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篇1

為了瞭解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以便對其研究探索出相應的有效對策,我做了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與時代相對應的時代特徵。其具體表現如下: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一、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這説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會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3、學習需求

當前,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大學聯考一定製,中學生要想上大學幾乎都必須經過大學聯考這一獨木橋,故而學習成績對於當代中學生可以説是命根子,只有學習成績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學。調查結果顯示,95%的中學生認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儘快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82%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這説明,中學生在追求自己學習目標的道路上,其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又不知如何去處理好這一問題,很難把學習壓力化為學習動力,總處是於矛盾迷茫之中。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當代中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學習目的。其中,78%的中學生明確學習是為了上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麼。

二、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研究結果表明,98%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其就業競爭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認為未來的生活將是特別的艱難。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不夠客觀的。而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則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78%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1、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着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

2、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1)學習目的性的教育。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

(2)及時反饋與適當評價。讓學習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學習結果後,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熱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科學使用獎賞與懲罰。獎賞具有促進活動的力量,是一種外在的激勵因素,如分數、等級、獎金、獎品。獎賞是一種手段,若用之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發生弊端。獎賞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應使中學生變成物質或金錢的奴隸,否則,一旦取消獎賞,中學生將不再努力學習。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應注重獎賞而不去注重懲罰,因為這樣可以減弱失敗給人帶來的恐懼心理。

關於學習的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國中畢業後有53%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6%的學生選擇就業,11%的學生還沒有考慮。

4.當前國中學生的學習依賴心理

當前,學生的家庭條件轉好,加之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從而導致了很多學生認為學與不學都一樣,自認為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學習好對今後的發展沒多大影響。

四、當前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雖很多學生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為現代社會是人際關係極為複雜,競爭特別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從而使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轉為另外兩個特點: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想結合,增加更多的實用術。雖然國中生已經步入青春期,趨於成熟,但由於國中學生的年齡和學識的不足,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所以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從當今嚴峻的就業來看,不僅中專生,就是大學生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這一現象導致學生產生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

五、對調查結果體會

對當前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結果:當前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形成其消極學習態度的原因主要有:

1、經濟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使許多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從而使他們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學科課程。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但有更多人則處於失業狀態,從而淡化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3、科技創新的影響

在當今世界使一個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時代。從而使很大一部分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是生存的前提。從而在學習中多要求理論聯繫實際,進而忽視了學科性較強的學科課程。

4、家庭的影響

當前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的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只顧享受。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

在當今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使從科技、經濟、文化和教育政治等來衡量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各國發展的主題。而作為21世紀年輕一代,則要求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懂科學、懂技術的社會主義公民。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上述能力,那將無法立足於現代社會。面對科技發達,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從而又使許多國中生導致了學習的懶惰、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等。面對此問題我們應如何解決?

1、加強道德規範的制定,宣傳和教化工作,用以促進道德規範內化為人的道德良心。落實在人們的道德行為上,讓學生學會求真、學會至善、學會愛美。從而使學生皆知、皆信、皆行,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強社會道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2、作為教師要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解放。為今後學生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當代發展先進文化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語文學習心理。改造落後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對學生學習的侵蝕,逐步縮小和剔除他們藉以滋生的土壤,從而消除學生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

3、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擴招的合理性、科學性。現代社會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解。

4、開設心理輔導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的。

5、開設入職業教育:用以在畢業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篇2

1.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從中發現普遍存在的心理現

象問題,並提出建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網絡調查等

3.調查時間:20__年5月14日、15日

4.調查地點:温州醫科大學圖書館七樓和18棟寢室,網絡平台

5.調查對象:本科生

6.調查範圍:温州醫科大學本部和仁濟學院各個專業

7.樣本情況:

調查數量為50份,其中調查問卷30份,網絡調查問卷20份。實際收有效的樣本為43份

心理問卷的主題:關於大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對於問卷樣本五方面內容的分析

1 對於兼職的看法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34%的男生,43%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必要兼職的均佔0%,其餘的則認為可有可無。

2 是否從事過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15.3%的男生,11.8%的女生經常兼職,65%的男生,78%的女生偶爾兼職,10%的男生,9.4%的女生從未兼職。與此同時,各年級差異性不大,即絕大多數同學偶爾兼職,少數同學經常兼職或從未兼職。

3 從事過何種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過家教,分別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

4 尋找兼職的途徑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看校園張貼的廣告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兼職網站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

5 是否認為有必要成立兼職中介

78.3%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二 分析總結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較高中相比小,因此很多同學選擇兼職。通過調查,同學們大都希望在大學期間以積累社會經驗和為爭生活費和額外零花錢而從事兼職工作,但是兼職的種類稍微單一,基本上均為家教,臨時促銷員,發放傳單及提成業務員。另外,同學們一致認為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鼓勵指導同學們從事兼職 。 在綜合分析調查樣本的基礎上,我們得出了基本結論。主要體現在以五個方面:

兼職類別:從年級來看,做過家教佔57%,同學做過促銷有12%,分別發過傳單的有31%。總的來看,同學們兼職的種類比較單一,而且性別差異較大。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時間有限,同學們只能選擇耗時少,收入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會經驗較少,工作能力有限,諸多用人單位不予考慮。

從事兼職與學習之間的關係: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兼職對學習的影響因人而異,只要注意調整,能夠二者兼顧,還有小部分同學説不清楚二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從事兼職的目的及收穫: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1%認為兼職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頗有成就感;分別有51%認為兼職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分別有8%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拓寬交際面。

兼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方法: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兼職所得收入的用途:48%的同學將兼職收入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裏經濟負擔;41%的同學將其作為額外的零花錢;其餘

12%的同學將其積累,作為旅遊積累資本。

三 個人感悟

此次調查實踐活動,我選擇了一個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兼職主題,雖然有報告有網上參照之嫌,但是我可以無愧地説我有切實地發放問卷,認真地統計處理數據。樣本雖然不多,但是面向的學生範圍廣泛,有認真學習的泡圖書館同學也有老愛宅的學生,應該説具有一定代表性。發現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及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結論,和我原先猜測的情況基本吻合。通過問卷調查,能夠統計出更加精準的數據比例,更翔實地反映出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狀態。我覺得做心理調查最重要的是大膽(讓別人參與調查)和細心這兩點。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篇3

在探求消費者心理時,通過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材料,但問題在於被調查者對這類問題的回答往往聽起來是合理的、合乎社會規範的,實際上並不一定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掩飾,致使材料的可靠性降低,影響了分析的科學性。要了解消費者的真實動機和心態,就必須藉助於投射法解決。投射法是一種測定心理狀況的工具。

投射法也叫投影法,是根據無意識的動機作用探詢特別深藴的方法,是超過表面的防禦而探詢特別深藴。投射法是研究者以一種無結構性的測驗,引出被調查者的反應,藉以考察其所投射出的人格特徵的心理測驗方法。也就是説,投射法不是直接對被調查者明確提出問題以求回答,而是給被調查者一些意義不確定的刺激讓其想象、解釋,使其內心的動機、願望、情緒、態度等在不知不覺中投射出來。目前,最常用的投射法有羅墨漬測驗、主題統覺測驗、角色扮演法和造句測驗法等。

1、羅夏墨漬測驗法

具體做法是給被試者10張墨漬圖,這些圖是將墨水塗在紙上,再將紙摺疊起來而製成的濃淡不一的、對稱的墨漬圖案。其中,五張是黑、白兩色,兩張是黑、白加上其他深淺不同的顏色,其餘三張是不同色彩的,讓被試者逐一説出從圖中看出什麼或可能是什麼,並做好記錄,主要記錄的是回答的語句、主要動作、表情、所用時間。全部測驗結束後,可以再問一些相關問題,允許修訂原來的回答。然後,調研人員可以通過統計分析,對測驗結果做出綜合解釋,以判明被試者的內心狀態。

2、主題統覺測驗

主題統覺測驗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是與羅夏墨漬測驗齊名的一種測驗工具,也叫繪畫解釋法。這種方法是讓被試者看一些內容模糊、意義模稜兩可的圖畫,並且看圖編一段故事,再加以解釋,以此來掌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由於主題統覺圖本身沒有特定含義,讓消費者把它的"意義"投射到這些圖上,在被試者所講的故事中,常常會將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展現出來,調研人員就可根據記錄加以分析總結,判斷其內心活動,掌握消費者的潛在心理需求。不過,實施和解釋這個測驗,必須有高深的知識和技術。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讓被調查者扮演某種角色,然後以這種角色的身份來表明某一事物的態度或對某種行為做出評價。運用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事例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有關速溶咖啡的調查。速溶咖啡省時省力,味道也不錯,但這一新產品當時銷量平平,徘徊不前。起初用問卷法調查,結論是:消費者不喜歡速溶咖啡的味道,但並沒有説出速溶咖啡和新鮮咖啡味道有什麼不同。為了找出消費:苦持否定態度的真實動機,公司變換了調查方法,向被試者展示兩張購貨單,讓其説出購買速溶咖啡和新鮮咖啡的兩個家庭主婦的特點。調查結果是:被試者普遍認為購買速溶咖啡是懶惰、不會計劃開支、不稱職的家庭主婦。這個結果幫助公司瞭解消費者不願購買速溶咖啡的真實原因。被試者在形容購買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婦的特點時,不知不覺地將自己的看法投射了上去。

