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襄樊方言親屬稱謂的簡化範文

以現代語言學調查方法對襄樊方言調查和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趙元任先生為首,整理出版了《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下面是淺論襄樊方言親屬稱謂的簡化

淺論襄樊方言親屬稱謂的簡化範文

該書側重語音方面,“材料極為翔實”①。第二次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在湖北省教育廳的組織下,由湖北省一批高等院校語言學者所做,整理出版了《湖北方言概況》(油印本內部發行),“內容上加強了外部與普通話音系的對比和內部分區音系的比較。”②第三次是《湖北省志》編寫組上個世紀八六年和八七年對湖北全省方言進行的定點調查。上述三次調查都是在全省範圍內進行,分別顯示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湖北及襄樊的方言面貌。

2017年筆者和幾位對方言文化感興趣的同學開始對襄樊方言親屬稱謂系統進行討論研究,並利用寒假時間在襄樊各縣、市、區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就依據此次調查結果分析襄樊方言親屬稱謂的變化。

一、調查情況簡述

從這次調查的情況來看,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親屬稱謂複雜,不僅每一位親屬有特定的稱謂,而且重要的親屬還不只一種稱呼。例如稱伯母,有“嬸嬸”、“娘”、“媽媽”等稱呼,稱叔母,有“嬸嬸”、“小媽”等稱呼,姑母稱“姑”,姨母稱“姨”等等。相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講,親屬稱謂系統頗為簡單:各親屬多用一種稱呼,如父親只稱“爸爸”,母親只稱“媽媽”,並且一些稱呼詞尤其是對女性親屬的稱呼詞有同化的傾向。例如對於伯母、叔母,都稱“媽”,區別僅在於大小。對於姑母、姨母,同樣統稱“”。

若對青年組(40歲以下)按地域進行劃分,我們會發現樊東、樊西和樊中的稱呼詞變化是不同的:樊東、樊西人稱伯母、叔母多稱“大媽”、“小媽”,稱姑母、姨母為“姑姑”、“”;樊中與此不同,稱伯母、叔母多稱“媽媽”、“娘”,稱姑母、姨母為“”、“”。

二、襄樊方言親屬稱謂新老派及地域差別

1、單個親屬稱呼語由“多”到“一”,即由多種稱謂詞合併或省略為一個或兩個稱謂詞語。如稱父親,40歲以上的中老年有“爹”、“伯伯”、“爸爸”、“大大”等稱謂;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僅稱呼“爸爸”或“伯伯”。稱母親,40歲以上的中老年有“嬸嬸”、“娘”、“媽媽”、“老孃”、“姆媽”等稱呼,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多僅稱呼“媽媽”。稱祖父,40歲以上的中老年有“爹爹”、“大大”、“爺爺”等稱呼,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多僅稱呼“爺爺”。稱祖母,40歲以上的中老年有“奶奶”、“嬤兒”、“大大”、“婆婆”等稱呼,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多僅稱呼“奶奶”。

2、女性親屬稱呼詞有同一化傾向,即對不同女性親屬的稱呼語有合併的趨勢。如稱伯母、叔母的“媽媽”、“大娘”、“嬸嬸”、“小媽”變化到“大媽”、“小媽”。再如對姑母、姨母的稱呼,對姑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姑”、“娘娘”、“姑”、“姑媽”等稱謂,對姨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姨”、“姨”、“姨娘”、“姨媽”、“姨姑”等稱謂。40歲以下的年輕人僅統一地稱謂“”,至多在前面加上排行“大”、“二”、“三”。

3、稱呼詞同一化傾向有地域差別。即襄樊各地區同一化傾向在稱謂詞語上有地域的差別。雖都有同一化傾向,樊東、樊西地區伯母、叔母同一化,大多都稱為“媽”,而姑母、姨母仍相當嚴格地區別開來;樊中地區姑母、姨母大多同一化,都稱為“”,而伯母、叔母的稱呼仍相當地區別開來。