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十三篇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1

隨着世界經濟、金融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已完全步入市場經濟國際化時代。面對外資銀行以其高薪、出國培訓機會、良好的職業發展等競爭優勢來與國有銀行進行人才爭奪,我國商業銀行只有建立一套比外資銀行更先進、更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優化合理配置資源,開發員工的潛力,採用全球經營的思維和理念來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才能獲得動態核心競爭力,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十三篇

一、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1、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商業銀行的人才結構不盡合理,複合型人才不足較為突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員工總量過大,但人才結構卻不合理。一是管理人員比重過大,業務人員卻日益緊缺;缺乏骨幹專業人才、複合型人才,不能適應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二是銀行的高素質人才大都集中在一級分行以上層次,基層機構的員工素質則普遍不高,這種不合理的員工結構降低了銀行內部信息傳遞的質量和效率,加大了新業務、新產品開發和推廣的難度。三是大部分員工的知識陳舊,業務能力不強,僅熟悉傳統的存、貸款和結算等業務。缺乏既懂銀行業務又懂營銷業務,還懂證券業務、信託業務、保險業務等的複合型人才和專業人才。

2、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首先是缺乏激勵機制,突出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物質激勵力度較小內容單一,且忽視員工的精神需求。商業銀行主要採用工資、獎金的物質激勵方法,手段單一,缺乏其他激勵手段的綜合配套使用,缺乏優秀企業文化、員工職業生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激勵。二是工資薪酬體系不能正確反映員工對組織的貢獻,對內缺乏公平性與激勵性,對外缺乏競爭性。三是考核晉升機制方面流於形式。員工考核評價不能為人才的合理晉升、正確提拔提供必要的依據。

3、員工的教育培訓機制尚待健全

員工教育培訓的計劃缺乏步驟性、層次性和預見性,且投入不足。我國商業銀行的年人均培訓費在500元~600元左右,而在中國境內的外資銀行,員工年人均培訓費用都超過萬元。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給員工提供的培訓內容大多較注重專業技能,而忽略了對員工素質和潛能的開發培訓,特別是中高層次的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跟不上發展的要求。每年投入與產出比不高,低層次重複培訓仍然擠佔了本來就十分微薄的培訓經費;培訓評估反饋系統不完善,考核標準弱化,缺乏培訓激勵機制等;培訓與使用也有脱節現象,員工受訓後無用武之地。

4、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

一是績效考評缺乏科學合理的依據。各商業銀行普遍尚未建立健全工作分析制度,對不同類別、不同職級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要求等工作描述與工作規範未作明確的界定,使績效考評缺乏科學的依據。同時,績效考核部門往往與績效實施部門相互脱節,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這樣便使績效考核的準確性打了折扣,也使績效考核失去了其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考核角度單一。目前,我國一些商業銀行對員工的考評標準使用統一的“德、能、勤、績”這一類抽象、模糊的指標,難以量化和具體評價,使績效考評缺乏可衡量性與可操作性。三是績效考評多流於形式。各級國有商業銀行的績效考評既缺乏公開的交流與反饋,又未將考評結果與職務晉升、工資分配、培訓與開發、崗位輪換等結合起來,考核難以起到“獎優罰劣”的激勵作用。

二、金融全球化下現代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1、引入市場機制並加強員工的選拔和配置

一是改革銀行經營管理者的選拔機制,引進市場配置機制,把組織選拔和市場配置兩種方法相結合運用;取消銀行經營者行政級別,實現銀行家職業的市場化。

二是通過科學的職位分析和評估,優化職位設置,對職位進行分析,明確各職位的內部等級結構,形成新的職位體系,徹底改變因人設崗和人浮於事的現象。在內部調整職位時,按照職位等級選拔人員,凡等級晉升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和測評,擇優錄用,大力推行領導崗位競聘制和重點崗位競爭上崗制,改論資排輩為以能力及業績論高低,在用人上形成公平競爭基礎。

三是商業銀行應結合銀行再造,突出主導業務、盈利業務的戰略配置員工,形成“客户中心型”的人力資源配置新格局。大力提高資產類員工在業務人員中的比例,精簡效益低下的營業網點,壓縮現有龐大的櫃員隊伍,全面推行客户經理制度,不斷充實擴大銀行外勤隊伍。調整人力資源結構,積極穩妥而又有效地實施裁減和分流富餘人員。

四是有組織、有計劃地從海外引進熟悉國際慣例、國際金融與法律的高層次金融專才,尤其是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辦跨國經營業務所需求的優秀人才。

2、健全激勵機制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是堅持市場化的報酬原則。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使收入分配和職位要求、崗位技能相結合,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輔助人員實行差別收入,逐步探索實現優效優酬、特崗特酬,逐步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約束功能,推進人才價格市場機制的形成。破除行政級別的工資制度,把職工的工資分為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固定工資按崗位確定,績效工資與經濟效益掛鈎。實行客户經理等級酬薪制度,按能力、貢獻對客户經理劃分不同等級,不同級別予以不同等級,調動客户經理拓展市場客户的積極性。

二是多渠道解決員工晉升問題。首先,在全行推行行員等級制,把全行員工分成若干等,每等設若干級,員工按其職務、職稱條件套入相應等級,以後新招員工納入相應等級。第二,每年根據員工考核結果決定其晉級與否,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薪酬。管理職務應通過勞動力市場公開招聘、競聘上崗。

三是加強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考試、聘任管理,通過經常化的評聘管理,充分發揮專業技術職務的激勵作用。第四,對主要業務部門或崗位推行客户經理

職務、交易員職務等等多種業務職務,充分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四是完善福利制度改革。儘快實施福利貨幣化,節約成本費用,變暗補為明補,建立商業銀行內部補充養老保障、補充醫療保障、住房津貼,並以建立個人賬户的形式計發,以鼓勵員工長期服務。另外,在條件成熟時,考慮根據員工的個性化需求,逐步推行菜單式的選擇性福利,讓員工在規定的標準內選擇自己喜歡的福利組合,充分發揮福利的激勵作用。

3、加快專業人力資源的培訓

金融的全球化使銀行業對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持續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才能實現人力資源增值,保持持久的競爭力。國外銀行都很重視員工培訓。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總裁説:“企業的實力一定要讓人才隊伍超前於事業發展,才能更快地適應國際金融市場並得以發展。”員工培訓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人力資源的管理效果。商業銀行將與外資銀行展開激烈的人才競爭,主要是複合型人才和專業人才的爭奪。因而培訓的首要工作就是從長遠規劃,培養新型的信貸業務以及國際結算等人才,滿足業務同步發展的需要。培訓的重點應由單一的業務技能培訓轉換為業務技能與素質教育並重,提高員工服務質量和水平,構建銀行的企業文化。採取多樣培訓方式,不斷提高現有員工的工作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優秀的組織文化。

4、實行有效的績效考核

在職位等級體制的基礎上,以崗位責任和任務目標為核心研究制定規範合理、調整靈活、適合不同層次、不同性質工作崗位的員工考核指標體系。規範和完善考核工作管理辦法,全面、客觀、公正地考核評價各級員工的德才表現、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和工作實績,為實施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供準確的依據。在績效管理模式選擇上,要吸納經濟增加值考評模式(eva)、平衡計分卡(bsc 、關鍵績效指標(kpi)、目標管理(mbo)和3><60度評估等先進的績效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以平衡計分卡覆蓋關鍵績效指標的績效管理框架,以經濟增加值為績效考評的核心指標,以目標管理模式為組織保證,對難以量化的工作任務輔以360度評估的績效管理體系。員工績效的考核結果,要與其績效獎金掛鈎,同時與員工個人潛力的開發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員工的個人情況,可實施職位調整、加強培訓、監督改進、強制退出等考核結果運用措施。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考核結果運用,促使員工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提高個人能力與素質,同時實現個人職業發展與銀行整體績效進步。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2

一、市場建設概況

(一)市場硬件建設。目前,市場辦公面積約x平方米,其產權歸x區就業局所有。辦公區域內劃分接待區、招聘區和信息發佈區,配置大型電子顯示屏,可容納x人左右進場求職。為進一步加強我區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去年,我區積極向中央、省市爭資爭項,通過努力,獲得了中央和省級投資x萬元。根據項目實施計劃,目前已進入了招投標環節,預計將在7月份能破土動工,明年初將投入使用,屆時,人力資源市場辦公服務面積可達x平方米。

(二)隊伍建設及經費保障。目前,市場從業人員實有xx人,其中:佔編xx人、聘用xx人,持有職業指導資格證書的xx人。經費來源:一是財政部門每年根據佔編人員數核算人頭經費和工作經費,聘用人員按每人每年xx萬元標準核算;二是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市場日常運作經費;三是爭取省市支持,解決經費不足。

(三)服務功能及服務成效。主要負責全區勞動力和人才提供服務、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與招募、職業技能培訓、代管人事檔案等項工作。從新組建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區人力資源市場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各項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網絡建設得到不斷加強,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基本形成,促進就業作用和地位明顯增強,為x區乃至全市的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了供求信息qq羣招聘服務平台,實現各種用工信息、求職信息實時交換;二是架設了市場專用的互聯網求職招聘網站,開通了網絡招聘服務;三是在每週五定期舉辦招聘會的'基礎上,堅持重心下移,服務基層,積極組織急需用人的單位深入鄉鎮開展趕場招聘、現場招聘等服務活動。近3年來,共收集就業崗位x個;發佈供求信息x條;開展招聘服務進校園xx次、進鄉村xx次;組織各種類型招聘會173場;為x名城鄉勞動者提供了職業指導服務;為x名求職者提供了就業推薦服務,其中幫助了x名求職者實現了就業,介紹成功率達%。