4、造句測驗法

造句測驗法也叫文章完成法,它是由研究者提出某些未完成的句子,要求:陂測試者填上幾個字,將句子完成。例如,給出"假如打算外出旅遊,可以到--","女青年買手機要買--牌的"等。研究者通過被測試者填寫的內容,可推知其愛好、.願望和要求,從而瞭解到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評價和看法。

5、問卷法

問卷法是通過調查者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並由其予以回答,從中瞭解被調查者心理的方法。這是研究消費者心理常用的方法。在具體設計問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多義性問題。問卷的用詞必須簡單明瞭、含義清楚。

2)問題要具體。提問的目的`是要取得某些特定的資料,因此問題不能過於一般化,否則就會使被調查者提供的意見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3)避免誘導性問題。問卷提問中所採用的措辭或語氣不能帶有某種傾向,或者暗示調查人員自己的觀點或希望獲得的答案。

4)避免困窘性問題。凡涉及到個人隱私或有礙聲譽的問題,以及不能為社會道德規範和文化風俗所接受的問題,都應予以避免。

5)避免假設性問題。先假設一種情況,然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在假設情況下將採取何種行動,這種提問方式不會得到真實的答案。

根據操作方式,問卷法可以分為郵寄問卷法、入户問卷法、攔截問卷法和集體問卷法等。

郵寄問卷法

郵寄問卷法是通過郵政方式進行,而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問卷到達的範圍十分廣泛,被調查者填寫問卷的時間比較靈活,回答問題也比較真實可靠。

入户問卷法

入户問卷法是研究者或訪問員依據抽取的樣本挨家挨户上門訪問。該法要求受訪者對每一個問題做出回答,訪問員當場做好記錄,也可以由訪問員挨家挨户發完問卷就離去,由受訪者白行填寫,過時再收回問卷的方法。

攔截問卷法

攔截問卷法是由訪問員於適當地點,如商場出、入口處等,攔住適當受訪者進行訪問。

集體問卷法

集體問卷法是由研究者對一羣人同時進行訪問,它適合於受訪者相對集中的情況。

6、資料分析法

資料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社會購買力的調查報告,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政府和團體公佈的統計資料、調查預測報告等,這也是掌握消費者心理的一種方法,稱為資料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在掌握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後,藉助經驗和統計學的方法,揭示消費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和需求情況等。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篇4

序言:我是一個天平座的女生,但我自己感覺我是處女座和天平座結合,像處女座追求完美主義但又是天平座中典型的中庸主義者。這導致我做事總是想盡善盡美,但由於缺乏進取心和恆心,總是沒法堅持到最後。當然我的缺點遠不止這一項,比如固執、懶惰、不思進取之類。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優點幾乎沒有,缺點一大堆。經過一學期關於心理課程的學習,我學會了從心理學角度科學地分析自己性格上的優缺點,這讓我更加客觀地認識並瞭解自己。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結構論,人格結構包括原我、自己、超我三個方面。原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體系中完全無目的的盲目的興奮,包括各種慾望和衝突,是一種完全沒有目的的能量儲備,是來自本能尋求滿足的動力。

自己:自己在原我的表面,處於前意識和無意識中間。在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性和審慎。自己除了具有知覺、記憶、思考和動作等一般機能外,對外主要是感受現實,處理個體與現實之間的關係。自己從原我吸收力量,要實現原我的意向,但不要受現實原則的支配。它必須判斷是事實還是虛幻,考慮是否符合實際並斟酌利害和後果,必要時,根據外界情況控制或推遲原我慾望的滿足。

超自己:也稱理想自己,是人格中的監察批判機構,是一切道德準由的代表。主要作用是照個體所屬的社會道德觀念,鑑別是善是惡,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它代表着理想和良心。

一個健康的人格,原我、自己和超我必然是均衡協調的。原我在於求自己的生存,求本能慾望的滿足,是必要的原動力。超自己在於監督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違反社會道德準則和良心,以保證正常的人際關係,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而自己則對上符合超自己的要求,對下吸取原我的力量,並處理調整原我的慾望,對外適應現實環境要求,對內保持心理平衡。而所有這些心理活動都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自己意識都很強,尤其在追求特別化發展的今天。但自己意識過強,就會導致人格缺陷。以下是我從人格缺陷方面對自己心理的分析:

(一)現階段我的心理特徵

在學習上,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動機層次不高、方法不當、習慣不良、認知能力水平較低;在特別發展上,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存在不良性格特徵如暴躁、懶惰、依賴;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交往萎縮、不夠理性等問題。

