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通用5篇)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 篇1

楊帆,男,31歲,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為羅山縣法院辦公室副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楊帆同志主要從事信息、宣傳、調研等文祕工作。多年來,他刻苦鑽研,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本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營造了良好法制環境,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由於成績突出,他先後多次被省委政法委、省高級人民法院、市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通用5篇)

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縣委政法委及本院評為信息、宣傳調研先進個人和先進工作者。

一、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

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楊帆同志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本着“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宗旨,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在工作中敬崗愛業,樂於奉獻,始終堅持以工作需要為標準,把全部精力用於工作上,事事以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自從事信息、宣傳、調研等文祕工作以來,為了把工作做好,加班加點對於他來講是家常便鈑,在全省法院系統開展的思想作風整頓活動中,在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楊帆同志克服孩子小,無人照顧的困難,加班加點,高質量地按時完成信息、宣傳、及領導安排的各項任務,羅山縣法院也被省委政法委、省高級人民法院作為先進典型在全省進行宣傳。

二、開拓創新 勇爭一流

在全省政法系統,新聞宣傳、信息等文祕工作,雖然多年來一直被納入各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評,但一度被視為軟任務,有些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幹警參與熱情低,各級媒體上稿率也低。以來,為打開此項工作新局面,羅山法院黨組對此高度重視,在政策、經費、人員上給予大力支持和傾斜。楊帆同志作憑藉從事信息、宣傳等文祕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優勢,注意自己平時的表率作用,經常與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同志溝通交流,切磋業務技能,再加上院黨組在物質上對新聞宣傳、信息、調研進行獎勵,使全院幹警在業餘時間大興寫作信息、宣傳、調研之風,上稿率大幅度提升。至,楊帆同志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上發表各類文章900餘條(篇),其中國家級報刊上發表130餘條(篇),省級報刊上發表180餘條(篇),較好地宣傳了法律,宣揚了法院文化和法官的風采,樹立了政法機關的良好形象,為建設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較好法制平台。為此,羅山縣法院在-連續二年被省高級法院評為優秀基層法院,羅山法院又榮獲集體一等功。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 篇2

鄭軍,男,1966年12月5日生,漢族,大學學歷。現任我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委員、政治處主任。鄭軍同志多年來被評為我院“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先後分別被區委、區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被市中級法院榮記個人“三等功”。所在庭多次被院評為“先進集體”、“優秀黨支部”;被區委、區政府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單位”;被市中級法院評為全市“優秀審判庭”。

鄭軍同志在我院審判崗位工作近20xx年,先後從事民事、經濟、行政審判,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他始終懷着對法律執着追求信念,矢志不渝,公正司法,傾心為民。

近幾年來,他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公正司法、一心為民”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把維護人民權益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落實司法為民,切實履行行政審判職責,加強和改進行政審判工作。秉公執法、清正廉潔、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審判崗位上履行了人民法官的神聖職責。

一、秉公執法、樹立行政審判權威

行政審判是對行政權力的司法監督和制約,是法院法律水平和隊伍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時又是樹立法院權威的重要部門。因此,行政審判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尤為重要。“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最講認真”,這是他做人準則,也是他的工作作風,在辦案中無論案件大小、難易,他都能認真對待,毫不含糊。堅持以事實根據,依法律為準繩的辦案原則。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鐵案。在承辦案件中他能排除各種干擾,妥善把握和正確運用法定程序,證據規則,保障正確地認定案件事實,嚴格執行法律規定,保證行政訴訟程序公開、公平、合法。從事行政審判工作六年來,他共審理各類案件200餘件,所審結案件無上訪,無超審限。

在辦案中,他做到一身正氣,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經常主動辦理疑難複雜案件,帶領全庭同志,團結協作,忠誠履行職責。20xx年在審理本市“城中村”折遷案件中,行政庭先後受理4起市房管局申請執行新字村4户拆遷非訴行政執行案件。這些案件不僅參與拆遷户人數眾多,涉及面廣,而且拆遷户與行政機關多次對立衝突,拆遷户成羣結隊多次到省、市、中央上訪,處理不好極易激化矛盾釀成重大惡性事件。為此,鄭軍同志受理案件後,召集全庭同志認真分析、冷靜對待,從立案、送達、聽證、宣判等環節制定預案,研究突發事件處置措施,多次專題向院領導、區委、人大彙報,主動爭取他們的支持。深入拆遷現場,耐心細緻地軟化拆遷户矛盾。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下,經過認真準備,公開審查,慎重研究,順利完成了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妥善處理了羣體性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的基礎、核心和根本價值所在是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今年,在城市拆遷改造中,他與其他審判人員化解了一起二十多人對房屋拆遷許可證不服的行政案件。案件雙方當事人就補償及是否存在偽造虛假證明等問題爭執很大,情緒對立,互不相讓,原告要求立即停止拆遷工作。針對該案涉及人員多,當事人間文化程度、法律意識、道德水準差異,矛盾複雜化的情況,加之該拆遷工作系今年我市城市改造重點項目,市、區各級非常重視,若停止將激化矛盾,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政治影響。他沉着冷靜、仔細核對每份證據,翻閲大量材料,分析每位當事人的訴請及心態,依法全面衡量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老百姓生活利益,開發商經濟利益的問題,深入拆遷現場走訪瞭解情況,主動向院領導、區、市政法委通報案情,協調各種關係,做當事人、律師的息訴工作,由於他帶領法官們工作及時周到、不厭其煩,特別是對煽動、策劃者、起鬨者分門別類,各個擊破,最終經過多次協調、談判、溝通使該案得以妥善解決,羣眾生活利益得到保障,拆遷工作順利進展,社會大局得到穩定。