二、市場監管情況

一是建立了空崗報告制度,每月開展一次跟蹤回訪,及時動態掌握用人單位招募錄用率,以及求職人員就業成功率;二是結合工作實際,製作了用人單位招聘、求職者應聘等各項工作流程圖,健全市場內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供求信息分析制度,每季度按行業、崗位分析供求狀況;四是安裝了勞動保障系統專網,及時將供求信息導入信息系統,實現動態監測。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儘管我區人力資源市場規模初具雛形,保障機制健全,服務功能不斷增強,但仍然存在一些需亟待解決的問題。譬如:市場地理位置偏僻、面積狹小,工作經費不足,用人單位對空崗報告制度執行不嚴,民間中介機構管理不規範,市、區之間共享資源未整合,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數據更新不及時等等,所有這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工作正常開展。對此,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解決:一是以人力資源市場為龍頭,將民間中介機構實行網格化管理,拓寬資源共享渠道;二是打破市、區間自我封鎖格局,加強縣區間合作交流,暢通網絡資源;三是鑑於取消申報職介補貼政策,應制定出台市場經費保障供給規範性文件,填補經費不足;四是建立健全用人單位招募人員申報備案制度,切實解決急招、盲招、騙招等問題,從而有力維護勞動者有序就業、有效就業。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3

為加快蘇南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企業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情況,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規模和新建企業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未來三年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樣本151份。

一、企業人力資源基本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151家調查企業現有員工27849人,總數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於樣本覆蓋的原因,另一方面,由於51%調查企業是剛起步新興產業企業,多數企業尚處在籌建或新建期,員工人數還在擴招中。

(一)行業分佈

151家調查企業中,裝備製造業企業員工數9071人,佔比33%;綠色化工企業員工數5004人,佔比18%;新能源企業員工數3659人,佔比13%;新材料企業員工數1291人,佔比7%,這與新區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吻合。

(二)年齡結構

151家調查企業中,員工年齡30歲以下的10025人,佔總人數的36%,31-40歲的11436人,佔總人數的41%,41-50歲的4734人,佔總人數的17%,51歲以上的1654人,佔總人數的6%,現有人員的年輕化是新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學歷層次

151家調查企業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數只佔人員總量的2%;本科學歷有4144人,占人員總量的15.0%;專科生有7869人,占人員總量的28%;中專生9937萬人,佔36%。

(四)員工來源

151家調查企業中,鎮江市區人口13311人,佔企業現有員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區企業和退二進三搬遷企業,如大東紙業市區人口達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佔企業現有人員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營企業中,如東方電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達到86%;丹陽、揚中人口1949人,佔企業現有人員7%,主要集中在丹陽、揚中的搬遷企業中,如江蘇正丹化學有限公司丹陽人口達到90%;而其它外來人口4205人,只佔現有員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遷企業,如東泰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外省市人員佔比達到75%以上。

(五)企業性質

151家調查企業中,民營企業現有員工12532人,佔比45%;外商企業現有員工8076人,佔比29%;港澳台企業現有員工2228人,佔8%;而國有性質企業現有員工5012人,只佔18%,民營企業的和諧務工環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員就業。 (六)員工住宿

151家調查企業中,65家企業提供員工住宿,佔比43%;66家企業暫無法提供住宿需要員工自行解決,佔比44%;20家企業提供班車接送員工,佔比13%。

二、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體呈現出數量大、質量高、專業化強的特點。有73.3%的被調查企業具有明確的人力資源引進規劃。從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其中9%為高層次才,15%為高校畢業生,30%為技術工人,46%為一線員工。預計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工種有普工、焊工、電工、車工、叉車工和設備維修工等。

(一)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來3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為3580人,佔需求總量的54.3%,與現有人才情況相比,提高了將近30%。有一半以上的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比現有狀況提升了21%。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需求達到832人,是現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達到2922人,是現有狀況的2.3倍。

(二)製造業仍是一線人員需求的重點領域。151調查企業中,未來3年製造業人力資源需求7547人,佔需求總數的 59.9%,其中普通一線員工需求5569人,比現有狀況提高了45%。

(三)新興產業人力資源需求成為新的熱點。未來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人員需求6655人,佔需求總數的52.8%,與現有人員情況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崗位需求是普通人員,比現有狀況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旺盛。未來3年非公有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人員需求數9636人,佔到了需求總數的79.3%,45%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員需求年齡趨於年輕化。151家調查企業中,20-30歲人員需求6006人,佔需求總數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佈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製造等新興產業中,佔60%以上。30-45歲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佈在化工、造紙等傳統產業中,佔55.1%。

三、調查分析結論

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未來三年人才需求的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穩步增長。隨着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需求人員12593人,總體增長45.2%。其中:需求專業技術人員3580人,增長30%。專業技術人員中的製造業企業需求1053人,增長35%;新能源企業需求1001人,增長33%;新材料企業需求862人,增長31%;其他行業企業需求664人,增長28%。

(二)人才隊伍的素質和結構不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素質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高,精、尖技術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緊缺,如戰略規劃、技術負責人、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等;結構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缺少經營、金融、法律、外貿、營銷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戰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競爭優勢、工作氛圍欠佳,不能為相關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難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資源需求方式發生轉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術型轉變。企業對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正在逐步發生着變化,由管理型佔主導,向管理與技術並重,並快速向技術型為主過渡。調查顯示:企業目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佔比低於管理人員6個百分點,但未來幾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比管理人員高5.5個百分點,提高了11.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也體現出了以技術型為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員具備高級、中級職稱,説明企業對管理、技術複合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長的趨勢。

(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企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調查顯示,企業在人才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又明顯地體現出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的特點,對職稱和學歷的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企業存在着產業結構與人才結構的錯位問題,人才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增長迅速,説明企業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專業素質、技術素質和文化素質,這既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引進難流失快。雖然近年來我區企業數量倍增,但是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區內大部分企業仍為中小型企業。知名度和實力都不佔優勢,在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着引進難與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業反映,許多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人才、特殊工種的高級技工以及一些先進設備的維護人員,大都要從外地引進,難度非常大,而花費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時常面臨被挖走的風險。

四、滯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因素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重視不高。區內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均未列入工作考核範圍,缺乏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在人力資源的引進和教育培訓、人才的管理和成長平台搭建、人才的人文關懷和薪酬體系的構建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處於空白狀態,如在培訓方面,未將之作為提升業績的基礎,培訓機制空白。部分企業缺乏人才儲備與培養意識,沒有把目光放遠,引進高層次、高技術管理方面人才,也沒有對現有人才進行挖掘和培養。

(二)企業對職業技能培訓認識不足。由於企業規模小,培訓場所、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難以保證,培訓內容多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為主。為了避免培訓後員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訓投資風險,多數中小企業寧肯從市場上現招相關專業人才也不願花錢自行培養。部分用人單位為減少人員成本,仍繼續招聘無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就業上崗。這種重一般使用,輕挖掘、培養人才,專業人才依靠外部引進的人力計劃,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又打擊了原有人才的積極性,也是造成中小企業人才流動頻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才資源合理配置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後,具體表現在:一是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員配置不足,人員業務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層次不高。目前新區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數量相對太少,服務形式不能充分滿足需求,現有的公開登記的機構中既缺少私營的獵頭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資性質的人力資源中介組織。就服務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檔案保管等服務。高端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獵頭、管理、諮詢等業務開展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缺乏銜接。政策制定和落實的銜接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的政策與職能部門的.工作之間缺乏銜接。有的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聽取政策執行部門的意見,在具體政策執行時遇到了障礙或困難。二是有的政策與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之間缺乏銜接。部分制定的優惠政策重在引進人才,忽視了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挫傷了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進的碩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購房補貼,現有人才沒有相應補貼,產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現有人才政策申報流程繁瑣,資金落實週期太長。

五、相關建議

面對企業旺盛的人力資源需求,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快新區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步伐。

(一)加強企業人才供需情況的研究。企業競爭,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情況的研究,及時掌握企業人才總量、結構和分佈現狀,把握企業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並對人才需求提供準確預測,為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提出科學性指導意見。建立企業人力資源供需預測預警系統,監測就業環境變化和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及時收集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信息,編制緊缺人才目錄,建立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信息交流機制和定期發佈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全面瞭解掌握我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基本情況,建立企業人才資源信息庫,及時跟蹤企業人力資源供需和流動情況,逐步建立完善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指導企業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並及時將國家、省、市的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傳遞給企業;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瞭解掌握我區招商引資動態以及企業發展變化狀況,積極主動為企業做好人力資源引進、管理、服務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根據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需要,制訂和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重點引進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所急需的各類緊缺的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通過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人才引進零門檻准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於吸引人才的優惠配套政策。在落户安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4

世界進入知識時代以來,伴隨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顯得猶為重要。實際上,它與物質資本、自然資本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領域超過後者。目前從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上大至可概括為4個方面:1、人力資源的配置,2、培訓與開發,3、社會保險及工資福利,4、制度建設。就我們公司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在現有體制機制下,要注重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公司目前人力資源的現狀

1、人員結構方面:公司現有在冊員工2239人,在崗非生產性人員488人(不含生產處室87人)與生產性人員之比達21.8%;如果加上內退人員284人,將達到772人與生產性人員之比將達到34.48%。2、年齡結構方面:35歲以下員工831餘人,佔總人數的37.12%。3、技術結構方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49人,其中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89人、初級職稱142人,佔員工總人數的11.13%。現有具備技師資格人員52人,其中高級技師5人、中級技師47人,佔職工總數的2.3%。4、錄用選拔調配方面:採取考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今年以來公司從中層管理人員的選撥,一般管理人員的調配,直至公司生產崗位的調整均採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錄用人員。招聘方式,採用理論及實踐考試與各級管理部門綜合考核相結合的辦法。5、員工培訓引進方面:去年我們招收了專業對口的大學生5人,充實到生產一線。公司制定並下達了全年職工培訓計劃,職教中心全年將組織特殊工種進行輪流理論培訓,各分廠進行日常技術培訓並進行考核,全年培訓員工達2800課時。同時人力資源部門積極配合勞動部門並鼓勵員工參加社會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等級資格考試。並對獲證人員進行登記備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問題

1、人員臃腫、人力成本增大。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產性人員相當於一箇中型企業的員工人數,員工工資加上單位交納的“四險一金”(單位部分人均年交約4500元),平均按20xx0元計算,全年下來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萬元。其次是崗位人員的按排不盡合理,有的崗位人員編置過大,造成人浮於事。三是崗位設置存在科學性的問題。有些單位的部分崗位可以部分合並而未整合。

2、技術工人的結構性問題,公司現有具備技師資格的技術工人52人,佔員工總數的2.3%,這個比例與公司生產自動化水平,技術含量,員工文化素質要求高的特點是極其不相適應的。實際上在這些技師中尚有20名技師不在崗。這是公司目前技術工人結構上的矛盾。