(二)出現以上心理特徵的原因

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社會責任感不強,缺乏使命感和緊迫感;價值觀念不合理,自己意識不健全,缺乏自己效能感;對學習的意義認識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毅力不強。特別發展上存在不良性格特徵是由於環境以及教育因素的影響和自身價值觀所決定的。人際交往上由於自己保護意識較強和成長環境的影響。

(三)怎樣科學調適這些心理缺陷

學習動機缺乏的自己調適: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標準;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培養與保持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瞭解學習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特別發展方面,應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學習優秀的人的品質,在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

在人際交往上,瞭解和掌握人際交往的原則:平等、誠信、寬容、互利、適度;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的途徑和方法;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差;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增進個人魅;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交往風度。

(四)如何應對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會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全面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從而取長補短、接納、控制、發展和完善自己,協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其次應該學會發展積極健康的自己體驗,以及悦納自己。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調整:合理運用社會比較策略;創造機會,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積極暗示自己。

最關鍵的是增強自己調控能力,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建立科學正確的理想自己,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來展示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並超越自己。心理調適的具體方法有自己激勵法、注意轉移法、適度宣泄法、自己安慰法、合理情緒療法五種。

結束語:學習了一學期的普通心理學,對心理學也大致有了一點了解。但因為心理學比較深奧,所以我還不能很準確的理解,難免會有一些偏差。所以對自己的心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難免不會太徹底,不過重在更好的認識自己。希望通過認識自己,能夠更好的去完善自己,從而擁有健全的人格,做個合格的大學生。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篇5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經濟比較發達,家庭生活比較優越,外來文化的衝擊波也比較強烈。這諸多的因素,對少年兒童的心理髮展無疑會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如今少年兒童以“我”為中心,依賴性強,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氣大,膽小如何幫助今天的兒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心理危機的能力,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對的迫切問題。為此,我們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規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研究對象:

所教班級學生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1、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3、研究如何提高教師、家長的心理素質水平,更科學有效地教育培養學生。

4.樹立讓每個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觀。依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為學生創建實踐活動和探索的情景。讓學生在濃厚興趣、充足信心和身體充分活動的狀態中掌握知識,讓學生在積極活動中探索學習、在積極活動中促進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已。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全面發展理應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另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不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從某些方面對全面發展教育的融通和優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作用。

2.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其心理的調節和指導,提高其心理素質,進而完善品德的發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豐富了德育的內容,擴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徑,進一步加強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且使德育在新的歷史時期與其它各育獲得更和諧的統一,在更高層次

3.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並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信任原則

教育的成功在於信任。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學生的這種寄託情感可促使學生願意把自己心裏的`祕密告訴老師。信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學生的心靈,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向老師暢開自己的心靈和種種隱私,他們會從老師的幫助中獲取力量,在老師的指導中得到安慰,在老師的愛撫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則

説真話是心理諮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説真話才能保證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個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説真話,學生只有對心理指導老師説的真話,他才能感到有寄託,有希望,有安慰。為此老師要十分珍惜學生的這份真摯的感情,千萬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學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説出傷害學生心理的話。

3、自主性原則

學生自主性能使學生自己去認識自己的各種表現,自己去提醒,監督自己,按老師安排的訓練要求去自覺訓練,從而改變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質的各種心理行為。

4、合作性原則

心理教育必須在一個輕鬆、自由的、和諧的良好氣氛中進行,這氣氛主要來自師生平等、民主的關係。要讓學生信任、理解老師。要達到目標,就要保證學生真正合作,自覺配合老師,自願改變心理現狀。

5、活動性原則

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養成、發展,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各種豐富多采的、形式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和環境中,通過心理教育和訓練去完成。

6、家庭配合原則一個健康、完善的家庭,必定會使自已的子女接受健康而完美的心理教育;一個不健康的家庭,也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創傷和陰影。所以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同時,必須對家長進行學生心理髮展和心理特點的教育,並不斷取得家長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操作措施和要求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活動,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2、除與原有晨會、思品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利用活動課、班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開展遊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5、積極實施和探索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形式和方法,例如開設“心理保健、行為指導室”,設“知心老師信箱”,給學生設“優點卡”,讓學生寫心理日記等等。

總之,積極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實踐活動。不僅要從理論上不斷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各自的工作實踐中進行實施心理健康的有益嘗試,創造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色,走出一條新路子。

七、課題研究的操作策略和方法

⒈加強心理輔導,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心理常識,形成健康的心態與良好的行為習慣。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開展個別心理諮詢。

3.要做好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問題行為的矯治方法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技術,使家長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八.研究時間:

1年

九.課題研究的策略:

⒈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研究實驗過程中的各種情況。

⒉健全心理檔案,及時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