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3篇)

家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XX年5月13日上午,國家衞生計生委發佈了《中國家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家庭規模小型化,兩三口之家成為主要家庭類型。同時,家庭類型多樣化,核心家庭佔60%以上,單身家庭和空巢家庭不斷湧現。父親在育兒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不足。在養老方面,老年人的護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人,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很大。

家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3篇)

據瞭解,本次調查涉及31個省(市、區)32494户,321個縣(市、區)1624個村(居),人口184439人。

家庭人口

以2、3人為主

調查界定了家庭、住户和住户的概念。家庭成員包括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和其他親屬;家庭户主要包括靠親屬關係共同生活的人,成員關係密切。家庭人口包括調查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平均規模為3.35,其中農村家庭平均規模為3.56,城市家庭平均規模為3.07。家庭平均規模為3.02,其中農村家庭平均規模為3.14,城市家庭平均規模為2.84。家庭平均規模僅為2.72,其中農村家庭平均規模為2.79,城市家庭平均規模為2.63。

户數和户數主要是2和3。在家庭規模上,二人家庭和三人家庭分別佔被調查家庭總數的21.9%和31.7%。四五户排在後面,分別佔21.0%和11.5%;一人家庭排第五,佔6.4%,六人家庭排第六,佔5.3%,七人以上家庭佔2.2%。調查結果顯示,2至3人的小家庭已經成為家庭的主流,4至6人的家庭比例低於小家庭,獨居的情況也佔一定比例。

流動家庭

成為一種重要的形式

家庭類型以核心家庭為主,佔64.3%,直系家庭佔26.2%,單親家庭佔6.5%,聯合家庭佔1.4%,其他家庭佔1.6%。

流動家庭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模式的一種重要形式,17.2%的流動家庭與户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在流動家庭中,81.7%的二人家庭和84.7%的三人家庭共同撫養子女。流動家庭的平均規模為2.59。農村留守兒童佔農村所有兒童的35.1%,留守婦女佔農村已婚婦女的6.1%,留守老人佔農村老年人的23.3%。

農村留守兒童佔農村所有兒童的35.1%,留守婦女佔農村已婚婦女的6.1%,留守老人佔農村老年人的23.3%。其中,40.3%的50歲以上有子女的受訪者是子女或配偶不住在自己家裏的空巢家庭。隨着年齡的增長,家庭空巢率呈下降趨勢。

失業婦女的比例為15.9%

本次調查16-59歲的家庭中,81.3%就業,3.6%退休,4.6%學者,10.5%失業。中國非農就業比例為53.0%,農業就業比例為28.3%。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城市還是農村,非農業就業的比例都高於農業。女性失業比例為15.9%,高於男性失業比例(4.8%)。城鎮失業人口比例為13.2%,高於農村失業人口比例(8.8%)。

在接受調查的16至59歲的成年人中,失業率為4.8%,沒有找到工作的人除外。女性失業率為5.5%,高於男性(4.3%)。農村失業率為5.4%,高於城市失業率(4.2%)。數據顯示,XX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本次調查結果接近。

在已婚家庭中,77.6%有工作(或退休),3.9%沒有工作,18.5%有工作(或退休)。

XX年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佔31.9%,男性老年人比例為40.5%,女性為23.8%。農村老年人的比例比城市老年人(12.8%)高42.2%。

照顧孩子

爸爸在哪裏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0-5歲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是母親,其次是祖父母;農村爺爺奶奶照顧比例高於城市。城市地區的祖父母和父母的照顧比例高於農村地區。然而,只有7.5%的人受到父母雙方的照顧。在日常生活照顧過程中,父親的作用不足。

這半年來,家裏0-5歲兒童日常教育的承擔者基本上和日常生活的照顧者是一樣的,又主要是母親、爺爺奶奶、父母。城市家庭母親承擔日常教育的比例高於農村家庭,農村家庭祖父母承擔教育的比例高於城市家庭,父母承擔教育的比例僅為11.7%,城市家庭高於農村家庭。

在0-5歲的兒童中,22.4%的兒童每週平均與父親見面0次。14.4%的孩子平均每週與母親見面0次,農村高於城市。相互相處1小時以內的母親比例僅為父親的1/2,相互相處4小時以上的母親比例是父親的2倍。一般來説,母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父親多。