3、專業技術人員的配置問題,公司現有技術人員249人,佔員工總數的11.02%;實際上中級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進入領導崗位,真正從事技術、研發的人員很少。從而制約了公司在技改、生產技術、研發等方面能力。

4、激勵機制的問題,嚴格地來説我們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激勵員工的管理體系。儘管公司多年來陸續出台了技師津貼、班組長補貼、中級以上技術人員津貼、主辦科員待遇提高(上述均為公司已聘人員)。自下而上的逐級考核機制以及考核細則應該進一步完善,考核細則應該具備可操作性,過於繁雜的考核辦法,往往流於形式。

5、執行力的問題,“執行不力”的問題是我國企業的通病,我們公司也不例外。首先是不知執行力為何物。其次是執行縮水,偷工減料。三是中心點太多,搞得下屬單位不知如何執行。四是追求過分完美追求極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三、思考與建議

現代人力資源有別於傳統的勞資部門,它涉及企業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直接影響現代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運成本、公司業績以及生存環境。現代人力資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要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就必須貫徹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所應具有的戰略、成本、營運、整體四種意識。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首要的是全體員工轉變觀念,轉換意識。管理層要轉變管理理念,員工要轉變工作觀念。要強化危機意識,要居安思危,特別是當前金融危機全球化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員管理方面,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家提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要求,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我們肩負的擔子有太多的社會責任。在現有的體制機制下,一是採取自然消腫的辦法,自然減員。二是對於每個基層單位,每個工作環節,每個工作崗位的增擴編制增加人員必須要有人力資源部門、生產部門、企管部門、技術部門進行嚴格科學的認證,報請公司批准。三是粗分崗位。崗位的越細化,直接導致人力成本的上升。逐步實行一人多崗一職多能的崗位模式。實際上,我們現有工作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飽和的。四是要堅決取締因人設崗的做法,科學設置崗位、合理安排人員。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並且將核算辦法逐步推進到分廠、部門乃至工段、班組。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及效益意識。

2、在工人的技術力量方面,要鼓勵職工學技術,使廣大員工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技術型人才。一是鼓勵在職員工學技術,積極引導員工參加社會勞動培訓部門的技術等級考試,逐步提高生產單位中級工、高級工、技師佔員工中的比例。二是對於獲得技術等級的工人由公司進一步考核認證,給予提高工資待遇的獎勵。三是在現有體制機制下還是要進一步抓好抓實四級培訓,即公司、分廠、工段、班組培訓。充分利用班前班後會,副班時間進行逐一培訓,糾正那些流於形式華而不實只體現在書面材料上的培訓。四是要將學技術與勤奮工作結合起來進行考核,制定多條有可操作性,工人自已可以實實在在查找對比的考核細則。

3、在專業技術人才上,要進一步做好招聘、引進、培養、開發工作。一是公司必須要有一箇中長期的招聘引進人才計劃,合理儲備專業技術人才。二是要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實行梯級管理,以老帶新,以高帶低,鼓勵競爭,推行動態的科員級、主任級工程師待遇,抑制那些有證無能有證不能的混世作風。三是要採取多種活動形式,多方面的支持,進一步挖掘(開發)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潛能,激發他們專研技術勤奮工作的熱情,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要給予一些生產技術方面的課題讓技術人員進行理論或實踐的研究。提升公司的生產工藝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激勵機制的問題。我們許多人一談到激勵機制的問題便不加思索地説到:錢。其實金錢只是激勵機制的一部分,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它把人定格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我們曾經聽説過這樣的論調“不罰就是獎”這是一種典型的把人作為純粹的生產工具。是以泰羅等人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論。作為生產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產力要素之一,按照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根據專家的研究,物質待遇的比值為14.4%,居第四位;晉升機會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領導重視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際關係和諧,比值為18.6%;工作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居第五位,比值是11.7%;專業對口為第六位,比值是8.4%。所以我們應該建立起合理的激勵機制。一是聽覺激勵,中國人喜歡把愛埋在心裏,不善用語言表達,這是一大缺陷。我們有的領導對下屬工作完成其實是較為滿意的,而下屬也希望聽到領導的一句表揚,但領導説出的話確是吹毛求疵。領導的一句不很藝術的話將下屬打入冰窖,使下屬寒了心。如果你想表揚你的下屬,就一定要很好地表達出來。二是視覺激勵,把優秀員工的照片和事蹟在公司內部的媒體中加以宣傳,讓大家都看到聽到,以此來激勵廣大員工。三是引入競爭機制,只有競爭一個公司才會具有活力,業績才會日新月異地提高。四是提供公平的晉升機會,追求上進這不僅僅是物質利益的需求,更是一個人價值的發現和認可。五是合理授權,合理授權是較高的激勵方式之一。有權就有責,有權就有上進心,就有工作目標。六是以人為本、善待員工,這是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利益的所在。只有善待員工,員工才會善待企業。20世紀30年代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松下公司發生嚴重虧損,經營陷入困境,公司有關部門提出減產裁員的應急計劃。但是松下先生認為:不能讓員工成經濟危機的犧牲品,要與員工風雨同舟,寧可減產不能裁員。公司員工為松下先生的這一善舉所感動,盡心盡責努力工作,終於使公司走出困境。

5、執行力的問題。據資料顯示美國西點軍校建校200餘年間,共培養了1531位CEO,20xx位總裁,5000餘位副總裁,培養的工商界人士比哈佛大學還要多。同樣,我國知名企業海爾、聯想、華為、萬科、三九也存在一個巧合,那就是它們的老總同為軍人出身。軍人為何能在商界創造如此多的神話呢?答案:執行力。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如何,將決定企業的興衰。執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體系、組織、文化及技術操作方法,是能及時有力地把決策轉化為結果的能力。不能簡單地把它曲解為權威或權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領導的個人意志。它應該有相關的制度來支撐,不然它就會變成議而不決,執而不行的口號管理。為了保障執行力的到位,我們應該有一套督查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傳遞壓力、激發動力體系。目前特別是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對上,要及時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對外,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工程;對內,要加強員工的形勢教育,特別是危機意識的教育。心態決定狀態,眼界決定境界。所以加強教育是培養員工良好的心理素質,卓越的團隊意識,先進的企業文化,提高執行力較為有效的手段。事實上執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訓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總之,公司在現行的體制機制下依然存在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多年沉澱下來的一些優良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藴,較為規範的規章制度。當前的工作就是要我們將它完善好,執行好。我們每一個公司員工都要認真思考並付諸於行動。企業才能做強做大,員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企業才能在強手如林的競爭對手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5

一、調研區域基本情況

湖南省xx縣位於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門户之稱。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人,佔總人口的80%;全縣共有勞動力35.5萬人,其中女勞動力15.9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45%;少數民族人口近37萬人,佔總人口的56%。xx縣從1994年開始被國家明確為“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xx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1595元,有貧困人口12.7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5%。

二、調研實施情況

xx縣版圖面積大,交通又十分落後,考慮到縣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筆者分類選取了樣本點:一是處於全縣最高水平的縣城所在鎮xx鎮農村女性;二是319國道邊鄉鎮馬底驛鄉,代表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該縣邊遠的貧困鄉,也是少數民族鄉火場土家族鄉,代表該縣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較低的水平;四是在該縣其他鄉鎮再專題抽樣調查部分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情況。一共發放農户調查問卷200份(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200份),專題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

調查採取問卷法收集資料。家庭調查問卷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家庭基本情況;二是家庭對教育的評價;三是家庭獲得收入的方式、方法。關於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個人基本情況;二是個人主要經歷;三是從事職業、收入來源及生活方式調查。

在此次調查中,共發放農户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其中包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132份),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

三、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看出,湖南省xx縣作為貧困地區,其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還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級各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教育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先天不足。首先是貧困地區農村女性自身素質狀況偏低,而低層次的教育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她們自身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讓貧困地區眾多女性走不出低層次教育——低收入——低層次教育的循環往復。其次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影響很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為貧困地區弱勢羣體——農村女性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二是經濟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不足。作為貧困地區政府的財政,只能夠在保工資、保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還有剩餘資金都投入到民生關注的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事業中去。而其中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保障義務制教育所需經費,對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若上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此項工作,人力資源開發只能依靠社會力量和人力資源自身,而這些力量,和政府這種強有力的推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現階段,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還不能為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質保障基礎。

三是政治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能力不足。女性參與權力是女性人權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國女性參政的比例較小,參與權力的層次低,直接影響到女性人力資源從自身生存和發展出發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

四是社會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動力不足。在貧困地區,“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傳統思想依然存在,農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動機、競爭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同時,社會上對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更缺乏社會上、心理上的動力,出現中國的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人力資源分佈不均,結構性矛盾突出。

五是法律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保障不足。從美、日、韓等國人力資源開發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其人力資源的開發用法律來促進、保障它的實施和推進。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保障有些滯後和缺失,在人力資源開發上還需要通過超前的法律給於促進和保障。

四、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

開發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組織能辦好的事情,需要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重視才能取得實質性效果。為此,建議採取以下對策與措施:

1、是政府加大投入來規範

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政治全面發展的工作,在現階段,只有各級政府將其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在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對此項工作有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各級應按照分類指導、按實際所需、分層次培訓和以實踐為中心的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原則來規範,明確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林、衞生、科技、信息等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為工作主體,形成聯席會議制度,促使

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格局下有大發展。

2、是建立健全法律來保障

在法治社會下,用法律來保障需要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幾種法律法規:第一種是關於全民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法律。我國在國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在關於終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興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第二種是關於完善男女平等相關國策方面的法律法規。西方國家已有將家務勞動有償化作為基本國策的先例,還有關於男女同工不同酬、就業歧視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實際不平等問題,應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設相關部門來確保法律實施。德國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並支付報酬,還成立“漢堡經濟法庭”來管理此類案件。在我國建議在法院效仿德國建立專門法庭,來管理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

3、是優化社會環境來促進

首先是在全國要營造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形成政府重視、部門主導、企業支持、行業行動的全社會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強宣傳引導力度、強化各項措施、明確開發目標,促使全社會積極參與這一利國利民的事業。其次是加大女性參政議政的力度。女性參政議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從數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從層次予以提升;第三要從內涵上賦予更多;第四要從外向度上着力。以女性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來加大女性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增強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引導、政策支持力度。

