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城市化進程與加強社區建設關係的探討

關於推進城市化進程與加強社區建設關係的探討

關於推進城市化進程與加強社區建設關係的探討

最近,我們組成調查組,先後到**區各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鄉鎮,就社區建設進行了深入調查,共走訪了20個社區居委會。通過調查,我們認為,**市推進城市化進程必須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全力構造新型城市社區。

一、社區建設狀況與城市化進程還不相適應

社區,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體,是城市的細胞。進行社區建設,就是進行城市基層社會管理。近幾年來隨着**市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社區建設作為經濟體制轉軌的重要承接點,在促進經濟發展,滿足羣眾物質文化需要,優化城市發展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區建設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前提基礎,社區建設的落後,必將阻礙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近幾年來,我區在社區建設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與日益加快的城市化進程相比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適應。

1、單位的社會職能外移,現有的城區管理體制和功能難以承接。在低工資、高就業率的計劃經濟時代,單位在整合城市社會,行使城市管理職能上發揮着主體作用,街居組織只是必要的輔助和補充。同時,單位承擔了過多的社會和服務職能,起到了把市民組織起來的作用,單位就是一個小社會,為居民及其家屬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各種生活服務,即我們通常所説的繁重的企業辦社會、單位辦社會負擔,各級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辦着許多應由社會去辦或應推向市場的事務。改革開放以後,個私經濟快速發展,國有、集體企業實施兩個置換,社會結構不斷分化,城市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近二十年來大批國有、集體企業推行兩個置換,**市有5萬多單位人喪失了單位依託,完全轉化為社會人。城區先後出現了2萬多家行政事業單位之外的不具備單位體制特徵的三資企業、個私企業、民辦非企業組織和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等。據調查,我區僅民營企業就吸納了4863人就業。與此同時,單位的職能開始向社會轉移,其服務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傳功能不斷弱化,居民與單位之間的關係正在向純粹的僱傭關係發展。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單位承擔的社會事務向社會釋放、轉移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引發的矛盾將進一步顯露。如各類單位過去對職工所承擔的種種生活福利性服務不斷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種生活需求卻與日俱增;房產開發的發展,單位包下來的宿舍區服務必然要退出,而相應的社會化、市場化的物業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於社區居委會仍處於無職、無權、無錢的境地,單位外移、釋放的社會職能,社區還沒有準備好承接的口袋和相應的機制,導致了城市社會中大批人員遊離於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類生活服務得不到實現。

2、工作對象的擴展,使人口管理和維護穩定的工作難以到位。城市居委會以前的工作對象僅僅是少數的沒有單位的家庭婦女和社會閒散人員。90年代以來,我市城市人口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人口中的複雜因素逐漸增多,對社會秩序形成了巨大壓力。一是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全區現有下崗失業人員41700人,其中**區9000人,鼎城區移交6700人,省、市屬企業移交26000人。此外,城區每年還將新增勞動力5000多人。二是無歸宿人員和流動人口不斷增多。據統計,城區個體工商户、私營企業主、進城農民、外地流動人口等不在原來那種單位體制之內的無歸屬人員達8.2萬人,占城區總人口的21%以上。三是城市貧困人羣增多。目前全區居民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人口達1.9萬人,占城區居民總數的4.8%,相當一部分居民生活十分貧困。而且隨着今後幾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這類人羣仍處於增長的趨勢。在過去的城鄉二元結構和計劃經濟體制下,依靠人員的單位所有制和嚴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成份比較單純的城鎮人口的社會秩序管理好,現在則面臨着力不從心的局面,城區不穩定因素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

3、城市基層管理任務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區運行模式難以落實。由於近些年來城區的規模、功能和各種新問題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任務量在成倍增長,而原來的層層負責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變,街道、社區基層組織承擔的上級安排的任務高達130多項,實際上已經無法承擔和落實。據城南街道統計,直接由社區擔負的工作涉及黨建工作、社會工作、經濟工作三個方面、八大類、54項、130多個。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一是無職權,小廟難以管大神。社區內的行政單位、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户、私營企業等,由誰管、怎麼管、哪些問題歸口管,政府沒有規範性文件,社區居委會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無地位,什麼單位什麼工作都可往社區裝。職能部門佈置工作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一個文件、一個會議或是領導的一個口頭指示,其任務就交給社區了。僅今年來,社區居委會承擔的各種調查摸底任務就有5次。三是無資金,有些管理工作無法開展。如離退休人員、企業置換身份的黨員現交由社區管理,但社區既沒有活動場地,又沒有活動經費,對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樓閣,更談不上信息化、網絡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管理。據調查,我區50個城區居委會,有30多個每年經費入不敷出,全區社區每年共計資金缺口達23萬元。四是無精力,社區幹部整天疲於應付。城南方家巷社區居委會主任李立波共包保qqq~人員、戰退軍人、吸毒人員及其它重口對象等10人,均要求一日三訪、盯死看牢,僅這項工作就可以耗去其全部精力。對此,紅衞社區居委會主任張鳳梅深有感觸地説:我們抓經濟工作都是偷偷摸摸,主要原因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抓。