二、積極探索行政審判方式改革,努力提高辦案質量

鄭軍同志在工作中能帶領行政審判庭大膽改革,首先狠抓全庭同志的政治、業務學習。他在庭上建立了週一審判業務學習,週三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結合我院打造“五型”法院,實現“五個目標”機制,把學習作為法官職業化建設的重要方式,以學習促審判、用學習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把學習作為指導審判、推動工作有效途徑。他不但自己勤於專研並常告誡大家:我們處在風口浪尖之上,社會焦點之中,如果沒有堅實的業務基礎,豐富的審判經驗和敢於善於審理疑難案件,新類型案件的勇氣和能力,那麼就會被風浪擊倒,被焦點困倒,更談不上能勝任審判工作,進而服務大局,怎麼辦?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穩下心來,下大力氣,不斷提高我們業務素質,而不能成為單純的“辦案工匠”。

通過審理大量的行政案件,他認真總結審判工作經驗,根據行政訴訟有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制定《行政案件開庭審理規則》、《非訴行政執行案件聽證規則》、《證據交換規程》等相關文件。

行政裁判文書是法院審判活動的重要載體,為此他將行政裁判文書的改革作為促進行政審判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在借鑑先進法院優點基礎上進行大膽改革。在法律文書中,除簡明扼要歸納原告訴稱,被告辯稱外,着重羅列原、被告提供的證據,再敍述通過庭審舉證、質證各方觀點,以及合議庭確認證據理由,之後根據確認有效證據,敍述本院查明的事實,在説理論證部分緊緊結合查明事實,根據法理、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規定分清雙方是非責任,做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判決,這種文書的運用對行政審判公信度和權威性明顯增強。

他刻苦鑽研審判業務,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總結審判工作經驗,指導審判實踐,評析案例。

三、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審判實踐中,對一些案情複雜、社會焦點、影響大為行政案件,他積極謹慎妥善處理,注意避免就案辦案,機械辦案的傾向,正確處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對於能夠推動行政審判工作改革的案件,解放思想,大膽受理,依法審判,擴大社會影響,如受理的陳忠仁訴陳楊辦違法拆遷並附帶賠償糾紛一案中,陳不服陳楊辦拆遷多次信訪、上訪,該辦及區政府十多次調解無果。陳提起行政訴訟,正值xx大召開之際,立案時陳聲稱若處理不公將到北京上訪,情緒十分激動。受理後他及時與陳楊辦相關領導聯繫,深入原辦理單位,瞭解發現該房在拆除時其子代簽協議,因補償費分配問題陳家發生糾紛,其子給付其補償款不到位,故陳起訴,查明真象後,他首先穩定原告情緒,並通過村委會給其子反覆做工作,及時開庭,經過庭審發現陳楊辦在此拆遷中確有錯誤,直接下判對區政府整個城市拆遷改造工作將造成被動局面,加之陳是因家庭問題牽連而起訴。為此他高度重視,多次出面協調,尋找良策,最終通過協調使原告利益得到兑現,陳主動提出撤訴。既解決了個案,又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隨着近幾年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大幅上升趨勢,他堅持“能調則調,多調少裁”原則,努力減少強制執行案件數量。在審查聽證會中,通過向被申請人宣傳相關行政法規,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前提下使被申請人充分認識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後果,同時在申請人權限幅度內,結合具體案件提出和解方案,通過採取此種方式,改變了過去“一裁了事”的作法,去年受理非訴行政執行案件84件,其中80件佔95%,被申請人主動履行。營造了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行政審判在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中的職能作用。

