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共產黨員事蹟材料

一、基本情況

最美共產黨員事蹟材料

唐道寬,男,漢族,生於1974年12月,國小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98年8月參加工作,現系蓬溪縣回水鄉國小校元壩子村小(櫻川國小)負責人,至今已在該校連續辛勤工作XX年。

二、先進事蹟

(一)師德高尚,愛崗敬業

唐道寬同志熱愛祖國,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優秀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嚴格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品德高尚,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得到了同事及學生家長的高度讚譽。

(二)公而忘私,艱苦創業

唐道寬同志的父親唐其書在常樂鎮的庭英國小教書,母親龍芳會在家務農。該同志參加工作兩年之後,1999年11月,59歲的母親被確診為胃癌,父親一邊教書一邊忙着農活,還要儘可能抽出時間照顧母親,新婚不久的妻子付小瓊已有身孕,她體貼丈夫和家人的不易,只好在家盡心地侍奉婆婆,生活的窘境心裏的壓力可想而知。身為兒子和丈夫的唐道寬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只有在放假時才能照顧生病的母親,儘量幫助家裏多幹些農活,來分擔父親的焦慮減少父親的勞累。面對病中痛苦的母親,屋裏屋外忙碌的父親,還有有孕在身卻只有在家孝敬公婆的妻子,唐道寬的心裏滿是心酸、無奈與內疚。第二年的8月,兒子唐楷燚呱呱落地。一邊是病中痛苦的母親,一邊是產後身子孱弱的妻子,還有年幼的兒子,父親更忙碌了,唐道寬心裏的壓力更大了。即便如此,揹負着家庭責任和重擔的唐道寬沒有耽誤工作,他把悲傷和自責放在心底,微笑着面對生活和工作,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XX年3月,母親不幸去世,兒子卻在一天天長大,唐道寬同志當時微薄的工資無以維持一家三口正常的生活,無奈之下,兩人只好把兒子寄養在丈母孃家,妻子付小瓊被迫外出打工以貼補家用,自此一家人常年聚少離多。至今,其妻仍在成都一家皮鞋廠上班,其子在蓬溪中學寄宿讀國中。

但是,家庭的困境並沒有絆住唐道寬同志誨人不倦、孜孜以求的腳步。

元壩子村小地處蓬溪縣回水鄉、明月鎮、大石鎮和寶梵鎮“三鎮一鄉”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唐道寬同志家住常樂鎮智慧村,從家到學校只能先到庭英的三叉路口,接着乘車到到明月鎮,再從明月鎮步行9公里左右到學校。若遇上雨天,要花兩個鐘頭左右才能到校。為了能趕上學校每週一舉行的升旗儀式,他基本上是每週日就提前到校,每週五放學後才回家。

1998年,元壩子村小校舍還是70年代的石木結構建築,到周邊場鎮都是泥濘小道,路程均在6公里以上。XX年,學校自行籌資拆除大部分危險校舍,並新建磚石結構小青瓦平房220平方米。XX年,社會人士馬茂琴女士捐贈23萬元,政府配套25萬元,新建磚木結構校舍325平方米,並對原校舍進行改造、維修。同時,元壩子村小更名為“櫻川國小”。該校騰出的教室改造成為教師宿舍,才結束了5、6名男教師同睡在一間教室的窘境。唐道寬和同事們開玩笑説,我們的客廳、卧室、飯廳和辦公室是“四合一”。XX年,時任縣財政局評審中心副主任的劉娟到校後看到如此境況,感慨萬千,深深地被教師們以苦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該校地處山埡口,春夏常常颳起北風,屋頂的小青瓦有時被風掀得七零八落,甚至個大的彩瓦也不能倖免。大雨不期而至,教室和宿舍被淋得一片狼藉,牀上的棉被和生活用品被澆了個透,時為村小負責人的唐道寬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及時向中心校彙報情況,自己再四處尋找維修人員,但是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難以及時找到合適的人選。面對這樣的困境,唐道寬同志率先垂範,自力更生,帶領同事們將凌亂的屋面翻揀歸位,苦累傷痛,無人言及。

因條件限制,該村小的生活用水全靠肩挑手提,唐道寬和同事們一日三餐所用食品大部分靠週日帶來,新鮮肉菜供應困難;稀飯加鹹菜是家常便飯。每逢農村蔬菜上市旺季,一些熱心的村民也會送些菜來;有時,他們請老鄉幫忙從集市捎帶些。但此舉非長遠之計。有道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唐道寬同志就主動從老鄉那兒要來了荒土,帶領同事們利用課餘時間開荒種地,種瓜栽菜。辛勤的汗水終於換來了瓜果飄香。

唐道寬和同事們虔誠地工作,辛勤地育人,但是業餘生活單調又乏味。那時候沒有電視,幾乎沒有娛樂設施,甚至連手機的信號也是時斷時續,更別提城裏人習以為常的寬帶、網絡。因路途遙遠,由中心校轉到該村小的報刊雜誌,往往使新聞成了“舊聞”。