4、是突出農村女性特點來設計。

在我國農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一定程度佔據主導地位,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讓眾多農村女性難以跨出衝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時,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也不能忽視。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特點,我們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如照顧生理週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顧家庭的開發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擴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則,操之過急,方式、方法不當,如傷害了她們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5、是第三部門充分介入來完善。

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發生了範圍廣泛的“第三部門”運動,政府退出了很多微觀領域,把大量的公共服務交由第三部門來提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國紛紛向第三部門轉移社會服務領域的事權。這些非營利組織的興起,在政府部門和營利性組織之間發揮着協調、輔助和補充功能。在我國現階段,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系統工程,也存在着“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的不協調現象,而第三部門等非營利組織在吸納善款、扶貧濟困、招募志願者等方面有獨特優勢,更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實質性、強化性發展。對這一領域,交由第三部門來做,可以彌補、完善市場和政府的不足。

6、是強化自我開發意識來提升。

人力資源開發最大的原動力就是自我開發意識的增強,我們要廣大貧困地區農村女性從“要她學”轉變為“我要學”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需要全社會行動來喚起這支龐大的力量:首先是不斷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增強進取意識。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義務制教育完成的基礎上,分類別、分層次的通過學校或其他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提高她們的學習能力,成為學習型、技能型、職業型的各類人才,增強她們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意識。其次是破除各類陳規陋習,增強自信意識。不要讓傳統的舊思維、舊觀念束縛住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頭腦,讓她們真正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不斷成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農村新女性。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6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結合當前國税系統隊伍現狀,整合優化人力資源,挖掘人力資源潛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人員結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來,我市國税系統受傳統觀念和歷史因素的影響,人員結構日益老化,專業性人才相對匱乏,如此帶來的連鎖不良反應成為制約税收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按照徵管現代化的要求,審視目前隊伍現狀,如何向更深層次挖掘人力資源,培養一批“潛力型”、“複合型”人才隊伍,已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迫切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對國税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實踐和出路作膚淺的探討。

一、必須正確認識到挖掘人力資源潛能,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現代管理學理論認為,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作為一種智力資源,在諸多資源中處於第一重要位置,是一個組織或團隊最本質的核心競爭力。十九大報告中確定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全面提高幹部隊伍素質,使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有效的管理,是促進組織目標的達成和個人價值實現的根本意義所在。竇自鐵局長在全市國税工作會議上指出:人力資源是國税事業的第一要素。要切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健全激勵機制,激發隊伍活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能強的專業化隊伍,為做好各項工作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在科技興税,現代化徵管信息系統不斷髮展的今天,要想使人力資源成為事業發展的“香餑餑”,只有尊重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學管理人才、有效開發人才,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二、必須正視目前隊伍的現狀

(1)人力資源趨於老齡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人員數量由正增長轉為負增長。以縣國税局為例,1995年成立伊始,核定在職人員總數為48人,到1999年底增長為67人,增幅39.6%。1999年到底增長在職人員為74人,增幅10.4%。二是年齡結構呈兩頭低中間高趨勢。以底人員年齡結構對比,在職幹部74人,其中50歲以上11人,佔14.9%,40—50歲38人,佔51.4%,30—40歲17人,佔22.9%,30歲以下8人,佔10.8%,全局平均年齡42歲,據此推算,五年、十年以後,系統退休人員增加,而受編制、經費等因素影響,新增人員數量有限,年齡結構將進一步趨於不合理。

(2)人浮於事與人員不足並存。通俗的`話説就是:拿錢的人多,能幹活的人少。以我局為例,全局在職人員除去年齡偏大、病休,實習人員外,實際可利用的人力資源僅佔人員總量的70%。機關8個股室,1人一個股室的2個,2人一個股室的3個。1人兼兩職或多職的12人。在歷年來徵管體制改革、機構整合中,部分單位無法選配到足夠的人員充實崗位,明顯的感覺到可用人力資源的嚴重“匱乏”。據調查,這種現象並非一個單位的特例,這在全市許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3)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國税部門自機構分設建局以來,人力資源輸入主要來之三個渠道。一是從財税學校及各類專科學校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二是部隊轉業的轉業幹部和複員軍人;三是後國家定向招錄的國家公務員。從以上人員來看,只有一少部分財税學校專科畢業,而一大部分“門外漢”僅是後期通過電大、函授、脱產輪訓、不定期培訓等多種方式取得了專科及以上學歷,但事實上其專業能力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許多基層單位反映,一方面單位裏持有上述文憑的人員佔相當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找出在寫作、計算機操作、法律應用、大型企業管理方面比較突出的專業人才非常困難。截止到底,我局財税、財經學院畢業專科人員為11名,僅佔總人數的14.9%。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結構仍處於“低谷”狀態。

(4)優化配置缺乏活力。一是基層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近年來隨着徵管體制的不斷改革,税收形勢和任務日益嚴峻和繁重,基層徵管難度加大。但近年來,許多縣市,由於種種原因,行政、後勤部門人員多於一線徵管人員,造成人力資源不足與浪費並存的局面。二是税源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一些基層税源管理派出機構,年税收任務幾百萬元,管理人員3-5人,税收成本過大,納税人辦税不方便。這種情況應該是在多數單位不同程度的存在。

(5)競爭激勵機制尚需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提升人力資源整體使用效能的最佳途徑。就當前國税系統而言,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但國税系統領導職數及非領導職數少,科級領導幹部只佔相當小的比例,受職數的限制,許多表現好、能力強的幹部缺乏晉升和提高待遇的機會,挫傷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其次是幹部異地交流不暢。實踐證明,實行輪崗制度是一項極其有效和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我市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處級、科級領導幹部交流力度大,但一般幹部基本上不流動,往往在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干幾十年,幹部的工作潛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第三是,目前國税系統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加大改革力度,普遍推行了競爭上崗。但在選拔任用幹部過程中論資排輩、走關係、吃老本的一些問題值得重視和思考。

三、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整合人力資源的幾點思考

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是教育和培訓,具體包括精神、知識、技能、創造力等方面,針對國税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要保持年齡結構的優化和新生力量的補充

一是中層幹部的開發與管理。要根據人員年齡結構變化趨勢,強化對35-45歲之間中青年羣體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因為他們的思想、工作閲歷和經驗仍然是這個時期的“頂樑柱”;二是拓寬新生人力資源的渠道。要改進人才引進方式,結合《公務員法》的實施,在系統編制、經費允許範圍內通過公務員招考、聘用等方式儘可能多錄用高素質年輕人才,以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國税系統,保證新生力量得到持續穩定的補充。

(二)崗位技能培訓要重點從學歷培訓向技能和實踐操作轉變

教育和培訓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全體人員整體素質和崗位技能。近年來,我市國税系統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大對在職人員的學歷教育培訓,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作為在職人員,普及知識和文化、提高學歷之後,培訓重點應轉向技能和操作的培訓,否則“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將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要適時將人力資源開發戰略重點轉向技能和操作培訓,今年市局提出“坐下來、走出去、請進門”的教育培訓思路,結合省局組織的業務選拔考試,進一步擴大業務骨幹隊伍,搞好各類人才庫儲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年我局出台一系列獎懲激勵措施,鼓勵幹部參加學歷學位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先後有14名幹部報考了全國註冊税務師、註冊會計師、律師等資格考試,帶動了全員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積極性。

(三)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才競爭激勵機制,提升人力資源使用效能

要堅持以提高機關工作效能為主導,在激勵的導向、激勵的對象、激勵的措施和力度等方面突出效率原則。借鑑企業的先進管理方法,使激勵措施能真正調動積極性、激活創造力,促進愛崗敬業、爭先創優氛圍的形成。一是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在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要重視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結果,民主推薦中大多數人不同意的一般不得列為考察對象;要積極探索實行幹部任期制度,明確規定領導幹部連續任職及擔任同一職級領導職務的年限。對不稱職、不勝任現職幹部,要及時進行調整。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幹部異地交流、上掛下派等制度。對科級以上幹部進行交流的同時,有計劃的對一般幹部進行跨地區、跨部門的人員交流輪換,使幹部從長期在一地工作形成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解脱出來,開闊幹部視野,豐富幹部工作經驗。

(四)穩步探討税源分類管理和機構整合的新路子

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税收信息化建設對傳統税收管理的組織結構、工作機制和行為模式提出的新的挑戰。結合本單位税源管理機構設置和轄區税源分佈情況,遵循依法、穩妥、效能、規範,有利於税收工作開展的原則,通過基層調研、走訪納税人等渠道,總結和分析現有徵管模式的不足之處,重點解決徵管質量不高,納税服務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過重的實際問題。一是引入能本管理理念。結合税收管理員能級管理機制,根據每個税務人員的不同知識結構和能力特點,將其分配到能充分發揮其特長的崗位上,實現人本效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二是優化業務重組。打破機關與基層的界限,本着對外有利於方便納税人,對內有利於明確責任、分權制約的原則,重組徵管組織機構。通過減少管理層次、壓縮職能機構形成一種新型組織機構,使管理組織設置簡單、管理程序簡化、信息傳遞更加流暢。三是納税服務更具高效。將受理諮詢的涉税事宜和徵收職能推向前台,集中到辦税服務廳辦理,簡化管理環節,減少管理層次和審批級次,解決納税人多頭跑、多次跑的問題,達到優質服務與提高機關效率的“雙贏”效果。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7

通過調研發現集團人力資源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其存在問題的原因,同時聽取了各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由於集團缺乏清晰的發展戰略規劃,只有單純的營業額規劃,從而導致集團總部和各子公司也都沒有與之配套的人力資源規劃。在人才開發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預見性和計劃性,出現諸多短視行為。人力資源數據統計系統不完善,統計意識和知識相對較薄弱,導致集團人力資源規劃沒有可參考的數據分析及規劃基礎。各下屬公司在每年遞交給集團的組織架構變更和人力資源需求表(崗位及編制)都沒有清晰的、科學的依據,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想象性。我們要考慮本集團的人力資源狀況及集團的人力資源體系能否有效地支持集團發展的戰略。人力資源規劃與集團發展戰略都缺乏或者不匹配時,不但使集團很難隨着發展的需要及時發現和選拔優秀人才,而且現有員工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思想道德素質等也得不到發展,難以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難挖掘員工的潛能,從而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明確集團發展戰略規劃→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與具體的執行計劃,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決定了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

