第一項就是普及與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巴西的庫裏蒂巴市對此十分注重,兒童在學校受到與環境有關的教育,而一般市民則在免費環境大學接受與環境有關的教育。並且,國外生態城市建設的管理者都主動與市民一起進行規劃,有意與一些行動小組特別是與環境有關的小組合作,使他們在一些具體項目中成為合作伙伴;同時,又使他們保持自由,可以評價市政當局的某些決策。這種做法,在很多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説,廣泛的公眾參與是國外生態城市建設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

結束語

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生態環境建設的戰線上,不斷探索,通過這些努力,讓瀋陽市未來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水更清,山更綠。

城市調研報告 篇4

-- 櫻花廣場調研與分析

一、調研過程

此次課程調研地點選擇在石家莊櫻花廣場。首先圍繞廣場周圍走訪,瞭解了廣場周圍的基本情況,如交通情況、周圍小區分佈等。然後進入廣場,瞭解到廣場自身基礎設施的基本情況,同時,我們仔細觀察廣場的各種空間,體會在這些空間中的感受。最後,通過與廣場上游人交流,瞭解了普通市民對廣場的看法,以及他們對廣場改進意見。

二、研究對象簡介

櫻花廣場位於和平西路和車輛廠前街交叉處,面積0.73公頃,20xx年10月1日建成對市民開放,該廣場以噴泉、涼亭和鏤空花磚、草坪為主,因種植各種櫻花樹而得名。櫻花廣場處於和平路商業和居民密集區,填補了該地區沒有綠地遊園的空白。

三、研究對象現狀詳情

1 廣場位置城市櫻花廣場位於和平西路和車

2圖底關係

由圖底分析圖不難看出,廣場周圍是密集的居住區,除了交通道路之外,可供周圍居民聚集、活動的外部空間較少,因此,廣場的建設對降低城市密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引導居民進行適當的室外活動。

3 周邊視覺環境分析廣場緊鄰城市主幹道和平路,起隔離作用的綠化帶寬度較窄,使廣場的使用者很容易看到道路上快速行駛的車輛,產生不安全感,影響休閒娛樂的效果。

4交通設施計論概設

5環境要素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6活動與空間

A、活動分佈示意圖

B、活動發生頻率統計表

7 空間標記

8.視覺秩序分析

三 問題的提出

1 位置不佳。場地緊鄰城市主幹道——和平西路,快速行駛的車輛給遊人以不安全感,交通噪音也破壞了廣場安靜的氛圍。汽車尾氣及揚塵極大影響廣場環境。

2 廣場休憩設施少,無活動設施、照明設施。休憩設施少,使遊人無法在廣場長時間駐留,不能使廣場得到充分利用;活動設施少,無法吸引人羣;無照明設施,使得廣場在夜間無法得到利用,並且,黑暗的環境容易誘發不文明現象,如隨地大小便。

四 對策

1 設計初選址不當,造成廣場沒有達到設計預期的效果,即為附近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活動場地。場地最初為居民樓,因意外原因,居民樓被拆除,場地被設計為廣場,因此,場地位置無法調整。可以在道路與廣場之間,設置一條較寬的隔離帶,使廣場遊人無法直接看到來往的快速行駛的車輛,同時,隔離帶可以起到降噪及阻擋揚塵的作用 2 增加休憩活動設施,石凳、長椅、健身器材,設置照明設施,提高夜晚廣場的使用率,同時也可以避免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城市調研報告 篇5

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部分代表向大會提出了《關於將漳州市城市公交建設列為20xx年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建議書》,強烈要求加強我市市區公交建設。人大作為民意機關,人民的呼聲就是其工作指向。會主任會議決定將這項工作列為今年視

察的一項重要內容,由黃和東副主任帶領人大城環委、人事代表委、辦公室和研究室的同志組織實施。法制委、僑台委和薌城區、龍文區人大會也派出領導、代表參加視察,建設局、公交公司、長運公司、漳州電視台、廈門日報駐漳記者站也派人蔘加學習、考察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經過近一段時間的工作,視察活動已靠一段落。

為保證取得成效,這次視察採取了一些新的做法,主要是“一個發揮、三個結合”,即: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和整體優勢,邀請16位代表參加視察。實行本地明察暗訪與赴外地參觀考察相結合,代表不亮身份全程搭乘公交車,對19條公交線路運營情況明察暗訪,還赴廈門等地參觀考察,着重瞭解公交公司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實行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邀請漳州電視台派出專題記者組參與調查視察,及時製作播放反映公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的電視新聞,增強視察效果;實行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相結合,召開有13個政府職能部門參加的座談會,推動其形成共識,增強服務意識,促進公交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整個視察工作堅持以實事求是、促進問題解決為指導思想,本着多研究探討體制、機制問題,多提實質性、建設性建議的原則,紮紮實實開展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將視察情況彙報如下:

我市市區公交建設的現狀

城市公交事業是城市公用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着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城區範圍的拓展,市區公交建設從中獲得了新的動力,取得了長足進展。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用改革的精神,探索城市公交運營機制。有別於外地的做法,我市市區公交事業是由長運集團公司和市公交公司按合作協議共同來運營,實行線路經營權和場、站、台等經營權“兩權”分離,這種機制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對我市公交事業步入發展軌道起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線路運營方式上,採取自營與外包相結合的做法,現有5線路承包給個體經營。二是城市公交初具規模,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公交企業擁有公共汽車153部,開闢公交線路19條,線網總長278.5公里,線網密度4公里/平方公里;投入使用的公交候車亭35座,建有一個佔地27畝、停車容量120部的公交綜合停車場;積極提供良好的服務,實行月票、老人半價、離休幹部免費等優惠政策吸引市民乘坐,辦理月票從最初的200張發展到1800張,現每月約有50萬人次乘坐公交車。三是積極制定公交規劃,為公交建設提供依據。1986年制定了《市區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隨着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在1995年和20xx年又先後進行調整、修編。四是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扶持公交事業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如公路稽徵部門每年為公交企業減免規費185.9萬元。建設部門加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今年又計劃投建30座以上標準公交候車亭,計劃投資160萬建設回車場,投資620萬元徵地30畝建設公交停車場和附屬用房800平方米。公安機關開展了“反扒”專項活動,促進了公交車治安情況的好轉。20xx年10月至今,僅發案16起,比整治前下降了86.5。五是市區公交事業的發展面臨着新的良好的機遇。隨着我市城市化進程加快,新區發展擺上政府工作議程,羣眾出行對公交服務的需求量在擴大,依存度在提高,迫切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方便、舒適、快捷”的市區公交運輸系統,這為進一步發展公交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羣眾基礎。

市區公交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公交事業正步入發展軌道,但市區公交建設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尚未形成,公交建設面臨着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建設發展資金緊缺,場、站、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目前,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公交企業投資主體單一,籌資渠道不寬,融資能力不強,建設發展資金緊缺,影響到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公交規劃,市區道路至少需建設200多對400多座停靠亭。而目前除勝利路、南昌路僅有的11對22個外,大多數的公交線路均無停靠亭。有的路段也只有個把站台,無任何線路標示牌。公交線路起點、終點的回車場嚴重不足,至今仍沒有一條線路有政府明文認可的始、終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帶來了許多弊病,如隨地招手、隨地停車,造成無法準點到站、準點發車和正常運行,失去了公交車的公信度和對市民的吸引力;在路邊回車,既影響交通秩序又存在安全隱患。據統計,公交企業每月由於這方面原因給顧客帶來不便而收到的投訴電話125個左右

