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精選20篇)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

,89年出生在七台河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因患有先天性黃斑缺失、眼球震顫等眼疾,成為了一名視力殘疾人。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精選20篇)

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意識到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必須要讓他學習一技之長。可對於一個重度視力殘疾人來説,可選的創業之路少之又少。在七台河市殘聯的幫助下,他們把送到了黑龍江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這裏,學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視力殘疾人,在這個特殊的羣體當中,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學校為了保證這些特殊學員的安全,全封閉管理,不許私自外出,由於第一次封閉學習,很不適應。但是在黑龍江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的鼓勵並手把手教、面對面親傳下,逐漸適應了學校生活,還能夠獨立到實驗基地給其他學員講專業技能,並先後到五常市、哈爾濱市、龍江陽光亞健康調理保健會館工作

20xx年,他取得了黑龍江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初級保健按摩師資格。

20xx年,再次進入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學完全部課程,取得四級中級技能職業資格。此時在哈爾濱市周邊,他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小劉師傅”了。

20xx年,盲人保健按摩店在七台河開張營業。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專程來到七台河,為他主持開業儀式,詳細介紹了學習經歷和從業能力,師兄弟也前來助陣,他和聘請的2名盲人、1名保潔員,4個人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20xx年,在第五屆黑龍江省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盲人保健按摩項目第三名,結束了七台河市按摩行業連續8年沒有獲獎的歷史。

20xx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按摩店多次關停,收入直線下降。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市殘聯給他發放了5000元殘疾人自主創業補貼資金,緩解因疫情給他按摩店帶來的影響。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使倍受鼓舞,他下決心要把按摩店開好,爭取進一步擴大規模,幫助像他一樣的殘疾人實現就業,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好服務,在攻堅克難、拼搏進取中譜寫無悔人生。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2

,1975年6月出生,自幼下肢殘疾,依靠雙枴行走,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下定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國中畢業後,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到雞西市郝飛電子技校學習家電維修,畢業後,又找到一位機電維修師傅學徒,一年後,回到雞西市滴道區開了自己的第一家修理部,修理家用電器和礦山機電設備。因為缺乏經驗,兩年的時光過去了,他依然沒有達到他理想的目標。

舅舅在東寧的老黑山煤礦打工,他也有了到東寧去創業的想法,並立即付諸行動。他在東寧城鎮邊角租了個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舊房子開始創業。想要成功,總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起早貪黑,靠過硬的技術贏得了顧客的滿意,四年的時間,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城市建設的變遷中,經歷了搬家、選新址、搬家,又動遷,再選新址、再搬家……接二連三地換址把顧客跑丟了,生意慘淡。有位做舊貨市場生意的朋友,約他合夥做收購舊電器生意,可是沒多久,朋友的資金斷鏈,他也將幾年的積蓄都賠了進去。

一切歸零,也決定回到東寧這個起點從頭開始,只要肯付出,事情總會從量變到質變。在不斷努力下,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月能賺到3000元錢,還招收了學徒工。他始終堅持“誠實守信,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生意也越來越多,很快僱工達到了四五個人。但他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在東寧註冊成立了鴻博電器有限公司,還延伸了事業鏈,與朋友合夥投資購買了大型貨運掛車,做起了運輸生意。

危難之時有人幫,幸福之時不能忘。他成立鴻博電器有限公司後,開始帶殘疾人徒弟。東寧市殘聯對全市殘疾人電器愛好者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由傳授技能,實地訓練,現場觀摩鍛鍊,學員收穫很大,不僅學到了知識技能,還學習了他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幹事精神,形成了“堅定自信心,無往而不勝”的良好氛圍。

總結創業經驗,動情地説:“我經歷了昨天,收穫了今天,我要拓展明天,堅持就有希望,努力就有空間,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3

,男,漢族,1986年出生,四川xx人,大學專科,中共黨員,現任四川xx縣黎家鎮搭界寺村村支部書記。20xx年一次意外事故摔傷了左手手臂,造成左手關節壞死,經過長期的治療,成了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上了年薪20餘萬元的科技公司總經理,而且連續開設了三家品牌服裝專賣店,然而,正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為他事業上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的時候,他卻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跳回“農門”回家當農民。

返鄉種植生態果蔬

剛回到老家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種植生態果蔬這一個好項目,卻又缺乏技術和門路。雖然起步困難重重,他積極向縣、鄉的相關部門諮詢發展政策、路子,向身邊的種養殖業能人請教。

他發現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就是將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集中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和使用。為此,他首先將自己老家鄰近的幾個社作為目標,讓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他集中統一管理使用。

20xx年5月,成功創建“黎家鄉殘疾人創業園”,並帶頭成立了“文唏果蔬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高山綠色生態瓜果蔬菜。

20xx年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眾籌、土地入股,資產收益扶貧等模式,把分散農户組織起來,解決單家獨户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划算的許多問題,他在採取1+3+6(園區6成+貧困農户3成+村集體1成)的經營模式,在當地得到廣泛相應。

帶領全村脱貧攻堅

任職村支部書記後,為300多户貧困户解決增收難問題、解決羣眾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截至目前,全村“一低五有”情況已全面達標,20xx年實現全村順利脱貧。20xx年被評為廣安市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4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中,肢體殘疾人正有條不紊地做着自己手裏的活兒,心神專注,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通過勞動,現在的他不僅為自己賺取了基本的收入,也讓他收穫了更為積極健康的生活。但是兩年前的他,卻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會發生這般變化。

,59歲,肢體三級殘疾人,40年前因一次意外摔傷後摘除左側膝蓋骨,腿部落下殘疾,左腿膝蓋部位向後彎曲成一把彎刀的形狀。前些年,他依靠修鞋維持基本生計,隨着社會發展,居民修鞋需求日益減少,生意也明顯不如從前,其他工作能力不足的他,只能守着自己的修鞋鋪,過着拮据的生活。

