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事蹟材料(精選3篇)

殘疾人事蹟材料 篇1

我叫夏,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xx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裏,我靠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殘疾人事蹟材料(精選3篇)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製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於有了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19xx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xx村地處肥沃的鬆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xx村,由於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裏的工作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瞭解情況,最後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説:“xx村至今還未脱貧,村裏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着大夥兒走致富路。”鄉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説,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覆覆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軟磨硬泡説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係遷回了村裏,並以全票當選了xx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xx村好好幹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後,才真正發現xx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裏共負債9萬餘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脱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裏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户户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麼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夏嗎?怎麼辦?村民在試目以待。“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着頭皮幹下去了”我心裏一邊這麼想,一邊帶着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併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裏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幹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xx村的落後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持,我就帶着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餘萬元,並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餘元的收入。然而,由於xx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於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餘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闆,投資100餘萬元在村裏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製造廠”和温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後,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後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xx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於別的村,村民心裏有説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着這些,我心裏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於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後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築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xx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鬆蔭溪古道衝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繫並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説:“現在的田是想幹就幹,想濕就濕,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裏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着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着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脱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諮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於是,我費盡心思着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願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裏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幹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須深入村民,瞭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對於這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户,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裏的老黨員、老幹部、困難户、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羣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願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繫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闆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裏報過一包香煙,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後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xx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餘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並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税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幹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説:“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蹟!”在今後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就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吧!

殘疾人事蹟材料 篇2

“只要我們自強不息,熱愛生活,就會在同一個太陽下譜寫我們燦爛的人生!”這句積極樂觀的話語出自古塔區天安街道良南社區崔之口。

崔良安里居民,他是一位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羣,説他特殊因為老崔患有肢體殘疾,但在我們轄區鄰里街坊眼裏老崔卻與我們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因為老崔有着我們普通人都有的熱情樂觀,他並沒有因為自身殘疾而自卑消極,反而更加熱愛生活,樂於助人。為了使自身價值得當更大的發揮,老崔欣然走進了良南社區,協助社區幹部、駐街民警在轄區內宣傳安全知識,為居民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得到保證,老崔每天穿梭在小區、樓羣間。我轄區管轄範圍內有一中學,至去年開年,全國幾省屢發校園區持刀歹徒挾持學生事件,此類事件的發生給學生和家長心裏帶來了極大的恐慌,也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不變,全國上下號召加大對校園周圍的管理。崔從電視媒體瞭解此事件的嚴重性,主動到社區協同社區幹部、駐街民警前往十三中學擔當起安全督導員,輪流值班站崗,維持校園區秩序,確保了學生們的安全和正常的學習生活,在特殊時期沒有發生一起意外事件。雖然“歹徒挾持學生事件”之風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但老崔並沒有放鬆對校園區的巡崗排查工作,仍然日復一日,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小小崗位。夕陽西下,老崔蹣跚的步伐,堅實有力的背影總是最後一個消失在日暮中。

殘疾人事蹟材料 篇3

谷,女,漢族,高中文化程度。生於1965年11月,19xx年參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在長江重慶航道局豐都處白沙坡信號台、新生信號台和忠縣信號台作信號員、信號台台長,現任忠縣信號台台長。谷在近20xx年的信號生涯中,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行輪服務的宗旨,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服務行輪,奉獻社會,為行輪的安全和長江航道的暢通做出了貢獻。

一、錘鍊意志的四年

19xx年,谷懷着憧憬和夢想,頂替父親來到了長江重慶航道局豐都處白沙坡信號台,成為川江航道一名信號工。偏僻的環境,單調的工作,拉信號、買米、買煤、挑水、煮飯……一下就將她的夢想擊得粉碎。原以為信號工很浪漫的她從憧憬中回到現實,面對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礙和困難,自幼患上小兒麻痺症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擔一挑水約需20分鐘,而她擔半挑水就需1小時,買一次米幾乎要耗去5個小時。生活的不便,個別人的冷嘲熱諷,常使她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時,她反覆地問着自己:“我的選擇對嗎?殘疾人能幹好信號工作嗎?”在彷徨和猶豫之時,張海迪、吳運鐸、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不行,絕不能讓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她在心裏發着誓。戰勝自我的谷,象換了個人似的,工作上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向書本學習,很快就熟悉了信號工作。為了給行輪提供優質的服務,她仔細琢磨,細心觀察轄區航道水流、態勢、過往船舶噸位、航速,測算出各類船舶通過控制河段的時間,準確、及時地指揮着行輪安全通過控制河段,贏得了行輪的好評。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殘疾人,要適應信號工作的生活,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勞動,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閒時間備好一段時間的生活用品。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幾次,電瓶拿多了走不動,就提幾個走幾十米,又再返回提幾個,往返數十次。白沙坡4年的信號工作,磨練出她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二、愛的奉獻