、投訴信10封左右。

二是公交車數量不足,公交線路形不成網絡,公交服務供需矛盾大。按照“暢通工程”評價標準(c類城市三等),每萬人必須具備8.0標台,計算需有公交車輛400部;但目前漳州市區僅達5.2標台,僅有公交車輛153部,公交車台數嚴重不足。加上市區道路建設佈局不合理,斷頭路多,老城區人口密度大、路面窄,公交車無法行使

,難於有效構造覆蓋整個市區的公交線路網絡,造成市民出行想乘公交車不方便,從而抑制了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在一些人口密集、流動性大的居民小區、市區附近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及旅遊休閒景點,迫切需要開通公交線路,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一些地方尚未開通,已開通的地方車次少、候車時間長,限制了城市公交網絡的擴大和公交服務的拓展。

三是發展環境不優,公交線路拓延受“摩的”的強行阻攔,公交車運營虧損嚴重,經營發展舉步維艱。對市區公交事業的發展,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突出的一點就是對與公交客運存在競爭關係的人力三輪車、二輪載客摩托車、無牌證“面的”和具有替代關係的私人摩托車、自行車的發展,在規劃、引導、管理等方面都不到位,沒有實施有效的管理限制政策。據有關部門統計,市區現有二輪摩托車12萬多輛,而且每天以70輛左右的數量在增長,成了發展公交事業一個掣肘。公交路線延伸到藍田開發區受“摩的”圍堵,矛盾激化,長期得不到解決,造成不得不停開。從公交企業內部環境看,無論是長運集團公司還是公交公司,都未脱胎於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其管理經營很多方面還沿襲計劃經濟的做法和傳統,務實創新、鋭意改革的企業文化還沒有形成。企業領導層還面臨着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應用市場經濟手段開拓業務的新課題。而且駕乘人員多為臨時招聘人員,流動性較大,加上工資待遇、社會保障較低,影響到素質提高和服務優化。內外環境不優,加上公交行業的公益性,服務、定價要考慮老百姓承受能力,使公交車運營嚴重虧損。自20xx年至20xx年3年期間,我市公交企業虧損515萬元,成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一大難題。

歸結起來,當前我市公交存在“四個不到位”,即車輛配備不到位,線路站台設施不到位,資金投入不到位,服務環境不到位。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有政府的外部原因,也有企業的內部原因。而最根本、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公交定性、定位有偏差、發展戰略不明確和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未理順。

一是公交定位不明確,公交優先不落實,政府扶持不到位。從我市目前的情況看,公交優先發展的戰略並沒有明確和牢固樹立起來。在眾多的城市交通工具中,各相關部門對是否把公交車作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尚未形成共識,因此,就未能對其他交通工具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與公交優先相配套的管理政策。城市公交企業在市場化進程中具有雙重性,作為公益性公用事業企業,其定性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切實保證,尤其是在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政府往往把公交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和市場運營主體,在公益性與盈利性關係處理上片面強調後者,要求其實現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致使公交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歷史欠帳多。

二是城市公交規劃、建設滯後。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公交規劃的依據。過去幾年,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整,幾經調整,而城市公交規劃建設自1995年編制雖經二次修編,但都跟不上城區總體規劃的調整,存在着公交規劃滯後於城市總體規劃,一些重要的公交基礎設施未能納入城市規劃之中;有的雖然做了局部規劃,卻沒有得到很好執行,僅停留在規劃圖上。目前,我市存在的公交基礎設施滯後,公交線路網絡不全,市民出行“望車興歎”的問題與規劃工作不無關係。

三是公交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發展制約因素多。從管理體制上看,一個突出問題是公交企業依然沒有脱離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企業經營活動被政府行政審批控制着,如新開公交線路及其延伸、票價制定、人事安排等,都缺乏必要的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政府附屬物。同時,存在着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有權管理的部門多達10多個,許多問題難以協調和解決。如建設部門負責市區範圍內的公交線路規劃管理,而跨出城區的公交線路則由交通部門負責審核批准。目前在全市19條公交線路153部車輛中有9條、26部車輛屬跨出城區運行的路線,歸交通部門批准、管理。在我市公交線路已跨城區範圍經營的情況下,建設、交通等部門的協調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在運營機制上,我市走的是獨家壟斷經營,實行集團化管理的發展模式,由市長運集團公司與市公交公司共同管理,實行線路經營權與場、站、台建設經營權“兩權”分離,雖然這一模式在實現公交事業起步時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着城區擴展已暴露出許多不適應的問題,如人力資源無法綜合使用,公交公司有人無事做,而長運集團公司每年要招聘200人;優勢無法充分發揮,長運集團公司有資金優勢,卻無場、站、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經營權,公交公司有經營權卻受到資金“瓶頸”制約。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已成了公交事業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四是公交企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尚未形成,發展後勁不足。公交企業是公益性的公用事業單位,可以虧損經營,由政府給予財政補貼。但它畢竟還是企業,還得講求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效益,不能因為承擔着一定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賦予的任務,在發展問題上就一味地訴求於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扶持。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的公交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種情況,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微觀經濟主體等、靠、要的思想較濃,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積極運用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手段,通過改革來打破發展制約瓶頸。在政府資金支持、政策扶持不到位的情況下,企業陷於嚴重的虧損經營中。這種運行機制所產生的問題暴露無遺,亟待解決。

進一步推進我市市區公交建設的建議

市區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是城市的動態形象工程,是城市建設與發展進程中的基礎性與先導性行業,對發展城市經濟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必須站在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市區公交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民意工程切實抓好。為此,我們建議:

(一)牢固樹立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明確公交定位,為公交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公交優先是克服市區人多地少、車多路少、擁擠堵塞等矛盾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首選,是各地在城市發展過程形成的一條經驗性共識。公交優先包括政策優先,投資優先,規劃用地優先,通行時間優先。先進地區的經驗表明,在公交企業起步階段,政府要從公用事業的角度更多給予政策傾斜,企業一旦走上了自我發展的軌道,則要以市場經營主體的身份,更多地按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壯大。鑑於我市公交企業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在資金支持上要加大投入,在條件允許下,設立城市公交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公交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列入今年工作計劃的建設項目,要狠抓落實;抓住市區道路改造建設已完成這一有利時機,加快公交停靠亭、線路牌等的修建、調整。對郊區已開通的公交線路要儘快建設簡易的停靠點和線路牌。在政策扶持上,要加大市區對人力三輪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的整治力度,按照市區嚴禁摩托車載人,逐步取締人力三輪車載人、限制摩托車報牌數、減少自行車“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把“限制”擺上工作日程,適時實施規範、取締的政策。在目前情況下,建議對部分路段實施交通管制,開闢公交專用線,形成公交綠色通道。

(二)要加強規劃工作,提高城市公交規劃建設水平。處理好公交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關係,研究、界定城區範圍,要提高城市總體規劃的水平,以科學、權威的城市總體規劃來指導和規範公交規劃建設。在新區規劃建設中,要吸取老城區的經驗教訓,把城市公交建設的發展納入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克服公交規劃滯後於城市規劃、公交建設滯後於規劃的情況,把公交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做到城市規劃建設到哪裏,公交規劃建設到哪裏。