泰來縣殘聯的領導和村幹部經常到他家裏宣講政策,關心他的日常生活。也經常告訴自己,殘疾不要緊,關鍵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吃飯。村裏建了幸福大院後,經縣殘聯領導溝通協調,搬到了新房子,飲水和住房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在縣殘聯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的車間工人。剛開始到車間務工的有些不適應,編一個筐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工作不熟練,效率不高,直接影響了他的收入水平。他無數次想過放棄,想要回到自己的修鞋鋪。經過村支部書記、殘聯領導、駐村工作隊同志的數次動員開導,堅持了下來。從開始延長工作時間,再到加快工作節奏,他慢慢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樂趣。如今,他已經從柳編初學者成為了整個殘疾人就業基地技術最好的樣板師傅。現在的每個月都可以通過柳編收入近20xx元,生活需要得到了滿足,柳編也燃起了他對新生活的希望。

收穫了勞動成果,明白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殘疾人同樣可以通過自身勞動致富,實現穩穩的幸福。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5

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由於家庭困難,無法醫治,他的眼睛就失去了光明。但他身殘志堅,自己創業至今,在密山開辦了一家盲人按摩院,按摩院200多平方米,有20張牀位,配有接送患者的“愛心車”,下設了8所按摩分院。有一副火熱的心腸,他發現周圍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困難,沒有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他就想用自己的按摩技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創業脱貧致富。

密山市楊木鄉小屋裏河村的曹林德,一家5口人,3個盲人,父母年邁多病,得知後,先後多次上門做工作,讓他到自己的按摩院學習按摩技術並減免一切費用,供吃供住,經過兩年的學習,曹林德學會了技術,把他安排到虎林分院,讓他全家過上了好生活。現在文田盲人按摩院先後安排了47名殘疾盲人就業,並給他們辦理了養老保險,為殘疾人解除了後顧之憂,為社會減輕了負擔。

連珠山八組的'郭有才,一家6口人,4個盲人,父親患有重病在身,他們6口人居住在一間茅草屋裏,多次去郭有才家,手把手的教盲文、教按摩,在郭有才母親去世時,為他拿錢幫助安葬了老人,現在郭有才不僅學會了盲文,還學會了按摩技術,幫助郭有才開起了按摩分院,效益一直不錯,現在他們家還上了外債,並買了新房。

裴德平安村的李井全,一家5口人,4個盲人,父親重病卧牀不起,得知後,還是用同樣的方式,讓他們一家創業脱貧。至今為止有15名徒弟創業成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多年來經過幫助的殘疾人數不勝數,他們都能用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人生、自食其力,殘疾人都誇是“殘疾人中的活雷鋒”,他被雞西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殘疾人自強模範”。他真誠與人相處,為他和殘疾人的按摩事業架起了五彩繽紛的未來。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是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為殘疾人鋪墊了通向未來的七彩之路,給更多的殘疾人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6

,是“龍江好人”“省級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户”獲得者。1972年出生在佳木斯撫遠市,是肢體三級殘疾人。他從事汽修行業30年,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工廠,發展成撫遠市唯一擁有修理二類資質的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佳木斯市“星級維修企業”。他本人先後榮獲“撫遠統戰抗疫特別貢獻獎”“抗疫先鋒卓越貢獻獎”“撫遠縣先進生產者”“20xx年度龍江最美幸福家庭”“最美創業者”“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89年,接手了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修車廠,改名國強汽修,開始走上了創業之路,這一干就是30年。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帶領團隊常年堅持學習汽修知識,不斷鑽研業務,及時瞭解和掌握領先的維修技術,服務水平和能力一直保持在先進水平。常説:“我們必須設身處地地為客户着想,儘可能去幫助他們、真心付出。用心經營,用愛服務!”堅持着牢記初心、真誠服務的理念,將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30年艱苦創業,30年守信經營,國強汽修得到了迅速發展。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於全國經濟跨越發展的大環境,得益於黨的惠民政策,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關愛支持。因此,致富後他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凝心聚力,反哺社會。20__年,汶川地震,x個人捐款超x萬元,組織員工捐款5000元,第一時間寄往災區;20xx年,以個人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20xx年7月,對撫遠市的4名大學聯考學子,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助學金,直至大學畢業;20xx年初,帶領企業員工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公務車輛的維修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他和企業員工的足跡遍佈撫遠市五鄉五鎮,義務維修車輛達600餘台,保證了全市各單位抗疫工作車輛、物資運輸車輛的正常運行。

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身殘志堅求發展的深刻含義,用愛心善舉和責任擔當凝心聚力,譜寫着奉獻社會助力撫遠經濟建設的新篇章。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7

,89年出生,聽力一級殘疾,家住佳木斯市前進區。對於一個有嚴重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來説,不但克服了語言障礙,而且屢次創造奇蹟。20xx年他在佳木斯市創辦了夢咖啡咖啡館,如今咖啡館已經發展成創業基地,為廣大殘疾人朋友提供了培訓和就業的機會。20xx年他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xx年擔任世界愛樂壓大賽WAC東北賽區評委,20xx年—20xx年夢咖啡多次承辦國內外咖啡賽事,在東北咖啡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創業的路上,經歷了很多坎坷,聽力是他最大的障礙,店裏很多業務都離不開電話溝通,但是他始終堅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難,用自己貼心的服務打動客户,把夢咖啡一步步帶向正軌。20xx年夢咖啡創辦了精品咖啡學院,鼓勵更多的殘疾人學習咖啡製作,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學院已經累計幫助百餘名殘疾人解決了就業和生活問題,其中有不少人成功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創業。他還通過做直播為廣大殘疾人出謀劃策,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困難面前,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而是勇敢追夢,在創業的道路上描繪出了屬於自己的色彩,也成功地幫助了其他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