殘疾人更需要愛,可是身有殘疾的谷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愛,她十分珍愛與她朝夕相處的姐妹們。雖然她行動不便,為讓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經常冒雨或頂酷熱步行到3公里外的郵電所交本台的電話費,同志們都關心地説:“你的腳不方便,以後就不要去了,讓我們去吧。”但她執意不肯。台上職工譙懷玉的父親因病到重慶醫治,需譙懷玉隨行照料,谷就連續當班一晝夜。女工熊德榮懷孕後,谷數次跛着腿,陪她上醫院作婦檢。一次意外,懷有身孕的熊德榮險些流產,谷與台上職工主動換下熊德榮,擔負起值班任務。一段時間,信號台周圍不安全,有的女工深夜值班不敢出值班室發信號和觀察航道狀況,谷就陪着女工,為她們壯膽,一起出門發信號,觀察轄區航道。李勝祥師傅剛來台時,由於炊具等生活用品沒帶來,她就主動拿出炊具、燃料給他。前年,豐都航道處維修站一女職工遭遇不幸,她帶頭捐款。社會發動給殘疾人捐款,她也積極響應。在谷愛心感召下,台上職工親如一家,塑造出了“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四互”班組團結精神。

三、信號台的領頭雁

19xx年,谷受組織的委派,來到忠縣信號台任台長。經過白沙坡信號台艱苦生活的磨練,新生信號台風風雨雨的洗禮,愈益成熟的谷走馬上任後即抓班組的基礎建設,先後制定了《忠縣信號台管理制度》、《安全組長職責》、《業務學習組長職責》、《交接班制度》、《崗位責任制》等九種規章制度。剛開始時,大家還不習慣,認為條條框框太多,不自在。為了增強班組職工執行規章制度的自覺性。谷多次召開班組學習討論會,反覆耐心地講解規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常説,規章制度是老一輩航道職工工作實踐的經驗總結,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訓換來的。為了規章制度真正入耳、入腦,她組織大家熟讀熟記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應知應會,並多次就規章制度的落實與職工促膝談心,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工作方法終於使班組職工明白了規章制度的重要,大家相互監督,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迄今為止,全台未發生一起違規違紀的事情。川江信號台幾乎全是女職工,女同志在一起筋筋絆絆的事較多,輕則影響團結,重則給班組形象和工作帶來損害,為了增強班組職工的凝聚力,她倡導“不説小話,不講空話,不悶在心裏”的三不颱風,大家有建議當面提,有意見當面説。凡台上職工有意見、鬧矛盾她總是找雙方談心,或者開一個工會小組會。消除隔閡,加深理解,個別職工有時對她有意見,谷就虛心聽取,主動進行自我批評。在谷帶領下,班組人員互相關心,不分彼此,班組成員享受了“家”的温馨,激發了職工愛台,愛崗的真摯情感。為提高服務質量,xx年9月,谷與姐妹們一起向行輪作出堅持“文明禮貌用語,提供航道安全情況,信號揭示準確及時”的承諾。為了表明承諾的決心,谷親自將100多份資料送到行輪,並請行輪予以監督。同時,她與全台職工想行輪所想,急行輪所急,行輪駛入控制河段後,主動、及時、準確地介紹轄區河段的船舶動態,霧情狀況,輔助行輪安全航行。xx年4月“彩虹”號客輪在螃蟹磧擱淺,情況十分危急,聽到呼救後,谷迅速報告港監部門並通知渝道1262艇施救,使該輪轉危為安,輪方非常感動。xx年以來,她所在的信號台指揮行輪近10萬艘次,無一錯、遲、漏掛,正常率達100%,行輪滿意率高達%。忠縣信號台被行輪譽為“水上窗口、文明使者”。

五、做個優秀的信號員

“我不當個優秀信號工就不配作您的女兒”這是谷剛參加工作時對父親的承諾。十多年來,尤其是加入黨組織後,她用自己的言行,實踐着自己對父親的承諾、實踐着自己的誓言,她常説:“信號台是一個平凡的崗位,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服務行輪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谷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信號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辛勤耕耘,使自己成為了一名信號員中的佼佼者。自1989年以來,谷先後共20多次受到重慶航道局、長江航道局、長江航務管理局、交通部、重慶市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表彰,曾被授予優秀班組長、服務能手、先進生產者、巾幗建功標兵、包起帆式先進個人、重慶市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1999年穀榮獲重慶市“”立功獎章,20xx年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作為重慶市榮獲20xx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代表,進京參加了全國五一慶祝活動,20xx年她當選為重慶市第二次黨代會代表,出席了重慶市第二次代表大會、並在會上光榮地當選為黨的xx大代表,20xx年被重慶市評為十大傑出青年。

峽江深處的航道產生了一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消息傳來,長江航道乃至長航全線職工精神振奮,而谷知道自己作為一名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代表,要不辱使命,還要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在長江航道信號崗位上實踐好好“三個代表”。因此,工作之餘,巡迴演講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學習的身影,她所在的單位也從政治上關心她,生活上照顧她。谷出差多,回到信號台,她心裏總有一種對不起台上同志的感覺,認為自己出差在外,給台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負擔,雖然台上早已用上了照明電、安上了自來水,但她一回到台上,總是搶着搞清潔、做衞生,在信號台那蜿蜒的小路上,人們時常還可以看到她跛着腳前去交電話費的身影。台上的姐妹們都説谷變了,變得觀念更新了,責任心更強了,説話更在理、更讓人信服了。谷所在單位黨組織的負責人説:谷沒有變,她質樸謙虛的品格、共產黨員的本色沒有變。

變的是觀念,不變的是信念。谷所在的忠縣信號台,隨着明年6月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將失去存在的功能,而僅重慶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將失去崗位,現在谷帶着她的姐妹們堅守在信號台上,她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在她的身後,是一串堅實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