四、加強溝通,努力營造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氛圍

隨着依法治國進程,行政訴訟雖有了新的發展,但其影響和作用還遠未被人們所認識,不僅老百姓知之甚少,不少行政機關人員乃至領導也很不瞭解,傳統觀念和勢力還比較深厚。面臨挑戰,他以高度責任心和務實精神,積極開展轄區行政機關法制培訓活動。先後召開培訓十幾次,在培訓中他結合行政機關特點,剖析典型案例,解決實踐中存在疑難問題,幫助行政機關完善執法操作程序,辦案方法,適用法律法規,健全制度,並對行政機關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司法建議,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行政機關溝通聯繫。如:重大案件、重要工作通報、報告制度;交流行政審判信息聯絡制度;完善司法建議反饋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實施,改善和優化行政審判司法環境。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羣眾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推動了我院行政審判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 篇3

易再凌,湘鄉市人,出生於1970年10月,現任湘鄉市人民法院信訪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進法院工作,先後在城關法庭、辦公室、審管辦、東山法庭、行政庭、信訪辦工作,不論在哪個崗位,她忠實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固守對公平正義的執着追求,以誠摯的愛,深刻詮釋不變的為民情結,將無私的奉獻和強烈的責任感,融入司法審判工作的一言一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為湘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先後多次獲得過院先進個人、辦案能手、調解能手、執行能手等榮譽,並被市政府嘉獎2次。20xx年,被評為湘潭市“構建三大格局”執行工作先進個人,20xx年,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法院辦案標兵”,20xx年被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優秀模範標兵”。

20xx年2月底,根據院黨組的安排,易再凌從行政庭調整至信訪辦工作,任信訪辦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多年來,她一直從事審判業務工作,且以過硬的案件質量、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贏得了案件當事人、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工作可謂順風順水。現在讓她來從事涉訴信訪這項高難度、高風險、低收入、零回報的工作,一般人心理都難以平衡,但易再凌沒有怨言,也沒有畏懼,坦然接受了領導的安排。

湘鄉歷來是全省有名的的信訪大市,工作千頭萬緒,但整個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就只有她和一個合同制書記員。易再凌一到信訪室,正值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根據湘潭中院的安排,合同制書記員被安排到北京接待“兩會”期間的湘鄉上訪人員,而且一去就是一個月,因此留在院裏的她,既要全日坐在信訪接待室負責信訪接待工作,又要負責信訪辦公室的所有日常工作。那一個月,她白天在信訪接待室接待上訪人,晚上在辦公室加班辦理其他信訪工作。到信訪辦之前,她完全是信訪工作的門外漢,但嚴峻的現實沒有時間讓她去熟悉工作方法、總結工作技巧,她硬是憑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對公平正義的摯着追求和對涉訴信訪工作的滿腔熱情來強化訓練自己適應並勝任這一工作。都説信訪工作難搞,但她認為,信訪工作是難,但上訪當事人比我更艱難。因此,在接待中,哪怕是最難纏的上訪,她都能做到熱情接待,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耐心向他們作解釋説明。如湘鄉市東郊鄉一上訪户譚某,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婆,因兒子被人過失傷害致死,湘鄉法院作出了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並由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原告人經濟損失11萬餘元的判決。一審判決後,被告人不服,上訴至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譚某因擔心二審改判,又怕二審法院久拖不決,總是隔三差五要到湘鄉法院來信訪一回,而且每次來就説在家裏日子不好過,不願回去。易再凌總是耐心細緻地做譚的思想工作,要譚耐心等候生效判決,中午安排譚在法院食堂就餐,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她總是自行做通譚的工作或請東郊鄉政府信訪人員一同做譚的工作,直到譚同意回家後,再安排車輛送其回家。20xx年4月,二審維持了一審判決,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因被告人正在服刑,且家庭經濟非常困難,民事賠償一時難以執行到位,因此譚到法院上訪次數更多了,易再凌一訪面耐心地向譚某進行解釋説明,以一片誠心求得信訪人的理解,一方面向相關領導彙報,通過司法救助和聯合救助來解決了該案的執行難題,譚某對法院的信訪工作和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非常滿意。該案進入法院後,譚某從未到其他領導機關和上級部門上訪。易再凌剛到信訪辦時,正值中央政法委向湘鄉法院交辦的16件重複進京信訪積案進入攻堅克難階段,這都是一些信訪老案,且是經過上級機關反覆交辦未果的,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案件,當事人長期上訪,心中怨氣很深,要化解息訴難度相當大,但易再凌不畏艱鉅,通過上門走訪的方式,跟信訪人擺事實,講道理,想盡一切辦法,動員一切力量,做信訪人的工作。經過近四個月的不懈努力,這