夢咖啡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為家庭、為社會、為政府分憂的理念,積極開展公益活動,他經常組織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為殘疾人羣體送去温暖和幫助,社會反響很好。他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和表彰,夢咖啡榮獲“殘疾人創業基地”稱號。説,每年他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大目標”——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學習咖啡製作,掌握專業技能,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致富。

創業基地成立以來,多次參加全國殘疾人技能大賽,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20xx年7月榮獲第五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動畫製作項目全國第二名,20xx年3月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xx年榮獲“全省自強模範”稱號,還曾獲得“百名優秀殘疾人”稱號。榮譽背後是他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他用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精神證明“我行”,他是個陽光男孩,不僅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8

“人的一生可能會遭遇很多不幸,面對挫折和困難,依然要選擇堅強”,這是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鄉上黑溝村肢體殘疾人小喬的人生信念。

小喬是一名80後的小夥子,性格熱情、開朗。五歲時,一場無情的車禍奪走了他的右腿,導致他不能像健全人那樣正常行走。面對殘酷的現實,小喬從沒有放棄。他堅信,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像健全人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創業是艱難的,對殘疾人而言更是如此。歷經四年風雨,憑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的小喬已經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户。自己富裕了,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帶領周圍的殘疾人一同走上脱貧致富的幸福路。

靠着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

小喬出生的小山村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交通條件差,信息閉塞,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小喬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20__年他們家由於貧困還被納入村裏的建檔立卡户,實施精準扶貧。

生活的貧困,再加上自身的殘疾,從小小喬就感受到生活帶來的深深的痛苦和無奈。然而父母和全家人沒有放棄他,從小就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愛。村裏及周邊的人們也都非常同情、關心這個殘疾孩子,總是拿他們自家的好吃的給小喬吃,對他關愛有加。也許就是有那麼多熱心人對他的幫助,潛移默化影響着他,使小喬內心深處產生了報答他們的願望,造就了他現在有恩必報的性格。

有了家人的關心愛護,小喬有幸讀完國小和中學,儘管求學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一年年長大的小喬逐漸成熟起來,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__年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大學,並選擇了他一直喜歡的計算機專業。就讀大學的小喬沒有絲毫放鬆自己,仍然非常刻苦努力,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後能找一份工作報答親人及那些曾給予他無私幫助的`人們,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然而事與願違,畢業後的小喬在找工作的日子裏四處碰壁,由於殘疾,用人單位因為他的身體條件都不敢錄用。找不到工作,小喬一度非常消沉、迷惘,一直苦苦思索自己未來的出路。但他畢竟是一個堅強執着的人,經過短暫的低沉期,小喬又重拾信心。於是他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來到城裏,一邊打零工一邊思考自己的未來。城市生活讓他對自身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哪個行業更適合自己,小喬的創業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回村發現致富夢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喬回到村裏,突然發現曾經生活過的這個小山村,原來這麼美,村裏的人都會搞一些養殖項目,而很多城裏人專程來這裏購買農產品。這個發現讓小喬思路大開,他要從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綠色農產品的需求的角度考慮創業——養雞。自己的老家有田地,有牧場,這為他開發養殖項目創造了最好的基礎條件。他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跟家裏人溝通,沒想到,父母直接拒絕了,説待在農村沒前途,尤其像他這樣的更不應該在農村尋出路。雖然父母反對,但小喬是一個有了想法就不會輕易改變的人,有了路就一定要闖,他要做真正的綠色農產品,讓人們看到殘疾人的堅強,看到殘疾人絕不是家庭的累贅。

家人賣羊支持養雞創業

最終家裏拗不過他,父母把家裏的羊全都賣掉,又把僅剩的2萬元存款拿出來,還向親戚借了一些錢,湊了不到6萬元全給了他。有了啟動資金,小喬買了幾百只蛋雞,着手建起了養雞場。為了節省成本,他自己買材料建雞舍,跟工人們同吃同住在雞場。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的堅守獲得了回報,雞場的幾百只雞開始陸續孵蛋,可是由於缺少銷售經驗,這產下的雞蛋沒有銷路,這可愁壞了小喬。因為剛開始做,銷售是很大的一個門檻,把雞蛋直接拉到市裏賣,消費者認可度低,自己又怕被騙,於是小喬千方百計想法子打開銷路。只要有人來問詢,他就送人家幾顆雞蛋拿回去嘗,久而久之,人們也都不好意思,看他一個殘疾人創業不容易,就會買一兩斤雞蛋表示支持。令人意外的是,嘗過雞蛋後的人們,都説這雞蛋好吃,口感不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前來買雞蛋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年後,小喬的養殖場終於見了成效,銷路也在逐步打開,這就更堅定了他養雞創業的信心。

養雞業初見成效

第二年,小喬又買來一千多隻蛋雞,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且租賃了土地,栽種了果樹,開始種植綠色蔬菜,搞起了農產品產業鏈。城裏人只要來到他這兒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大部分農產品,雞蛋的銷量也有了很大提高。隨着顧客增多,他的各種農產品認可度逐步得到提高,回頭客和新客户也越來越多,農產品銷量開始供不應求。短短三年,養雞場綜合產值達150餘萬元,小喬創業終於成功了。

帶動周邊殘疾人、貧困户脱貧

雞場經營有了一定起色後,小喬沒有忘記身邊的鄉親們,更沒有忘記那些和他一樣的殘疾人,想要幫助他們一起致富。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合作社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種養殖業。他把想法向市殘聯、村委會做了彙報,市殘聯和村委會都非常支持。

