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黨支部的事蹟材料

*村位於*市*鎮西部山區,全村共1100口人,XX畝山坡,524畝耕地。改革開放前,該村羣眾長期過着靠天吃飯的生活,經濟相當落後,屬*鎮自然條件較差的一個山區村。然而,如今的*村街道寬闊,綠樹成蔭,機器轟鳴,生意興隆,人民羣眾安居樂業,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着共產黨員*同志十多年來的心血。

書記黨支部的事蹟材料

*,男,1962年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 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6年被羣眾推選為黨支部書記。他樂於助人,秉公辦事,不徇私情,自幼對農民羣眾有着深厚的感情。連任三屆*市黨代表,先後數次被*市委、*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雙強黨支部書記。

帶領羣眾共同致富是他的首要任務

1992年,沒有一個工業企業的*村的羣眾看到鄰村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時候,再也坐不住了,將正在鄰村企業工作、曾做過八年教師的*請回了本村,並請其擔任了主抓經濟發展的村委會副主任。當時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興辦一家工業企業。*同志看到這是全村人的期望,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並憑着在外單位的工作經驗,拿出他僅有的幾萬元錢開始了創業的征程。同年8月份,*村的第一家工業企業——*市交通配件有限公司投產了,為村裏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XX年,*領辦的這家企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年產值XX萬元,年納税80萬元的骨幹企業,並進入了*鎮納税五十強企業之列。

1996年冬天,*同志又一次帶着*村黨員幹部羣眾的重託出任了黨支部書記。此時的他壓力更大了,擔子更重了,他的心思也由興辦一家工業企業昇華為讓全村羣眾共同富裕起來,進一步認識到發展工業企業是強村富民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發展工業企業,實現共同富裕,在*的倡議下,村委會制定了三年內免收佔地費、管理費等一系列發展企業的優惠政策;組織黨員幹部羣眾到定角、史家河等村參觀學習,親自講解市場知識,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投資理念,更新大家的投資觀念;要求50歲以下的黨員帶頭做老闆帶頭致富,用帶頭致富做給羣眾看的方式來體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動員黨員幹部興辦企業的同時,他還不時為他們解決在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把自己闖出的市場讓出一部分給這些新上的企業,並先後為這些企業墊資、拆借、擔保資金達200多萬元,使他們能順利地運轉和發展。

在*的帶領下,全村黨員幹部爭先恐後地興辦工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共建成工業企業18家,發展養殖專業户42户,其它工商户26户。XX年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6000萬元,上繳税收176萬元,為村民提供了800餘個就業崗位,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增加到4300元。現在的*村人,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幹,人人有錢掙。

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是他的最大心願

XX年以前,村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以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羣眾出行非常不便,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軟肋。如何解決全村的行路難問題,成為*的一大心病。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便和兩委成員一塊商量,決定籌措資金硬化通村道路。為了籌措資金,他帶頭捐資3萬元,抹出面子,向所有能求援的地方求援,他以村委會或個人名義擔保,向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借了20萬元,向羣眾借了12萬元,發動全村羣眾捐款,籌齊了修路款50餘萬元。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以工地為家,從購進沙石料到混凝土的配比,每個環節都親自把關,用他的話講,“修不好路,就會成為全村的罪人”。經過五個月的奮戰,總面積3萬餘平米、總長6500米的通村道路終於全面竣工,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籌集資金50萬元,帶領全村羣眾新建水渠共8000米,徹底解決了全村500餘畝地的澆地用水問題,最大程度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實現了旱澇保收。

勤儉節約樂於助人是他的最大亮點

*同志的十分節儉,時刻不忘共產黨員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但在對待公益事業、對待羣眾,特別是貧困羣眾上從不吝嗇,往往出手大方。大到村裏的公益事業,小到每家每户的瑣碎小事,幾乎都有他的身影,各家各户的紅白喜事都由他主持,這已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家有矛盾、有困難,都來找他,人們都覺得他辦事能力強、公道,有他處理就不用上法庭,因此全村近20年無一例上訪。*同志不光在經濟上直接幫助貧困户,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就業問題。1998年以來,他先後向村委捐資3萬元,向政府修路、興辦水利捐資2.6萬元,向*學校、太平學校、寨底學校捐資1.2萬元,向本村貧困户捐資1.5萬元,向其它公共福利事業捐資2萬多元。累計捐資十萬多元。先後幫助段來生、牛永強、張銀先、劉新開等幾十户農民辦養殖、搞運輸,使他們走上了致富路。

*同志大膽創業、尋求發展,致富不忘鄉親,帶領羣眾共同致富,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加快了全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他因自己的所作所為,深受*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響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