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畢業論文:東西方古典愛情詩的差異比較分析

[摘要]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記錄了人類的生活風貌,為人類內心情感的表達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途徑。而愛情,作為詩歌的永恆主題,表達了人類內心情感的強烈共鳴。但由於地理環境、歷史淵源、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東西方的古典愛情詩在意象選擇、韻律安排和抒寫方式上也存在差異。本文試圖通過比較古希臘薩福的《給所愛》和中國的《詩經<<關雎>》來闡述這些異同點。

文化畢業論文:東西方古典愛情詩的差異比較分析

[關鍵字] 薩福 給所愛 詩經 關雎 異同 意象選擇 韻律安排 抒寫方式

詩歌作為人類文學的古老形式,在東西方文明的發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東西方的古典愛情詩不僅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景觀,更抒寫了人類共同的愛情感受,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由於地理環境、歷史淵源、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東西方的愛情詩在意象選擇、韻律安排和抒寫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異同之處。接下來我們簡單分析古希臘薩福的《給所愛》和中國的《詩經<關雎>》,並將這兩首詩歌分三部分進行比較,詳細闡釋,以此揭示東西方古典愛情詩在各自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異同之處。

薩福是古希臘最著名的抒情女詩人,是獨唱體抒情詩的代表。柏拉圖《斐德若篇》曾稱她為“第十位繆斯”;賢人梭倫在聽到自己侄子的吟唱後,表示能學會薩福的一首詩便死而無憾了。薩福一生中寫過不少情詩,但流傳下來的特別少。《給所愛》是薩福較為經典的詩篇,是古希臘愛情史詩上一首最具典型意義的愛情詩,在西方古典愛情詩中佔有重要地位。雖然是殘詩斷章,但是去掉尾句,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相對完整的詩。

《詩經》與薩福的詩歌幾乎產生於同一時期,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冠之為三百篇之首,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足見,其聲、情、文、義俱到,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堪稱絕佳。

一、意象選擇的異同

從意象選擇的角度來看,《給所愛》和《關雎》都巧妙地選擇了人作為主要意象,並通過對意象的主觀描寫來吟詠愛情。

不同的是,《給所愛》裏有三角戀似的“你”“我”“他”,比如“在我眼裏,他逍遙好似天神/他得到允許/坐在你的身邊”。這種三角意象的選擇有助於營造出對比的效果,使愛情的妒意升温,增強生命個體的情愛衝欲,從而加深詩人的情感宣泄程度。

《關雎》則是以一位“君子”和一位“淑女”作為主要意象。詩歌通過描寫“君子”愛慕和追求“淑女”的過程,呈現出愛情的思而不得的痛苦和心有牽掛的幸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顯然,“君子”在明處,“淑女”在暗處,這種獨特的意象結構彷彿層層薄雲後的光暈,須得等慢慢撥開,方得見日月之實,使人越讀越有美感。

二、韻律安排的異同

從韻律安排的角度來看,《給所愛》和《關雎》都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悠揚的音樂美。

不同的是,《給所愛》的體裁是古希臘抒情詩中廣泛應用的薩福體。它每四行為一小節,前三行每行五個音步共十一個音節,第四行只有半行。而且,詩行的第三音步多用“揚抑抑”格,其餘則用“揚抑”格。這種悠揚的音節,表達起情感來驚魂動魄,有步步緊逼之勢,節奏也更為錯落有致。這種體裁在翻譯成中文後,是很難體現的,即使體現了,也很難做到音義俱佳。這裏,我們參考周煦良先生所譯的版本,來體會一下薩福體的韻律美:

他就像天神 一樣 快樂 逍遙,

他能夠一雙 眼睛 盯着你 瞧,

他能夠坐着 聽你 絮絮 叨叨,

好比音樂。

而《關雎》整首詩共二十句,分為三章,共五節,每節四句,每句四個音節。全詩重章疊句,其中“窈窕淑女”一句就出現了四次,“參差荇菜”三次,還有“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三句中間只變動了一個字。這首重章疊句的應用,有效地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形成一種迴環往復的音樂美,給人一種委婉深長的古典韻味。這首詩還應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如“雎鳩”“窈窕”“參差”“輾轉”等。這種手法可增強語言的音樂感,增強音調的和諧美。

三、抒寫方式的異同

從抒寫方式的角度來看,《給所愛》和《關雎》都明確的指出了表達對象,抒寫了對愛情的渴慕和痛苦並幸福着的矛盾心理。

不同的是,《給所愛》全詩以白描開始,以白描結束,直接地流露了情感,毫無掩飾。詩人在開頭便直入主題,發出了自己對愛的讚美。而後隨着詩的深入,語言高歌猛進,幾近吶喊之狀:“當我看到你,哪怕只有/一剎那,我已經/不能言語/舌頭斷裂,血管裏奔流着/細小的火焰……”。這一腔肺腑之言真誠坦率,熱情奔放,令人動容不已。

《關雎》的開頭則是巧妙地採用了“興”的手法,先言關雎鳥的叫聲,引起心中所思所念:“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接下來用自然景象來渲染主人公的戀愛心理,並寄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此來勾勒出詩歌的整體構架。與薩福的《給所愛》相比,《關雎》顯得含蓄而內斂,朦朧中透出綿綿情思,委婉而纏綿。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東西方古典愛情詩存在着許多不同之處。這些差異正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也恰恰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魅力所在。儘管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傳統和人文背景,但是中西方古典愛情詩表達着同樣的主題——謳歌美好的愛情。同時,在詩歌的發展歷程中,在文明的發展與傳承中都起着同樣重要的作用,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薩福:《薩福抒情詩集》羅洛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89.3

[2] 周振甫:《詩經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1995

[3] 蘇暉:《論中西愛情詩之差異及其文化淵源》[a],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xx年2月,第23卷第1期。

[4] 蔣紅柳:《東西方古老愛情詩初探——中國的<詩經>與希臘的薩福》[a],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xx年(第7卷) 第4期人文天地。

[5] 朱光潛:《詩論》[m],北京出版社,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