市殘聯給予2萬元補貼資金,村委會在辦合作社方面也給予更多支持,並劃出一塊土地免費使用,合作社終於辦起來啦。發展到現在,合作社正式員工有9人,其中殘疾人就有6名。周邊殘疾人凡是願意養雞的,不用出本錢,直接到雞場領取雞苗在家飼養,同時,還免費給他們提供技術,簽定雞蛋回收合同。在合作社引領帶動下,現在周邊已有56户貧困農户發展種養殖業,種果樹、蔬菜,養土雞、銷售土雞蛋等,各種農產品銷售額達400餘萬元,帶動殘疾人家庭年增收5000餘元以上。合作社計劃還要增加水產養殖,農家樂、農藝體驗、循環種養經濟等一系列圍繞鄉村發展的項目。更可喜的是,今年還有20餘户殘疾人家庭,30餘户貧困家庭,有意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回望過去,身殘志堅的小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堅定生活的信念,依靠勤勞的雙手,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自主創業的成功路。展望未來,滿懷信心的小喬要帶動身邊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人口共同致富,向着自強自立的道路砥礪奮進!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9

小趙是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大旭村人,身殘志堅的他在脱貧路上奮勇爭先,不僅摘掉了貧困户的帽子,還成為當地自主脱貧的的勵志典型人物。

身殘志堅不言棄

對小趙來説,多年前的那場病是他一生的痛。

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過後,小趙開始出現左腿發麻疼痛,抬腿時發沉或無力的狀況。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骨髓炎,連續進行了四次手術後依然無果,結果落下了終身殘疾。那一年,他才12歲。

拖着殘疾的腿,成年後的小趙無法外出打工,但是他學會了開三輪車,依靠拉客和散養雞為生。妻子趙玉英為了照顧孩子,平日裏也只能種菜增加收入。而且家中還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母親,再加上3個孩子都要上學,衣食住行、醫療、教育......處處都是讓人苦惱的'開銷,家庭一度十分拮据,是村裏出了名的貧窮家庭。

20__年,小趙家被列為國家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户。在縣、鎮級扶貧部門及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小趙一家6口購買了由政府出資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正在上學的孩子也得到了每學年3000元的生活費補助。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小趙心中對脱貧致富越發嚮往。

脱貧路上勇爭先

雖然患有殘疾,但小趙一直沒有停止勞作,為了讓孩子、妻子得到更好的生活,在得知政府將扶持6萬元為他發展產業後,小趙心中燃起了一簇希望脱貧致富奔小康的火苗。用他的話説就是“我不能辜負了黨的好政策,我要對得起政府對我的關心。”

經過市場考察和分析,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小趙主動向扶貧辦提出發展養殖計劃。很快,小趙便收到5000元的前期啟動資金,他整合手頭上的存款,迅速購買了一批雞苗和飼料,在屋後搭建了簡易雞棚,嘗試發展林下土雞養殖。鎮扶貧工作隊得知後,向縣農業農村局討教相關的'養殖經驗技術,上門給小趙送去了養殖技術指導。

小趙養殖土雞特別用心,每天一大早就起牀,準備雞食、餵食、清理雞舍......一直忙到深夜。在小趙的精心飼養下,這一批雞苗成活率極高,在20__年初便為小趙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嚐到甜頭後的小趙認為,只有大規模的批量養殖,才能將收益最大化。

20__年,他陸續投入剩餘的幫扶資金,租了13畝山邊地、魚塘,併購買了3000只雞苗。由於雞場依山而建,親近自然,遠離人煙,大大降低了病害風險,20__年5月出欄的雞達到20__多隻。村民們説,全村就數他的雞養得最好。小趙説:“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不等不靠摘窮帽

剛看到希望的曙光,命運卻再次和小趙開了個玩笑。一直以來,小趙都是通過到市場散賣的方式進行銷售,批量生產後,由於市場散賣消化力弱,這20__多隻雞出現了滯銷。這一年,小趙主養的7、8斤重的雞市場銷路差,每滯銷一天,就要虧損上千元的飼料錢,這讓堅強的小趙幾度落淚。

縣、鎮的幫扶幹部得知情況後,在微信朋友圈裏廣泛轉發起了滯銷信息,幫忙聯繫縣內部分餐飲機構,並協調縣電商中心,為小趙發起愛心賣雞活動。多措並舉下,一週內便銷售了滯銷雞400多隻,每賣出一隻雞還為小趙募得10元善款。最終,小趙不僅一個半月便將滯銷的20__多隻雞賣光,還穩定了銷售渠道。20__年他一共售出了3000只雞,純利潤達到6萬元,當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脱貧標準,順利脱貧。

滯銷難題給小趙造成很大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藉着這段經歷,小趙悟出了新的銷路:規模養殖必須掛靠“專業户”、“龍頭企業”。除在市場散賣外,在幫扶幹部的引導下,小趙先後與李木子農場、上帥農場形成合作關係,通過訂單養殖降低滯銷風險。

根據市場價格波動,按照不同農場的訂單協議,每批次的利潤有所不同。20__年賣出6000只,20__年賣出3500只,20__年賣出4000只。每年買賣流水均達到10萬元以上,是縣內精準扶貧户中脱貧的典型。

目前,小趙雞場存欄生雞20__只,年內已出售1500只,收入13.5萬元。

如今,小趙一家有着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縣城住上了新房子,3個孩子也已長大成人,生活蒸蒸日上。小趙逢人便説:“是黨的政策好啊。”這位不等、不靠、不要,身殘志堅的硬漢子,靠着堅強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成為了連山脱貧教育的“活教材”。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0

在一個農家的鴿舍內,一隻只灰白相間的鴿子爭先恐後地啄着鴿食,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一個蹲在地上的殘疾人認真地給他的“寶貝”投食,這個人就是小姜。

小姜是沙縣夏茂鎮大布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户,1972年出生的`他,由於青年時代遭受失戀的打擊,導致精神出現問題,也因為治病買藥的花費,導致家中貧困,面對困境,小姜一度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肉鴿的養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條脱貧致富路。