(二)缺乏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效用的用人機制和選拔體系

雖然集團有內部競爭上崗的機制,也經過了多次操作,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完善;如判定是否需要競爭上崗崗位的標準和依據,競崗人的任職資格依據,評分項目內容等等。本來競爭上崗是個很有效的激勵與選拔手段,但由於上述的這一系列問題,導致員工的情緒不高,各公司的看法大多數偏於中性。不透明,沒有詳細的晉升機制標準,因此不能做到相對的公平公正,擇優錄取。在就是缺乏特殊人才或者優秀引進的相關政策,權責不分明,職位缺乏具體的崗位説明書、工作指標以及配套的權力和獎懲標準,因此任職人員要麼患得患失,放不開手腳,要麼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各公司普遍反映制約集團和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優秀的管理、技術人才和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缺乏,單靠內部培養很難彌補不足。選拔人才時忽略了運用人力資源工具對人才的測評。

(三)人力資源專業技能和整體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各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和從事人力資源崗位工作的員工,整體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水平絕多數達不到標準要求,有的公司甚至和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各子公司都是希望集團總部能多多下基層指導工作,能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實際工作中同樣也是隻能看或者等集團總部的文件出台來指引他們。由於人力資源工作在集團整體工作中的定位問題,導致大部分人力資源負責人和從事人力資源崗位工作的員工不是很清楚人力資源工作的職責,對人力資源的認識度和關注度不強。希望集團針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羣體給予有針對性的、多課程、多課時、多方式的專業技能培訓。希望集團總部切實的做好規劃,指導,監督的工作。

(四)考核、激勵機制不完善

集團的考核,現階段只停留在單一的考評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績效管理體系,只是做了中間的一個環節,而且在基層員工的考評上,目標模糊不清晰,主觀判斷因素居多,考核有流於形式的趨向。本來考核及考核的結果運用是一種很有效的'激勵措施,但我們的現狀是,考核結果運用和其他模塊或機制關聯的不是很密切。使集團難以依據科學的考核結果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激勵,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於其在集團中發揮更大的潛能。而配套的約束機制尚未完善、健全,使集團很難留住人才,也造成了集團的人才損失。激勵機制單一、不完備也導致了上述原因的產生。晉升通道單一,缺乏長效激勵。

(五)人力資源培訓和開發體系有待細化和完善

集團總的培訓成本位於同規模企業的前列。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效用,不但要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努力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技能,這就需要對集團員工進行有計劃、持續的培訓、教育和開發。這些方面集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們缺乏培訓效果及反饋方面的資料收集,缺乏從開發人的潛能的角度,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有針對性的培養集團發展需要的各種人才,尤其是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課程設計和分梯隊,分層次,分課題的建設上還需要細化,開發多形式的培訓渠道,改善現在相對單一的培訓形式,總的來説就是建立本集團的階梯式培訓體系。

二.造成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我集團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大多數還是沿用計劃經濟體制那套人事管理模式和複製了其他公司一些管理模式。這一模式近年來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雖進行過一系列的改革,但從總體上看還處於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人事部門的職能多為工資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員調配、晉升、培訓等。在強調人才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與集團發展戰略相脱節、缺乏一整套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一)集團組織架構和職責權限分工不完善

1、公司的決策層、管理執行層尚未分離

目前,xx集團是由董事長兼任總裁,董事會也進行了大量的管理行為,所有權和經營權尚未分離。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代理人問題”,即:董事會如何選擇、監督和激勵管理層,公司治理規定了整個企業運作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關注的是“向何處去”的問題;

股東、董事是公司治理的行為發起者;

公司管理是管理人員確定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行動,公司管理是在既定的框架下駕馭企業邁向目標,公司管理關注的是“如何到達”的問題;

經理人是公司管理的行為發起者;目前翔順集團的公司治理、管理尚未分清,易造成戰略、經營上的混亂。

公司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員工人數由少變多,行業由單一到跨多行業,在組織架構上以不能滿足集團的經營管理,需要優化和完善職能部門的管控建設。在實際運作中管理行為不規範、信息溝通不順暢、監管不到位等,是集團對子公司管理中常見的問題,總部對下屬企業的管控模式,按總部的集、分權程度不同而劃分成“操作管控型”、“戰略管控型”和“財務管控型”三種管控模式,其中“戰略管控型”又分為“戰略實施型”和“戰略指導型”。我集團目前在處於“操作管控型”向“戰略實施型”轉型的過程中。

2、集團職能部門職責權限不清晰

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特別是集團總部和各子公司的職能管控線之間,責權利不統一,容易出現部門之間互相推諉職責和執行都不落實的現象。建議集團按職能管控線劃分,也就是按專業劃分,並明確各職能部門(集團與各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職責和權限。

(二)集團高層經營管理者缺乏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人力資源規劃的概念模糊;經營管理者的觀念落後,仍然侷限於傳統的人事工作管理思想,沒有人力資源開發和規劃的意願;雖有觀念和意識,但因種種原因難以實行。這和集團沒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及關於人力資源工作的職責權限不清晰所造成的。

(三)沒有重視人力資源用人機制的管理。晉升通道較單一、狹窄,考核結果和培訓效果與用人機制的密切度不強。近年來雖然開展了一系列競爭上崗機制,但在評分項目的細節和標準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缺乏優秀人才引進機制及傾斜性措施。我們要以“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為目標來開展人力資源的用人機制,堅持以內部培養提升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人力資源政策。

(四)對人員的培訓開發缺少科學性和針對性,培訓人員往往理論性太強,不能很好地與管理實際相融合。現階段,集團人力資源的開發途徑主要是培訓、交流、外派學習,方式單一,模式呆板。以培訓為例,各類培訓班通常依循講授、討論的鏈條式運作模式,缺乏必要的實戰鍛鍊,培訓過程中忽視素質鍛鍊和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缺乏心理訓練、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培訓者與被訓者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單純為了培訓而培訓,導致了培訓收效甚微。

(五)安於現狀,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沒有適時地提升企業文化,沒有完善和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導工作。把集團的文化價值觀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發揮這一基石之上,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要圍繞如何發揮知識型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進行,實現人盡其能,人盡其用,高效開發知識員工的能力與潛力。

(六)人力資源整體專業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整體素質不高,專業人員很少,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專業技能不夠;

2、缺乏系統的職業培訓;

3、許多人力資源工作者土生土長,沒有受過良好的培訓,沒有經過正規大公司的薰陶,眼界不高。

人力資源工作是一項非常獨特的工作,對個人素質、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要求都很高。而在這些綜合因素中,有很多不是通過正規教育過程所能獲得的。一位優秀的人力資源工作者不是靠認證也不是靠理論培養的,需要的是其對工作深刻體驗和對社會的敏鋭洞察。否則,單純依靠原理、技術或數據處理的培訓造就的人力資源工作者無異於紙上談兵。

觀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8

進入知識時代以來,伴隨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顯得猶為重要。實際上,它與物質資本、自然資本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領域超過後者。目前從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上大至可概括為4個方面:1、人力資源的配置,2、培訓與開發,3、社會保險及工資福利,4、制度建設。

在現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的競爭和人才的流動空前加劇。但是有了人才並不一定能保證企業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越是優秀的人才可能越會反過來成為組織發展的破壞因素。一個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需要承擔比傳統的人事部門更多的職能,除了組織的人才管理,組織的創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應該納入到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範疇。

一、建立一支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管理隊伍作為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必須努力具備以下幾種素質:一是道德素質。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必須嚴格自律、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秉公辦事、腳踏實地、兢兢業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幹事創業,以全行員工的根本利益為切入點,完成歷史賦予的神聖職責,為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二是心理素質。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面對各種壓力要意志堅強、不怕壓力、無所畏懼,還要心胸開闊、不計個人得失,並能容忍和原諒別人的過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面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三是知識素質。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備專業知識、信息知識、人文知識和實踐知識,對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要有所瞭解和掌握

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訓能力、計算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五是科研素質。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從新的廣度和深度上,從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動力激發起重新研究探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以先進的理論組織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大力實施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六是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幹好本職工作,必須有健康的身體,要勞逸結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飽滿、身體健壯,適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種壓力,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二、建立適應各類人才成長的管理體制要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銀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適應各類人才成長特點的新型人才管理體制。要圍繞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適應市場的營銷人才、精通業務的專業人才和操作嫻熟的運行人才等四支隊伍建設,建立各具特色的分類管理制度,重視抓好創新型人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使用,樹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鼓勵創業、鼓勵創新、鼓勵競爭的用人新理念。三、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制度激勵是現代銀行人才資源開發的核心。人才資源的潛能能否發揮和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對人才的激勵力度。在人才引進、使用中要積極研究個人需求和制度對個人需求滿足感的影響以及能產生各種激勵作用的機制,制定人才隊伍收入待遇及其崗位責任和業績、貢獻掛鈎的原則,實行按崗位、按任務、按業績付酬的分配製度,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積極性,最終實現銀行發展與人才資源開發的雙豐收。

1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1)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念落後。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受國家宏觀調控,只重視解決企業內部的物質、資金、技術等問題而忽視企業的人力資源,人才閒置、壓制、浪費等現象嚴重。2)人力資本投資不足。我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缺乏人力資本的投資意識,只關心眼前,不敢輕易培訓員工,只怕“為別人做嫁衣”。很少作長期的人力資源預測、規劃和開發。這樣就使一些渴望學習新技能,新知識的優秀員工得不到培訓的機會;國有企業培訓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長了某些有關係的人搶佔這些機會;而且有些培訓流於形式,內容枯燥,考核脱離實際,並沒有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3)管理模式單一,管理權限集中,管理體制高度集中。首先,國有企業機構龐大,各部門,各行業不能根據各自業務工作的性質、難易程度等特點,分門別類,靈活有效,有針對性地管理幹部,從而造成責權分離,管人管事脱節,進而導致人與事的脱節。其次,國有企業權限過分集中,強化“長官意志”,忽視了制度建設。再次,國有企業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阻礙了競爭機制的作用。4)當前形勢下,要提高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a.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簡單地説就是人本管理;b.要注重人力資源投資的開發與人力資本投資。國有企業人才的開發,發展和完善,根本途徑在於企業教育培訓.c’要建立靈活的競爭機制。國有企業要改變就業“鐵飯碗”、分配“大鍋飯”,在根本上排斥競爭和個人才能的發揮、個人利益的實現,真正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權,讓優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讓他們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得到發展,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2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程序與方法