此外,調查顯示,0-3歲兒童早期教育活動的參與率為46.7%,與兒童玩遊戲是最受歡迎的早期教育形式。

獨居的老年人

佔老年人總數的10%

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近10%,僅與配偶同住的老人佔41.9%。農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面臨更多的困難。28.9%的城市老年人認為目前養老沒有困難,而農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低13個百分點。47%的農村老年人認為錢不夠花,42.3%認為自己患病較多,比城鎮高10個百分點以上。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主要靠自己和家人。養老服務需求以醫療為主,社會化服務需求大。老年人接受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比例很低,城鄉差別不大。老年人的社會化養老服務主要包括體檢和諮詢,約有27%的老年人接受過這種服務,其次是拜訪醫生、幫助做農活和陪護醫生。然而,很少老年人得到這些服務,分別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的外部經濟支持主要來自子女,農村老年人在經濟上比城市老年人更依賴子女。在住房方面,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傾向於與子女同住。隨着年齡的增長,名下有房產的老年人比例下降。60-64歲的老年人(或配偶)中有82.4%擁有房產,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降至43.9%,這種現象在農村家庭中更為明顯。原因可能是農村老人更傾向於把房子給孩子,以換取老年。

家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湖北省xx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境內擁有40萬畝湖泊河塘,20餘萬畝宜漁低湖田,約60萬畝水稻田,獨特的土壤、氣候、水質環境十分適合小龍蝦繁育生長和大規模養殖。本世紀初,xx市農民首創了稻蝦連作的稻田養蝦模式,農時種稻,閒時養蝦,取得了很好的養殖效益;後經不斷探索和實踐,發展為稻蝦共作模式,養殖技術更成熟,稻田利用率更高,產量效益更好,小龍蝦養殖也由此在潛江得到發展壯大。充足優質的養殖小龍蝦貨源,吸引了加工企業的入駐並迅速壯大,湧現出了兩家小龍蝦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xx市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萊克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xx市小龍蝦產業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於一體的產業格局,在稻田上作出了大文章,使小龍蝦打造出了大產業。xx市因此享有“世界小龍蝦在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美譽。小龍蝦產業的發展,還盤活了稻田土地流轉,傳播了漁業文化,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創造出了“華山模式”:這一企業、農户、集體合作共贏的經營體系和“產城互動”的城鎮化路徑。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為現代漁業建設探索了新路徑,是生態高效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成功典範。

小龍蝦大產業

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是潛江小龍蝦產業良性發展、不斷壯大的根本途徑。經過15年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發展,潛江小龍蝦產業已形成“種養加、農工貿”一體化,全地域、全方位、全產業鏈、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大產業格局。小龍蝦養殖規模從20__年的60畝發展到現在的26萬畝,其中稻蝦共作13萬畝,建成5個萬畝集中連片和26個千畝稻蝦共作示範基地,產量4.2萬噸,養殖業產值達13億元。與此同時,加工流通和餐飲等二三產業加速發展,據xx市測算,20__年,綜合產值規模突破100多億元,出口創匯1.9億美元。小龍蝦已經成為xx市名副其實的支柱性大產業。

小龍蝦大市場

不斷拓展、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是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xx市不斷跟蹤小龍蝦市場變化,分析研判國內武漢、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歐美市場年消費量達16萬~18萬噸,但自給能力不足三分之一。xx市生態養殖的小龍蝦尾肥體壯、爪粗殼薄、色澤明亮、肉質鮮嫩,相關加工企業獲得haccp、iso9001和英國零售商協會認證,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健全,鮮銷、加工小龍蝦都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並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小龍蝦廢棄物加工生產的氨基葡萄糖鹽酸鹽、鉀鹽、鈉鹽、殼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甲殼素衍生製品市場潛力巨大,華山公司20__年全年銷售收入達到20.2億元,預計20__年實現50億元銷售收入,20__年潛江將建成年產值220億元的甲殼素精深加工產業集羣。

小龍蝦大品牌

品牌是質量安全和市場銷售的信譽保障。近年來xx市高度重視小龍蝦品牌建設,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最終造就了潛江龍蝦大品牌。隨着產業規模的擴大,xx市內塑質量、外樹形象,通過舉辦參加展銷會、主辦龍蝦節等手段,不斷加強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打造蝦稻共作的品牌內涵和美譽度,培育了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市場佔有率高的精品小龍蝦。xx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小龍蝦標準化養殖示xx縣,“潛江龍蝦”成功註冊地理標誌產品,“良仁”小龍蝦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楚江紅”、“楚玉”小龍蝦獲得湖北省產品稱號。潛江也被授予“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

小龍蝦大效益

效益是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生命力。潛江稻蝦共作模式促進了糧食增產,推動了農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從經濟效益看,每畝稻田從原來單純種稻收入1200元,提高到6000元。從社會效益看,有效化解了政府在糧食生產與農民增收方面的矛盾困境,促進了四化同步發展,特別是“華山模式”,被湖北省委稱為“四化同步”的有益探索。從生態效益看,稻蝦共作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小龍蝦排泄物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減少了化肥使用,小龍蝦耐藥性差,減少了農藥使用,保護了生態環境。

