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確保税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幾點思考大綱

我國經濟在經歷了20年高速增長後,已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税收增長速度也呈逐年遞減的態勢。西方經濟學歷來認為,税收是有極限的。如今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可避免地制約着税收的過快增長。那麼我國税收的極限在哪裏,如何才能在當前的經濟形態下確保税收收入可持續增長呢?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於確保税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幾點思考大綱

一、我國當前税收收入現狀

(一)税收計劃分配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現在:①是“以支定收”、“基數遞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國家下達的收入計劃任務都以國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為基礎,以上年實際完成數為基數,然後確定一定的增長比例,以此作為當年的税收計劃任務分配數。②是層層分配下達的方式不合理。目前,税收計劃一般層層分配下達至省轄市局、縣局,直至基層分局。為了確保收入任務的完成,有的甚至落實到分局內的股室乃至個人。③是地方政府對税收任務層層加碼的方式不合理。地府政府每年往往都要根據地方財政支出的需要,在税務系統內部下達的年度收入計劃基礎上,再追加一塊任務指標。

(二)政府行政行為過重,税收執法秩序混亂。主要表現在:①地方政府對税收的干預。税務執法是依法治税在税收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它代表國家行使權力、執行公務。但在一些地區,地方越權干預税收的情況嚴重妨礙了税收執法。特別是當税務機關清理欠税和查處偷漏税案件時,有些政府領導便會出面干預,甚至施加壓力。②税務幹部業務素質不高。當前隨着經濟發展,大量企業轉為私人所有,偷税與反偷税,避税與反避税的鬥爭日益激烈,有些企業甚至不惜重金聘請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做假帳,進行所謂的“合理避税”。而如今税收幹部從總體上看,業務能力、法治意識仍達不到現代經濟的要求,加上有些企業對税收檢查工作不予配合,給税收執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③税收執法隨意性大。有些幹部對税收政策、税收規定重視不夠,加之工作責任心不強,在税收執法過程中存在着嚴重的隨意性,有些税務幹部甚至濫用職權,越權執法,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嚴重打擊了納税人的積極性,影響了税收收入的持續增長。

(三)公民納税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①各地税法宣傳流於形式。目前的税法宣傳從一定程度上來説仍停留於城市,停留在每年的税法宣傳月,而且形式單一,內容單薄,很難與快速的經濟發展相適應。②納税人納税行為不夠積極。我國沒有經歷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税收意識的發育先天不足。一些企業負責人(尤其是中小企業)文化層次較低,對國家税法理解不夠,對納税存在牴觸情緒,個體工商户不向消費者開具發票偷逃税款現象仍比較普遍。③利用管理漏洞進行犯罪的行為仍不容忽視。税務機關税源監控手段不多,極大地束縛了税源管理的手腳。今年我省發現的一系列大要案,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進行犯罪的表現。

二、制約税收收入可持續發展的成因分析

(一)税收工作考核不合理,“依法治税”難以實現。税收計劃源於計劃經濟體制,具有指令性和相對固定性特徵。不可否認,它作為一種行政責任制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時期確實有效的調動了各級税務機關依法組織收入的積極性。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的收入計劃管理已明顯與依法治税產生了矛盾。如今,很多情況下各級税務機關為了完成計劃任務疲於應付,常常根據收入計劃完成情況決定多徵或少徵,於是人為調節收入進度,以均衡入庫的方式組織收入的現象也就不可避免了。但這種税收收入不能真實反映一定時期的經濟提供的税收情況,只會導致税收徵管秩序發生混亂,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害,而且從長遠來看只能使税收任務計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

(二)盲目引進投資,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如今各地投資環境不一,為了招商引資各地政府可謂用盡了心思。但各地在引進投資項目的同時,卻忽略了地區經濟結構的協調性,從而造成地方經濟受外來因素波動影響很大。今年上半年我國出現的投資過熱現象,部分地區經濟甚至已走入了經濟發展“以量取勝”的誤區,雖然國家進行了經濟宏觀調控,但局部範圍內盲目投資的情況仍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經濟的畸形發展。

(三)税源監控不力,不能體現“應收盡收”。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中税源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時刻在發生變化,税源的流動性和可變性大大增強。而目前的税務登記、發票管理和税務稽查等措施,由於本身不夠完善、嚴密,加上缺乏其他相關的配套設施,很難發揮其監控税源應有的效果,且有些地區過分強調税收稽查職能,忽視了管理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税源失控,極大地影響了税收收入的“應收盡收”。

