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城縣定居興牧工程開展相關情況調研報告

針對XX年葉城縣定居興牧工程開展情況,4月15日規建組赴葉城縣西合休鄉1村牧民定居點進行了專項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葉城縣定居興牧工程開展相關情況調研報告

一、定居興牧基本情況

葉城縣南依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山脈,北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地處兩區(新疆、西藏)三地(阿里、和田、喀什)交界處,與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0多公里。國土面積3萬餘平方公里。全縣有山區鄉(鎮、場)6個,其中純牧業鄉(場)4個(西合休鄉、柯克亞鄉、棋盤鄉、普薩牧場),半農半牧業鄉鎮2個(烏夏巴什鎮、宗朗鄉),共有純牧户8160户,43246人,天然草原887萬畝,林地48.1萬畝,人工飼草地16.83萬畝。XX年以來,已初步定居牧民户數2342户,佔牧民總户數28.7%, 5818户牧民未實現定居,其中,居無定所牧民户數1699户,佔牧民總户數20.82%,居住在危房內的牧民户數2808户,佔牧民總户數34.41%,半定居牧民户數1311户,佔牧民總户數16.1%。

葉城縣從固邊、強邊、穩邊的戰略高度出發,因地制宜採取了就地定居、就近定居、異地搬遷定居等模式,先後建設牧民搬遷新村3個(洛克鄉牧民搬遷新村、棋盤鄉移動新村、江格勒斯鄉插花式牧民定居點),安置牧民237户、1090人;就近定居點1個(烏夏巴什鎮台斯新村定居點,正在建設);安置定居淺山區牧民2342户。

二、開展定居興牧工作的難點和制約因素

1、自然條件惡劣,災害頻繁

牧區地處高寒高原山區,長期遭受過冰凍、冰雹、水澇、旱災,尤其是山洪暴發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飼草料地大面積沖毀,無數房屋倒塌,連年的自然災害嚴重阻礙了牧區經濟發展。

2、生活配套基礎設施嚴重匱乏

邊境一線無地、無草、無路、無電、無廣播電視、無通訊情況普遍,各類生活配套設施嚴重匱乏。定居興牧受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影響大,定居點存在可以安居但無產業,離放牧點遠,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子女就學、醫療保障、道路交通等諸多配套難題。

3、基礎產業脆弱

目前,牧區人工草地資源比重小,靠天養畜、粗放經營的傳統生產方式仍佔據主導地位,雖然全縣畜牧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但由於投入不足、交通不便等因素,牧區畜產品交易仍以山區、牧區零售為主,缺乏區域性的具有較強輻射力的批發市場,更無加工業和其它相關產業,只能以低於市場價格銷售牲畜經營户,牧區經濟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較大,經濟效益十分低下。

4、牧民基本生活水平依然低下,生活支出高

牧民生產水平低收入來源單一,全縣XX年山區鄉鎮農牧民人均收入只有5246元,遠低於全縣平均水平。牧業村家庭經營收入90%以上來源於畜牧業,其餘為少部分外出打工收入,半農半牧村家庭經營收入來源於畜牧業佔總收入40%。牧民生活支出高,一般性生活物資都要從幾十公里外,甚至上百公里外的縣城購買,消費水平居高不下,一年的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存。

5、定居興牧建設資金不足,牧民自籌資金壓力大。由於多數牧民收入偏低,地方財政困難,國家投入相對較少,僅靠地方財政完成定居興牧工作是不可能的,需要多方面的資金支持。葉城縣牧民定居點多處於高寒、高海拔和地震斷裂帶上,牧民安居房抗震烈度設防要求高(普遍8度,最高9度)、建築材料運輸費用高、工程施工工期長、配套要求投資大,建設總成本比平原高一倍左右。如:在西合休鄉建設一套80平方米磚木結構安居房,建設成本約17.6萬元,目前推廣的輕鋼結構安居房造價約為14萬元。目前,每户牧民定居國家補助3萬元、自治區補助1元、上海市援疆補助5萬元,牧民需要自己投入資金5萬元左右。但受地方經濟總體水平影響,牧民自籌部分資金壓力較大,牧民四季遊牧生產方式落後,經營水平低,牧民生活貧困、家底薄,自我積累少,經濟負擔過重,對於該區域多數處於非常貧困狀態遊牧民來説,面對好的政策隨有強烈的定居的渴望,但可能因自籌資金的不足,而繼續遊牧生活。

