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電子政務的創新和學習過程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已經為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這就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即通過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來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行政成本,促進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增強為民辦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實現政務創新,使政府的管理職能有根本的轉變,即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這是一場政府管理領域裏行政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的革命,而電子政務則是這場革命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部分,是社會發展到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勢在必行。

淺議電子政務的創新和學習過程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問題分析

電子政務是相對於電子商務而提出的新概念,國外稱為電子政府(EG,Electronic Government),其核心內容是指在政府內部行政電子化與自動化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建構一個虛擬政府,即跨時間、地點、部門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務體系。因此,電子政府又稱為虛擬政府。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還存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突出問題就是電子與政府的業務工作缺乏有機的聯繫。例如有的政府網站內容非常有限,一般只有概況、單位簡介、招商引資信息等一類信息,或者只有簡單的公文內容,而很多數據庫並沒有在網上公佈,從而形成數字孤島,造成資源共享困難;有的政府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或者信息不能定時發佈,2003年還在看2000年的網頁;大部分網站沒有內容檢索,網站交互性不夠強,更談不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傳播視頻、音頻信息;一些政府網站尚處於“形象工程”階段,沒有實際應用價值,“政府職能”的網上實現仍然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一些單位大量的辦公電腦的應用只限於打字,網絡的應用只限於瀏覽消遣,與辦公流程實際業務脱節。

造成以上這些問題的癥結是在電子政務的觀念上存在誤區,即認為有了電子辦公的設備就可以實現電子政務。其實無論是辦公自動化還是政府上網,都是政府業務工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離開了業務部門的參與,也就無所謂“電子政務”了,因此,必須將電子政務建設與政府的業務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將政府部門的業務工作流程制度化,才能達到計算機化、網絡化的要求。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包括本機關內部,也包括其它機關、團體、企業和社會公眾,這在實質上是政府管理領域裏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

另一個癥結就是數字鴻溝。儘管目前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計算機操作使用的熟練程度和網絡的實際運用水平還很低。對計算機的生疏感和神祕感導致對計算機的排斥感,在不少領導者和政務工作人員中存在,在思想上就產生了數字鴻溝。由於觀念上的誤區和數字鴻溝,我們不知道怎樣來建立電子政務的建設體制和運行機制,不知道怎樣來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法律、法規,不知道怎樣將電子政務建設與政府的業務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同樣是由於觀念上的誤區和數字鴻溝,造成政府網站內容不規範、信息更新不及時和數字孤島,影響人們對“政府上網”的信心。因此,通過學習培訓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對電子政務的認識水平和熟練掌握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電子政務隊伍,是電子政務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電子政務的推行是一個行政觀念改變的過程

當前必須就電子政務與傳統的政府管理的差異以及電子政務對政府改革的巨大作用等內容有正確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電子政務觀念。

首先是政務觀念的改變。要使電子政務得以順利成功的推行,必須提高對電子政務的認識、樹立電子政務的正確觀念。首要問題是對領導者和公務人員要樹立推行電子政務是適應信息化時代政府管理活動的需要的正確觀念,充分認識實施電子政務的必然性,正確地理解電子政務對於提高政務管理效益的重要意義,明確其追求顯著的管理效益是重要目標。電子政務的管理效益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加強政府內部管理,獲得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減少人員開支,基本實現無紙辦公等效益;二是通過政府監管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以電子政務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則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關鍵。

其次,必須認識電子政務建設的結果不僅是完成一項IT工程,而是改革舊的管理模式。開拓一項需要長期運行的新型管理流程。政府網站的建設成果不是僅僅做出了若干網頁,而是開始了一項以網站為重要紐帶的服務流程;它需要持續地更新、維護與改進,永不停息;網上審批同樣也不是一件可交付竣工的工程,而是開始了一種新的行政服務方式,人們要以這種新的服務方式一直做下去,並將在服務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政務流程,直到有更先進的服務方式替換舊的流程為止;如此等等,完全不同於一座樓、一座橋,建成後就可以交付竣工,任由別人去使用。電子政務突破了靜態模式的限制,其生命力在於動態的政務創新,是以不斷開發和完善新的行政服務流程來體現的。電子政務是否成功要通過社會實際運用的檢驗,因此在電子政務實施的同時還要做好宣傳工作,使社會各界都來支持電子政務,共同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