(三)理順關係,創新體制,推動“大公交”的建設。我市城市公交建設所涉及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要理順關係,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公交事業的發展。建議政府首先從全局的高度,理順職能部門與公交企業之間關係,促進當前困擾公交發展的一些具體問題能夠早日解決。如公交線路和公交旅遊專線的開通、延伸,公交建設税費的減免,給予限制性優惠,城市公交車輛運行範圍的界定等等。其次是促進、指導公交企業創新經營機制。實踐證明,“兩權”分離的運營機制已形成公交事業進一步拓展的制約因素,適應城市建設和羣眾需要,發展“大公交”,就必須積極推進更深層次的體制改革,合理資源配置。當前公交企業經營上有幾種可供選擇的模式,即獨家壟斷、集團化經營,成立新興公交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個體承包經營,實行市場準入、政府授權經營,拍賣線路、行業主管監督等。對此,要在借鑑廈門等地做法的基礎上,採用一套適合我市實際的運營機制和發展模式。

(四)積極推進公交企業積累機制的形成,努力實現自我發展,營造企業內良性循環。政府在加大對公交企業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的同時,還要引導和鼓勵其按市場規律辦事,形成滾動積累,實現自我發展,做到公益性和效益性的有機結合。要積極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向內部管理要效益。要積極開展公交行業文明創建,通過實施文明公交車、站、點整治規劃,提高駕乘人員的素質,發揮其在公交車上文明建設的勸導、輔導、倡導的作用,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增強公交運輸的公信度和吸引力,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抓好公交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形成一個務實創新、鋭意改革的領導層,帶領員工艱苦創業。市政府要研究探討靈活的投入機制,為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注入開闢渠道,提供平台,集社會、政府和企業三方面的力量推進公交建設。要利用現有的企業資產,按市場化經營的改革取向,加大資產、資本經營的力度,特別在線路經營權、場站建設經營權、廣告使用權等方面多做文章,以經營城市的理念促進效益的提高。鑑於目前公交企業依靠主業進行自我積累的能力還不強,建議市政府借鑑廈門市的做法,允許公交公司拓展經濟範圍,增強其積累和發展的能力,實現我市公交事業建設的新突破。

城市調研報告 篇6

一、南溪城市建設發展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南溪交通區位好,城市親水性強,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自然資源匱乏,僅僅依賴自身條件難以實現快速發展。為此,南溪充分審視自身實際,主動融入到川南城市羣、成渝經濟區等大的發展格局中去思考和謀劃,用市場經濟的理念來抓區域經濟的發展,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在城市建設發展上形成了獨特的“南溪模式”,走出了一條強區富民、和諧崛起的科學發展新路。20xx年以來,南溪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4.9平方公里,達到9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了6萬人,達到14萬人左右;全區城鎮化率提高了9.62個百分點,達到46.22%。南溪十分注重城鎮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統籌發展城市新區與工業園區,羅龍工業集中區已入駐企業129户,20xx年實現產值152億元。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雙輪驅動下,20xx年到20xx年,南溪GDP年均增長17.2%,達到84.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了7.2倍,達到4.0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5.6%,達到1955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5%,達到7928元。南溪連續6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目標考核一等獎,20xx年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激勵發展先進縣(區)。歸納起來,南溪推動城市建設發展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經驗之一:科學民主定規劃,大手筆追求高品質,知名團隊繪就新南溪。

城市怎麼建,建成什麼樣?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頭等大事。20xx年初,南溪組織黨政領導、相關幹部和企業家到廣州、深圳、珠海、重慶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集眾家之長,仔細梳理和反覆論證別人的做法在南溪的可行性。多方學習借鑑後,南溪在全省甚至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策劃,將長江文化、歷史文化、休閒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當中,着重做好“古”、“水”兩篇文章。聘請知名城市專業策劃團隊深圳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了《南溪城市發展戰略策劃方案》,提出了南溪“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功能定位。在此基礎上,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城市總規和控規編制。引進了世界500強之一的阿佩克思公司編制《南溪城市發展戰略策劃》;引進成都錦裏古街設計團隊和四川美院設計團隊強強聯合創作“千棟千面”的《桂溪河商業古街》;引進深圳建築設計總院編制《南溪西城城市設計》;引進水立方的中方設計總負責單位中建國際設計諮詢公司(CCDI)進行桂溪河水上主題公園設計;引進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濱江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經驗之二:無中生有造亮點,河灘地上建新城,推陳出新打造南溪精品。

城市發展的載體是什麼,亮點和特色在哪裏?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關鍵問題。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南溪敢於“打破常規”,善於“無中生有”,以修建濱江防洪堤開發4.76平方公里濱江新城為標誌,城市發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20xx年9月,南溪以濱江堤三期工程開工為標誌,正式拉開了濱江新城建設的序幕。城市“三橫五縱”骨幹道路、桂溪古街、五星級賓館等引擎項目快速推進,南溪職中遷建、綜合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項目加快建設,帶動長江國際、凱麗香江、盛景天下、巴塞羅拉莊園等一大批城市商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目前4.76平方公里的濱江新城初具雛形,成為各地競相學習的典範。南溪善於畫龍點睛,通過打造桂溪古街等亮點景觀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桂溪古街完全從一張白紙上繪建,融合了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韻和長江首善的水城風韻,整個建築風格彙集了川南、江南水鄉的民族風貌特色,將桂溪河水引入街內穿行,形成了“巷穿城、水融街、樓重院”的別緻空間。同時,南溪還打造出一流的濱江景觀帶,形成“一帶一心三核六區”的格局,充分展示了南溪的文化魅力與理念。

經驗之三:市場運作添活力,大招商帶來大項目,大項目推動大發展。

項目從哪裏來,錢從哪裏出,怎樣快節奏地推進城市建設?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重中之重。南溪堅持“梯次開發,市場運作”的原則,將新城開發建設劃分為“首期核心突破、二期拉開骨架、三期全面開發”三個階段。引資1.2億元建設濱江及桂溪河景觀帶工程;引資5330萬元代建6.5萬平方米安置房;引資8000萬元完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羅龍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同時在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夠市場化運作的,一律交由市場管理。如濱江景觀帶,政府遴選專業的園藝管理公司錦繡園進行管理和維護;宜南快速通道兩旁綠化帶項目,完全由企業投入推動土地流轉,建立起大型的苗木基地,實現了政府、企業、農户三方共贏。南溪十分注重對項目的策劃與包裝,積極對外招商引資,通過加強與廣東四川商會、重慶四川商會、北京商會等的戰略合作,大力開展定點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積極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招商引資,成功引進重慶博正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建設濱江護岸堤三期工程及羅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廣東蜀粵投資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建設文體中心打捆項目。南溪在項目建設中全面推行“代建制”,專門成立重點項目管理辦公室,統一對政府性項目實施代建,切實保障了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為確保政府資金效率和幹部廉潔,20xx年以來,南溪還通過優化方案、財政評審、決算審計等措施,有效審減項目投資2.4億元,使有限的資金髮揮了最大的效益。

經驗之四:團結拼博創輝煌,黨政齊心鑄就鐵軍精神,和諧拆遷催生南溪速度。

怎樣形成共識,如何加快建設速度?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核心環節。南溪在地上地下均無豐富資源的條件下,意識到唯有團結拼博、創先爭優,才能超常推進南溪經濟社會發展。南溪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領導班子的理念和思路得到高度統一,大家講奉獻、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坦誠布公、共謀發展,凝聚成了一股激情創業的強大合力。在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時,公開遴選項目設計單位和營銷單位,在遴選會上由區四家班子領導、專家、相關部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組成的評審團集體投票確定。凡涉及公眾利益或城市形象的項目,如城市公交站台的樣式和色調,都提交政府常務會集體審定;重要項目的設計方案由四家班子領導聯席會確定。為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南溪推行“5+2”、“白+黑”,形成了為民服務鐵的信念、眾志成城鐵的團結、令行禁止鐵的紀律、勤政廉政鐵的作風、勇爭一流鐵的目標的“南溪鐵軍”精神,在工作中採取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的方式,以重點突破帶動了全面推進。同時,南溪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有情操作,和諧推進徵地拆遷,為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為解決安置羣眾的後顧之憂,南溪還從20xx年開始,在全市率先建立實施了《南溪縣失地無業年老人員生活補助簡易參保試行辦法》等制度。

