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聯先進事蹟材料

XX年以來,南通市僑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僑聯的指導下,按照中國僑聯章程的規定,團結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為南通市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歸僑僑眷的熱情讚譽,多項工作在全省全國領先或屬於全國首創。

僑聯先進事蹟材料

一、樹立宗旨意識,為僑服務取得實效

南通市僑聯牢固樹立為僑服務的宗旨,深入實際知僑情、熱心為僑辦事情,為僑界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幾年來,南通市僑聯打造了多個為僑服務平台,實現了為僑服務工作形式由單個向整體,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提高了為僑服務的水平。南通市華僑醫保中心網絡遍佈各縣(市)、區,為僑界羣眾提供“三優”(優先、優質、優惠)、“三免”(免診療、出診、健康體檢費)服務,並在治療、牀位、手術等費用上實行八折優惠,使廣大歸僑僑眷得到實惠。五年來,華僑醫保中心共向僑界羣眾和僑商發放醫療卡5000多份,接待歸僑僑眷XX餘人,舉辦各類衞生知識講座100餘場次,舉行大型廣場義診20次,成立了僑界醫療專家顧問團赴縣(市)區進行巡迴義診,深受僑界羣眾的好評;“江海志願者”服務站僑聯分站發揮網絡優勢,五年來,為歸僑僑眷提供家電維修、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方面的志願服務工作400多人次,志願者們還與市區18個僑界空巢家庭結成了一對一的幫扶對子,為市區身邊無子女的歸僑僑眷提供如家政、維修等義務上門服務,同時還加強與空巢家庭成員的情感交流,為他們提供心靈上的慰藉;僑聯法律工作委員會發揮專業知識的優勢,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積極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務。五年來,累計受理僑界羣眾來信來訪及法律政策諮詢230人件(次),幫助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解決實際問題300餘件,協調僑資企業經濟糾紛18起,有效維護了歸僑、僑眷和僑商的合法權益;XX年,市僑聯在市區建設了一個面積800平方米,在全省設施一流、面積最大的華僑活動中心。南通市僑聯創辦了全省唯一一個由市僑聯獨立管理的華僑活動中心——南通市華僑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可以同時接待100名歸僑僑眷,歸僑僑眷可以在這裏看書、讀報、上網、打球、健身。目前活動中心已下轄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小組10個。每年接待前來活動的歸僑僑眷3000多人次,是全省利用效率最高,僑界羣眾反映最好的華僑活動中心。

二、謀求發展新路,僑聯事業得以拓展

建立南通華僑博物館。XX年9月,南通市僑聯獨立創辦了全國非傳統僑鄉地區第一個華僑博物館——南通華僑博物館。南通華僑博物館坐落在南通博物苑內,共有展廳和陳列室六間。目前共有各類藏品400餘件,先進的多媒體電子顯示器三台。通過文物、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全面展示了近一百多年以來南通華僑的歷史,重點介紹了近五十位取得突出成就或對家鄉有重要貢獻的南通籍海外僑胞的事蹟。博物館由南通市僑聯自主管理,這在全國屬首創。南通華僑博物館的成立不僅填補了南通華僑史研究的空白,同時博物館實行義工制,由歸僑僑眷志願者義務值班,負責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和講解工作,在博物館的管理機制上也在南通開創了先河。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海內外觀眾XX0多人,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成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經濟、技術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XX年10月南通華僑博物館被中國僑聯批准成為“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援建南通僑聯僑心國小。“5.12”汶川大地震後,南通市僑聯號召全市歸僑僑眷為災區獻愛心,至XX年10月共集資40萬元。南通市僑聯在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在成都市金堂縣趙鎮建立了“南通僑聯僑心國小”。市僑聯在出資完成“南通僑聯僑心國小”建設工程的同時,組織牽線“南通僑聯僑心國小”與南通市實驗國小建立友好學校,組織廣大歸僑僑眷和僑聯組織捐贈8000冊圖書和25台電腦,建立圖書館和電腦房,並長期資助10名孤、殘、貧學生,實行“一對一”幫助。這是全國僑聯繫統唯一一個以基層僑聯組織名字命名的“僑心國小”,受到中國僑聯的書面表揚。

三、打造文化品牌,僑聯影響進一步擴大

南通市僑聯於XX年創辦了南通華僑文化節,並在XX年成功舉辦第二屆,成為全國唯一擁有特色華僑文化活動品牌(南通華僑文化節)的地級市僑聯。市僑聯XX年舉辦第二屆“南通華僑文化節”,省僑聯高度重視,將此活動作為省僑聯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的重要活動,並將此次活動冠名為“XX親情江蘇華僑文化之旅”。市委市政府也極為重視,與省僑聯一起聯合主辦了這次活動。本次華僑文化節共有來自印尼、台灣、香港等地近200名海外僑胞和國內50名嘉賓參加這次活動。印尼最大的華文報紙《千島日報》連續十四期對第二屆南通華僑文化節做專題報道,在海外產生極大影響力。中國僑聯領導李祖沛、楊玉環、何添發參加了這兩屆文化節活動,並對文化節給予高度讚揚。通過打造華僑文化品牌,南通市僑聯的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擴大。

四、夯基礎創特色,組織建設得到加強

南通市僑聯是全國非傳統僑鄉地區第一個實現鄉鎮(街道)僑聯組織全覆蓋的地級市僑聯。從XX年到XX年,南通市僑聯通過實施“鄉鎮(街道)僑聯組織建設達標工程” 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在全市建立完善了市、縣、鄉(鎮、街道)三級僑聯組織機構,各縣(市)區僑聯在鄉鎮建起了僑聯小組,在街道建立了僑聯分會,社區成立了僑聯小組。針對市區歸僑僑眷相對集中、留學生眷屬較多的特點,市僑聯還分別成立了“老歸僑聯誼會”、“新華僑、留學生眷屬聯誼會”、“歸僑子女聯誼會”、各高校和有關行業的僑聯分會等聯誼組織,在全市形成了一個以市、縣僑聯為核心,以各鄉鎮僑聯小組、街道僑聯分會為基礎,以各類聯誼會為活動載體的組織網絡。全市121個有三户以上歸僑僑眷的鄉鎮(街道)全部按照“五有”的要求建立了僑聯組織。林軍主席對此作了重要批示,並專程來南通考察,給予了高度評價。

南通市僑聯在全國首創對縣(市)、區僑聯開展目標工作管理。自XX年以來,市僑聯堅持對縣(市)、區僑聯年初制定工作目標,年終開展調研指導,有力地促進了基層僑聯的建設,使南通市基層僑聯組織工作長期保持領先地位。

南通市僑聯是在全國最先全面推行個人會員制的地級僑聯組織。市僑聯積極探索個人會員制的組織形式,凡是承認《中國僑聯章程》,參加僑聯的活動,履行會員義務,按期交納會費的歸僑僑眷,經本人申請,可以以個人會員的形式加入所屬僑聯組織。目前全市有僑聯組織的共擁有個人會員一萬多人。個人會員制的推行,增強了廣大歸僑僑眷對僑聯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增加了僑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進了歸僑僑眷的友誼和聯繫;實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激發了廣大歸僑僑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提高了僑聯組織的組織程度;有利於僑聯組織更好地開展羣眾工作。這一制度創新經驗得到中國僑聯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