16件信訪積案均得到了比較圓滿的解決。多年來,進京赴省涉訴信訪量高位運行一直是困擾湘鄉法院的老大難。到信訪辦公室工作後,易再凌針對最高法院加強波涉訴信訪工作的“五項制度”和“四個必須”,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並狠抓落實,並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嚴防新的信訪案件的發生,同時着力攻堅纏訪、鬧訪信訪老户,短時期內不可能化解的,配合基層組織做好有效的穩控措施。通過幾月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成效非常顯著,自20xx年6月起湘鄉市法院的進京赴省信訪量程直線下降趨勢,20xx年6月至20xx年3月湘鄉法院被通報進京申訴信訪次數僅5次,前一年同期的進京信訪通報次數達16次。20xx年度湘鄉涉訴進京信訪9案次,較20xx年度21案次,20xx年度29案次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得到了湘潭中院、省高院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要多辦案、辦好案,最關鍵的一條,要時刻保持一顆司法為民的公心,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堅決維護法律公正,維護法律尊嚴。出身農民家庭的易再凌,純樸、善良、誠實且自強不息,十八年的司法之路,又養成了她剛正、幹練、果敢的性格。她淡泊名利,工作十九年,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幹警,但她無怨無悔,別人都認為信訪工作是一項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她坦然面對。

“做我自己該做的事,做社會需要我做的事”,這是易再凌經常掛在嘴邊的句話,樸素自然,卻折射出一名人民法官的人民情懷。不論作為審判和執行一線的女法官,還是作為艱難信訪之路的跋涉者,她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勞動,克服比他人更多的困難,勤勉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超越了平凡的自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新時代的正氣之歌!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 篇4

在寶應縣公安系統內,有這樣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始終兢兢業業,對身邊的羣眾一貫懷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為一個警察,他在真正的意義上做到了與老百姓心連着心、手牽着手、情繫着情。他就是被人們譽為“陳先巖式”的社區民警、寶應縣公安局城北派出所蘇中社區警長唐積桐。

今年48歲的唐積桐,幹上警察這一行可説是“半路出家”。1976年12月,他應徵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從班長、副連長一直幹到副營職幹部,唐積桐經受了無數次血與火的考驗,顯示出一個軍人的赤膽忠心和錚錚鐵骨。特別是1979年對越自衞反擊戰打響後,他5寫血書,主動要求參戰。在生與死的搏鬥中,唐積桐經歷了25個日日夜夜,他所在連的160多人中先後有52人不幸傷亡,最小的只有18歲。這一切都使唐積桐刻骨銘心,他常想,比起犧牲的戰友,自己算是萬幸了,這樣的生命其實已不屬於哪一個人,更不應該一味地用來享樂甚至虛度,而應該用來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惟有這樣才對得起死去的戰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回到地方後,唐積桐先後在沿河、南門、城中等派出所擔任警長,十幾年來,他始終戰鬥在社區警務工作的第一線,無論形勢發生什麼變化,出現什麼情況,遇到什麼困難,他始終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團結和依靠社區羣眾,構築起讓居民羣眾放心、滿意的平安社區。他個人先後被評為寶應縣十佳社區民警、十佳愛民標兵警察,揚州市嚴打整治工作先進個人、平安創建工作行進個人、十佳政法幹警,並榮立三等功一次,被命名為“陳先巖式的好民警”。20__年11月,寶應縣公安局作出決定,在全縣公安機關和全體公安民警中開展向唐積桐同志學習的活動。

“社區就是我的家,我的崗位在社區”

唐積桐自從穿上警服,就一直對社區工作懷有深厚的感情,這麼多年來,眼看他的榮譽越來越多,他也有好幾次變動工作的機會,可他捨不得轄區的居民。他常説:“社區就好比是我的家,我的崗位在社區,生活、工作在這裏的上千户家庭、數千個居民,是我服務的對象,時時刻刻我得替他們着想!”

20__年5月,寶應城區派出所進行了整合,唐積桐第一次來到了城北派出所蘇中警區工作。這是一個出了名的“老大難”社區,原是城鄉結合部,轄區內有常駐人口10000多人,暫住人口1100多人,僅私房出租户就有370多家,而且還有不少的政府機關、學校和金融單位,什麼娛樂休閒場所、酒樓飯店等更是比比皆是,這裏以前一直是各類刑事案件的高發地段,沒有誰也在這兒“栽跟頭”。熟悉唐積桐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少親友也勸他“識點時務”。但唐積桐卻一臉的不在乎,他説:“在哪裏工作,都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好在還沒有改變我的社區老本行,半年吧,給我半年的時間,幹不好,我請求處分!”

為了儘快熟悉情況,贏得羣眾,扭轉局面,唐積桐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轄區內的每一條街巷衚衕。那段時間,他一邊深入宣傳實施社區警務戰略的重要性,爭取社區羣眾的理解和支持;一邊廣泛走訪羣眾,徵求意見和建議。那時,蘇中警區東片家家户户無門牌、錯門牌、重門牌的現象比較普遍,不但給羣眾的收發郵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而且對治安管理也十分不利。唐積桐到任後,立即着手科學合理地編制門牌,不少居民不配合,老唐可説是磨破了嘴皮,跑斷了腿。那時正是炎熱的夏天,釘門牌本不是唐積桐的事,可他卻親自背上挎包、擔條毛巾,一家一户地上門安裝。為了不損害居民家牆面的瓷磚,他先用毛巾將牆面擦乾淨,然後用自費購買的玻璃膠粘門牌。那段日子,老唐的手指經常被玻璃膠粘住,洗不掉,抹不去,最後只好用小銼銼,用小刀刮。更多的人家則需要用射釘槍安裝,鋼釘打進水泥牆裏直冒火星,震得他虎口隱隱作痛。就是這樣,他一個人做三四個人做的事,最終將數千個路牌、門牌安裝完畢。居民們見老唐這樣能為百姓吃苦,打心眼裏把他當作自己人。