自強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縣、鎮殘聯的關心下,通過康復治療,小姜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對家庭困境,家中年邁老母親需要贍養,自己今後的生活還要繼續,小姜並不甘於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無所事事。20__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朋友養鴿賺了一些錢,他覺得這是一次機遇,想試試看,於是用身上僅剩的幾百元從朋友那低價回收了20幾隻肉鴿回家飼養。沒有錢建鴿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當鴿舍,自己安裝鴿架,幹活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殘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痠腳麻了才肯休息。為了養好這些鴿子,他經常到朋友的養鴿棚取經,學習養鴿技術,從不會到會,邊養邊學。就這樣鴿生蛋,蛋成鴿,從20幾隻到170多隻,一年養鴿收入從不到1000元到現在上萬元,通過肉鴿養殖擺脱貧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準養殖,適應市場需求

為了更好地養鴿子,小姜不斷摸索學習,他熟練掌握鴿子各個階段的主要病害與防治,肉鴿養殖有老鴿、中鴿、乳鴿三個品種,一隻老鴿能賣50元、一隻中鴿賣30元、一隻乳鴿賣20元。老鴿價格高但養殖週期長,小姜把重心放在養殖幼鴿上,幼鴿價格雖低但養殖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可以增加養殖收入。解決養殖種類問題,小姜不滿足於小鎮圩場銷售,精準分析市場,針對縣城醫院患者康復對肉鴿需求量大的實際情況,從而“轉戰”人口更為密集的.沙縣縣城醫院周邊。“我不去菜市場賣鴿子,那裏賣鴿子的有好幾家,競爭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縣醫院門口推銷,那裏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幾十只的訂單量,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我這裏訂鴿子了。”説起賣鴿心得,小姜講得頭頭是道。

殘聯幫扶,助殘創業就業

“我與母親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好,平時我就靠賣這些鴿子補貼家用,這些年沙縣殘聯幫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謝。”殘疾人創業就業,需要各級殘聯助力,20__年開始,沙縣殘聯瞭解到小姜這一情況後,決定對其實行創業就業幫扶,連續三年,每年補助5000元創業就業資金給小姜購買幼鴿和鴿食,幫助他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入。對於其他人而言,養殖170多隻鴿子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小姜來説,這卻是他們家主要的經濟來源。20__年,沙縣殘聯也將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户殘疾人住房修繕改造工作,將小姜的住房納入修繕改造名單,為其改善居住環境,讓他可以更專心地養殖鴿子。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1

遭遇生活的不幸,小陳落下終身殘疾,在社會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終創出一番事業。致富後,他不忘島城的其他殘疾人,積極為助殘事業貢獻力量。

小陳的生活經歷充滿了曲折,在他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一次體育課上因跳高摔傷致使左腳終身殘疾,那年他才13歲。

由於家庭生活困難,17歲開始,他便離開家鄉到原普陀縣東極區黃興鄉磨利村捕魚。一直到20__年,他做過漁民、老軌、制膠廠車間主任等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積極努力,幹出了一番成績。

20__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在東沙鎮宮門租了一間35平方米的店面房,開辦了一家以出售大豬、中豬、小豬、乳豬飼用和大雞、中雞、小雞飼用的顆粒為主的金三角飼料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舉。

20__年,看到岱山有不少殘疾人養殖户,飼料需求量大,他便開辦了岱山縣安興玉米加工廠。辦企業時,政府不僅為他減免了税收,還為他的`創業提供無息貸款和補貼,殘聯也幫他解決了飼料銷售店面的租賃。

他説,我的今天靠的是政府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和幫助,現在我自己富起來了,也要為助殘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創辦企業之初,他就招聘了7名殘疾人,還安置了附近的3名重度殘疾人就業。而他銷售給殘疾人養殖户的飼料,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十分便宜。前一陣他和客户算過,飼料基本上只賺養殖户們2—4分/公斤。雖然自己的利潤很低,但是能給殘疾人提供物美價廉的飼料,讓他覺得很值。20__年,小陳的玉米加工廠經岱山縣殘聯檢查驗收後,確認為扶貧基地。

除了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小陳還每年都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20__年助殘日,3名殘疾人扶貧基地業主邀請他一起去飯店聚餐,小陳聽後提議大家把吃飯的錢拿出來,購買蛋、油、水果等節日禮品,去看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此後每年助殘日,他們都帶上禮品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而他自己還每年都會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高亭鎮大峧村姓潘的雙腿殘疾人、橋頭社區一位57歲姓周的殘疾人……聽説附近有家庭困難的殘疾人後,他都會馬上帶着慰問金前去看望。

有一次,他同妻子到普陀區沈家門走親戚時,特地上門給一位35歲左右姓楊的重度殘疾人送去慰問金,使得被資助的那位異鄉殘疾人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些年來,像這樣的助殘好事,小陳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他説,因為自己是殘疾人,看到其他殘疾人有困難,就更想關心他們,使他們共同擺脱困境。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2

出生於1997年9月,5歲時,身上經常出現青一塊紫一塊時,通過檢查確診為血友病甲。由於血液裏缺少一種凝血因子,導致凝血功能差,只要身體某部位受到稍重的擠壓就會出血不止。

父母雖然都有不錯的工作,但一個月的工資遠遠不夠他的醫療費用。儘管如此,父母每天回到家裏時都不會愁眉苦臉,而是樂觀、積極,滿臉笑容地和他交流。從上國小開始,父母就成了他的雙腿,每天揹着他上下學,吃飯也由父母端到手上,睡覺由父母抱着上牀。隨着年齡的增長,行動越來越不方便,生活活動嚴重受到侷限,被鑑定為肢體二級殘疾。面對病魔,沒有害怕而是勇敢面對,他熱愛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20xx年,他以655分的喜人成績被四川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錄取。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3