三、確保税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對策與建議

税收的可持續增長必須依靠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鑑於此筆者認為税務部門確保税收收入可持續增長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堅持依法治税,形成良好的税收徵納環境。①提高隊伍素質,實行依法徵税。培養税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深刻體會依法履行職責的重要性和不規範執法的危害性;同時針對目前税務幹部業務水平總體不高的現狀,強化業務培訓,使廣大税務幹部在規範執法的基礎上,增強執法的效率和質量。②加大税收宣傳力度,促進納税人誠信納税。税收宣傳是税收工作的民生基礎,只有讓納税人瞭解了税收的重要性,才能從源頭上保障税收的可持續發展。③加強部門合作,形成良好的協護税環境。建立與地方政府定期彙報的工作制度,取得地方黨政的理解和支持,確保依法治税順利實施。此外,加強與公、檢、法、工商、銀行等部門的聯繫,形成協調配合機制,實現税務機關專業管理與社會協税護~量的有機結合。

(二)堅持貫徹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經濟良性發展。①發揮經濟槓桿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税收政策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將

逐步趨向依靠經濟因素。在市場經濟下,市場調節一直是以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的的,在利益的驅動下,經濟往往會向極端發展,而破壞原有的經濟結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必然會使經濟受外來因素影響很大,從而導致經濟的不協調發展。當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突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經濟過熱,重複建廠、重複引進投資、設備和盲目擴大生產能力的情況,造成資源緊張、產品滯銷,極大地影響了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因此税收在為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對經濟宏觀調控的槓桿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達到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能增收和培植後續税源的目的。②用好税收優惠政策,鼓勵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路線只是經濟發展初期的權宜之計,日本和韓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低能源消耗的高新科技產業路線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我國的經驗來看,企業所得税中對高新技術產業所得税實行減免的政策,造就了“中關村”等一批以科技創造財富的生力軍,加速了我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進程,對增強政府產業導向決策的科學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從經濟發展規律看,税務部門在國家出台政策的基礎上,積極貫徹落實政策,按照產業發展方向進行鼓勵引導,必將促進地方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實現潛在經濟的增長,從而為税收開闢新的經濟税源。③完善環境税收體系,促進經濟良性發展。經濟與環境是分不開的,發達國家發展的情況告訴我們,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的發展是不可取的,事實上沒有良好的環境談經濟發展也是行不通的。發達國家很早就已經利用税收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控,對符合國家環境的保護項目工程採用低税率,例如有利於保護環境、減輕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高效低殘留農藥,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投資項目。我國從1982年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對工業企業超標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廢渣徵收排污費,這些措施對於遏制環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建立環境税收體系,通過税收的手段從源頭堵塞污染,將從根本達到經濟增長和環境優化雙贏的效果。

(三)加強税收預測分析,提升税源監控水平。①建立税收能力估算體系,增強收入計劃制定的科學性。上級局在強調增加税收收入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的承受能力。從宏觀來説,收入計劃只有與經濟規模、經濟增長速度、經濟效益狀況相適應,才能與依法徵收取得的收入在數量、結構、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因此只有科學地分析經濟與税收的內在關係,把税收計劃與實際徵管緊密結合起來,將組織收入工作建立在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之上,才能使收入計劃與實際税源相適應,才能促使各級税務機關尤其是基層税務機關加強税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排除人為因素和異常變動因素對組織收入工作的影響,從而在源頭上保證收入的真實性。②加強税收預測分析,為税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税收管理中,對客觀經濟税收的科學預測是税收工作作出正確決策的前提。科學的税源預測體現了税收經濟規律、税收管理狀況和税收發展趨勢,是實現税收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利用科學的預測方法對税源分佈及可能的税收成果進行預先推測,有利於確定正確的税收工作方針,及時安排措施,實現“應收盡收”。③建立社會化税收監控體系,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税源監控就其內涵而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並減少税款流失,就其外延而言是税收工作各個環節和崗位的有機結合。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抓好税源監控,就等於牢牢抓住了組織收入的主動權。從目前的情況看,税務機關應加強重點行業税源監控,同時在對企業的生產、流通以及廣泛的經濟領域進行監控的基礎上,夯實好納税評估、納税企業信譽等級評定及欠税公告等税收徵管模式的新因素,有效監控税收的全過程,實現税源監控工作從源頭抓起,確保税收收入的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