1)制訂人力資源計劃。根據組織的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評估組織的人力資源現狀及發展趨勢,收集和分析人力資源供給與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資料(material),預測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的發展趨勢,制訂人力資源招聘、調配、培訓、開發及發展計劃等政策和措施。2)開展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工作。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與財務等部門合作,建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開展人力資源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資源會計工作不僅可以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為決策部門提供準確和量化的依據。3)崗位分析和工作設計。對組織中的各個工作和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每一個工作和崗位對員工的具體要求,包括技術及種類、範圍和熟悉程度;學習、工作與生活經驗;身體健康狀況;工作的責任、權利與義務等方面的情況。這種具體要求必須形成書面材料,這就是工作崗位職責説明書。4)人力資源的公開招聘與選拔。根據組織內的崗位需要及工作崗位職責説明書,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薦、刊登廣告、舉辦人才交流會、到職業介紹所登記等從組織內部或外部吸引應聘人員以及委託像烽火獵聘公司這種國內知名的獵頭公司。並且經過資格審查,從應聘人員中初選出一定數量的候選人,再經過嚴格的考試,確定最後錄用人選。5)明確僱用管理與勞資關係。員工一旦被組織聘用,就與組織形成了一種僱用與被僱用的、相互依存的勞資關係,為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就員工的工資、福利、工作條件和環境等事宜達成一定協議,簽訂勞動合同。6)人職教育、培訓和發展。任何應聘進人一個企業的新員工,都必須接受入職教育,這是幫助新員工瞭解和適應組織、接受組織文化的有效手段。為了提高廣大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崗位技能培訓。對於管理人員,尤其是對即將晉升者有必要開展提高性的培訓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們儘快具有在更高一級職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識、熟練技能、管理技巧和應變能力。7)開展有利的工作績效考核。工作績效考核,就是對照工作崗位職責説明書和工作任務,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工作表現及工作態度等進行評價,並給予量化處理的過程。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檢查和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8)設計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前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有責任鼓勵和關心員工的個人發展,幫助其制訂個人發展計劃,並及時進行監督和考察。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組織的發展,使員工有歸屬感,進而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組織效益。9)員工工資報酬與福利保障設計。合理、科學的工資報酬福利體系關係到組織中員工隊伍的穩定與否。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從員工的資歷、職級、崗位及實際表現和工作成績等方面,來為員工制訂相應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資報酬福利標準和制度。10)加強員工檔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責任保管員工人職時的簡歷以及人職後關於工作主動性、工作表現、工作成績、工資報酬、職務升降、獎懲、接受培訓和教育等方面的書面記錄材料,它是員工的工作業績記錄,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3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的區別

1)傳統人事管理的特點是以“事”為中心,只見“事”,不見“人”,只見某一方面,而不見人與事的整體、系統性;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核心,強調一種動態的、心理、意識的調節和開發,管理的根本出發點是“着眼於人”,其管理歸結於人與事的系統優化,致使企業取得最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傳統人事管理把人設為一種成本,將人當作一種“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把人作為一種“資源”,注重產出和開發。3)傳統人事管理是某一職能部門單獨使用的工具,似乎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係不大,但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卻與此截然不同,人力資源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管理者。

4利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激勵員工最大潛能發揮,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的意義,至少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對企業決策層。人、財、物、信息等,可以説是企業管理關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為重要的、活的第一資源,只有管理好了“人”這一資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義、綱領。2)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不僅是被管理的“客體”,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如何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制度,併為企業組織的決策提供有效信息,永遠都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課題。3)對一般管理者。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個“萬能使者”,更多的應該是扮演一個“決策、引導、協調”屬下工作的角色。他不僅僅需要有效地完成業務工作,更需要培訓下屬,開發員工潛能,建立良好的團隊組織等。4)對一個普通員工。任何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但自己適合做什麼、企業組織的目標、價值觀念是什麼、崗位職責是什麼、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組織中、結合企業組織目標如何開發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人生等,這是每個員工十分關心,而又深感困惑的問題。

5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之真諦是建立和諧之道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僅關注的是數量的問題,也是質量的問題,強化人力資源開發,提升人力資源效能。人力資源的要點就在於發揮人的潛能,所以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和諧之道就是怎樣讓人才發揮之道。我們要構建與之相符的平台、機制、文化。

總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一個人力資源的獲取、整合、保持激勵控制調整及開發的過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不但要做好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工作任務,而且要更新觀念,學習國際上較為成功的管理方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學習成功企業的成功做法,借鑑國外成功的典型例子增強管理意識,拓寬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大膽探索更加適合企業的管理模式。如:美國企業較為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國企業界認為,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很好地與員工溝通,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也會失去效率和效益。因此,世界發達企業都根據企業內部競爭形勢的變化,積極實行人事管理制度變革,以激發員工的創造性。20世紀90年代初起,日本、韓國的發達企業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據工作能力和成果決定升降員工職務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顯成效。世界大企業人事制度的變革,集中反映出對人的潛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來搞活企業組織結構,注意培養和形成企業內部的“強人”機制,形成競爭、奮發、進取、開拓的新氣象。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9

一、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

在經濟學中勞動力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市場。其基本內涵是指勞動力的供給方(勞動者)和勞動力的需求方(企業等用人單位)通過市場競爭,自主達成勞動契約關係。構成勞動力市場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勞動力的供給、需求和價格。

從狹義的方面來説,勞動力市場就是指在勞動力管理和就業領域中,按照市場規律,自覺運用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力供求關係,對勞動力的流動進行合理引導,從而實現對勞動力的合理配置的機構。

目前我國主要勞動力市場由以下幾類就業機構構成:

(1).各級人事部門舉辦的人才交流中心;

(2).各類民辦的人才交流中心;

(3).各級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舉辦的職業介紹所;

(4).各類民辦的職業介紹所;

(5).政府有關部門舉辦的各類勞動力供需交流會;

(6).社區勞動服務部門;

(7).專門的職業介紹網站;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在最近20xx年之中取得了很大發展。如企業用人自主權的基本確立,職工自主擇業空間的擴大;《勞動法》的頒佈以及一系列有關調整勞動關係的法規、規章制度的制定;勞動力市場中介機構的發展等等。這些決定了勞動力市場在配置勞動力資源的過程中正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同時應該看到的是,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的轉型並沒有完成,勞動市場功能的發揮仍然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和建設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

中國目前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勢。人口年齡結構的迅速轉變嚴重影響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供給狀況。從現在開始的今後20年是勞動力資源最為豐富的時期:據統計,我國每年勞動力資源的供給總量超過8億,每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超過1000萬。如此規模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和新增就業人口,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説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是發展的優勢,又是巨大的挑戰。因此,在產品和其他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全球化進程中,勞動力資源無法自由流動將會使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喪失,並維持一個相對更長的時期。

二、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般來説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有如下的一些特徵:

(1).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主體地位已經確定,但兩種體制並行依然存在,適應企業的完全市場化的體系,在國有企業由於壟斷的存在,進入很難,退出也很不自由。但大多數是通過勞動力和市場來實現就業的。

(2).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依然十分尖鋭,目前來看依然是供過於求。

(3).勞動力流動很大程度上以市場為導向。

(4).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

(5).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宏觀調控體系已初步建立。

(6).勞動力市場法規、執法監督體系初形成,有基本的勞動法和各種條例法律。

但同時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勞動力市場存在自身的侷限性,A.競爭不充分B.就業機會不均等C.尋找工作的代價偏高,地區供求總量和結構失衡D.信息不對稱

(2).勞動力流動存在障礙。A.身份界限(户籍等)B.市場分割。市場有一級、二級,外部、內部市場的差別。

(3).社會保障的限制,歸根到底也還是户籍制度的限制。A.國有同私有的社會保障參與程度和方式上的差異,讓勞動力難以流通B.社會保障以省為一級單位管理,難以轉移C.社保的水平層次在不同行業、地區間差別很大。

(4).市場的工資調節機制還未發育成熟,壟斷行業高工資的現象普遍存在。

(5).宏觀調控的機制和法律法規依然不健全。存在執法不嚴的現象。

三、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問題的分析及建議

(一)、我國勞動力市場制約因素

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產業之間興衰更替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市場要求勞動力在部門之間移動以達到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結構均衡,但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調整滯後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原因在於目前,由於受觀念,體制等方面的影響,勞動力不能在部門之何自由流動,就業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

(1).觀念管制

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使得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一是社會主義允不允許失業,。同時工人失業,再就業缺乏必要保障,一旦下崗,對失業者本人和家庭有着切身利益的影響。因此,觀念上必然產生強烈牴觸,即使是經濟轉型中正常的失業。同時有地方政府的撐腰,人們養成了走關係,等分配,要飯碗的成習,許多素質低下,知識技能更新滯後的勞動力"賴崗",而真正的人才卻得不到任用。二是,勞動者是否還是“主人翁”,質疑者認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必須是當家作主,而對於下崗轉行則視為受壓迫,剝削。三是,謀職於非國有部門,是否意味受剝削許多在舊社會深受資本家剝削的家長,他們往往強烈阻撓子女進入國有經濟就業。

(2).體制管制

在制約勞動力市場發展的諸因索中,體制管制影響最大。

第一,勞動力市場存在流動性障礙.由於户籍管理制度,就業管理制度及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影響了勞動力市場流動.舉例而言,北京,上海,香港等都市有着户口準人就業的限制,西部比東部勞動力流動性較差。勞動力市場處於城鄉,地區及部門之間相互分割的狀態,阻礙了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發育和發展。

