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課題中期的研究報告應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研究報告,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小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一、 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一)、感受泥塑藝術之美

泥塑有着悠久的歷史,是傳統民間手工藝美術品,是民間藝術手工製作,以創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着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狂誇張,簡練概括。

201X年5月,課題組成員在關東古巷、老道外、哈爾濱學院等地進行參觀,親眼目睹了泥塑的製作過程及着色方法,也親手體驗了活泥、彩繪等製作過程。

(二)、探究泥塑教學

1、發揮校園環境育人的作用,加強宣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校本課程等多種渠道來向學生介紹、宣傳泥塑藝術。美術專業教室是學生泥塑活動小組的主陣地,凸顯泥塑藝術的特色,在教室裏佈置上學生的泥塑作品,使學生對泥塑由陌生到感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營造校園良好的藝術氛圍。

2、切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泥塑教學內容:

(1)課時的安排:

A、每學期有十課時的課堂教學,講解泥塑的特點,感受泥塑色彩的運用。

B、每週安排泥塑社團活動。

C、有特長的學生利用中午休息有一小時的特長活動時間(根據自己的時間定)。

(2)內容的確定:

第一階段:主要學習泥塑的基本知識,瞭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階段:學習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間語言特點;學會巧妙地

運用民間美術的感覺進行創作。

第三階段:創作階段,創作有自己特點的泥塑形象。

(3)授課形式

授課形式主要採用:課堂教學、公開課教學、興趣課、個別重點輔導等形式。讓有特長的學生創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喜歡的學生能進一步的瞭解;不喜歡的學生能夠接受到逐漸喜歡。

3、在教學中感受泥塑的魅力

將泥塑引入課堂教學,教學對象主要以六、七年級的學生為主,讓他們瞭解泥塑知識,通過讓學生們動手實踐來感受它的色彩魅力,瞭解全國民間泥塑的特點,並對全國各地泥玩具的特色進行分析與對比。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和感受,創設各種豐富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瞭解泥塑的有關知識、製作過程、用途、寓意,對學習泥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豐富了課外知識,開闊了眼界,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創作中能抓泥塑的造型、圖案等特點,從中體會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我的主角》一課,課堂氣氛熱烈,效果非常好。

(三)、組建泥塑社團

最讓學生們開心的是風華中學在組建了一個“泥塑活動社團”,吸引了很多學生參加,讓孩子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感受泥塑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和美術素養。

泥塑作為東北地區的優秀的民族藝術,不論造型、色彩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藝術特色,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保留了原始樸素的自然風貌和民俗特點,泥塑有着濃郁的地域特色和農耕文明的審美印跡。泥塑造型簡潔、誇張、樸拙,洋溢着無限的稚趣美感和強烈的鄉土裝飾意味;整體明快絢麗、對比強烈,大膽粗獷,充滿了熱情和活力。泥塑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吸納當地的優秀的文化傳統,較好地保留了本土的原始技藝,使之文化內藴特別深邃。

二、弘揚傳統

目前,一些地方的民間美術人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甚至出現人才斷層的局面。許多民間藝人的年齡在60歲以上,更嚴峻的問題在於,青少年中有興趣並願意專門學習傳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後繼乏人不僅使本地的一些民間美術品種產生了傳承的危機,民間美術的賴以生存的土壤也處於萎縮的狀態。在文化娛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種民間美術正處日趨消逝的邊緣。因此,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為民間美術的發展提供新鮮力量。

三、初期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這一階段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泥塑色彩特色教學方法,即注重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手參與制作,讓他們從中體會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

中國傳統的民間美術作品,在色彩方面無不體現出特有的民俗審美情趣和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泥塑作品的用色或大膽熱烈,或素雅穩健,其色彩的配置傳承華夏民族傳統的文化意藴,延伸、拓展了設色的內在性質,並在造型過程中強化了色彩的視覺含義,將特定的精神內涵與豐富的色彩外觀融為一體。

泥塑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色彩的選擇上,一般以飽和度較高的紅、綠、黃為主,以簡練的筆法塗染並用墨勾線,色彩鮮豔、喜慶,對比強烈;或僅以黑白兩色,配合點、繪、勾、描的筆法。

四、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的困難:

1.如何能讓更多的孩子親身感受民間美術的製作過程和藝術魅力。美首先是被人感知到,直觀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為孩子準備更完善的創作體驗工具和場地,使其能夠更得心應手進行創作。

解決的思路:

發動家長的力量,積極地與各個方面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