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xxx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全市面積2274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其中民族鄉3個),5個街道辦事處。居住着34個少數民族。XX年底都勻市總人口482618人,少數民族人口340560人,佔總人口的70.6%。其中,苗族人口74949人,佔總人口數的15.5%;布依族人口205017人,佔總人口數的42.4%;水族人口35871人,佔總人口數的7.4%。

都勻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地域和交通閉塞等原因,這些民族文化一直處在相對封閉狀態。目前,這些具有鮮明的民間性、地域性、民俗性、娛樂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節日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婚俗文化、歌謠文化、舞蹈文化、祭祀文化、語言文化、戲曲文化、體育文化、建築文化、醫藥文化、農耕文化、民間文學、工藝美術以及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習俗等民間文化生態系統仍保存得比較完整。這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隨着現代化進程的加速,都勻市民族民俗文化正面臨着日益加劇的外來文化衝擊,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激烈地進行,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空間正在發生着巨大變化。為做好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都勻市市委、市政府除了抓好民族民俗文化遺產的申報、舉辦一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以外,積極主張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工作,以保證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及開發利用。

為支持和做好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都勻市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編印了一批教學教材,如XX年編印的《苗文課本》、《水書教材》等。XX年,為豐富教學內容和滿足教學的需要,並結合自身教學特點,重新組織人員編印了一批新教材,如《苗族雙語教學課本》《民族民間工藝美術》等。納入教學內容的主要有:苗族、水族兩種民族語言文字,苗族大歌、古歌、酒歌、飛歌等民族民間歌謠和戲曲;蘆笙製作,古法造紙,蠟染,挑花,刺繡,剪紙,繪畫,泥哨等民族民間工藝美術;蘆笙,芒筒,銅鼓,木鼓,琵琶,嗩吶,木葉等民族民間樂器演奏;苗族蘆笙舞、木鼓舞、銅鼓舞,板凳舞,瑤族長鼓舞,竹杆舞等民族民間舞蹈;苗族踢毽子,鬥陀螺,盪鞦韆,以及龍舟表演等民族民間體育;此外,各民族的歷史、地理、醫藥、服飾、飲食、習俗、禮儀、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民族風情等也是民族文化進校園的重要內容。

通過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各級各類學校都建立了民族文化歌舞表演隊,並在市級、州級乃至全國性的大型比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民族文化進校園的開展,引起了國家教育部門,眾多新聞媒體對此工作的關注。XX年9月下旬中央電視台新聞部“新聞聯播”欄目記者到奉合民族國小、陽和中心學校進行採訪拍攝民族文化進校園相關工作情況,並於XX年10月2日在央視新聞聯播“祖國經典”欄目專題播放水書進課堂實況。同時《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對奉合、陽和學校的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做了詳細報道。都勻市民族中學XX年118名學生參加省藝術、體育大學聯考學科考試,術科進線率高達95%;XX年都勻市選送的少數民族合唱《踩鼓舞》、舞蹈《蘆苼場上》,蘆苼獨奏《火車進侗鄉》分別獲全省第三屆中國小藝術展表演類一、二、三等獎,XX年3月該校學生李豪又獲“金蘆苼”首屆國際民族吹管樂大賽蘆苼組優秀獎。XX年11月3日“全州中國小少數民族原生態歌曲大賽”在都勻市會展中心舉行,都勻市壩固中學代表隊榮獲一等獎,如此等等的事例,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我市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後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國小、中學、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等多所各級各類學校相繼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教學工作,約佔全市學校總數的20%,共創建了市級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8所,其中:中學4所,國小4所,通過逐級建立重點示範校,以達到在全市全面鋪開的目的

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問題和困難。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經費不足。開展民族文化教育,必須有教學器材、服飾道具,要購買這些教材道具,則需要大量資金,由於都勻市經濟佔黔南州經濟總量比重小、經費困難。加之省、州每年下撥的民族教育專項資金有限,且有一半是用於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雖然很多學校的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熱情高漲,但是苦於教學資源的不足,導致許多學校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活動只能小打小鬧,無法按照高標準、高要求實現大範圍、大規模的開展,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二是師資力量缺乏。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學校沒有專門從事民族民間文化教學活動的教師,少部分學校的教學工作是由對民族文化有一定愛好和專長的老師進行兼職教學,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是聘請民間藝人進行教學,這不僅給學校帶來經費上的負擔,而且教育活動也不夠規範,效果不夠理想。

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活動,無疑是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建議:

1、增加經費投入。省人民政府要切實把《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XX〕2號)提出的“加大資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儘快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探索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發展模式。把‘三州’民族地區建設成為承接產業轉移、旅遊休閒度假、民族文化保護和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精神落到實處,在省級財政預算中單列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專項經費並逐年遞增,切實解決各學校教學所需的經費問題,保證民族民間文化教育活動規範化、常態化開展。

2、加強民族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一支高素質的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師資隊伍,是做好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工作的保證。要大力加強民族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幹部學院和貴州民族大學開辦民族文化進修班,專門招收民族地區學校和民族學校中有一定愛好和專長的老師進行培養,畢業或結業後回到原學校擔任民族文化教育專職教師;二是出台對肯學習、肯鑽研並具有民族文化專業知識大專以上畢業生的招錄優惠政策,使這類人才能進到學校從事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使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3、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往往保存在民族民間藝人的腦海中,而這些藝人年齡都已偏大,一旦他們離世後,民族民間文化將不復存在。因此建議,在未來的五年時間內,各級財政每年列出專項資金,組織人員對民族文化進行蒐集、整理,並建立民族民間文化項目庫,使之不至於消失,同時也有利於學校開展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