三、加快推進喀什地區定居興牧工程的建議

1、爭取儘快將定居興牧工程計劃納入國家工程建設規劃

長期以來牧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牧業生產水平低下,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並且牧區地處祖國邊疆,是反分裂、反滲透、反破壞的重點地區。通過牧民定居工程有利於提高牧民生產生活水平,促進地區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從而有效抵禦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對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建議地區有關部門對牧區的自然條件、民族人口分佈、居住區域、產業結構、生產生活狀況、基礎設施狀況、牧民文化教育素質和衞生醫療條件等進行深入調研,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定性、定量、定標準的定居興牧工程建設計劃,將地區牧民的現狀和迫切需要詳細、清晰、準確地反映給自治區和國家的有關部門,有利於儘快將定居興牧工程計劃納入到國家工程建設規劃內,有利於儘快改善牧民生產生活狀況,提高生活水平,實現安居樂業。

2、制定專項規劃方案,有序推進定居興牧建設工程

結合牧區自然條件和鄉(鎮、場)基礎設施配套情況,統籌考慮牧業生產、牧民生活和生態保護的需要,制定詳細可行的牧區鄉、村定居興牧建設規劃。合理規劃佈局定居點,因地制宜選擇定居模式,按照“先低後高”、“先近後遠”、“先簡後繁”的原則,選擇一批海拔低、離縣城近、配套設施相對較好的定居點進行示範建設,重點建設定居房、牲畜棚圈(暖棚)等生產生活設施,完善定居點公共基礎設施,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在示範點建設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推進全地區的定居興牧工程建設,實現全地區牧民居有定所、生產發展、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在建設標準上,既要符合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的要求,又要做到適當集中、村容整潔,便於公共設施配套和管理,以節約成本、方便實用為原則,防止出現“賣光牛羊為住房”因定居而致貧的現象發生。

3、制定定居牧民的資金扶持政策

積極向喀什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合理利用好牧民定居資金、扶貧資金、安居富民資金、對口幫扶資金及牧民自籌資金。希望喀什地區金融辦和地區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能高度重視牧民自籌資金的困難,參照安居富民貸款政策出台相關定居興牧貸款政策,制定相應措施,並從貸款條件和貸款環節上給予更大的傾斜,以推進定居興牧工程順利進行。

4、加強定居牧民的基礎設施扶持政策

為使定居工作順利開展,要把定居工作的着力點放在解決定居區的水、電、路、教育和醫療的問題上。結合地區現有的飲水安全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鄉(鎮、場)電網、公路、農村社會事業等各類專項工程,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側重,配套完善牧區定居點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使定居遊牧民能夠享受到通水、通路、通電、通郵和醫療衞生、子女就學等基本公共服務。

5、大力扶持牧區多樣化產業發展

在地區半農半牧的鄉(鎮),應適當放寬定居政策,制定優惠政策,讓部分種植能手、種植大户也進入定居點,以帶動定居牧民提高種植水平。在定居區開展聯營試點,讓定居區內的農牧民分工協作,實現放牧的放牧、種植的種植、外出務工的外出務工,形成聯營致富的目的。第一要大力扶持牧區非農產

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為定居後的牧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第二要加大對牧區生產性資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解決定居牧民的後續產業問題,讓定居牧民能夠“定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第三要增加定居牧民的非農收入,有組織地抓好農牧民外出務工,使牧區富餘勞動力牧民轉移到農區和城鎮務工,由單一從事牧業向農牧結合和二三產業轉移。第四結合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企農互利的供求關係,加快推進農牧產業化進程,切實讓農牧民在產業鏈條的延伸中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