電子政務是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利用信息和網絡通信技術,加強政府的管理,實現政務公開、提高效率、科學決策、改進和完善服務職能的重要手段,是一項系統工程,會帶來權力機構、行政管理方式、官員思維方式甚至官員人數等方面的變化,帶來部門利益的重新調整,必須針對不同層次的人員作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電子政務的實施是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網絡化,是管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政府的管理職能將有根本的轉變。只有這個轉變過程完成了,才能説電子政務得以實施了。

電子政務的實施是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學習更新過程

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對電子政務的認識水平和熟練掌握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填平數字鴻溝,是推行電子政務的基礎。

對於政府工作人員來説,能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處理辦公政務是最起碼的要求,把計算機應知應會(即知識和能力)作為公務員考核的必要內容是理所當然的。應該看到,目前我們政府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整體水平不高,有的甚至只限於玩電腦遊戲。計算機應用水平對於電子政務猶如文字水平對於文書寫作一樣重要,只有計算機應用水平提高了,電子政務才有發展的前提條件。填平了數字鴻溝,信息孤島才可以被逐步征服。計算機網絡猶如高速公路,計算機猶如汽車,公務員猶如駕駛員,電子政務猶如貨物,沒有熟練的駕駛技術,汽車是跑不快的,高速公路就體現不出價值。毫無疑問,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是電子政務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之一,也就是當前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習培訓的重點是應用,對於接受培訓的人來説是電子政務系統的操作者和使用者,只需要學習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知識和操作能力,而沒有必要去深究系統是如何構造和設計的。就象學習汽車駕駛一樣,學習者並不需要去深究汽車的設計製造原理,但是必須熟練掌握駕駛技術和交通規則。

政府工作人員或公務員計算機運用知識和能力即“應知應會”包括四大部分:

1、計算機操作基礎知識。包括操作系統的使用和系統的維護,應用軟件的安裝與配置,電子文檔的建立、編輯、考貝、刪除以及壓縮解壓,文字處理和電子表格處理,計算機相關外圍設備(打印機、掃描儀、其他電子設備的連接等)的使用;

2、網絡應用知識。包括網絡的概念,網址和域名、通訊協議,網頁的瀏覽與編輯,網絡(下轉第64頁)(上接第57頁)信息的查詢、獲取與發佈,文件的下載與上傳,用户登錄、口令、電子簽名,電子郵件的使用、保存和處理;

3、病毒防範和安全保密。包括防火牆、防病毒軟件的使用維護以及對計算機病毒概念及其危害的認識,信息保密的法律法規;

4、電子政務系統軟件的使用和政務流程規則。

這四部分知識和能力是電子政務的操作技術基礎,是從事電子政務實際工作的公務員所必須掌握的“駕照”。

另一方面,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技術是在迅速發展着的,每十六至十八個月就有新技術出現,軟硬件系統就要更新換代一次。同樣的,我們的計算機知識也要隨之更新換代,否則就要落伍。在目前WindowXP和Window2000/2003普及的時代,我們許多公務員培訓教材和應用軟件至今還停留在Windows 98裏,其培訓和應用都是靜態的,與時代發展的動態不同步,這大大影響了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術、更新知識,對於公務員來説,電子政務實現的過程就是這種學習更新的過程,這也是當今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總的來説,電子政務是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政府信息化建設與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是政府行政管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可以説是政府管理的再造。也就是説,電子政務的實施是一個過程,一個行政觀念改變和政務創新的過程,一個計算機應用的過程,由於它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要求管理人員即要精於行政管理、善於政務創新,又要有一定水平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就對領導者和政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觀念的更新和計算機應用技能學習將貫穿電子政務實施過程的始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