小龍蝦大效應

一蝦帶來百業興,潛江小龍蝦發揮了極好的帶動發展大效應。一是帶動了低湖冷浸田的開發。潛江稻蝦模式是在撂荒的低湖冷浸田上首創成功的,由此帶動了湖北全省206萬畝撂荒低湖冷浸田的高效開發利用。二是帶動了二三產業大發展。目前潛江小龍蝦養殖業產值為12.6億元,而帶動發展的二三產業產值近90億元。在xx市僅300米長的龍蝦街,遍佈着數十家小龍蝦餐飲店,龍蝦節期間,遊客如梭、一位難求,吃娛兩旺、城鄉同樂。三是帶動了就業。據xx市摸底調查情況,xx市小龍蝦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可謂小龍蝦大就業。四是帶動了糧食發展。稻田養蝦模式既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也不與稻爭水,還開發了荒灘,帶動了糧食生產。據xx市農辦統計,近年來潛江稻田總面積年年增加,已從20__年的45.83萬畝,增加到20__年的58.41萬畝。

小龍蝦大創新

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可以説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一是養殖模式創新。潛江農民首創稻蝦連作,後來發展為稻蝦共作,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保”,是一種養殖模式的創新,是一種傳統農業的革命。二是繁育選育創新。隨着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靠野生苗種資源已不能滿足需要,為解決小龍蝦苗種瓶頸,xx市聘請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小龍蝦人工繁育,成功突破了小龍蝦批量產卵技術。為實現小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xx市還邀請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建立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院士工作站,系統開展小龍蝦選育繁育工作。三是加工技術創新。小龍蝦從最初的凍蝦仁、整蝦凍品的加工,不斷創新拓展至甲殼素加工,又拓展至甲殼素衍生品加工,企業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今年6月17日,年產氨糖、殼聚糖、殼寡糖片劑20億粒的華山甲殼素保健品正式投產。四是村鎮建設創新。xx市在小龍蝦規模化經營中,創造出一條土地經營權流轉和村鎮建設的新路,實行土地“三權”分離,即土地流轉後所有權屬於村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民,經營權租賃給企業,農民承包地租金歸農民,宅基地復墾和土耕地平整後多出的耕地租金歸村集體。熊口鎮趙腦村實行土地流轉後,農民有了土地收益保障,還能通過“反租倒包”從事小龍蝦養殖,並可獲得一套“兩證”齊全的城鎮住房;企業獲得了擴大生產的土地和勞動力,開闢了多方共贏的城鎮化路徑。

小龍蝦大調整

小龍蝦產業的發展推動了xx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了“三安三增”,即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收、鎮村增地。一是種養結構調優,農民增收。潛江農民過去稻田只種稻,收益單一,效益不高,農民逐漸或棄稻或拋荒,稻蝦共作模式改變了xx市的水稻種植結構,目前xx市約50%的稻田為稻蝦共作種養模式,一些棉花和油菜種植區也改作了稻蝦共作模式,實現了增收增效。二是產業結構調順,企業增效。就小龍蝦產業而言,xx市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苗種、養殖、加工、貿易、餐飲、娛樂,環環相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龍頭加工企業發揮了聯繫農户生產與消費市場的重要作用,企業效益增加了,產業發展就良性循環了。三是土地結構調整,鎮村增地。xx市大量被撂荒拋棄的低湖冷浸田,被稻蝦共作模式盤活利用,同時通過稻田的成片開發、土地流轉,節約了土地資源,增加了土地供給。趙腦村通過遷村騰地、土地平整,華山公司共流轉村土地10900畝,增加耕地2600畝,騰出建設用地560畝。

稻田養殖模式在湖北監利、鍾祥、天門等地也正在發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湖北省正在大力推動稻漁共作模式,單一種稻改稻田種養,棉田和油菜田改稻田養殖,正在大規模上演。

小龍蝦大扶持

潛江小龍蝦稻田養殖模式是農民首創,但發展壯大成為支柱性產業卻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早在20__年,湖北省政府在潛江召開了全省加工出口創匯現場會,力促小龍蝦加工出口;20__年4月湖北省政府又在潛江召開了“蝦稻連作”現場會;20__年xx市政府對新發展“稻蝦連作”模式按照每畝10元予以獎勵;20__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把發展稻蝦連作寫進了省委一號文件;20__-20__年,農業部連續組織對湖北稻田養蝦模式進行示範總結和提升,專家們提煉出了“稻蝦共作”模式;20__年省政府投入1億元,xx市政府投入1.1億元,企業自籌1億元,依託萊克公司建立全國的小龍蝦苗種選育和繁育中心。20__年xx市政府對新發展的“稻蝦共作”模式按照每畝40元標準予以補貼;20__年xx市政府又對新發展的千畝連片基地按每畝40元給予補貼。大扶持帶來大發展,僅20__和20__年就新發展“稻蝦共作”模式13萬畝。

