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西方文學創作的平民化過程論文

歐洲文學的源頭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學,而史詩和悲劇是古希臘、古羅馬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帝王將相或者是勇敢無比的英雄人物。史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荷馬史詩》,它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組成。《伊利亞特》以“阿基琉斯的憤怒為主題”,圍繞着特洛伊和希臘之間的戰爭,主要描寫了英雄阿基琉斯、赫克託耳以及聯軍的首領阿伽門農這些貴族人物,在《奧德賽》中同樣也是圍繞着貴族人物奧德修斯來寫的。古希臘產生了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裏彼得斯,他們的代表性作品《俄瑞斯特亞》《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阿爾刻提斯》《希波呂託斯》《瘋狂的赫拉克勒斯》等,所描寫、突出、刻畫的都是貴族化的人物及其活動。

淺析西方文學創作的平民化過程論文

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理論中貴族化的傾向也比較明顯,如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中關於悲劇的主角的論述:“憐憫是由一個人遭受不應遭受的厄運引起的,恐懼是由這個這樣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引起的……此外還有介於這兩種人之間的人,這樣的人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而他之所以陷入厄運,不是由於他為非作惡,而是由於他犯了錯誤,這種人名聲顯赫,生活幸福,例如俄狄浦斯、堤厄斯特斯以及出身於他們這樣家族的著名人物。”“出身於他們這樣家族的人物”主要是指貴族階層的人物。

一、中世紀西方文學平民化意識的開端

10至11世紀的歐洲各國出現了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那時的封建社會進入了全盛時期。城市的發展產生了城市文化,出現了非教的學校和反教會的“異端”運動。於是,教會在思想文化上的壟斷被打破,非教會的世俗文化形成,城市文學也應運而生。城市文學是在民問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作者大多是城市街頭説唱的人,“作品也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表現市民階級的機智和狡猾,諷刺專橫的貴族、貪婪的教士和兇暴的騎士”。法國是當時城市文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有很多作品表現市民們的機智、靈活和重實際的特點。農民也是笑談中經常出現的人物。他們的機智和講究實際的特點使自身得以擺脱困境,獲得令人稱好的結局,如《神父的母牛》《農民醫生》等。城市文學的作者大多是沒有受過文化教育的普通人,不知道希臘史詩和悲劇,也不知道理論家亞里斯多德和賀拉斯,所以他們在寫作時不受古典傳統中陳腐規則的束縛,在作品中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法國鬧劇《巴特蘭律師》中描寫巴特蘭律師與羊倌捉弄布商,最後巴特蘭被羊倌捉弄。該鬧劇揭露了商人的貪婪和法律的腐敗,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困苦處境,表現了作者的市民階級意識。但像這樣的作品在當時為數不多,因為教會文學仍然佔據着統治地位,封建社會中特有的騎士文學等還都是貴族化的文學,所以從中世紀開始才產生了平民化文學的意識。

二、文藝復興時期平民化文學的發展

在13世紀前後的歐洲封建社會內部,已經產生了早期資產階級文化形態——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態。作為一種不同於教會文學的市民文學,它反映着中世紀城市市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要求。這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在文藝復興時期有了強勁的發展。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市民文化適時發展成了早期資產階級的文化和文學形態。例如,在彼特拉克、薄伽丘、喬叟和拉伯雷等人的創作中,就藴含着大量的市民文化因素,包含着許多市民文化情趣。資產階級是一個新興階級,同時他們也是市民、平民的代表。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戲劇對後繼者產生了重大影響,是後人學習和研究的典範。作為一位出身平民的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莎士比亞早期的歷史劇、喜劇以及中期的悲劇,都表達了他的平民情懷。尤其是在其著名的四大悲劇(《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哈姆雷特》)中,儘管主要故事情節都發生於宮廷或貴族上層,但他在劇作中肯定了下層民眾的智慧、美德與力量,流露出不少平民情懷。如在《奧賽羅》中,我們從為揭露真相而勇敢赴死的伊米利亞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下層人民勇敢、誠實、不畏強暴的美德。他的平民情懷也表現在對民眾疾苦的同情之中。如在《李爾王》中,作者通過李爾王發瘋似的呼喊,表達了自己的心聲:“赤貧的人們,不管你們是在哪裏,你們忍受着風吹雨打,你們光着的腦袋,沒填飽的肚皮,襤褸洞穿的衣裳,如何能在這樣的天氣中保護你們暱?啊!我是太不留意民問疾苦了。豪奢的人,吃點藥吧;你來嘗受貧民所嘗受的,你就會把你的過度的供養分給他們一些,表示上天是公道的。”

由此可見莎士比亞是具有平民情結的,但他的戲劇(歷史劇、喜劇、悲劇、悲喜劇、傳奇劇)中的主人公大多出身高貴,尤其是以帝王為主的歷史劇;傳奇劇的主角也大多是貴族人物,如《暴風雨》的主人公就是米蘭公爵。因此,可以説莎士比亞只是在平民化上前進了一步。

三、啟蒙文學時期市民化戲劇的產生

啟蒙運動可以説是反對新古典主義的運動。古典主義重要的理論家布瓦洛要求藝術形式規範化,提出了藝術創作的“三一律”,還要求作家遵循悲喜劇的嚴格界限,不能混淆二者,悲劇只能以英雄人物、帝王將相為主人公,而喜劇也只能將市井小人、卑微之徒作為主角。啟蒙主義文論家對古典主義的反抗表現在市民戲劇上。狄德羅提出了市民戲劇的理論,他認為在市民戲劇中有關家庭的題材與宮廷的題材相對立,“表現自然中發生的一切”;認為應該以市民的形象取代貴族人物,以市民的高尚道德鞭撻貴族階級的腐化墮落,從而為市民階級樹碑立傳,描繪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的肖像,描寫市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理想人物。市民戲劇必須自然、真實,這裏的“自然”不同於布瓦洛提出的“都市”“宮廷”高貴典雅的上流社會的“自然”——他認為這是一種過分雕琢的“自然”。真正的、質樸的“自然”要到教堂、鄉村小酒店、街道、公園、市場乃至家庭中去找。他運用此理論進行了創作實踐,完成了《私生子》和《一家之主》。市民戲劇雖較之前的作品在平民化道路上前進了不少,但是也沒有實現完全的平民化,這表現在市民戲劇所描寫的人物只集中到市民這一個階層,生活環境大多也只是集中在城市當中,沒有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