二、從南溪城市建設發展中得到的啟示

啟示之一:規劃水平決定城市發展的高度,重編制更要重執行。

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總方向,體現了一個城市的追求和目標。只有重視城市規劃,真正把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建設城市的綱領、管理城市的依據”,並且嚴格規劃執行,城市發展定位才能體現,城市發展的追求才能實現。南溪在規劃上堅持大手筆、高標準,不僅高水平編制《城市發展戰略策劃》、《濱江新城核心區城市設計》等總體性的規劃,還特別注重產業發展規劃、交通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質量。同時,南溪十分注重規劃把關,決不輕易調整規劃。

啟示之二:項目建設決定城市發展的速度,重生成更要重推進。

抓城市建設,説到底就是抓一個個具體的項目。項目建得好,城市才發展得好;項目建得快,城市的變化才大。在城市規劃區內,不同的項目都有不同的主管部門、不同的業主和不同的承建單位,由於項目實施的具體環境不同、工作水平各異,往往造成不少項目推進緩慢,影響城市形象和城市發展。南溪發展為什麼這麼快,他們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抓項目、抓招商、抓投入,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抓手就是建立政府性項目代建制,專門成立了直屬事業單位重點項目辦,匯聚了30多名各方面的專家和人才,統籌實施各級各類項目建設。

啟示之三:資金保障決定城市發展的廣度,重投入更要重市場。

資金問題是城市建設中的難點,僅僅依靠財政投入推進城市建設難以持續。南溪為適應城市建設資金需求,在原國資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溪財源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資平台和政府性投資平台。南溪還將城市建設項目納入招商引資範疇,積極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招商引資,實現了“以地生財,聚財建城”。

啟示之四:人才隊伍決定城市發展的力度,重管理更要重提升。

人是搞好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城市變化大不大,發展快不快,最終取決於人才。在城市建設中,不僅需要管好用好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還需要有效提升現有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人才隊伍,滿足城市建設不斷提高的新要求。南溪出台《南溪區股級幹部管理暫行辦法》,有效地治理和解決了“中梗阻”現象。強化對城市項目的服務管理,推行並聯審批制度,對城區所有建設項目特事特辦,優化服務,優先審批。出台了引進人才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引進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方面的人才,充實到工程指揮部。南溪每年還安排1000萬元教育培訓資金,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舉辦城市建設專題培訓班。並且藉助鐵軍講壇平台,邀請城市規劃建設、營銷策劃等方面的專家,舉辦專題講座,不斷提升幹部和企業家的城市建設經營理念,有力推動南溪城市品質的提升。

三、工作建議

黨的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後,市委、市政府把宜賓放在全國和長江經濟帶、川滇黔區域去定位和謀劃,確立了建設“輻射吸納川滇黔的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國際生態山水園林城市”的形象定位。這是深刻把握形勢、充分審視市情、凝聚各方共識後形成的戰略決策,是宜賓城市建設新的綱領性要求。當前,全市上下正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市推進城市建設發展。我們借鑑南溪區的主要做法,立足宜賓城市規劃建設實際,圍繞“拓新城、改舊城、建中心、造亮點”的要求,主要提出五個方面的工作建議。

建議之一:科學制定規劃,剛性實施規劃,進一步發揮好規劃的先導作用和引領作用。

市委、市政府對城市規劃高度重視,目前,我市的城市發展戰略已經確定,總體規劃正在抓緊制訂。下一步,應以編制出台高水平、高標準的城市總體規劃為契機,科學推進具體節點的城市設計,儘快實現控制性詳規全覆蓋。抓緊編制修建性詳規和交通、綠化等專項規劃,加快編制重點路段、重要節點的街景設計和沿街建築色彩的設計,促進總體規劃與控規、專項規劃、分區規劃無縫對接,通過精細規劃促進城市建設上品位、上檔次。同時,進一步增強規劃的嚴肅性,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執行和落實規劃。

建議之二:優化項目實施平台,注重統籌協調,切實解決好項目推進速度的問題。

根據各部門工作實際,進一步優化項目實施平台,儘量避免多頭實施、多頭管理的情況。除有明顯政策要求等情況外,政府性投資項目在直接委託市級建設主體代建項目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選擇項目代建單位,切實推動項目建設速度、質量、效益整體提升。在財政、審計、監察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政府資金效率和幹部廉潔。針對推動難度大的重大項目,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組織強有力的工作力量,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對項目建設中的問題靠前解決,共同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建議之三: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圍繞三產互動、產城相融,加快“三個中心”和“六大基地”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經濟實力。

按照“政府組織、市場運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經營城市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城市。圍繞“三個中心”和“六大基地”的建設任務,抓住市民普遍關注的重大區域、重點地段、重要節點,下大功夫加快推進一批城市建設項目,迅速提升城市形象;應搶抓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重大政策機遇,大力實施“退城入園”,鼓勵大企業參與城市建設,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經濟實力。

建議之四:高度重視城市風貌塑造和功能完善,培育城市風格,提高城市品位。

在城市建設中,追求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築風格,樹立自己的獨特風味和環境品位。高度重視城市風貌塑造,對每一棟單體建築都從造型、色調上進行嚴格把關。科學規劃造綠,有序推進現代城市亮化工程,切實做到歷史與現代,建築與人文融為一體,展現國際生態山水園林城市的名城風采。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打造城市綜合體、大型賣場和星級酒店,切實留住外流的高端消費,努力吸納周邊城市的消費羣體。加快建設旅遊目的地,充分利用現有城市歷史文化旅遊設施,對獨具特色的古蹟、古街、公園進行包裝和打造。應培育和提升酒文化、長江文化、工業文明,對擬建、在建的城市文化設施進行旅遊包裝,使其成為新的城市旅遊景觀。應結合城市文化元素、給城市以人文文化內涵,全面提高旅遊的可停留性。

建議之五: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穩妥地解決好拆遷等問題,依法管理好城市。

以羣眾利益為上,讓好處真真切切落實在百姓的口袋裏、羣眾的房子上。進一步轉變工作思路,將拆遷安置作為黨委政府推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變“要我拆”為“我要拆”;儘量創造條件滿足羣眾的要求,切實做到“拆遷一處、造福一片、穩定一方”。堅持建管並重理念,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切實做到“重心下移”。整合政府部門的工作力量,落實日常巡查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有效消除城管盲區。特別注重調動和發揮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市民誠信、規範、參與的觀念,使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秩序、愛護花草樹木和市政設施成為廣大市民高度自覺的行為習慣。

城市調研報告 篇7

一、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一)項目概況及建設進展

1、城東新區項目

城東新區三項工程及路網、綠化長廊建設是目前我縣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大的民生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5億元,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包括曲陽生態公園、體育中心、安置樓等三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長3660米、寬15米的綠化長廊,濱水休閒帶,水街、五星級酒店、學校等諸多配套設施項目。