第二,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失衡.國有企業長期受行政管制,重投人,輕技改,企業吸納了許多低層次勞動力.近年來勞動力供給增長最快的部分是低層次勞動力供給,而適應工業化生產和市場經營的技術,管理人才則供給不足.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資源中大專以上的勞動者僅佔%,高中程度的佔%,國中及以下的佔%.還有相當部分勞動力是文盲。

第三,勞動力市場缺乏競爭性就業機制。受地方保護主義的限制,跨地區就業的比重要相當小;畢業生就業仍處於由國家安置就業向通過市場,實行競爭就業的過渡階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國有部門,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國有小企業難以獲得人才。此外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資分配製度處於計劃管理和市場調節並存的階段,企業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工資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勞動力價值和供求關係。

(二)、推動就業市場化和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建議

(1)誠如中國歷史上各種變革,應該始於現唸的轉變。

觀念不更新,改革難以進展。放開各種管制,應從轉變觀念人手,引導企業,勞動者,社會向市場觀念轉變,培養新型就業擇業觀念。同時,目前不合理的行業收人差距也嚴重影響了富餘人員的就業觀應通過税收等手段,控制一些壟斷性部門的高額收人,樹立公平分配的機制和氛圍。

(2)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改革就業及相關體制。

必須逐步廢除長期以來實行的`嚴格城鄉户籍差別制度,勞動力就業的所有制,以及社會福利制度的城鄉巨大差別等政策和制度,因為這些制度限制了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自由轉移,束縛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發育,妨礙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導致過多的低素質的勞動力格局和狹小的就業空間。同時在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勞動用工制度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打破所有制,部門乃至城鄉界限,建立勞動者能進能出形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向選擇,鼓勵企業富餘人員自謀職業,實現用工市場化。

(3)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拓寬信息擴展渠道,保證信息的對稱流暢和準確。

現有的就業服務機構還受到較大的地區,行業的限制,沒有形成跨地區,跨行業的全國信心性信息網絡;還停留在職業介紹的層次上,不能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勞動力市場的信息,指導和引導勞動力的流動,為國家的勞動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因此,政府需要投人資金建立全國性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把就業服務發展為一個新興的產業。

(4)規範就業指導,重視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

在全球化的競爭下,各國對勞動力質盆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勞動力在數量上雖然供過於求,但卻缺少大量高質量的專門人才,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我國近些年教育投資雖然有了較大的增長但人均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多年來一直在3%左右徘徊,與全世界平均(%),發達國家水平(%),發展中國家水平(%)相比都相差甚遠。教育投資不僅數額小而且投資結構也不盡合理。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增加教育投人,改革現存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實現從學歷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轉變.全方位提高未來的勞動者素質。

(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掘市場潛力。

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是吸納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如果第三產業經濟保持%的增長速度每年可以淨增加100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第三產業在我國還大有潛力可挖,它將為我國提供巨大的就業機會。當前,尤其要大力發展旅遊業,批發和零售業,諮詢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服務業,教育服務業,老年服務業以及法律會計等中介機構,吸收社會就業。

(6)利用加入WTO的契機,開闢勞動力就業的國外市場。

我國人口占世界的x%,但是目前在國際勞動力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只有%左右,這説明我國勞動力出口潛力很大。我們以此積極鼓勵我國勞動力大量出口,要簡化審批手續,加強就業指導,降低國內勞動參與率,擴大國外勞動參與率通過參與國際勞動力市場競爭促進我國勞動力資源在國際市場上的合理流動,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從而緩解國內的就業壓力。

當然中國勞動力市場同中國的經濟一樣還有許多問題,這是同我國現階段的國情相關聯的,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國家調控的深入,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也會更加完善。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10

當前,我國實行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就是要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形成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全面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效率,推動各項工作健康發展。農發行肩負着支持“三農”服務的重任,能否按照中央“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要求,充分發揮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員工的綜合素質、管理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實現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向科學化轉變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農發行保康縣支行員工素質現狀,筆者就如何科學開發人力資源問題,略抒己見。

一、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一)人力資源數量與結構欠缺並存。保康縣支行現有幹部職工15人,從用工性質上看,正式職工11人,佔總人數的73.3%,社會化用工1人,佔比6.7%,臨時工3人,佔比20%。從文化程度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8人,佔比53%,中專文化程度3人,佔比20%,高中文化程度3人,佔比20%,國中以下文化程度1人,佔比7%。從專業職稱結構看,中師以上職稱的2人,佔比13.3%,助師職稱的6人,佔比40%,其中:助理會計師5人,助理經濟師2人。沒有取得職稱資格的7人,佔46.7%。從政治面貌看,黨員8人,非黨員7人。從人員分佈情況看,管理幹部2人,客户服務部門4人,會計結算部門5人,辦公室綜合保衞1人,文印打字及檔案管理1人,司機1人。從年齡結構看,50歲以上4人,佔比27%,40歲至50歲的5人,佔比33%,30歲至40歲的4人,佔比27%,30歲以下的2人,佔比13%。從業務素質上看,行業分析,調查評估的高素質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比較匱乏。從保康縣支行員工的基本情況分析,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複合型人才少,知識水平較低,崗位適應能力欠缺,人才數量的不足和層次結構上的失衡,造成人員總量與人才短缺的現象並存。

(二)人力資源開發與新業務發展不同步。隨着新業務的不斷拓展,基層行人員減少,年齡老化,知識退化已成為制約業務發展的瓶頸。20__年農發行成立以來,保康縣支行沒有新進一個大學生,只進了1個轉業軍人和新招了1個社會化用工人員,但退休和內退人員已達6人。人力資源開發的滯後,將直接影響基層行業務的全面發展。目前,該行信貸規模為18819萬元,客户數量達到24家,分別比三年前翻了幾番,業務量大幅增加,可人員數量反而減少,貸後管理難度已日益凸顯,難免不出現因貸後管理不到位,而增加貸款風險,迫切需要人力資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人力資源利用與現代銀行管理有差距。當前,基層農發行人力資源利用與現代銀行管理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專業技術職稱與專業知識存在較大的反差。該行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基本上是1993年前農行系統內評定取得的,專業單一,專業知識面狹窄,專業技術水平與所取得的職稱有一定差距。二是專業素質與業務發展要求不適應,既懂財會又通信貸的複合型人才幾乎沒有。三是員工的科技運用能力與科技產品普遍運用不適應,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操作人員較少,工作效率普遍低下。

(四)人力資源管理與激勵機制不對接。人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的需求是複雜的、不斷變化的,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目標之一。激勵是建立在人們需求的基礎之上,長期以來,農發行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要求,以崗定責、以崗定薪、按績考核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還沒有真正體現出崗位性質、勞動量、工作質量的差異,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不良現象依然存在,缺乏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對人才不夠重視的問題,挖掘內部人才潛力有待提高。

二、人力資源開發的途徑

(一)構建科學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一是人事部門要根據各部門人力資源狀況,制定短、中期相結合的人力資源需求規劃,建立人才信息庫,定期記錄各類人才身體狀況、工作特長,突出業績等基本情況,包括各個層次所需人才數量,素質要求,設計人才資源供給方案,充分利用現有人才資源,減少人力資源浪費。二是整合內部機構設置。基層行要以業務發展為中心,打破常規的組織形式和權責分工,優化組合內設機構,儘量滿足業務部門人才需求,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要建立以創造價值為導向的績效管理考核體系,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增強員工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最大限度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實行按崗位定酬,按責任定酬,按業績定酬的薪酬分配辦法。要求全員參與,共同制訂績效考核方案,以客觀、真實、公平、公正的態度讓員工瞭解方案步驟、內容和方法。要科學、合理量化設置考核指標,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和性質以及人員素質設計不同的指標,既要注重目標的分解下達與實際完成能力,又要避免量化分解不當造成目標完成差距。要客觀公正,嚴格考核兑現,防止走過場,流於形式。同時,要耐心、細緻做好員工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因損失員工個人利益而引發的矛盾。

(三)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環境。通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全行上下形成一種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建立員工個人發展與單位組織目標相協調的機制,讓員工理解和了解本行的目標,使員工個人的發展目標與本行經營目標相吻合、相協調,從而將員工自身的利益與本行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價值趨同、同頻共振的合力。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增強內部向心力、凝聚力,培養相互信任與共同協助的團隊精神。行領導要注重與員工溝通交流,傾聽員工的意願、要求和建議,增進理解、化解矛盾,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環境。

(四)搭建不同層次的員工培訓平台。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途徑是培訓。一是根據不同層次員工的素質狀況,確定培訓要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二是要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面的員工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既要抓好共性的、基礎性的全員培訓,又要開展分類培訓,突出專業知識的培訓。三是採取集中培訓、實地考察、視頻網絡、專家講授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方式,注重加強新員工入行的培訓,使其儘早適應工作需要。四是要擬定好培訓內容,準備高質量的培訓教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適應性與前瞻性相結合,通過各種知識的培訓,達到提高整體素質,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11

相比歐美企業,國內企業尤其發展迅猛的深圳企業,其人力資源水平參差不齊。瞭解HR演變階段、看清HR生存現狀和自己企業的HR職能目前位於何處、將去往何處,對深圳人力資源從業者和深圳企業主而言,更具借鑑意義。

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專家組完成,面向深圳地區所在企業人力資源從業者展開調研,從不同維度真實呈現20xx年深圳市人力資源羣體生存現狀。

深圳市HR從業者男女比例懸殊,女HR佔比高達84%,是男HR的5倍多,具壓倒性優勢;但隨着職位越高男性佔比越高,總監職位男HR佔比達60%,女HR總監級僅40%。隨着職位的進階,女HR比例逐漸遞減,被男HR佔據。因為男HR具備向高素質發展的優勢,果斷理性、高抗壓性、邏輯思維和宏觀思維習慣、處理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男HRD搭配女HRM,或男HRM搭配女HR主管、專員,各有優勢又彼此互補。

活躍在深圳市人力資源職場的HR以90後居多,其次是80後,00後已開始在職場嶄露頭角;年齡層與職位高低整體呈正比分佈:70後經理級以上佔比73%、80後經理級以上佔比48%;90後、00後遍佈專員、助理職位,均超過50%;90後中開始出現經理、總監職位,但主要還是掌握在70後和80後手中。

大部分HR積累和沉澱期為3年,3年期限90%HR脱離了助理崗,晉升專員以上職位。很大程度上,從業年限長短意味着相關工作經驗的豐富程度,所以對大多數HR而言是如數據顯示的“階梯晉升”。