小龍蝦大潛力

由於產業鏈條完整,市場需求旺盛,小龍蝦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產銷兩旺。除此以外,小龍蝦精深加工還有巨大發展潛力,20__年多位院士、專家和xx市政府參事聯名上書湖北省政府,提出對廢棄的龍蝦殼進行產業化、規模化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其衍生高附加值產品有近100個,轉化增值的直接效益將超過1000億。目前,僅湖北省適宜開展稻蝦共作的稻田就達600萬畝,養殖空間還有很大拓展餘地。同時,稻田養殖小龍蝦在發揮食物保障、原料供給、提供就業等傳統功能基礎上,還增加了生態保護、休閒、文化傳承等新功能,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農漁民的養殖積極性還可以進一步調動。總之,小龍蝦一二三產業仍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階段。

小龍蝦大藍圖

近年來,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在產業化、農村土地流轉、城鎮化、農村治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得到農業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指出,“華山模式”即稻蝦共生是四化同步和現代農業的有益探索,值得高度重視和推廣;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指出“華山模式是循環農業、效益農業的生動實踐,是稻田綜合種養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農業部等八部委剛印發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__-2030年)》,提出發展“稻漁共生”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稻田養小龍蝦是重要模式之一,稻田綜合種養是生態循環農業的重要內容。xx市也正按照“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產業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原則,制定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末發展稻蝦共作面積40萬畝,力爭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

可以説,一隻蝦造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美化了一片環境,培育了一種文化,點亮了一個城市,xx市和湖北省正在依此描繪中國特色農業、漁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

家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最近,我們根據市政府領導的安排,就我市城市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中,我們與武陵區委、鼎城區委以及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經過近十年持續不斷的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擴張,城市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先後獲得了國家衞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魅力城市等國家級榮譽,城市綜合實力已進入全國百強。我市十年城市發展的成就在中部內陸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也是相當少見的。要持續保持這一良好發展勢頭,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諧步伐,應該把科學發展觀更好地貫穿於城市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城市發展的各個層面。具體來講,就是要處理好五個關係:

一、城市發展應該遵循經濟規律,進一步處理好立足當前與着眼長遠的關係。

經濟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發展活動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城市發展同樣要遵循經濟規律,總體上保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近5年來,我市累計投入城區一塊的建設資金達150多億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億元,先後新建了20多條主次幹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積13.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五縱五橫”、“內外三環”的格局,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55.9平方公里,人口61.9萬,比1995年分別增長85.9%、54.3%。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設施,日處理排水能力達400萬立方米。新建了污水處理中心,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達80%。新建了自來水廠,供水普及率達100%。加強了園林綠化建設,人均綠地面積達9平方米,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3.6%、38.4%。機嘗火車站、水運碼頭、常長高速等重點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為目前省內除省會長沙外同時擁有鐵路、高速公路、航空、水運、海關、商檢等設施和機構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動了城市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市財政背上了一定的債務包袱。現在,市財政每年不到3億元的城建資金,既要搞建設,又要還老帳,矛盾很大。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城市建設負債已經對現在的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城市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城市發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設項目的安排,應該建立在現實可能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應該控制在政府和民眾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既不能停滯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實踐證明,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適度舉債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須建立穩定可靠的債務償還機制。從我市的情況看,今後幾年,應該進一步加大經營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籌措城建資金,同時,適度壓縮城建規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資金用於還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城市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發展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處理好“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關係。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遠是城市的主體,人的需要是城市發展的基本動力和終極目的。這些年,市委、市政府順應羣眾要求,積極組織城市創建,不僅打造了武陵大道、詩牆、商業步行城、火車站廣場等一批精品工程、亮點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實現了“錦上添花”,而且通過實施杆線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綜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決了市民生產生活中的很多現實問題,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應該説,這兩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內各個層面都是充分肯定的。但從實際情況看,市民對“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對迫切一些,這方面的任務也相對重一些。今後要在有計劃、有重點地繼續搞好“錦上添花”的同時,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來。

一是着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創建活動,從細微之處,從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環境。