項目建設進展:曲陽生態公園項目1號園和2號園已開工建設,園內花木已部分栽植、道路等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建設。體育運動中心項目土地徵收工作已完成,規劃方案已確定,正在進行施工圖紙設計。安置房項目完成規劃設計和地質勘探工作,建設施工單位已經招標確定。新區中的6條道路已完成工程量約55%。綠化長廊工程已完成土方整理2.7萬方,佔任務95%。安鹽1號地塊開發已完成前期相關工作;2號地塊中的4幢樓基礎施工完成,正在施工四至六層主體結構;5號地塊開發項目已完成圍牆施工,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土地房屋徵收涉及土地徵收4500畝,已完成徵收4300畝,房屋徵收1035户,已簽訂協議358户。

2、東園棚改項目

項目位於縣城北部,佔地面積655畝,總投資約21億元,是安徽省861重點項目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包括綜合大市場、商業開發和安置房三大功能區,採取整體規劃,分期建設方式,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建成一座規模大、檔次高、設施先進、宜商宜居的綜合性大市場和園林式居住區。

項目建設進展:項目拆遷涉及房屋徵收1057户,分兩期實施,目前累計完成房屋徵收協議簽訂736户、佔任務的70%,已發放三項資金637户,搬家525户,拆遷房屋447户。土地出讓工作,已取得1個批次25畝的安置用地。取得2個批次的商業用地,第一批次45.9畝,涉及徵收41户房屋已全部拆除;第二批次35畝,涉及房屋徵收157户,已籤協議94户、佔任務的60%。首期安置房計劃建設11棟、約5萬平方米,現已開工4棟安置樓和幼兒園、地下車庫等項目。首期商業開發建設7棟、約3.6萬平方米,已開工5棟。項目東擴涉及徵收西周和小陳2村民組66户、379畝土地,丈量、公示已結束,土地補償款正在發放中。

3、汽車五金城項目

汽車五金城項目是滁州市60個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全縣36項重點工程項目。項目位於xx縣城東部泉塢山路與戚繼光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總用地面積約494畝,計劃總投資20億元。項目建設共分四個階段進行,依次開發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安置樓和高層住宅、汽配城、黎明水庫改造等項目,主要包括汽車修配展示交易、五金綜合交易市場、星級酒店、商業住宅、休閒以及觀光等為一體化的大型綜合體,項目規模大、檔次高、設施全,將是宜商、宜居、宜休閒的綜合性市場和園林式住宅小區。

項目建設進展:拆遷徵地涉及住户168户,徵遷工作基本完成,涉及企事業單位5家,搬遷徵收工作全部完成,補償款大部分發放到位。安置房工程2月下旬開工建設,現已完成1幢二層主體澆築工程,已完成7幢三層主體框架澆築工程。商業綜合體工程五金綜合商業市場於3月中旬開工,現有2幢樓基礎樑澆築工程已基本完成,另有2幢開挖基礎,五星級酒店正在設計招商。其他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4、高鐵連接線項目

高鐵連接線工程是我縣近年來政府投資最大的單體工程,工程建設、徵地拆遷、土地報批等費用達5億元左右。整個道路工程分為四個標段,通過公開招標,工程招標價為3.256億元。

項目建設進展:工程自xx年xx月xx日開工建設,計劃xx年xx月底主體工程建成通車。徵地工作涉及xx鄉鎮,約2349畝,xx年xx月底已完成徵收工作。拆遷工作涉及池河、桑澗、定城三個鄉鎮,至目前,整個徵遷工作已結束,土地報批工作正在進行。連接線工程施工進展較快,xx年xx月份完成清表工作,xx月份進行土方、橋涵施工,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量的40%左右。

5、花園湖二期工程及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

花園湖二期項目位於縣城西北部,土地徵收範圍包括長征西路北側,城北水庫西乾渠西側,泄洪渠東側,城北水庫100米控制線以南。規劃用地總面積約280畝,約需要拆遷330户。項目建設內容包括3700平米老年活動中心,36000平米安置樓和商業開發三個部分。總體目標是圍繞花園湖公園打造一個環境優美、品位一流高檔商住區,徹底改變西門入口的整體形象。

項目建設進展:已完成游泳中心地塊28.65畝土地出讓工作,完成部分房屋及附屬物拆除工作。3700平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大樓完成基礎驗收,一層結構已開始施工。花園湖公館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已基本結束,目前管理施工房已經搭建完畢,部分土地已整平,指揮部正積極協助施工方做好三通工作。對項目區內洪莊、前費兩村民組的人口認證已初步完成。完成洪莊部分地塊徵地工作,對違法建築啟動強拆。

(二)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1、宣傳工作氛圍不濃,還沒有形成人人關注、支持城市重點工程建設的良好態勢。當前正在建設的城市重點工程實際上也是民生工程,它不僅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而且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大家都是工程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由於對城市重點工程建設的意義,土地徵收、房屋徵遷的政策和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夠,致使廣大居民對政府開展城市建設工作理解夠、支持不夠,甚至少數人為滿足個人私利漫天要價,百般阻撓,致使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土地與房屋的徵遷工作中,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

2、政策執行不一致,羣眾願望過高,造成土地房屋徵收困難。在以前開展的城市建設徵遷工作中,由於政策制定的過寬,在執行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讓一些投機鑽營者獲利,無形中造成了越會鬧越得利的從眾心理。新房屋徵收政策收緊,補償標準比先前徵收的低,羣眾暫不能完全接受,牴觸情緒較大,普遍存在等待觀望或漫天要價現象;不同的項目執行的政策不一、每個工作隊的尺度把握不一,造成了羣眾之間相互攀比;羣眾對安置小區的區位、樓層、環境、管理、户型等方面要求都越來越高。各種原因相互疊加,這些都導致了徵遷工作進展緩慢。

3、資金缺口較大,土地房屋徵收工作、工程建設推進難。如城東三項工程建設項目,縣政府對重點工程資金管理作了調整,資金運行方案正在調整中。原與安徽鹽業公司訂立的共管賬户一直未正式投入使用,資金運轉不正常,急待解決工程款、三項資金等合計6100萬元。汽車五金城尚有1500萬元土地徵收補償款未到位和6500萬元安置房資金缺口。東園棚改項目正式投資協議未簽訂、資金撥付不到位,資金管理辦法也沒有出台,造成資金流轉不暢,也是工程進度慢的另一個原因。

4、用地指標難申報,影響項目建設的投資和推進。國家土地政策收緊,現有的土地指標難以滿足城市建設需求,一些項目需用土地進行融資,指標無法落實,融資也就無從談起。如汽車五金城用地手續大部未批,到目前為止,只有92畝土地有使用指標,尚有402畝土地沒有用地指標。東園棚户區改造、高鐵連接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問題。

通過對重點工程的調研,認為雖然我縣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着一些阻礙進展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城市建設的發展,它們會隨着工作的深入推進逐步迎刃而解。城市重點工程是整個城市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通過這些表面的現象,我們可以探尋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思考如何建立工作的長效機制,做到未雨綢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速推進城市建設的各項工作,早日實現建設中等城市的目標。

二、幾點思考

(一)如何認識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規劃是城市各項建設工作的龍頭和核心,是關係城市發展和建設的依據。目前,我縣已完成了xx縣城總體規劃,xx年市政府正式批准實施,同時,完成了老城區、工業園區、城東新區等一批重點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為我們確定了城市發展的趨勢和重點,描繪了美好的藍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亮點、有新意、有氣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重視。規劃標準不夠高,前瞻性不夠,存在公廁、垃圾中轉站、綠地、學校、市場等一些城市功能設施配置缺位現象;老城區的棚户區和新城區的“城中村”改造缺少具體的規劃意見和辦法;城市規劃的前期審查缺少公開程序,建設期間跟蹤督查不夠,違規違章建築現象時有發生;竣工驗收不嚴,一些項目執行規劃“縮水”,擅自加密、加層,侵佔公共用地,綠化、道路、停車位、物業管理用房則大打折扣;規劃變更程序不規範,項目的變更沒有通過科學論證等應有程序,隨意性較大。