,女,漢族,43歲,中共黨員,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呼和浩特呼爾西村婦聯主席兼報賬員。20xx年6月,與烏鎮呼和浩特呼爾西村洪文旭結為連理,在這21x年中,這對夫妻經歷了風風雨雨和坎坎坷坷,用奮鬥的汗水鋪就了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結婚紀念日,參觀芍藥花種養基地

結婚之初,為了讓後代能享受好的教育,夫妻倆拼命幹活掙錢,爭取早日能在博樂市區買房子。20xx年春節,當時孩子剛1歲,婆婆突發心臟病,在辛苦撫養孩子的同時,悉心照料婆婆,為了治療,不僅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還讓小兩口背上了2萬多元的債務,夫妻倆用孝心、耐心使老人無憾含笑離去。

母親節走訪結對親戚,常態化落實婦聯執委,聯繫服務羣眾

為了償還債務,愛人洪文旭外出打工,獨自在家種地帶孩子,在機械化還不發達的15年前,一個婦女種30畝棉田,其中艱辛可想而知,那時還是漫灌,有時澆水碰到下雨天,是人在水渠裏,天上下着雨,渾身上下沒有一處是乾的,曬玉米、賣玉米,忙到夜裏兩三點是常事,不管多難,為了孩子,咬牙堅持了下來。愛人從事大理石安裝工作,為了多掙錢,上百公斤的大理石背上5樓、6樓,幹到凌晨兩三點是常事。

結對親戚感謝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

黨員結對親戚黨員結對親戚感謝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

生活雖苦,但夫妻倆從未疏忽孩子教育,5歲就把孩子送到博樂市的少年宮學習畫畫,書法。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還是滴水成冰的冬季,無論是播種的春季、還是收穫的秋天,從未間斷。如今孩子過了素描10級,中國書法非專業6級,20xx年9月,如願考入中國海洋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20xx年6月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正是因為吃苦能幹,20xx年3月,被村民選為村婦聯主席兼報賬員,工作中她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記得村裏有位聾啞人邱春花,愛人去世多年,家中只有邱春花和兒子,邱春花的殘疾證到期,需要換證,不換證的後果是取消殘疾人生活補貼,給邱春花的兒子打了好幾個電話,均因工作忙無果,為了不讓邱春花的生活補貼停發,帶着殘疾人的材料,自己到便民大廳殘疾人服務窗口代辦了換證手續。這樣的事情枚不勝舉。為了落實惠民政策她更是殫精竭慮,鄰居李世珍是位70多歲老人,20xx年秋天三輪車側翻,造成胯骨骨裂,需要手術,費用大概需要4萬餘元,這對老年人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知道情況後,跑醫保局,跑保險公司,最終老人的醫藥費報銷了2萬餘元,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出院後,李世珍的老伴給送了一兜自己炸的油餅以示感謝,禮物雖小,但感謝之情溢於言表。在擔任村幹部九年多時間裏,她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務,村民有困難時都會盡力幫忙解決,落實好每一項惠民政策,村民如果發生丟失社保卡,特別是老人,她會陪着老人重新辦卡,老人年滿60歲或者80歲時,都會提醒村民準備好材料,送到相應的窗口,讓村民能及時享受到惠民政策,這些都是小事,常年的堅持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美麗庭院建設,一呼百應,呼和浩特呼爾西村被評為自治區級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基層工作是繁忙的,千頭萬緒的,讓堅持到今天的是村民信任的目光。

20xx年2月愛人獲“最美平安家庭”稱號

愛人洪文旭也沒有停下腳步,經過8年辛勤的努力,終於在20xx年在南城益羣建材城買了門面,開起了屬於自己的大理石加工坊,並帶着3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夫妻倆互相理解、包容、支持,家庭和諧融洽,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共同營造了一個温馨、和睦、鄉親們公認的“和美之家”。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4

,男,1971年8月,中共黨員,慶雲縣徐園子鄉黃道口村人。雖然腿部殘疾,但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家人、熱愛工作,義無反顧地擔起了自己的責任,成為家庭堅實的“頂樑柱”。

對家人細心呵護有擔當對待父母,他有孝心。自結婚以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他是這樣想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撫養我成人,是他們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做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母親從年輕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今年五月份的一個晚上,母親急性胃炎突發,趕緊騎上電動三輪車帶着母親去衞生院就診。衞生院建議去大醫院仔細檢查,他又打車連夜趕往縣醫院,辦完住院手續、輸上液,天已經矇矇亮了。為了讓母親早上能吃點東西,他一刻也沒耽誤、抓緊去早餐鋪買了熱騰騰的小米粥。之後的幾天裏,他事無鉅細地忙碌着,直到母親病癒出院。

對待妻子,他有耐心。妻子患有二級精神障礙,癲癇症,病情經常反覆,有時一天犯好幾次病,每天按時吃藥才能勉強控制,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沒有怨言,細心照顧,每天把藥分好,看妻子吃下去才放心出門。在他的耐心照料下,妻子病情趨於穩定,慢慢能夠照顧家庭了。對待子女,他有愛心。無論多忙,他都抽出時間關心女兒,瞭解她們的學習狀況。他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經常鼓勵她們,肯定她們的能力,讓她們越來越有信心。現在,大女兒在雲天職專教書,成了一名優秀教師,二女兒在上國中,成績優秀,這都離不開他的關懷和愛護。對工作認真負責做表率十多年前的一次工作意外,他從腳手架上摔下,造成腿部殘疾,但是他沒有灰心沮喪。如果我再不工作,老人妻子怎麼辦?孩子怎麼上學?一家人都指望着我呢。他依然堅持打工賺錢養家,再苦再累也不説。在擔任黃道口村支部書記期間,他盡職盡責,不辭辛苦,努力完成鄉黨委政府交代的各項任務,為村裏修路,修排水溝、小農水等工程,解決了村民急難愁盼的問題,把人居環境建設的更加美麗。他憑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熱情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他經常説“自己是一名黨員,不能給組織添麻煩,自己有手有腳,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辭去支部書記一職後,他騎着電動三輪車到處收廢品賺錢養家,無論颳風下雨,每天都不耽誤,就為了給家裏多掙一塊錢。他對象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為了分擔家庭經濟壓力,在家裏編織球兜、網兜等手工製品,每天能掙十幾塊錢。2020__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帶頭在村口值班。大年七年級,他吃完餃子早早守在了村口。天氣最寒冷的那幾天,他靠止疼藥才能緩解腿部的疼痛,但他每天都堅持到換班時間。他説,疫情防控關係到全村人的安全,不能有半點馬虎。村民們紛紛表示:他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好同志,也是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5