XX年是“非典”的敏感時期,當年的10月,學校六年級20多人中有10餘個學生出現了疑似“非典”症狀,引來了師生及家長的一片恐慌。更是引起了回水鄉黨委政府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他們帶領鄉衞生院的醫生一道步行來到學校診治。在學校一片恐慌的氛圍中,唐道寬同志首先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帶領老師們騰出了一間教室,把學生家長帶來的被褥細心地鋪好,為他們燒水做飯,再配合鄉村醫生付國軍時常觀察學生的臨牀症狀,那一夜,他忘記了疲勞,拋棄了恐慌,一直守護在學生的身邊,安撫他們驚恐的情緒,及時和家長聯繫溝通,直到第二天中午,學生們的身體才逐步恢復了正常,唐道寬同志才長舒了一口氣,又帶領老師們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中去。

XX年“5.12”地震發生時,元壩子村小的師生們正在安靜地午休,突入其來的陌生震感讓大家一時懵了。唐道寬同志率先清醒過來,在第一時間組織全校師生有序撤離到操場,遠離抖動不止的教室,經過細心的檢查詢問,無一人受傷。在通訊盲區之後,中心校通知學生放假一週。唐道寬同志在向學生講解了地震應急常識之後,及時安排教師護送回家。這時候,他才顧上聯繫家人。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唐道寬同志顧不上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兒子,懷着對遠在成都的妻子的深深擔憂,主動留了下來,與何洪建老師一道檢查校舍,彙報情況,面對地震帶來的危房危點,他積極組織附近的匠人及時整修。在整修中,他又背上揹簍到7公里外的大石鎮購買材料,協助匠人幹一些零碎的雜活。經過一天的勞累之後,才抽出時間聯繫家人,這樣的情況直到學校正常開課。地震之後,他主動帶頭組織師生捐款一千餘元,及時將善款交寄往災區。

XX年暑期,新建教學用房時,為了保證新建校舍按時竣工,學校及時開課,他親自督促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主動協調施工隊和周邊老百姓的人際關係,在酷暑和辛勞中,他原本結實的身體竟消瘦了一大圈!

元壩子村小的“留守學生”多,“單親孩子”多,由此引發的生活問題、心理問題也多。有的學生離校較遠,午飯只好在早晨帶到學校吃。時間一長,食物在夏天有餿味,冬天冰得難以下嚥。看到這種情況,唐道寬同志主動向學校提出,由他組織村小教師輪流為學生蒸飯,燒湯炒菜。於是他有了新活:購買材料,聘請匠人,修築灶台,置辦廚房用具,計劃用柴用水相關事宜。從此以後,學生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當唐道寬面對這些留守學生時,認真瞭解情況,積極疏導心理問題,讓學生們積極健康地成長。現已為人師的唐曉豔至今對唐道寬老師當年的關愛記憶猶新。

隨着唐德秀和李家貴兩位老師的相繼退休,元壩子村小另一個矛盾又凸顯出來了——缺乏師資。XX年上期,隨着李家貴老師的退休,元壩子村小的六年級學生只好在最後一學期離開了母校,到中心校和周邊學校完成他們國小的最後學業。唐道寬同志也從國小教師成為了該校幼兒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也隨之變化。為此,他在完成自身角色轉變的同時,還積極協調做好老師們的思想等工作。

生活的艱辛,紮根山村的孤獨,交通信息的閉塞,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面對此情此景,作為共產黨員的唐道寬同志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撐起了元壩子村小的全面工作。

(三)辛勤耕耘,碩果累累

春華秋實,付出總有回報。唐道寬同志所教班級在歷年學業檢測中均名列前茅:XX年國小畢業生學業檢測質量評估獲“縣三等獎”,XX-XX年學年度教學質量監測評估獲縣“優秀教師”稱號。由於所帶班級成績突出, XX年由他擔任班主任的五年級二班被評為“遂寧市先進班集體”。工作之餘,他積極參與業務進修,XX年撰寫的論文《淺談班級管理》獲“縣一等獎”,論文《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閲讀訓練》獲“縣二等獎”。

在他的帶動下,元壩子村小的教師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申羣科在XX-XX年學年度教學質量監測評估中獲“縣優秀教師”稱號,黎光華擔任班主任的五年級二班在XX-XX學年度被評為“縣先進班集體”。

元壩子村小,唐道寬同志一呆就是XX年。XX年,是他揮灑美好青春年華的XX年,是他實現教育夢想的XX年,更是他成長為一名“最美共產黨員”的XX年。“最美共產黨員”的“美”,“美”在不計較個人得失,“美”在舍小家為大家,“美”在挑戰艱苦的環境,“美”在無怨無悔的付出。這些“美”,唐道寬同志身上均有閃現。

綜上所述,鑑於該同志表現優秀,成績突出,並結合《中共遂寧市委組織部關於組織廣大黨員參與共產黨員網“共築中國夢”學習交流活動的通知》(遂組通〔XX〕112號)文件精神,縣教體局黨委對該同志先進事蹟進行了全面細緻、實事求是地審核,認為其具備了“最美共產黨員”的條件,特予推薦,敬請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