二是着力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把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作為城市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來對待,把新區開發、產業發展、精品工程建設和社區建設與開闢更多的就業崗位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的就業需求。

三是着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社區學習、休閒、娛樂設施,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羣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總之,在城市發展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生為重,把市民生產生活中最基本、最基儲最現實、最緊迫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讓人民羣眾真正享受到城市發展的實際成果。

三、城市發展應該突出整合資源,進一步處理好政府投資與社會融資的關係。

建設和發展一個城市,僅靠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要吸納社會資本,使其成為推動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政府投資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關鍵是要發揮好基礎性、引導性作用,真正用到點子上,用出效率來。

一是要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把政府資金更多地投向公益性、福利性項目,投向社會資本不願參與的無利性、微利性項目,凡是通過市場手段吸納社會資本能解決的問題,原則上政府都要少投入或不投入。

二是要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凡是政府投資的項目,事前都要由建設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設成本,防止利潤虛高;事後都要由審計部門嚴格審計,並將審計結果予以公示,堵塞資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資金外流。

三是要嚴格規劃管理和質量監督。儘可能避免重複建設和無效投入,減少資金浪費,提高使用效率。社會融資的渠道和途徑很多,關鍵是要創新機制,整合資源。

一是開發和盤活城市土地資源。城市國有資產中,數量最多、增值潛力最大、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資產就是城市的國有土地。可以採取以地換路、綜合開發等辦法,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在舊城改造中,要推行成片開發,防止“剝皮”開發,切實保證土地保值增值,獲取最大的土地收益。

二是實行城建投資主體多元化。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回報補償機制,運用市場經營手段,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着力經營城市公用設施。積極推進城市水、電、氣、文化、體育等公用設施經營機制的改革,使之由福利服務型向有償服務型轉軌。四是推行無形資產商業化運作。城市的街道、廣嘗重要公用建築物的冠名權及廣告發布權等,實際上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充分挖掘這筆資源,就能籌集大量的城建資金。

四、城市發展應該強化經濟支撐,進一步處理好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關係。

對一座城市而言,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同等重要,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只有基礎設施跟上來了,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才能不斷向城市聚集;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城市經濟才能活起來,財政實力才能強起來,人民羣眾才能富起來。這些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基礎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城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xx年,市城區gdp達177.57億元(不含武陵鎮),佔全市的36.5%,總量是1995年的3.7倍,比重提高14.6個百分點。國税收入425520萬元,佔全市的89.7%,總量1995年的4.4倍,比重提高16.9個百分點;地税收入61707萬元,佔全市的60.1%,總量是1995年的3.6倍,比重提高了15.9個百分點。市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819萬元,是1995年的2.5倍。但總體來看,產業發展水平要相對滯後一些。

因此,在今後的城市發展中,要進一步強化兩個觀念:

一是“產業興城”的觀念。始終把產業發展放在城市發展最突出的位置,以產業發展帶動基礎建設;

二是基礎建設服從並服務於產業發展的觀念。切實把基礎建設的重點放在改善產業發展環境上來,以基礎建設推動產業發展。具體來講,在基礎建設上,要根據城市產業發展趨勢,重點向德山區工業組團、橋南區商業組團、新城區現代物流組團、舊城區休閒產業組團、柳葉湖區旅遊組團、新老城區結合部房地產業組團傾斜。在產業發展上,要進一步突出“工業強市、產業富民”這個主題,大力實施“百億產業發展計劃”,加大對煙草、鋁材、林紙、珍珠、建材、機電、電力、食品、醫藥、鹽化工等11大主導產業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通過3-5年的努力,分別形成一批產值過20億元、50億元和100億元的主導產業;要進一步調整產業佈局,着眼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切實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城市產業集羣式發展;要進一步優惠政策、優化環境、改進服務,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充分激活民間資本,通過政策的活力、機制的活力,激發產業發展的活力。

五、城市發展應該注重規劃指導,進一步處理好規劃編制與規劃執行的關係。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規劃的基礎性、導向性、控制性作用,始終堅持用規劃指導城市發展,規劃的編制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實際工作中,重規劃編制輕規劃執行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規劃編制和規劃執行是規劃管理工作中的兩個關鍵環節,忽視其中任何一環都不行。在規劃編制上,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和羣眾參與機制,無論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還是重點片區、重要單體建築規劃的制定,都要實行公開招標,並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徵求市~見,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儘可能避免出現重複建設和無效投入。在規劃執行上,要進一步充實規劃監察隊伍,加強日常的規劃執法監管,切實提高規劃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對確實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有悖於人民羣眾實際需要的專業規劃、片區規劃,要依程序及時組織調整和修編,確保城市按規劃規範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