為此,我們認為,在做城市規劃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一是變“封閉式規劃”為“開放式規劃”。把我們的總體規劃、局部規劃乃至控制性詳規向社會公示,提高公眾的知曉率。讓公眾參與到城市規劃的制定中來,特別是一些社會公益性的工程建設,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反覆論證,廣納良言,博取眾長,以使規劃更科學更可行,獲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獲取更大的社會效益。

二是把握規劃原則。堅持全面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分步實施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避免只求速度不講質量。

三是堅持規劃工作的嚴肅性。已經通過的規劃,要一張藍圖幹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規劃一經制定就不能任意更改。

四是加強規劃管理。加大對在建工程的監管力度,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嚴厲打擊擅自違反規劃行為,保障規劃審批的強制性,維護規劃的權威性。

五是強化城市建設的驗收管理。目前我縣的城市開發小區由於沒有進行嚴格的驗收管理,致使小區內違反規劃的情況時有發生,擅自擴大容積率,縮小綠化率,消防設施投入不足現象較為普遍,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住户和公眾的利益,也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應加強對開發小區和重點工程的驗收管理,可由縣行政審批部門牽頭,組織規劃、住建、市容、消防、安檢等部門,統一按規範進行驗收,確保質量。

(二)如何把重點工程納入整個城市建設的體系

近年來,縣委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打造環境、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的先導工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圍繞打造中等城市的戰略目標,每年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大工程,奠定了建設中等城市的堅實基礎。一大批重點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僅改善了民生,優化了發展環境,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塑造了城市形象。正是每年一批重點工程的建成,才讓我們這個城市越來越美好。軟環境的變化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客商到此投資興業。

在進行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們想是否應該考慮的更全面、更遠一些。

一是以“點”帶“面”。如果説重點工程是一個點的話,那麼重點工程所在區域就是一個面,處理好“點”與“面”的關係很重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促進整個區域的建設與發展,對於建設難度大、週期長的工程,可以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如在進行花園湖二期建設的同時,有必要把整個西片的城市改造與建設納入其中,把建設西外環線道擺上議事日程,這對於分流城市道路車輛,改善長征路、嚴橋路以及整個城市環境大有益處;隨着城市的發展,高鐵連接線未來是一條“黃金線”,如何利用泉塢山和桑澗水庫開發生態觀光農業、搞農家樂旅遊,推動沿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都是值得謀劃的課題。

二是以“新”帶“老”。通過這幾年的建設,新城區已初具規模,隨着新區三項工程的建成,新城區的規模和檔次會躍上一個新的台階。但是,從目前的人氣來講,老城區依然是商業中心、繁華地帶,其區域資源稟賦是新區目前還無法比擬的。定城的老城區是城市在長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存在着居住擁擠、街巷狹窄、交通阻塞、道路不同程度損毀影響市民出行、綠化率低、市政和公共設施短缺等諸多問題。因此,在進行新城區建設的同時,謀劃好老城區的改造也非常重要,這也是當前我縣“三城聯創”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三是挖掘底藴傳承文化。文化是一個城市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靈魂。定城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底藴深厚,城內古蹟很多。在推進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挖掘我縣歷史文化底藴,彰顯文化品位,提升定城的外在形象和文化內涵,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已建成了文化館、漢畫石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發揮了傳承和傳播文化的作用。在城市建設中,如何更好地體現文化特色,彰顯城市個性尤為重要。例如:在建築風貌上如何展示文化表現城市建築的現代生活風尚;在綠化的樹木品種和色彩的搭配上如何展示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對定城已有的水系改造中如何取捨讓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在城市的重要區域和地段如何構築雕塑來展示文化。這些工作實際上與我們正在打造的“三色”也是相輔相成的。四是加大“三城聯創”工作力度,真正讓城市綠起來。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致力打造文明城市、衞生城市和園林城市,然而我縣目前城市綠地率僅為10.9%,近期有望達到13.8%,距創建園林城市21%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所以要以“三城聯創”為契機,規劃建設好城市綠地。

(三)如何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難題

定城不僅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加強科學管理,優化城市環境,努力提升現代城市管理理念,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效率化機制,已刻不容緩。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們組建了工作機構,強化了管理舉措,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收效甚微,髒亂差的現象難以根本扭轉。城市管理工作任重道遠。

在市容市貌的管理上,有兩個方面是重點,即加強隊伍建設和提升市民素養。

一是從管理者來説,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強化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紀律、作風和業務等方面的建設,提高綜合素質,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大投入,把必要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杜絕以罰代管,甚至“放水養魚”的現象發生。要創新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建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通過好的機制,使管理隊伍有生機有活力。

二是從整個社會來説,必須提升素養,做文明市民。堅持從基礎素質、基本行為、基本規範抓起。針對居民生活中的一些陋習,通過精心設計載體,開展羣眾性活動,發動全社會參與,實行全方位推進,實施全過程滲透等方式,逐步予以解決。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針對一些不文明現象,不但要加強科學管理,還要大力加強全民素質教育,以社區為單位開展社會公德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道德楷模,努力營造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氛圍和輿論環境。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實行嚴管重處,以矯正某些突出問題。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大公益宣傳力度。開展“城市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宣傳教育活動,弘揚社會公德倡導文明新風,營造“以愛護公物為榮,損壞公物為恥”的氛圍。

在公益性的文化設施管理上,還需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近年來,我們在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建設了一批公益性文化設施。從目前的營運效果看,管理上不容樂觀,花園湖公園、生態公園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壞,其他的一些文化設施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久,我們還將建設成老年活動中心、體育中心等。這既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一項順民意合民心的民生工程,但是,如果使用的不好,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後續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利用不起來,就會使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亮點名片”失去應有的光彩,那與我們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現在就着手建立一種長效的管理機制更顯迫切和重要。

城市調研報告 篇8

摘要 本文從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以人性關懷的視角調查常州快速公交——brt,發現常州brt存在不宜人的問題,特別是在人們坐車過程中。我們主要從將brt與城市公共空間結合的和站台改造兩方面對常州brt提出建議,力求對常州brt的發展有所幫助,改善公共交通,創造人性化的環保城市。

關鍵詞常州快速公交宜人人性化

前言

出行交通對於擁有龐大人口的我國來説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中國各個城市都在努力解決。brt——快速交通,最早在巴西的庫裏蒂巴成功的解決了人們的出行問題,並且給這座城市帶來世界“環保之都”的榮譽稱號。目前中國少數城市也引進了快速交通,對於常州一個二級城市來説,brt已基本解決常州人的出行問題。但是,由於生活質量的改善,對於brt的要求已不僅僅是滿足出行要求,還要遵循人本設計,滿足人們舒適出行的要求。因此,我們從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針對常州brt進行調查,希望乘坐brt能成為人們如逛公園一樣的享受。

1.調研基本情況説明:

1.1調研的意義:

快速公交是一種高品質,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勢,充分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對於注重環境的今天,鼓勵人們乘坐公共公交是減少交通污染的一種方法。高效而可靠的快速公交系統可以大容量地集散乘客,節省乘客出行時間,改善混合交通情況,減少小汽車使用率。而提高brt

的舒適性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共

交通。

1.2調研的方法及調研的範圍:

(1)文獻調查法:在前期閲讀大量文獻,從國內外成功例子汲取經驗。《國內外快速公交系統發展實踐》《快速公交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

(2)實地觀察法:對b1,b2路段進行調研,我們以b2線為主,快速公交二號線從西林公交中心始發,途徑中吳大道,懷德南路,懷德中路,延陵西路,延陵中路,麗華北路,東方西路,東方東路至戚區公交中心站,走訪各個公交站台以及站台周圍建築羣。

(3)問卷調查法:對站台裏等待車的人人,學生,工人,白領進行問卷調查。

(4)訪談法:與常州公交機務處,常州規劃局,常州設計院相關人員進行訪談。

1.3調研時間和思路:

本次調查歷時兩週,我們本着嚴謹的態度,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從站台,車道,與周邊建築聯繫三個方面研究常州快速公交——brt,然後分析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得到最後的結論。

2.現狀調研分析

2.1初步調查

自從我們來到常州,經常會選擇brt出行,但沒有仔細研究過,確定brt 研究課題後,我們開始深入研究它。經過初步調查,發現常州快速公交——brt比普通公交在站台和車道上已改善許多,但還有些地方不盡人意。

2.1.1站台

站台外觀沒有特色,並且缺少景觀設計。站台在遮陽,遮蔽風雨和抵禦寒暑上有很大缺陷,站台設施不夠完善。

2.1.2 車道

brt專用車道佈置於道路中央,雙向行駛,專用道與其它車道間只設一道地面標記隔離。

2.1.3 與周邊建築聯繫

站台與周邊建築聯繫方式有天橋,地下通道,路面設置紅綠燈。站台周邊建築沒有特色,很無趣。

brt沿線與城市公共空間如廣場,公園,商業區聯繫不夠緊密。

2.2 深入調查

初步進行了實地觀察後,我們對乘客和常州brt公司有關人員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

我們發放了120份問卷,有效份數為115。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得知:

絕大多數人對常州快速公交——brt是滿意的;

大部分人覺得坐車過程中最不宜人; 38.9﹪的人認為brt應與城市公共空間結合;

43.4﹪的人認為站台設施需改進。

2.2.1 關於造成brt不宜人的主要原因調查

問卷第四題:4.您覺得在乘坐brt過程中什麼時候最不舒適?□ 在站台等車時□坐車過程中□進入或離開站台過程中

坐車過程中(44.3﹪)

①由於車子密閉,車內的人很多,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峯期,車內環境非常糟糕,因此不宜人。現在常州市內的brt車輛一年四季都開空調,窗户密閉。人一多,車內的空氣質量很差,又擁擠,很容易暈車。因此,目前有能力買小轎車的還是會選擇自己家的小轎車。

②車道兩側建築單調,缺少公共空間和景觀,給車內人的視覺帶來疲乏。以常州快速公交二號線——b2線為例,b2線共有26對站台,從公交一公司開往戚區公交中心站。途徑龍江路,譚墅,花園公交中心站,金谷花園,馬公橋,會館浜橋,懷德橋,瞿秋白紀念館,人民公園,文化宮,天寧寺,文筆塔,朝陽橋,五角場,紅梅新村,橫塘河,紫雲居,青洋中路,灣城路,毓秀園,華豐路,慼墅堰區政府,革新橋,五一路,戚區公交中心站。我們把這些路段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是周邊有廣場或公園的:人民公園到文筆塔一段公交車道與公園相距較遠,在車內的人不能很好的欣賞到公園的景觀,只能匆匆一瞥。

第二類是周邊是商業區的:瞿秋白紀念館到文化宮一段店鋪的空間比較呆板,不活躍,缺少公共交流的空間。

第三類是周圍沒有公共建築的:其餘路段金谷花園,馬公橋等缺少景觀綠化,視覺效果不好。比較偏僻的毓秀園、華豐路地段雖有景觀綠化,但沒有與車站結合。

③路面綠化少,近地面層空氣質量差,温度高,特別是在夏天在站台等車時(38.3﹪)

①站台設施不夠完善,不能遮風避雨,不能隔熱禦寒。brt車站主要以鋼和玻璃為結構,由於高度和出挑長度限制,不能有效遮蔽太陽光也不能遮風避雨,b2 線路在站台上已經有了改善,在正對乘務員作為的地方增加了鐵質的”百葉“。但是這只是一小部分的改善,也是隻針對長期工作的乘務員而設計的。乘客還認為如果站台能隔熱禦寒就更好了。

②站內功能不完善,在站台除了等車沒有其它事可做,不能在站台內買報刊和點心。站內只能等車,比較無聊。並且買過票進入車站就不能再出去了,如果等車時間比較長,也不能買報刊來打發時間。

③外觀無特色。

一號線站台造型模仿動車外形,淺藍色的表面經過風水日曬已經顯色陳舊。二號線雖然改變了站台設計,提高了利用率,但是沒有突出常州特色。並且站台無景觀,不能舒緩等車人的心情。

進入或離開站台過程中(17.4﹪)

①地下通道或天橋出入口不明顯,經常找不到。

②無景觀。

2.2.2 對具體路段的調查

地點1 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站位於常州商業中心南大街東,南側是人民公園,北側是新建成的仿古商業區。西側是南大街和萊蒙商業街。由於用地緊張,站台通過地下通道與周邊建築連接,地下通道未設置商業店鋪,不同於南大街地下通道,人民公園站台未設置直接去周邊建築地下層連接的通道。

地點2 毓秀園

毓秀園位於b2線路東側,離末站戚區公交中心站四站路。處於市郊,周邊建築密度低,以新建的住宅小區和廠房為主,有零散的商業小鋪。

3.建議

3.1站台改造:

安裝百葉窗,空氣可以自由流通;在車站上加建雨篷,在避免外面的雨水打入車站內;擋住下雨天時避免雨水落在人身上。夏日強烈陽光。將特殊站點如公交換乘站和首末站裝點以鮮花、樹木、商店、玻璃牆、特色建築,並在建築風格上儘量保持通透性。乘客可以在這些站點內隨意散佈、購物、交談、打電話、賣報紙。

3.2車道改造:①城市道路除了該備良好的交通功能,同時還應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考慮到常州有些路段並不寬闊,不能種植高大闊葉喬木,我們建議將專用道路中央改成草坪。草坪可以吸收熱量,吸納粉塵,減少揚塵污染,並且增加視覺效果。

3.3與周邊建築聯繫:

①brt車道沿線與周邊建築的聯繫

第一類是周邊有廣場或公園的:人民公園到文筆塔一段廣場設計可設置深夜酒吧、咖啡廳、零售店等商業設施,能提供最新的

brt系統交通信息。廣場中心位置的告示牌上要有易懂的地圖和指引。舒適的座椅、長凳,同時還應該配備報紙書刊、花壇。公園空間內部應該設置能夠貫穿整個公園的休閒景觀路線,甚至延伸進附近的居民社區。公園還應適合於多類型的體育鍛煉,創造足夠多的樹蔭和風雨棚,使其成為居民多彩户外活動場所。

第二類是周邊是商業區的:瞿秋白紀念館到文化宮一段賦予沿街的店鋪更多自主創造空間,例如店鋪門前留出一部分空地開放,佈置茶座,咖啡座等有特色的公共場地。

第三類是周圍沒有公共建築的:其餘路段整個道路兩邊種上茂密的闊葉喬木,形成與周邊居民區的綠色緩衝帶,隔離噪聲和空氣污染,改善小氣候,改善車內人的視覺感受。

4.結語

從20xx年brt一號線開通到現在,常州brt已經慢慢完善,這個過程中是會凸顯出一系列問題。而我們現在調研所能發現的問題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何讓常州brt更加人性化,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心,總有一天,brt會成為常州人的驕傲。