唐積桐常説,社區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要靠感情作為紐帶的。作為一名社區民警,面對羣眾更要有誠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只有做到親民、愛民,人民羣眾才能願意與我們打成一片,與我們結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在唐積桐的管段裏,幾乎每户居民家裏都會有一張他送上的“警民聯繫卡”。別看這張卡片小,但他卻把老唐和廣大居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那上面的電話號碼也不僅僅是一串簡單的數字,而是老唐十年如一日為民服務的承諾。“有事請打我電話,我一定會盡快趕到。”每次送出一張“警民聯繫卡”,唐積桐都會對羣眾作出同樣的承諾。時間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有什麼急事、難事,如水、電、煤發生故障,下崗待業、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緊促、子女就讀,甚至陰溝堵塞等都愛找他,就是遇到什麼喜慶事,也都愛找他。因為將心比心,因為設身處地,居民羣眾把唐積桐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其實,唐積桐在心裏,又何嘗不是每時每刻將社區的每一户居民當作自己真正的親人啊。

“社區居民都是我的親人,關心他們每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

社區是個大家庭,不管貧賤富貴,不管長住短住,唐積桐都把他們當作是大家庭的一分子,全心全意地去關心其中的每一個居民。多年來,唐積桐總是這樣告誡和要求自己: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以魚水之情善待社區居民羣眾,自覺擺正同羣眾的關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憂、我有所慮,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難、我有所救。就拿他現在管轄的蘇中社區來説吧,社區內每家每户的情況,他都瞭如指掌。誰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顧,誰家有什麼困難需要及時幫助,甚至連誰家的電路老化、存在隱患,誰家的陽台上堆的什麼易燃雜物,他心裏都有一本詳細的賬,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活檔案”

有一年春天,唐積桐到平安巷貧困居民老吳家走訪,見老吳卧病在牀,同老吳一起下崗的老伴也精神不振,老唐心裏感到十分難過。此後,他就把老吳家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同居委會幹部一道與民政部門打了不少的交道,最終為老吳家爭取到了社會最低生活保障金,解決了老吳的燃眉之急。老吳含着眼淚,握着唐積桐的手,半天説不出話來。

社區裏有户姓鬱的人家,父母都長年在外打工,家裏只有爹爹和孫子二人。小鬱原在技校學過烹飪,但因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脾氣變得有點古怪,加上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朋友的拉攏,逐漸地滑上了歪道。爹爹管不住孫子,內心非常着急。唐積桐瞭解這個情況後,三番五次,主動上門做小鬱的思想工作,教會他做人與處世的道理,並幫他在縣城的一家飯店裏找到了一份廚師的工作,終使小鬱懸崖勒馬,改過自新。感動得小鬱的爹爹逢人就誇老唐做了一件積德行善的大好事。

今年春節前夕,蘇中新村有户姓王的人家,父子因長期矛盾,積怨太深,差不多就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隨時隨地都有激化的可能。老唐哪有心事忙自己家過年,三天兩天地往家跑,分別與王家父子促膝談心,並會同司法科、居委會的有關同志一起出面加以調處,最終使矛盾鈍化,父子握手言和。鄰居們得知後,都笑着説:“要不是唐警長,怕是我們這個年也過不安穩。”

唐積桐有這樣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小事,在他們的眼裏就是關係切身利益的大事。”有一次,老唐在對東昇路一家陳的人家進行户口項目核對登記時,發現陳家5口人中,就有3口人的姓名有音同字不同的錯誤。其中一個小孩登記為“女”,而户口底冊上卻為“男”。老唐當即告訴了陳家的户主,並細心講解了更正姓名所需的材料和程序。陳家人感動地説:“不是你這次上門核對户口,我還不知道户口薄上有問題,感謝你及時的提醒,要不一旦用到可就要誤事了!”像這樣的事,老唐遇到過不少回,每次他都以對人民羣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幫助解決。