4、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現在的社區服務水平難以滿足。進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而要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價值實現。據調查,城區居民對本社區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區提供就業機會外,還涉及到從居住環境到基本設施,從社區經濟到精神文明,從社會秩序到人際關係等等。要滿足居民日益增長和變化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社區服務業必須有一個突破性的大發展。而我區當前社區服務總體水平還較為低下,社區服務業投入單一,作為產業發展的運作機制尚未形成。雖然近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對社區服務業的發

展非常重視,把它作為社區建設工作的重點,但由於有關社區服務的優惠政策相對較少,已出台的有關規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實,限制了社會各方面對社區服務業的投入,使城區目前的社區服務業多依靠政府、集體投入,服務項目多而雜,沒有形成品牌和規模,向社會化、產業化、實體化轉變的步伐緩慢。此外,社區服務在社區就業安置、城市生活環境、生活秩序,社區居民公共利益的實現和維護等方面都還沒有尋求到有效的解決途徑。

上述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隨着我市城市的發展變化,城市中有關的人和事,已經溢出了固有的城市社會的基本結構框架。管理和服務環節上的真空地帶和灰色地帶越來越多,原來設置的城市基層體制、功能和運行機制,已經嚴重不適應發展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政府的負擔日益加重,各種日常性問題已經不能自行有效化解。因此,市委、市政府及區委、區政府應該把系統化的社區建設作為城市工作的一個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關鍵和十分緊迫的任務,擺上突出的領導決策位置。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呼喚社區建設的突破和飛躍

根據**市城市發展規劃,近20年內,城區人口要達到100萬,城市的規模將不斷擴大,同時,城市改革將不斷深入,這都將給社區建設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它強烈呼喚着社區建設的加強,強烈呼喚着城市工作向社區化轉軌。新形勢下的社區建設,要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依靠社區的力量,利用社區的資源,強化社區的功能,加強社區管理,發展社區經濟,開展社區服務,優化社區環境,發展社區事業。當前,我區的社區建設經過這幾年的成功積累,實質上已經到了新的突破階段,也是一個質的飛躍階段。這種突破和飛躍主要表現為四個轉向:

1、社區建設的內容轉向系統化。我區過去居委會工作,內容主要限於政府所部署的社會行政管理工作和範圍還很狹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務,近些年社區服務工作範疇不斷拓寬,已經從一些社會成員的特殊援助服務逐步擴展到相對廣泛的便民利民服務,初步拓展了社區工作的內容。要適應城市化進程,社區建設的內容還要轉向為更廣泛的系統工程。它應該包括社區經濟建設、社區環境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教育建設、社區服務建設和社區安全建設等等。它既包括了傳統的社區行政性、社會性工作,也包括了體制變化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許多新的內容;既包括了由街居組織直接抓的事情,還包括社區中應由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市場主體和居民自己去幹的大量事情。還可以説是現代城市綜合性的社會生志在社區這個局部上的集中表現。

2、社區管理與服務對象轉向屬地化。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所表現出現的弊端將更為明顯,社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將進一步增加。單位職工更加弱化對單位的依賴,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新興的多種所有制成份的無主管企業增多;外來人員、流動人員的比例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增多;老齡人口增多;貧困人羣等問題增多。這些問題和矛盾的增加,迫切要求徹底打破條塊分割的管理狀態,要求社區管理和服務突破原來較為狹窄的範疇,在工作對象上,不僅面向少數家庭婦女和社會閒散人員,而是面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社區的所有單位和人員,也要求所有居住於社區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強化屬地化與社區制意識,自覺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區作為參與社區活動,實現自身權益、形成社會整合的重要基地。

3、社區管理行為轉向民主化、互動化。長期以來,我們的街居組織主要是執行上級交辦的行政任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正所謂上到xx、下到社區辦、政府工作樣樣幹。在這種格局下,居民成了社區組織完成行政任務的簡單工作對象,社區組織與居民的社會生活並沒有形成一體,法律上所設定的自治實際上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