伴隨着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也如期脱貧。然而,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幫助殘疾人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持續下去,成為各地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現在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好了。”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一家康復器械公司,39歲的殘疾人劉麗(化名)正忙碌着。劉麗家住隆回縣六都寨鎮,曾是邊緣易致貧殘疾人。在當地殘聯幫助下,她不僅找到了新工作,還享受了低保、醫療保險代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政策,實現穩定脱貧。

劉麗的故事並不鮮見。據統計,目前,脱貧殘疾人年收入是脱貧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殘疾人勞動能力較弱、看病康復支出較大,與其他羣體相比,致貧返貧風險較高。

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關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築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藉助“貴州扶貧雲”防貧監測預警平台為基礎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目前,貴州省30355名殘疾人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貧返貧風險,消除率達99.85%。

在河北,該省7067名殘疾人脱貧不穩定户和6975名殘疾人邊緣易致貧户被納入監測範圍。河北省殘聯通過定期與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開展數據比對,摸清殘疾人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山西呂梁,當地政府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有效防止殘疾人因意外傷害返貧或致貧,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我們將繼續指導各地殘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手段,動態掌握需要幫扶殘疾人家庭情況,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致貧返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6

家住美麗的龍樹鎮梓江河邊,認識他的人都會説他“老實、本份、能幹、是個好人”。1965年4月出生在本地農村的他,父母都是勤勞本份的莊稼人,家中排行老二的他與父母和兄弟姊妹關係都很好。他夫妻和兒子一家三口人日子也過得開開心心。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雲密佈;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

誰料晴天會霹靂,20xx年10月夫妻倆在浙江打工時,妻子在下班買菜的路上出了車禍,肇事者逃逸。而後經過7個月的醫治,花去17萬餘元的醫療費,欠下3萬餘元的債務,才基本康復,總算撿回一條命。醫院高額的費用讓原本平凡的家庭傾盡家產,妻子保住了性命,但雙手卻不能像以前一樣正常的幹活,行走也不方便,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20xx年初夫妻倆回到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户。

為了供兒子繼續上大學,同時照顧妻子,儘快還清欠債,沒有像有的夫妻那樣“大難來時各自飛”,而是以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應有的責任擔當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家中的大梁。於是帶着妻子再次外出打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欠債就還得差不多了。這時,兒子從四川大學畢業了,妻子也得到較好的恢復,一家人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想到20xx年5月在上班時突然得了急病,住進了醫院。醫院的病危通知書發到妻子的手中,這個不幸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説“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治好他”。銀行工作的兒子和兒子的女朋友輪流請了假照顧他們。妻子和兒子借遍了所有親戚朋友湊夠了醫藥費,給他做了手術。經過兩個多月的住院治療,終於出院了,但老天卻讓他留下了一條腿不能正常行走,一隻手臂不能活動的腦梗塞後遺症。

為了減少經濟開支,兒子把他們送回了老家,但老家的房子是20xx年修了一層還未完工的房子,暫時無法居住。決定在場鎮給父母租了兩間房子暫住,並且留下來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

在單位多次催促無法返回單位上班,便失去了高薪的工作。説,生養之恩大於天,是人就應該知恩圖報。工作沒有了可以再找,父母沒有了是再也找不回來的'。我寧願與父母一起討口要飯,也不願拿着高工資失去父母。兒子的女朋友對他們這樣的家庭有了看法,想離開。一度感到非常彷徨、苦悶、絕望,但妻子和兒子一直在他身邊鼓勵他。妻子説:“沒有什麼事比活着更好,只要我們都還有一口氣,只要我們能夠勤勞,就不怕過不上好日子。兒子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必須好好活着,要加強鍛鍊,努力去恢復,決不能當懦夫”。兒子説:“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的坎兒,我們必須自強起來”。慢慢地想開了,不再因為殘疾而沉淪下去,靠着信念和妻子的鼓勵以堅韌不拔的恆心與病魔抗爭。

於是,夫妻倆一邊面對着善意的詢問,一邊頂着嘲諷的目光,拋開戲謔的話語,相互攙扶着,一蹶一拐地開始了堅難的康復鍛鍊。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鍛鍊,他與妻子兩人終於丟掉了枴杖。

這時,夫妻倆決定不能只靠兒子和扶貧幫扶,我們必須自強起來要自食其力。於是,一人一隻手一條腿做農活搞養殖,一隻手一條腿做飯洗衣。從此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再還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不再怕別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沒法乾重活就把活分零幹,實在沒法了才去請人幹。遇趕場時沒人和車願意載他們趕場,夫妻倆就走路去,對別人的嘲笑從來就置之不理。

隨着他們夫妻的自強不息和扶貧政策的落實,在脱貧攻堅幫扶幹部和村社幹部的幫扶關心下,7畝地的莊稼豐收了,50只雞養起來了,兒子外出找到滿意的工作了,兒子的女朋友也更加親近他們了。在一家人和準兒媳的努力下,家裏兩層的房子也修好了,20xx年也順利脱貧了。