這些年,不論颳風下雨,唐積桐每晚都堅持到社區裏轉上幾圈,有時一直到深夜。要是發現誰家的門沒關好,老唐就喊一聲主人的名字,讓他把門關緊;要是發現有什麼情況,老唐就立即投入緊張的戰鬥。平時,不管在哪裏,老唐只要看見摩托車或電動車的主人不重視防盜,他都不忘提醒幾句。有一次,老唐在東昇路十一巷巡查時,發現有輛黑色摩托車停在門口,沒有上鎖。他好不容易敲開車主家的門,卻得了開門的小夥子一句“煩死了,還讓不讓人休息”的呵斥。對此,老唐也早已習以為常,他耐着性子同那個小夥子談起防盜的常識,直到他心服口服。當老唐幫他將摩托車推進了院子,那小夥子終於不好意思地笑了,連聲説“感謝”。

唐積桐就是這樣盡心盡力地為老百姓做事情,但對自己家裏的事情,卻照顧很少,特別是對自己的事顯得十分馬虎。他在部隊裏就患上了支氣管擴張,一年總要發作好回。有幾回正逢上所裏的專項行動,領導不安排他參加,他卻主動請戰。有一次在值班時,病情突然加重,他只好請同志替一下,掛了8天水,硬是沒請一天假。曾經有人問唐積桐:“為了老百姓這些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你整天這樣激情似火地忙碌,到底有什麼理由呀?”老唐聽後,咧嘴一笑説:“我是倒過來看的,想想看,還有什麼,能比每時每刻分享每家每户的快樂,更讓人感到開心的呢?社區居民都是我的親人,關心他們不需要什麼理由!”

“守護社區羣眾的安全是我光榮的職責,讓社區羣眾滿意是我最大的心願”

身為一名警察,首要職責是保護人民羣眾的.安全,這個“安全”在唐積桐的眼裏不僅僅是生命財產的安全,他從一個社區民警的角度出發,把確保社區羣眾的安居樂業作為永恆不變的追求。近年來,唐積桐會同所在社區居委會進行實地考察,共同探討加強社區治安工作的措施和辦法,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創建安全社區工作思路,並創造性地提出了家庭防範“十要素”,挨門逐户地進行宣講。

在走訪居民和採集治安信息過程中,唐積桐發現轄區內人户分離、房屋租賃及外來人口愈來愈多,對人口的管理也愈來愈複雜。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對地區人員住户進行了彙總分析,並用不同的標誌將每户人員按照常住、人户分離、房屋租賃和外來人口等情況進行分類收集整理,建立了便於管理的一整套基礎手冊型資料,形成了人人皆知的老唐的“59個文件盒”。這“59個文件盒”,得到了市局和縣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為各社區民警學習的“樣板”。這些看似簡單卻又比較科學的方法,使唐積桐這樣的社區民警們快速、全面地瞭解了社區,為社區長效管理打下了紮實基礎。不少人半開玩笑地説:“只要有了類似於老唐的59個文件盒,就能立刻成為社區的‘活地圖’。”

到蘇中社區工作後,唐積桐針對社區往年刑事案件高發的態勢,為了確保小區的安全,他想方設法,積極開展羣防羣治。在爭得轄區內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的支持下,他落實了50多名信息員,聘請了16名義務護巷員,將他們4人一組,對社區進行切塊負責、承包防範。除不斷對護巷員進行防範知識和防衞技巧培訓外,老唐還採用黑板報、戧牌及宣傳單提醒等方式,及時報道發案情況和預警信息。他自編、自寫的黑板報內容每月都要換上兩三次,通俗易懂,老百姓很是愛看。他還大力推行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半年不到,轄區內發案率就下降了30%,去年僅發生不到10起,成為有名的平安社區。

細緻工作,不僅增進了警民之間的感情,改善了警民關係,在感情上得到了羣眾的回報,同時也使唐積桐在工作上得到了轄區內羣眾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轄區內一有什麼情況,羣眾都爭着向老唐反映。許多居民説:“老唐做事認真,為民負責,這樣的警長,我們信得過。有了他,我們睡覺都感到安穩!”有一天晚上,有個男青年手提一隻黑色拎包,在城郊橋西首一家錄像廳門前遊蕩,行為詭祕。這家錄像廳的業主見此情景,想起平時老唐的叮囑,頓時提高了警惕。他不動神色,悄悄地撥通了老唐的手機。唐積桐聞訊後,立即帶領幾個聯防隊員趕到現場,對那可疑青年進行盤問。那人自稱是做藥材生意的,但他的包內卻無一樣藥品或藥材宣傳材料,竟然有起子一把、鉗子一把、手電筒一隻。老唐抓住疑點不放,緊緊相逼,最終使那傢伙無法抵賴,徹底坦白。原來他是鹽都縣的一個流竄盜竊案犯,已經在多個縣市連續作案20多起。這次,他第一次來到寶應,想在這個小縣城裏撈上一把,沒想到剛踏上寶應土地,進入蘇中社區,還沒“開張”,就一下子栽倒在老唐的鐵腕之下。20__年國慶節期間,河南鶴壁有3人在泰州聚眾鬥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這3個傢伙知道情況不妙,立即乘車北竄,到達寶應境內時,本想下車喘口氣,但由於他們神色慌張,蘇中社區的羣眾發現他們可疑之處很多,就立即向唐積桐報告。老唐迅速行動,終使這3人束手就擒。

