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期貨市場問題

當前,我國期貨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着一些問題與障礙,隨着商品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當前期貨市場面臨着難得的機遇。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我國期貨市場問題

試論我國期貨市場問題

站在繼往開來的十字路口,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國的期貨市場,分析我國期貨市場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建議。

一、我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交易主體單一

我國期貨市場的交易主體僅限於私營企業和自然人。國有企業只能限於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機構和事業單位不得參與期貨交易,並嚴禁信貸資金和財政資金進行期貨交易。在新的《期貨管理條例》推行之前,期貨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只能代理不能自營[1]。

(二)交易品種少,成本高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上,上市品種只有棉花、小麥、燃料油等13個,一些金融業品尚在基礎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貨推出時間一再延遲。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期貨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期貨市場上上市品種過少,制約了市場功能的發揮,造成了期貨市場的低效率。我國期貨交易所收費項目單一,交易費用較高,平均佔80%。2017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年報顯示,手續費收入佔92.65%,會員年會費佔0.56%,其他收入佔6.79%。收費項目還是比較單一,交易成本並未明顯下降[2]。因此,交易所收費結構單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務、監管服務,期貨市場收費結構不合理,成為我國期貨市場上的一個大問題。

(三)監管模式不適應期貨市場發展趨勢

監管方式以行政手段為主;證監會在代表政府實施監管的過程中,一方面缺少對行業發展的宏觀決策權,另一方面又對行業內部管理又過於寬泛,過於微觀; 監管法規以限制性規定為主,嚴重阻礙期貨市場的良性發展。相應的法律法規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管住市場,而沒有考慮如何鼓勵交易、發展市場,發揮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使期貨市場發展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結合不密切

在現代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現貨市場、遠期市場共同構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聯繫的多層次的有機整體。從1990年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7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一些涉及面廣、參與者眾、影響大的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從327國債到708天然膠,從105 綠豆到209大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程度不同的風險事件。我國現貨市場存在的種種缺陷已影響到期貨市場的正常發展。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體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與國外期貨市場相比,發展層次單薄,期貨市場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究其原因在於:我國期貨市場不是由現貨商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發組織起來的,現貨市場的不發達導致期貨市場在合約質量標準和交割環節存在一定的成本,生產者直接進入期貨市場特別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夠廣泛。

(二)上市品種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品種結構單一的現狀,主要是由於落後的品種推出機制。我國期貨品種推出審批權在證監會之手,這是一種行政性行為。同時,證監會並未建立品種推出長效機制。品種推出審批過程過於繁瑣,推出時滯相當長,有些品種甚至在這種宂長的審批程序中被“高高掛起”[3]。金融期貨交易在我國期貨市場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當時的中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金融價格還不是完全的市場決定的價格,基本上不具備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基本條件,匯率雖然已經實現並軌,但是國家對外匯實施嚴格管制;國家對存貸款利率和國債發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潛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場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上交易成本過高,主要由於期貨交易所交易成本過高。交易所交易成本與交易所體制有關。各交易所熱衷於交易所的豪華,其房產投資成為期貨交易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期貨交易所追求利潤和税收,交易所會員的意見對交易所並無約束力[4]。

(四)監管體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貨交易的各個環節,法律手段運用表現為可操作性差、執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貨法規體系;在建立期貨市場初期,各地為了各自區域的發展,把本地區辦成一個金融貿易中心,爭辦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開始行政管理時,已有幾十家交易所。中國證監會對交易所的高層幹部實行直接管理。對於期貨市場對國民經濟的重要貢獻認識不足,難以重視它的正面作用[5]。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預的過多、過亂,使得期貨市場監管機制錯位,無法形成嚴密的監管體系。期貨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預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國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關係方面

中國的現貨市場極不發達,流通渠道很不暢通,中間環節繁雜,合約履約率低,廣大生產、經營企業在現貨市場中除要承擔價格風險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面臨合同單方違約、資金拖欠、質量糾紛及貨物運輸不到位等非價格因素的風險。

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了我國期貨市場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畢業論文範文:語文教學現狀及其改進

畢業論文範文:教學實踐中的無效模式

2、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是營業利潤和全部業務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非主營業務收入)×100%

該指標比銷售毛利率更趨於全面,既考慮到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又考核非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同時不僅反映了全部業務收入和其直接相關的成本、費用之間的關係,還將期間費用納入支出項目從收入中扣減。這一指標越高説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強。

3、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息税前利率與總資產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息税前利潤/總資產平均佔用額×100%

資產報酬率反映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也反映獲利能力。它由經營業務的獲利水平和企業資產的週轉快慢兩方面因素決定。企業經營業務創造的利潤豐厚,則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就高,企業經營業務利潤微薄,則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就低;企業資產的週轉速度快,企業經營越活躍,實現的利潤就多,企業資產週轉得慢,實現的利潤就少。如果企業在虧損經營,則企業資產的週轉速度快,反而加劇企業虧損;如果企業經營盈利,資產週轉速度慢,説明一部分資產被閒置或浪費,減少這部分資產可以減少一些費用,從而能夠提高盈利率。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各行業間競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各行業的資產報酬率將趨於一致。一般來説,總資產報酬率不應低於社會平均利率水平。

4、所有者權益報酬率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是利潤總額與企業所有者權益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利潤總額/所有者權益×100%

該指標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指標,用來衡量企業資本的收益能力,同企業的籌資能力關係極大。自有資金利潤率越高,企業越容易在金融市場上籌集到資金,如果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低於銀行利率,則企業很難籌集到資金。因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所有者權益最大化,從靜態角度説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所以該指標是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

5、普通股每股盈餘 普通股每股盈餘是由企業的税後淨利扣除優先股股利後的餘額與普通股股數進行對比所確定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每股盈餘=(税後淨利—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了普通股股東可分配的利潤情況。由於普通股的價格是按股論價,股票也是按股進行買賣的,並按股計算獲利額,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以及財務分析者都以每股盈餘作為衡量公司經營效果、預測公司未來績效的尺度,由此做出投資決策。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的獲利能力並不是一個或某幾個指標就能夠反映的,需要結合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因素較多,除了運用指標進行分析外,還需要從會計政策及賬務處理等多方面瞭解企業,才能對企業投資價值做出綜合判斷。影響獲利能力的非常項目主要有:

(1)資產負債表外項目,如已證實資產發生了減值或損失、經營性租入固定資產、企業可能有未記錄的大額或有負債、企業為形成無形資產而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資產負債表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等。

(2)收益表特殊項目,如財產的沒收、一種外幣的嚴重貶值、一家分廠或一個營業部門的出售或廢棄、出售非為轉售目的所取得的投資物、由於本期發生了非常事件或非常損失而對商譽作了註銷、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