HR主要分佈在南山、龍崗、寶安、福田四大區域的企業,佔比均15%以上,排第五的是龍華14%,而南山區佔比25%,遠高於其他區域;其中鹽田和坪山區的HR參與熱情低下,均為1%,也不排除這兩大區域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的原因。

人力資源管理圍繞選、育、留、用,主要劃分為六大模塊或八大模塊,但實際上每個企業會根據自身情況劃分不同的細分模塊,遠不止八個模塊。

本次參調HR分佈11個細分模塊;全模塊招聘崗佔比26%,與佔比17%排第二的員工關係相差9%,其次是14%的薪酬福利、13%的績效管理、12%的培訓開發,其餘模塊佔比份額較少,均沒有超過10%;招聘仍舊是最為核心的模塊,哪怕是規模很小的企業,其人力資源崗位至少配備1名招聘。

跳槽是職場熱門話題,HR也不例外。調研數據顯示,有跳槽意向的HR為50.7%;3年之內從未跳槽過的HR不到30%。

在公司負責人才選、用、育、留的深圳HR,自身的穩定性卻普遍極差,超一半比例的HR表示有跳槽意向。HR考慮跳槽的因素主要是因為薪酬偏低、崗位晉升受限、不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另外,調研數據中僅有49%的HR表示看好人力資源行業,持中立態度和不看好的HR比例超過50%。不看好行業和公司前景的情況與高離職率的原因吻合。

從職位晉升所需時間平均值來看,每晉升一級,所需跨度的年限相應增多:總監(3.1年)>經理(2.9年)>主管(2.4年)>專員(1.6年)>助理。晉升的職位越高,時間跨度越長。頻繁跳槽在助理和專員階段影響較小,而一旦在主管以上級別,頻繁跳槽會對升遷造成一定影響。

數千名HR中,49%的HR表示看好,對人力資源的未來充滿希望;33%的HR表示不置可否,對目前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持中立態度;而表示不看好觀點的HR則佔18%,透露出並不希望長期從事HR工作的心理動態;從助理到總監,看好行業的比例呈增長態勢,總監級高達70%、經理級達68%,而不看好行業的比例,則從助理到總監呈回落態勢,總監級僅10%;職位越高的HR越堅定自身所處行業的前景,也可能因為越堅定行業前景,個人職業發展得越好、得以晉升,兩者互為因果。

HR的平均薪酬也反應深圳區域的經濟狀況。深圳各區HR薪酬在6000~9999區間比例最多,均是各區域佔比最高的區間;熱門區域薪酬依然排名靠前,薪酬收入10000~14999 、 15000~20000、 20000以上,這3個萬元以上區間排名前三的都是南山、福田、羅湖;萬元以下佔比前三區域為坪山89%、鹽田87%、光明和寶安均為77%。

對HR來説,剛入門的前幾年可能一直在從事社保、考勤、入離職等比較基礎事務性的工作,不僅薪資漲幅低,也難以獲得晉升,很多HR就此陷入瓶頸。但是瓶頸期也是突破期,一旦把握機會突破天花板到管理層,在各方面就會有明顯的優勢。深圳HR薪酬收入多寡與從業年限、職位高低強相關,而男HR擔任高職位的`比例遠高於女HR,在收入上具有極大優勢。

行業是決定薪酬的關鍵要素之一。HR薪酬過萬佔比最高的是互聯網和金融,均為47%;近幾年互聯網興起,大勢所趨處在風口,紮根深圳的互聯網企業不惜重金聘請各行人才,HR位列其中;金融行業的人力資源薪酬競爭優勢同樣明顯,金融業是知識和智力密集型產業,隨着全球化的加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者的需求越來越大。

參調規模企業採用的績效考核方式高度集中在KPI,佔比35%~63%不等;50人以下規模企業無績效考核高達35%,1000人企業無績效考核也有4%;一定程度上表明任何規模企業對KPI都較為認可,也都存在不採取任何考核方式考核員工績效的企業;OKR日漸流行,除了50人以下企業採用佔比4%,其他規模企業都超過10%;而BSC平衡計分法、關鍵事件法、 360考核、PBC比例較少,適用性不強或在實際應用中不受企業青睞。

各行業企業數字化發展,在起步階段:企業內部開始使用數字化管理工具,比如CRM、 ERP相關的管理軟件。參調的所有行業企業普遍處於起步階段,佔比從43%到67%不等,尤其硬件、教育、軟件、互聯網行業,佔比超過60%;進階階段:企業已經開始有專業的數字化人才,來跟進或推進自身數字化進程。處於進階階段的行業分佈較為均衡,最高的是貿易37%、電商36%;發展階段:企業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數字化團隊,能夠根據業務和客户導向的目標指導戰略和運營。行業分佈除了工程建築33%、硬件7%,其餘行業佔比均為10%+;成熟階段:企業運營過程中效率提升顯著,企業內部形成數據驅動文化,企業決策由數據驅動。參調的所有行業企業數字化發展階段佔比均未超過10%,最高比例是互聯網行業9%,其次為製造業8%

企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以下這些方面:人事管理20%、KPI績效考核12%、招聘管理12%、合同管理9%,使用人羣主要為人力資源、法務、銷售;調研數據顯示,除了“其他”項,參調企業填寫數字化應用場景僅12個;不難發現,數字化對多數企業而言,仍是新鮮事物,沒有得以廣泛普及,應用場景也僅侷限在某幾個模塊。

實現數字化轉型對大多數企業而言任重道遠。不管是從規模維度還是從行業維度分析,均約一半企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處於發展成熟階段的企業甚少。即使是已走向數字化的企業,應用場景使用也僅侷限某幾個模塊,並沒有全面推行。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12

最近,哈市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完成了“哈埠人力資源狀況調研”,100名進入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哈爾濱市人才市場,年齡在18歲至60歲間的求職者,分別就基本情況、工資收入、就業情況等31項調查內容,進行有效調查問卷後,顯示出哈埠人找工作的求職結構發生了新變化。(12月4日《哈爾濱日報》)

從調查結果看,哈埠人才市場呈現三種態勢:一是,年輕人成為求職主體;二是,女性外出求職在上升,男性更青睞技術工種;三是,求職者心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工資、培訓、勞動合同方面。上述現象説明隨着社會發展,用工崗位的技術含量不斷加大,用人單位對學歷、技術專長要求逐漸提高,而求職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技術技能也隨之不斷提高,維權意識正不斷增強。然而,一些求職者就業觀念與社會發展要求不同步。

此外,從另一組調查數據表明,一些大學生青睞工作環境較好、收入比較穩定的“白領”崗位,導致人滿為患,供求比例1:80,嚴重失調,出現求職“過剩”現象;另一個求職矛盾是,“藍領”崗位供大於求,崗位和求職人數比例竟然達到50:1。巨大的`反差説明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仍熱衷於傳統的“白領”行業,從側面折射出一些畢業生就業理念陳舊保守、怕苦怕累,求穩定、追求高回報;而“藍領”崗位由於服務行業用工不規範,工資價位低、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等因素,造成崗位供求反差拉大。

近年來,哈爾濱市官方及民間的一些培訓機構增多,求職者通過多種形式接受崗前技術培訓,使持證待崗的求職者大量增加,求職者技能、維權意識不斷增強,與此同時,面對“用人荒”,用人單位也在不斷改變思路,比如在招聘簡章中消除了户籍、性別、年齡、身體等方面的不合理要求,加大了求職者的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及工作環境的透明度,然而,用工單位用工不規範以及在勞動合同上佈設的霸王條款、押金條款等“合同陷阱”,給求職者帶來心理上的擔憂,阻礙了其自身發展。

“100名問卷調查”只是目前新形勢下就業的一個縮影。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等各種因素的襲擊,今年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如何解決就業難?樹立正確“就業觀”?筆者認為,首先,根據這個市場晴雨表,大學生求職者應多方吸取知識技能,積累經驗,轉變就業和擇業思路,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新理念,比如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女性求職者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更新知識技能,認清形勢,調整自己,確立多渠道就業的新意識和競爭觀念。其次,勞動部門也應千方百計拓展就業門路,提供就業培訓和足夠的就業崗位,政府需要對此現象加強引導出台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用工部門加強行業自律與監管,多管齊下,從根本上化解就業難題。

2023年人力資源調研報告 篇13

1 概述

描述產生調研工作的原因和時機及調研概況

由於中國ABC公司K/3項目包括統計分析,集團財務,集團HR三個部分,並且應用範圍覆蓋全國集團公司下屬29個公司、68家三級子公司,71家三級分公司。為了對整個中國ABC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準確把握ABC公司在HR方面的詳細需求,為進一步實施做好充足的準備,特組織本次調研。這次調研將實行統計分析,集團財務,集團HR三個小組同時調研,每個小組都由總部產品經理和北京分公司項目經理共同組成,同時中國ABC公司方面也抽調專人組成對應的三個小組配合調研工作。

2 調研計劃

2.1 調研目的

詳細描述調研工作希望達到的目標

本次調研旨在全面瞭解調研項目的`客户基礎管理、主要業務流程以及對信息處理的主要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建議供項目經理參考,進而確定下一步的實施方案。 特別説明:本調研報告內容僅對客户現狀及應用進行描述,用於產品需求分析,為產品規劃或項目實施準備資料,對項目實施沒有約束力。

2.2 調研範圍

簡要描述針對該項目範圍選取的調研範圍

由於該項目涉及中國ABC公司集團實業公司下屬29個分公司、68家三級子公司,71家三級分公司包括在崗職工、離退人員、內退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共計73467人,項目牽涉範圍廣,而項目時間又相對緊迫,因此採用對ABC公司總部以及最具典型業務的三家公司進行詳細調研,其餘則採取問卷調研的方式進行。

2.3 調研方式

會議、資料收集、現場交流、訊問等調研過程中所採取的調研方式

詳細調研包括會議,資料收集,現場交流,討論,電話詢問等方式。

問卷調研則由雙方共同制定調研問卷,下發所有分支機構進行認真填寫,統一收集後進行分析,同時進行必要的電話溝通。

2.4 調研工作計劃

預計什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