做好轄區內刑滿釋放、勞教人員等重點對象的幫教工作,使他們逐漸轉化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唐積桐作為社區民警長期重視的又一項工作。越某因為詐騙被判了8年,20__年刑滿釋放後,生活上一直沒有着落,加上對以前所犯的事有點其他的想法,他情緒低落,整天無所事事,借酒消愁,還時常揚言要上訪、要報復,甚至與以前所謂的朋友發展到用刀威脅的地步。唐積桐知道他也是當兵出身,而且和自己同屬一個軍,便以老戰友的身份,主動上門與他交談。儘管吃了不少悶,但老唐卻毫不氣餒,仍耐心地與他掏開心窩講真話,開導他要自尊自立自強,重新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還協助他辦起了一個小茶爐,並幫他做做其它的生意。平時,唐積桐還不斷地鼓勵他,告訴他要珍惜這個機會。經過一段時間,董某不僅自己學好了,而且還經常教育別人跟着做好人,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像越某這樣的例子,老唐遇過不少,在他的轄區內共有36名重點人口,老唐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他們當作家裏人對待,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兩年來,這些人中已經有24人徹底走上了正路。他們對老唐是感恩戴德,但老唐卻覺得沒什麼,他説:“守護社區羣眾的安全是我光榮的職責,讓社區羣眾滿意是我最大的心願!”

是啊,唐積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顆心,為着人民而跳動,自己卻感到習以為常。已近半百之年的他,自己家裏有妻兒老小,但在妻子眼中,他從不顧家;在兒子的記憶裏,他的身影又總是那麼忙忙碌碌。對於這些,唐積桐也常常感到不安和愧疚。但是,只要想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職責,想到社區羣眾對他的那份信任,想到公安局和派出所裏領導和同志們對他的關懷和支持,他就會在不安和愧疚之餘,越發感到一種無形的力量,不僅增添着他強烈的責任感,也激勵他更加堅定決心做好今後的工作。他常對自己説,舍小家,為大家,造福千家萬家,這是當警察的本分。人只有一顆心,但這顆心只要是為人民跳動的,他就無愧於人民警察這個稱號。為了人民羣眾對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就是一輩子釘在社區民警的崗位上,也無怨無悔!

法院先進個人主要事蹟材料 篇5

該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100人,育齡婦女23人。在這個偏遠而又貧困的深山村莊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幹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户,為兒童打防疫針,為孕婦做產前檢查,為產婦進行產後訪視,為村民宣傳健康教育知識……不論風雨、冰霜,在蜿蜒泥濘的山間小道上都會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縣洄水鎮聯溝村衞生室醫生黃花鬆,男,漢族,中專文化程度,現年56歲。

其父也是'赤腳醫生',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親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狀況,看到人生許多的悲歡離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許多人患病後,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長要努力學習醫術,用最便宜的藥品,最準確的診斷,最熱情的服務為村民減輕痛苦,減輕經濟負坦。他説: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繹着屬於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麗或灰暗。1975年中學畢業後,懷着美好的夢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區衞校學習>臨牀醫學班學習。畢業後,很多同學在外找到了待遇豐厚的工作,讓他一塊去,但他想到了缺醫少藥的家鄉更需要他,懷着讓村民少一些淚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於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

從基礎做起--改善就醫環境

俗話説的好,説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衞校畢業後,他將村衞生室的工作承擔起來,為了防止用鐵針頭引起交叉感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預防接種過程中,他便給病人及兒童使用一次性針管,按進價收費。隨着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為了保證給孩子們接種到有效疫苗,國家為他配置了一台冰箱用於儲存疫苗,使接種兒童能按時接種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該村衞生室房屋簡陋,面積狹小,只有16平方米,且藥房、診斷室、治療室都在一間房內,不符合醫療用房要求,20xx年他貸款5萬元重新修建了村衞生室,使村衞生室的醫療用房面積達到了90平方米,設立了單獨的藥房、治療室、診斷室、觀察室,增添了診斷牀、產牀等常用設備。有了寬敞明亮環境和常用診療設別,憑藉自己精湛的診療技術,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診斷,婦女病和高危孕婦得到篩查,從而減輕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臨幾個村的孕產婦死亡率。