城市調研報告 篇9

一、城市公交基本情況

我市城市公交開通於**年5月,**年11月移交交通部門管理。目前,全市現有公交經營企業2家,公交車保有量為148輛,城市公交線路14條,設有公交站台117座,運營線路總里程311.2公里,基本覆蓋新老城區以及周邊的7個鎮(辦事處)。

二、城市公交發展規劃

**年,委託江蘇緯信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邳州市城市公交發展規劃》,提出了近期(20xx-20xx年)和中遠期(20xx-2030年)城市公交發展目標。預計到20xx年,全市公交車保有量達到281輛,公交線路達到24條(其中新闢10條,調整線路6條);到2030年,公交車保有量達到1089輛,公交線路達到36條(新增12條,調整6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為595公里。20xx年,市交通運輸局將公交發展列入交通十件為民實事之一,加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計劃投資2360萬元,新建公交車調度中心(保養場)1座、公交首末站4座、公交港灣式站亭64個,站牌62個,新上燃氣公交車20輛,穩步推進公交車運營國有化。

三、當前城市公交發展存在問題、對策和建議

(一)在公交線網規劃方面,一是公交線網覆蓋度低,新城片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甚至老城區北部區域公交覆蓋均不足;二是城區道路中公交線路重複係數不均衡,公交線路比較曲折,存在大量的迂迴運輸、逆向運輸現象;三是站點服務覆蓋率較低,據測算,市中心城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為21%,500米覆蓋率僅為33%。

解決對策:對於新增線路建設時序的安排總體原則是需求迫切、道路條件滿足的先開通;調整線路的建設時序安排原則上是經營合同先到期的先調整。其中近期(20xx-20xx年)新增線路8條,分別為17、19、29、30、15、21、26、28路);調整線路6條,分別為3、4、5、6、7、13路。中遠期(20xx-2030年)新增線路12條,分別為22、23、25、27、31、32、33、35、36、37、38、39路;調整線路8條,分別為1、2、8、9、10、11、12、16路。20xx年新增2條:18路(官湖鎮至瑞興路公交總站)、20路環線(邳州火車站公交樞紐至邳州火車站公交樞紐)。

(二)在公交車輛投放方面,我市城市公交車輛更新較為緩慢,車輛檔次普遍較低,乘車舒適度較差,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

解決對策:進一步加快車輛更新速度,大力發展中高檔、大容量、低能耗、環保型LNG動機公交車輛,為羣眾提供更加舒適的乘車環境。根據近期公交發展規劃,到20xx年底,將新增車輛217輛、更新車輛64輛。推薦邳州市公交系統備選車型採用8.5米和9米級LNG公交車型。同時,根據《邳州市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改造初步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對現有248台城鄉客運車輛車型進行逐步更新,購置符合農村客運要求的節能、環保公交車型。推薦使用蘇州金龍客車,車長7.2-7.7米,LNG動力。鎮村公交全面採用省交通運輸廳統一指定的車型。

(三)在公交站台建設方面,我市目前共有公交站台117座,分屬邳州市大眾廣告有限公司、邳州市中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設管理。其中前者管理公交站台92座,分佈在老城區及新城區部分路段;後者管理公交站台25座,主要分佈在新城區。根據年初制定的公交線路調整計劃,年內新建站亭64個、站牌62個,預算總投資300萬元。主要存在站台佈局不合理、設計存在缺陷、式樣不協調美觀、建設和管理體制不順、新站台建設推進滯後等問題。

解決對策:1、對新老城區道路改造,公交站台應納入改造方案,統籌規劃站台式樣風格、建設資金,同步建設。

2、根據公交發展規劃,新增站台由政府投資建設、扎口管理,解決站台建設使用銜接不暢、建管脱節的問題。3、現有站台遺留問題:由政府主導,協調出台相應回購政策,實現站台統一管理。4、站台建設應實行聯合勘察會審制度,利於解決部門之間協調問題,實現站台建設與公交通達線路同步發展,佈局科學、規劃合理。

(四)在公交站場建設方面,公交站場建設嚴重滯後,公交車調度中心、停放站場、保養廠、首末站等相關配套設施缺乏,與公交發展不同步。

解決對策:根據公交發展規劃,加快其配套設施建設,保養場、首末站等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要求,對保養場建設提出兩個方案。

方案一:按我市公交發展規劃,到20xx年我市將擁有城市公交車357輛、城鄉公交270輛、鎮村公交84輛、出租車700輛,其它車輛300輛,總計1711輛。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有關規定,1711輛車每天需保養64輛次,按《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範》:“修理廠的規劃用地按所承擔大修車輛數計算”,則該公交維修廠設計佔地面積約為28畝。設計建設辦公樓一棟,建築面積6220平方米,維修車間2個,建設面積1920平方米,滿足每日維護車輛64輛次,可容納停車120輛。

方案二:20xx年我市將擁有公交車、出租車約2619輛,而我市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必須大幅度降低汽車尾氣排放,則公交車採用燃氣車輛勢在必行。為此將規劃中的加油站項目列入,該加油站項目列入後,其功能將變為加氣站功能,維修保養廠則兼具有停車場功能,能停車約200輛,且由於停車場和加氣站位置相鄰,方便每日加氣,節省時間、減少公交車空駛,使該維修廠成為一個綜合服務中心,該方案需佔地59畝。

首末站建設5座,分別是瑞興路首末站、解放路首末站、體育場首末站、新城站首末站、火車站首末站、宏通站首末站,另建7個簡易首末站。其中瑞興路、解放路、火車站、宏通站4個首末站今年開始實施。

(五)在經營模式選擇方面,我市目前城市公交車輛實行的是公車委託經營模式,該模式下公交的規範運營、服務水平得不到保障,不僅嚴重製約了公交發展,也影響到政府和行業形象。因此,必須對現有的運營模式進行改造,建立公車公營的公司化運營機制。即:城市公共交通的投人以政府投人為主,其發展要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公交公司實行公車公營、公司化管理的運行體制,線路與車輛的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歸公司所有,從業人員實行聘任制。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政府投資、財政補貼制度。對於建設投資(如新增車輛、保養場和首末站建設),建議由市府投資建設,建設資金納入交通工程建設經費預算。對於運營補貼,根據公交線路(特別是新闢線路)客流量較小的實際,以及承擔公益負擔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而形成的支出,由市財政實行定額補貼。

(二)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凡經規劃確定的公交首末站、公交維修保養場等重要公交基礎設施,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可通過出讓方式提供建設用地。

(三)減免相關税費。公共客運基礎設施項目涉及的由地方收取的配套設施費、建設管理費等費用予以免繳。

四、新能源供應必選方案

在公交車輛燃料使用及供應方面:經過市場調研,並與億利資源大為能源公司、香港新時代能源公司、中國燃氣邳州分公司、山東富海美林集團、中國電力投資公司等多家能源公司多輪洽談,在投資規模、合作模式、項目建設、資源和價格優勢、資金保障等多方位比選,已經形成初步方案。目前推薦中國燃氣邳州分公司、山東富海美林集團兩家企業的方案。

五、交通融資工作進展情況

**年計劃融資10億元,目前已落實7億元,即與福建華通集團達成聯合建設270省道東南繞越公路、250與251省道連接線、世紀大道東延工程項目協議,解決了7億元的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