是有福的,老天沒能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卻給他了一個善良的妻子。妻子也常説“自從嫁給他,沒有受過半點委屈,行動不方便時,是他顧我生活起居。能嫁給這樣一個有擔當的、能自強的、心疼我的男人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相依為命白頭到老”。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7

今年23歲的是雙樂鄉鍾鶴樓村一組人,讀九年級時,因不明原因造成失聰,被評定為聽力一級殘疾。在父親李作清、母親陳均英樂觀地積極引導下,性格樂觀上進,自強不息。

20xx年3月,從養殖4只大耳種山羊開始,走上創業之路。為提升羊肉質量,堅持採取綠色生態養殖,從不喂顆粒飼料,採用糧食和草料飼養。弄草料、打糧食、餵羊、打掃羊圈,從不喊一聲苦和累。20xx年,和家人多方籌措資金24萬元,建成了350平方米的標準化羊舍,並註冊成立了“三台縣家庭農場”,通過自繁自養,發展山羊90多隻,母羊60多隻,毛收入近4萬元,純收入2萬多元。如今,養殖山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影響和帶動了村裏4户農户跟着一起發展山羊養殖。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8

,出生在花園鎮一個教師家庭。3歲時,父母發現他眼睛出現問題,多方求醫都無法治癒,落下終身殘疾。

隨着年齡的增長,一邊被各種藥包圍,一邊開始他的學習之路。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勵下,陽光、堅強,靠着超強的記憶力和晚上回家媽媽的補課,完成了國小跳級(只讀了一、三、五年級)和國中三年的學習,並於20xx年6月取得了函授大專文憑。成年後,在父母的支持下,開始了長達8年的器樂學習之路,因為視力問題,他只能靠着老師的領讀,用放大鏡背誦和記憶一個一個的音符,先後完成了笛子、葫蘆絲、二胡、蕭和薩克斯器樂的學習,取得了二胡社會考級十級合格證書,在20xx、20xx綿陽電視台百姓春晚海選中均獲得入圍獎;20xx年全市第二屆殘疾人藝術節上獲得器樂類金獎,並代表綿陽市參加全省藝術節獲優秀獎。如今,利用所學專長,成為一名文化志願者,服務於花園鎮文化站,並幫助喜歡民族樂器的孩子們學習器樂。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19

,1975年出生,圍場鎮人。20xx年4月,右眼失明,20xx年9月,左眼視神經萎縮,術後略有光感。面對挫折,她沒有放棄奮鬥,期望能夠再見光明。20xx年8月她兒子在北京醫院確診為骨癌,晴天霹靂之下,她不得不緊咬牙關,到處籌錢。縣宣傳部瞭解情況後發出微博,很多北京愛心人士,縣裏市民,愛心企業,社會愛心人士,都紛紛資助,共籌得20多萬元。20xx年6月12日,兒子醫治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懷着感恩的心捐獻了兒子的眼角膜和器官,自己也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

她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懷着感恩的心,一直想自己能夠做一點事來回報大家。20xx年3月獲得北京成人按摩學校高級按摩師證。現在一家免費的治療中心工作,已成為一名出色的盲人按摩師。她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垮,通過所學的'技術幫助他人來回報社會,為這個充滿着愛的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殘疾人家庭事蹟材料 篇20

提起殘疾人養雞大户小懶,在新津縣五津街道吳店社區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靠自己辛勤勞作改變命運的強者,不僅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更是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讚。

選擇堅強殘疾小夥兒辦起養雞場

在金華鎮某工廠上班安裝設備時,小懶的左手不幸壓傷被迫截肢,失去左手的他只好下崗回家。拖着殘缺的身體,面對無業的妻子和在讀書的'女兒,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強地面對生活,做一名身殘志堅的強者,做一名搏擊生活的弄潮兒。

回家後,小懶東拼西湊借了一些資金,創建起了興農養雞場。創業初期,由於養殖技術的欠缺和管理不當,導致養雞場兩萬只商品成雞無法正常銷售出去,虧損達20萬元。這對剛剛創業的他來説,是一個致命打擊。

五津街道殘聯得知小懶的情況後,立即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彙報,並與新津縣殘聯的工作人員一同赴養雞場實地走訪調研。瞭解具體情況後,新津縣殘聯啟動了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殘疾人就業扶貧扶持方案,並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無償給予興農養雞場5萬元現金扶持,幫助其儘快恢復正常運作。

依靠市殘聯的扶持資金,小懶對養殖場地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治,對養殖工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並多方聯繫雞苗孵化場和飼料經銷商,養雞場重新購進了兩萬只雞苗。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他守在養雞場裏,挖蟲子、喂飼料、打掃雞場;晚上,他自學雞羣防病治病知識,鑽研養雞技術。奄奄一息的養雞場在他的帶領下,經過科學飼養和精心的管理,終於扭虧為盈,重新進入正常的經營軌道。

輻射鄉鄰助更多殘疾朋友走上致富路

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興農養雞場已在小懶的精心管理下逐漸壯大——從原來的兩個養殖場發展到4個養殖場,養殖面積增加到4000餘平方米,年出欄商品成雞6萬隻,優質脱温雞苗3萬隻,產值達300多萬元。同時,養雞場還安置了多名殘疾人就業,為每個殘疾人開出1200元以上的月工資。

小懶還帶動了周邊50多户殘疾人共同發展養雞業,每户殘疾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由於興農養雞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養出的'雞質量好、品質好,深受客户的好評,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

蓬勃的創客風潮,不僅激發了無數人的創業之夢,更讓一直在創業守業途中徘徊的人們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對於目前取得的成績,小懶並不滿足,他正在積極規劃,不斷探索,力爭打造一個無污染、綠色環保的生態養雞場,安置更多殘疾人就業,通過規模化發展帶動更多殘疾朋友走上養殖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