從點滴做起--抓好社會衞生工作

在社會衞生工作中,計劃免疫是頭等大事。由於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對預防接種認識不夠,村民沒有主動到村衞生室打預防針的意識,加之外出務工人多,他情繫着農民工子女,關注着留守兒童,於是他背上冷鏈揹包挨家串户給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並向村民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隨着時間的流逝,'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村民們也理解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認為預防接種不光是為他們自己的小孩,而是為全村兒童的健康安全負責。他憑藉着堅強的毅力,懷着一顆紅火的心靈,將愛奉獻給每一位孩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來,每年平均為200人次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其中為流動兒童接種100人次左右。兒童預防接種率達到99%,建證建卡率達到100%,無一例兒童漏卡,從未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為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他經常到孕產婦家中做產前檢查,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由於地處偏僻,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很多人都認為女人生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孕婦從不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更不用説到醫院分娩。為了改變這種落後觀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婦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婦王女士,得知懷孕後他就上門給她做產前檢查,宣傳產前檢查和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但王女士一直拒絕進行產前檢查,懷孕3個月後,王女士突然出現腹痛及陰道少量出血現象,他知道後急忙趕到王女士家,進行檢查發現是因過於勞累有流產跡象,囑咐她卧牀休息、不要下地幹活,並開了一些安胎、止血藥,經過休息,胎兒保住了,王女士開始接受產前檢查,也同意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經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產婦慢慢接受了產前檢查,也知道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33年來,他每年都要對轄區內育齡婦女開展衞生知識宣傳,共對60餘例高危孕產婦進行了篩查並及時轉診,對500餘名孕婦進行了常規檢查及指導,對300餘名產後婦女進行了產後訪視和指導。使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33年來,聯溝村從未死亡一例孕產婦。

從認真履行職責做起--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報向羣眾進行家庭及個人衞生、婦幼衞生保健、兒童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性傳播疾病及結核病、地方病等衞生知識宣傳,利用給病人就診,下鄉出診的機會,面對面為村民進行食品衞生、生活飲用水、食用碘鹽、防氟(砷)爐灶的正確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導。利用上級發放的各種宣傳單、宣傳畫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羣集中地域刷寫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標語6條,並對本村羣眾性聚會如婚娶、喪葬的食品衞生進行現場監督指導。通過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該村村民的健康意識逐年提高,地方病、多發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用真情做事--用愛心為病人服務

33年以來來,他共診治病人5萬餘人次。在為病人治病過程中,他不開大處方、貴處方,對患者服務熱情周到,深受周圍羣眾的好評。為方便羣眾就醫,他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手機號碼及坐機號碼都公開張貼在村衞生室大門上。20xx年3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有位產婦因為家裏窮而未能到醫院去分娩,產婦發作後由於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小孩生下來就沒有哭聲,沒有搶救的基本設施,他只好一邊做胸外按壓,一邊用嘴從小孩嘴裏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搶救了這名小孩。

20xx年冬天,患者張某因患直腸癌,癌腫轉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經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來而疼痛,冬天天氣冷又沒有車,從村衞生室到張某家需步行1小時山路才能到達。每次疼痛導尿,都是隨喊隨到,從來沒因為天氣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給病人導尿。村民倪老漢,兒子、兒媳婦在外打工,家裏只有她和80歲的老孃,20xx年夏天的一個午夜,雨下的特別大,倪老漢突然腹痛腹瀉,在廁所沒有力氣站起來,打電話找到已經勞累一天入睡的他,請他上門去給看看,他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帶上急救藥品,打着手電筒頂着大雨走了十幾裏山路,到了之後診斷為急性腸炎,於是把液體輸上,一直觀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轉才回家,等他出門時,天已經大亮了。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農村衞生室中病人經常是賒賬,有時一連幾年都收不回藥費,但他從不因為病人沒有錢而延誤病人的治療。遇到很多危重疾病處理不了時,而病人家屬又拿不出來錢,他總是先借錢讓其檢查治療,雖然村衞生室經濟效益不好,但他在進藥過程中從不因為貪便宜而非正規渠道進藥,而是一直堅持從正規渠道購藥,遇到藥品有黴變過期的他都一律銷燬,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

隨着新農合政策的有序實施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執行,老百姓因為家裏太窮而付不起藥費的時代已經結束。在診療疾病中,他嚴格遵守診療技術規範。所以從醫33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一起醫療糾紛。

自20xx年'新農合'惠民政策開展以來,他積極向每位村民宣傳'新農合'政策, 隨着門診統籌報銷啟動以後,為方便農民就醫,6年來,共為1000餘名參合患者報銷了門診統籌費用,並按要求對報銷病人的費用進行公示。

學會關愛,是做醫生的第一步。他是一個善良、忠厚的老實人,從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村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體現了不計報酬和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同時,更顯現了他'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愛心為村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也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及衞生主管部門的好評,他常説,成績和經歷只能説明過去,關鍵在於如何開創未來。如今,他日夜忙碌着,為確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愛心傳遞着真情,用關愛奉獻着青春,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記:自20xx年啟動實施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以來,**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結合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按照'規範村級,提升鎮級,建強縣級'的思路,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動和落實,全縣醫療衞生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